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创新全区社会治理机制
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创新全区社会治理机制
近年来,全区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实施《人民调解法》,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机制、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调解领域不断拓展,质量不断提高,为维护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着力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区司法行政机关按照《人民调解法》规定,结合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城市社区建设,认真做好指导工作,调整充实了嘎查村、居委会,筑立起化解民间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发展壮大新型的人民调解组织,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和旗县(市区)司法局对同级的调委会进行了巩固完善,确保其充分发挥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的作用。积极推动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立调解组织,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行了规范。目前,全区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6623个,基本实现了嘎查村、苏木乡镇(街道)和重点单位、行业、领域全覆盖。
着力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员选任工作,坚持推选与聘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选聘更多有热情、有威望、有经验、有能力的公民参与到化解纠纷工作中,进一步选强配齐人民调解员,提高调解队伍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全区现共有人民调解员77660人。研究制定人民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规划、制度和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调解员运用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注重抓典型带动,开展“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
着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发挥人民调解贴近群众、及时便捷的特点,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止矛盾纠纷积累激化,实现源头治理功能。开展“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大事不出旗县”创建活动,广泛动员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基层,全方位对婚姻、邻里、征地、拆迁补偿、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展开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15年,在重大活动期间以及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时段和地域组织专项排查。全年共调处矛盾纠纷155402件,成功152332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22件53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325件1226人,防止群体性上访649件12455人,防止群体性械斗32件557人。
着力创新工作方式和机制。一是加强嘎查、村、社区法务工作室建设,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式。2015年,自治区司法厅部署在全区推进嘎查、村、社区法务工作室建设。法务工作室融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教育等多项司法行政工作为一体,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排查调解矛盾纠纷,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下转p64)
(上接p63)二是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2011年以来,通过自建、共建、依托行业协会组建等多种形式,推动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协调指导,有关部门配合联动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目前全区实现了道路交通、医疗、物业纠纷调委会在旗县中心镇的全覆盖。三是加强调解工作对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努力探索人民调解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采取的司法调解之间的对接机制。在公安派出所、交警大队、医疗卫生机构、物业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信访办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行政机关委托或协助行政机关调处民事、医疗、房地物业、交通肇事民事赔偿纠纷和信访案件。
着力加强人民调解经费保障。2007年,自治区财政厅、司法厅以内财行[2007]791号文件转发了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明确要求旗县(区)司法行政机关协调财政部门,制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的补贴标准。积极争取各地党委、政府和财政等部门的重视支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多种方式落实人民调解组织工作场所和经费,推动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制约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正在逐步破解。
第二篇: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阳固镇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提升
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杞县司法局阳固司法所积极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努力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镇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基层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排查、调处和化解。主要工作情况是:
(一)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排查化解、纠纷信息快速快递等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二)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三)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考核激励机制。
(四)健全完善调解组织内部管理机制。
(五)健全和完善预警机制。
(六)规范应急处置机制。
(七)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多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民调解工作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离不开各部门的协作配合。阳固人民调解工作将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工作方针,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预防功能、化解功能和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积极
化解矛盾纠纷,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杞县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创新工作机制 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星火司法所按照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要求,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引发的各类矛盾的重要手段,使人民调解工作在创建“平安星火”、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全乡各级调解组织已调处民间纠纷68件,调解成功68件,调解率达到100%,无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发民转刑案件或酿成群体性事件。
一、创新组织领导责任机制。司法所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支持,将开展人民调解作为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基础工作,成立了星火乡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计划,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主要目标责任体系,定期对各村各单位的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完善了党政统一领导、司法行政为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工作环境。
二、创新专业调解指导机制。一是成立了乡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全乡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二是充实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配齐了专职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为民服务。三是在村社设立调解信息员,及时掌握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全乡共建成调委会12个,建成率达到了100%,从而形成了以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社调解信息员队伍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需求。
三、创新业务教育培训机制。司法所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重点培训等方式组织调解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今年来,已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4期,全乡42名人民调解员的培训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使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创新调解工作宣传机制。针对农民群众不熟悉人民调解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的现状,司法所加大了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引导村民合理选择解决纠纷的途径,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减轻负担。积极开展了《人民调解法》宣传主题活动,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发放《人民调解法》等人民调解宣传资料3000余份,得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同。
五、创新排查调处机制。司法所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因人、因地、因事、因时等预防机制,主动做好排查调处工作,实现了矛盾纠纷及早、及时得到有效解决。
第四篇: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作者:赵义玉 王娟 杜鑫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5期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人民调解制度,本文从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提升人民调解员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解决思路。
【关键词】和谐社会;管理机制;人民调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同时,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1]
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是我国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三大调解方式,人民调解作为三大调解方式之一,其与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在工作方式、方法方面又有着显著区别。因此,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才能切实有效地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一、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近几年,安徽省淮北市着力建设市、县(区)、镇(乡)、村四级联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
首先,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始终树立“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做人民群众贴心人”的工作作风。同时,鼓励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深入到群众,听民声、察民情、问民计、排民忧、解民难,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其调解工作水平。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真正的困惑和需要学习什么,从而制定出适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培训内容,避免了因主观认为安排培训内容,从而提升了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利于培训项目的展开。
基于上述问题,上级主管培训部门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二是组织有关的业务专
家、精英和学者等分赴各基层单位,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为期一周或其他的短期业务培训;三是通过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广大基层工作者深刻学习和领会其精神。以点带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四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司法知识竞赛,努力提升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的理论素养。
二、完善和规范人民调解制度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要逐步规范化、现代化、法制化。一是规范人民调解制度,把其细化为:例会、排查、报告、调处、责任追究、回访、公开公示等规章制度。二是规范人民调解流程,统一使用中国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规范调解文书的制作和立卷归档,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并把文档资料进行细致分类,做好文档的标记等,以便于人民调解卷宗的查找。在调解过程中,要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程序,逐渐使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化,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并严肃人民调解工作纪律,切实保障依法调解、平等自愿、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三项原则的落实,保障人民调解的民间性、自愿性。三是细化操作标准,建立岗位责任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分别负责,这样在工作中就避免了相互推诿,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规范评选程序,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是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稳步、健康进行的制度保障。对于能深入社区、村屯、偏远郊区等并能深入群众困难多、纠纷问题多的地方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发生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对于长期着力并成功化解多年累积、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等。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扬、记功等精神鼓励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奖励。并在以后的目标考核中加以量化参考。而对于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怠慢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对调处工作不力等引起矛盾激化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给予批评、警告等处分,并在以后的评职评级中作为考核参考。同时警示其他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四、争取财政支持,加大保障力度
人民调解工作能否高效有序地开展经费保障是关键,我国早在2007年7月9日,财政部、司法部就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明确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办法: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徽省淮北市委、市政府、市司法局、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适当安排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费。同时,市财政拿出专款对每件调解案件给予适当补贴,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为缓和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减少纠纷,消除矛盾和稳定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总之,以人为本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并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就必须对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妥善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人民调解的实施,正是尊重了社会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性,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利益,从而促进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的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实现。[2]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19.[2]彭宇文.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兼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7,(1):92.(作者单位:赵义玉 王娟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司法所;杜鑫 山东省临清市公安局)
第五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全面推进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全面推进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江西省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国家药监局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正确领导下,正紧张有序、积极稳妥地顺利进行。市、县两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自去年10月江西省政府批转省药监局的改革实施方案,到今年7月中旬各市、县药监机构的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到位,组建
工作基本完成,全省药监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回顾一年多来的改革工作,有以下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一、立足江西省情,改革中体现“三个特点”
——人员编制精干:江西有4200万人口,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药品监督管理的行政编制可按本地区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四配备,我省曾设想配备行政编制1500人。但考虑到江西的财力和经济发展现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最后实际核定省以下市、县两级药监系统行政编制800人,不足万分之零点二。在这个框架内,视监管任务轻重,各市局分别从19人到26人不等,各县局分别从9人到22人不等。致使我省的药品监督管理行政队伍从成立之初就没有出现冗员的情况,更没有接收一个离、退休人员,形成了一个便于指挥、易于调度、行动快捷、运行成本相对低廉的药监执法队伍。
——机构设置合理:我省正确理解国务院[2000]10号文件精神,在全省11个市均设置药监局,正处级建制,为省药监局直属机构;在全省81个县(市)中,对南昌县等31个监管任务相对较重的设置药监分局,正科级建制,除负责本辖区药监工作外,还将工作人员派出、监管任务延伸至周边1个或若干个没有设置药监分局的县(市),加挂“药品监督管理所”牌子,全省共形成50个药监所,由所在药监分局的副局长兼任所长;全省11个市级药品验检所,整建制划归所在市药监局管辖,县级药检所除樟树市因有国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予以保留外,一律不再设置。形成了一个既区分了监管任务轻重,又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点,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执法机构和技术机构配置。
——经费全数下拨: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市、县两药监机构又是新成立的机构,物资基础十分薄弱。省药监局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局党组明确表态:“只有市县局日子过好了,省局的日子才能过安稳”。对于中央和省财政补助我省药监系统的开办经费,我局按照“成立一个市、县局,就立即拨付开办经费”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截留1分钱。到目前,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给全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开办经费,我局按照市局每家15万元、县局(所)每家6至7万元的标准,随着机构的挂牌成立已陆续照单下拨;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给各市局的执法装备经费,我局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制定出采购计划,由省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今年7月上旬,我局已将集中采购的11辆执法车、55台电脑、13台传真机、18台打印机以及12台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全部送交各市药监局使用和管理,确保改革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着眼基础建设,组建中坚持“三个原则”
——领导干部“德才兼备”原则:我省对设区市和县(市)药监局领导干部的选配,是从卫生、医药和当地党委、政府机关多种渠道平级领导干部中择优挑选,以体现干部来源的多样化。在挑选过程中,我局认真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既看其思想政治素质,又看其实际工作能力;既注重其开拓进取意识,又注重其团结协作精神;既反复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又充分听取本人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评议。最后严格按照组织程序,由省药监局党组研究确定。从已任命上任的11个市局和31个县分局的领导班子情况看,不仅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比较强,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也比较合理,而且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没有出现门户之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工作人员“宁缺勿滥”原则:为确保人员素质,提高进入门槛,我局对全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大约600名工作人员的选录,采取三种方式依次进行:先是严格限定在卫生部门的药政、药检岗位和医药部门的管理岗位,采取考试和考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用400名左右,对其中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逢进必考;此项工作完成后,我局拟从具有公务员身份、在当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中,择优选调100名左右急需专业的工作人员;最后对余下的100名左右公务员编制,拟在全省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为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开性、公平性、真实性和严肃性,防止“走过场”和出现不正之风,局党组专题进行研究部署,与省人事厅联合下发《通知》、联合召开全省会议传达贯彻。要求各市药监局与市人事局共同做好报名推荐和资格审查工作,并实行审查责任制。公务员考试由省人事厅负责组织,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试成绩张榜公布,从高分到
低分依次录取,并公示三天,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
——经费来源“多方争取”原则:在机构组建之初,面对能够上划的资产少、拨款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省药监局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寻求上上下下的理解与支持,多渠道、全方位地争取经费来源,确保机构能正常运转、工作能照常进行。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我省
药监体制改革工作得到国家药监局的大力支持,国家局共拨付我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的开办补助费、执法装备补助经费446万元,缓解了我省药监机构组建之初经费紧张的燃眉之急。
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我局在省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加强与省财政厅和各市财政局的工作联系,共同调查摸底,共同研究经费落实方案。到目前为止,仅省、市两级财政拨付给市药监机构的开办费320万元、执法装备费277万元已全部到位,对县药监分局和药监所的开办费、执法装备费也正在积极地协商和落实之中。
三是积极争取医药、卫生部门的支持:我省各级药监机构的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来自医药、卫生部门,各市、县药监机构成立时,当地医药和卫生部门都能主动地给予支持和帮助,无偿提供办公用房、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一定的资金帮助,目前各级药监部门基本上都做到了房子、车子、经费三落实。
我局一手抓机构组建,一手抓党风廉政,并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全省药监系统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均没有出现与企业未脱钩问题,也没有发现有领导或工作人员继续兼任企业职务的情况。
三、面对新的挑战,建议解决好“三个到位”
——观念转变到位:当前,市、县两级药监机构的组建工作还未完全结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还刚刚开始。由多个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组合的新机构,对旧的工作方式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惯性,对新的药监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种种误区,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wto规则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部门整合、人员整合、班子整合的同时,各级药监部门要重视解决好思想观念的重新整合。通过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政策学习和岗前培训,把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到确保一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上来,转变到促进当地医药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不等不靠,自觉地把“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之中。
——职能履行到位:市、县两药监机构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责,执掌着一方药品监管的大权。因此都应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严格依法行政,摆正并履行好职能定位的问题。各级药监机构在组建之初,就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制约机制,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不缺位,又不错位。我局要求各级药监机构,从建立健全内部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入手,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五原则,简化审批程序、明确事权划分、实行政务公开、搞好服务承诺、落实督查督办,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垂直管理后,各级药监机构要强化大局意识,树立全省一盘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接受上级机关的领导,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保政令畅通、上下联动、协调一致。
——资金保障到位:在市、县两级药监机构组建初步完成后,由于资金不到位,影响机构的正常运转是当前药监体制改革中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因资金缺乏或资金不到位而产生的直接后果:一是基础设施、执法装备和检验设备状况落后,无法正常开展药品行政监管和药品技术检验任务,从而无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有效帮促、对制售假劣药品的不法之徒进行依法打击;二是药监部门为节省资金或弥补资金不足,或是减少工作量以降低工作成本,或是只热衷于案件查处以求获取罚没款返还,对无收费项目的工作漠不关心,有损于执法形象;三是干部职工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在原单位的各种福利和补贴被取消,工作和生活条件下降,影响到队伍的思想稳定和机构的基础建设。因此,请求国家药监局和各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药监机构体制改革资金保障力度,确保药监机构各项基础资金和专项资金能够足额、及时的到位,促进药品监督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