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管理研究》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管理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xx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8CZC049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覃业银 副教授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主要研究人员:韩燕平刘双娥 牛志芳 刘双娥 张红专 方世敏 刘国初
一、问题提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各职业院校根据文件精神,已对实践教学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与研究,特别是我国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形成了以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校内、校外两个实训空间环境,在校内建立同产业运作对应的模拟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的顶岗实习基地成为高职教育教学与产业的结合点。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颇多:一是学校或学院与有些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平时联系较少,缺沟通;二是没有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资源,培养年轻的教师骨干;三是实习经费不足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四是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提出“工、学”结合的思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真正实现二者间的有机结合。
为了探讨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运行规律、运行模式,促进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本课题组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力求形成比较完整、富有特色且推广应用价值比较大的实践教学研究成果。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中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指高等职业学校大专层次的、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层次针对性和专业针对性。
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工作是校内教学的必要延伸,并且要将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工作涉及到在校实习层面和学生就业安排,涉及到学校与企业的关联度,必须与企业进行深度结合。
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工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具有较强的共享性、辐射性和示范性,能够促进同类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三、研究综述
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建立实习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每年170万澳大利亚人在公立的职业教育院校中学习。在法国职业教育弥补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之间的空白。法国将“理论加实践”作为高职教育的座佑铭,强调专业人才的多面性。瑞典高职教育采用从课堂到企业,再到课堂的三明治培养模式。德国采用了校企结合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在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十分灵活,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职业人才培养。韩国日益由学历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向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转变,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技术环境变化的专业技术人才。美国的高职教育在时间分配方面,差不多为1:1,即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实践,学习与劳动交替的方式多样。日本高职教育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几乎是三分之二的企业都与大学有合作关系。
校外实习基地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目前国内常见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分为三种:企业提供基地或设施,院校联系使用;校企联办、共同使用;公共实习基地。在高职院校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中,企业投资提供和校企联合投资建设的比例较大,分别为57.6%和36.2%;利用社会公用实习基地的比例较少,仅占6.2%。
国内关于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研究主要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探讨我国高职院校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意义或功能,认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是高职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朱运,2006; 初晓,解本铭,2007;王利平,武志云等,2006; 詹一虹,侯顺,2006; 李平媛,2006; 刘长宏,2006);二是高职教育各个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方法与实践,例如,会计学(赵筠,2008);护理学(赵筠,2008);工业自动化及自控技术专业(朱运利,2006);旅游管理专业(王文霞,2007; 马丽涛,2006);汽检与家具专业(裴海,康建营,2007);物流管理专业(郝国森,李瑞彩,2007);三是中外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对比与分析,以及对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启示(蔡炎武,2005;余乐,2007;孔凡成,2007)。
当前的关于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研究在“三个不足”: 一是关于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不足;二是关于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运行管理研究不足;三是关于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评估的问题研究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本课题组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思想和管理模式,填补了不少研究空白。
四、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对于学院、学科的发展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健康发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本课题对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2、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场所。规范高职实习基地,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其教学质量,将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这对于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在人力资源招聘、培训、晋升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成本。但如果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学生实习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招聘、培训、了解的过程。
4、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师团队向“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既要求高职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具有高水平的动手实践能力。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可以作为教师团队获得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
五、理论依据
1、依据教育的一般理论。以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立问题入手,坚持现代教育理论焦点与教育实践热点紧密结合的“两点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拓宽学生的教育视野,撞击学生的实践思维,提升学生的教育境界为基本旨趣,以探讨教育学的实践意义,发现实际问题和创新工作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开展学生的校外实习就业活动,就是让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
3、企业管理理论中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在专业顶岗实习中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训练计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就业打下基础。
六、研究目标
以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典型的研究案例,通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建设标准与评价、教学方式、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和改进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为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原有落后的实习就业体制,变谋职教育为实习、就业、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提供新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七、研究内容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模式研究。重点研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以及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实习就业基地运作模式如何随之改进,不断增强动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2、运行机制研究。重点研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运行程序、运行方式。目前高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数量并不少,但是真正有效运行的却不多,所以,如何对高职院校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合理有效的开发意义非常重大。
3、建设标准与评价研究。重点研究各类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标准条件,即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符合的规则、程序,规范;如何考核、评价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数量与质量。
4、教学方式研究。重点研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教学应采取哪些有效方式开展教学,应如何根据学生今后工作的性质、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5、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重点研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6、实习就业基地管理研究。重点研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管理体制、先进管理办法、制度,等等。
八、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进行抽样调查和具体考察,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为本课题研究奠定现实基础。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与弹性管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分析、归纳和提炼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以形成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到进行全面的“一式(滚动式)三化(过程化、体系化、基地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升华了揭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发展规律的崭新理论。
九、研究过程与主要措施
(一)研究过程
跟随实践探索过程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
1、开展了系列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科研课题和教研教改课题研究
2008年主持人覃业银成功申报xx省教育厅科技处课题《湘菜人才培养基地问题研究》(正在结题中)。刘双娥、韩燕平老师进行了相关院级课题研究。
2、进行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形成了长达8万字的研究报告,还发表了关于“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论文3篇。
3、出版教材及编写校本教材
覃业银副教授出版校本教材《礼仪实训教程》;编写了《xx专项旅游》(韩燕平主编)等6本校本教材。
4、发表系列论文
共发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相关论文10余篇。
5、出版专著,形成了系统研究
出版专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作者:张红专,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海南出版社,2010年,张红专主审);正在出版专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覃业银、牛志芳,已完成初稿)。
(二)主要措施
1、进行了富有深度的实践探索,为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了两年打基础、四年运转,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
点的布局:我院高职大专旅游管理专业自2004年秋季招生之后,就开始实践教学“点”的布局,现已建立了20个特色明显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如张家界自然风光旅游实习就业基地、韶山红色旅游实习就业基地、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长沙综合型实习就业基地等。
“线”的网络:在2007年以前,主要依靠长沙有关旅行社和自行组织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分线路实训,主要开设了长沙与周边旅游景点的短途旅游线路,如长沙----韶山、长沙----岳阳楼等。从2007年开始,依托自办旅行社即长沙教育旅行社商贸旅游职院营业部和与我院已签约的长沙的旅行社实习基地,拓展和规范了“线”的训练网络,开设了分七条线路进行,包括长沙----岳阳、长沙----崀山、长沙----凤凰、长沙----桂林及长沙----韶山、长沙----张家界、长沙----华东五市七条线路的跟团、带团的“全陪”训练。
“面”的完整覆盖:(1)地域层面:从校内到校外,从长沙市内到市外,并开始向省外延伸;(2)实践知识层面:包括了态度、素质与能力;(3)环节层面:从学生的认识实习到毕业后的跟踪实习指导,实施全过程培养;(4)能力层面:涵盖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与创业能力等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
2、组织了外出观摩
为了进一步开阔课题组成员的视野,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经验,从而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课题组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措施,先后5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在返校后对学习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写出考察报告,并举行了全校教师参加的考察学习报告会。
3、举办了科研讲座
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课题组积极采取“请进来”的措施,课题组先后邀请客座教授、衡阳师范学院教授杨载田进行教育科研专题讲座。
4、印发了学习资料
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题组一方面精选理论文章,先后编印了2大本学习资料,共收录高质量论文30篇,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另一方面课题组购置了大量的理论书籍,以供课题组成员借阅学习。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定期举办了学习交流活动,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5、开展了专题研讨
开题以来,课题组先后组织了9次大型的专题研讨。专题研讨的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6、进行了成果把关。
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由期刊编辑严格把关,已发表论文共10余篇。对最终成果进行了三层把关:实践层面由学校领导把关;理论层面由大学教授把关;政策层面请省教育规划办公室把关。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1、实习就业基地的有效运作模式“校企结合+实习基地”模式。
实习就业基地是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在实践中创立了“校企结合+实习基地”运行模式。其内核:
(1)实行校企结合才能使实习就业基地有依托、有现场专家做指导。校企结合,是由特色专业的市场定位决定的。旅游类专业地方性明显,个性特出,相对于其它一些专业来看,科技含量不足,学生只有深入企业和市场不断强化,才能磨练出自己的专业适应能力。如果没有企业做依托,吃、住困难,顶岗实习和现场专家指导就无从谈起。通过合作形式,学生才有条件在企业各部门进行顶岗实习。
(2)建立地域实习基地才能使实习就业基地现场教学有足够的空间。一个实习基地既可以是一个点、一个企业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3)实行“校企结合+实习基地” 模式才能使实习就业基地现场教学点面结合、条件更充分、效果更好。现场教学依托企业,辐射区域,点面结合,才能使教学条件更充分,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开展现场教学教学。
(4)实现滚动式是确保实习就业基地现场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方面。滚动式实习是指分班级、分环节、分地区进行滚动,更多的指分班级依次进行实习。除春节等特殊时期外,每批30----40人,每次一个月。实现滚动式的最大优点是保证每批数量合适,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企业长期有实习生为其做业务提供了保障。
2、实习就业基地管理应实施全程工学交替管理模式。
做到“一个全程”、“两个交替” 和“两个双向对接”。“一个全程”是指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全程陪同,负责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协调、沟通和指导工作;“两个交替” 是指实行多工作、多岗位轮调式交替实习,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交替进行;“两个双向对接” 是指实习、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对接,素质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对接。
3、实习就业基地工作环境的改进和动力机制在于有效使用“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1)建立“双赢”运行体制,即建立校企合作产学联盟有效机制,共建“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可控性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产学合作局面和校企目标一致、基地共建、设施共享、人才共用、信息互通的双赢运行机制。
(2)设置“双融”课程体系,即根据旅游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遵循“理论知识必须能够用为度,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原则,围绕“理论知识、工作能力、职业素质全面提高”这一中心,构建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能力支撑课程两大类“双融”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主要包括职业岗位(群)业务流程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操作两项核心技能)主要应针对职业岗位(群)普通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应用能力系统,适应艰险时上岗所需的能力要求,构建相应必需的技能与知识学习内容和相应技能力与知识应用的训练环节;职业能力支撑课程(包括相关住处的搜集获取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主要考虑学生毕业后专业职业生涯发展提升、专业职业能力拓宽和专业知识、技能系统性的需要,选择和设计相关知识、技能应用实训,使学生获取教学系统的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支撑作用。
4、构建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评价等级与评价标准体系。
在把握集中性、典型性、便利、稳定性和情感诚上五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借鉴多年教学实习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实习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初步的评价指标。然后将这些拟定的评价指标,通过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行业家学者访谈,反复讨论,听取各方意见,最终确立了所在地区、企业形象、企业内部指标、合作准备及欲望的强烈程度、学生发展5项内容为一级指标;根据实习基地选择的具体情况确定了12个二级指标(见下表)。
实习就业基地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指标体系权重的设定:(1)权重。实习就业基地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分配,按照各级指标项在实习就业基地在运作全过程中对实习目标、对学生成长的促进的影响作用程度进行科学的分配;(2)指标体系权重的设定。根据多年来学生选择、评价实习就业基地的经验,首先给出了一级指标的参考权重值,在广泛征求企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并进行了个别调整。二级指标则全部由专家们自主给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值,以平均值的近似值为二级指标的权重,形成了本文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评价等级与评价标准的确定:根据相关的统计理论和多年建立实习就业的经验,给各项指标确定了A、B、C、D4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最高赋分分别为1.0、0.8、0.6、0.4,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者根据评价标准与实际情况的对比检验,先确定等级,然后在相应等级范围内赋予分值Xi。最后得分的计算公司为:。
5、构建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高职院校校外实习的目的以及评价内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9个,每个二级指标下面有2-7个三级指标,共59个观测点,并根据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权重。权重的确定应用了层次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绩效评价指标与权重如下表。
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就业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
实习就业基地绩效评价主要由学生评价小组(负责“学生培养”一级指标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小组(负责“教师见证工作过程”以及指标)、企业评价小组(负责“企业发展”一级指标)和学校评价小组(负责“学校贡献”一级指标)来共同完成。各评价主体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有关评分要求和权重进行。假设每个评价小组共有li人,每为成员对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绩效评价成绩二级指标的评价成绩取平均值,即uij= /li,一级评价指标n项,权重为ai,第i项一级指标(下有mi个二级指标)所得成绩ui=,最后总成绩是W=。总公式为:W=。
在实践中,每一年进行对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进行一小评,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评价。
6、实践教学模式最有效模式为“一式(滚动式)三化(基地化、体系化和过程化)”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一式”是指“滚动式”,“三化”是指“基地化、体系化和过程化”。它要求在实践基地、服务、管理及学习环境支撑下,以教师导学为前提,以学生和学生实践学习为中心,通过教师、学生、环境三维交互实现教学目标。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与发展能力。
(1)“一式(滚动式)”的基本内涵
相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轮岗,对企业而言,可以形成岗位的固定化,人力资源的节约和企业经营的高效;对学校而言,不用再为因同一专业共同实践人数相对较多无法真正实现实践教学而无实践基地;对老师而言,将会因滚动式实践教学达到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对学生而言,通过分批进行滚动式的实践教学,同一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交流切磋。通过业学生分批进行滚动实习降低了了企业人才的流失率,保证了合作企业工作岗位连续性、合作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又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方便。真正解决了合作企业在学生实习开始时人员过剩和实习结束后人员大量空缺的问题,解除了合作企业与学校长期合作的后顾之忧。
(2)“三化(基地化、体系化和过程化)”基本的内涵
1)基地化
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场所。高职实际性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化是指建立一批功能齐全、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规范化实习基地。其内涵包括:
一是实习基地是产学研结合的公共平台。它是高职院校教学空间的延伸,是连接高职院校与产业的桥梁与纽带,是沟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要的重要管道,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行业以及与企事业、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是学生实习教学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实习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三是实行实习基地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通过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现场专家、师傅以及学校派遣老师的现场指导,深化类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对生产经营理论知识的认识从而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四是专业教师有利于实习指导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实习或挂职锻炼,使他们有计划与基地现场专家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2)体系化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即以“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的教育。而能力体系化是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特别强调在培养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关键能力。对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从各个方面构建完整的职业能力系统。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从这一特征出发,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新道路——产学结合、突出职业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构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3)过程化
过程化实践教学包涵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形”,即实践教学按环节顺序展开,从完整的行动角度出发,完成实践教学的工作过程。其二是指“神”,即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并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进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思考、讨论、训练,寻求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从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教授和学习两种过程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教师通过跟踪控制,保证教学信息流程顺利进行;学生在经历同化、顺应和自我调节中达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平衡,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整体核心,使教学过程中的多层次、多因素之间能有机结合,关系协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7、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认为认为实训方法要推广使用现场教学法、体系·过程实训法、“实习—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法和核心案例贯穿教学法。特别是使用核心案例贯穿教学法作用大,它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个核心案例为例,以一个核心案例的讲解和处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学习,跟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出的要求,同步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在模拟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是认为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认为应选取“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业务主管双轨制”模式和“顶岗实习——就岗就业”模式,同时对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制定标准、顶岗实习制度管理、顶岗实习计划管理、顶岗实习协议管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及顶岗实习总结管理等顶岗实习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三是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新途径。张红专教授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就业、创业实践出版专著《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7),指出创业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模式是“三创(创造、创新、创业)”。
四是构建了实践教学的立体体系。拟出版的专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覃业银、牛志芳,已完成初稿),以及张红专教授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总结归纳出版了《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指导》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8),系统总结了实习工作,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与管理问题以及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五是构建了礼仪实训模式。覃业银副教授与陈福义教授主编《礼仪实训教程》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2008.3)。这部教材是在对实习就业基地礼仪实践情况形成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提升而出版的,实用性很强,促进了学生旅游礼仪素质的培养。
十一、研究主要成果、反响及效益
(一)主要成果
1、实践成果
(1)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独具特色的“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式三化”实践教学体系。即“一式”为滚动式,“三化”为基地化,体系化和过程化。特别是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推进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建立了20个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20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名单
(9)单位就业获奖2009、2010年均获xx省旅游企业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奖。
2、理论成果
(1)依据于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与研究,成功申报2010年度xx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湘教通[2010]228号)。
(2)2个院级课题结题
刘双娥老师院级实践教学课题结题,韩燕平老师院级实践教学课题结题。
(3)完成了研究报告:“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报告内容:第一章 “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概况(一、“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背景与经过;
二、“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三、体系·过程实训法;
四、“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第二章滚动式实践教学(一、分年级进行技能和素质滚动式培养;
二、分批滚动;
三、分地区滚动;
四、分岗位滚动;
五、滚动式能力测评);第三章 体系化实践教学(一、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课程及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二、构建职业能力体系特别是关键能力体系;
三、强化学生素质拓展);第四章 过程化实践教学(一、实施“七步式教学法”;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过程化实践教学必须依靠企业);第五章基地化实践教学(一、进行基地化实践教学的背景和过程;
二、基地化实践教学的内核;
三、基地化实践教学的意义;
四、完善基地化实践教学的途径);第六章 “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成果(一、带来实践性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教师“双师”素质明显增强;
三、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四、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取得良好成果;
五、示范辐射作用开始显现);第七章 “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发展前景(一、“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二、“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4)完成了系列论文
1)《高职《导游实务》课程“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作者:覃业银,载《教师教育研究》杂志2009.6
2)《基于高职旅游资源学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作者:覃业银,载《《职教论坛》》杂志2009.43)《高职《旅游资源学》实践性教学探讨》,作者:覃业银,载《华章》杂志2009.14)《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探讨》,作者:覃业银,载《科技促进发展》杂志2009.1
5)《“校企结合+实习基地”现场教学模式探讨——以我院建立张家界自然风光旅游实习基地为例》,作者:覃业银,载《中国青年科技》杂志2008.9
6)《体系·过程实训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作者:覃业银,载《科技成果纵横》杂志2008.57)《高等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刘双娥,载《科学时代》杂志2008.11
8)《高职旅游资源学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刘双娥,载《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杂志2010.59)《高职“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作者:韩燕平,载《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2009.7
10)《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绩效评价研究》,作者:韩燕平、刘双娥,载《学理论》杂志2010.8
(5)完成专著3部
1)已出版专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作者:张红专,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海南出版社,2010年,张红专主审)。
2)拟出版专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覃业银、牛志芳,已完成初稿。内容:第一部分 “一式三化”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第一章 “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概况、第二章 滚动式实践教学、第三章 体系化实践教学、第四章 过程化实践教学、第五章 基地化实践教学、第六章 “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成果、第七章 “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发展前景;第二部分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法论理性思考(第一章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最基本的实践教学方法、第二章 实训方法、第三章 课程能力培养方法、第四章 职教集团平台、第五章素质拓展平台);第三部分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实践探索(第一章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分析、第二章 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制定标准、第三章 顶岗实习制度管理、第四章 顶岗实习计划管理、第五章顶岗实习协议管理、第六章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第七章 顶岗实习总结管理)。
(6)完成教材、校本教材
编写了系列教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张红专)、《礼仪实训教程》(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2,主编:覃业银)、《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郭鹏主编)、《导游精典故事100例》(沈芳主编)、《长沙—张家界--凤凰导游实务》(易斌主编)、《xx专项旅游》(韩燕平主编)等6本教材。
(7)完成基地运行报告
2010年7月完成《体验.专长与视野——长沙商贸旅游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运行实际情况报告》。
(7)基地材料佐证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精品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省级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导游实务》
(8)5篇论文获奖
共5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
(二)反响及效益
1、“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初步推广
覃业银《高职《导游实务》课程“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于2009年4月获得xx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于同年6月发表于《教师教育研究》。这一成果在2009年11月17日第二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上以及在2009年xx省2010年4月20—21日全省旅游教育培训、导服工作会议上,覃业银作了经验发言。
(3)推动了“实习—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法的应用。我院2009年、2010年均获得“xx省旅游企业大型人才招聘会优秀组织奖”。特别是在xx省旅游局举办的xx省第二届旅游企业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我系组织了300多名毕业生应聘,学院曹少华院长在招聘会开幕式上作了经验发言。
(4)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和专业发展。
依据建设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成功申报了xx省教育厅“精品专业”,《导游实务》课程被xx省教育厅评为“精品课程”,旅游管理教学团队被xx省教育厅评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覃业银老师通过了省级专业带头人。
(5)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我院选手沈芳、李好两位老师于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参加由xx省教育厅主办、xx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承办的xx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教师说课竞赛,双双获得大赛一等奖。
(6)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检验。
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成绩良好:2010年4月23日至25日,我系组织学生选手参加2010神州视景杯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李静妍同学荣获二等奖、巫蓓同学荣获三等奖;在xx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中,2008级学生谢晗获得情景导游大赛特等奖,在xx省第九届大学生旅游论坛中,酒店管理932班张顺利、涉外旅游832班刘倩同学分别在xx省第九届大学生旅游论坛客房服务(中式铺床)和情景模拟导游两个项目的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提升了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10年由本系学生组队代表学院参加长沙市大中专学校创业大赛,长沙阳光礼仪公司获得一等奖;旅游631班学生陈泽军创办的长沙远征旅游电子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资产超过100万元。
十二、问题讨论
(一)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基地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弱在了校企合作。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现阶段,由于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诉求上存在差异或分歧,校企双方的合作大都停留在表面。校方更多地希望解决学生实习的难题,企业则希望通过接受学生实习来降低劳动成本。校企双方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建专业以及共同开发教材等方面尚难以开展深度合作。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到地方,都还没有建立起推动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体系,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也难以掌控。有待今后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完善。
(二)订单式培养方式与标准问题。
“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但如何进行“订单式培养”即订单式培养方式与标准问题值得研究,既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订单式培养”,又不能把“订单式培养”搞成具体的“订单”和微观培养因为如果“订单”培养出的人才功能太单一,离开了对口企业很难生存。
(三)现场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目前现场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教材不够规范,教学环节安排还不尽合理,教学手段还不够先进,还需要进行现场教学的深度开发与研究。
(四)职业院校之间如何进行基地共建、资源共享问题。
职业院校之间如何通过职教集团平台或其他方式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实现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资源共享,增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积极作用。
(五)本课题研究仅借鉴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其全面性、系统性还考虑不够。诸如如何参照ISO9000标准来系统地运用到课题管理中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探讨。
(六)由于研究经费等原因,课题的信息网络管理尚没有完全达到原先的设计要求,如实现课题的网上互动管理等功能的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三、附 录
附件1:成果获xx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文件复印件
附件2: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成果项目立项文件和建设进展情况
1、xx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管理研究》立项文件及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xx省教育厅科技处课题《湘菜人才培养基地问题研究》立项文件及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3、张红专教授主持的《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被xx省教育厅批准为xx省2009年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文
4、牛志芳副教授主持的《高职院校导游英语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研究》被xx省教育厅批准为xx省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文
5、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批文
6、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批文
7、省级精品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批文
8、省级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批文
9、省级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批文
10、省级精品课程《导游实务》批文
11、xx商贸旅游职教集团成立文件
12、刘双娥老师院级实践教学课题结题批文
13、韩燕平老师院级实践教学课题结题批文
附件4:成果申报人“双师”素质情况
1、覃业银:国家旅游局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书
2、牛志芳:国家旅游局导游证
3、刘双娥:国家旅游局导游证
4、韩燕平:国家旅游局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书、国家旅游局导游证
附件5:成果总结报告
附件6: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运行情况
1、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基本制度
2、xx商贸旅游职教集团协议
3、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协议
4、学生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实习情况
5、学生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就业情况
6、教师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挂职锻炼情况
7、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情况
附件7:成果——研究报告、论文、著作、教材
1、研究报告:“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2、论文
(1)《高职《导游实务》课程“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作者:覃业银,载《教师教育研究》杂志2009.6
(2)《基于高职旅游资源学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作者:覃业银,载《《职教论坛》》杂志2009.4(3)《高职《旅游资源学》实践性教学探讨》,作者:覃业银,载《华章》杂志2009.1(4)《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探讨》,作者:覃业银,载《科技促进发展》杂志2009.1
(5)《“校企结合+实习基地”现场教学模式探讨——以我院建立张家界自然风光旅游实习基地为例》,作者:覃业银,载《中国青年科技》杂志2008.9
(6)《体系·过程实训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作者:覃业银,载《科技成果纵横》杂志2008.5(7)《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技能考核问题探讨》,作者:覃业银,载《xx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2003.1
(8)《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张红专、刘建湘,载《教育与职业》杂志2008.5(9)《浅论xx高职旅游人才“一主两辅”特色培养模式》,作者:张红专,载《科技成果纵横》杂志2008.3(10)《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办出高职教育特色》,作者:张红专,载《产业与科技》杂志2007.4(11)《凤凰古城旅游开发思路》,作者:张红专,载《消费导刊》杂志2008.1(12)《高等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刘双娥,载《科学时代》杂志2008.11
(13)《高职旅游资源学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刘双娥,载《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杂志2010.5(14)《高职“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作者:韩燕平,载《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2009.73、专著、教材、校本教材
(1)《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5,著作人:张红专
(2)《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海南出版社,2010.8,著作人:张红专
(3)《礼仪实训教程》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2,主编:覃业银
(4)《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郭鹏主编)
(5)《导游精典故事100例》(沈芳主编)
(6)《长沙—张家界--凤凰导游实务》(易斌主编)
(7)《xx专项旅游》(韩燕平主编)。
(8)14个导游教学片。
附件8:成果应用效果部分材料
1、成果交流
(1)在第二届中俄旅游论坛上交流
(2)在全国旅游人才工作会议上交流
(3)在xx省旅游人才工作会议上交流
(4)有关学校来我院考察情况
2、学生技能素质、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1)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
(2)学生就业能力增强
(3)学生创业情况
3、出版专著《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教材《礼仪实训教程》、校本教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导游精典故事100例》、《长沙—张家界--凤凰导游实务》、《xx专项旅游》及14个导游教学片使用情况良好
4、成果获奖证书
(1)《高职〈导游实务〉实践性教学探讨》,作者:覃业银,xx省旅游学会一等奖,2006年10月
(2)《酒店管理专业产教结合的有益探索》,作者:覃业银,xx省旅游学会二等奖,2006.10
(3)《高职旅游教育应实施双面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者:覃业银,xx省商贸财经学会一等奖,2006.8
(4)《高职《导游实务》课程“一式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作者:覃业银,xx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4(5)《基于高职旅游资源学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作者:覃业银,中国教育工作者协会二等奖,2009.10
(6)2009年xx省职业院校春季技能大赛优秀赛点单位
(7)2010年xx省职业院校春季技能大赛优秀赛点单位
(8)2009年xx省旅游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9)2009年xx省旅游企业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奖
(10)2010年xx省旅游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11)2010年xx省旅游企业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奖
十四、参考文献
1)朱运利,对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功能的探讨[N],试验技术与管理,2006,26(12):132-135.2)初晓,解本铭,合作竞争: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变革的新模式[N],职业教育,2007(1):93-95.3)王利平,武志云等,加强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N],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100-104
4)詹一虹,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N],教育研究,2006,320(9):90-92.5)李平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N].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 18-19.6)刘长宏,张恒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N].试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 111-113.7)赵筠,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N],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 2423-2424.8)王文霞,高职旅游酒店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N],社科论坛,2007.9)马丽涛,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N],林业科技情报,2006,38(4).10)裴海,康建营,高校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与管理[N],继续教育研究,2007(6):106-107.11)郝国森,李瑞彩等,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的思考[N],科学教育研究,2007(10):150-153.12)蔡炎武,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思考[N],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76-77.13)孔凡成,国外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改革及启示,职教论坛,2006(11):62-64.
第二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摘 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实现课堂知识的真正转化,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48593.htm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训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提高综合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
内和校外,校内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校外则指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成设置在企业内部的供学生实习操作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局限性
1.1 空间场所有限 校内实训场所空间有限,因为要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实训场所,所以学校可提供的实训场所无论在面积还是空间上都受到限制,因此所建立的实训场地也只能模拟真实物流企业的一部分,不可能把企业的全部照搬到学校里面。比如就托盘货架而言,校内实训场所只能提供几排或者几层,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真实的物流企业托盘货架区是什么样子的。
1.2 实训资源不足 校内实训场所一般属于一次性建设,或者根据未来教学需求逐渐添置设施设备,就某种设施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期间,可能该种设施是最先进的,但是在后期就赶不上行业发展而进行更换,所以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企业一样根据发展需要,随时购置新设施设备。
1.3 师资力量受限 学校指导学生实训的教师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高校本专业毕业直接招聘到学校的,一部分是在企业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后重返校园的。而对于这两部分教师,都存在传授技能上面的不足。直接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理论技能比较强,在指导实训时也主要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教学,不能按照企业实际操作进行指导,而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无疑是在技能上弥补了理论教师的不足,但是这部分老师在进入校园后与企业完全脱了节,对于新的事物及技能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不能给学生进行及时的更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弥补校内实训场所不足 校外企业场地足够大,设施设备足够先进,单就从这一点看,就是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比拟的。企业作业场所是根据不同业务需要建立的,如沃尔玛天津的作业中心就是平仓,方便普通商品进出库。联
想北京的基地是平仓与立体库相结合,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及时的完成客户订单。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无法看到,感受到的。
2.2 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实际操作,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对具体业务操作会有真实的了解。通过企业实际操作,学生还会遇到具体问题,并就问题展开思考及寻找解决办法,而物流企业可以指导学生业务操作的人员全部来自企业一线,拥有真实具体且现代的实际操作经验,完全可以把现实的业务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无缝连接。与此同时企业的指导教师也具备该行业的素养,这也是我们学生在学校内无法学到的。
2.3 提供学生就业机会 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毕业即失业,从刚刚过去的长春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火爆场面,我们不难了解,对于新晋毕业生就业的压
力有多大。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自身的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外,在校期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比如某个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那么他在毕业后可能会收到企业的邀请加入。这总比拿着简历在企业的质疑声中不停的宣传自己要容易的多,而通过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行业人士,这为学生将来进入该行业提供更多的资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基地难开发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首先,是否有合适的物流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我们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是经过筛选并且适合学生实习实训的,而就这类企业而言一般是规模大,业务强的行业领头企业,那么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类企业是否愿意在作业期间让学生参观,甚至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操作呢?其次,校外实训
基地建设是否需要学校投入。如果企业本着校企合作的意愿与学校合作,那么可能就会要求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同时,要求学校要有必要的投入,那么就这种状况就很难达成合作意识。最后,校外实训企业提供的业务实训能否同校内学习进度相匹配呢?
3.2 学生不易于管理 我们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几十人动辄上百人,我们能否实现把上百人拉倒企业实习实训呢,很显然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是很好控制的,但是一旦进入企业,很可能状况百出。比如学生还不太习惯突然间跑出来这么多叉车,并且这些叉车在快速移动着,而我们对于学生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安全,然后才是其他。
3.3 谁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条件 学生如何到校外企业实训,是像企业工人一样早八晚五还是像住宿工人一样常住企业。如果早八晚五,学生要怎么去,学校出车?企业出车?学生自
行出门?如果常住企业,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寝室?学生的伙食要怎么办?这又是一道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上诉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无外乎就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校外实训成本。学校应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及必要的成本输出,比如为学生提供班车或者为学生实训期间购买保险等。而就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选择在企业业务繁忙时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触摸到业务,另一方面企业也缓解了企业业务高峰时期的压力,如京东商城,可以选择在促销时接纳学生实训,而对于这类电子商务平台其促销时段基本是每年的固定时期,这样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也可以根据行业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外出实习实训。那么对于核心的学生应该做哪些呢,学生应该在学校时就充分接受理论知识的培养,然后学校在学生到校
外企业实习实训前做好动员准备。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可行的且必行的。只有真正的校外实训才能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综合技能的提高,但依然如本文所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及多方面的付出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教学初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教学初
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教学上普遍存在对礼仪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本文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在专业教学中强化礼仪教学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中国论文网 /7/view-12754835.htm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WTO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宣布,中国旅游就业是世界第一位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者,同时2020年出境人数1亿,位列世界第四。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为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用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服务人员。
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热门专业,由于市场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很少设置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而是随其他专业一起当成一门公共科目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旅游人员,除了在仪容、风度上有要求之外,还需要旅游服务人员有出色的人品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诸多素质。所以礼仪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仅仅依靠每周几节的公共课教学是很难在短短的学习期间达到旅游服务人员要求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强化的礼仪教学:
一、将仪容仪表礼仪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表现统一
起来
旅游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从事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工作者,都要与旅游者面对面接触,在旅游者心目中,旅游一线接待人员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因此,注重仪容仪表是旅游服务人员必须遵守的一项个人礼仪要求。在教学中,这部分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对仪容仪表美的认知停留在追求时髦潮流上,这就导致学生在日常的仪容仪表装扮上有很多与日后工作的仪容仪表有诸多差距。比如,旅游管理专业中对酒店服务员的仪容仪表要求是画淡妆,不留披肩发,前发不护额以及着装要求清洁、挺括、美观等等,学生往往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女生画浓妆,男生留长发,衣服追求时尚,穿奇装异服现象比比皆是。这就要求礼仪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礼仪课堂中的学习与练习,还要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时纠正不符合服务要求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审美,养成根据场合进行仪容仪表装扮的习惯,按照礼仪规范去做,并注意细节,不要一味追求潮流。
二、将仪态举止礼仪的学习与日常礼节结合起来
旅游服务人员要求经常与游客打交道,从生理的角度看,较好的体形、强健的体格、端庄整洁的仪表和潇洒飘逸的风度,会对游客产生天然的吸引力和首因效应,为进一步发展交往、增进友谊、开展工作打下相应的基础。为此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形体的训练以及仪态举止的强化练习。相对于其它专业比如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的学生,在仪态举止方面的学习,要求应更严格。但是仅仅在坐、立、走、蹲或者手势等姿势上一味强调或者练习,无疑是枯燥
乏味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如果将这些符合礼仪要求的举止结合在日常礼节的运用中,效果将事半功倍。比如上课时的师生互相问候,学生可以采用前腹式站姿,打招呼时远距离招手致意等等,都要求将仪态举止与礼节相结合才能给人以彬彬有礼的感觉。尤其学生在到景区、酒店等实践单位实习时,将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礼节运用到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接待中的站立,导游中的手势,沟通时的微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与锻炼。学生学习礼仪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而良好的风度的展现,是一个人良好仪态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展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使礼节时运用好仪态举止,是礼仪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办法。
三、将语言沟通礼仪的学习与旅游服务结合起来
旅游服务离不开语言,服务语言离不开礼貌。旅游服务接待的过程,是从问候客人开始,到告别客人结束。在工
作中使用礼貌语言,讲究语言艺术非常重要。旅游服务人员需要讲好普通话,语言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在整个礼仪学习过程中,语言沟通礼仪是相对其他礼仪要求较难的一部分。旅游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常用的日常礼貌用语,还要擅于运用旅游相关专业的一些知识来对客人讲解,对语言沟通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面窄,词汇不丰富,很多时候处于无话可讲的状态,更谈不上用礼貌语言,尤其在没有任何情景假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找不到话题,也就无法进行语言礼仪的实践。仅仅让学生凭借着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来理解掌握语言礼仪,很明显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去甚远。要改变这一状态,结合模拟导游等专业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将学生设定为旅游服务人员的角色,创造一个接团带团的旅游情景,将导游迎送礼仪、与游客的沟通协调礼仪、导游讲解礼仪等知识点融入到接团、接站、入住、讲解、送
别等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既定话题,在模拟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纠正了很多不良的说话习惯,并且提示学生在沟通中运用“请,谢谢,对不起,您……”等礼貌语言,达到旅游服务人员的语言沟通要求。
四、将微笑服务礼仪的学习同礼仪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微笑是指一个人微微含笑时的表情,微笑服务是情感服务,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调节情绪,消除隔阂,促进双方沟通。作为旅游服务人员来讲,微笑服务既是应具备的服务技能,也是一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大多数礼仪教学对微笑服务礼仪的培训都是从表情规范上入手,比如对着镜子练习,用某些英文字母、普通话某个字的发音矫正口型,或者咬筷子,咬苹果等等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到微笑的基本感觉,但是真正运用的时候,仅仅是
一种技能的体现。旅游服务人员面对的是复杂的劳动对象,必须满足多样的服务要求,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仅凭技能展示微笑服务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旅游服务人员只有选择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从容应对职业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矛盾,表现在言行上就是态度和蔼,语言文明,礼貌待客,服务周到,体现在职业形象上就是热情好客,微笑阳光。如果在微笑服务礼仪的教学中,结合礼仪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对学生尽可能的进行心态方面的疏导,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将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微笑服务的真谛,充分认识旅游服务人员与客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工作岗位上排除一切心理障碍和工作以外的事,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以真诚的微笑与友善出现在客人面前。
礼节礼貌既是个人修养和内心情感世界的外露,也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
涵。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旅游服务人员,相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有很明显的特点。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良好的风度,注重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方面的细节,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旅游接待中,要使用敬语,要提倡微笑服务,要懂得接待中介绍、问候、握手或其他礼节的顺序及有关知识,要懂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接待习俗上的差异,还要讲究与游客交谈的语言艺术及表情、体态筹。这就要求针对这些特点加大加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训练和指导,注重课程教学和应用实践的结合,寻求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的合格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
第四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摘 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实现课堂知识的真正转化,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训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提高综合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校外则指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成设置在企业内部的供学生实习操作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局限性
1.1 空间场所有限 校内实训场所空间有限,因为要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实训场所,所以学校可提供的实训场所无论在面积还是空间上都受到限制,因此所建立的实训场地也只能模拟真实物流企业的一部分,不可能把企业的全部照搬到学校里面。比如就托盘货架而言,校内实训场所只能提供几排或者几层,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真实的物流企业托盘货架区是什么样子的。
1.2 实训资源不足 校内实训场所一般属于一次性建设,或者根据未来教学需求逐渐添置设施设备,就某种设施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期间,可能该种设施是最先进的,但是在后期就赶不上行业发展而进行更换,所以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企业一样根据发展需要,随时购置新设施设备。
1.3 师资力量受限 学校指导学生实训的教师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高校本专业毕业直接招聘到学校的,一部分是在企业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后重返校园的。而对于这两部分教师,都存在传授技能上面的不足。直接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理论技能比较强,在指导实训时也主要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教学,不能按照企业实际操作进行指导,而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无疑是在技能上弥补了理论教师的不足,但是这部分老师在进入校园后与企业完全脱了节,对于新的事物及技能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不能给学生进行及时的更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弥补校内实训场所不足 校外企业场地足够大,设施设备足够先进,单就从这一点看,就是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比拟的。企业作业场所是根据不同业务需要建立的,如沃尔玛天津的作业中心就是平仓,方便普通商品进出库。联想北京的基地是平仓与立体库相结合,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及时的完成客户订单。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无法看到,感受到的。
2.2 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实际操作,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对具体业务操作会有真实的了解。通过企业实际操作,学生还会遇到具体问题,并就问题展开思考及寻找解决办法,而物流企业可以指导学生业务操作的人员全部来自企业一线,拥有真实具体且现代的实际操作经验,完全可以把现实的业务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无缝连接。与此同时企业的指导教师也具备该行业的素养,这也是我们学生在学校内无法学到的。
2.3 提供学生就业机会 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毕业即失业,从刚刚过去的长春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火爆场面,我们不难了解,对于新晋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有多大。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自身的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外,在校期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比如某个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那么他在毕业后可能会收到企业的邀请加入。这总比拿着简历在企业的质疑声中不停的宣传自己要容易的多,而通过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行业人士,这为学生将来进入该行业提供更多的资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基地难开发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首先,是否有合适的物流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我们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是经过筛选并且适合学生实习实训的,而就这类企业而言一般是规模大,业务强的行业领头企业,那么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类企业是否愿意在作业期间让学生参观,甚至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操作呢?其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否需要学校投入。如果企业本着校企合作的意愿与学校合作,那么可能就会要求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同时,要求学校要有必要的投入,那么就这种状况就很难达成合作意识。最后,校外实训企业提供的业务实训能否同校内学习进度相匹配呢?
3.2 学生不易于管理 我们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几十人动辄上百人,我们能否实现把上百人拉倒企业实习实训呢,很显然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是很好控制的,但是一旦进入企业,很可能状况百出。比如学生还不太习惯突然间跑出来这么多叉车,并且这些叉车在快速移动着,而我们对于学生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安全,然后才是其他。
3.3 谁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条件 学生如何到校外企业实训,是像企业工人一样早八晚五还是像住宿工人一样常住企业。如果早八晚五,学生要怎么去,学校出车?企业出车?学生自行出门?如果常住企业,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寝室?学生的伙食要怎么办?这又是一道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上诉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无外乎就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校外实训成本。学校应该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及必要的成本输出,比如为学生提供班车或者为学生实训期间购买保险等。而就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选择在企业业务繁忙时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触摸到业务,另一方面企业也缓解了企业业务高峰时期的压力,如京东商城,可以选择在促销时接纳学生实训,而对于这类电子商务平台其促销时段基本是每年的固定时期,这样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也可以根据行业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外出实习实训。那么对于核心的学生应该做哪些呢,学生应该在学校时就充分接受理论知识的培养,然后学校在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前做好动员准备。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可行的且必行的。只有真正的校外实训才能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综合技能的提高,但依然如本文所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及多方面的付出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华菊.高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J].2010.12.050
[2]杨丽.关于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3):53-54.作者简介:张冰华(1980一),女,满族,辽宁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第五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问题依然很多,特别是教学方法滞后,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现状
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旅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旅游教学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教学方法滞后等现象。很多院校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是要求学生熟练地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通过等级考试? 还是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如何授人以渔? 目前的现状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学生非常习惯于教师对知识定论式的讲授,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未必都能听得进去。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育部出台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的教育一定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迅速提高我国旅游教学水平,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还原真实的职业情景,模拟真实的职业任务和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加深职业体验。
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全程指导、跟踪、管理、监督,实现师生全程互动、资源共享。
2.能力本位原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师主体”转变为“培养技能、学生主体”。
3.一体化原则。按照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原则,教学中不存在完整的、单独的的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补充“适度、够用” 的知识,将知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并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角色互换法。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大部分的专业课和某些基础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针对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师生角色可以互换,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是课堂形式上的主导,教师则是幕后总导演。
2.情景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在现有的校内教学中模拟规定情景,将学生与教师置身于虚拟情景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如“导游业务”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辅助性教学手段,使学生面对相关画面进行景点、景区讲解;同时,学校与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教学现场置换到真实的旅游工作环境中,按职业标准,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或专家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有利于调动自身潜能。
3.项目教学法。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先由教师按职业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个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给学生个人或小组,以规定时间或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项目设计师及教练。师生在教学中充分互动,通过反复的教与练,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与理论的接受者,而是在一步步的思索探究、主动实践中理解理论,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当然,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4.问题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对有关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通过讲解和讨论加以解答,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学到的知识深刻难忘,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生动的、典型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从而把学生引到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上来,让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发展去想象,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