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6:4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许可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许可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

第一篇:行政许可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

行政许可申请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提出拟从事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意思表示。申请许可的意思表示一般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即提交申请书。申请人在提交申请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申请经营项目的不同,提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交的有关材料。申请人提供材料应当真实,《行政许可法》第78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已明文规定申请人应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行政机关的审查责任似乎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该法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否则,一旦因疏于审查而违规实施行政许可,不仅将被责令改正,也会使相关人员受到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追究;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还将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行政机关虽不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但仍负有审慎审查的责任,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在职权范围内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和符合法定形式作出认定,这才是《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而如何把握好许可过程中的形式与实质审查的“度”,由于法律的模糊,确实在操作中有相当的难度。

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是我们观察与研究法律问题的逻辑前提之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论证某一法律问题时,必须首先探寻与此有关的法律规范中的立法原旨;没有这样的叙述作铺陈,由此获得的结论也许是可疑的。关于行政许可的审查标准,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分散于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中,在法律位阶层面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正因为如此,各行政机关之间对于行政许可的审查标准不一,从而也引出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行政许可法》作为规范行政许可设定与实施的“一般法”,可以对行政许可审查标准作出统一规定。但是,《行政许可法》虽然对此问题有所涉及,但并没有为行政机关提供一个明确、具体的审查标准,其中的原因外界不得而知。从《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中,我们可以从中解释出如下立法原旨。

(一)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即行政机关审查申请人提供的材料限于数量上的齐全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前者如申请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申请人依法需要提供五份法定材料;后者如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申请人需要提供法定的“户籍证明”。《行政许可法》中的形式审查涉及到两个法律条款,它们分别置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与第六节中,虽然在表述内容上基本相同,但它们之间却是“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之间的关系。

1.形式审查的“一般规定”。《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这一规定在学理上被解释为它是行政许可“简易程序”的依据。简易程序主要是一些仅涉及行政管理中的登记事项,不涉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公共安全或公共利益的项目,或者是符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领域的项目可以采用此种审查方式。那么,简易程序中是否只限于形式审查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应当分析“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根据上述《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2款规定,“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的构成要件是:(1)申请材料齐全;(2)符合法定形式;(3)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前两个要件符合形式审查的要求,而第(3)要件中的“能够”之要求,显然已经是在要求行政机关对形式审查范围之外的事项作出某种实质性的判断,超过了形式审查之负重。有学者称:“行政机关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也应当按照本条的规定,认真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在此基础上作出书面的准予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可见,从《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2款规定看,如果它是一个行政许可的简易程序,那么,它并不限于形式审查,也就是说,简易程序与形式审查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正如有学者所言:“按照简易程序作出许可决定的,一般是只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就可以确定是否发放许可证的事项。”这里的“一般是只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已保留了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实质审查”的裁量空间。此外下面这一观点也多少可以支持本文的上述结论:“由于形式审查不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审查,因此本法规定,对于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决定,以方便申请人,提高行政效率。”

如果《行政许可法》基于行政效率的考虑设置“简易程序”,那么就不应当设置第(3)个构成要件,只要具备第(1)、(2)两个构成要件即可启动简易程序。因为第(3)个构成要件的成就将可能减损行政效率。但是,现行《行政许可法》却明明白白地加上这个要件,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立法者的原旨中,《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2款规定的行政许可程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简易程序”,它是一种靠近“普通程序”的简易程序。

2.形式审查的“特别规定”。《行政许可法》第56条前段规定:“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五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登记,即“把有关事项写在特备的表册上以备查考。”这是《行政许可法》专门针对“登记”作出的特别规定。结合此条后段“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之规定,在行政机关作出不“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判断之后,即可当场登记(简易程序)。

由于存在着这样一个“例外”情况,所以,在《行政许可法》第56条前段规定的简易程序中,形式审查也不是唯一的审查方式。“对于实施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事项的行政许可,根据本法的规定,可以实行形式审查,需要实行实质审查的,也可以实行实质审查。”所以,这里的结论与前述的形式审查的“一般规定”相同,印证了《行政许可法》立法内容上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形式审查的“特别规定”中,“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的构成要件只有(1)申请材料齐全;(2)符合法定形式,没有形式审查的“一般规定”中的第(3)个规定,即“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但由于存在着《行政许可法》第56条后段的规定,所以,“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这一构成要件也是可以从中解释出来的。

(二)实质审查

实质审查,即行政机关审查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合法性。如申请人在申请中提交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原件,如果对此采用实质审查,那么行政机关还需要到该身份证颁发的公安机关进行核实身份证原件,以确定它是否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在《行政许可法》中,与形式审查一样,实质审查也涉及到两个法律条款,它们也有“一般规定”和“特别规定”之分。

1.实质审查的“一般规定”。《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3款规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它不同于《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构成了一个简易程序那样,能构成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普通程序”,它仅仅是普通程序中的一个“步骤”。

这个普通程序中的“步骤”,具有如下构成要件:(1)“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此可称为“裁量要件”,即是否实施这一步骤,由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裁量。(2)“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此可称为“实施要件”,即核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必须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如《消防法》第12条规定:“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对于消防安全许可仅仅采用形式审查是不可能达到设置行政许可的预防性目的,必须采用实质审查。由于行政机关通过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是难以达到设置许可的目的,因此,必须派工作人员到“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去现场查看。

2.实质审查的“特别规定”。《行政许可法》第56条后段规定:“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如同《行政许可法》第56条后段规定一样,这一规定也仅适用于“登记”许可程序中。根据这一规定,在登记审查中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依照上述实质审查的“一般规定”进行实质审查。难度。

在实行形式审查的同时,必要时,要结合其他审查方式。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应当启动实质审查程序。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四种:(1)审查时发现申请材料表面上存在瑕疵。如申请材料中有涂改痕迹等;(2)接到举报反映申请材料虚假,如反映公章、签字、文件造假等;(3)关系他人重大利益。如相邻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契约关系等;(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需实质审查的情形。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解决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适用,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技术性很强的课题,有待立法的进一步明确规范。(司法审查与行政审查标准的不一致问题有待解决)

第二篇:关于工商机关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

关于工商机关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

行政许可申请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提出拟从事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意思表示。申请许可的意思表示一般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即提交申请书。申请人在提交申请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申请经营项目的不同,提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交的有关材料。申请人提供材料应当真实,《行政许可法》第78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这是法律对申请人的要求。但这并不排除登记机关在申请人提出许可申请后,登记机关随即负有的审查的义务。

登记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行政程序进入审查阶段。根据《行政许可法》34条之规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此条文表明审查一般有两种方式: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从该条文中还可以看出,书面审查即形式审查是登记机关审查的最主要方式,而实质性审查是形式审查的必要补充。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在操作中有较大的难度,在认知上也存在歧义。笔者从依法行政角度,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之争 形式与实质审查义务之争一直是我国登记审查责任之分歧所在。所谓形式审查是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证件的完备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实质审查则是在形式审查基础上,对登记申请人是否具备登记条件,申请登记事项是否属实等内容进行审查。

在国外,登记注册乃是政府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权威而统一的程序性服务,而不是行政控制。基于这种定位,登记机关对公司提交的申请及有关文件资料,只作形式审查,即审查是否按公司法的规定提交了必须的文件资料;至于这些文件资料是否真实、内容是否合法等问题不在登记审查范围。我国的香港特区就是基于上述原则进行公司设立登记的。

但在我国内地,传统意义上的登记不单纯是一种程序性服务,更多地体现为行政控制,这种目的必然需要通过对登记事项的实质审查来实现。具体到工商登记,登记主管机关审核登记注册的程序是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其中,审查的范围包括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是否符合有关登记管理规定,并核实有关登记事项和开办条件。经过审查和核实后,做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核准登记的决定。这种实质审查制度仍然保留着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痕迹。

《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已明文规定申请人应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行政机关的审查责任似乎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该法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否则,一旦因疏于审查而违规实施行政许可,不仅将被责令改正,也会使相关人员受到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追究;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还将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行政机关虽不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但仍负有审慎审查的责任,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在职权范围内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和符合法定形式作出认定,这才是《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而如何把握好许可过程中的形式与实质审查的“度”,由于法律的模糊,确实在操作中有相当的难度。

二、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之审慎把握

1、审慎审查的责任

登记机关的审慎审查是指登记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慎重地审查,并尽到了注意的责任。把握审慎审查原则,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依法行政的要求,登记人员应该做到主观上无过错,客观上做到了法律法规规章所要求的标准、步骤、条件等。二是实际操作中,登记人员是通过一般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审查,如直观的、字面上的,对申请材料的语言文字、文件数量等作出判断,而非通过特别的方法和手段,如调查、鉴定、勘验等。三是从认知的角度,应按照一般的登记人员的知识范围和工作经验,做与其职责和能力相应的恰当理解。因此,登记审查不是不审查,也不是随便审查,而是要遵守审慎审查的原则,既不能苛求对一切把关,也不能做任意的狭义解释。具体地讲,就是登记人员依据《企业登记程序规定》等相关规定,通过一般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其知识范围和工作经验,按照其职责和能力对申请人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形式审查,在形式审查过程中出现了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情形时,通过特别的方法和手段,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符合这一客观标准的,登记机关可以免责,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确立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审查方式

笔者认为,登记机关的审查应该理解为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形式审查。所谓一般情况下,是指没有出现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情形,所谓“主要”是指对大多数企业是形式审查,只有少数企业进行实质审查。

形式审查可以理解为,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笔者认为,所谓申请材料齐全,是指依照企业登记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要求申请人提交了全部材料。所谓符合法定形式,是指申请材料符合法定时限,记载事项符合法定要求、文书格式符合规范。形式审查要摈弃一种错误的理解,即认为既然是形式主义的,就全盘放弃审查,只是对材料予以收集而不加任何判别的思想,如登记人员对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应予核对而放弃责任,只要求申请人签字确认即予以认可等。对此,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明确的要求:

一是法律的明文规定。根据《行政许可法》第31条、第56条的规定,对登记的审查,可以归纳为三层含义:(1)申请人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2)登记机关对企业设立申请应当当场登记,这就表明企业登记一般是形式审查;(3)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进行实质审查。这里讲的需要不是指所有企业,而是由登记机关根据申请的情况予以确定。二是高效便民的客观要求。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高效便捷,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提高登记的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如果每个市场主体都是经过登记机关严格的实质性审查,势必阻碍经济的发展。

在实行形式审查的同时,必要时,要结合其他审查方式。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登记机关应当启动实质审查程序。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四种:(1)审查时发现申请材料表面上存在瑕疵。如申请材料中有涂改痕迹等;(2)接到举报反映申请材料虚假,如反映公章、签字、文件造假等;(3)关系他人重大利益。如相邻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契约关系等;(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需实质审查的情形。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解决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适用,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技术性很强的课题,有待立法的进一步明确规范。

3、司法审查与行政审查标准的不一致问题有待解决

行政登记行为司法审查的标准取决于法院对登记机关在登记程序中采用的登记审查标准的评价。虽然我国名义上奉行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但法律条文规定的模糊和司法与行政在理解法条上的差异,难免造成法定审查义务与实际履行义务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冲突。固守全面干涉的实质审查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图以及登记机关所实际承载义务的现状表明都在向形式审查标准靠拢。但在行政诉讼中,涉及登记行为案件,法院在审判时,大多数法官仍基于实质审查标准(即以登记内容的真实、有效为标准)对登记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认定。如海门局近年作为被告的一起行政许可登记行政诉讼案件,原一、二审法院均以工商部门登记审查瑕疵为由,作出撤销原登记行为的判决,虽然在再审阶段法院维持了工商局的登记行为,但案例说明大多数法官的判断标准,仍然是这种实质审查标准。这种认知上的不统一造成登记行为合法性界定标准的不明确,这些都有待通过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达到司法与行政在判断标准上的最后一致。

第三篇: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范文模版)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

合同行为是公司存续期间重要的商事活动。合同审查应尽量做到“绝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应树立以下立约观念:“事先防范、过程跟踪、事后补救”。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法律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样也能赢得可观效益。这里重点阐述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就审查合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如下,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

一、形式审查要点

1、形式及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常见问题:

(1)会签表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楚、与合同内容不一致。

(2)未按公司要求使用公司制定的范本。

(3)缺乏立项审批、超标审批;合同内容超出所依据文件的内容范围。

(4)合同相对方的选择方式不符合规定(如:应当招投标的项目,没有进行招投标)。

(5)流程选择不符合权限分工的要求。(6)缺乏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书。

(提示:审查授权委托书,可尽量避免与无权代理、越权代理、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合同,避免可能导致的合同被变更、被撤销或无效的后果。)

2、报审资料完整性、一致性

常见问题:

(1)审查报审资料不完整,缺少合同附件、立项审批文件、招投标评审结果文件、对方资质证明等。

(2)合同的标的种类、数量与审批文件有偏差;中标单位与合同相对方主体不一致等。

(3)未按要求提供资料原件;合同相对方营业执照复印件未加盖公章等。

3、合同文本形式要文字准确;表述严谨;格式规范;前后逻辑一致。

常见问题:

(1)合同结构不完整(如缺少开头、正文、结尾);

(2)合同各方当事人信息不正确(如当事人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一致;当事人银行账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缺漏等。

(3)合同名称与内容不符(如:把租赁写成承包;把借款写成投资)。

(4)法律用语不准确(如“定金”错写成“订金”,“权利”写成“权力”,使用“大约”、“相当”等模糊词。)

(5)前后逻辑不一致

①称谓前后不一致(如:甲方乙方、买方卖方均出现,且没有指代关系); ②金额大小写不一致、分期付款总额与合同总金额不一致等; ③期限表述不一(如:“期限一年”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

④序号、附件指代矛盾; ⑤签订日期前后不一致;

⑥印章上的公司名称与合同中书写的单位名称不一致; ⑦所盖章非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如:合同上盖财务专用章)。

二、实质审查要点

1、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履约能力

常见问题: 合同主体不具备签约、履行合同的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如:

(1)不具备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且未经法人授权;(2)未成年人、精神病人;(3)营业执照过期或未通过年检;(4)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工商吊销营业执照;

(5)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不具有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资格,(建筑承包资质共四级,只能承包与其级别相符的工程,通信类、供电类还要经过特定审批)

展开说明企业分支机构对外签约问题:

由于法人分支机构并不具备完备的合同签署权限,因此与其签约可能存在一定法律风险。如果法人的分支机构依法设立并已领取营业执照,则属于《民事诉讼法意见》中规定的“其他组织”范畴,具有缔约能力,可作为合同主体。但应结合该分支机构规模衡量其履约能力,对于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的合同,从安全考虑,最好要求该分支机构提供相应法人对其签署合同的授权文件。

如果是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且未经法人授权,则其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其对外签订的合同一般会被确认无效。如其事后经法人追认,可视为法人行为。因此,尽量避免同此类分支机构签订合同。

2、审查合同效力、合同条款效力

常见问题:

(1)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5种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2)存在《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免责条款。

①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3)需要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或约定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合同才生效的,未跟踪了解合同是否向有关机关办理批准或登记备案

(4)涉外合同约定公证生效的,没有实际办理公证。(5)约定的生效条件、期限不合法。

提示:需审查合同所附条件或期限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并审查条件是否成就、期限是否届至等。

3、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常见问题:

(1)缺少《合同法》要求的基本条款;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⑤价款或者报酬,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⑧解决争议的方法。

(2)缺少依合同特点须具备的条款 如:①知识产权条款,②保密条款,③对方使用我方商标的合同,没有明确限制商标的使用方式及范围。

4、合同付款条款

(1)原则:把价款的支付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合同义务的履行和防控对方违约风险结合起来,把价款的支付条件和对方在各阶段应履行的合同义务密切联系,通过设定价款支付的时间点和付款比例来促使合同对方如约履行合同义务,最大限度发挥付款条款的风险控制作用。付款条款通常与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衡具有密切关系,对于保证合同的履行质量、实现合同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2)常见问题:

①不应一次性付款的合同选择了一次性付款;

②分期付款的合同,付款比例不恰当,首付款比例过高; ③付款条件未与制约对方履行相应合同义务相结合等。(3)不同的合同应采用不同的付款方式:

一次性付款:通常用于合同期限较短且对方没有后续合同义务履行问题的合同(如:礼品、宣传品或其他低值易耗品采购合同等),可约定到货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款。但一般设备或中小型的采购合同,应留有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待保修期满后支付。

分期付款:对于设备采购(涉及安装、调试、试运行、初检终检等)、技术开发类、租赁类、广告发布类合同、维护服务类或合作类的合同,由于合同期限有较长的持续性,合同对方有需要后续履行的合同义务,常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4)付款节点:①合同生效时间; ②合同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备案的时间(如有);③交付时间;④验收合格时间;⑤质量保证期届满时间。

(5)注意:补签合同情况下,分期付款期限早已构成迟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付款条件和期限,以免因约定不当导致迟延支付的违约风险。

5、审查违约责任 尽量穷尽各种可能的违约假设并设立违约处理方式。

约定违约情形、违约责任,违约所产生的损失范围及补偿(如对于可预期利益的范围的界定)。

(1)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违约金责任、定金责任。

(2)如果合同对公司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或利益,而存在对方单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可能时,可视情况采用加重对方的违约成本,制约对方的违约行为。如在约定违约金、赔偿损失之外,约定守约方还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保护守约方缔约目的的实现。

(3)对违约责任约定要明确,避免出现如下情况: 如:①约定“按照《合同法》解决争议”,②约定“按照《合同法》有关条款承担违约责任”。

(4)最好明确约定违约金数额、数额计算方式,如以合同总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违约金,或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息、逾期贷款罚息等标准能计算日违约金。如未实现约定具体计算方法,守约方须举证实际损失的多少,而损失计算通常复杂且争议较多,不利于损失的及时弥补、纠纷的顺利化解。

(5)如何判断违约金过高的问题。《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了“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经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或适当减少。”《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第2款规定了“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6、审查管辖约定

常见问题:对管辖权的选择不符合专属管辖、级别管辖的规定,仲裁条款无效。

如:①不动产合同纠纷,约定了不动产所在地以外的法院管辖; ②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约定了没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③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错误; ④同时约定仲裁和法院管辖; ⑤同时约定了两个以上仲裁机构。

7、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常见问题:

(1)引用已失效的法律法规(如:“本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

(2)约定一方严重违约时对方可以解除合同,但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违约。

(3)约定了构成违约的条件,但没有相应明确违约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

(4)约定的检验、考核周期过短,实际不可能做到。(5)标的条款缺少名称、规格、型号、性能等信息。

(6)未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约定,造成权利义务不明确(如:广告发布合同中,未对广告牌坠落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等可能发生的问题明确约定)。

8、知识产权条款

(1)应当设臵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广告类合同、技术类合同、委托设计制作类合同。

视具体情况设臵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采购类合同、咨询服务类合同、委托筹办类合同、施工类合同。

无须设臵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租赁合同。

(2)对于设计制作合同,委托方企业可能采取的条款模式: ①完全归属本公司,非经事先书面同意,受托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或向第三方披露;

②完全归属本公司,但在本合同履行完毕后,受托方为介绍其自身业绩需要可以引用相关的内容;

③归双方共有,除本合同已有约定之外,任何一方拟使用或处臵该作品必须事先取得对方同意;

④归受托方所有,但受托方对该作品的任何使用或处臵均不得侵害本公司的合法权益。

9、不可抗力条款

(1)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具体设臵,应根据公司在具体合同种的不同地位来具体分析。

如合同中的主要义务由相对方履行,则此条可原则性规定,列举的不可抗力事件则尽可能少。例如:施工类合同中,公司主要义务为支付工程价款,而相对方的主要义务为工程施工,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可能性显然更高,故此时合同不可抗力条款设臵宜较为原则,列举情况较少,则相对方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免除责任的可能性就较低,更有利于公司权益的保护。

但如公司需承担具体合同的主要义务的,则建议对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应尽可能细化,采取列举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将可能对公司履行合同造成影响的情形都约定为不可抗力事件,以便发生此类情况时,可援引不可抗力条款避免相关法律风险的发生。

(2)援引不可抗力条款的程序。

如公司义务相对较轻的,可规定较为严格的援引程序和要求,例如发生不可抗力后应提交当地政府或者公证机构出具的关于发生不可抗力的证明文件,以及主张不可抗力的期限等,以便从程序上尽可能地避免相对方主张不可抗力。反之,可规定较为宽松的程序和要求。

(3)另外,建议在合同中明确将因政府政策、命令、指示或其他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致合同完全或部分不能履行的,视为不可抗力。

第四篇: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工作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结题,并按计划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科技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科技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要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技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报经上级部门立项的科技项目必须经校内项目承担单位和学校科技处组织审查,学校审批后方可上报。

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时,科技处要及时将项目申报信息通知到各项目承担单位,必要时组织召开项目申报动员会进行指南解读;与项目组织单位及时沟通,做好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按要求对本单位申报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资格、项目申请书内容和可行性等进行审查;对限额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和排序;对审核后的项目编制清单并加盖公章,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科技处。

申请纵向科技项目,项目申请人应严格遵照项目指南和申报要求认真填写申请材料和经费预算。我校教职工参加外单位组织申报的项目,应及时向科技处通报并备案。

第五篇:行政受理材料形式审查标准

行政受理材料形式审查标准

一、法律文书的审查标准

(一)法律文书是指与《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相配套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所使用的法律文书。

(二)建设单位应如实填写各项内容,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得虚构、伪造或编造事实。

(三)文书应使用钢笔和能够长期保持字迹的墨水填写或打印,做到字迹清楚、文字规范、文面整洁,不得涂改。文书设定的栏目,应逐项填写完整、准确;不需填写的,应划去。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联系人姓名和联系电话必须填写。未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不填写相应栏目。

(四)《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报表》(表一)、《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表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申报表》(表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申报表》(表四),是建设单位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设计备案、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时所使用的文书。表

一、表二制作时使用国际标准A3型纸对开正反面印制;表

三、表四制作时使用国际标准A4型纸正反面印制。

(五)申报表格应由建设单位填写并加盖印章,没有单位印章的,应由其负责人签名。

二、证明文件等复印件的审查标准

(一)其他各项提交的材料应使用国际标准A4型纸打印、复印或按照A4型纸的规格装订。

(二)“证明文件”、“合格证”均为复印件,经申请人签名确认并注明日期,受理人员应现场核对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

(三)申报单位提供的材料应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

三、消防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审查标准

(一)一般要求

1、消防设计文件应当包括设计说明书,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主要消防设备、消防产品及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表,重点反映依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设计的内容。

2、消防设计文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编排:(1)封面: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日期。

(2)扉页: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4)设计说明书。(5)设计图纸。

(二)新建、扩建工程消防设计文件申报内容

1、设计说明书(1)工程设计依据。包括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有关部门对本工程批准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2)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包括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总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以及剧院、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座位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厂房、仓库等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等。

(4)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5)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

(6)总平面。包括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位臵,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拆除的情况,建筑物、构筑物满足防火间距的情况,功能分区,竖向布臵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臵及停车数量的确定,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臵,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

(7)建筑、结构。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和结构选型,建筑物构件的构造及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安全疏散、消防电梯以及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的布局,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等。

(8)建筑电气.a、消防电源、配电线路及电器装臵。包括消防电源供电负荷等级确定、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备用电源性能要求及启动方式;变、配、发电站的位臵、数量、容量及设备技术条件和选型要求;消防技术标准有要求的导线、电缆、母干线的材质、型号和敷设方式,以及配电设备、灯具的选型、安装方式;消防应急照明的照度值、电源型式、灯具配臵、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控制方式、持续时间;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臵部位、照度、供电时间等。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包括保护等级的确定及系统组成,消防控制室位臵的确定,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台(柜)等设备的选择,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要求,控制逻辑关系及控制显示要求,概述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臵及消防通信,概述电气火灾报警,消防主电源、备用电源供给方式,接地及接地电阻要求,传输、控制线缆选择及敷设要求,应急照明的联动控制方式等;当有智能化系统集成要求时,应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接口方式及联动关系。

(9)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a、消防水源。由市政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方位、接管管径及根数、能提供的水压;采用天然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及供水能力、取水设施;采用消防水池供水时,应说明消防水池的设臵位臵,有效容量及补水量的确定,取水设施及其技术保障措施。

b、消防水泵房。包括设臵位臵、结构型式、耐火等级、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运行要求。

c、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包括室外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总用水量的确定,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的布臵,系统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式。

d、室内消火栓系统。包括室内消火栓的设臵场所、用水量的确定,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的布臵,系统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式,消防水箱的容量、设臵位臵及技术保障措施。

e、灭火设施。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各类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系统组成、控制方式以及主要设备选择等予以说明。

(10)防烟排烟及暖通空调。包括设臵防排烟的区域及方式,防排烟系统送风量、排烟量的确定,防排烟系统及设施配臵、控制方式;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

(11)热能动力。包括室内燃料系统的种类、管路设计及敷设方式、燃气用具安装使用要求等燃料系统的设计说明;锅炉型式、规格、台数及其燃料系统等锅炉房设计说明;气体站房、柴油发电机房、气体瓶组站等其他动力站房的设计说明。

2、设计图纸(1)总平面 a、区域位臵图。

b、总平面图: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臵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臵、名称,层数、间距;建筑物、构筑物的位臵、名称、层数;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臵等。

(2)建筑、结构

a、平面图: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平面布臵,房间功能和面积,安全疏散楼梯、走道,消防电梯,平面或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面积、分隔位臵和分隔物。

b、立面图: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件的可见部分;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c、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如中庭与邻近的楼层或错层部位);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

(3)建筑电气

a、消防控制室位臵平面图。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各层报警系统设臵平面图。(4)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a、消防给水总平面图。

b、各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臵图。c、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平面图。; d、其他灭火系统的系统图及平面布臵图。(5)防烟排烟及暖通空调

a、防烟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臵图。b、排烟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臵图。(6)热能动力

a、锅炉房设备平面布臵图。b、其他动力站房平面布臵图。

(三)改建、内装修工程消防设计文件申报内容

1、设计说明书

(1)工程设计依据。包括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2)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包括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改建或装修设计的面积等指标。

(4)工程原已设臵(或新增)的主要消防设备、消防产品及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等。

(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6)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7)装修专业。包括原工程用途、分类和耐火等级等概况以及本工程概况;本工程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功能分区、平面布局以及对原工程改建情况;装修各部位采用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除用文字说明以外亦可用表格形式表达。

2、装修专业设计图纸

(1)建筑平面图:原工程总平面图和平面图;本工程平面图,平面或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面积,分隔位臵和分隔物。

(2)装修图纸:应体现工程各部位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材料以及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的选用,可采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节点详图表示。

下载行政许可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许可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式审查和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

    形式审查和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 1.形式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1)是否属于鉴定范围内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 (2)《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表》和起草的《鉴定证书》是否正确无误; (3)提交的文件......

    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现场审查意见书模版

    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现场审查意见书 2012-013 被审查单位:通江县紫云轩茶楼 负责人:赵松涛 经营地址:通江县诺江镇瑞景新城2楼 联系电话:*** 审查项目:茶座营业面积:26......

    怎样加快进入实质审查程序(5篇材料)

    怎样加快进入实质审查程序 ----谈谈如何正确办理请求实质审查手续 一项发明创造申请发明专利后,经初步审查、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依法予以授权。 根......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形式审查明细表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形式审查明细表 请申请人及学院教科办逐项认真审查 1. 申报前已认真阅读项目指南□ 2. 已做申请人资格审查,无博士学位的非高级职称申请者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形式审查要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形式审查要点(科技处) 形式审查问题要做记录! 修改后申请书要重新进行全面的形式审查。    份数杰青3份,其他2份,留底用的申请书封面盖二级单位公章......

    形式审查不合格的内容5则范文

    附件3 形式审查不合格的内容 一、安徽省自然科学奖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包括: 1、所列不超过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作为往年成果已获奖,或已提交上一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但......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精选合集)

    第四讲: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主讲:蔡俊江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概念与来源 2、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形式教育论和实......

    申请专利实质审查程序要审多久(5篇)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知识产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申请专利实质审查程序要审多久 我国的专利主要有三种,而申请专利时需要经过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