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迁调研:赴靖江盐城淮安三地经济开发区考察报告
宿迁调研:赴靖江盐城淮安三地经济开发区考察报告
第2期(总第398期)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迁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10年2月10日
赴靖江盐城淮安三地经济开发区考察报告
市政府研究室 市外经贸局
根据市政府领导安排,2月3日—4日,市政府研究室、市外经贸局一行7人先后赴靖江经济开发区、盐城经济开发区及淮安经济开发区进行参观考察。每到一地,考察组都与开发区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听取经验介绍,参观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三地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给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靖盐淮三地开发区基本情况及特点
靖江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按照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物流基地的发展定位,把发展沿江经济、提升竞争力作为开发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目前,开发区规划控制范围达160平方公里,实际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已形成三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产业集中的工业园区(新港园区、城南园区、城北园区)。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89亿元,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
全力打造江苏利用韩资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上海产业基地和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城。在产业培育上,突出1—2个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培育,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外包两个特色产业园,杜绝产业“小而全”,做到“少而精”,实现与县(区)开发区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在外资招引上,竭尽全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以外资突破实现产业和园区突破。高度重视外资招商,专门成立日韩港台办公室,将招商重点锁定日韩港台,明确部门分工,外经贸局主攻日韩,台办主攻台资,外办主攻港澳和欧美,每年分别举办2次以上的专业重点招商。在盐沪合作上,2008年市政府出台盐沪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政策意见,并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扶持政策,省财政厅2009年7月专门行文,明确盐沪合作开发区享有与南北共建园区同样的连续3年每年10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目前,盐城所有省级开发区均与上海市级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享受优惠政策。在产业链完善上,围绕建设“汽车城”的总体目标,不遗余力地引入、发展新的汽车生产厂家,努力在汽车业的研发、测试、服务、文化等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拉长汽车产业链条。
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行政管辖面积152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15亿元,财政总收入27.18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9亿元,财政收入从位列淮安市9县(区)中游位次跃居县(区)之首,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4亿元。开发区按照功能划分为“一城、两园、三区”。一城:即最早开发的22平方公里建成区,现在主要实施“退二进三”,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两园:依托盐岩资源发展盐化工产业的盐化工园,依托淮安机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空港产业园;三区:即高教园区、徐扬片区和南马场片区。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区内现有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本科及大中专院校,在校生近6万人,为开发区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徐扬片区面积58平方公里,随着富士康淮安科技城、达方电子等大型工业项目建成,已逐步成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物
开发区,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新变化、新要求,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同时,面对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环境容量的倒逼机制,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支撑经济长远发展较为乏力,开发区必须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走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严格保护和资源循环使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是应对区域竞争、实现宿迁跨越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地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从总体上看,虽然苏北的经济发展增速较快,但苏南、苏北的总量差距还在拉大;苏北五市之间竞争也很激烈,通过这次考察,我市开发区在周边开发区中不具有优势,某种程度上甚至处于劣势,竞争和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要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宿迁整体纳入长三角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扶持效应不断放大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推动更多的项目、资金等发展要素向开发区加速集聚,以开发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来支撑和推动宿迁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三,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开发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对全市经济增长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市开发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开发区的长远发展。如:开发区产业规划不够合理、产业定位不够明确、基础配套难以满足大项目落户、管理运行的机制体制不够灵活,无法形成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一盘棋”。要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发展与建设水平,强化基础功能配套,提高投入产出强度,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自身的二次创业、二次发展。
三、与靖盐淮相比我市开发区存在的主要差距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专门与各开发区主要领导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职级高配以来,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2009年,全市开发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发区的7.9%、23%、15%、1.9%和24%。宿迁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在速度上也有差距。与靖江经济开发区相比:只有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靖江经济开发区增幅7.1个百分点,其它指标增幅分别低于靖江经济开发区增幅36.5、23.8、3.7个百分点;与盐城经济开发区相比:仅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盐城经济开发区增幅44.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盐城经济开发区10个百分点,其它指标增幅分别低于盐城经济开发区65.1、48.2个百分点;与淮安经济开发区相比:仅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淮安经济开发区增幅75.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到帐注册外资这几项指标增幅分别低于淮安开发区增幅179、110.6、22.2个百分点。
二是发展理念上有差距。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产物,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的主阵地,是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增长极。它的发展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工业区。在项目引进上:开发区是以现代制造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境外资金项目为主,以出口创汇型项目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在开发建设上:开发区要实现项目集聚、用地集约、开发集中,可持续发展。我们调研的三个市开发区,他们都遵循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理念,重点突破境外资本,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动当地传统产业升级,也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靖江经济开发区、盐城经济开发区、淮安经济开发区2009年分别利用外资1.75亿美元、1.07亿美元、5.0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18亿美元、9.6亿美元、6.72亿美元,而宿迁经济开发区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只有940万美元、进出口也只有1.04亿美元。这三个市在招商队伍建设上均是围绕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产品实行专业招商,并设立专门的境外招商局。开发区是招商主体,而职能部门为开发区建设和项目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开发区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和规划跟项目走现象。我市开发区仍然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仍然是“工业区”。过分强调市外资金就是外资和全民招商的理念,使
中,而井头又属宿豫区管辖,造成彩塑工业园的A、B、C、D四个分区中的ABD三个区属于宿豫经济开发区;而C区则坐落在骆马湖示范区内,同一个项目分属两个区管理实为非正常现象;恒力工业园的子项目—德华纺织落户宿迁经济开发区,不但在取水上出现大量的浪费而且厂房建在市开发区最宝贵的商业用地上;宿城经济开发区分成两块区域,南区比邻市经济开发区,西区紧靠苏宿工业园,区域分散,管理分散,基础设施分散,不能形成集中、集约和集聚;市区几个开发区在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没有统一的供和用规划与安排,开发区之间各自为政,未能形成规模,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等等。如:天然气供应方面,有的企业计划用气不足,有的计划用气多余,供气多余的企业因没有按计划用完天然气,则将停止供气,造成资源浪费。在单体开发区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坚持规划的刚性原则,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的布局随意性大,人为定项目的多,规划定项目的少,形成大量的“插花地带”,致使引进的项目良莠不齐,结构不合理。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有差距。受财政压力和融资渠道狭窄等多种因素制约,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对不足,2009年,宿迁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仅0.45亿元,总量仅是靖江的30%、盐城的22.5%、淮安的3.75%,从近三年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看,靖江投入7亿元、盐城经济开发区达到6.8亿元,淮安达到22亿元,均远高于宿迁经济开发区。2010年,靖江将投入4亿元,盐城投入3亿元、淮安经济开发区将投入7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开发区发展格局和框架虽然已初步拉开,但基础设施尚未达到像淮安、盐城“九通一平”的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围绕着单个项目而非整个产业进行配套。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开发区项目承载力很弱,短期内要承接大项目入驻,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如:我市各个开发区都还没有建设11千伏双回路电、排水上还都没有实现雨污分流、供水方面仍然以“一厂一井”为主没有实现集中供水,集中供热、供气仍然没有实现等。
一直处于负债经营状态,宿豫经济开发区也同样如此。而我们调研的几个开发区中,盐城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净资产达到70亿元,盐城市政府担保,开发总公司向银行贷款,盐城市经贸委和外经贸局都设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发展作担保。淮安经济开发区发行120亿元债券进行融资,确保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有效转化科技成果,他们专门成立了“风投”公司,使园区高新创业项目得以快速“孵化”。
四、加快我市开发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借鉴先进经验,切实加大投入,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推进我市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一)尽快启动新一轮规划修编。规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近年来,我市开发区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配套”原则,开发区规划在逐步完善。但总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按照新一轮高标准建设新城区的要求,通过调整、臵换、清理等调整区域范围,以建设新城区为目标,重点对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产业重点等进行修编和完善,并调整区域布局。重点把握好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与全市总体规划相照应。与“东向”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二是突出建区和造城相结合。把开发区规划成产业集聚明显、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新城,以刚性规划来规范开发区建设,杜绝开发建设的随意性。三是突出特色和主导产业定位。各开发区突出2-3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少而精”,不搞“多而全”;另一方面要选择产品附加值高、抗风险能力强、产业带动明显的新兴产业,或能充分发挥本地基础优势、发展后劲较强的特色产业,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充分借鉴淮安富士康的成功案例,按照大项目催生大产业的思路,围绕其完善主导产业链和上下游产品配套,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从市区来看,宿迁经济开发区以发展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体,积
1“九通一平”。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实现开发区、企业之间“汽、电、水、热”等资源共享,环保、物流、公寓等基础设施要确保配套。三是完善功能配套。在软件服务上,积极发展科技、金融、保险、会计、审计、律师、设计以及信息咨询、职业培训、国际商务等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在社区建设上,物业管理、基层政权、群众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统筹兼顾,在体现继承连续、简洁高效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地融入开发区新经济制度的体系中运行。促成开发区向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发展。四是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大发展必须要有大投入支撑,创新投融资体制必须作为开发区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通过国有资产重组,整合有效资源,做大做强开发区投融资平台。今后我市新组建的五大投资公司要切出一块比例的资金投放市区开发区建设,共同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加快建设商务休闲区、娱乐生活区等现代化服务设施,增强开发区的集中效应。
(三)全力实现外资突破。外资项目的多少、大小,是衡量一个开发区项目建设和招商水平的重要标志。突出开发区建设的外向特征和优势,切实加大开发区利用外资工作力度,通过“外资带动外贸促进外经”。全力主攻港台,拓展日韩,突破欧美,将开发区培育成全市利用外资的主平台。进一步加大外资招商的投入,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境外招商。通过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成立专业外资招商部门,壮大开发区招商力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招商人员综合素质。今年,全市省级开发区的利用外资要达到全市利用外资总量的80%以上,每年都要引进一批5000万美元以上的的大项目和3个新开工且实际到账5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使开发区成为名符其实的外资集聚区。
(四)完善开发区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开发区科学发展、升档进位,将开发区的实绩与开发区用人机制相结合。为全面贯彻落实今年初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暨《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省级开发区中开展“升档进位”竞赛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出台《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升档进位”动态考核具体
第二篇:关于赴牡丹江农垦佳木斯三地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赴牡丹江农垦佳木斯三地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落实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8月中旬在大庆调研时的指示精神,8月16至1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学键率大庆市党政代表团赴牡丹江、农垦、佳木斯三地,就产业项目、城市建设、农村城镇化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情况进行学习考察。四天来,代表团进企业、入园区,实地踏查农垦小城镇建设现场和现代化大农业基地。考察期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学键在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主持召开会议,总结考察阶段性情况。总的看,这次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达到预期目的。
一、发展亮点
牡丹江、农垦和佳木斯加快发展势头强劲,三地处处焕发的生机活力和发展建设的火热场景,令人振奋。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好。“十一五”时期,牡丹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上半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4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7%;佳木斯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8.6:26.1:45.3,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5%、35.3%和28.4%。去年,农垦地区生产总值达688亿元,人均纯收入13267元,成为全省第六大经济体。
二是产业项目数量多、后劲足。牡丹江今年重点推进的300个大项目有40个列入省重点产业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01.2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28个,形成了以耐力木业、圣象木业、大自然地板等为龙头,1600多户企业构成的木业产业集群。佳木斯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业、农业产业化、新兴产业、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现代服务业五大领域上项目,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62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3亿元、增加值44亿元。
三是现代化大农业标准精、产能强。垦区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总体实现了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利化和标准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农业装备水平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七星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寒地水稻高科技园区、胜利农场智能化水稻育秧基地,领航国内农业科技前沿。大兴农场玉米单产达1000公斤,八五六农场水稻单产达765公斤,整个农场实现了航化作业,千亩沃野十分壮观。2010年,垦区粮食总产达到363亿斤,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5.4吨,达到法国、英国等国家生产水平,用占全省1/5的土地,生产出占全省1/3的粮食,成为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被誉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四是小城镇建设气魄大、品位高。农垦大力实施“抓城、强工、带农”战略,落实城市化三年攻坚战部署,整体搬迁居民点,构建“四五”城镇体系,大规模、高品质推进小城镇建设。建三江分局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在建设规划上提出“二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拆迁”,精心设计和建设“百年三江”,打造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新型农垦。镜泊湖小镇、八五七农场朝阳小区、八五八农场吉祥小区等小城镇别墅群,坚持低密度、高档次、花园式建设理念,彰显大气、洋气和灵气,单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绿地达到40%以上,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家家有车库、有露台、有卫生间和上下水,群众企盼已久的“耕作在广袤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的美好愿望正在变成现实。目前,垦区城镇化率达到72%,城镇楼房化率达到36%,重点建设105个小城镇,初步形成了具有垦区特色的城市群,实现了从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到现代化大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华丽转身,高标准演绎城镇化“北大荒样板”。
五是生态建设抓得紧、有成效。垦区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生态保护区为统领,坚持把发展农业与治理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生态垦区建设、工业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活动,使垦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十一五”期间,垦区累计植树造林143万亩,在4500万亩耕地上建成由7万条林带构成的4万余个网格的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化达到90%,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8%,初步实现绿满垦区。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全区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农场18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1个。
六是广大干部作风实、状态佳。牡丹江、农垦和佳木斯市的各级干部,干事创业信心足、干劲大、热情高。特别是农垦广大干部职工苦干实干,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实践中,他们提出“从早、从快、从新、从高”,)“顾全大局不讲自我、执行政策不讲条件、推进工作不讲困难”的“四从三不”理念,“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不断得到升华,“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垦区人的精神家园。
二、基本经验
牡丹江、农垦、佳木斯在加快发展上各有特点,学习考察关键在深入思考,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一是理念催生创造力,保持思维战略化是加快发展的核心要素。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牡丹江提出推进“十大产业”的总体思路,确立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战略目标,成为全省对俄贸易核心城市和东北亚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农垦总局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打造世界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佳木斯以“两区两带一城”和十项重点工程为引领,成为全省现代农业一体化基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面对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省内各地市都在你追我赶的发展大势,必须进一步更新理念,勇创一流,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进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二是科技促进生产力,实现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垦区坚持把科技作为农业的“命脉”。多年来,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下血本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和吸收世界高精尖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农业技术自主创新,掀起一场农业科技“革命”,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智能化育秧、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上居全国领先地位,一些方面比肩世界发达水平。农垦实践证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充分利用大庆现代农业建设业已打下的良好基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尽快实现质的飞跃。
三是品牌提升竞争力,推进经营产业化是增加效益的现实路径。农垦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抓农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依托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和打造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等1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油、米、面、薯、乳、肉等十大主导产业,叫响“北大荒”、“完达山”、“金龙鱼”等中国驰名品牌。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的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前列。加快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以规模化、精深化、品牌化发展为方向,通过整合相关产业资源,扩大龙头企业规模,放大品牌效应,建设区域性农牧产品加工基地。四是集聚形成辐射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城镇化蕴含巨大内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垦区发挥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按照集中建设、集约发展、集聚人口的思路,大手笔、大动作实施“撤队建区”,全面攻克拆迁、用地、投资、安臵、就业、保障、户籍等道道难关。同时,坚持“规划城镇、经营城镇、管理城镇、发展城镇”,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路、水、电、医、学等基本民生问题,配套完善就业、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让职工群众“搬得进、住得起、有保障、富得了”。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必须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的办法举措,提升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到成规模、聚人气、兴产业、促宜居,把小城镇建设成吸纳产业、人口、就业的“蓄水池”。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敢于迎难而上,善于破解瓶颈制约,用真抓实干的拼劲和韧劲,打好一场小城镇攻坚之战,闯出一条城镇化破冰之旅。
三、努力方向
未来几年,是大庆产业项目提升,农业标准化和农村城镇化提速的攻坚时期,具体要做到“五个”新突破。
(一)坚持思想引领,在工作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思想的深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必须以科学理念为先导,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快发展。一要高点站位看大庆。坚持强化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跳出大庆看大庆,站在高处看大庆,分析对比看大庆,深入研究发展大趋势,科学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不断推动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之顺应形势变化,适应时代潮流。二要破旧立新求发展。破“满”、树立危机意识,破“难”、树立机遇意识,破“旧”、树立创新意识,破“靠”、树立开拓意识,以开放的视野看待新问题,以改革的办法解决新问题。三要勇于超越创新业。坚持“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敢闯敢试、能争善抢,以勇创一流的气魄、改革创新的精神、力克困难的意志,塑造全民创业、推动发展的城市之魂。
(二)突出项目核心,在产业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坚定不移抓项目、抓企业、抓品牌,全力实施“5〃10〃15”计划,打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要加快进度建设项目。强化项目包保、进度倒逼等机制,对120万吨乙烯改扩建、60万吨聚丙烯、千万吨炼油、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沃尔沃乘用车、忠旺铝材、北国之春梦幻城、新华08、联想科技城等新建续建和拟建重大项目,实行全程跟踪、重点督办,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力促早建成、早投产、早投用、早见效益。要深度创意生成项目。立足国内一流、世界领先,挖掘资源潜力,整合聚焦和深度开发,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创意策划一批拉动力强、辐射面广、成长性好的重点产业项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势,强化与部、委、厅、局的沟通协调,千方百计抢政策、跑项目、争资金。要优化载体承接项目。全面铺开庆南、庆北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庆东、庆西新城开发,拓展产业承载空间;重点提升高新区、经开区和林源工业区,打造产业集聚高地;配套完善杜尔伯特德力戈尔、红岗铁人、龙凤光明等特色专业园区,引领县区错位发展。要瞄准高端引进项目。盯住发达地区和市场前沿,坚持集点成阵、主动嵌入、模块发展、多元合作、品牌引领,着力引进实力强、层次高,发展前景广阔、带动就业充分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发展现代农业,在质量标准上实现新突破。吉书记在大庆调研时提出,大庆要在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一要明确战略目标。推进旱田节水灌溉,水田升级改造和棚室提升效益,力争三年内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标准化、现代化示范园区。水田标准化建设方面,肇源、杜尔伯特、林甸分别建设3000-5000亩以上高标准水田生产示范区2-3处,水田生产实现育苗工厂化、品种规范化、种植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经营产业化。旱田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四县和大同分别建设3000-5000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化农业示范区2-4处,让胡路、红岗、萨尔图分别建设3000-5000亩以上示范区1处,全市旱田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5%以上,使大庆成为龙江西部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引领区,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50亿斤。绿色棚室经济方面,规划建设物流、加工、研发等配套设施,发展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运输、仓储等果菜产业协会、合作社,三年内棚室数量达到30万栋,建成区域性棚室果蔬生产和供应基地。二是明确重点任务。实施“四大工程”:基础配套工程,改善耕地条件,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搭建便捷农田电网。节水灌溉工程,推进玉米膜下滴灌、喷灌建设,完善堤防达标及小型农田工程基础设施,水田示范区内田间渠系全面硬化,“十二五”建成1000万亩旱涝保收田。农机装备工程,引进先进、适用现代农机装备,每个示范区培育发展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良种应用工程,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和抗低温冷害能力强、综合抗性好玉米、水稻品种,良种率100%。三是明确保障措施。要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强化投入保障,建立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融资机制;强化科技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安全保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质量追溯制度,发展优质、安全农业。
(四)打造特色城镇,在风格品位上实现新突破。以“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为总思路,每个县区搞1-2个乡镇。坚持高起点规划,突出风格特色,同
步考虑产业支撑、基础配套、环境整治、人口吸纳、转移就业、城镇管理等问题,切实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具体工作中,国土、建设、发改、公安、金融等各个相关部门、每个县区都要因地制宜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城镇建设规划、整合土地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户籍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理顺管理体制等相关工作,加快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进程,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扩张。龙凤区主要是马家窑、冯家窑、赵家屯、前进村和向阳村,按照既定规划加快进度。红岗和大同主要是金山堡、杏树岗、先锋村,高台子镇和林源镇,对照农垦标准进行推进。让胡路区重点是辖区内红骥、银浪、星火三个牧场和喇嘛甸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改造,其中喇嘛甸要作为新型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萨尔图区主要是春雷牧场建设,力争打造成现代化、精品型小城镇。杜尔伯特主要是加快连环湖旅游名镇建设,提升当奈、胡吉吐莫及让杜路和林肇路沿线小城镇建设标准和档次。林甸主要是加快四季青镇建设进度,提升鹤鸣湖度假村、九道沟满族风情园、北国温泉度假村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肇州和肇源主要是进一步抓好新站镇、茂兴镇和朝阳沟镇的完善和提升改造,加快辖区内林肇路、大广高速沿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
(五)强化执行落实,在干事状态上实现新突破。抓落实的态度影响抓落实的力度。必须做到视野再宽一些、标准再高一些、速度再快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切实把工作抓实抓好。一要想干、敢干。任何事情都是从无到有,把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把别人干不了的事情干起来,这是真正的领导干部。在困难矛盾面前,要想着去实践、敢于去克服,先别说不能干,要琢磨怎么干,这才能破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思维的前瞻性、认识的深邃性、事业的开拓性和工作的主动性,跟上人民群众的期待、跟上各地竞相发展的形势、跟上当前发展的客观要求。否则,必将丧失机遇、贻误发展。二要会干、快干。会干就是要多琢磨办法、多研究怎么能把事情干成、干好。当前,各部门、各县区要在产业项目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上研究怎么落实,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快干就是不推不托、雷厉风行,打破常规、超常推进。对待工作总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必然跟在别人后边。实践证明,事业不怕干不成,也不怕干的过程中出问题,就怕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三要求实、落实。执行落实能力对干部来说最重要。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干,有的能干成,有的干不成,主要是工作态度问题。对部署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坚决杜绝部署之后无动于衷。实事求是地说,工作难免有困难,就怕不动脑筋、不干、不认真。大庆的干部有攻坚破难的传统和实干苦干的作风,必须传承弘扬。要坚持躬身实干,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落实责任,把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具体化,把任务落实到部门、人头,保证各项工作不悬空、不断档、不跑粗,切实取得预期效果。
第三篇:赴江苏淮安开明名校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苏淮安开明中学学习考察心得
四十九团第二中学李德
4月18日—4月22日,我们小组一行11人,赴江苏淮安开明中学进行了学习考察活动。
“近百年来,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拼搏,学校形成了“文明、团结、奋发、求实”的校风,“博学、严谨、热忱、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多思、立志、成才”的学风,培养了三万余名学生,其中著名的学者、专家数以千计,他们战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听了开明中学朱校长的经验介绍,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和部分功能室,查阅了部分简介和有关档案材料,通过看、听、阅、思、交流收获颇深。现结合自身及学校的实际,总结反思如下:
一、首先摆正一种观点:学习不能“克隆”。
这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有着自身的特色和经验,学校使我耳目一新。但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老训,我们应牢记。我一直主张:学习他人,不是否定自己。这所知名学校的确有他的办学特色,他是被公认的中国教育的成功典范,但并不是这所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了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而我们不能完全效仿他的特色之路,我们应学习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走好自己的特色之路。
二、靠特色立校。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的旗帜和品牌,是全校师生可继承延续的一种文化脉络。一但形成特色就成了文化,它在某届校长手里诞生,却不会因这届校长离去,学生毕业,教职工调动而缺失,它早已具有了某种文化力量。一所学校如果打造不出自己的特色,就没有自己的办学之魂,就会缺少一种灵气,学校的发展的原动力就不足。这些名校就
是凭借独创的一着鲜,发生了质的嬗变,从而成为崛起的典型代表。所以我们如果没有特色,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期。
三、发展在于创新
“创新”在于常规抓好,“坚守也是创新”,细节从严,过程求实。其实不能说是创新,但创造了奇迹。所谓常规抓好,就是课程开齐开足,力求上好。他们认为,副科不认真上,就是一种破坏。制度公正公平,追求真实。他们的理念是,做好常规就是奇迹。所谓细节从严,就是许多环节细化要求,从严考核。比如早读,教师是否下班,学校不作规定,但学生读什么,必须有很具体的规定的内容,第二天要读的内容,必须在前一天布置好,每天早读下课前五分钟检查。比如课堂定位:教学目标重“双基”;教学对象重中下学生;效益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不是老师教了多少);教学要防差。所谓过程求实,就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持之以恒地抓严抓好各项管理措施,始终如一的落到实处。实行月考核制度,抓好流程管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七年级,抓基础,不重分数,他们认为,“一开始就拼命跑,最后还如何冲刺?”八年级,课堂防差,课后补差。九年级,理想目标、就业教育。锁定四次考试,期中,期末,加上中间的两次月考。实行月考核制度,每月开一次教职工大会,反馈和解答月考核结果。而对于中考成绩,学校封存,不公开。如果需要,个别的进行交流。
四、名校都有一位好校长。
先有名校还是先有名校长?实质上是先有名校长,名校长是通过名校来发现的。“一个好校张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一句老话了,但却有深刻的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老话不俗,后六中学校长寄语说得好:“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羊,强过一只羊领导着一群狮子。”
淮安开明中学校长是专家级水平。学校决策者有专家级水平,才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现出浓郁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校长即是学校管理的行家,又是治学的专家,才能经营出名校来。没有一流的校长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学校出现。兵团教育局连续40期大力打造提升校长的水平和能力,我们为教育局领导的高瞻远瞩和高屋建瓴而由衷的佩服。
现代教育的发展走向,对校长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管理者是学习者,管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校行政从物的管理应走向文化管理。所以人们都说“三流学校看校长,二流学校看管理,一流学校看文化。”作为当代校长,必须具有多维性、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工作思路,从而决定出路。
感谢兵团教育局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本次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下一步把学到的先进理论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实效。
——教育考察心得体会
赴江苏淮安开明中学学习考察心得
第四十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单位:农三师四十九团第二中学
姓名:李德
时间:2011年5月8日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
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报告
2012年10月13日--10月21日,在县教育局普教股长张**带领下,我们一行70多位中小学教师赴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学习,这是我们县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新课改认识、拓展教育创新思路的重要举措,对我县教育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本次考察历时九天,奔走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考察了五所学校,聆听了四场专家报告,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印象一是对江苏泰兴襟江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以及杭州的学军小学的实地考察,感觉到江南文化的灵性、个性与生命和大气,因此凝练成各学校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特点,给我大大的震撼!印象二是各学校愉悦、高效、平实的课堂教学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入、广泛、实在、有效地进行了课改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和科研的完美融合。印象三是一路考察一路情,这次出去不但对教育教学进行了考察学习,还游览了江南美景,同时收获了同志间真诚的友情以及领导的关怀之情。可谓收获满满、思考多多。心动不如行动,通过本次考察学习活动给我带来了思维碰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现将考察学习体会及感受进行汇总,借以反思,以便今后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2012年10月15日,考察第一站江苏泰兴襟江小学。凌晨两点我们抵达南京,乘坐两个半小时的大巴车来到考察第一站江苏泰兴市,在宾馆休息了三个小时后八点半我们准时来到泰兴襟江小学。襟江小学是江苏省、市文明单位,现有三个校区,95个教学班,4600多个学生,288个在编老师。它的前身为泰兴襟江书院,因登楼可观长江,故取名“襟江”。“以江为襟”,是创办者的胸怀,也是后来人的操守。走进襟江小学,让我耳目一新,校园内有造型独特的校名卧石,有蕴意丰富的雕塑,有充满诗意的壁画,有雅趣兼备的天趣图,有富有创意的生态图书馆,有构架精致的环形引桥,有洁白雅致的河滨石栏,还有错落有致的花草竹树……,处处都体现精致的特点,折射出学校对完美和卓越的追求。身处其中,时时处处受到精致特质的视觉冲击,心灵得到陶冶。在这里我们听了两节课,一节数学课《8的分与合》,教师教学语言简练,声音抑扬顿挫,把一节看似平常呆板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简易难,层层延伸,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师生配合默契,不做作,不掺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一节语文课《桂花雨》让我至今难忘。教师备课精细,教材内涵挖掘的透,整节课没有运用一丁点的多媒体手段,简单的小黑板,工整的板书,声情并茂的朗读,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导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情。与其说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不如说是一节活灵活现的表演课。入情,入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感受了摇桂花树的快乐,寻到了乡音,嗅到了乡情,思乡、念乡之情切切,课结束了而意无穷……另外襟江小学精致的管理,务实的教育给我启迪,那种“以文化心,心化成人”的教育境界让我有所想,有所感,这正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更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2012年10月16日,考察第二站南京北京东路阳光分校。这所学校成立于2008年,仅仅建校四年,学校传承北京东路小学“情智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为每个孩子创造阳光人生为育人主张,构建了“笑声朗朗、歌声朗朗、书声朗朗”的阳光校园,打造了“一份执着的追求,一身得体的服饰,一张亲切的笑脸,一套过硬的技能,一派儒雅的风度,一颗美好的心灵”的阳光教师队伍,培育了“热情有礼、诚实守信、多才多艺、积极健康、个性鲜明”的阳光儿童。学校通过文化愿景引领学校未来,实现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内在超越。通过参观、听课、听报告,让我感受到学校教育理念的创新,课堂教学的务实。学校教育不虚夸,不浮躁,踏踏实实地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飞跃。让我感受到老师生活在这样一所阳光学校里是舒心的,向上的,孩子们生活在这样一所阳光学校里是活泼的,快乐的。正如他们校长对“阳光”一词的解读:“阳光是温暖的,她总是以适宜的温度帮你驱散肌体和心灵的寒冰;阳光是明亮的,她总是给人以希望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阳光是多彩的,洁白朴素的背后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丰富和绚丽;阳光是没有穷尽的,历久弥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源源不断;阳光是无私的,她只懂得付出,不求回报;阳光是公平公正的滋润万物,沐浴一切,无论大树还是灌木,无论高峰还是峡谷,无论大海还是溪流,不分贵贱,不分种类,都一视同仁地给予关照。”教育是有声的,教育是无痕的,南京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的情智教育,为每一位孩子创造了阳光人生。他们的老师为“阳光教育”添上了一抹重彩!
2012年10月17日,考察第三站,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这所学校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发展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新城花园小学是新城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他不仅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更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听了一节音乐课,一节语文课。她们的课堂教学绽放了教育的魅力,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全面激活了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造就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真正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快乐。走进新城花园小学,随处可见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太阳花”,红色象征热情开朗,黄色象征温文尔雅,蓝色象征聪慧睿智。这里的孩子知识丰富,做事自信,处处彰显了 “大气、胆气、灵气”的“太阳娃娃”的特质,迸发出“太阳娃娃”的阳光活力。该校学生上课坐姿特别端正,朗读能力特别强,显示出平实的教育功底,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上课轻松自如,不做作,真实,令我们钦佩。
2012年10月19日,考察第四站,杭州市学军小学。这所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娇人的成绩。学军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让我震撼,走进大厅,浏览着学校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欣赏着漂亮的学校沙盘,让我深深感觉到这里是教师和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大舞台。学校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在这里,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行成,不仅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对他们创新技能的培养。在这里,孩子们被真正还原成一个“人”,个个活泼可爱,不谙世事。通过参观校园文化,听取领导报告及听课,让我感受到,学军是一本书,翻开它看到一页页的精彩;学军是一艘船,教育科研是他们的风帆;学军是爱心铸就的摇篮,力求如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学军是智者,让我们领略他的博大胸怀。
考察时间短暂,仅仅5天,然而江南学校的经验及做法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力争突出教学个性,在尊重儿童生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具体而生动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健康个性品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交流民主商讨的朋友关系,因个性施教,以新课标为纲领,以新理念为准绳,备好课、上好课、抓住学生的作业批改和评价四个教学要素,使我们每一堂课的设计都精细化,让每一堂课都上的精彩。
以上是我这次江南考察的所见所思,虽浅薄且不全面,但毕竟是我的收获,敬请老师们指教。
第五篇:赴小蓝经济开发区考察报告(精)
赴小蓝经济开发区考察报告 为学习和借鉴先进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发展,2007 年元月 9 日,县委副书记、园区管委会主任刘月林和副县长、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林伟率团对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一致感到收获颇大、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办好工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一、小蓝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简介小蓝工业园起步于2002 年 3 月 16 日,经过四年的艰辛努力,已步入良性运行、稳步推进阶段。工业园在 2004 年、2005 年经过国家城建、土地、审计等部门严格检查、验收、审查后,于2006 年 3 月 8 日被省政府正式发文[赣府字(200610 号]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县级工业园被命名为经济开发区的全国仅一家。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建成,供电供水体系基本完备,排水排污体系基本建立,区内硬化路面联网通车,绿化亮化快速跟进,土方平整快速到位,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已完成供电线路 50 公里,供水管网 40 余公里,雨污水管埋设 50 公里,硬化路面近70 公里,建成一座变电站、一座日供水 10 万 吨的自来水厂和两座电排站,为项目顺利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年来,开发区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从推进项目开工着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各项工作强势推进。开发区已经形成五大支柱产业:以江铃控股、江铃VM 发动机、江铃专用车厢厂、江铃铸造、新电空调、秦川电器、协和动力、洪城汽配等企业为 龙头的汽车汽配产业,尤其是江铃控股年产 10 万辆轿车项目的落户为开发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汇仁制药、江西国药、江西制药、三鑫医疗、富尔康等企业为龙头的医药医器产业;以人民电器、清华泰豪等企业为龙头的电机电器产业;以新龙化纤、香港华美、香港永通、新纶高科等企业为龙头的轻纺服装产业;以煌上煌、奥斯集团、蓝带啤酒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随着一大批企业的相继落户和投产,开发区实力呈现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目前开发区签约企业 419 家,开工企业 358 家,投产企业 253 家。2006 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101.63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100.28 亿元,工业增加值 31.5 亿元,税收 4.02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70.14%、64.47%、64.09%、35.88%。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是继高新、昌北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后,全省第一个过“双百亿”的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在推进过程中,努力探索管理、服务新模式。倡导并树立了“与入园企业共成长”的立园理念、“制度上的灵活是灾难,管理 上的灵活是艺术”的执行观念,达成了“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支持是工作,帮扶是责任,管理是服务,发展是目的” 的共识,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工作人员全方位服务企业的能力和依法依规办事的水平日益增强,各项工作运行规范。自成立以来,开发区各项指标在全省均位列前三名,年年被省评为先进单位,为南昌县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之首作出了较大贡献。
2006 年,南昌县作出“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十一五”期末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为此,要求开发区完成“ 11050”规划 目标任务,即“到 2010 年,力争发展年产值 100 亿元企业 1 家, 10 亿元企业 10 家,超亿元企业 50 家,工业销售收入总额超过 300 亿元,税收突破 10 亿元,跨入国家级工业开发区行列”。要确保完成这个任务,开发区财政税收年均增长必须达到 1.5 亿元以上。虽然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但是开发区全体干部群众仍然信心饱满地为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二、小蓝工业园区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纵观小蓝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固然因小蓝开发区毗邻南昌市,区位独特,物流快捷,配套齐全,规划面积大,征地和建设成本低等客观原因分不开,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结合自身实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富有特色、比较成熟、严谨规范、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和运 作机制。他们在开发区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才激励、财税体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领导高度重视是小蓝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前提开发区的建设速度和推动力度首先取决于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开发区的信心和决心,开发区的发展与建设必须要得到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这已在南昌县党政班子中形成共识。南昌县党政班子领导普遍认为,“思路决定出路,力度决定速度”,因而他们把小蓝经济开发区列为“一号工程”来抓,在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财政、人事、规划、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了高度
重视和特别关注,在领导力量、人员配备和资金安排等各个方面都予以重点倾斜,尽可能提供方便,以满足开 发区建设需要,使开发区在地域和人、财、物、事上都具有有独立自主权,保证了开发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其力度最大的扶持措施如在全县财政收入 10 亿元左右的基础上,确保每年投入开发区建设的资金 3 亿以上,县长每星期两次深入园区调度。2、创新管理体制是小蓝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小蓝经济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上勇于创新,坚持“开放式经营、封闭式运行”模式,高规格行政配置,建立了一套有利于迅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的新型管理体制。在领导层配置上,明确县长为直接责任人兼开发区党工委第一书记,一名县委常委任党工委第一副书记(专 职,两名副县长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这一安排便于县委县政府及时掌握开发区的情况,便于理顺和协调开发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开发区发展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决策,为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机构设置上,开发区配备了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社会发展局、规划建设局、招商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做到了区内业务区内办,区内问题区内结。同时,组建了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开发区投资公司,运作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征地、拆迁、补偿等各种社会事务。其次,辖区内的九个行政村都划归开发区管理,不仅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建设成本。3、独立财税保障体系是小蓝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基础小蓝经济开发区把财税体系独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设立了单独的财政局。小蓝经济开发区还组建了开发区所属的国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职能定位为开发区经营城市的载体即对外融资的平台,项目重组的平台,开发经营的平台。2006 年公司已成功地进行了土地盘活、项目重组及第三产业开发经营,引进了担保公司,帮企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解决开发区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起到了较大作用。4、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是小蓝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支撑 南昌县在干部使用上,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把品行正、能力强、技术好、能干事的,有闯劲的、年轻的干部派往开发区,并重视对开发区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建立起
比较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工资待遇方面,小蓝经济开发区把薪金分配与个人价值、个人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区工作的干部员工总收入普遍高于本地区一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1 万元以上;政治待遇方面,南昌县在关键性党政领导岗位上重点提拔小蓝经济开发区的干部,2002 年 18 名刚进入开发区工作的干部有 15 名被提拔到乡镇书记、乡镇长岗位上,使开发区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出能进,以机制造就人才,靠人才推动发展的氛围了,成为培养干部的摇篮。目前,开发区共有 130 多名各类人才,充分保证机构的高效、高速运行。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工作干劲,推动了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开发区员工由此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工作劲头更足,发展决心更大。优厚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也吸引社会上的大批人才,2005 年开发区面向社会公开招选人才时,竟有 800 多人报名参选,最终选定 30 多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 10 多人因受不住开发区的工作强度而辞职。三、我县工业园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几天的考察学习,感悟很多,认识很深。大家一致认为,加快开发区 建设和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首要的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步伐,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以内在素质的提 高推动外部经济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内外协调、互动 发 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1、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扶持 小蓝经济开发区的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发展快慢与当地党委、政府 重视 程度、全社会支持力度成正比。一个地方党委、政府越重视,部 门越 支持,社会认同度越高,工业园区发展就越快。在现阶段,工业 园区 说到底还是领导工程,是一把手工程,领导重视和支持与否显得 十分 重要,尤其是在工业园区发展上档升级时期。重视和支持不仅要 体现 在领导和部门的认识上,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小 蓝经 济开发区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与南昌县委、县政府对开发区地 位、作用的认识,以及连续不断的政策性支持、每年 3 个多亿的资 金投入 支持是分不开的。
同样,广丰工业园区要取得像小蓝开发区那样超常 规的发展,也 离不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因而,建议县 委、县政府从 人、财、物上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扶持,赋予工业 园区管理机构 足够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形成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 领导机制。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独立对县委、县政府负责,统一管理园 区内的人、财、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割断旧体制的干扰,切断职能 部门干预,使工业园区的事情在工业园区解决,从而在工业 园区形成 一个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加速发展的大气侯。建议参照 小蓝工业 园区的经验,出台文件规定,凡进园区企业检查收费的,必 须到园区
管委会登记,经同意后方可,企业办理企业贷款时他项权证必须园区 管 委会签字同意方可,企业变更法人代表须由园区管委会盖章认可等 等。
2、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业园区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 根据我县 经济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为理顺、规范工业园 区管委会的机 构设置,建议县委、县政府:一是调整和健全工业园区 党工委、管委 会领导班子。在领导配置上,建议由县委、县政府主要 领导分别兼任 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现任县委、县政府副职兼任 工业园区管委 会常务副主任,从而形成全县共建、大建、快建工业园 区的浓厚氛围; 二是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按照 “小机构、大服务” 和“精干、效能”的原则,从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选派或公开招聘精 干人员充实 到工业园区,并在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编制范围内,由工 业园区自行 确定内设机构和职能配置,完善并设立综合办公室、经济 发展局、社 会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等工作机构,保证工业园 区高效运作。
三是将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行政村划归工业园区管 理,实行行政管 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由此提高工业园区征 地拆迁的效率和 降低建设成本。
3、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实现开发区良性的滚动发展。
建议县委、县政府:一是建立工业园区一级财政。成立工业园区 财政 分局,人员由县财政局调配。二是确立工业园区税收和规费征收 范围。
根据工业园区区域范围内的税收情况,按不同类型理顺和规范 工 业园区的财税分配关系。具体为:①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现有企业 纳 税渠道暂不变,以暂定某年的收入数为基数,以后超基数部分 归 工业园区。②新入区企业所形成的工商税收收入、基金地方分成,全
额留给工业园区,县财政不参与分成。③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 地 出让金全缴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选优用优、效率优 先的激励竞争机制 小蓝经济开发区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建设高素质 的工业园区行 政管理人员队伍,是工业园区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根本 所在,对这支 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激 励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岗位竞争制、绩效 考核制等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 舞台,干成事 的人有地位,不干事的人无岗位”,形成重才、爱才、惜才的氛围,从机制上激发人才竞相涌现,使工业园区既出 “建设 成果” 又出,“人 才成果”。
建立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激励竞 争机制,首先就要改革用人机 制,形成择优录用、能上能下、能进能 出的用人机制,对新进工业园 区管理机关工作的人员要公开招聘,择 优录用;对领导职位和重要岗 位,可以引入公开竞争机制,选优用优; 对在职领导干部,要探索实 行任期制和转岗交流制,对优秀、称职的 干部要提拔重用,对不能胜 任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调整下来。
其次,要形成以岗定酬、按绩定酬的分配机制。分配不公或分配 激励 手段运用的不好,也会养“懒人”,挫伤干部积极性,导致工作 效率 下降,效能不高。因此,在分配问题上,不能吃“大锅饭”,不 能干 多干少、干好干差一样。可以采取多各分配形式,逐步拉开分配 档次。
比如,对一些领导岗位,可以探索实行“年薪制”;对一般工 作人员,可以在基础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拉开各种奖金、补贴分配的 档次,着 重向优秀人员、和关键岗位、复杂劳动倾斜,总之要充分体 制“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财力允许条件下,要逐步提高 管理体制 理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搞好生活福利。
5、规范园区学习参观接待制 度,给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生产经 营环境,在小蓝经济开发区学习考 察时,负责人只带考察组人员参观 开发区的规划设计沙盘,成果图片 展览室和开发区的整体轮廓,尽量 做到不通知企业,打扰企业的生产 经营。为此,我们建议成立园区学习参观接待处,拍摄园区基本情况 专题片,避免到企业厂内参观学习。
做到一般的学习参观只看专题片 和座谈交流,在企业外围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