第一篇: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宫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宫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单位实例,分析青少年宫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探索如何从选、育、用、留等方面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青少年宫
人才队伍
建设
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单一的青少年宫已无法满足广大青少年和家长对多元文化的渴求,于是各地新建或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修建了一大批复合型青少年宫,这同时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宫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搞好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宫的建设和运营,除了国家政策、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外,我们应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尤其在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要求更高一点。下面以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以下简称A单位)为例,分析、探索青少年宫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在选育用留人才中的实践和努力方向。
一、青少年宫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青少年宫主要隶属团委、教育等系统,虽同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又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等不同属性。由于管理体制复杂,难以统一制定相关政策来进行管理和考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人员编制有限,人才队伍不稳定。首先,编制核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例如A单位是集青少年宫、科技馆和少儿剧场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各展馆高峰期日接待量达2万人次,投资兴建之初,拟定劳动员额为300多,但最终定编40人。由于编制少,在编人员无法完成场馆的正常运营,因此我们使用大量派遣员工。这些员工欠缺归属感,流动性强,无法保证青少年宫日常运作的稳定性。其次,仅少儿工作部的工作就包含六大艺术团体的建设和艺术、美术、钢琴三大培训基地,每种培训又有大量的项目,如艺术有音乐、舞蹈、乐器、书法等,每个项目如音乐又可细分为民族、美声、通俗等。这些都得用专业人员来办专业的事,要正常运营这些工作,少儿工作部所有在编人员放在管理岗位都不够。因此我们的培训工作采取与民办校外教育机构合作的方式,在编人员只参与监督管理,具体操作由合作机构人员负责。由于是跟多个不同的机构合作,必然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流失或不同机构间恶性竞争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2.运营经费不足,薪酬水平不公。全国青少年宫中归属团系统的多为差额拨款单位,运营经费、设备更新改造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归属教育系统的全部为全额拨款单位,运营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比较有保障。作为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支持力度小,每年政府投入的派遣员工工资额度有限,又不能完全采用市场经济模式,造成派遣员工待遇低,同工不同酬,容易引发员工内部矛盾,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此外,各地政府对青少年宫的运营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政策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据对珠三角地区有关场馆调研比较,某相邻地级市的科技馆和青少年宫分开建设运营,而他们两馆的规模加起来与A单位规模相当,但他们每个馆的运营经费、人员编制等都比A单位(二馆合一)多。
3.职称评定渠道窄,专技人员晋升难。由于青少年宫归属复杂,工作岗位种类繁多,职称种类也多,无统一的部门或机构对这些职称进行评审。例如,A单位现有在编职工的职称种类就有13种,其中以教师系列居多,而我们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无门,教育、文化系统均不管我们的评审,团委也没有评审的资格,无论是中国宫协、各省市宫协都难以发挥强有力的调节作用。部分教师系列工作人员调进来时是初级或中级职称,为了工资晋级不得不改为参加其他系列考试或评审。在编人员尚且如此,派遣员工的情况更不容乐观,这样使职称评审丧失了真正的意义,给岗位设置带来了新的难题,不利于单位和员工的发展。
4.人才引进受限。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的限制,我们只能聘请使用大量兼职教师、团队指挥,还有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艺术类总监、舞台机械、音响师、灯光师、放映师等专业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按现行人事制度要求,凡进必考、择优录取,本来是一种较合理的人才准入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应届毕业生更有优势通过笔试进入面试,而那些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社会人员由于笔试的劣势无法为我们所用;此外,我们如果想通过选聘方式引进在职外聘人才,却因他们的职称评审或年龄受限无法实现。种种因素造成“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不敢不要”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青少年宫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人才即优势,没有人才一切无从谈起,这是古今中外不少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建设和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各国有很多例子:通用电气在育人方面采用群策群力C会议制,保证了通用从来不愁员工或出色领导人突然离职时找不到接班人;印度斯坦利华公司从选人开始注意挖掘人的潜能,使该公司运营中很少出现让高管紧急救场的场合;还有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在班子建设、带团队和培养接班人等方面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业内很多企业家的敬佩。尽管我们很难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但青少年宫在争取政府支持、改变现状的同时,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1.确定关键岗位。确定关键岗位、识别核心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首要环节。我们将青少年宫的所有岗位分为战略性管理、双肩挑、专技类、管理类、工勤技能类、辅助类等,每一类岗位又可依据管理价值和专业技术水平两个维度来确定岗位关键性的高低(如图所示)。
第二篇: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社会控制机制相对削弱和社会管理体制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尽可能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就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因素。
政府的执政之本,应是尽可能地化解社会中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从根本上看,政府的执政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上;相反,社会的和谐程度、民众的满意度、社会管理的认同度以及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的解决能力,才是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尤其是政府对社会矛盾的化解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要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予以重视。
政府的社会矛盾化解能力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与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密切相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处于急剧的变迁之中,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纠纷数量激增,群体性事件和种种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法院不堪其累。
为了解决法院面临的“诉讼爆炸”问题,加强社会的纠纷解决,我们逐渐建立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如人民调解制度、信访制度等,以期能在法院之外化解矛盾、平息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但是从某些地方的运行效果来看,这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化解矛盾的功能。
第三篇: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官楷模
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官楷模
-------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有感
当前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作为人民法院,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为其重任,而作为人民法官,在处理每一案件时,更要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能动司法,让人民感觉到法律的温暖,真正为人民服务,在这方面,詹红荔法官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7年以来,先后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87件1120人,这些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顺利升学,真正做到用爱心去温暖、用真诚去感化、用良知去教育、用行动去挽救,走出了一条运用司法程序,全方位、多层次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色审判之路。她用她全心的爱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员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多年来,詹红荔同志怀着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社会和谐的坚定追求,将少年审判工作不断向庭前、庭后和庭外延伸,挽救了众多失足少年,化解了众多社会矛盾;她走进社区、学校、看守所,凝聚社会力量,创新法制教育模式;她廉洁公正执法,无声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詹红荔同志凭着对人民司法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
用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交上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她比别人多走一点、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司法审判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爽爽做事、开开心心工作”,这是詹红荔的真实写照,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中的天平永远不失衡。詹红荔同志用一种执着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折射出当代法官不断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她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找准情、理、法的结合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人民的信任是无言的丰碑,詹红荔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认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十佳法官等荣誉称号。大爱无声,法外有情。这一路走来,詹红荔始终牢记家庭安则社会安、少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用浓浓的大爱,温暖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用铮铮的铁骨柔肠,默默地驻守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虽然现在我只是一名刚刚进入法院的书记员,但是将来我也会坐在审判席中央,将法槌重重地落在底座上。在我心中,一直有成为一名法律人的梦想,那是实现公平与正义的代名词,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的神圣工作。我敬佩詹红荔同志零重审、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的工作成绩,也会将
此作为今后从事审判工作的目标不断激励自己。虚心认真地学习积累,严谨负责地完成工作,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将法官的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一并扛在肩头,为自己是一名法律工作者而骄傲,因自己承担起社会负责而自豪。
詹红荔同志“三不”工作法让我感触颇深。在漫长的工作中,能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中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是作为审判人员庭后需要充实的课题。这提醒了我,从现在开始,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要脚踏实,不断思考,包括对于案件和对于工作方式的思考。关注新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颁布,结合接触到的案件学习理解。学会遵守规则并在规则中创新,学会从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会走弯路会遇到挫折,但相信每一次挫折都是为了今后无差错地工作而积累的经验。
之所以能得到当事人的爱戴,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不仅仅是因为詹红荔同志的工作能力,这与她对待群众有着善良的心、体恤之情是分不开的。从她身上,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公务员,工作的宗旨始终是为人民服务,对待当事人既要维护法律的威严,又要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对待同事和工作要始终保持热情,不要脱离集体;对待诱惑要坚定立场,不能为了或小或大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人生。细心周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作为新人,要怀着谦卑的心多像老同志请教,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处事能力。作为法院的一员,代表的是自己所在法
院甚至是法院系统的形象,既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又要有集体的荣誉感和工作的使命感,不能做出有损单位形象的事情。因此,我一定要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更加踏实地向詹红荔学习。
詹红荔不愧为新时期的法官楷模!
第四篇:“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重要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全区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人才做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必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
康快速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整体人才资源开发为主题,以吸引、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稳步增加人才总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积极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广开用才之路,努力建设一支为我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要从总体上领会其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条件。
2、坚持人才就是生产力的原则。根据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现状和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需要,培养和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骨干,发展壮大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3、坚持系统性开发人才的原则。从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重点抓好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三个环节,建立起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急需的人才队伍,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流动和使用。
(三)主要目标任务
基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高等院校输出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要相继推出国有身份等因素,非公有制经济中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达到规模化和系统化。“十一五”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期是2006—2010年,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1、到2006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中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平均每年增长3;到2010年人才总量达到9,000人,平均每年增长10。
2、到2006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12人,占人才总量的5.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60人,占人才总量31;到2010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13人,占人才总量的5.7,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384人,占人才总量的37.6。
3、到2006年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重达到10,大中专学历人员比重达到50;到2010年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重达到15,大中专学历人员比重上升到80,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学历,要普遍达到中专和高中以上。
4、重点加大北药开发、绿色食品、旅游资源等重点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到2006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0人,到2010年达到1,000人,占人才总量的11。
(四)对策措施
加强非公有经济人才队伍建设,要立足当前,面向长远,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坚持人才个体开发和群体开发相结合、增加人才总量和提高人才素质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开发人才潜能。根据这个思路,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1、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批推动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是要加大非公有制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力度,保障非公有制经济高级人才享受较高的福利待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优秀人才参加政府的各类评奖评优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逐步建立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培训基金和住房补贴基金等政府特殊津贴,保证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
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采取定向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培养急需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大批实用型人才。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教育,尤其要抓好45岁以下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35岁以下中级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组织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轮训。
三是要选拔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优秀人才到重点岗位锻炼,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针对他们自身的薄弱环节,采取外挂横联的办法,帮助他们提高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通过委培、定期专业培训、组织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明确专人帮带等办法,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就地、就岗培养,大胆启用。
2、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方式。
一是要继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进一步打破人才流动中户籍、身份、学历、档案等限制,实行无障碍通行。
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实行零
第五篇: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钢结构分厂负责整个公司结构件的下料、成型、拼焊等加工工序,结构件是工程机械产品的钢筋脊梁,而结构件质量的不断优化,就要靠分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来完成。在厂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整体推进,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占技操作人员总数的 00000 %。其中,以赵保雷、缪士超、陈猛等为代表的拔尖技能人才,不仅拥有“八小明星”“劳模”“集团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而且带领分厂在公司的八小活动中共完成把小项目0000项,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现将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钢结构分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以公开投票选举的方式,面向全厂以工段为单位开展了高技能人才推荐活动。最后对选举产生的信用度较好、整体素质较强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对于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的员工,将被纳入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队伍中。
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将培养高技能人才工程作为工作重心。以公司“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用人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将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主要任务,以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
培训等为手段,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制定了
一份详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三、以内培外训为主要形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在分厂内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通过脱产、半脱产培训、岗位练兵、岗位培训、班组长培训、技能比赛等形式,提升企业新录
用员工和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建立名师带徒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
成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专业培训。如“电焊工杯”技能比
武、“青春杯”行车工岗位练兵,数控车工绩效等级考试等等,而外
培则表现在:今年钢结构分厂开展了企校合作培养技师的做法,与徐
州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开办了“高级技师培训班”,成立由分厂和徐州
高级技工学校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日常
性督导,为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强化职业资格,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序列。
钢结构分厂,装置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作业连续性强,对技
能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岗位素
质要求,规定了各技能操作岗位最低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多数操作岗
位须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关键操作岗位须具有高级工以上职
业资格。要求在岗员工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职
业资格证书,否则,要转岗培训。
五、加大激励力度,完善高技能人才成才的动力机制。
引导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职,钻研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职业
发展。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人员等支持。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钢结构分厂更是结合分厂实际情况,对高技能人才委以重任,如将分厂未完成的高难度高质量的工作任务交与他们来完成,让他们积极与分厂所有的项目革新,并对特别拔尖且有重要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物质嘉奖和通报表扬,并且为他们这些拔尖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钢结构分厂将一如既往紧紧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目标,将加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