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新知识城概念性规划
中新知识城概念性规划
定位:知识城定位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汇聚全球精英人才,创造生态型国际化宜居宜业新城。
打造成为一个引领广州、广东以至中国产业高端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在知识城汇聚全球的精英人才;要把知识城建设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要使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相融合,在知识城得到成功的运用。
“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首期开发重点在数字化图书馆、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分校、会展中心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广州开发区目前已与新加坡当地商会机构签订了招商合作协议,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和项目引进的合作协议,并与中科院及其广东分院初步确定了合作框架和一批合作项目,拟在“知识城”规划建设省院合作核心载体。
规模:规划总人口54万人,其中就业人口27万人。规划范围12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6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建设用地约6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占55%。
重点产业:发展研发服务、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八大支柱产业,形成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宜居产业为配套的产业结构。其产业发展契合国家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战略方向,将突出产业高端集聚、形成知识经济高地的功能。目前正谋划引进一系列高端研发机构、高端产业园区、国际著名大学分校、跨国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孵化基地、公用设施等重大项目。
战略定位: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影响东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先行区、知识经济的高地、推动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型的强大引擎、中国—东盟区域性创新中心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中新知识城选址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广州科学城北区的范围。按照规划与设想,知识城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区,成为引领珠三角、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成为产业、环境和社会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成为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与广州市情、中国国情相融合并得到成功运用的示范区。
中新知识城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以绿带和周边地区构成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科学规划城内路网与功能分区,共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新市镇,首期将开发约6~1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中新知识城将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并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存。
重大项目谋划: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谷、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研究院、未来体验中心、中新工业技术研究院、珠江创新论坛、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世界百名领军型华人科学家创新园、世界研究型大学分支机构、国际健康医疗中心、中新知识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交通:选址位于广州市东北部萝岗区九龙镇。其中心区域距中心城区30多公里,距白云国际机场约24公里,距广州科学城约26公里。规划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通过城际铁路、地铁等绿色快速公交和高、快速路联系,构筑与市中心区、广州空港等重要节点的快速通道,逐步建设成为广州东北部的城市副中心,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结构:规划结构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由三个新的市镇组成多中心多等级的新城结构,北部新市镇发展新兴产业,中部新市镇打造成为整个知识城的中心,南部新市镇作为次中心。
生态: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城市的营造,尊重既有的生态脉络,保留主要山体和水系等蓝绿基底;构建两条各约500米宽的绿道,联系两侧山体,可作为生物迁徙通道,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强调生态空间与产业、居住等空间的渗透,还突出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
产业布局:按“一核两区多园”布局产业。
一核:即以行政区、商业区为中心,重点发展研发服务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业、生命健康服务业、形成中心知识城的核心区。
两区:北部产业片区以现有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产业;南部产业片区主要依托科学城,重点发展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多园:在中新知识城核心区和南北两个产业片区规划建设研发设计园、创意产业园、生物技术园、信息技术园,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
社会文化:规划突出村民与城市居民互融的理念,村民安置区与城市居民区相融合,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强调社会和谐的宜居生态新城。
可建设用地时间表: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根据6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知识城的规划建设分为近期(2009—2012年)规模10平方公里、中期(2013—2020年)规模30平方公里和远期(2020年后)规模60平方公里。
规划亮点解读中低密度住宅为主体现生态宜居理念。知识城可容纳总人口54万人,其中就业人口27万,整个规划中,有123平方公里用地可供建设,按北、中、南三大块来建设三个中心镇,每个中心镇两侧还相应设置一些卫星镇,每个镇会设快速路联接,住宅以中低密度为主,容积率为0.6—3.0,住宅层数从低层的1—2层至最高的16—20层,只有一处有21层以上的住宅。其中会设相关配套:如沿路商业广场、图书馆、公交中转站、医疗所、污水厂、中小学等,需要保留的文物古迹也予以保留,此外,还将会建包括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分校的3个大学,占地为166公顷。整个知识城中将会有540个组团公园,34个小区公园,用绿色生态来包围居住区,体现生态宜居的理念。
南部、北部镇以产业为主,中部镇以生活服务业为主。在原有地块上的当地14000户拆迁居民,刘太格表示,之前曾考虑究竟是让他们集中在一个点安置还是分散安置好,最好确定是分散安置,因为分散更易于他们与新入居民的融合。据悉,8个小区、3个组团将惠及这些居民。产业选择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吻合。中新知识城在发展目标上将瞄准硅谷、新竹等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做到“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在政策上必须有足够的创新和突破,在管理权限上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
在研发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发展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国有和民营大企业研发中心、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咨询、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辐射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产业联盟。在创意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动漫游戏。
在教育培训方面,要重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或再教育、国际商学院或国际性知名大学研究分支机构、大型企业高管人员职业和综合培训、面向东盟的经营管理文化教育培训。
在康复医疗方面,重点发展国际康复医疗机构、特色性的中医医疗医院、健康疗养。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企业总部和软件产业。在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创新药物、生物信息、医药研发外包。
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要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城市高速轨道交通中的关键技术、行业专用设备的整套解决方案、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约环保产业纵向关联的先进制造、智能服务机器人和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八大支柱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的关系,预计经过三个阶段共计20年的发展,中新知识城将进入深度繁荣时期。臧所长认为知识城产业选择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基本吻合,知识城将成为实现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载体,率先突破的先行区。
中新知识城项目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进行专题政策研究。昨日,该部部长隆国强作了“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演讲。他介绍了中新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制订原则,并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开放政策、管理服务体制、开发策略等五个方面展示了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成果。
薛晓峰表示,省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省市各部门鼎力支持,广州开发区与新加坡星桥公司精诚合作,“知识城”正由当初一个令人向往的愿景式理念,逐步深化成为一套雄心勃勃的可操性实施方案。
一是今年8月下旬,在中新双方领导和双方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知识城”项目已列入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有关合作框架。
二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圆满完成。可研工作于4月14日开始到7月21日朱小丹书记访新期间双方交换备忘录文本,比原定时间提前40天完成。
三是城市规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邀请了新加坡前国家总规划师刘太格先生开展“知识城”总体概念规划研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知识城”城市规划进行咨询研究,已形成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四是项目商业谈判进展顺利。今年8月上旬至今,广州开发区已与新加坡星桥公司举行了6次集中谈判与多次电话会议。从昨天开始进入第7次集中谈判。
五是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同步展开。已与新加坡当地商会机构签订了招商合作协议,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和项目引进的合作协议。
六是“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先行启动。目前正在省、市领导的牵头下,抓紧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已提出了“知识城”初步政策建议,并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知识城”管理与政策体系研究,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立项建议书。
薛晓峰说,下一步,“知识城”规划建设任重道远,做到四个力争:
——力争于12月中旬结束项目商业谈判,年底前签署合作协议。
——力争在月底前完成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和项目建议书编制,为“知识城”项目报批和今后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力争明年初启动知识城起步区建设,在省市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与新方通力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启动起步区建设。
——力争在“知识城”项目动工之际,引进一批标杆性项目签约入城。
第二篇:中新生态城规划
生态城具体位置是在天津滨海新区内的汉沽和塘沽两区之间,占汉沽区南部20平方公里,塘沽区北部10平方公里。汉沽区多为盐碱地,属于干旱水源不足的地方。区内现有18万人口,区内西北部有农业,东南部有海洋渔业和化工企业。生态城主要占用汉沽区南部,并且不占用耕地,计划投资300亿元人民币。
中新生态城管委会负责同志汇报了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情况。中新生态城总规划师介绍了《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纲要》。
专家们对中新生态城规划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完善中新生态城规划纲要,编制总体规划,从突出生态建设特点发展绿色交通、土地合理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地区活力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生态城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征用、起步区开工准备、环境整治等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同时,在产业发展方向方面也开始重点研究定位,环保产业、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
以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已经纳入发展视野。
据介绍,为了使生态城项目实现高标准、高水平,走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之路,管委会
提出要从十个方面实现突破的目标:
一是在规划设计上的突破;二是在绿色建筑上的突破;三是在区域交通上的突破;四是在能源利用上的突破;五是在绿化环境上的突破;六是在产业结构上的突破;七是在城市管理上的突破;八是在社区建设上的突破;九是在水系改造上的突破;十是在防灾减灾上的突破。
一致认为,生态城总体规划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环保理念,立足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实际,统筹考虑生态建设、资源节约、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经济活动的和谐,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将成为生态城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中新生态新城将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的和谐共融,这里的水、电、气、热,都会尽最大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和新兴技术,废水、废弃物等会“变废为宝”,由于废物与资源实现循环转化、利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保障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目前暂定名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明年一期工程就将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生态城,相当于现在3个多和平区的面积。“起步区”计划先建设3平方公里。
配套
废水气渣“零排放”
中新生态新城将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的和谐共融,这里的水、电、气、热,都会尽最大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和新兴技术,废水、废弃物等会“变废为宝”,由于废物与资源实现循环转化、利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保障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目前暂定名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明年一
期工程就将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生态城,相当于现在3个多和平区的面积。“起步区”计划先建设3平方公里。
顶级配套没有重工业
未来的生态城将包括一批产业、住宅、超市、商场、医院、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大大小小的公园、湖面,一处处的中央绿地等。这里的产业以高端服务业为主;重工业不会在生态城里建设;这里的学校将会有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有本市的顶级中学;这里的公园不仅分布位置合理,而且从城北到城南都会由一条“公园生态廊道”贯通。
生活
淡化海水可以饮用
生态城里还将采取集中供热的方式,确保冬季供暖期里人们温暖过冬。这里还会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由配套电厂生产的20万吨淡化海水,将是满足生态城中饮用淡水的一个有效渠道。
预计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整座生态城将全面建成。在生态城里生活的人们将有非常高的“幸福指数”。
高中低档房都要建
这座生态城将由中方和新加坡方面组成联合体,作为开发机构承担开发建设任务,建设高、中、低档商品住宅。在商品房的建设方面,会考虑借鉴我国经济适用房和新加坡组屋的建设经验。在这里,高端人才和蓝领人群将和谐相处。
这里将成为非常理想的居住区,能够分流未来在滨海新区工作、生活的150万人口居住的需求,同时将为整个天津市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能对环渤海湾周边省市地区起到良好的发展带动作用。
交通
轻轨延长线将“进城”
在生态城生活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公共交通带来的方便,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私车家上路给空气带来的污染。由于城市设计布局的合理,无论是到超市购物,还是去看一场电影,完全可以选择步行就能便捷地达到你的目的;还可以选择最近的公交设施,如最常见的公交车、地铁(轻轨)或是像目前在开发区行驶的单轨电车,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津滨轻轨延长线将进入生态城内。
按照规划,生态城的机动车尾气等总碳量的排放,将不到一般城市的一半。
这个生态城是完全按照“可复制、可操作、可扩大”的建设模式来建设的。“可复制”就是指生态城在其他地方同样能建设;“可操作”是指它在商业上是可行的,它不是靠着政府的财政补贴来运作的;“可扩大”是指这座城市随着开发建设的进展,区域面积还会不断扩大,生态功能还会不断延伸。
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生态城,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一项目的规划建设,也是提升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将成为中新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中新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将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活动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中新天津生态城将把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与天津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建设节能、环保、宜居住宅的同时,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建设一流的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用建筑。生态城具体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汉沽和塘沽两区之间,距滨海新区核心区只有15分钟车程,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
没有重工业,建筑物使用环保材料,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生物能采集装置遍布大街小巷......日前,中国首个区别于传统城市的“生态城”选址天津滨海新区,将采用新生态环保技术,实现能源、食物、水等生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车辆尾气零排放。天津宜居城市的脚步将从这里迈出。
即将启动建设的天津-新加坡生态城是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集居住、休闲、商业于一身的现代城。生态城的面积大约是新加坡总面积的二十一分之一。
按照滨海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汉沽“建设生态宜居新城”是远期目标之一,天津申报的“生态城”初步定位为比现有开发区更高阶、更环保、更适合人居的城市生活核心区。生态城将集中于环保主题,一是城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环保产业化。新加坡方面将与中国分享在水资源管理、污染治理以及公共住屋方面的经验。
从苏州工业园到天津生态城
1994年,中国与新加坡开始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13年来,这个工业园发展迅猛,成为中新合作的典范,也推动苏州这个以园林风景著称的城市GDP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截至今年三季度,苏州工业园有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100多个项目。
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10日电:
中新天津生态城吸收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营造生态绿色城市,将以蓟运河和蓟运河故道围合区域为生态核心区,建设六条生态廊道,加强生态核心区与外围生态系统的连接,让生态城形成绿水绕城转、人在绿中游的优美环境。
据悉,生态城在建设过程中将保留西南侧水系入海口的大面积生态湿地,形成咸淡水交错的复合式水生态系统。预留七里海湿地鸟类迁徙驿站和栖息地,保障“大黄堡-七里海”湿地连绵区向海边的延续,使生态城内形成一条条绿廊和水廊,建设成后生态城人均将享有12平方米的公共绿色空间。同时进行土壤改良,形成本地适生植物群落。此外,这里还将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满足生态城中淡水饮用的需求。
同时,生态城内将建立机动车道路系统和慢行道路系统,其中高密度的慢行道路系统,串联大部分居住、产业和公共设施,结合绿地系统营造环境宜人的慢行空间,使绿色出行逐步成为居民出行首选,实现人车友好分离、机非友好分离和动静友好分离。
城市住宅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建设
住在生态城,配套设施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记者上午从生态城管委会获悉,生态城将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为生态城规划城市“蓝图”,不仅将实现生态环保,而且在配套设施方面下足功夫,文化、教育、体育、商业和医疗设施等一应俱全。将来居民从家出门步行10分钟,就能找到需要的服务、消费场所。
据悉,今年生态城将对城市照明、智能交通、地名、消防、电力、供热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规划,并将对蓟运河故道及岸线、蓟运河起步区段水系及岸线治理等制定专项设计方案。另外,还将由世界知名设计公司和设计师为生态城制定生态河、生态湖、生态谷、生态廊、永定洲、白鹭洲、慧风溪等方案。
据了解,生态城内住宅完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建设,在房型设计、材料选择上都体现了生态环保理念。在生态住宅中,太阳能、风能、土壤能等资源充分实现再利用,如可住宅热水供应和小区路灯照明100%利用太阳能。(
第三篇:中新知识城规划调研报告RS
中新知识城规划专题 报告
目 录 一、前 言.........................................................................................................................................1 二、中新知识城概念性规划...........................................................................................................2 2.1 定位.....................................................................................................................................2 2.2 规模.....................................................................................................................................2 2.3 重点产业.............................................................................................................................2 2.4 战略定位.............................................................................................................................3 2.5 重大项目谋划.....................................................................................................................3 2.6 交通.....................................................................................................................................3 2.7 结构.....................................................................................................................................4 2.8 生态.....................................................................................................................................4 2.9 产业布局.............................................................................................................................4 三、中新知识城投资预算规划.......................................................................................................5 四、中新知识城区域规划...............................................................................................................5 五、中新知识城产业结构规划.......................................................................................................7 5.1 八大支柱产业规划.............................................................................................................8 六、中新知识城开发情况...............................................................................................................9 6.1 中新知识城的诞生.............................................................................................................9 6.2 中新知识城的演进...........................................................................................................10 6.3 中新知识城首批 33 个签约项目.....................................................................................11 6.4 中新知识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 6.4.1 起步区规划结构....................................................................................................12 6.4.2 发展规模................................................................................................................13 6.4.3 人口规模................................................................................................................13 七、中新广州知识城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和合作规划.............................................................16一、前 前 言 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国与新加坡的又一大型合作项目———“知识城”日前落户广州开发区 科学城北区。
知识城地处广州东北部萝岗、花都、白云、从化、增城等多市区毗邻地带,是广州城区东翼萝岗大组团与北翼花都大组团的衔接区域,北近空港,南接开发区,区位价值潜力巨大。
·知 识新城所在区域已被纳入国务院颁布的《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属国家、省重点项目。
·建设运营原则 —“企业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二、中新知识城概念性规划
2.1 定位 知识城定位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汇聚全球精英人才,创造生态型国际化宜居宜业新城。
打造成为一个引领广州、广东以至中国产业高端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在知识城汇聚全球的精英人才;要把知识城建设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要使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相融合,在知识城得到成功的运用。
“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首期开发重点在数字化图书馆、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分校、会展中心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广州开发区目前已与新加坡当地商会机构签订了招商合作协议,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和项目引进的合作协议,并与中科院及其广东分院初步确定了合作框架和一批合作项目,拟在“知识城”规划建设省院合作核心载体。
2.2 规模 规划总人口 54 万人,其中就业人口 27 万人。规划范围 12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6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建设用地约 6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占 55%。
2.3 重点产业 发展研发服务、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八大支柱产业,形成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宜居产业为配套的产业结构。其产业发展契合国家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战略方向,将突出产业高端集聚、形成知识经济高地的功能。目前正谋划引进一系列高端研发机构、高端产业园区、国际著名大学分校、跨国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孵化基地、公用设施等重大项目。2.4 战略定位 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影响东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先行区、知识经济的高地、推动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型的强大引擎、中国—东盟区域性创新中心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中新知识城选址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广州科学城北区的范围。按照规划与设想,知识城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区,成为引领珠三角、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成为产业、环境和社会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成为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与广州市情、中国国情相融合并得到成功运用的示范区。
中新知识城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以绿带和周边地区构成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科学规划城内路网与功能分区,共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新市镇,首期将开发约 6~1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中新知识城将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并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存。
2.5 重大项目谋划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谷、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研究院、未来体验中心、中新工业技术研究院、珠江创新论坛、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世界百名领军型华人科学家创新园、世界研究型大学分支机构、国际健康医疗中心、中新知识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2.6 交通 选址位于广州市东北部萝岗区九龙镇。其中心区域距中心城区 30 多公里,距白云国际机场约 24 公里,距广州科学城约 26 公里。规划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通过城际铁路、地铁等绿色快速公交和高、快速路联系,构筑与市中心区、广州空港等重要节点的快速通道,逐步建设成为广州东北部的城市副中心,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2.7 结构 规划结构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由三个新的市镇组成多中心多等级的新城结构,北部新市镇发展新兴产业,中部新市镇打造成为整个知识城的中心,南部新市镇作为次中心。
2.8 生态 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城市的营造,尊重既有的生态脉络,保留主要山体和水系等蓝绿基底;构建两条各约 500 米宽的绿道,联系两侧山体,可作为生物迁徙通道,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强调生态空间与产业、居住等空间的渗透,还突出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
2.9 产业布局 按“一核两区多园”布局产业。
一核:即以行政区、商业区为中心,重点发展研发服务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业、生命健康服务业、形成中心知识城的核心区。
两区:北部产业片区以现有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产业;南部产业片区主要依托科学城,重点发展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多园:在中新知识城核心区和南北两个产业片区规划建设研发设计园、创意产业园、生物技术园、信息技术园,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
社会文化:规划突出村民与城市居民互融的理念,村民安置区与城市居民区相融合,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强调社会和谐的宜居生态新城。三、中新知识城投资预算规划
之前的广东省两会上,中新知识城项目曾被列为省里的预备项目,但在 2010年 4 月提交市人大会议审议的《2010 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中,中新知识城成为新增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式项目。
中新知识城项目在萝岗九龙镇北部,规划面积 123平方公里。先期建设广河高速出口立交、玉兰大道、钟太大道,九龙大道,永九快速路,九龙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止年限为 2009-2015 年,总投资 10000000 万元,至 2009 年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50182 万元,2010 年计划投资 20000 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征地拆迁及土建施工,项目业主为广州开发区土地建设中心,今年还计划投资 2 亿元,将开建道路等基础设施。
四、中新知识城区域 规划
可建设用地时间表: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根据 6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知识城的规划建设分为近期(2009—2012 年)规模 10平方公里、中期(2013—2020 年)规模 30平方公里和远期(2020 年后)规模 60平方公里。
为了为知识城提供良好交通条件,广州地铁6号线和4号线也将连接知识城,6 号线并将承接穗莞深城际轨道与知识城连线,并接通白云机场,而国家规划的东南沿海铁路线也将通过知识城。
未来知识城将建设 知识创新中心、知识产业发展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三个中心。经过一系列研讨与新加坡达成共识,知识城初定有 12 个重大项目,首批入驻 8 个项目。知识城初步设想包括 研发服务、创意产业、教育培训、身体健康、信息 技术、生物基础等。规划亮点解读中低密度住宅为主体现生态宜居理念。知识城可容纳总人口54 万人,其中就业人口 27 万,整个规划中,有 123平方公里用地可供建设,按北、中、南三大块来建设三个中心镇,每个中心镇两侧还相应设置一些卫星镇,每个镇会设快速路联接,住宅以中低密度为主,容积率为 0.6—3.0,住宅层数从低层的 1—2 层至最高的 16—20 层,只有一处有 21 层以上的住宅。其中会设相关配套:如沿路商业广场、图书馆、公交中转站、医疗所、污水厂、中小学等,需要保留的文物古迹也予以保留,此外,还将会建包括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分校的3 个大学,占地为 166 公顷。整个知识城中将会有 540 个组团公园,34 个小区公园,用绿色生态来包围居住区,体现生态宜居的理念。
南部、北部镇以产业为主,中部镇以生活服务业为主。在原有地块上的当地14000 户拆迁居民,刘太格表示,之前曾考虑究竟是让他们集中在一个点安置还是分散安置好,最好确定是分散安置,因为分散更易于他们与新入居民的融合。据悉,8 个小区、3 个组团将惠及这些居民。产业选择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吻合。五、中新知识城产业结构规划 中新知识城在发展目标上将瞄准硅谷、新竹等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做到“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在政策上必须有足够的创新和突破,在管理权限上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 在研发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发展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国有和民营大企业研发中心、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咨询、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辐射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产业联盟。在创意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动漫游戏。
在教育培训方面,要重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或再教育、国际商学院或国际性知名大学研究分支机构、大型企业高管人员职业和综合培训、面向东盟的经营管理文化教育培训。
在康复医疗方面,重点发展国际康复医疗机构、特色性的中医医疗医院、健康疗养。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企业总部和软件产业。在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创新药物、生物信息、医药研发外包。
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要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城市高速轨道交通中的关键技术、行业专用设备的整套解决方案、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约环保产业纵向关联的先进制造、智能服务机器人和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八大支柱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的关系,预计经过三个阶段共计 20 年的发展,中新知识城将进入深度繁荣时期。臧所长认为知识城产业选择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基本吻合,知识城将成为实现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载体,率先突破的先行区。
中新知识城项目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进行专题政策研究。昨日,该部部长隆国强作了“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演讲。他介绍了中新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制订原则,并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开放政策、管理服务体制、开发策略等五个方面展示了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成果。5.1 八大支柱产业规划 研发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国有和民营大企业研发中心;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咨询、法律、会记等中介服务;辐射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创意产业:
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动漫游戏。
教育培训:
本科职业培训或再教育;国际商学院或国际性知名大学研究分支机构;大型企业高管人员职业和综合培训;面向东盟的经营管理文化教育培训。
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康复医疗机构;特色性中医医疗医院
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总部;高端制造;软件;数码城-数码社会;电子商务
生物技术产业:生物工程;创新药物;生物信息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能源效率、存储和分配技术
先进制造: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城市高速转产交通中的关键技术;行业专用设备的整套解决方案;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约环保产业纵向关联的先进制造业;极端制造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六、中新知识城开发情况 6.1 中新知识城的诞生 中新知识城项目--中方合作主体: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新方合作主体:
星桥国际公司 广州开发区广东省 新加坡签署《“知识城”项目合作备忘录》签署知识城项目招商三方合作备忘录签署知识城项目招商三方合作备忘录签署知识城项目总体规划合作备忘录吉宝企业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星桥国际公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淡马锡控股大力促成独资成立全部转移生态宜居发展业务部门11人在中国参与投资建设“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中新知识城6.2 中新知识城的 演 进
·2008 年 年 9 月 月,广东、新加坡双方同意合作建设一个示范性项目,使之成为引领广州、广东以至中国国产业高端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09 年 年 3 月 月,“知识城”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签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新加坡国务资委吴作栋出席并见证。
·2009 年 年 4 月 月 14 日,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
·2009 年 年 6 月 月,城市规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邀请了新加坡前国家总规划师刘太格先生开展“知识城”总体概念规划研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知识城”城市规划进行咨询研究,已形成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009 年 年 7 月 月 21 日,朱小丹书记访新期间双方交换备忘录文本。
·2009 年 年 12 月 月,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书,将于 2010 年启动建设。
· ·2010 年 年 6 月 月 30 日,首批 33 个项目签约项目落地,确定了奥飞动漫硅谷、中山大学国际健康医疗研究中心等首批开工建设的龙头项目。
· ·2010 年 年 9 月 月,已顺利完成了知识城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管理与政策体系研究,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已于上月经市规委会审议原则通过,同期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初步确定在知识城建设智慧数字城市的合作框架和建设目标;推进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国立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 ·2010 年 年 12 月 月 12 日 日,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举行中新知识城安置区暨道路系统开工仪式,标志着知识城开发建设启动。6.3 中新知识城批 首批 33 个签约项目
类别 项目名称 中新合作项目 招商网络类 中新广州知识城招商引资国际网络 科技创新园区类 中新广州知识城腾飞科技园 教育培训类 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广州知识城知识经济研发培训基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知识城创新基地 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职业技能人才实训鉴定基地 中新广州知识城华侨中学合作项目 基础设施与节能环保类 中新广州知识城水务建设和管理合作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公园和景观建设合作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绿色建筑合作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城市设计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和合作 社会事业合作类 中新广州知识城社会发展软件共享合作 中新广州知识城社区建设合作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邻里中心投资和建设项目 中新家庭服务中心运作管理合作项目 信息技术类 中新广州知识城数字城市总体规划开发与实施合作项目 中方产业项目 中科院院地合作类 中国科学院南方工业生物技术转移中心 中国科学院动态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产业化项目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育成中心 中国科学院-欧竞虚拟现实联合实验室 生物医药类 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生物医药科研基地 中山大学国际健康医疗中心 现代科技研发类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战略性新兴产业类 广州莱迪 LED 照明产业园 广东博冠立体视像 3D 产业化项目 文化创意类 奥飞动漫硅谷项目 南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金融与会展类 知识城海航投资基金与国际展贸中心 上银知识城开发基金 中新广州知识城会展合作项目 现代物流类 广州东部国际物流中心6.4 中新知识城起步区控制性 详细规划 中新知识城首期启动项目将分别为起步区东区与起步区西区两部分进行开发建设。
知识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公示,正在修改完善;知识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环评报告通过广东省环保厅审查。起步区已出让三批共计 11 宗 84.79 公顷用地。
全力推进首批 33 个项目签约项目落地,确定了奥飞动漫硅谷、中山大学国际健康医疗研究中心等首批开工建设的龙头项目。首个落地的金发科技碳纤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 2000 吨高性能 PAN 碳纤维,产值约 100亿元,年税收 5000 万元;新引进了勤上光电LED 研发中心、万全集团华南总部等一批重量级项目。
6.4.1 起步区规划 结构 起步区(北区):“一轴、二廊、三组团”
一轴:九龙大道功能发展轴
二廊:凤凰河、横坑涌形成的绿化廊道
三组团:新南居住组团、2 处高新产业组团。
起步区(南区):“一心、两轴、多廊、多组团”
一心:涵盖行政办公管理中心、金融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是起步区建设与发展的引爆点和支撑点。
两轴:九龙大道多功能发展轴、西部干道功能拓展轴
多廊:结合山体水系的多道景观廊道
多组团:商贸、科研、居住等多个功能组团。6.4.2 发展规模
起步区(北区)
起步区(南区)
建设用地 1.83平方公里 6.02平方公里。
产业用地 1.05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 56.76% 2.3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 38.2% 配套居住用地 0.1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 5.4% 2.27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37.7% 6.4.3 人口规模 居住人口 8.6 万人,(北起步区 0.5 万人,南起步区 8.1 万人)
就业人口 3.5 万人(北起步区 1 万人,南起步区 2.5 万人)
图表 1 起步区(北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表 2 起步区(南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七、中新广州知识城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和合作 规划
据报道,南方电网公司将全力把知识城打造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智能电网示范区。
知识城的电网规划中,许多新技术将被采用,如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知识城以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为主,同时公交全部使用电动汽车。
从项目建设开始就全面引入新能源运用的机制,对新能源实行优惠补贴,增加新能源发电积极性。如鼓励在首期开发的建筑屋顶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室内停车场预留装设汽车充电装置的位置;利用智能电表,引导用户错峰用电。
知识城的智能电网规划中,将试水智能表统计系统,水、电、气三表合一;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电力网“四网合一”,实现智能家居与楼宇自动化。
知识城的智能电网规划中,广州电网将在这里首次采用 20 千伏电压等级供电。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所需建设的变电站数量将由 22 座大幅减少为 8 座,可减少占地面积 3.16 万平方米。除此之外,知识城还将采用全户内变电站,占地面积锐减 22 万平方米。全户内变电站从外观看来就像一座小屋,但内部却是一个变电站,这样与周边环境比较和谐,同时还能达到降低损耗的要求。
智能电网技术的运用,将使电能变得更可靠、更稳定。智能电网使电能的质量、安全可靠性都得到有效保障,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萌芽的土壤。其次,发展智能电网有利于推进城市信息化,而城市信息化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停电、电压不稳定这些困扰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业内专家表示,智能电网灵活的接入形式,可大大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这对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无裨益。2010 年,在广东一系列汽车投资计划中,近100 亿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为布局未来 10 至 20 年的汽车技术优势,抢占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广东建设低碳环保社会的“先锋”。
智能电网助力电动车发展,由此也能间接带来减排效果。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智能电网的带动下,假定 2020 年相对 2005 年电动汽车新增 3000 万辆,则可替代燃油 3550 万吨,考虑到 2020 年的发电结构,通过以电代油可减少 6870 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四篇:概念性规划
概念规划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规划体系存在许多缺陷,不能解决现实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一些城市才开始,目前还没有列为规划体系当中...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门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和发展战略,以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决策的要求。
与总规相比:概念规划强调内容简化,区分轻重缓急,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概念规划提供的是客观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与设想,在微观层面(具体操作层面)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微观层面的内容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概念性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规划,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
概念性规划的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规划区域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规划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提出规划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强调策划的创新、个性和特色;提出相关要素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等。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勾勒理想蓝图。
第五篇: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 (送审稿)
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促进和保障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建设和发展,营造适宜知识经济发展、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知识城内的单位和个人。知识城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与本条例或者与知识城建设相关的活动也适用本条例。
知识城的范围依照法定程序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先行先试】 知识城内进行的活动应当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知识城在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规划建设、产业促进、知识产权、研发及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先行先试。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广州市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就本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在知识城内的适用作出决定。
第四条【创新发展】 鼓励和保护单位和个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在知识城内施行。
第五条【可持续发展】 知识城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廉洁高效与法治政府】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为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
第七条【开放创新】 知识城应当借鉴国际经验,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创新合作,营造开放创新环境,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第二章 管理与服务
第八条【管委会的性质及其组成部门】 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依据本条例行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知识城管委会可以根据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调整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在知识城内行使市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一级相应的行政管理权。根据国务院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或者委托,行使有关行政管理权。
第九条【管理职责】 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
(二)制定知识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受市政府、市规划行政部门的委托,编制知识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根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知识城的土地使用依法实施管理;
(五)统一管理知识城的规划、土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环保、水务、交通、房屋、工商、财政、物价、统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食品药品等公共管理工作;
(六)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知识城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制定及干部、职工的调配、管理与福利待遇,任免和奖惩所属工作人员;
(七)行使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市部门与有关区、县级市政府协助责任】 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协助推进知识城的建设和发展。
第十一条【社会管理创新】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推行社区自治,发展社会工作,在社会
事业、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制度。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探索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的体制和机制。
支持和引导知识城内居民和劳动者参与知识城的公共事务管理,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十二条【通关系统服务】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税务、港口、机场等机构创建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
第十三条【决策咨询机制】知识城管委应当建立知识城决策咨询机制,吸纳国内外专业人才参与知识城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的政策制定。
鼓励和支持知识城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与新加坡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机构在公共管理方面建立交流学习机制。
第三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四条【规划法定原则】 知识城的规划应当采用先进规划理念,体现地域特色,符合知识经济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需要。
知识城应当建立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关于知识城的城乡规划,应当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
第十五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知识城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知识城统一规划,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在知识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项目。
第十六条【生态建设】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在知识城内推行生态建设,实施下列事项:
(一)推进水资源的保护,加强节水和污水再生回用;
(二)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防治;
(三)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系统;
(四)保护森林资源,建设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的园林绿化体系;
(五)推广绿色建筑;
(六)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
(七)发展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
(八)建立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配套规定;
(九)建设其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第十七条【宜居建设】知识城应当合理安排产业和居住用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完善知识城内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和居住平衡的新型社区。第十八条【土地集约利用】 知识城的土地利用应当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在知识城内实施下列事项:
(一)【土地动态评估监测机制】创新土地利用管理,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动态评估、监测机制,实行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差别化供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用途】知识城内的建设用地应当优先用于知识城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用途管制】禁止项目法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但经依法批准的除外;
(四)【项目用地管理】 知识城内以协议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有明确限定转让条件的,不得擅自转让。依法转让的,管委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有优先购买权;
(五)其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
第十九条【土地出让留成】知识城内的国有土地出让、租赁受益应当全额留存知识城管委会,用于知识城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条 【占用土地告知】凡跨区域、过境工程需要占用知识城内用地或者可能对知识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应当征得知识城管委会同意方可办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等手续。
第四章 产业促进
第二十一条 【重点产业发展】 知识城重点发展知识经济,主要包括科技服务、创意设计、教育培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先进制造以及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资源节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要素制定入驻知识城投资项目指导的条件和标准,并予以公布。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根据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产业调查及评估分析制度,制定产业促进政策,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服务业开放】知识城应当在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鼓励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知识城从事现代服务业。具体投资范围和方式,国家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不受限制。
第二十三条【企业设立登记的自由】 单位、个人在知识城内申请设立登记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筹建登记】申请登记为企业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行政许可或者批准的项目,在未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批准之前,可以申请企业法人主体资格登记,仅用于企业从事筹建有关的活动,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批准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集中办公区住所登记】对知识城内处于初创期的创新企业,以孵化器等集中办公区作为住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登记;
(三)【经营范围核定的自由】 对经营范围不作具体核定,但申请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申请人申请具体核定经营范围的,应当予以核定;
(四)【科技成果及债权出资】 以知识产权和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或者股权、债权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以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但以国有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
(五)【验资手续的简化】 以货币作为首次出资或者增资的,可以银行出具的企业交存入资资金凭证或者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以非货币作价出资的,可以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或者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
(六)【章程、合伙协议的备案】 在知识城设立的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实行备案制。但章程、合伙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七)【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留学回国人员凭本人护照、广州市留学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出具的证明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设立条件即可申办企业。
(八)其他有利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设立登记的便利措施。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放宽登记】申请在知识城设立有利于创新和知识发展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公募基金会,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登记前应当经批准的以外,申请人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第二十五条【财政扶持】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推行下列财政扶持措施:
(一)【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知识城管委会可以对符合知识城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活动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扶持。广州市各类财政扶持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知识城的项目;
(二)【政府采购】采取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优先采购方式,支持在知识城创业的企业或其他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知识城企业的创新产品纳入国家、省、市的政府采购产品目录;
(三)【引导消费】 鼓励采取财政资助、示范性使用等方式,建立对知识城内新兴产业或者初创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引导机制;
(四)【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 对知识城内企业生产的创新装备产品,建立使用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
(三)【间接费用列支】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承担国家、省、市和知识城的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列支间接费用,用于支付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协调、监督费用,以及其他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四)【财政奖励政策】 对知识城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其他符合知识城产业发展方向的财政扶持措施。
第二十六条【无费区建设】知识城内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但资源性和国际对等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个人缴交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外。
第二十七条【税制优惠】 税务部门应当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和扶持现在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优化税收征管机制和纳税服务,创建有利于知识城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
第二十八条【金融服务体系】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建立支持知识城内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提供下列服务事项:
(一)【金融服务】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为知识城内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保险等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在知识城内设立营业机构,并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立足知识城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内部流程改造,为企业融资服务;
(三)【小额贷款和担保】支持企业和其他组织在知识城内设立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和担保机构;
(四)【贷款风险补偿】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知识城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提供风险补偿;
(五)【创业投资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知识城内开展投资业务;
(六)【私募股权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设立】支持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创业投资机构在知识城内设立机构或者开展投资业务;
(七)【直接融资辅助】为知识城内企业上市、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等直接融资提供必要的辅助;
(八)【科技保险服务补助】发展科技保险服务,对在知识城内投保科技保险的高科技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建立健全创新风险转移机制;
(九)其他金融服务。
第二十九条【中介或专业公共服务】支持信用评估、知识产权、人才服务、质量管理、资产评估、法律、会计、检测、咨询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在知识城内设置机构,开展服务。
第三十条【促进企业国际化】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根据知识城产业发展需要,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国际化道路提供政策指引和信息服务、能力培训等配套服务。
第三十一条【建立创新指标体系】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建立知识城的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对知识城的发展创新程度作出分析和评价,并定期向社会发布。
前款规定的知识城的创新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分析评价方式、发布程序等由知识城管委会制定详细实施办法。
第五章 人才资源
第三十二条【人才特区】知识城管委会应当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知识城内建立人才特区,制定知识城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等制度。
第三十三条【高端人才引进】 支持知识城内的单位根据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市政府及其
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在创新创业扶持、户口迁移或办理居住证、未成年子女教育、住房、办公用房补贴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第三十四条【人才培养】 鼓励单位、个人在知识城内设立人才培训机构,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知识城内企业通过为在校学生提供科研、实习条件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为知识城内的企业培训、输送技术及管理人才。
第三十五条【人才交流和流动】鼓励境内外专家在知识城内从事与技术创新、创新创业有关的各类合作活动。
鼓励和支持教师、科研人员在知识城内创业或在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兼职。
鼓励和支持知识城内企业的人才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兼职。
第三十六条【高层次人才便利措施】对回国(来华)在知识城内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专家携带进境安家物品及科研教学用品,按照国家规定提供便利和税收优惠。
第三十七条【人才信用评价】 鼓励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知识城内开展人才信用评价和管理,建立人才信用记录,推广使用人才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
第六章 研发与成果转化
第三十八条 【支持研发活动】 支持知识城内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支持在知识城内建立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
鼓励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自行或者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境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第三十九条 【建立公共技术平台】支持在知识城内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知识城的单位、个人的创新发展提供咨询和检测、测试等服务。
支持在知识城内建立创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为单位或者个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促进知识成果转化。第四十条【鼓励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知识城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法人。对获得法人资格的知识城内的产业技术联盟,知识城管委会应当给予资助和辅助。
第四十一条【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的强制转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或者其他单位、个人所持有的利用本市或者知识城管委会地方财政性资金完成的科技成果,鼓励科技成果权属人实施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权属人自科技成果完成之日起超过两年未实施转化的,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和参加人可以根据与科技成果权属人的协议自行实施转化,享有约定的权益。职务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和参与人自行创办企业转化该项成果的,科技成果权属人可以依法约定在该企业中享有的股权或者出资比例,也可以依法以技术转让方式取得技术转让收入。
第七章 知识产权
第四十二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知识城应当建立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体系。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推行如下措施:
(一)【鼓励知识产权登记】采取资助、奖励等措施,支持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获得专利权、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城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平台以及有关案件行政处理的快速通道,完善行政机关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制度;
(三)【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做好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防范;
(四)【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支持在知识城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
(五)【知识产权应急预案】建立知识城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应急援助机制,指导企业、协会制定海外重大突发知识产权案件应对预案,支持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
(六)支持知识产权发展的其他措施。
第四十三条【建立专利预警制度】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鼓励、引导知识城内的企业建立专利预警制度,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预警和战略分析服务。
第四十四条【支持企业制定商标战略】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指导和帮助知识城内企业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加强商标管理,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第四十五条【支持创制标准】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采取资助、奖励等措施,支持与知识城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建立先进标准化体系,参加联盟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参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活动,推动专利技术标准化和标准产业化应用。
第八条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行政部门责任】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本条例所规定职责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经调查需要追究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纪律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行政相对人责任】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相关文件或者行贿手段获取政府财政扶持的,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责令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个人退还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配套实施措施】市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知识城管委会或者广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并制定与本条例条文有关的配套文件,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协助。
第四十九条【实施日期】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