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shan 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二、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三、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第一组】
一、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情景设置】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概况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提问思考:
1、“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2、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师生归纳:
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⑴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
⑵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
就象坐标上的两个数轴,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从两个维度标示了人们的学习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
2、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人人都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彼得•圣吉 ——“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创始人】
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师从麻省理工学院、电脑内存发明人、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佛睿思特教授(Jay Forrester)读研究 1
生。之后,他从老师的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中得到启发,继续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来研究建立一种更为理想的组织。他的理论强调人的价值,注重系统思考,认为组织想要实现其最大的发展潜力,就需要重视远景、目的、自我反思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
【第二组】
二、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情景设置】 材料一:
“知识”发展预测:据说,今天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受量相当于17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年阅读量的总和。今天知识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很快就会被淘汰。
有专家预测:202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至4倍;而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因此,在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能满足日后一生工作生涯的需求;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需延长为5-22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类惟有把12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材料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因此,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提问思考:从材料概况出,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师生归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
1、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终身教育(或称终身学习)是发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80年代后开始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首先,在资源建设方面,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其中数字图书馆、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走在国际前列。并且移动教育的逐步启动,也大大地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因为中国的手机用户要远远大于在线上网的人数。
其次,在建设标准方面,构筑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CELTS,推出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为异构系统互连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可能。
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开设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和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日前建有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35所、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应用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80个,还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2、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2010年,要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包括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现阶段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资源整合与应用集成水平要有明显提高。2020年,真正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支撑。包括形成支持我国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知识共享渠道和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部分领域的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上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3、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与培训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
4、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国人民接受教育的途径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范围.【课中探究】阅读以上材料和教材P56-57页“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教材,思考什么叫“知识”? 知识,不仅仅是贮藏在头脑中的具体的科学文化理论,还包括获得这些理论的能力与方式等。
2、古训“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在今天有何新的意义? ⑴、新知识不断出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 ⑵、知识创新在不断进行、永无止境;
⑶、知识不断扩展,需要人们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⑷、社会不断发展,面对不断涌现的、“无穷的”新知识,人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3、对于文化传承来说,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功能有什么拓展?
⑴、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 ⑵、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知识量激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文化传承的方式,促进“学习、文化、教育”三大资源有机整合; ⑶、“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就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三组】
三、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情景设置】P57-59页,怎样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①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第58页
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第59页
提问思考:看课文材料后思考,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师生归纳:
(1)公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2)国家:国家也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
【课中探究】学习型社会”的特点P59页课本。
(1)人人都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教师小结:
1、学习由不甚被重视状态提升到支配生活的地位;
2、学习由阶段性转变为全程性;
3、学习由自在性转化为自为性;
4、学习由非经济性转变为经济的直接动力;
5、学习由注重经验型转向促进创新性。
【第四组】
四、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情景设置】:综合课本资料和教师补充资料。提问思考:
(1)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有何意义?(2)建设“学习型社会” 对于我国有何意义? 师生归纳:
(1)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有何意义?
繁荣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加快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文化发展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2)建设“学习型社会” 对于我国的整体意义
反映了当代世界的新潮流。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提出了“创新”的历史性任务。而创新,就要求充分开掘人力资源,就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是解决我国当前新问题的新举措。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就业的重负;二是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保持增长的持续性;三是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四是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创建学习型社会,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教材P56-59有五则材料和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①第一则材料和图片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对社会进步、个人发展以及丰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作用。
②第二则材料和图片说明知识不只是贮藏在头脑中具体的死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③第三则材料和图片说明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已远远超出传统学校教育的范围。④第四则材料和图片说明人人需要终身学习。
⑤第五则材料和图片说明网络拓展了人们学习的空间,扩大了学习的交互性。
课堂练习:
1、韩愈著名的《师说》讲道,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启示我们(B)
A、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学习方式不断改善
B、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
C、建立学习型社会,可以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
D、教育应成为国家工作的中心
2、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毛泽东指出,必须善于学习。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运用文化生活理论回答:
(1)怎样理解“学习,学习,再学习”?
(2)怎样才能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1)“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永远学习。要建立学习型社会。(2)
公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国家:国家也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
第二篇: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预习探究)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预习准备
【第一组】
一、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情景设置】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概况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提问思考:
1、“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2、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第二组】
二、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情景设置】
材料一:
“知识”发展预测:据说,今天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受量相当于17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年阅读量的总和。今天知识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很快就会被淘汰。
有专家预测:202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至4倍;而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因此,在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能满足日后一生工作生涯的需求;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需延长为5-22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类惟有把12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材料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因此,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提问思考:从材料概况出,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
【第三组】
三、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情景设置】P57-59页,怎样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①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第58页
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第59页
提问思考:看课文材料后思考,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四组】
四、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情景设置】:综合课本资料和教师补充资料。
提问思考:
(1)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有何意义?
(2)建设“学习型社会” 对于我国有何意义?
第三篇: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 一·内涵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就像是坐标上的两个数轴,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从两个维度标示了人们的学习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人们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等等。二·提出背景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课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和战略步骤的重大举措。在教育研究中,我国许多学者早先也多使用学习化社会的概念,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这个问题。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笔者以为,学习化社会和学习型社会方向、本质一致,是同一个社会形态或社会阶段两个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表示彻底通透之意;“型”者形状、形态、框架、格局之谓也,表示基本总体之意。笔者认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构想似更为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当然,学习化社会始终仍然是教育(乃至社会)改革发展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三·最早提出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
四·措施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特征。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在学习型社会,学习是人们的强烈愿望和实际社会的“第一需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同时,国家也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五·意义
(1)繁荣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加快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2)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利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文化发展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六·要求
1发达的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条件。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以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基础的。传统的社会虽然也需要学习,但这些新的潮流出
现以后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在信息网络建设和知识传播条件上进行投入,具备基本的“学习型”基础。
2开放互动的学习制度。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等等。如何保障这种全方位的学习呢?这需要一种开放和互动的有效机制。所谓开放,就是保证有充分的信息流入本组织和社会,有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所谓互动,就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组织或社会内部以及同外部在学习上充分地互相促进,同时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使之互相促进。
3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实际上,人力资源同学习型社会是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人的素质是诸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并使之得到发挥。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人的能力;二是通过一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手段,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第四,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氛围。缺少充分的创新动力和缺乏追求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必须要有激励人们创新的体制和氛围,以使从事创新活动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和获得尊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五,不断超越原有的观念和结构。每一种社会都有其相应的观念和意识。在学习型社会里,人们在观念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善于与时俱进。每个人都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观念,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不断超越自己。七·特点
1、学习由不甚被重视状态提升到支配生活的地位;
2、学习由阶段性转变为全程性;
3、学习由自在性转化为自为性;
4、学习由非经济性转变为经济的直接动力;
5、学习由注重经验型转向促进创新性。
八·如何建立
1、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活到老、学到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九·在党和国家的的哪些重要文件中提及
1·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2·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胡锦涛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繁荣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加快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文化发展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第四篇:综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教室环境
2、制定研究方案,参与项目设计
3、分组观察记录,相互交流信息。
教学重难点:
1、制定研究方案,参与项目设计
2、分组观察记录,相互交流信息。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新教室的环境,你看还需要怎样改进?讨论交流想法:
1、要有班级口号
2、要有学习园地
3、有个图书架,报架……同学们提了很多有创意的建议,看看哪一个适合我们。
二、主题选定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三、具体实施
1、定研究方案
2、方案最重要的是哪几方面?A目标、方向 B效果
C讨论
3、怎样开好小组讨论会?
A人人讨论
B以组发言
4、观察与记录
发现的问题
如何改进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新环境
如何改进
定主题
方案,目的,效果
观察发现
改进意见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教学目标:
1、实地考察,了解收集信息
2、采访调查,接收老师家长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1、实地考察,了解收集信息
2、采访调查,接收老师家长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
二、实地考察
1、到兄弟班参观,看其他班是怎样装扮教室的,你收到什么启发。
2、以小组讨论,相互交换信息
3、写一份参观记录,从中体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4、完成参观教室全记录表
三、采访调查,填表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参观
启发
灵感
采访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教学目标:
1、掌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2、学习创意的融合与选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2、学习创意的融合与选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获得的灵感,进入项目活动的设计。
二、设计活动
1、写出你的设计点子,交流
2、展示大家的设计
A教室门前标志牌
B班级卫生一角
C图书一角
3、选出全班最佳的。
4、各组设计有创意的完成设计任务
三、创意的融合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设计点子
创意
选择
融合第四单元第四课时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教学目标:
1、建立班级图书角,制定制度
2、在动手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创意。教学重难点:
1、建立班级图书角,制定制度
2、在动手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创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创意?哪组的创意能够操作。
二、探究活动
1、写一份“建议书”,让每位同学捐书
2、设计小书架
3、登记,标号
4、定制度
5、确定管理员
6、组织读书
三、动手实践
1、准备材料
2、实施步骤
四、小结
第二单元第五课时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教学目标:
1、分享成果,交流经验,体会
2、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结合,总结得失 教学重难点:分享成果,交流经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分享与交流
1、经过动手操作,看教室发生了哪些变化
2、把装扮好的教室拍下来,邀请其他同学参观
二、评价与思考,完成活动评价表
自评,组评
三、收获与体会
自我小结(收获、感想),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总结
反思
分享
交流
评价
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单元知识训练
教学目标:落实目标,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制定研究方案要点有三点
1、目的,方向
2、方法
3、讨论
二、说说如何开好小组讨论会?
三、如何做好采访
四、你从本单元的实践中体会到怎样实现创意
五、在具体研究中尼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建设学习型社会心得体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进化,一种必然,一种要求,一种选择,一种先导,一种飞跃,一种升腾的具体表现。
社会若没能形成一种崇尚学习的风气,就会墨守成规,就会蜕化变质,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落后挨打,就会贫穷潦倒,就会止步不前,甚至会亡党亡国。
不学习就会落后,这是千古不变之真理,万古不变之主义。
只有不断地创造性
学习,个人、单位、集体、地区、国家、社会才有活力,才有生机,才有进步,才有朝气,才有福祉,才有希望,才有盼头,才有明天。否则,一切将终结于保守无聊之中,终结于自我封闭之中,终结于孤芳自赏之中。
爱学习,要像爱惜生命一样,惜分秒光阴,抓重点学习,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从每个人开始。没有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便没有一个单位或集体的自觉学习氛围,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每个人自觉学习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学习型社会的自然养成。那种自认为个人不学习无关紧要,无碍大局,无足轻重的说法和想法,事实上是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难设想,如果每个人都存在这种想法,学习不积极,到头来的学习型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及。
学习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要我学是被动的、机械的、不得已的;我要学是主动的、灵活的、自觉自愿的。两种态度的效果截然不同,前者是敷衍了事的,后者是认真负责的;前者必将碌碌无为,后者必将大有可为。
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告诫子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未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个千年前的封建帝王尚且注重学习,何况身处日新月异环境中的我们,倘若不加强学习,必然被社会淘汰。
当然,学习不仅是向书本学习,更应该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曾说过:“文化瑰宝是真正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要像那些腐败分子,不识文化瑰宝,只认金银财宝。要读好书,多读革命文献,把精华背下来。要亲自动手写文章,要边看、边记、边写。长期坚持,必有长进。”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离不开个人学习风气的形成,个人学习风气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助推。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我满足,永不自满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做到这一点,建设学习型社会一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