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实施方案
为适应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我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确保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特四化”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方式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依托资源,科学规划,巩固发展肉牛、肉羊、玉米制种、经济林和劳务输转,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玉米制种和精细经作制种规范化,劳务输转特色化,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目标任务
1、畜牧业方面
——2012年全镇肉牛存栏达到2.5万头,出栏1.5万头;肉羊存栏11万只,出栏5万只;肉禽存栏35万只,出栏25万只;生猪存栏8000头,出栏7000头。
——培育建立起肉牛、肉羊二大产业为主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主要发展规模养殖户,走集中养殖的路子,结合农村楼院式住宅建设,分类建设养殖小区,达到一村多品;——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常规动物疫病明显减少;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显著提高;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 万吨、万吨和 万吨,年均分别增长 %、%和 %;
——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400元,年均增长10%; ——规模养殖2012年全镇累计新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65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550户;
——2012年全镇新建或规范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6家; ——2012年,力争在梧桐苑工业园区引进1家畜产品加工企业;
2、农业技术推广方面
——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着重抓好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玉米制种、蔬菜制种、洋葱、油葵等主导产业,推广啤酒花、蒜苔等新型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到2012年,全镇普及双千田,增加5千元田2万亩,主攻万元田5000亩以上。使全镇农业总产值2亿元以上;
——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产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骨干,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科学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深度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外向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和先进的品种、技术、设备,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比例,提高农业的外向度;
3、林业方面
清水镇位于肃州区“东大门”,是肃州区六大风沙口之首。按照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指导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适地适树、高起点科学规划,做到经济林、防护林合理布局,优化林种结构和林业经济结构。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重点抓好经济林建设,不断加快名优特新经济林发展步伐,提高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我镇现有经济林3825亩,力争在2012年扩展为4500亩。在目前大好的发展形势下,我镇在巩固好单墩子林果基地的基础上,今后重点发展以黄草坝为主的杏树、沙山为主的枣树为发展方向,继续扩大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争取将沙山、黄草两地打造成肃州区特色经济林示范点。
4、劳务输转方面
——2012年输转劳动力12000人,其中有组织输转390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8100万元,其中年劳务收入超过2万元农民工1050人;
——结合我镇实际,一是建立“镇—村—组—农户”和“劳务经济人—农户”两套信息发布体系,特别注重做好村组农户信息传递。加快劳务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二是对农民工分类建立40—50个劳务收入抽样调查定点,建立统计台帐,定期统计这部分人员的劳务收入和营业收入。通过监测和调查,分析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镇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012年,累计组织和宣传200人取得各类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技能培训2700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2550人。紧紧抓住酒泉风光电产业园区和我镇范围内正在开工建设的铁路客运专线、750KV输变电线路工程大量用工的实际情况,组织好就业前定向培训,走“定单化”培训路子。以典型带动全镇农民工积极投入精力和资金提升个人技术水平,掀起农民工自觉学习实用技能的热潮;
三、具体措施
1、畜牧方面
(1)加强规模化养殖。规模养殖户比重由目前的10%提高到12%以上,着力培育千只肉羊场和500头肉牛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2)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以半坡林场和西一村为中心的3000只肉羊养殖基地,以西三村为中心的1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加大屯升村生猪养殖发展规模,引导屯升村生猪养殖户建立生猪养殖合作社,新发展家禽养殖合作社1个。到2012年初要实现合作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镇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3)加强服务体系完善 到2012年底,进一步完善各村的畜牧防疫员制度,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技术好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定期对我镇的畜牧养殖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同时以养殖合作社为中心,扩大服务体系,组织村民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养殖,进一步扩大我镇养殖规模;
(4)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育、繁”结合的方针,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突出肉牛、肉羊、生猪和家禽,兼顾其他特种养殖,做好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配种站点建设,完善冷链体系。加大畜禽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今后三年,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和肉羊温精改良技术,不断提高肉牛、肉羊品质。力争到2012年,全镇肉牛、肉羊和生猪良种率分别达到95%、80%和96%;
(5)延伸畜牧业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牛羊肉分割生产企业入驻我镇,新上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向产品深层次和多样化开发发展,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
(6)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好春夏秋动物防疫工作,强化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必须达到100%。要完善资金、技术、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
(7)加强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对各类新型牧业合作组织在政策、法律、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经纪人协会和企业协会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准确掌握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和产业发展动态,科学组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饲养场(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
2、农业技术推广方面
(1)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政策上扶持。镇党委、政府制定服务项目、内容和相关措施时,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给予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全力落实。二是在资金上支持。镇政府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费,用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并开展相关的实验示范工作;
(2)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一是由政府出资,组织输送产业大户进行技术培训;二是由职能部门对顶单农业进行一帮一技术指导;三是在各村或产业基地建立技术宣传阵地,如宣传栏、宣传室、宣传大院、宣传骨干等,进行及时的相关技术宣传;
(3)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镇政府将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建设的基础。充分利用农经网信息、商务信息、政务信息、市场信息等进行快速应对,对产业成品为其提供一个集散交易的场所,形成一个初级市场,搭建一个交易平台;
(4)加大创新机制力度。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5)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我镇的玉米制种、蔬菜制种、洋葱等产业,努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争取在三年内,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特四化”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让农民获得更大的效益,使农民增收。
3、林业方面
(1)、树立环境就是“效益”的思想。在一个将环保问题已经世界化的现代社会,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显然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实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战略规划,投资者才不会因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却步;
(2)、树立环境就是“发展”的思想。改善生态环境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环境保护是21世纪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只有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为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延续提供客观必需的可能。
(3)、树立觉悟就是“环境”的思想。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一切事业最终都是要靠一批有觉悟的人来完成。加强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群众觉悟,营造有利于生态林业工程顺利实施的思想环境,才能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4)、提供政策保障。一要认真落实好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保持政策连续。二要制定责、权、利相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体现利益原则,使造林承包者切实感到有利可图。三要建立预防措施和制度,防患于未然;
(5)、强化组织领导。一要完善目标责任制。把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参考依据,做到人员、目标、措施、效果“四落实”。二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林地管护的检查。三要各尽其责,严格按规定办事,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检查验收等工作。
4、劳务输转工作方面
(1)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2+2”富民工程,以强化培训、加大输转、促进就业、保证增收为主线,立足我镇目前重点实施的国家大型重点项目工程,促进劳务输转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不断提升我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
(2)继续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实现技能培训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档次,逐步向中级级别和技师技工的培训转变;做好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实现培训后高就业目标;
(3)强化技能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增强技能培训带动就业的能力;
(4)加快劳务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创业人员和农民工收入监测反馈体系。
四、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以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落实。各村也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村的实施方案,把增加农民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认真组织实施。各部门在做好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要从大局出发,主动衔接,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帮助所包村委会做好重点工作。按照总体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逐年、逐项分解细化目标责任。建立督导反馈机制,落实村委会和部门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强考核评比,把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纳入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建立攻坚考核奖励机制,以年度为单位,对工作突出的村委会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怎样,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调研。为了获取有关农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农户收入构成的影响,我们在11月初选取沙坨子、榆树林子、小寺沟、平房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沙坨子乡是我县食用菌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好的乡镇,被称为“中国北方食用菌第一乡”,榆树林子镇是我县设施菜特色镇,小寺沟则是我县畜禽养殖特色镇,平房乡的畜禽养殖发展得也不错。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然后通过对不同产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总体把握农户收入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及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议。1、相关概念界定
(1)农业及农业收入:这里的农业指农、林、牧、渔各业,是一个广义概念。农业收入亦即经营农业所获取的收入,包括从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获取的收入总和,而从事非农业(包括外出打工、个体经营等)获取的收入则是非农业收入。(2)农户类型:根据农户劳动力从事的产业及农户收入的构成的不同,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和兼业农户两种。纯农户,指家庭劳动力全部从事农业,家庭收入也全部是农业收入的农户。兼业农户,指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的农户,农户中可能有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有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或者劳动力在农忙时从事农业,农闲则从事非农经营。(3)总收入、纯收入与净收入:总收入=基本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基本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农业收入+其他非农业收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原料成本净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调查程序
1、选取调查对象:4个乡镇(每个乡镇选2个村)。
2、对所选择的乡镇、村组进行总体情况的调查。
3、在了解乡镇、村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别选取3—5户具有代表性的纯农户、兼业户,对其2003—2004年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3、调查对象
这次调查中,对4个乡镇87个村的部分农户进行了调查。所选样本村数10个,样本农户数为22户。其中,在沙坨子乡22个村,选取了情况大庙村、庙后村和沙坨子村,共1260户、5043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区暨下岗职工再就业孵化基地;在榆树林子镇30个村,选取了郑杖子村和百岱营子村,共694户、2775人,特别调查了村民刘利峰、宋英山两户;在小寺沟镇19个村,选取了养殖专业村胡杖子村和养殖重点村单家店村、佟杖子村,共803户、3215人,特别调查了新建的雅图沟金泉养殖场和单家店6户群众合伙建设分户饲养的养牛场;在平房乡16个村,选取了东樱桃沟村和太平梁村,共744户、2976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太平梁李龙江养牛厂。西红柿25,000斤0.512,5008,00025,50020,000黄瓜35,000斤0.621,000畜禽养殖牛————————1,000——猪————————300——羊————————50——玉米1000斤0.5500166334——说明: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食用菌、设施菜、玉米全部按照单位亩产计算。分析:三大特色产业中,食用菌增收最为明显,每亩纯收入为26,350元,不过前期有一定的固定投入,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设施菜增收也比较见效,每亩纯收入为25,500元,但前期投入太高,每个棚20,000元,而且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一年四季不能闲;畜禽养殖,规模扩大存在困难,不仅投入增加太大,而且人手不够。但相对于种玉米,每亩纯收入仅334元,三大特色产业的确诱人。三、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农民本身素质因素。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区位因素:此次调查的4个乡镇中,沙坨子、小寺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户收入受区位制约较少;榆树林子因靠近凌源,许多农副产品都可以拉到凌源销售,比较方便,但受农户自身交通工具限制;平房区位条件较为恶劣,因而农户增收缓慢。
(二)资源气候因素:沙坨子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铁选业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榆树林子气候独特,所产的设施菜、花卉质高价低,已成为邻近市场的品牌产品。
(三)经济发展水平
1、产业化水平:沙坨子乡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水平较高,有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4个,保鲜库26个,菌袋厂1家,龙头企业18家,有资质的菌种生产户15家,占全县的60%,交易市场1个,农民经济人270人,食用菌协会6000人,因而全乡有6200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占全县总户数的75%,农户从食用菌上人均增收1000元。
2、市场交易水平:沙坨子乡有食用菌交易市场1处,农资交易市场1处,食用菌保鲜库26个,方便了菇农的产前原辅料购买和产后的产品销售,因而有75%的农户靠食用菌增收致富;榆树林子镇建有1处较大规模的果品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年交易额达4600万公斤,有力地促进了榆树林子设施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些邻近市场的农户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采摘新鲜产品出售,既可卖个好价钱,又减少了许多成本。
(四)劳动力素质
1、观念因素:农民素来守业意识强,创业意识弱,等、靠、要的思想还很严重。沙坨子乡虽然有75%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但剩下的农户除了邻近市场做点小买卖外,尚有一部分农户仍然固守旧业,抱着“宁可日子舒服过,也不冒风险”的想法。
2、学历与技术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的劳动力学历水平要较其他乡镇高,全乡15722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16人,高中及中专2038人,初中7451人;而平房乡的10041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没有,高中1433人,初中6667人。农业产业化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特别是食用菌和设施菜,一是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虽然所调查的4个乡镇都成立了食用菌协会,都有专职的技术人员,但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的程度与效果却不尽一样,沙坨子乡有90%的菇农经过培训,食用菌协会会员发展到6000人,因而坏盘率比较低,为4.25%。另一方面,农户对技术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农户表示“目前所学的技术仍不够,只要有技术员来培训指导,他们一定肯花时间学习”。此处,对于养殖业,特别是羊的舍饲圈养规模,一般数量达到200只就很困难再扩大规模了。
3、专业化组织程度:农民专业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沙坨子乡成立了食用菌协会,有会员6000人,农民经纪人270人,保证全乡从事食用菌生产的6200农户家家都有一名会员,在技术培训、学习与指导上联系比较紧密,在资金扶持上也互相帮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乡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但由于协会成立时间较短、组织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以及产业链条较短的限制,还没有形成统一供应种子、原料和统一产品收购、包装、销售的局面,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制和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方面的合作还远远不够,仅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而榆树林子、小寺沟和平房却还没有成立相应的蔬菜协会和畜禽养殖协会,依靠的仅仅是亲戚村邻的指导与互助,既缺乏信息来源,也不了解市场行情。
(五)地方政府执政能力1、政策引导:指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市场建设,主要包括为促进产业发展制定的优惠政策、落实中央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政策引导是影响农户经营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对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到位,落实得力。如该乡的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内生产大户杨连叔,获得政府无偿资金1万元,国家贴息贷款5000元,自己投入6.8万元,年生产食用菌3万盘(袋),纯收入可达近10万元。4个乡镇的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款发放都比较到位,人均粮补7.35元基本到户。
2、基层干部带动能力:实践证明,村领导班子比较得力的村,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户收入普遍提高。在沙坨子乡,60%的党员和80%的村干部首先带头搞起了食用菌生产,在学透了技术、摸透了市场,赚了钱、致了富后,又带领所在村农民搞食用菌。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县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耕地面积按71.4万亩算,人均只有1.8亩,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一方面,粮食单产无法提高,粮食价格比较低;另一方面,增加农业收入也无法靠扩大规模来实现,进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注定无法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泉。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一是当地的非农工作机会,二是外地的非农就业机会。然而,由于我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能够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外地的就业信息也比较匮乏,加上大多数农民不愿意离土离乡,劳务经济所能产生的作用相应减弱。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县三大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制约因素:食用菌产业,存在菌种质量质量不过关、坏盘率比较高,原辅料来源受限或成本较高,部分农户技术不过关,部分农户没有足够资金,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营销渠道不畅通,市场价格不稳等等问题;设施菜产业,存在因所购买私人品种不过关导致减产滞销的问题;畜禽养殖业,存在羊的舍饲圈养技术不成熟。而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业链条不够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组织程度不高,市场发育迟缓,交易信息闭塞,交易量上不去。因此,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政策引导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按有关条件继续给予发展特色产业贴息贷款支持,管好用好小额信贷及扶贫贷款。农口部门都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和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重点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小额信贷不仅仅限制在支持食用菌产业上,其他特色产业也要安排财政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
2、要主攻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只要能与生产基地有机结合,只要能带动农民进市场,只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按照省市重点龙头企业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龙头企业的自身素质,提高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尤其要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大力倡导农民自主自立的产业化组织。重点鼓励发展由政府支持、民间自办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组织,如农民协会、农业(作物)研究会、农民合作社等,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联结的网络。最终形成农民自愿参加和自主运行,与政府机构脱钩的自立农业产业化推广服务体系。目前则应鼓励现有各种官办、社区或乡镇办和民办的各种农业服务推广组织,在不搞垄断、不厚此薄彼、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各显其能,共同发展,自愿走向联合。在发展中有意弱化官办意思,使之形成具有广阔前途和长久生命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4、积极培育发展、搞活壮大一批专业市场和农产品“一条街”。可以采取政府出资搭台,农民经营得实惠的举措加快建设。由政府筹资食用菌交易市场周围的空铺面统一承租下来,建设一条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农民街”,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农户经销农产品给予帮助,鼓励全县农村种养、加工大户和有一定经商头脑的农户来“农民街”经营,特别是对那些由于城市扩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优先安排。实行政策倾斜,对到“农民街”经营的农户,两年内免铺租、免税收、免工商管理费。这样既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就业舞台,也可为平泉的特色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打开一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大门,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5、增强乡镇执政能力。乡镇执政能力表现在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个方面。首先是谋划发展,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一个主导产业,制定战略,合理规划,提出思路,重点扶持、重点推进;其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同时,要建立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6、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目前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大都是松散的、不稳定的、低效益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好产业化内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利益过多地倾斜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在产业化内部缺少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各个环节松散、脱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的地方搞的“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严重的原因还是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以至一些地方的产业化经营是松散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所以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通过大力整治经济秩序,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加强宣传、培训以及指导帮助,改进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以及各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和联接机制,形成公平合理、利益互惠、平等合作、利润与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则。
7、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科技等相关部门以及全体农民的共同参与。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构建适合县情的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服务,把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为保证实用的科技、市场、产品等信息能为当前条件下的农民和农业发展所用,需要建立一些专职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为农户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服务,以保障农业信息体系能够提供大量经过筛选的、符合农民需求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第三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
一、引言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怎样,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调研。为了获取有关农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农户收入构成的影响,我们在11月初选取沙坨子、榆树林子、小寺沟、平房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沙坨子乡是我县食用菌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好的乡镇,被称为“中国北方食用菌第一乡”,榆树林子镇是我县设施菜特色镇,小寺沟则是我县畜禽养殖特色镇,平房乡的畜禽养殖发展得也不错。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然后通过对不同产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总体把握农户收入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及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议。
第四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
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怎样,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调研。为了获取有关农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农户收入构成的影响,我们在11月初选取沙坨子、榆树林子、小寺沟、平房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沙坨子乡是我县食用菌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好的乡镇,被称为“中国北方食用菌第一乡”,榆树林子镇是我县设施菜特色镇,小寺沟则是我县畜禽养殖特色镇,平房乡的畜禽养殖发展得也不错。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然后通过对不同产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总体把握农户收入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及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议。
第五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文章标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怎样,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调研。为了获取有关农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农户收入构成的影响,我们在11月初选取沙坨子、榆树林子、小寺沟、平房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沙坨子乡是我县食用菌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好的乡镇,被称为“中国北方食用菌第一乡”,榆树林子镇是我县设施菜特色镇,小寺沟则是我县畜禽养殖特色镇,平房乡的畜禽养殖发展得也不错。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然后通过对不同产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总体把握农户收入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及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下一页《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文章标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1、相关概念界定
(1)农业及农业收入:这里的农业指农、林、牧、渔各业,是一个广义概念。农业收入亦即经营农业所获取的收入,包括从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获取的收入总和,而从事非农业(包括外出打工、个体经营等)获取的收入则是非农业收入。(2)农户类型:根据农户劳动力从事的产业及农户收入的构成的不同,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和兼业农户两种。纯农户,指家庭劳动力全部从事农业,家庭收入也全部是农业收入的农户。兼业农户,指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的农户,农户中可能有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有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或者劳动力在农忙时从事农业,农闲则从事非农经营。(3)总收入、纯收入与净收入:总收入=基本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下一页《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文章标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基本收入=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农业收入 其他非农业收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原料成本净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