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矿区,是广大干部职工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只有各个企业、各个地方的和谐发展,才能保证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国有煤矿,因其生产内容和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方式的不同,在长期的生产建设中,形成了以安全、质量、成本为核心理念的文化模式,最突出的当数安全文化。比如“安全 盘江集团火铺煤矿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尤其是2009年初以矿发文件下发实行的《火铺矿安全质量管理办法》,将安全质量的监督检查、现场验收,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责任追究,安全应急预案的处理,“三违”人员教育培训、处罚和罚款返还及工伤管理等制度汇聚一体,共50多项,800多条。紧紧围绕矿井的作业标准,将采掘开机运通的生产工艺、工序中的不可为和应该采取的措施,对“三违”人员的帮助教育和工伤职工利益的维护,都作了详尽的规定,进一步形成了火铺矿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把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育、安全行为的养成、安全形象的识别等安全文化实践活动与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当年一季度就成为多年来完成任务最好的一次,不仅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轻伤同比下降50%,到年底一直保持50%优势。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其次是要以人为本,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干部职工抗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为己任,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矿区的目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安全生产环境需要由全体干部职工来共同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构建和谐平安矿区的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2009年以来,火铺矿把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当作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矿井生产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证,多措并举全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该矿针对占职工总数2/3生产单位从业人员大都是是农民轮换工,或从农民轮换工转为合同制的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安全
和瓦斯的检测监控以及抽排放工作,加大了治水、顶板管理和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实行一区一面,提高机械化采掘水平,减少用工,提高效率。在一二水平架设了四条架近4000米空人车,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区队班认真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法,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认知度及执行力。在采掘班队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年2000余名一线职工,除部分工伤和“三违”职工外,95%的每月都获得了2~2.5倍的安全奖,成为安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整体效应得到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区提供坚强的安全文化保证。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中,有形的安全文化载体也重要,火铺矿自编20万字的《火铺矿安全文化手册》是火铺矿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知识,规范行为的工具书,尤其书中由职工自己提出的安全警句,潜移墨化地影响着职工的行为。“安全连着你我他,安全幸福千万家;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不顾安全只图快,人身设备遭危害”等几百条安全理念、警句格言和亲情寄语从地面延伸到井下。每月的安全通报、安全宣讲、安全宣传专栏等安全文化载体,时时影响和提醒职工安全,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安全文化氛围的目的在于调动每一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处处洋溢着的浓厚安全质量文化氛围,将企业的安全理念和管理内容溶入到职工的潜意识里,将被动的安全工作转化为主动的安全作为。该矿还利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三违”人员现身说法、事故案例宣讲、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大张旗鼓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法规,使干部职工树立起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思想认识,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从而进一步发挥起安全文
化在安全生产和构建和谐矿区中的重要作用,全年“三违”人员同比下降50%多。
总之,无论是制度、理念、载体都透露着安全文化的气息,用文化引导、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不能只挂在嘴边,而且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第二篇:以文明引领和谐
以文明引领和谐、以和谐提升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民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文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胡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这充分反映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全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关心。记得曾经有一位世界名人说过:“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愚蠢、野蛮的民族,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蠕虫”。中国今天的发展,无不凝聚着优秀文化建设与优秀精神文明传承的延续和发展。五年前的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央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 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五年来,我县把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和谐文化的促进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从提升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入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手段。×××紧紧抓住这一载体,使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文明促进和谐,以和谐提升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优良的社会氛围,而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按照这一思想,围绕把县城建设成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县城各社区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城镇居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活动”。为城市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社区治安明显好转,社区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社区群众的健康素质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全县各单位严格按照省、市、县级文明单位(行业)的创 建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优化环境、优良秩序为目标的文明单位(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文明行业服务水平,树立行业文明新风。为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的动态管理,文明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今年,在城区各级文明单位中开展“引星入机关”工作,创星程序采取职工民主测评与领导小组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先由各单位职工对各科室进行无记名测评打分,然后由领导小组进行综合考核,确定各科室的“星”级。整个创评活动,坚持在标准上“求高不求低”,在程序上“求严不求松”,在数量上“求精不求滥”,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要求各单位对创评结果进行挂牌公示,各科室对创评结果进行认真对照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准本科室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下步努力方向。在文明单位中形成了争“星”创“星”的良好氛围。通过“引星入机关”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服务意识和进取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切实树立了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县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集中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上来,集中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上来,集中到促进农村乡风文明上来,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由“软”变硬,以“虚”促实。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到那里,精神文明建设就到那里”的思路,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一是抓住以“三村四化”和“866”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契机,在“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村和“866”整体推进村中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让农村在小康村的基础上成为文明村、和谐村。二是在省、市级文明村村口树立标志牌,既可接受社会监督,又可充分发挥文明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拓宽覆盖”的目的。截止目前,我县共创省级文明村7个,市级文明村25个,县级文明村48个,科普文明村6个。
文化、科技、卫生、司法等近20家单位部门,每 年都要深入到各乡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村”“常下乡”活动,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为推动和谐社会进程,按照各级文明委的要求,全县的省、市、县级文明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引导农民树立小事不办、大事从简的思想,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形成“村村树新风、户户讲文明、人人求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以“群星文明工程为载体,从提升社会细胞文明程度入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县大部分是农业家庭,为提升农业家庭的文明程度,我县在各级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村(乡镇)的农户中深入开展“群星文明工程”创评活动,并围绕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评“星”标准,充实评“星”内容,把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星”减去,增加了“诚信星、新风星、和谐星”。目前,全县农村掀起争“星”创“星”的高潮,全县参与“群星文明工程” 创评的农户总数为130440户,“六星”以上挂牌,挂牌户为116091户;“七星”以上文明户占到参评农户的55%,使农村在建成小康村的基础上逐步成为文明村和和谐村。老厂乡在“群星文明工程”创评活动中,不但引星入机关、站(所)、学校、个体工商户,还把“星”级创评活动引入党员管理工作中,评出“六星”级党员60名,“七星”级党员50名,“八星”级党员46名,“九星”级党员17名,“十星”级党员23名。让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在“星”级创评中火起来,通过“星”级党员的创评活动使党员成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带头人。×××工商局在全县经营户中开展以“诚信星、文明星、法纪星、公益星、环卫星、效率星”为内容的“六星级文明经营户”创评活动。引导经营户恪守商业道德,遵纪守法,文明经商,形成“诚实立身、信誉立业”的良好风尚。让和谐文明文化浸润着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文明文化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
(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入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几年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观点,把和谐文明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诚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文明建设新长城的维系,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新内核。是我国人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公民道德实践教育,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在全县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下乡村”活动。积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营造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诚信体系” 创建活动引导经营者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二是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弱助残、手拉手等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转化为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诚信友爱、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县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党政群各级组织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以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为要求,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展览馆的有利资源,以各种节日为依托,以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知识讲座、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形式,不断加强和改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县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抓住文明创建这个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环节,坚持宣传、实践、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创建成果惠及百姓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对创建活动普遍认同,提高了城市的和谐文化建设水平。
二、精神文明建设在进一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 9 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切实把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为民利民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更需要通过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形成。这几年,我们在努力提高全县干部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认真解决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依靠和发动群众共创和谐美好生活,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效。特别是在创建实践中,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把创建活动与职工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创建的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 10 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吸引群众参与,多做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使创建活动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成为自觉服务群众、主动促进发展的过程,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进和谐化建设。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以人为本,促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满足干部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1、抓住关键,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要坚持以邓 11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扎实推进“和谐××”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全局动员、全局参与,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具体做到“五个围绕”:一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展开,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二要围绕构建和谐××来推进,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要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来深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持久地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广为普及,成为全体干部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四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来进行,紧贴时代要求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紧扣中心,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发 12 挥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发展的作用,不断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氛围和环境保障。着力推进文明和谐建设。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解决问题的劲头不松,落实整改的力度不减,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3、夯实基础,在建设和谐文化上下功夫。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要求,积极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突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坚持用正确的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不断加强正面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要深化和谐创建活动,坚持把和谐创建与文明创 13 建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创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的社会责任,促进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要深入开展“扶残助残”、“结对共建”、“驻村挂点”等公益活动,推动形成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深入宣传和推广先进的创建经验,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扩大创建活动覆盖面。结合表彰的各类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深入总结和推广精神文明创建中的新鲜经验。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积极塑造开放开明的对外形象,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展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增强人文环境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强化责任,形成合力,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努力探索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特点、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推出新思路,有效推进新举措,持续推动新发展。
1、领导要模范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切实按照中央、省委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全面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努力做到在任务面前勇于承担,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矛盾面前勇于开拓,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领干部群众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要突出以人为本,在创建工作中推出的每一项决策、每一项措施,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和实际要求,考虑广大群众接受程度和社会受益面,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发现和总结新经验,丰富创建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坚持齐抓共管,动员各方参与,形成共同关心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2、部门要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各成员单位,15 要各负其责、主动作为,把每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和具体人员,制定工作标准,明确时限要求,实行检查反馈制度,做到工作有人在抓,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要落实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带头改进作风,少开会、多办事;少指挥、多服务;少上交矛盾,多主动解决问题。要求基层单位做到的事,成员单位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完成的任务,成员单位首先要完成。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一环紧扣一环,一个阶段紧跟一个阶段地抓具体,抓落实、抓推进、抓到位,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3、群众要广泛参与。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努力掌握人民群众欢迎的新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焕发创建热情上下功夫,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善于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中吸取营养,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 16 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培育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充分运用典型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促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三篇:以尊重教育引领校园和谐发展
以尊重教育引领校园和谐发展
教育是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是对教育的最大尊重。武穴市实验中学从2002年起全面推行尊重教育,并把尊重教育拓展到校园文化建设、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学校各个领域,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尊重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
2002年,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对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理性认识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大趋势和学校实际,武穴市实验中学谨遵“居敬持志,富才厚德”的校训,提出“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真知相伴,心心相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全面落实以尊重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我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尊重人格,倡导人文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人性化管理,其核心是“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周围所有的人,要爱惜人的才能,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们注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管理。我们提倡全体学校行政领导树立起“管理即服务,服务即尊重”的理念,以学术和人格魅力为基础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身完善,提倡“四镜”、“五个一切”,即“部署工作时要用平面镜、落实工作时要用放大镜、看待教师要用三棱镜、看待自己要用显微镜”;“尊重先于一切、人格高于一切、学习重于一切、宽容解决一切、团结压倒一切”;学校实行“以奖代补”,在学校各项量化考核细则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奖”字,充分尊重师生的劳动与付出。
尊重环境,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校园的一草一木,橱窗板报,乃至楼梯过道,都是构建以尊重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元素。校门口一个敬礼,楼道里一抹微笑,操场上整齐的队伍,课堂中互动的节奏……一切是那么地自然与和谐。墙壁上,名人名言、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墨香四溢;宣传窗里,新闻日记、读书心得,文风荟萃。其间,点缀着关注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工作与学习”布置,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各种专用教室的布置,也尽可能地发挥其有利于学生“个性品
质的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的作用。校园环境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功效。我们希望把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定位在“以尊重为核心的人文”这个中心上,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尊重个性,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基础道德水平,开发校本课程,让教育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我们提倡每一个班级每月都确定一位学习榜样,并把学习榜样的照片和个人简介贴在教室门口文化墙上,供全班同学学习;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五集体晨会,以及周三的班队活动、每晚的读报活动,对学生进行以尊重为核心的校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学风、班风、校风等“三风”和以“净化、美化、绿化、文化”为重点的“四化”建设活动;举办 “人人懂尊重,人人讲尊重”主题读书活动,开展尊重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各类文艺、体育、科技等有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竞赛活动。“素质教育报告书”的使用,多元化评价方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人的和谐发展,更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打造以尊重为核心人文校园,有助于学校师生人文精神的整体提升。
二、尊重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构建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
学校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每一位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不同现状,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构建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尊重主体,因学施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校不懈的追求。我们积极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学施教的教学模式。一是认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善待每一位学生,倡导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二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选择教学内容,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备课中考虑到学
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三是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要求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想法或问题集中交给教师,然后由教师将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了解学生的难点和差异,课堂上就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组织教学。四是努力探索分层教学,注重培优补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特长,放飞梦想。近几年,学校根据课改的要求及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先后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特长生培养、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为了在音乐、美术等方面有兴趣和学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长足发展,学校开设了以美术、音乐为主体的特长班。特长班文化课的学习与普通班同等,但在艺术老师配备、艺术课节次等方面进行倾斜,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纽带,着力构建“晓理、动情、持恒、创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拓展情智互动、人际互动、家校互动艺术教育空间,着力创设“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实现”平台,着力营造“美的享受,爱的延伸”的艺术教育氛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吉林艺术学院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影视学校均来我校考察,对我校艺术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把我校确定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开设了第二课堂,设置了美文鉴赏、生活与数学、口语交际、书法、田径、足球等多门艺体类拓展课,成立了合唱团、文学社等六个社团,学校舞蹈、合唱团多次参加黄鹤美育节和各级春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良好的特长教育环境为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尊重体验,改革评价。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实中成为放飞梦想的地方,这是武穴市实验中学不懈的追求。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体验。例如:将立方体适当的剪开,可以铺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想象它可能拼成的图形比较困难,但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实物剪裁,铺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认识图形拼接的趣味性并总结出立方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规律。我们这样的改进不仅是改变教学模式,同时真正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尊重了学生的体验。与此同时,学校积极运用教育评价的杠杆作用,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提出了“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出一批人才”的学生评价体系,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评价,除
每学期人手一份素质教育报告书进行综合评价外,还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观点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单项评价。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平时都对学生实行量化考核,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尊重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搭建快速发展的成长平台
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成就事业的愿望,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需求,我们采用愉快培养、成功培养模式,积极搭建快速发展的成长平台,让教师们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发展的意义,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工作是幸福的,发展是快乐的,从而坚定他们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发展的主动性,使其较快地成长。
科学规划,形成机制。我们坚持 “以人文精神铸魂,用科研策略兴师”的培训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一年上路,三年成型,五年成骨干。在广大青年教师中,树立以快速进步勇挑重担为荣的观念,营造正气昂扬自律向上的文化氛围;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教师培养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形成教育阵地化、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培训常态化、目标层次化、任务达标化;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督评入手,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管理、规章制度、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教育引导与自求进步,他律与自律,制度与文化有机的融合在青年教师培养教育过程之中,努力探索教育引行,制度引领,活动引导,典型引路,考评引深的新的长效机制。
师徒结对,互促共进。学校不仅是教师挥洒汗水的园地,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依循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教师成长的规律,积极落实各项培养措施。一是积极推行“导师制”。每所学校都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他们可以担任导师。学校要挑选出业务基础好、教学悟性高、发展潜能大的同志跟随导师学习。导师要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一方面使名特优教师的宝贵经验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使更多的青年教师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二是推行“蓝青工程”。每学年初,学校根据人员安排组织师徒结对,要求师傅定期上示范课,徒弟听师傅的课必须达到规定的节数;在师徒中开展“我与师傅比差距”的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得失;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制,考核结果与个人量化考核、年终评比挂钩。
自主激励,多元评价。学校从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充分发
挥教师示范榜样、荣誉称号的感召力、定期考核的功能,确定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功勋教师等六个发展目标,鼓励教师对照目标自主激励,参与评选,把教师从过去那种单一奖惩性评价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在评价主体上,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和互评作用;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尤其是把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关系上,重视平等、理解、互动;在评价结果上,更关注评价的结果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是否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在评价内容上,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既关注教师的显性工作,更关注教师的隐性工作。根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从教育纬度、学习纬度和创造纬度着手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方案的制订,都应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使评价方案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热情参与,从而使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有了尊重,才会有和谐;有了尊重,才会有安定;有了尊重,才会有发展。我们学校在以尊重教育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也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等荣誉。
第四篇:以和谐文化引领图书馆内涵发展
【摘 要】文章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努力打造先进的馆长文化,力求形成独特的图书馆环境文化,全力推出多彩的和谐文化活动,阐述以和谐文化引领图书馆内涵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文化;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和谐文化就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累积、积淀、凝聚与升华而逐渐形成的以和谐为内涵、以馆员和读者为主体、以“人性化”管理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色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服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图书馆与读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方向具有一定意义。
一、努力打造先进的馆长文化
馆长的知识、学识、胆识和服务理念往往决定着和谐文化品位的高低,馆长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往往决定着和谐文化根基的深浅。和谐文化反映了馆长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和谐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馆长文化的建设。优秀的馆长文化核心内容,就是要具有三种治馆意识。
1.眼界就是境界。对图书馆的领导关键是先进思想的领导,创新理念的指引。而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源于馆长崇高的理想和境界,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境界,馆长就可能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可以说,馆长的境界有多高,图书馆服务思想的层次就有多高。馆长崇高的境界又来自高远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讲,眼界就是境界,馆长的眼界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反之亦然。
2.思路就是出路。许多图书馆服务没有效益,馆长苦于找不到发展的出路,其原因就是缺乏思路。馆长要有思路,首先要搞好文化诊断。馆长要率领馆员运用科学发展观,高屋建瓴地对图书馆的过去、现在进行系统的思考,从图书馆发展的轨迹中总结出图书馆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传统。其次要搞好论证,对图书馆的共同愿景、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模式、服务特色、管理机制、馆员队伍建设、发展策略、战略步骤等进行论证;对图书馆的精神力、执行力、感知力等系统进行梳理和设计;对图书馆的理念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等进行分析和整合,最后找出“创新点”,形成思路和规划。
3.有为才会有位。一个馆长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工作上因循守旧,谨小慎微,怕吃苦,怕奉献,就不会有大的作为,就不会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是为了更好地有为。因此馆长应勤修德、重修养、常修行,做到有位就作为,有位更有为,有为更有威,真正发挥馆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优秀馆长文化的构建,其实质就是馆长的修炼与锻造。(1)馆长应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馆长应该博览群书,有广博的知识,有一定的综合素养,有一颗充实的心。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让读书伴随馆员成长,让图书馆成为书香馆。(2)馆长应是一个思想者。馆长如果没有思想,不能适时地提炼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就形不成独特的文化,图书馆就没有灵魂,图书馆的管理就失去了方向。(3)馆长应是一个研究者。馆长要通过科研唤起馆员探索和研究工作的兴趣,还要为馆员研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努力引进外部资源,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鼓励馆员独立钻研,帮助馆员寻找更好的、更有效的科研方法,把馆员队伍培养成“学习型”团队。(4)馆长应成为和谐文化的引领者。馆长应站在时代文化的前列,把握住时代主流文化的脉搏,以主流文化引领馆员和读者,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引领馆员和读者。
二、力求形成独特的图书馆环境文化
独特的图书馆环境文化是和谐文化的基石,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环境的管理功能,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每一棵草木都会说话,都具有管理功能。优秀的环境文化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和谐的、能够持续发展的。
1.创设具有图书馆特点的管理环境,凸显服务特色。良好的管理环境创设,首先应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特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图书馆的服务历史、馆舍风格、特性、服务对象都应有自己的特点,环境创设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这才能体现图书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特征,体现图书馆独特的服务理念。
2.图书馆大环境的创设,围绕“环境读者服务、人文读者服务”的主题来展开,体现“本馆的”、“立体的”、“互动的”、“温馨的”服务特色。阅览室除了悬挂馆训外,还要根据各阅览室实际情况创设特色阅览室文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各阅览室都附有服务承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管理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图书馆的每一处都应该赋予管理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读者服务的作用。
三、全力推出多彩的和谐文化活动
多彩的和谐文化活动是和谐文化的灵魂。在精神层面的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作为图书馆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目标。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13年3月举办的《精神与视觉的盛宴――提倡高雅文化展示馆员业余爱好》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营造浓郁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塑造人文环境,推动人人建设文化,人人享受文化,进一步活跃广大馆员的文化生活,陶冶馆员的情操。此次展览作品为本馆馆员的摄影习作,主要为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生活、集体活动的纪实和祖国各地自然风光的实拍作品,摄影者力图以独特的视角记录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赋与作品一定要有内涵和时代气息。
首先图书馆要注重引导环境保护管理渗透在日常服务,管理读者争做“环保卫士”。其次,建立民主、尊重、亲切、和谐的读者关系。图书馆要特别注重为读者、馆员和图书馆三位一体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图书馆成为读者愉悦的成长乐园。再次,重点培育坚实的特色服务文化。坚实的特色服务文化是和谐文化的生命线。要培育坚实的特色服务文化,就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要确立一个富有特色的服务思路。作为馆长,要以本馆某项工作的优势为着力点,通过推陈出新,形成图书馆特色,并以这些特色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其他各项工作不断优化,进而使图书馆服务模式呈现整体特色。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开设馆长信箱、读者座谈会等方式,根据读者需求开展各种特色服务。
2.要建立一支富有特色的馆员队伍。图书馆要大力提倡每一位馆员努力形成自己的服务特点与风格,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带上去”、“激上去”等培训方法,尽快使每位馆员能形成鲜明的服务特点和独特的服务风格,以适应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需求,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组建学科馆员团队,将温馨体贴真诚的服务深入各院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特色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书馆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摇篮,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为根本,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主题,以坚定职业信仰、培育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质、规范职业行为、塑造职业形象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全面推进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逐步探索建立高职特色的图书馆和谐文化理论体系,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文化保障。
作者简介:徐国良,教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已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13部。
第五篇:以党建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以党建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捐资助学先进地区”“襄阳市教育重点工作目标考评优秀单位”“保康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县党建工作优秀单位”……近年来,保康县教育局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抓发展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三大工程”,以党建引领全县教育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施“双创”工程,固教育发展之本
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石。从2015年开始,全县教育系统实施和深化“双创”工程,基层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全面彰显,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稳定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创建。以建强“五个要素”、提升“五个功能”、推进“五强创示范”为重点,以推动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标,坚持突出“四抓”,全面提升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抓组织覆盖。设置基层党组织86个,选强配齐总支(支委)班子,实现了组织全覆盖,党员全覆盖,夯实了组织基础。抓整改提高。采取班子成员包保、实地督导等有效措施,集中时间对软弱涣散基层学校党支部进行整顿,着力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全县基层学校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抓示范创建。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抓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创建工作思路,确定县实验小学等5个首批“五强创示范”示范点。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示范点开展对标创建。抓巩固深化。在建好示范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采取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创建的方式,2016、2017年,先后又有41个基层学校党组织创建成为市、县级示范基层党组织。
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党员”创建。保康县教育系统在岗职工2173人,党员82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县教育局以争当师德楷模、学习楷模、育人楷模、守纪楷模、廉洁楷模,争创“十星级文明党员”“党员示范岗”为抓手,全员开展对标创建活动。先后有520多名党员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党员”,250多名党员被授予市、县级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涌现出乔永斌、崔德丽、杨维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实施“双培养”工程,强队伍建设之基
队伍建设是根本。保康县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抓住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这两批中坚力量,从2015年开始,着力实施“双培养”工程,致力于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职业操守、有教育情怀、有发展能力的精英骨干团队。
着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保康县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已培养襄阳隆中名师名校长21人,保康名师名校长35名,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531名。各基层学校把这些骨干中的非党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采取组织培养、党员帮扶、跟踪考察等有效措施,帮助这些非党骨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党的认识,鼓励他们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计划地把非党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三年来,中国好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阮班琼,周孝钢、董艳等20多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实了党员队伍的骨干力量。
着力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党员教师要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动作用,首先自己必须是教学骨干,是岗位能手。全县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每个党员教师自己先成为教学骨干,再带动一名普通教师,就有三分之二多的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了。”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孙代文多次这样强调并致力于落实。全县各中小学把优秀党员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给机会、压担子、搭平台,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培训、挂职锻炼、定向培养等措施,指导帮助其专业发展。目前,21名隆中名师名校长中,有20人是党员;35名县级名师名校长中,100%是党员;531名省市县骨干教师中,70%是党员。
??施教育惠民工程,应人民群众之需
教育惠民是民生。保康县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让全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先后调整了城区、歇马镇和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所,全县幼儿园达到27所,实现了每一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高于国家要求的2020年达到85%的目标,被襄阳市教育局授予“突出贡献奖”。2012年以来,投入3.2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11.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7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5.2万平方米,配备学生课桌椅18936套,全县中小学标准食堂配备率、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配备率、学生宿舍楼内洗浴率、如厕率、班班通配备率和宽带接通率均达到100%。2015年,保康县“全面改薄”工作专题片《最美风景在校园》在教育部展播。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98分高分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13年撤并县二中,在全县形成一普一职的高中办学格局,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得到优化,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2%。县一中创建为襄阳市示范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上规模、增能力、强特色”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技能人才,创建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新建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补齐了全县教育体系上的短板。
深化生本教育改革。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推行以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服务、生本管理“五大模块”为载体的“生本教育”改革,经过五年的试点研究、全面推进、优化改进和研究深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全县中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本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连续多年,全县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2015、2016年分获襄阳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县中小学生300余人次在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6.6%和98.1%。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含特殊教育)、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资助制度,精准严把对象来源关、对象比对关、政策标准关、资金发放关、档案收集关等,做到学生信息不错一人、发放标准不少一分、操作过程不少一环、过程资料不缺一样。2015年以来,共落实国家政策性资助资金3658.8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6943人次。同时,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争取和动员东风康明斯集团、康兴化工集团等县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一批企业家、爱心人士,筹集各类社会资助资金6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363人次。全县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