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上海高考试卷
、积累应用。
1、文学常识+识记默写。
这部分负责人是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先生,殷,那个勾,会扣分。笔画写清楚
理解性默写试题一定保证答案的唯一性,一般从内容角度设计。
2、按要求选择
(1)向全国卷靠拢,名句→成语。
A.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
提示学生要储备一些成语
全国卷I的考法,在语境中、一段话中考查。
连贯题做法:瞻前顾后,瞻前看主语,顾后看宾语。
(2)连贯题,考排序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提示:试题形式年年有变化,适当关注全国卷的命题样式:高度的整合性。
1、名句与成语、熟语的一体化设计,意思相近成语和运用的辨析;
2、连贯题,提供了更完整的语境;
3、修改病句,有利于训练学生严谨的表达习惯,上海卷暂时未出现。(2年内不会考)
二、社科文阅读
《优雅的理性》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
3.第②段的“境况”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2分)
(略)
4.下列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第⑤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
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
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有缺席,所以,他没生病。
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
【逻辑推理。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如果P,那么Q;如果非Q,那么非P。】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情感的运用与原始部落的仪式举措有相同的行为逻辑
B.人类的理智能够对人类自身的某些生理反应加以节制
C.朋友和家人有冲突时,在家人面前替朋友说话成本高、效益低
D.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的社会化会导致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疏离
【参考全国卷进行训练】
6.用文本的“成本效益”观念,对第12段“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
思考:成本是什么,效益是什么,两者是什么关系(正相关,良性互动),对未来有何影响
答案:在“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中,学习中的付出是成本;获得的喜悦情绪是效益;已获得的效益,会诱发新成本的投入,从而带来新的效益;学习达成目标带来的喜悦,会诱发新的学习,从而带来新的喜悦。
【平均得分:1.2左右】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注意:本文是驳论文!】
本文先根据事例对“……”的观点进行反驳,然后给出……的观点,再利用……现象证明观点,最后用……支撑观点。
三、文学类阅读
错位之思凸凹
选自《人民日报》
8.第②段和第⑤段如何塑造母亲形象的?请加以分析(3分)9.第⑦⑧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0.全文围绕“错位”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三、诗歌鉴赏
从军行 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文学文化常识+内容理解】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1分)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2分)
【《二十四诗品》】
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思路:传闻→未见→虚写→虚实结合】
四、文言传记
周鼎传
4分)
500字,原文数千字
选自《孙光祀集》
华东师大古汉语文学,陈教授命题
15.(1)倾:超越
(2)垂:接近
16.(1)屏息:B收敛
(2)寝:D停止
17.……
五、文言散文
心源亭记(明)李贤
邓之儒学在古城巽隅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噫旨哉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浊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于莫知其乡之时操存而不失于寂然不动之中涵养而不忽然后此心之太极无不具也此心之明徳无或昏也保此心之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存此心之良于夜气平旦清明之际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居是学者覩心源之名寜不惕然有所警哉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于是乎记
21.虚词
22.对第①段理解
23.对“心源”理解
24.句子放回原文。
2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第②段论述了“心”和“源”的相似处,指出两者在本性及其变化上是相似的。
第③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心”与“源”的不同处,强调了“心”的由昏复明,除“静”之外,还必须有“主敬之功”。
总结:变化最大在社科文,其他题目也维持了17年的新题型。
六、写作70分
社会群体关系,是以利益作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完全以利益来交往,社会就会崩溃。
成长为社会人,要学会得体、和谐地与人交往,正确地、理性地相处。
·渴望被需要,讨论重点在“渴望”。不要太“渴望”被需要,用各种手段去获得他人需要。
·而不是否定“被需要”。
·也不是辩证“需要”和“被需要”。
深入:不被当时所需要,但可以被“永恒”所需要,被“历史”所需要,被“未来”所需要。(谭嗣同)
“他人即地狱”——萨特
引用名言关键在准确,在论证的针对性。
第二篇:2018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18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
积累应用
1.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2分)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现代文一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对于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历来的哲学家和一般社会大众,无不认为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人为情感、情绪所使唤,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理性、理智,也只是居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真是可悯和可悲。
行远自迩,先从简单的情境开始琢磨。如果人真的是情绪的动物,那么动物一旦受到环境里的刺激,会直接不假修饰地表达喜怒哀乐。可是,非常奇怪,每个人都可以自问:被父母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主意“此处不留人”!
可见得,对于情绪的运用,还是有规则可循。一言以蔽之,喜怒哀乐的逻辑,就是简单的成本效益。对上司、主考官、指导教授发怒的成本高而效益低,因此不值得这么做,做了不划算!
不过,扪心自问,很多人把气往父母、手足身上出,对于朋友却客气有礼得不得了;宁愿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对朋友稍稍失礼。似乎,家人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
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就是成本效益的考虑:得罪家人,家人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得罪了朋友,朋友可能就不再是朋友,甚至变成敌人。因此,无 须掰脚趾头加减计算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反之。万物之灵的人们,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心境感怀,似乎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失望的事,往往有浓厚的罪恶感。怎么回事?这种对比,其实也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大自然的考验,一起度过人祸天灾。伦理关系紧密,才能够同舟共济。要使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的观念,就是支持伦常结构的重要条件。
然而,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可以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得罪朋友;可是,对不起父母时会觉得歉疚神伤,对不起朋友时却没有类似的感受。为什么?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反映了人在处理情绪时的粗致细微处。朋友是一时的,父母是永久的。因此,小的利害上,可以以朋友为重,牺牲父母家人;在长远的考虑上,当然还是要呵护父母家人的权益。
由此可见,对于爱恨情仇及喜怒哀乐的运用,人们还是自觉不自量、有意无意地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精确具体来说,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理智不是情感的奴隶,情感才是受到理智的驾驭和节制!
在粗浅的程度上,生物有暖饱情欲的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生物体自然发出讯号,无须再做探寻。因此,胃里塞满食物之后,会有“饱”的感觉;身上有衣物之后,会有“暖”的反应。同样的道理,喜怒哀乐等情怀,也是一种生物上的反应,反映了生物体所面对或经历的情境。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生理上的反应,除了是生物体的宣泄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每一个人生,都可以看成是多回合的赛局(a repeated game)。这一回合所发生的事,对未来会产生影响。因此,喜怒哀乐的情绪,是对已经发生之事的反应;除此之外,也对未来有提醒、警示、刺激、诱发的作用。
在更抽象的层次上,喜怒哀乐等情绪和理性合纵连横,发挥互补和合作的功能,希望能保障和增进生物体的福祉。譬如,讨价还价不成,“一气之下”掉头而去;左思右想犹豫不决,“血气之勇”直接示爱等等。因此,情绪等于是一种规则(stopping rule),指示生物体放弃眼前的道路,转换到另一条轨迹上!
3.第④段的“境况”在文中具体指的状况。(2分)
4.下列选项推理的过程与第⑤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有缺席,所以他没生病。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6.用本文的“成本效益”的观念,对第⑫段“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现代文二
错位之思 凹凸
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
她自己都笑,自嘲道:“这是人手吗?”
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酷暑当前,买来的T恤都黏在身上,让人心烦,她笑笑,拿过一块家常白布,转眼之间就给我裁剪出一袭褡裢,穿上之后,在大堤上散步,既爽身又典雅,有老北京人的气派,很文化。
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乡下人管这种身姿叫“风摆柳”,能让男人产生联想。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
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塑料袋、包装盒、易拉罐和啤酒瓶子,且常 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
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就如母亲的手,美丽时笨,丑陋时巧;也如她的身姿,袅娜时应该花前月下,却负重,滞重时应该颐养天年,却不安于闲。
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拾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此中意味——虽然她浑然不知,但我知。
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我对她说:“有我在,你会省不少力气。”
堰田离家颇有段路,便装了干粮和水。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总想笑,神经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呵呵地笑起来: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
“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她说。
待我把下巴笑酸了,眼皮也重得再也睁不开了,我极想睡上一觉。
“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
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8日24版)
8.第②段和第⑤段是如何塑造母亲的形象的?请加以分析。(3分)
9.第⑦⑧两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0.全文围绕“错位”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4分)
诗歌鉴赏
从军行 崔国辅【唐】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 D.刚劲凝练
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
文言文一
周鼎传
公讳鼎,字实甫,别号在调,吴之宜兴人。受书辄悟,早岁善属文,寻补邑诸生。坚意嗜读,益肆力制举业。贯综今古,而范诸先型,文誉軯訇,率常倾其伦辈。
迨癸丑始成进士,筮晋宁司理。居官廉正,吏惮其守,一切馈遗不敢入,乃骨性峻立,而好恶之际一以平恕为归。故郡邑有司虽有所指斥,而出以至公,鲜有怨者。治狱多平反,即疑案滞讼,一讯辄得其情。老胥巨猾皆咋舌退,罔敢鬻法以上下其间。乡大夫亦闻声相戒,竿牍无得及私。请托贿赂悉屏不得行。
明年,典试山东,持鉴朗察,所得皆知名士。后先售礼闱者最盛,齐鲁之崇古学自此始。方在闱中,薛韩城时为莱郡司理,手一卷力荐之。公视其文疵谬不可入彀,驳至再。乃与同事者矢公搜阅得一卷,共为击节,及发牍,为郝君名晋者,实宿学寒士。既复捷去,公方以得人为慰。不知其蓄东门之怨也。
辛未,仍以左布政使调巡嘉湖。湖地剧难治,又多势家豪仆,飞舸肆掠,虎挒无所忌。公一日过乌镇,见拥噪千人,号泣震远迩。询之,曰:“朱家奴掠人也。”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公弗顾,益尽法惩之。民距跃称快。自是豪强屏息。终公之任,无敢暴掠为非。
公孝友出于至性,廉于其身,而处人惟恐不厚。无城府机械,动见肝胆。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相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子弟至,勉以礼义,诸凡声缘势利之语不敢陈于公前。居家垂二十年,片札不入郡县,门生故吏以尺素罕及。不出户庭而系天下之望,人以比之范文正云。
节选自《孙光祀集·原任资政大夫、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在调周公墓志铭》(清)孙光祀著;魏伯河点校,孙光祀集,齐鲁书社,2014.03,第141-148页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常倾其伦辈(2)居家垂二十年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自是豪强屏息().A屛住呼吸 B收敛行迹 C退避迁徙 D抑止打压(2)多意沮而寝().A睡觉 B丑陋 C隐蔽 D停止
17.第④段画线部分短剧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B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C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D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18.将第⑤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礼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
19.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描写“吏”“胥”的作用。(4分)
20.第③段“驳拒谬文”和“搜得佳作”分别反映了周鼎和的特点。(2分)
文言文二
心源亭记(明)李贤
邓之儒学在古城巽隅。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噫,旨哉!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茍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茍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浊,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于莫知其乡之时操存而不失于寂然,不动之中涵养,而不忽然后此心之太极无不具也。此心之明徳无或昏也,保此心之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存此心之良。于夜气平旦清明之际,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居是学者,覩心源之名,寜不惕然有所警哉!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于是乎记。
(李贤《古穰集·卷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哉 B也 C焉 D耳
22.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C御史将当地官员修建的井命名为“心源”。D州守崔富吩咐李贤的同乡去邀请李贤作记。
2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恢复本性。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D“学问之道”在于让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居是学者,睹心源之明,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
作文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第三篇:200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0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解答第l一5题。(12分)
①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玄墓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又有几十丈高的峰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里罢了。
②假山上大都种树木,盖亭子。往往整个假山都在树木的荫蔽之下,而株数并不多,少的简直只有一株。亭子里总得摆一张石桌,可以围坐几个人,一座亭子镇压着整个所谓“山峰”也是常有的事。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你着眼在山一方面,树木和亭子未免太大了,如果着眼在树木和亭子一方面,山又未免小得可笑了。《浮生六记》里的《闲情记趣》开头说:“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怕然自得。”这不失为很好的幻想。作者所以能“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在乎比拟得相称。假若在蚊帐中“徐喷以烟”而捕一只麻雀来让它逃来逃去,或者以丛草为树林,而让一只猫蹲在丛草之上,这就凝不成“青云白鹊”和“林壑幽深”的幻想,也就无从“怡然”了。假山上长着大树,盖着亭子,情形正跟上面所说的相类。不相称的东西硬凑在一起,只使人觉得是大树长在乱石堆上,亭子盖在乱石堆上而已。
③依传统说法,假山并不重在真有山林之趣,假山本来是假山。路径的盘曲,层次的繁复,凡是山上所有的景物,如绝壁,危梁,岩洞,石屋,应有尽有,正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谚语,在这等地方,显出设计的人的匠心。有名的狮子林,大家都说它了不起,就为那假山具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条件。我小时候还没到过狮子林,长辈告诉我说,那里的假山曲折得厉害,两个人同在山上,看也看得见,手也握得着,但是他们要走到一条路上,还得待小半天呢。后来我去了,虽然不至于小半天,走走的确要好些时间。总之是□□□,□□□。就从这个诀窍。产生了两个人看得见而不能立刻碰头的效果。要堆这样一座假山当然不是容易事,然而不容易的事不一定做成功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就保假山,当你爬到“绝项”的时候,且不说一览宇宙之大,你总要想来一下宽广的眺望吧。但是糟得很,什么堂什么轩的屋顶就挤在你眼前,你可以辨认那遗留在瓦楞上的雀粪。真山真水若是自然手创的艺术品,假山便是人类的难能而不可贵的“匠”制。凡是可以从真山真水得到的趣味,假山完全没有。
1.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且不单B.不仅就
C.并非而D.就算只
2.第①段“可观的真假山”中“真假山”的意思是具有假的特征的真山。(2分)
3. 第②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分析阐发,目的是说明假山与上面的亭树不相称(或:相称才有情趣)。(2分)
4.填人第③段空格处最贴切的一项是(B)(2分)
A.景物美阻隔多
B.层次多阻隔多
C.山势美层次多
D.山势美景物美
5.从全文看,文末画线句中所说的真山真水的“趣味”有数处,写出其中的两处。(4分)
(1)
(2)(二)阅读下文,解答第6一10题。(16分)
科学工作的核心是创造、要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在科学工作中要有一番真正的作为,就必须解决一个“敢”字的问题。197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温伯格教授曾说过一番很精辟的话。他说。理论物理学家“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对自然的„进攻性‟”。所谓“进攻性”,就是说要敢于向自然界索取知识,敢于面对重大科学研究课题。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科学上的真正的创造性。
但是,科学上的这种创造性又不同于那种李逵式的匹夫之勇。《水浒传》描写的李逵,不分青红皂白,不计效果、后果,只是抡起板斧迎头斫上去。这是科学上的“莽人”,决不是这里所讲的“进攻性”。在科学工作中,胆和识是联系在一起的,智和勇是不可缺少的。要做
出第一流的成绩,必须有第一流的真知卓识,有解决实际困难的第一流的聪明才智。这就是说,在科学工作里,除了要敢于创造以外,还要善于创造。科学工作就如行军打仗,不仅要敢拼敢打,还要善战能战,这就要讲究调查研究,讲究战略、战术。
为什么说科学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很像行军打仗?因为这同样是向未知的事物进军,只不过那是敌人的军队,这里是自然界。然而,天下未知的事物,不懂得的问题,是“何其多也”!这就有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行军打仗,要根据“敌、友、我”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战略和战术。在科学工作中也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价值”的评价,可借鉴的前人的经验和技巧,自己的经验、能力、长处和短处等等,这三方面的情况未作出正确的决策。这里既有战略上的决策,也有战术上的决策。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仅要具备指挥某一战役取得胜利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要有通观全局的眼界。所谓“运用之妙,集于一心”,就是指的这种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结合。科学研究战略的核心是确定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所谓战役是将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分析成一个个可以具体着手做的科学研究题目。战略是由一系列的战役所组成的,而战役又是由一系列的战术运作来完成的。
把科学工作分拆成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这两个侧面来加以研究,是科学工作中经常需要加以讨论和研究的事情。有些科学问题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无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或研讨基本理论问题,都是很重要的、必须加以回答的。但是,仅仅问题“重要”,并不一定构成必须加以研究的理由,因为重要却未必“可行”,需要进一步问一下在现有科学发展的水准上,研讨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是否成熟。世界上重要的科学问题很多,但未必都能在当今的条件下加以研究,尤其重要的是,未必都能找到研究它的着手点。反过来,有许多科学问题是很客易着手研究的,既有现成的办法,也有充足的实验条件,但是却未必值得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这里有一个“价值观”或“价值评估”的问题。有些科学问题很有价值,由某某人来进行研究,是很合适的,但是对于“我”就不一定合适;有些题目从“明天的角度”来看是很有价值的研究,但在当前条件下却未必是恰当的选择。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科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站在一定的战略的高度,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
6.第二自然段所说的李逵式的“莽人”是指有胆无识或有勇无谋的科学工作者。(2分)
7.科学研究“战略”指的是确定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战役”指的是具体的研究题目。(2分)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2分)
A.科学工作者要有进攻性,才谈得上真正的创造性。
B.科学工作者应和作战指挥员一样,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C.科学工作者要善于选择,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D.科学工作者应依靠自己的经验、能力等优势作出决策。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BE)(6分)
A.那些很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都是可以着手研究的问题。
B.只有那些既重要又“可行”的问题,才是值得进行研究的问题。
C.有实验条件又有具体办法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才值得研究。
D.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并不断努力,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合适人选。
E.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待于条件的成熟。
F.“运用之妙,集于一心”就是说科学研究好比打仗,更须重视战术运作。
G.“价值评估”研究的不单是科学问题的价值,还包括经费的合理使用。
10.本文议论的着重点是“善于创造”。从文中看,“善于创造”包含两方面的意思:(1)讲究调查研究(2)讲究战略、战术(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解答第11一15题。(17分)
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面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的,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白帆眼见着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
乙
永远活在游子心里,是那些终古长流的小河。
这市镇有水村的秀逸。小河萦绕,长年不倦地作着活活的絮语,仿佛诗人深情的独白。水是清澈的,春来水面飘着玲珑的浮萍;一到冬天,满河是嫩绿的菜叶。桨声终夜不断。
托小河的福,我们故乡从没有水灾,也从没有大旱灾。盛夏苦热,几十天不下雨,大地枯竭得变成沙漠。街河的语声由喑哑而寂寞了。灰褐的河床看见了碧琅琅的天,只剩下中间一条丑陋的小沟,木然不动。谁在河床上撤下几粒西瓜籽,却让它们在泥里抽了芽,开出朵朵小黄花,到晚来和天上的繁星争辉——这小河瘦损的丰姿,不已足以令人发愁?是的,但这只是街河的一段。你试跑到市外大江沿的过渡亭边去看看,那河流不是照旧作着轻轻的独唱?虽然嗓音也有些失润。
倘在艳阳时节,春水暴涨;或当九秋天气,苦雨新霁,这些小河,几日间都变得十分丰满。絮絮的语声更高了,流动的旋律也十分活泼,趁微风,偷偷地吻着石砧,有时还乘明月夜迅疾地爬上了河岸。于是街河边常常出现一些少年人的影子,悠然伫立,向水中放下钓丝。你说那拍岸的水声,不会给他们带来灾难?不用愁!过些时一开闸,这一泓盈盈的清流,就要淙淙然向镇上的土地告别。
哦,对了!我只顾徘徊于小河的风貌,却忘记了告诉你关于这些河流的十分陈旧而又永远新鲜的故事,——假如你不嫌地方乡僻,又有机缘坐着一桨一划的乌篷小船,过小镇留连片刻,我准得先带你到街梢去看看一座古旧的老闸。
11.以下说法不确切的两项是(BG)(6分)
A.甲段让读者体会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
B.甲段文字虽短,意蕴却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C.乙段所写的“故乡”是我国浙江一带的小市镇。
D.乙段文末那座“古旧的老闸”是历史的见证,留下了许多故事。
E.甲乙两段都写了河水终古长流的雄浑气势。
F.甲乙两段语言优美,节奏和谐,字里行间充满诗的韵味。
G.甲乙两段都浓墨重彩,以形传神地描写了河水。
12.甲乙两段都写河,甲段写了时间(或历史)的长河(5个字),乙段写了故乡的小河。(2分)
13.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烘托“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2分)
14.为什么乙段说“永远活在游子心里的,是那些终古长流的小河”?(3分)
答:15.两个文段你更喜欢哪一段?就你最欣赏的一点说说理由。(4分)
答:(略)理由充分,文字流畅3—4分,理由单薄,文字较通顺2分,理由勉强,文字欠通顺1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第16一19题。(8分)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6.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2字)。(1分)
17.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B)(2分)
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
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即可)。(2分)
19.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3分)
答:“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列古代名句,解答第20——22题。(12分)
①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③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④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⑤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⑧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⑦君子之交谈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⑧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⑨举直错(同“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⑩友直,友谅(诚实),友多闻,益矣。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译文: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
21.上列古代名句中的9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4分)
关于学习的,有 ①⑤⑾
关于治国的,有 ②⑥⑨
关于交友的,有 ③⑦⑩
22.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80字左右)(5分)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己
(六)阅读下文,解答第23——26题。(15分)
射说元好问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
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
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
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彀: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晋侯觞客于柳溪(以酒款待).
再而贯马耳之左(第二次).
而的又为一(箭靶).
以卒贤主人之欢(成全、完成).
2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D)(2分)
①顾尝学焉/顾谓所私曰 ..
②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将若车轮焉 ..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C.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何谓得之于心?
译文: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2分)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译文: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1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2分)
26.“说”常常有所叙、有所议。从本文看,所叙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晋侯子婿驰射失败,客分析原因并愿用自己的骑射证明则“有道”,但遭晋侯拒绝。(所叙三点为2分,缺一点扣1分);所议的观点是(用文中句子回答)(2)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引前两句1分,引后两句1分)(4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第四篇:2016年上海高考各学科试卷评析
2016年上海高考各学科试卷评析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9日)
阅读选材多样 作文联系社会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卷评析
2016年高考上海语文试卷命题工作的原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命题的准确性和测量的科学性,体现二期课改理念,切实做到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有利于语文教学实际。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文本材料既是测试过程中最为基本、重要的工具,也隐含着导向功能;既要高度契合测量目标,又要保证材料的普适性,让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能力和阅读心理上做到公平、自然。今年的选文注重针对不同测量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如第一篇现代文《考据、批评与欣赏》是一篇议论文,出自美学 大师朱光潜之手,事例具体典型、设譬新颖风趣、论理脉络清晰,适合作为考查理解、分析、综合等能 力的材料。第二篇现代文《湖殇》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以及对生态文明的深思,与第一篇现代文呈现出明显差异,适合作为考查鉴赏与评价等能力的材料。古诗文的选文注重测试能力目标及考生学情的适切性外,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现实意义。诗词鉴赏的材料是杜甫的《野望》,思亲忧国之情感人至深。文言阅读一选自《晋书》,主人公羊祜之德行在今天也不失其示范意义。文言阅读二选用的是明代朱舜水的《勿斋记》,认为个人境界的提高应脚踏实地,注重日常实践。总之,五篇选文及名句默写从个人素质、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多个角度体现出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给考生以心灵上的滋养。
二.阅读试题的编制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需要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试题编 1 / 19 制需要科学严谨,试题的题干指向和试题考查的能力清晰明确。今年的试题全面、均衡地设置测量目标,无论是测量目标的构成和比例、试题难易度的比例,还是试题类型的比例都严格体现了“考试手册”中的要求,同时与《课程标准》及《基本要求》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阅读试题努力体现以所学知识、所掌握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特点,如第17题就是模拟学习生活和研究生活中碰到难字的情形,以选项的形式呈现加点词语的几种可能释义,然后让考生“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使考试更加接近日常情景,也使测量更加准确,分数更可解释。
三.作文试题的设计
今年作文题目将需要考生思考的现象更多地扎根于当前的社会背景,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信息渠道广,信息传播速度快,人与人的联结更为广泛,但同时,个人隐私权也更受重视并得到法律的保护;在此背景下,“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现象就颇具讨论价值,评价的方式和传播也应该受到情、理、法的规范。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需从个体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两个角度确立参照系,充分考察、辨析不同类型的个人生活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由此建立“评价他人的生活”的恰当性条件并评估相关舆论所具有的社会伦理价值。题目内容切近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直接关乎现代社会的基本公民素养。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本考题不仅能考查他们的作文水平,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有利于他们的人格成长和后继学习。
点面结合 注重知识应用考查
——2016年上海高考数学卷评析
今年是高考数学试卷文理分科的最后一年,一方面,试卷延续了往年的结构。在较为全面地考查高中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教学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对考生数学能力的考查,既注重对逻辑思维、运算、空间想象等数学能力的考查,也注重对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2 / 19
题、应用与创新等一般能力的考查。根据教学要求,文理卷形成适度差异。另一方面,试卷蕴含着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常规题与创新题的平衡。有一定数量背景新颖的创新题一直是上海数学卷的特色,今年的试卷中也有创新题,但在创新题的数量与难度上更注意与常规题的平衡。全卷大部分试题是考生常见的形式,较有亲和力,可以让考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思考创新题。小题中的创新题往往以考生熟悉的知识为载体,并注意控制思维难度,最后两道大题则是一题侧重考查对主干知识的深入理解,另一题侧重考查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其二,计算量与思维量的平衡。数学试卷中一直是计算量与思维量并存。两者都过小或两者都过大,试卷就欠缺区分度。寻找两者的平衡点,有利于各类考生各有所获。今年的试卷总体计算量不大,有一定思维量。例如,函数题和数列题,以理解、分析为主,计算量不大,而解析几何题,考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求解,思维量相对较小,就有一定的计算量,但也不繁复。
其三,试题难度与试卷难度的平衡。不同位置的试题有其不同的难度,而整卷的难度比较有层次。总体看,各类题型的试题起点低,坡度缓,适合反映各类考生的学习基础,有利于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充分发挥其水平,有利于考生合理地安排时间,以保证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其四,解题考查与意识启发的平衡。试卷中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一直是考生关注的一个焦点,对考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课改的方向。然而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并非易事。如果应用题的生活模型是考生练习中所熟知的,就达不到考查的目的;如果应用题需要考生从生活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在考试的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今年的应用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第一小题让考生完成了提供准备条件下的建模;第二小题则是指向明确地让考生完成设计好的计算及判别问题,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对考生“二分法”、“积分思想”等数学意识的启发。
/ 19 全面测试语言能力 注重实际应用考核
——2016年上海高考英语卷评析
2016年高考英语卷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一、试卷题材广泛、内容新颖
2016年高考英语卷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以“依法治国、创新能力、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在选择文本时尽可能地寻求广泛的素材,涉及主题包括助人为乐、心理健康、文化符号、文学艺术、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一方面,多样的语篇主题可使擅长于阅读不同题材的考生均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试卷语篇体裁多样,包括对话、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既能够全面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且在难度方面保持合理梯度。
二、试卷注重能力考核,顺应语言教学趋势
本次英语卷所有语篇均取材于原版教材、书报,不仅语言地道,且尽可能还原英美国家的真实场景,使考试所用语言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用语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证测试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同时,英语卷注重综合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要求指向明确,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1、语法:为了充分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功能,全面了解考生活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在坚持“基础、常见、实用”的考核原则上,今年继续突出语法知识在语境中的应用。此举旨在避免语法知识考核中机械、孤立的考核方式可能带来的弊端,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期望能够对目前语法教学中 可能存在的过繁、过细、过度的现象有一定的反拨作用。
2、词汇:今年的考题继续考核学生对于词汇的词义、词性的基本掌握,对于兼类词的灵活运用以及词汇在语境中的词性变化亦有要求,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一词多义,利用真实语境进行教学。
/ 19
3、阅读:除了考核学生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以及上下文内容推断外,今年的阅读语篇题材关注社会热点,紧靠日常生活。其中,展现母女亲情的诗歌阅读、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深刻反思、使用社交媒体时的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电梯左行右立反而带来问题等等话题都可谓相当地“接地气”,也能开拓学生眼界。这些阅读语篇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适当选用各种英语题材进行阅读教学,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输入量的总体要求。
4、简答题: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外,今年的考题继续注重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归纳、表述等能力。
5、汉译英:除了常规考查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之外,如单词拼写、词汇搭配、句型运用等要素外,今年的考题侧重关注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的习惯表达,尤其重视中英文表达上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同时,特别关注汉英表达差异,使英语表达更地道。
6、写作:今年的图表型作文依托“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不仅考察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有利于引导教师把测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三、试卷讲求思想性、实用性
本次试卷,在语篇的选择以及试题的设计方面考虑良多。通过“将食物分给有需要的人”的故事展现帮助他人的意义;通过“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刻不容缓”、“社交网络个人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以及“电梯左行右立可能造成人流拥堵”等等报道激发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兴趣和关注;一方面弘扬高尚的精神情怀,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从实用角度而言,本次高考英语卷希望能够通过测试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确语言学习同样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最终服务于今后每一日的生活和工作。为此,与去年相同,试卷中出现了最新列入词汇手册的单词以及一些报章杂志中经常提到的高频词,更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学术英语阅读的形态,体现高考 5 / 19
的选拔作用。
此外,试卷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指明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真正完成从“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的转变。
总而言之,2016年英语卷在考查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适应语言测试的潮流,也注重考核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通过丰富的考核内容,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全卷视野开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试卷难度总体与近几年持平,保持中等偏易。
重视学科基础知识 考查物理过程分析
——2016年上海高考物理卷评析
2016年上海秋季高考物理试卷,就其结构而言与历年并无差异,阅读量大致与去年相当,计算量则略有减少,在难度上有较好的梯度分布。作为3+1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试卷呈现稳中带新的特点。
试卷坚持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的考核。为了强调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今年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近年对课本的重视程度。概念题的材料以高中物理教材为主,考查中侧重了物理概念表述的准确性、合理性,引导学生能认真研读教材,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也希望高中物理教学或复习不要抛开课本而沉湎于题海之中。实验题也大多取材于学生做过的实验,旨在考查学生观察现象、实际操作、利用图线获得实验结果的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对待每一个物理实验,理解其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试卷坚持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考查,促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如关于“水银柱移动”的试题,需要学生分析评价并展现正确的思维过程,其目的是希望改变物理学习中过度训练的现象。试卷中有较多题目要求学生能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有清晰的物理图像。有些试题如果概念、图像清晰,可以较为简捷求解,否则这些题目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的解答,但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这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对于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以做练习题来代替学习。简言之,就是希望学生学会想问题,而 6 / 19
不是学会做习题。
试卷坚持了结合生活、联系实际的风格。试题中所提及的“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就是以今年在上海举行的首次大型户外活动中的一项活动为背景,分析内在的物理规律;又如“风速仪”的试题,虽然这一设备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仪器,但学生可以根据所给的工作原理说明以及所配的结构示意图推断并分析其中的物理问题。物理作为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运用实际情景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关注实际生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总之,今年物理高考卷整体架构合理,试题背景适合学生理解,考核重点突出且具有较好的坡度,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
立足学科本位 凸显能力考查
——2016年上海高考化学卷评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查命题的依据。高考化学试题如果能与课程标准保持较好的一致,对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2016年的上海高考化学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以及考试手册所规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要求,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试题的知识内容、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尽量与考试手册所要求的测量目标相一致,以期公平、公正、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体现如下:
1、注重试题的原创性
今年是上海化学高考的最后一年,既要求稳,尽量与往年考题在命题理念上保持一致;又要求变,避免与往年的考题及各区的模考试题相同。今年的试题做到旧中有新、新中系旧,主要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旧瓶装新酒,换酒不换味。如考题1的轴烯、考题5有机命名、考题11的合成导电高分子、考题四的NaCN超标的废水处理、CO2的捕集利用……尽管面孔生,背景新,考点却依旧。二是瓶中仍原酒,7 / 19 酒却不原味,设问的角度变了,考查的知识点变了,思维的角度变了,如试题2、4、7、8、11、12等。
2、注重试题的科学性
试题在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试题的知识内容、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与考试手册所要求的测量目标相一致以外,特别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对题干中的每一字、词、句逐一推敲,反复修改,如试题1、7、9、11、12、15、19、20、21、27、33、36等,做到科学、严谨、规范。对问答题的设问做到科学、合理、简洁,答案科学准确。
3、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今年的考题注重回归书本,注重基础的考查。如考题6、12、14、15、16、20、32及第六大题,都是源于书本最基础的电解质溶液、基本实验、化学平衡、能量转化等化学知识,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更好地灵活运用教材。
4、立足化学学科本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应用以及它们和物质性质的关系。化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保护世界的有力武器。试题中充分突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化学学科本位,彰显化学基本观念。试题2、14及第七大题都是考查工业生产中的化学有关知识;试题10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层面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试题四考查污水的处理过程中的化学知识,试题七、八的有机题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的密切关系,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
5、凸显化学学科能力考查
注重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结合,凸显思维能力考查,是今年命题的宗旨。如试题1、3、4、5、6、7、8、10、11、13、19,四、五大题都着重考查学生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判断能力;8、10、14、30、39考查学生分析应用图、表的能力;2、9、12、15、18、20、21及六、八、九大题考查学 8 / 19
生运用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23、32、六大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
39、40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化学思维的创新能力;17、22、25、38、十大题考查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全卷处处体现了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总之,2016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回归课本,聚焦课堂,立足学科本位,突出能力考查,题干简洁,设问指向明确,答案赋分合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差异,有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对中学化学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知识联系实际 考查注重创新
——2016年上海高考生命科学卷评析
2016年高考生命科学(上海)试卷的主要体现了四个联系和六个稳定。试卷主要体现了四个联系:
(1)知识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2)知识背景与学科最新发展的密切联系。(3)知识背景与创新思维考查的恰当联系。(4)知识背景与中学教学实际的选择联系。
总的来说,以中学这个教学环境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科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学教学的一定的引导性,对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指导性。
作为上海“3+1”高考模式的最后一次命题,因此2016年高考生命科学(上海)试卷的命题,在形式和目标上都主要体现了一个“稳”字:
(1)试卷信息量的稳定。
/ 19 试卷的信息量对学生阅读、答题速度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因此,有效地控制信息量可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为学生稳定发挥自身能力奠定了基础。
(2)试卷试题数量的稳定。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试卷上的非学科因素的影响。因此,保证试题数量的稳定,也对学生答题情绪的稳定,也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也利于学生在稳定的状态在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3)试卷试题涉及知识面的稳定。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一些试卷上的学科因素的影响。因此试卷试题主要涉及教材的主干知识,全卷没有生僻、冷门的考题,是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考查最能体现学科本质的知识,避免学生因偏、冷的“小众”知识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
(4)试卷试题考查知识目标的稳定。
试卷试题考查知识目标仍然以课程标准为主要目标,主干知识的考查仍然以九个主题知识为模块,以综合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与主题有关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基础实验的原理、步骤。
(5)试卷试题测量的能力目标的稳定。
试卷试题测量的能力目标继续以考查生命科学思维的五个方面为主,突出对学生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能力的考查,同时要求学生建立从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与已有知识的正确整合的能力,也对学生的学科表达能力作了适当的考查。
(6)试卷试题的测量难度的稳定。
2016年试卷试题的测量难度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做到了稳中稍有降低。试卷在测量难度遵循了测量的要求,也基本维持了历年的难度,在不影响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能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一定水平上区分的基础上,有了适当的降低,为新模式的开展进行适当的探索。
/ 19 贯彻立德树人 把握政治方向
——2016年上海高考政治卷评析
2016年是全面推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关键之年。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要求,高考政治(上海卷)以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牢固把握今年高考考试内容的政治方向,落实改革要求,增强考试的教育性和基础性,加强考查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全面落实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今年高考命题的核心仍然是“一点四面”,即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注重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1.试卷全卷有6处直接引用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作为试题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网络治理等。全卷分值最大的论述题要求考生论述“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全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内容开头,以“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内容结束。
2.试题注意引导考生正确理解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相关重大政策。试卷分值较大的还有结合“工匠精神”组织的哲学试题,以及我国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各种伙伴关系为主题的政治试题。其他试题涉及“中国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大发展理念”、脱贫攻坚战、保护生态环境、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激励性规定等等。
总之,试题以“政治正确”为基本要求,引导、提高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二、加强考查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设计把握了文化传播润物无声的特点,围绕主题,选用现实性强、内容具体的情境材料,注意 11 / 19
通过考查培养考生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对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中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有机结合。
1.注意选择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热点”和现实性强的材料,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政治试题将十二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制定“十三五”之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海与西藏经贸人文交流、广场问政、物价局听证会、“市长信箱”、职代会等作为材料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哲学试题则涉及诚信教育、通过就业指导与培训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四川生态屏障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驱动发展、博物馆功能转变、引力波发现、中国电影市场等现实感很强的内容。
经济试题则涉及网络“竞价排名”、大学校园网贷、“营改增”、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猪肉(考卷以“某重要副食品”指代)价格上涨等热点问题。其中,针对校园网贷现象,设计了一款号称“低息”的贷款产品,要求考生通过计算认清“低息”的真相,提高识别能力。
2.注意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市场原油暴跌。试题一方面要求考生从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的角度,指出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又要求考生推断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设置调控下限的政策的意图。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辩证思考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
哲学试题结合“工匠精神”要求考生理解思考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制造精品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确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意义及其路径。
论述题要求考生论述改革为什么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从而使考生运用经济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既有概念内涵展开论证。
总之,政治、经济、哲学试题并不单纯考学生死记硬背能力,而是引导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 12 / 19
会生活现实,用所学知识来认识与解决问题。
深挖民族文化内涵 加强中外历史比较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卷评析
今年是上海高考加一历史科命题的最后一年,命题组在深入贯彻“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凸显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引导中学历史素养的培养,更是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放在重要位置上,不仅为上海历史科高考的命题工作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圆满句号,而且继续引领上海中学历史教育的改革方向。
事实已经证明,包括高考命题工作在内的历史教育工作,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大而持久的。因此,深挖中国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外比较中凸显中华文化的长处,以求深层次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就成为今年上海历史科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一、引导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历史是什么?过去我们把历史看作“关于过去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则把历史看作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因此,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记忆一大堆死的知识,而在于“知往鉴来”。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同样贯彻了这种理念。在问题的设置上,不仅仅考查学生“知道什么”,更着力于引导考生对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历史性思考。例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借助第26、24题的考查,让学生理解这些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第39题考查的全球化现象,是至今仍在进行着的“身边的历史”,通过高考试题推动学生关注这一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有利于他们日后能以更主动的态势来应对由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40题,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虽然是发生在几个世纪之前的历史,却代表了人类处理外部世界和对待文化差异的不同范例,对当今世界秩序的重建不乏现实意义。对历史问题的回顾,也即意味着对现实的思考。
二、注重对学科素养的考查
/ 19 历史知识(事实性知识)、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过程性知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相辅相成地构建了历史学科素养的整体。在知识维度,我们一贯强调对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且特别强调知识的“贯通”,即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打通文史哲。在过程的维度,我们一贯强调突出历史思维的特性,特别是对“时空意识”、“证据意识”和“历史阐释”能力的考查。如第1题、第4题考查了读地图的能力和有关时间术语的知识;第9题和第10题考查了时序感和空间感;第2题和第36题考查了对史料可靠性和权威性的辨析;第37题、第39题和第40题对表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今年的试题特别突出了“比较”这一历史思维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第31题和第40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今年的试卷特别强调在能力考查之外,体现出“立德树人”的社会功能。
三、发掘命题的育人功能 1.弘扬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各族同胞在长期的共存、交流、冲突中共同创造的。我们在试卷中设置了主题为“中华民族”的第37题,要求学生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论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理解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民族联系不断加强、同时多元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
2.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外交的潜在价值
15世纪起,中国和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远航活动,即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在以往的史学体系中,往往强调后者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即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地理大发现又使欧洲人借助快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抢夺殖民地,最后,其结果,形成了以欧洲人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欧洲成了世界的中心。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却没有为中国获取到即时的经济利益,错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其结果,不仅没有让中国保持 14 / 19
住明朝初年领先于世界的地位,反而为近代的屈辱历史埋下了祸根。然而,海外华人却并不这样看问题。近年来,不少西方学者也对郑和下西洋的课题颇感兴趣,继以前提出“中国人率先发现澳洲”的观点后,又提出了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变化已经清楚地展示,西方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在构建世界秩序方面已经显示出局限性,片面追求价值观输出,动辄以武力打击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手段,带来的往往是更大的动荡。多元的世界呼唤着多元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基于这些考虑,命题组把“大航海时代”定为试卷中具有“翘尾巴”色彩的末尾大题,通过补充大量阅读材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深挖中国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的内涵,强调郑和船队实际上向世人提供了一个范例。这个范例,不仅成为当代中国推行和平外交的一笔财富,其所展示的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精神,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
3.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第19题《马关条约》,表达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第35题漫画“在远东”,体现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的重大贡献;第38题“租界见闻”,发掘乡土历史资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其二,呈现中国人为追求国家富强的曲折历程。如第16、17、21题,第23题,第28题,分别体现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时期,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所做的努力。
其三,倡导依法治国、追求平等的现代理念。如第36“罗马法”一题,展现了古罗人马依法治国、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第34题体现了近代中国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4.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
突出命题的情境设置与问题立意导向,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来上海高考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思路。今年的第36题,以一个“问题意识”(古罗马的奴隶是否被排斥在对象法律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情境,引导考生通过对课外史料的分析,对教材的结论展开反思,15 / 19 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创新精神。此外,第39题,关于全球化这一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至今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试题通过引导对这一话题的讨论,考查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地、批判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热点结合案例 考查学生学科水平
——2016年上海高考地理卷评析
2016年上海地理高考试卷遵循“既有利于高校的招生选拔、又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原则,坚持对考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的考查。今年的地理试卷结构合理,课程内容以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比重大致均衡;在测量目标三大部分中,地理基础知识占30%,地理基本技能占20%,地理思维占50%,符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地理试卷的内容覆盖面较广,经统计,自然地理中的宇宙环境、月球月相、太空探索、地球运动、板块构造、地貌形成、大气运动、水循环、海洋环境,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城市化、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地域文化等内容均有涵盖,较好地体现了试卷对各方面知识的考查。地理试卷的难度比较恰当,不出偏题与怪题,不出过难题,做到稳中求变,变中出新,在保持以往地理高考试卷风格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于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的评价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今年的上海高考地理试题有两大明显特点:
一、运用“热点”考查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今年的地理高考试卷中有不少涉及热点新闻的内容,但试题并没有把热点本身作为考点,而是通过热点来考查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地理知识。涉及热点的题目主要分布在选择题中,30小题的选择题中有12小题涉及新闻热点。这样的考查方法,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有利于考出考生地理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与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 19 一是通过热点考查地理概念。例如,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针对这一热点,选择题的题干提出“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选项是“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小”。该题主要考查对太空与月球环境特点的概念理解,并且需要分析鉴别出主要威胁是来自太空的陨石撞击太多。
二是通过热点考查地理原理。例如,目前上海正在建设“海绵城市”。运用这一热点事实,选择题的题干提出“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选项是“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下沉;D减弱酸雨污染”。该题主要考查地理原理。考生如果理解了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就能够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C。又如,通过上海“迪士尼”建设与开张、杨浦从“工业锈带”到“锈带铮亮”的热点,考查考生对商业区位、高新技术区位原理的理解。
三是通过热点考查地理规律。例如,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100多次。结合这一热点,选择题的题干提出“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选项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该题不是考查考生是不是了解这些火山的名称与特性,而主要是考查火山分布的规律,其实这些火山的具体位置已经告诉考生了,考生只要知道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生长带或消亡带上,就能够知道A选项是对的,它和樱岛同样是处于板块的消亡带上,差别只是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接触的消亡带,而圣何塞火山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接触的消亡带上。又如,“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的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这些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度,都是太平洋周边的国家,但根据厄尔尼诺影响下的热带太平洋的东西部的气流情况不同的地理规律,可以排除太平洋东部的秘鲁与智利,又可以排除不位于热带的日本。
二、运用“案例”考查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
/ 19 考试要求明确提出:“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尤其是区域开发的内容考查,更是强调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今年的地理高考试卷中有不少分析地理案例的考查内容,主要分布在综合分析题中。几乎所有的综合分析题都是典型案例分析题。例如,意大利的图表分析是考查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撒哈拉沙漠南缘11国联手打造绿色长城一题是考查全球问题“荒漠化”的应对措施;崇明2012年三大产业的特点分析一题是考查产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联;怒江州土地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是考查对自然资源问题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认识;渭河的河道淤积与水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是考查对一个流域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在这些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地理阅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从而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也能够反映出他们比较地理差异、归纳地理特征、联系地理要素、分析地理成因以及评价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是通过案例分析考查地理技能。下面列举两例:
怎么知道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因为在地理课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凭空答题,说一些套话,就可能失分。这就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图文资料上去找相关的信息,比如地图上可以发现沿河城市密布,文字也反映了这里“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从而可以推测沿河城市的生活与工业用水量大的原因;地图上在渭河的两岸画有很多抽水站,这表明沿河各地在纷纷抽水截留,这也是水资源紧缺的一个原因。
怎么知道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意大利国家地理知识,中学课本中没有涉及,也不是必学的国家地理范围内。那么如何来应对农业问题的试题呢?这就需要考生运用有关图表的数据来进行归纳。读了2010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表,可以发现该国的农业劳动力人口存在老化的问题;读了2010年意大利农户生产规模结构表,可以发现该国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从而找到回答问题的正确答案。
二是通过案例分析考查地理思维。下面列举两例:
为什么非洲“绿色长城”项目特别重视适应性强的树种的筛选与引进?非洲有关的11国在建设绿色长 18 / 19
城时特别关注筛选与引进适合性强的树种,是一个很有地理味的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的把握。该题要求“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这就需要考生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开始思考,计划建设的绿化带处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因此要考虑重新筛选与引进对当地环境更具有适应性的树种。而这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应该具有比原有树种更加耐旱、旱季不落叶的特性,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为什么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状分布?以往的考试曾经考过欧洲西部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面积广阔,而今年试卷有一道试题涉及到回答为什么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正确答题要求考生不能简单罗列,而须连贯地阐述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需要考生从其位置、风带、地形、洋流四个基本要素展开分析: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偏北地区,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在高大山系西侧的狭长平原,加之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这样就提高了对考生分析与表达的考查要求,从而赋于试题更高的思维含金量。
/ 19
第五篇:2011上海化学高考试卷分析
2011上海化学高考试卷分析
一、高考基本情况分析
2011年上海约有6.1万考生报考了全国高考,人数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的报考人数为9.93万人,2009年下降为7.5万人,2010年为6.6万人。其中,文/理科报考人数分别为2.2万人和3.9万人。在理科中,化学因其所花精力相对较少、试卷难度稳定、临场发挥稳定,且专业受限较少而备受考生的青睐。近年来虽然考生人数减少,但化学加一人数一直都很稳定。而其它科目人数的减少迫使高考化学试卷做出一些调整,一方面要更加体现出化学学科素养,另一方面又要有合理的区分度以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2011年化学高考试卷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炉了。
二、试卷特点
1.基——注重化学基础知识
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基础性。题目素材多来源于教材,但也不拘泥教材,不回避重点,如选择题、实验题等都体现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试题在灵活多变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常态,题型稳定,结构合理,难度适中,层次分明,没有出现“偏、难、怪”题,使基本功扎实的考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
2.新——体现化学思维品质
今年化学试题设计新颖、有创意,突出化学的学科特点,而且能够体现出化学学科的思维品质。
3.用——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关注社会热点,联系实际,注重试题的思想性、时代性的显著特点。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题量:30题。题量较往年减少一个计算,但是计算题的分值并未减少。
2.各知识块试题与分值
知识块
题号
分值
占有百分比
概念与理论1、2、3、5、9、11、16、18、19、21、23、24/(2)、25/(1)(2)(3)
约46
31%
元素化合物6、7、8、1
3约1
28%
有机化学4、12、14、15、28、29
约
3121%
化学实验10、26、27
约2
315%
化学计算17、20、22、24/(1)(3)(4)、25/(4)、30
约38
25%
3.与最近三年相比
知识块
占有百分比
08年
09年
10年
概念与理论
33%
31%
25%
元素化合物
13%
9%
7%
有机化学
19%
17%
15%
化学实验
21%
26%
33%
化学计算
14%
17%
20%
四、试卷分析
1.从考查内容来看,今年概念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与往年的比例相差不大,比去年要高,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概念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块的教学不能放松。有机化学和化学计算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虽然化学计算比例增加,但依然没有改变淡化纯计算内容的特点,更多的是将化学计算与有关的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融合在一起,强调计算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至于有机化学内容比例的增加,原因可能是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有关,而新能源、新材料都是以有机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
2.从知识点上可以看出,它涉及中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重点内容,基本上也都是我们平时重点强调的,反复训练的,但有些题型较新,这体现了出题的意图,不管教材怎样变,教学理念怎样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用于指导生活、生产、科技等的作用不会改变,需要学生作为知识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会变,同时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常抓不懈,才能在高考中创造佳绩。
3.试题素材新颖,以多种方式呈现信息,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试题以文字、流程图、数据表、图表等多种形式给出信息,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实验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2012年化学高考预测
从外部形势来看,2012年上海市参加高考人数将比今年少,近两年化学高考要求的提高也使众多考生偏向于其它科目,该是化学减分的时候了,笔者认为2012年化学高考不会比今年难。从知识模块来看,概念与理论和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基础题还是会占整张试卷的1/3左右,这部分内容将继续体现化学学科学以致用的特点,另外国家政策的导向将会使得有机化学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机实验题可能成为今后高考的一个趋势,而化学计算也将越来越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
六、对教学的启示
1、重视基础,强调应用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实践表明,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高考重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2、重视联系实际,力争让学生解决“真问题”
重视社会热点,联系实际,加强关注过去不多见的工艺流程图题,这类题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设计问题,考察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方面是老师及学生均欠缺的知识。
3、加强规范性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习惯、有机物的结构式的书写和同分系构体书写的有序性以及简答题的语言组织的学科特点,此外有效数字的保留问题也是今年高考的特点之一。
4、强化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意在仔细认真。所以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项目。
5、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更应注重提升学生化学思维品质。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6、双管齐下,提高效率
2012年考生参加了上海市统一会考,在高二下学期参加了四门功课的会考,对会考的准备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各高中相比较往年都是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面对这样的情况,那么高效的复习就成为备战2012年化学高考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不足一年的备战时间内,将夯实基础和提升实际应用知识能力并举,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拓展同时进行,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