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摘 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实现课堂知识的真正转化,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48593.htm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训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提高综合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
内和校外,校内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校外则指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成设置在企业内部的供学生实习操作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局限性
1.1 空间场所有限 校内实训场所空间有限,因为要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实训场所,所以学校可提供的实训场所无论在面积还是空间上都受到限制,因此所建立的实训场地也只能模拟真实物流企业的一部分,不可能把企业的全部照搬到学校里面。比如就托盘货架而言,校内实训场所只能提供几排或者几层,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真实的物流企业托盘货架区是什么样子的。
1.2 实训资源不足 校内实训场所一般属于一次性建设,或者根据未来教学需求逐渐添置设施设备,就某种设施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期间,可能该种设施是最先进的,但是在后期就赶不上行业发展而进行更换,所以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企业一样根据发展需要,随时购置新设施设备。
1.3 师资力量受限 学校指导学生实训的教师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高校本专业毕业直接招聘到学校的,一部分是在企业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后重返校园的。而对于这两部分教师,都存在传授技能上面的不足。直接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理论技能比较强,在指导实训时也主要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教学,不能按照企业实际操作进行指导,而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无疑是在技能上弥补了理论教师的不足,但是这部分老师在进入校园后与企业完全脱了节,对于新的事物及技能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不能给学生进行及时的更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弥补校内实训场所不足 校外企业场地足够大,设施设备足够先进,单就从这一点看,就是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比拟的。企业作业场所是根据不同业务需要建立的,如沃尔玛天津的作业中心就是平仓,方便普通商品进出库。联
想北京的基地是平仓与立体库相结合,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及时的完成客户订单。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无法看到,感受到的。
2.2 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实际操作,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对具体业务操作会有真实的了解。通过企业实际操作,学生还会遇到具体问题,并就问题展开思考及寻找解决办法,而物流企业可以指导学生业务操作的人员全部来自企业一线,拥有真实具体且现代的实际操作经验,完全可以把现实的业务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无缝连接。与此同时企业的指导教师也具备该行业的素养,这也是我们学生在学校内无法学到的。
2.3 提供学生就业机会 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毕业即失业,从刚刚过去的长春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火爆场面,我们不难了解,对于新晋毕业生就业的压
力有多大。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自身的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外,在校期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比如某个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那么他在毕业后可能会收到企业的邀请加入。这总比拿着简历在企业的质疑声中不停的宣传自己要容易的多,而通过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行业人士,这为学生将来进入该行业提供更多的资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基地难开发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首先,是否有合适的物流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我们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是经过筛选并且适合学生实习实训的,而就这类企业而言一般是规模大,业务强的行业领头企业,那么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类企业是否愿意在作业期间让学生参观,甚至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操作呢?其次,校外实训
基地建设是否需要学校投入。如果企业本着校企合作的意愿与学校合作,那么可能就会要求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同时,要求学校要有必要的投入,那么就这种状况就很难达成合作意识。最后,校外实训企业提供的业务实训能否同校内学习进度相匹配呢?
3.2 学生不易于管理 我们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几十人动辄上百人,我们能否实现把上百人拉倒企业实习实训呢,很显然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是很好控制的,但是一旦进入企业,很可能状况百出。比如学生还不太习惯突然间跑出来这么多叉车,并且这些叉车在快速移动着,而我们对于学生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安全,然后才是其他。
3.3 谁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条件 学生如何到校外企业实训,是像企业工人一样早八晚五还是像住宿工人一样常住企业。如果早八晚五,学生要怎么去,学校出车?企业出车?学生自
行出门?如果常住企业,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寝室?学生的伙食要怎么办?这又是一道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上诉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无外乎就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校外实训成本。学校应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及必要的成本输出,比如为学生提供班车或者为学生实训期间购买保险等。而就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选择在企业业务繁忙时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触摸到业务,另一方面企业也缓解了企业业务高峰时期的压力,如京东商城,可以选择在促销时接纳学生实训,而对于这类电子商务平台其促销时段基本是每年的固定时期,这样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也可以根据行业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外出实习实训。那么对于核心的学生应该做哪些呢,学生应该在学校时就充分接受理论知识的培养,然后学校在学生到校
外企业实习实训前做好动员准备。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可行的且必行的。只有真正的校外实训才能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综合技能的提高,但依然如本文所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及多方面的付出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摘 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实现课堂知识的真正转化,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训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提高综合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校外则指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成设置在企业内部的供学生实习操作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局限性
1.1 空间场所有限 校内实训场所空间有限,因为要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实训场所,所以学校可提供的实训场所无论在面积还是空间上都受到限制,因此所建立的实训场地也只能模拟真实物流企业的一部分,不可能把企业的全部照搬到学校里面。比如就托盘货架而言,校内实训场所只能提供几排或者几层,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真实的物流企业托盘货架区是什么样子的。
1.2 实训资源不足 校内实训场所一般属于一次性建设,或者根据未来教学需求逐渐添置设施设备,就某种设施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期间,可能该种设施是最先进的,但是在后期就赶不上行业发展而进行更换,所以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企业一样根据发展需要,随时购置新设施设备。
1.3 师资力量受限 学校指导学生实训的教师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高校本专业毕业直接招聘到学校的,一部分是在企业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后重返校园的。而对于这两部分教师,都存在传授技能上面的不足。直接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理论技能比较强,在指导实训时也主要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教学,不能按照企业实际操作进行指导,而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无疑是在技能上弥补了理论教师的不足,但是这部分老师在进入校园后与企业完全脱了节,对于新的事物及技能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不能给学生进行及时的更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弥补校内实训场所不足 校外企业场地足够大,设施设备足够先进,单就从这一点看,就是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比拟的。企业作业场所是根据不同业务需要建立的,如沃尔玛天津的作业中心就是平仓,方便普通商品进出库。联想北京的基地是平仓与立体库相结合,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及时的完成客户订单。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无法看到,感受到的。
2.2 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实际操作,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对具体业务操作会有真实的了解。通过企业实际操作,学生还会遇到具体问题,并就问题展开思考及寻找解决办法,而物流企业可以指导学生业务操作的人员全部来自企业一线,拥有真实具体且现代的实际操作经验,完全可以把现实的业务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无缝连接。与此同时企业的指导教师也具备该行业的素养,这也是我们学生在学校内无法学到的。
2.3 提供学生就业机会 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毕业即失业,从刚刚过去的长春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火爆场面,我们不难了解,对于新晋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有多大。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自身的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外,在校期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比如某个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那么他在毕业后可能会收到企业的邀请加入。这总比拿着简历在企业的质疑声中不停的宣传自己要容易的多,而通过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行业人士,这为学生将来进入该行业提供更多的资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基地难开发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首先,是否有合适的物流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我们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是经过筛选并且适合学生实习实训的,而就这类企业而言一般是规模大,业务强的行业领头企业,那么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类企业是否愿意在作业期间让学生参观,甚至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操作呢?其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否需要学校投入。如果企业本着校企合作的意愿与学校合作,那么可能就会要求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同时,要求学校要有必要的投入,那么就这种状况就很难达成合作意识。最后,校外实训企业提供的业务实训能否同校内学习进度相匹配呢?
3.2 学生不易于管理 我们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几十人动辄上百人,我们能否实现把上百人拉倒企业实习实训呢,很显然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是很好控制的,但是一旦进入企业,很可能状况百出。比如学生还不太习惯突然间跑出来这么多叉车,并且这些叉车在快速移动着,而我们对于学生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安全,然后才是其他。
3.3 谁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条件 学生如何到校外企业实训,是像企业工人一样早八晚五还是像住宿工人一样常住企业。如果早八晚五,学生要怎么去,学校出车?企业出车?学生自行出门?如果常住企业,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寝室?学生的伙食要怎么办?这又是一道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上诉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无外乎就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校外实训成本。学校应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及必要的成本输出,比如为学生提供班车或者为学生实训期间购买保险等。而就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选择在企业业务繁忙时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触摸到业务,另一方面企业也缓解了企业业务高峰时期的压力,如京东商城,可以选择在促销时接纳学生实训,而对于这类电子商务平台其促销时段基本是每年的固定时期,这样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也可以根据行业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外出实习实训。那么对于核心的学生应该做哪些呢,学生应该在学校时就充分接受理论知识的培养,然后学校在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前做好动员准备。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可行的且必行的。只有真正的校外实训才能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综合技能的提高,但依然如本文所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及多方面的付出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华菊.高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J].2010.12.050
[2]杨丽.关于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3):53-54.作者简介:张冰华(1980一),女,满族,辽宁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第三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然而,企业才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主体,也是生产技术活动的前缘,校内实训设施和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设施和生产环境是有差别的。建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职教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技术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心理与角色转换;同时,也为学生展现生产操作技能,取得企业认可,获取就业契机提供机会。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是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的平台,也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它是校内实训基地不可或缺的延伸与补充。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主要任务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教学任务。2.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学生通过在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规程和生产工艺,利于他们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非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3.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4.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事业单位,其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而且还能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5.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6.承担对“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原则1.总体规划,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优先选择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基地。2.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地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互惠互利。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在企业的选择方面不一定要大而全,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保证实习教学质量为宗旨。4.实习基地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5.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缘条件,要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还要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使培养的学生有好的去处。经费承受能力亦当考量,在满足学生实训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四、校外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1.校外实训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协议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责任、义务,协议期限等。其管理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同意。2.校外实训基地要建立校企协管机制,协调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等的各项工作。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按照“校外基地学校化”的建设理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制定指导性建设与管理标准;定期专题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目标、落实责任、绩效考核、动态调整。4.校外实训基地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健全与实施诸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文明生产规章》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处理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6.校外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7.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计划和记录等基础工作。
五、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
1.编制包括从适应性训练到初级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乃至专业技能认证考核全部内容的实训手册,使受训者明确自己掌握的技能程度和差距,并向最高目标努力。2.从提高受训者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爱护仪器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人手,制订管理规范,为受训者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科技信息专题论述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4.学校指导教师还要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影响过程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5.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6.加强基地师资培养。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外实训基地带实训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7.注重课程教材建设。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外实训课程,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训方面有所依据,提高基地实训效果,促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
六、校外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1.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要教育学生严守安全用电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严守岗位职责,杜绝私自换岗、顶岗和缺岗;严禁酗酒、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严格考勤请假制度,杜绝私自外出;指导教师全程跟班,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2.严格纪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入厂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厂纪厂规,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使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3.保证实习质量。必须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严格考核监控及考核。4.实习(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实训)报告。同时,由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对每个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的考核、评分和实习(实训)总结工作。并在“学生成绩汇总表”上简述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盖上公章,学生以此作为自己企业工作经历的凭证。
七、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谋求发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建立的。企业是经济实体,企业只关心在毕业生中或在社会上“选择人才”,一般都认为培养技工人才是学校的事;而且由于学生生产安全、劳动保障等因素,企业因没有国家和政府相关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通常作为旁观者仅提供一定的场地、设备、收取相应费用,基本不参与办学。实习学生只能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不仅实训效果差,且难保持校外实训基地长期稳定地运行、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其实,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的核心点还是在于“取予互求、互利共赢”。大多数职教学校仅是授业型的,应增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能力,朝科研型与授业型双向发展。这样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取予互求、互利共赢”、形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1.校外实训基地要以服务求发展,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企业在管理、技术及工艺等各方面的难题,和企业形成互帮互助、形成更加紧密合作的关系。2.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所属企业产学项目紧密合作关系。学校应建立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工程改造和开发科技产品,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实现社会资源的社会化,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多方位服务。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联合建立能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服务的校外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课题研究。3.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经济实体,使之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所属企业形成稳定的产品研发、加工、经营互补运营关系。业务机构由于精力和财务限制不会去考虑被租赁人才的职务晋升和个人培养等问题。被租赁人在高校通过自身的工作,其工作价值与工作能力得到其所在部门领导及周围同志的认可,却因为是非正式在编职工而无法获得职务晋升。同样,由于高校主要以学历和职称作为区分人才的标准,被租赁人才评定职称也会遇到区别对待的问题。这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待遇的问题。如何与其被租赁人才身份相衔接,突破非正式职工不能晋升和评定、聘任职称的限定,也是值得探索的。据说广州某高校曾想把所有非在编教职工都实施人才派遣,但最终没有实施,可能是反应太大的缘故。根据国家人事部门对高校人事改革的精神,采取聘用制度,但高校又是有编制的,谁不想进入编制之中。于是,在编与不在编就有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南方关系在线首席专家顾问钟永棣表示,采用派遣方式,只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高校自身聘请与采用派遣方式相比,其需要使用的人员数量是一样的,其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也是一样的(如果各项福利待遇均依法执行、一视同仁);不同的是高校采用自身聘请教师方式的内部管理成本和采用派遣方式的服务费支出成本可能有出入,但出入不大,甚至有时候自身聘请方式的成本还低于派遣方式的成本。要解决根本问题,主要还是在体制问题。如果高校或其上级部门能借鉴企业化管理的模式,那么其完全可以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严格的定岗定编,以事定岗,以岗选人。对于体制原因仍然无法解决的编制问题,高校自身完全可能与新聘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总之,高校实行人才租赁将是解决人才问题的一种思路,也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去尝试。
第四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对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施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性的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旅游及酒店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5年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数,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6%、28.5%、23.1%。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还带动了酒店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酒店业的发展使酒店的数量猛增,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了酒店管理的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也相继推出了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了大批的酒店专业人才。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就业,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技术专业能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但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现状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概念还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就需要实训基地来为学校和社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酒店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通过对职业环境的模拟实验来达到学习效果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则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
二、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模太小,数量不多。投资一套配套设施完善的酒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高职院校属于非营利的机构,因此,要建设这样的酒店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受到管理模式和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都选择了招待所、餐厅等规模比较小的投资方式,并且数量也不多。这些建设远远达不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需求,对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基层服务人员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难以达到实训的目的。第二,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从当前的各大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来看,很多院校在对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从整体的管理方面来看,还存在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实训室的建设规模一般,受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服务方面的项目显得单一,装饰效果和客源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针对这些问题,管理方面就可能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也难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降低,不能达到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第三,经营与教学存在矛盾。对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真实,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高标准的酒店服务当中,又能创造经济利益。实训基地的所有权归学校所有,但是经营权却属于企业或者其他承包者。因此,实训基地的所有权的校方和经营权的企业方,考虑更多的便是酒店的经营情况,这对学生的实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酒店的使用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训练习,一般根据课程安排,这就造成了经营与教学相矛盾的情况产生。第四,师资水平的限制。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该具有教师和实验工作者的双重工作性质。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缺乏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在单个的项目教学方面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从整体的酒店管理和工作经验来看,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欠缺,这对学生的实训练习指导方面造成了限制。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酒店选择和学生个性发展不协调。很多学校在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选择时,往往比较关注的是酒店的档次,但是酒店的市场定位方面考虑的不周全。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酒店一般都比较类似,学习形式单一。而有的高职院校甚至会和中介进行合作,从中抽取利益,让中介安排学生的校外实训课程的酒店选择,这样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接触到的客户类型比较单一,就会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质疑,不利于学生就业需求和职业的发展。第二,对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低。学校的生源方面,酒店的经营状况方面,都可能对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学校和酒店方造成一些影响。例如,学校的生源不多,就有可能造成酒店的实习生较少的情况;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客户资源少。各大高职院校对校外实训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仅仅将校外实训作为对学生的实习基地,并没有对学校的教师也同时进行培训,这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合作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一般情况下,学校都是将校外的实训基地看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有的酒店就利用了这一现象,为了减少劳动成本,积极的与学校进行合作。但是这只是表面形式的合作,不能达到学生真正的学习目的。而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多样化的联系,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从而也为酒店方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且酒店方也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使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第四,管理机制不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酒店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训影响巨大。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酒店业的服务人员短缺,因此水平也参差不齐,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并不多。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方也正是看到了这一专业的优势,一般对实训的学生不再过问,而是直接交由酒店进行管理。学校与学生和酒店之间的这种沟通性的减少,缺乏对实训基地学生的管理,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
三、提升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一)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第一,加大投资规模,增加基地数量。校内实训基地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增加基地的数量。学校可以从其他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汲取成功的经验,并且挖掘校内外可以利用资源,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在对实训酒店进行建设时,还可以参照经典的酒店设计,建造小而齐全的设备,从而节约投资。第二,规范操作流程,构建科学管理机制。校内的实训基地在对酒店的硬件设施进行模仿的过程中,还要对实训基地设置不同的管理层,如经理、主管、服务员等等,并且严格按照酒店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和管理,这样就保证了酒店的正常对外经营。此外,还要注意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结合实训课程的需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和能力的不同,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学校的实训基地管理还应该结合当前酒店业的发展情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不同,及时做出调整。最后,校方还应该对参加实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从而达到实训目的,完成学校与酒店的接轨。第三,经营与教学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因此,学校在与企业方进行合作时,应该明确这一主旨。校方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调控作用,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的,与企业约定管理方式,并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监督。在酒店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将酒店的实际管理权交到管理专业的学生手中,使学生的实训实践过程能够真正的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学校也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真正的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第四,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对于加强学校教师的水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学校的教师送到专业的酒店进行实地的培训,并且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以增加教师的专业水平。另外一种是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老师的讲座,但是这种方案一般都是理论性的讲解,很难收到实效。所以学校应两者结合,一方面增加教师在酒店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请专业酒店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同时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启发。
(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第一,完善酒店选择措施。产学结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产物。产学结合的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教育、就业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有很多产学合作的模式,例如“2+1模式”、“订单式”、“学工交替模式”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采用的是“2+1模式”和“订单式”,“2+1模式”即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前两年是对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一年到酒店进行实习。“订单式”指的是酒店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酒店就业。需要注意的是,学院在进行这些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院的教学特点和酒店的经营模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在酒店的旺季,可以与酒店签订短期的协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应仅局限于酒店,还应该兼顾与酒店相关的其他行业。如酒水、设施设备、酒店用品等方面,学校不可能对这些方面都兼顾到位,因此,就可以与大型超市和专营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训提供更多资源。第三,与多家酒店进行合作,提高创新意识。对实习酒店的区位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高职院校的生源不仅局限于某个省份,而来源于多个地方,因此就业时的地域选择范围比较广。学校应该顺应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角度出发,合理的对实习酒店进行选择,避免实训基地过于集中。第四,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专业实训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因此,选择合理的运行机制是校外实训的有利保障。学校可以选择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对校方和店方的实习生进行监督、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建立学校、酒店、行业于一体的质量评估体系,对酒店管理和行业进行专业的评估,从而提高酒店对学生的实训管理,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从校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校内、外两条途径采取措施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社会就业的竞争力。
第五篇: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实训教学质量,增强实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学习借鉴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探索了符合自身情况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实物流人才的供给缺口非常大。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当代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国各类院校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纷纷设立了物流专业,大量培养物流人才。更为可喜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已认识到物流专业的实操性,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物流实操能力。然而,硬件设施建成之后,与之配套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
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内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中心一般分为两部分:(1)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各种货架、叉车、电子标签、条形码、RF手持终端等。让学生在掌握各种设备操作的基础上,模拟物流公司运作进行仿真实训。(2)物流系统软件实训室,如运输、仓储、货代实训软件以及综合实训如供应链执行系统等。校内实训主要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单项技能技术训练、简单小型物流机械操作、物流岗位模拟、物流业务与工作流程模拟等基础性训练,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强化和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学生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可进行入库、出库和拣选等方面的实训,包括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分拣设备、货架及搬运设备、立体仓库等主要设备的使用,对物流单项技能技术如堆码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条码技术等分模块训练,可完成较为完整的模拟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任务。
然而,很多院校投入巨资建成校内实训中心之后,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另外,设备维护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配备专人保养和做相应的配套。从某种程度上看,花费大量的资金建立“花瓶式”的实训室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这对于那些绝大多数资金缺乏的院校也是不太现实的。
(二)物流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专业的实训方案,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实训方案的设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物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实际,没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技能点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不全面、不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有的院校在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时甚至变成了物流软件的学习,使得实训重点偏移,违背了物流实训的真正目的。
(三)物流实训教学成绩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制定合理详细的考核标准,是准确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物流实训课的考核标准不够具体,实训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实训成绩影响很大,实训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训情况。
另外,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针对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者虽然有考核办法却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那样严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训课,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紧缺
随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使得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而
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严重紧缺。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已引起了经济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物流实训教学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
(一)课前准备
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教师的课前准备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自身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名参与者和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疑惑,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有很多角色,如库管员、业务员、供应商、搬运工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其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准备实训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实训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1)实验实训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2)物流实训设备。物流实训中涉及的物流设备很多,如物流信息系统、立体仓库、条形码、货架、叉车、RF手持终端、各种模拟货物等,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的设备,做好课前准备。(3)实训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需求。例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打包条等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做好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不足时应及时申请购买。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客户送来货物→收货、验货、贴条码→分配储位→派工→搬运货物→上架、入库→反馈。
(二)教学活动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就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教
学活动应该由以下内容构成。
介绍实训要求和注意事项实训要接触很多物流设备,涉及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规范,必须在一开始就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向学生介绍整个实训课的安排和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应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小组是实训活动的基本单位,因为设备有限而学生众多,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后,可以提高实训质量。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确定每组的人数,以7~9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安排小组内部讨论,结合实训要求和组员各自特点,确定每人的角色,再分配相应的任务。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任务明确,以便于进行岗位点评。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全部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技能操作点,同一时间内每个操作点只向2~3个组示范,然后再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境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每组组员通过分工合作,模拟完成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学生经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之后,分配好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在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可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别问题采取个别指导方式。
(三)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2)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以后交一份实训报告。学生通过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3)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4)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综合实训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按50%、30%、20% 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