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语文上各单元分析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1、2、3、4、5、认识本单元38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学会“火字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培养想象力,体会乐观的品质.感受冬天带给人们的快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练习口语表达。
课时安排:
8课时
解决问题的对策:
1、写字时,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加以示范,充分尊重学
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2、3、4、要充分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 阅读过程时独立地思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
第二板块(汉字家园一)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31个字。认识4个部首“彡”“足”“饣” “斤”,认识多音字“泊”和“校”。
2、感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特点,感受汉字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2、结合图画和课文正确认读词语、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 句子的意思,并从中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
4、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5、学会部首查字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并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发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一、教材分析: 第四版块教材分析
第四板块《汉字家园》5课归类识字和一个表达,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成。新课标明确指出二年级的孩子应该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材安排的这一版块都是以集中识字的形式出现的。形声字的识字特点比较鲜明,便于抓住规律集中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带有这些偏旁的字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掌握形声字构字的规律,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0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认识6组形近的偏旁。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了解带有口字旁的字。
3、朗读背诵小韵文。过程与方法:
1、在识字的基础上,归纳出汉字的特点,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进行归类。
2、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意识。
3、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汉字家园》,属于识字教学。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这样几点:
①要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而不仅仅拘泥于某一种;
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提倡改革创新;
③方法的运用应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目的,不流于形式。
总之,识字教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识字方法,开拓识字渠道,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我们更要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
第五板块教材分析
本版块的主题是“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目的是使学生从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中受到人生的启迪和思考。本版块选编了《画鸡蛋》《三个小板凳》《数星星的孩子》3篇课文以及一个表达《故事会》。
本版块的主题突出表现了“勤奋、刻苦、钻研”。三篇文章分别讲述了古今中外大名鼎鼎艺术家和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情节生动、饶有趣味的故事打开了学生童年的记忆之门,激起学生无尽的童年想象。三篇故事中的对话描写易于学生读中识字,独读中积累,读中表达。
教学中,要重点落实三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激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联想自己的童年故事,乐于交流、表达。二是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的理解,读出语句的不同语气。三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趣味识记生字。
教学本版块重点落实在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写字词;乐于在阅读中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情,并且愿意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第六板块教材分析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让我们更健壮”,安排了一课情境识字。安排这一板块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情景识字中愉快地识字,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情境,课文所选的运动项目都是学生在电视中看到的或是在课间经常玩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对学生来说,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应该比较熟悉。这些内容对丰富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要发挥每幅图的作用,由图引出体育项目,再学习生字。生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第七板块教材分析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童年的问号”,编排了三篇课文《问银河》《孵蛋》《童年的问号》,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小故事会》和一次表达《大家都来提问》。
这一板块的学习,在识字方面,继续运用拼音识字、部件识字、形声字识字、查字典识字等方法进行识字,使学生不断积累识字方法,逐步提高识字能力。在写字方面,认识部首“夕”,着重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在训练方面,着重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比较等方式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练习用词语写句子。
在阅读中,通过朗读,体会问好所表达的语气;通过练习,学习使用问号。
在情感方面,《问银河》一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孵蛋》一课,感受爱迪生小时候的爱动脑筋、善于提问、天真有趣;《童年的问号》一课,学习牛顿、瓦特、李时珍三位科学家小时候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敢于提问的精神。
三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特点:每篇课文中多处出现问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问句,指导学生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通过想象、朗读、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童年时,孩子对世界、对生活的好奇与探索,鼓励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
第八板块教材分析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山水花鸟”。编排了两首古诗《绝句》《遗爱寺》,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穿衣服》和一次表达《读词语,讲故事》。
教学中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分类识字、对比识字、字理识字、猜字谜识字、编故事识字等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会独立识字能力。写字方面,认识部首“舟”,巩固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练习写好上下结构的字。阅读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内容,感受山水花鸟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
三篇课文的教学,都可通过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感情朗读、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了解文意、感受文情。
第九板块教材分析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动物趣事”,编排了3篇课文《大熊猫出国》《寄给青蛙的信》《小猴脸红了》。
《大熊猫出国》以大熊猫自述的形式,介绍了大熊猫的样子、习性和产地等内容,表现大熊猫的惹人喜爱。《寄给青蛙的信》以童话方式,讲述了小青蛙因等不到朋友的信伤心,小松鼠和小蜗牛给小青蛙写信、送信的故事,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真挚的友谊。《小猴脸红了》以儿童剧本方式,讲述了小猴子说谎话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实事求是。
三篇课文采用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向我们表现了不同动物的趣事,展示了体现在动物身上的美好情感。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创编等方式读懂故事,了解每个动物在习性、性情等方面的特点;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对感兴趣的任务和时间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启迪。
识字写字方面,继续积累、巩固、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识字、师生共议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方面,认识部首“户”。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重点练习上下结构的字。
第十一版块教材分析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相信自己”,由三篇课文《第一次买东西》《孩子,你长大了》《丑小鸭》和一次表达《学写留言条》组成。
相信自己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更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学习这一板块,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
识字写字上,继续巩固随文识字、归类识字、生活识字、部件识字、字理识字等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认识“厂字旁”巩固左右结构字的写法,继续练习写好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写独体字、半包围结构的字。
三篇课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非常细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心情。要注重朗读指导,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读出自己对人物的感受。
第十二版块教材分析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过年”,编排一首古诗是《元日》,两篇课文《他们这样过年》《年的故事》,一次表达《压岁钱怎么用》,一次综合学习活动《欢天喜地过大年》。
提及过年,人们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放爆竹、贴对联、包饺子、新衣服、压岁钱……年终岁尾,用这样的主题作为本册教材的结束,的确有着特殊的韵味。《元日》,展现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宋代人过年的场景。《他们这样过年》,通过“小灵通”访问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意大利、巴西、法国、加拿大四个国家人们过年的方式。《年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了“年”的来历。
训练上,继续巩固识字方法,学习独立识字。会有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识字、组词、解义。认识“金字旁儿”。重点写好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
这一板块洋溢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气息,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异国风情,易于激发学生对“年”、过年习俗等内容的研究。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询问等方式了解过年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学习内容,获得情感的愉悦。
第三板块《幽默》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插图了解词语的意思。
2.吧读图、读诗、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感受幽默的乐趣与智慧。3.乐于把自己阅读幽默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能用过比赛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趣的诵读。
第十板块《寓言》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读”,要求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要符合故事内容,突出人物特点。“讲”,要求能较完整地讲述。“编”,要求想象自然,有一定趣味。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故事、看图想象等途径练习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实现交际的过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组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第三组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
第四组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正确读写5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4、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
5、“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第五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本组教材用15-17课时。
第六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第七组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3—15课时。
第八组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
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 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一个“爱” 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 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第三篇: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
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4.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5、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 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5、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2、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
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4、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5、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6、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重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第四篇: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NO:2教学内容:前 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NO:3教学内容:左 右(第3页)
教学要求: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NO:4教学内容:位置(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NO:1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A:知识技能性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NO:3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小猫钓鱼”,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NO:6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NO:1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NO:2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NO:3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
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NO:1教学内容: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NO:2教学内容: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NO:3教学内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NO:4教学内容: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NO:5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NO:6教学内容: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NO:1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
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NO:2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不是吗 隐含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写出来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如: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等。这是要求各个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细雨无声地,灌输给学生的。
如果写出来,每一节课都差不多一样,不但是违反了教学目标的唯一性原则,还会写大了、写多了、写偏了、写远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了,如:政治学科、哲学学科等。
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隐含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如: ①图形图像课中,对比今昔天安门广场全景图的技术实现。
②电子表格课中,判断刚刚设计、输入的公式对错与否,不是某一个,某几个学生、老师的判定的,也不是什么民主投票决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声音信息感觉媒体课上,举例音乐的曲调和歌词的传播信息的特点和效果时,举例“日本鬼子投降后,曾克林帅部入关,在沈阳火车站唱《国际歌》”“抗日时期,冀中平原夜间老百姓让门外来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设计有对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等的评价分数,如:百分制的5分。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
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例如,当原来确定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再如,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估计到的疑难问题,又需教师的很好的引导和思考。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导”、“联”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最有效的方法。
善于引导。善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疑难、重点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引导手段的多样性。一方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既可以导之以趣、导之以思、导之以情,也可以导之以理、导之以法。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难点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决定了教师引导方法需要多变。所以,教师须多备几手“导”的技能,以便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讲故事法、观看影视法、类比法等。
善于联系联想。善联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对学生来说,书本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只有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学得牢固扎实。所以,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不宜照本宣科,枯燥分析,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弱化教学效果。善联,一要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将时代的气息引入课堂。二要联系学生以前学习并掌握的旧知识。这些旧知识既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新知识的固着点。因而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结,注意教学内容的整体与局部、前与后、因与果的衔接与递进,在联系中将新知识融为一体。三要联系教师自身的学习感悟。教学既是教与学的传导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感悟,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自己化解难点的做法和体会,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听得有味,学得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方案的编制,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以效益为核心。唯有如此,实现有效教学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