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摄影创作活动实施方案
摄影创作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展现xxxxx职工风采,树立xxxxx形象,宣扬xxxx事业的新发展、新成就、xxxxx战线上的好人好事及广大xxxx职工工作、生活的新风貌。同时也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xxxxx拟于近期开展一次摄影创作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内容
1、摄影作品评选。开展摄影作品创作活动,并进行作品评选。
2、举办获奖及优秀摄影作品展。(时间待定)
二、活动细则
(一)比赛要求
1、面向xxx职工,以摄影作者个人名义参加。
2、所有参赛作品一律不退。
3、主办单位有权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复制、展览。
4、主办单位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必要的修改,保留参赛作品的作者署名权。
5、作品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要求,严禁反动、黄色等内容,参赛作品涉及肖像权等法律问题,由作者自负。
6、凡参赛者视同承认本通知各项约定,本次大赛主办单位对大赛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7、作品要求于xxx月xxx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至xxxxx行政办公室邮箱。
8、要求xxxx各单位至少要有两人以上参加。对积极参赛并获奖的单位颁发组织奖,并进行通报表扬;对组织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二)作品类别
1、生活类
2、人物类
3、风光类
4、工作类
5、静物类
6、民俗类
7、纪实类
8、艺术类
9、新闻类 黑白、彩色、单幅、组照均可
(三)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应为原创新作,并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2、提交作品文件大小在1M以上,且为近期作品,并保留图片的原始信息。
3、每人提交作品至少要达到3幅以上,并填写作品名称及文字说明。
4、电脑后期制作后如改变照片原始内容或加入边框、水纹、签名等修饰的作品均不得参赛。
5、由于作者原因参赛作品达不到规定技术指标的,主办单位有权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6、参赛作品提交后,经主办方审核通过,在xxx机关展板进行展示。
(四)作品评选
为保证本次大赛作品评选的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将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统一评选。
四、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特等奖1名:颁发获奖证书及价值xxxxx元奖品 一等奖2名:颁发获奖证书及价值xxxxx元奖品 二等奖3名:颁发获奖证书及价值xxxx元奖品 三等奖5名:颁发获奖证书及价值xxxx元奖品 优秀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
附:为给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平台,我xxxxx拟于近期活动开展期间组织一次集体外出创作活动,望各摄影爱好者踊跃报名,要求自带相机。
第二篇: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班级:姓名:06教专班 卫 静
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摄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自1839年以来,它已有了160多年的历史。短短一个半世纪多,摄影作为现代文化的视觉媒介,已渗入到天文、气象、地质、探矿、医学、考古、新闻、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以其纪实功能,成像的快捷以及操作技术的简便易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尤其是各大学院校,他们已把“摄影”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来教学。
2007-2008学期,我们也学习了摄影。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摄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摄影”,它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二维空间的平面造型艺术。“摄影”一词的原意就是“光画”,最早的摄影派是“绘画派”,20世纪20年代摄影在中国则被称为|“美术照相”。今天,以“画意”为主体的创意摄影与纪实摄影仍为摄影艺术的两大支柱。纪实摄影体现着摄影的本性特性是摄影的主导。摄影爱好者从拍纪念照到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必须经过一个控制光影,把摇画面结构的学习过程。当然,学习过程中的习作难免会有不少模仿之作,但即便如此,也是无可后非的。有才能的摄影家正是在这模仿中掌握了摄影艺术创作的要领,才创作出了不少佳作,最终能够跳出“沙龙”,自成一家。下面我就自己拍摄的三张作品具体地谈一下“摄影心得” :
照片一:“环保”,本画面所呈现的内容十分简单:主体是一只手,手里拿着一张废纸;背景是一个垃圾桶。该相片采用了“顺光”→“侧拍” →“特写”的拍摄技巧,很自然地巧抓拍了一幅“往垃圾桶扔废纸” 的画面,它揭示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寓意。从侧面也可反映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明天!
照片二:“室中花”,本画面的主体是几盆“争艳”的花,采用了“侧面” → “俯拍”的拍摄技巧,勾勒出了一幅“室中的花儿在阳光的照射下竞相开放”的画面。它揭示了: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耕耘,同样的收获。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为什么在我们学生中间有优生和差生之分呢?这值得我们反思„„
照片三:“阳光”,本画面采用了“正面” →“仰拍”的拍摄的技巧,形象地描述了一幅“透过树枝阳光普撒大地”的画面。该相片是早晨拍摄的,也许由于光线不强的原因吧,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模糊感,看起来有虚化的艺术效果,不过这也是我想要的。忽然间我明白了:原来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到处都存在着美„„
上述三张相片是我通过一学期的拍摄练习精选出来的,自我感觉还不错,望老师再为我指点一二,谢谢!
第三篇:摄影创作体会和认识
谈谈摄影创作的体会和感受
主要谈三个方面的话题
一、摄影与摄影创作的关系
二、摄影创作的体会和感受
三、摄影创作的表现方法
第一个话题,摄影与摄影创作的关系
1.摄影是借助照相器材记录现实影像的一门专业技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技法,就能够从事商业摄影、新闻摄影等专业职业。
在过去的胶片时代,对摄影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在按下快门之前,需要预测现场光线,然后根据光的强弱,手动调整适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控制胶片感光量;其次是要目测照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手动调准镜头焦距。这是胶片时代摄影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不然就无法拍出一张曝光准确、影像清晰的照片。
进入数码时代,摄影成了一件人人都能操作、非常省力省心的事情。只要拍摄者按下快门,所有以前那些专业性很强的摄影技术完全由照相机自动处理,拍摄者要做的仅仅只是把镜头对准被摄物体就能够拍出清晰度、影调、成像十分完美的照片。所以有人说,数码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家。
2.摄影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它是摄影者借助照相器材料,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摄影创作最终的结果就是摄影艺术作品。通俗的说法就是,摄影创作就是从酝酿、构图到制作完成摄影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因此说:
摄影创作重要的不是照相器材如何先进,不是摄影技术如果精戡,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眼睛。
然而在现实中,却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没有正确认识摄影与摄影创作的关系。比如有些人对摄影器材研究得十分透彻,他们对不同型号的各种照相机性能和镜头参数如数家珍,烂熟于心。他们经常在拍片时不断更换各种焦段的镜头、使用多种多样的器材配件,而对拍摄时最重要的诸如用光、选景、构图、主题表达却漫不经心。
其实,对于摄影创作来说,摄影器材只是画家手中的画笔、雕刻手中的刻刀,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才是摄影创作的关键。3.怎样区别一张普通照片和摄影艺术作品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拍了一张田里的稻子和稗子的照片,不管曝光怎样准确,不管影像如何清晰,它都只能算是一张记录现实影像的普通照片。但是,如果把稻子和稗子这二种自然植物进行巧妙取舍、构图,拍成一张漂亮的照片,就成为一张给欣赏者以审美愉悦和启迪的艺术作品。比如八十年李英杰拍摄的一张很有名的摄影作品《稗子和稻子》,(示图)
这幅作品,作者为表现无知者骄傲、博学者谦虚这一主题,仅仅选择了稗子和稻子这两种既形象又含蓄的植物,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性格,概括地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复杂问题,通过稗子和稻子这两种简单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使得作品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的形象。
再说第二个话题,摄影创作的体会和感受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非山看水非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几句看似颇有禅意的话,是说从前有个出家修行的人,在离开家乡时看到的山水和修行后回来时看到的山水,然后经历再次离家修行后回来看到山水时三个不同阶段的心境。我觉得这与摄影创作所经历的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摄影创作一般也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手上有机心中无机(初学入门阶段)手上无机心中有机(探索提高阶段)手上有机心中有机(融入思想阶段)先说第一阶段,初学入门
初学摄影创作时会觉得摄影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情。这时候会觉得拍什么都兴奋、新鲜、有成就感。因为只要多按几下快门,一张自己认为漂亮的照片就完成了。但渐渐会感到失落、沮丧,慢慢会对自己拍的照片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往往在现实中看到的那些十分壮美的景色或场景,却在自己拍出的照片中并没有得到原本所期望的那种审美愉悦和冲击力。这时候,会觉得什么都不值得拍,觉得按快门是件很无聊而且徒劳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这时候很多人会对摄影创作没有了激情、失去了信 2 心,最后选择了放弃。事实上,如果这个时候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问题的症结在那里,然后潜心学习,不断实践,并持之以恒,那么就会突然有一天,一张有份量的摄影处女作品就会诞生。而这时候你的摄影创作水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一个台阶,从而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会逐渐清楚自己要拍什么和怎样去拍。
第二个阶段,探索提高
事实上,不论你以前对摄影一窍不通,还是已经有所造诣,无论提高摄影技术的目的只是做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还是做一名专业摄影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眼力”,也就是要学会观察。在摄影创作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在日积月累地吸收了关于照片中应当追求什么东西之后,就会开始对如何观察、摄取周围现实中美丽景物或物景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这种发现客观现实中美的景物或场景的能力和技巧,就是所谓的“摄影者的眼力”。
锻炼这种“摄影者的眼力”需要不断学习加勤奋,离开了这二点,摄影创作将寸步难行。为了在摄影创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有新的意境、新的角度、新的构图,不仅要走别人走过的路,就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也要不断去探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摄影创作的最高追求。因为读书是思考,行路也是思考,读书是从文化艺术修养上来充实、提高自己;而行路是原发性创作的思考。事实上,许多优秀作品,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靠在现实中“跳出一亩三分地”四处奔波,探索发现,靠双脚走出来的。
第三个阶段,融入思想
作为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摄影创作者,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用何种手段,无论是什么形式和内容,都不可能不留下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感情色彩。当我们举起照相机,面对的都是客观存在的形状、线条和结构,我们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将它们取舍后摄入镜头,实际上也就表达了我们自己的某种思想认识、感受和审美趣味。因此在摄影创作实践中,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迷信大师
摄影创作不仅仅是客观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存在和情景,也不仅仅是电子、数字化功能的体现。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便主要的是摄影创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影像图式语言。摄影大师如此,摄影爱好者亦如此。
(2)不要刻意模仿
客观世界万物本身纷繁万千、丰富多彩,摄影创作者抓住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此时此 3 刻对这一情景的某一种理解、想法和特别感受的反映,正是在对这种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场景的选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和自己的思想认识。每一幅照片,都寄托着摄影创作者的情感,都是摄影创作者心声的真切反映,根本没必要去刻意照搬、模仿别人的东西。
(3)钓鱼不在吃鱼
我很敬佩爱好钓鱼的人,他们不仅要饱尝日晒雨淋、长时间等候,还要把自己千辛万苦钓上来的鱼支付比市场价高得多的价钱,最后还送了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不图回报、不计得失的忘我精神,他们享受的只是钓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搞摄影人的尊敬。
摄影创作是一件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其结果并不一定总是能够有成功的回报。如果摄影创作带有太重的功利心,那就失去了摄影创作的原始乐趣和意义。当然,自己付出努力创作的摄影作品能够获奖,那是赢得社会承认的一种重要途径,但衡量一幅摄影作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有获奖这一条阳光道。请记得,在我们身边还有一条独木桥,你也可以试着去走一走,说不定比阳光道走得更有趣味、更有意义。如果要说到是不是被社会所承认,那么十八世纪荷兰画家凡·高一生穷困潦倒,甚至被送进了疯人院。他的作品,只有一幅题为《红色的葡萄园》是他在世时出售的唯一作品外,根本就无人问津,更不要说获奖了。然而,凡·高的艺术成就却在后来的欧洲绘画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这种现象又当怎样去解释呢!所以我认为,摄影创作就像人生一样,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第三个话题,摄影创作的表现方法
(一)技术层面 1.光的运用
摄影是通过光和影来纪录物体,抒发情感的,光起着造型作用,也起着取舍作用和透视作用,同时光也可以起到美化作用,摄影的本质就是要善于驾驭各种光线,变幻出各种不同的画面,抒发各种不同的情感。(图例)
2.色彩运用
在摄影创作中,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语言。摄影创作中,可以通过构图、角度、光线、特技以及后期加工等手段来控制色彩,在画面中建立起良好的色彩秩序,色彩的美感并不在于单一的色彩,而在于色彩的互相组合,互相映衬和对比。(图例)
3.构图决定一切
构图是表现摄影作品内容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让构成画面内容的内部结构得到适当的表现。可以说,要想拍出好照片,就需要掌握构图的相关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摄影构图是将照片构成所涉及的一切因素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处理,它包含全部造型因素和拍摄手段。具体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同一幅画面中以获得最佳布局。在形式上表现点、线、形态、质感、用光、明暗、影调、色彩等配合,以表现某个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具体需要把握四点:
(1)运用黄金分割法
也叫三分法构图。即把影像画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平均划分出九份,然后将关注点放在切线上或交叉点上。三分法是最有保障性的构图方法,能够突出主题,产生较好的视觉美感。(画图示例)
(2)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寓情与景,借景抒情”、有“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的创作技法。所以国画中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之说。所以摄影作品常常需要根据不同题材运用大量留白。所谓“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这是中国画中表现高远意境的有效手法。留白是突出主题的需要,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图例)
(3)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
画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画布上一点点加上景物元素,而摄影创作是要把已经存在的客观景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到保留最基本的能够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影像元素。
(4)拍摄中需要避免一般性错误 ① 地平线横穿画面中心 ② 有分散主体的干扰物体 ③ 画面散乱、主体不突出 4.掌握后期处理
(1)尽量用RAW模式拍摄
RAW格式不是图像文件,而是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不经过相机内的影像生成器的转换,除曝光之外,一切都可以在后期改变。比如,使用RAW格式可以在后期任意地调整白平衡,在后期无论设定什么样的色温对画质都没有影响。RAW格式可以使图像处理游刃有余。这种模式是没有压缩拍摄的储存模式,其特点是拍摄后处理的空间很大,也 5 就是宽容度大,曝光可以找回两档,色彩、色温任意调整。
(2)必备的Photoshop处理技巧
画家需要经过数十年的训练才能够掌握绘画这门技能,他们通过笔和纸的演绎描绘自己抽象的思维,表现自己对艺术、美的理解。而Photoshop软件可以让一幅同样环境和焦距光圈下拍摄的照片,调整出不可思义的效果。虽然PS处理方法很多,但大部分照片的基本处理方法只需要4步:
⑴ 色阶调整 ⑵ 曲线调整 ⑶ 锐度调整 ⑷ 色相饱和度调整
(二)艺术层面
怎样尽快提高摄影创作水平
对于艺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主题 + 一个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 简洁明了,只要注意这三点原则,不久就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观看、分析和评价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将会开始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用新的目光来拍照片了。
(1)学习提高摄影技术法则和艺术法则
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艺术技术的运用,前者容易,后者难;搞摄影创作需要掌握摄影技术法则和艺术法则,二者缺一不可。前者靠学习,后者靠积累和培养。平时多学习一些与摄影相关的东西,一个好的摄影师就是在千百人司空见惯的视觉中去发现美。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应当是看时吸引人,过后有韵味。
(2)重视作品鉴赏
一幅水彩画,大山间的小溪水中有一群蝌蚪,标题是《千里闻蛙声》,作者没有表现千里之外的蛙,但观赏者能从画面上听到蛙声,这就是可视艺术想象延伸。当我们看到一张很美的照片的时候,能不能说出它为什么美?能不能说出作者是怎样制作这些照片的?
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仅在它画面美不美,便取决于它蕴意深不深。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判断一幅好作品的最简单考量。(图例)
第四篇:最新精品作文:“摄影创作”感受_500字作文
“摄影创作”感受_500字
在摄影方面我是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只会简单的用镜头对准人、物,按一下快门就“ok”了。可经过这次的“摄影创作”学习,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受益非浅啊!在第一课里,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心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双镜头相机”、“单反相机”及,“家用卡片式相机”,并在老师一一的讲解下让我明白了:双镜头相机的一个镜头是用来取景的,另一个镜头是用来拍摄的;单反相机的镜头是可拆卸、更换的;法国是第一个发明相机的国家等等有关相机的知识。
“叮玲玲……”午饭的时间到了,经过1个小时的休息,终于上课了,我们终于可以继续学习摄影技术了。在第二节课上,老师首先选择了一个男生的照片,通过电脑上的软件,老师将照片放大,把男同学脸上较黑的皮肤用较白的皮肤代替,这一举动迎来了我们的惊呼,我们不禁感叹道:“太神奇了!”不仅如此,老师还把照片的背景用软件工具一一擦掉、扣除,换成美丽的风景画,然后调整对比度和亮度。就这样原本一张不起眼的照片在老师手中经过一番“雕琢”不论是人还是物都更加美了。于是我们把自己的照片按照老师教的方法都“打扮”了一番,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和同学个个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第 1 页 通过这次学习并不单单使我掌握了拍摄的技巧和加工照片的方法,还让我明白了:不精通、不明白的事物,只要经过认真地学习、仔细的研究才能够掌握其中的奥秘,获得成功,即使是失败了那也是值得的。
第 2 页
第五篇:讲稿-摄影艺术与创作、专题摄影
摄影艺术与创作、专题摄影
1、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之所以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独树一臶,并已经现代艺术走向未来的最富于魅力、最具有潜力的艺术形式,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摄影工作者在摄影创作中,不断接受现代意识和现代美学观念,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结果。1.1摄影的艺术性
摄影的定义有不同角度的界定:
摄影是运用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里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从摄影技术角度上说的,定义中提及的真实事物,应是指世间的存在物,即实实在在的事物。它没涉及人的思想差异等因素,或者说,摄影不仅仅是按按快门,在按快门的过程中还有社会意识,人的观察角度等因素。
摄影是近代科学的产物,是光学、化学、机械学乃至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结合。这一定义主要是从摄影的光学成像的角度来界定的,从这定义中可大致看出摄影与光学、化学的关系。
摄影是关于用某种工具真实地记录客观四维世界(三维实体加一维时间)的影像于某种介质的活动,而该介质必须是静态的,可再现的,可被人类视觉所感知的。摄影的介质可用来传递信息及情感。
摄影这个词似乎是个缩写的句子,摄是动词,指拍摄记录及还原的过程,影指拍摄的主体。脱离了影似乎也就无所谓摄影了,因此才有了用光、布光等制造、利用影这么个过程,才有了摄影艺术这么个名词。摄影的艺术性 摄影是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构成的混合体,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表现思想的传播媒介。
图5 《伟人毛泽东》
吕厚民,著名摄影家。1950年以来长期在中南海工作,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的专职摄影师。他在中南海的每一天,都是十分有意义和新奇的,在端着相机、透过镜头去观察和记录毛泽东老一辈革命家工作和生活珍贵瞬间的同时,也耳濡目染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伟大风范。1961年以来专职做毛泽东身边的摄影记者,这段时间是他的金色时光,用照相机记录了毛泽东在政治和外交场面的动人风范、记录下毛泽东在孩子们面前的慈祥、记录下毛泽东同普通百姓之间不可分隔的深情、记录下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历史珍贵镜头。
(1)纪实性。表现在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使摄影作品有高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2)艺术性。通过技术与艺术技巧的结合,加之主观情感,从而产生具有震撼力的艺术品。
摄影从纪实步入艺术殿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解决好摄影纪实性和艺术创造性之间的关系,要求摄影创作尽可能摆脱消极记录客观、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影者的主观创造性,首先要对生活进行提炼、概括,反对刻板地照搬现实,寻求典型化的形象;其次,摄影艺术要求作品表现出摄影者的主观感情,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满腔热情或对客观对象的评价;再次,摄影艺术作品应该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感,给观赏者以形式上的美的享受,因为艺术应当是美的。1.2摄影艺术的审美要素
毫无疑问,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艺术性应该成为摄影文学的灵魂。在光与影、线与形、色彩与质感的交错和融合的后面,是像外之像、景外之景,是寻求实现一种 意味,是创造一个境界。它在传递外在形象、形式中,更传递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想象和情感,一种阐释与理念。1.2.1光与影
摄影又称“光画”,光是摄影的基本造型要素,事物的具体形象由光的照射才呈姿态,光线本身受光源,光线强度、距离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无穷的变化,例如直射的阳光的影纹线条有力,影调、色彩饱和;逆光下被摄体的轮廓明显,立体感强。影是具体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从亮部到暗部及其丰富的层次变化,影又称影调。光与影始终相随相伴。由于物体的形态,质感借助光与影的变化来表现,环境、气氛要依托光与影来营造,因此,光与影是摄影造型的“母体”,没有光也就没有摄影。
光与影具有抽象化的特质。对摄影艺术而言,光线本身是缺乏意义的。只有在阴影的衬垫下,光线才体现出它的价值。光与影,其实揭示了一种相互的关系。黑格尔指出:“在与对象发生关系之中,光显示出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光,而是本身已经特殊具体化的明与暗、光与影。”从根本上讲,摄影也是一种抽象化的过程,是平面对空间的压缩和概括。因此,黑格尔又进一步论述道:“光消除了重物质单纯的客体性和外在性,对重物质的感性的空间整体性加以抽象化。”对于所有的平面视觉艺术而言,相对具体可感的现象世界,光与影终究是一种抽象物。
光和影还具有极大的暗示力,它可以在视觉上使人对物体发生意料之外的歧义效果。光的转动可以带来影子的变幻,从而在视觉上改变物体的高低、长短和凹凸。一个正方体由于光线角度的改变,可以产生长方体的视觉效果;由于光照方位的变动,也可以使一个圆球看上去俨然是一个椭圆。光与影的这种暗示力,能对景物的质感、层次、形体乃至视觉大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摄影增添了趣味,并丰富了造型能力。一些摄影家就这样议论说:“某些物体在不同的照明下好像改变了形态,是光线塑造了它们的表象。”
光与影是摄影的手段不是目的,摄影的根本任务不是为光影而光影。但单纯对光与影的探索,的确能提高摄影的创作水平,强化拍摄者对光影效果的自觉意识。这种对光与影的探索,可以作为学习摄影者的一种必要的操练。
图《等待》光线、影调很好,意境好,等待是孤独,是寂寞,是忧虑,有一种愁绪在内。
1.2.2 线与形
线是人类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想象性的抽取”。线是表意语言,是取象达意的骨架。图1巧妙地运用线与形来表现建筑 图2建筑小品,很讲究点,线,面的组合!
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暗示和想像。例如直线刚,曲线柔,上扬线舒展,下垂线低沉。
形即形状,是线的形态语言,是激情表现的凸现。不同的形状给人不同的情绪感受。如圆形给人带来圆满和完美的情绪,塔形给人以稳固和永久的感觉。
线条从来就不是客观的真实存在,而是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视觉抽象,因此,它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浓重的感情色彩。
图1《老槐树》一棵很久就以经不再生长了的老洋槐,如今仍然站在那里给这个世界增添色彩。表现了一种精神,看到它,想起了我见过的89岁的老头了 图2《跨越》抽象的钢结构物体在阳光中有了生命力。线与形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它不仅能反映和刻画物体的外貌与轮廓,好的摄影师总是善于运用线条来进行造型拍照,因为线条能帮助我们生动的刻画事物形象,使作品增加美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有利手段。1.2.3 色彩与质感
色彩是影响人们情感的一种因素 暖色能给人以温柔、宽慰、热闹之感,如夕阳、晨晖等等,图《晨光》大气
图《杂技》流光异彩,欢快
图《东北纪行-牧羊曲》美丽的贫困得到极尽的表现 冷色给人以忧郁、阴沉、寂寞之感,如冬日、日光灯等等。
如果摄影者能够意识到这些,并且能在摄影创作中合理运用,对摄影创作是大有帮助的,拍出的作品一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色彩是平衡摄影画面的手段。在彩色摄影中色块是构图的重要元素,如果摄影画面是以突出原色为主的构图,那么画面给人的稳定感就很强,画面中的非原色就只能起到活跃画面防止构图单一的作用;如果是突出非原色的构图,(图《旋律》)那就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因为非原色趋向于原色,就是因为有这种不稳定性,就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从而使构图具有动感。色温也对构图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暖色比冷色显得要重一些,(图《土林》)在摄影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到这些,并且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如一些大色块的运用,还有冷暖色彩的搭配,可使摄影画面平衡,当然也可以别出心裁,可以使画面有失重的感觉,那样会使画面更具动感,达到创作目的。比如用大面积的绿色来衬托红色,让人们的兴趣中心落到了红色上,还有如蓝天、白云、绿草能给人以宽阔、宁静、舒适的感觉,这种色彩搭配叫人心旷神怡。
色彩是影响画面透视效果的一种因素,也许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但事实是这样的,除了光圈之外,色彩也影响透视效果,但它不影响景深,这个概念要搞清。可能更多的是视觉心理上的,一般来说暖色距离向前,冷色距离向后,另外饱和突出的本色比它的相邻色要显得更近一些,其实我们很多的摄影作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要表达天真活泼的儿童,肯定是用原色较多的暖色调,而要表达沉思的老人那就要运用冷色调或者说是低调了。前者透视感不强,但画面活跃,后者的透视效果好,使人感觉到有深度。如果在一张画面中搭配有合理顺序的暖色和冷色,那么画面的透视效果一 定会很强,反之如果只是单一运用红、黄等暖色,那画面的透视效果就要差一些,但画面活跃,一切跃然于纸上,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感觉。所以摄影师应当认真地思考所要表达的题材,合理地运用色彩来调整画面的透视效果。
质感即物体表面的肌理。每个物体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质感和表面细节,成功地表现出这种质感可以大大地增强照片的效果。表现出质感,要求多少善于观察。关键是要懂得对不同的被摄体用什么光线效果,以何种拍摄角度最好。为了表现质感,最明显和常用的是侧光,明亮反差大,效果明显。突出质感在广告片拍摄中尤为重要。1.3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内容——摄影艺术作品的灵魂,由兴趣中心即视觉焦点表现。形式——是指对象的形状和结构。在摄影艺术作品中表现为构图方式。意境——摄影艺术作品中凝聚的浓厚意趣和情思。2.摄影创作 2.1摄影创作的基础
一、摄影创作基础:光影效果、构图技巧、瞬间把握
二、创作的能力:现场目击、把握机遇、瞬间直觉、想象、艺术修养 2.2观察与发现
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我们看惯了的东西不觉得美,正是因为熟悉了、看惯了便忽视了。熟知的东西不等于真正知道的东西。人们对新鲜的事物的了解往往停留在感性阶段,经不起推敲。只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即对感觉到的事物进行理性的认识和评判,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所创作的作品才具有深度。许多事物要想真正了解它,就必须用一种特别的眼光看待它——观察。所谓的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地看,用心深入地思考。
摄影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发现平常容易忽略的细节,发现事物的典型特点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观察能力与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一、观察有效的空间
经过观察分析,确定想表现的主题后,进行取舍。
二、观察主次关系
观察主体与陪体(或背景)之间的关系,主体是作品表现的重点,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而陪体对主体或画面起衬托、点缀、补白等作用
三、发现事物的内涵
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来发现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通过想象使表面形象产生更深一层的意境。
不同的摄影领域,摄影观察有着很大的差异 长期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的积累 厚积薄发 3.专题摄影 3.1人像与人物摄影
人像摄影:比较正规的人物形象拍摄,以静态造型居多;
人物摄影:人物活动(包括人物的环境在内)的拍摄,以动态的表现为主。两者都可以统称为人像摄影,关键是面对人的拍摄不应当只是单纯地表现人物的外貌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地表现人的性格、内心世界及其活动的一切特点。
1、人像的造势与姿势
当人物在照相机前做出的一个动作时,不管它的动作是自然流露,还是人为地设计,照相机快门铺作的总是某一瞬间的身体造型,包括脸部的角度、身体的姿势、四肢的摆放,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默契。离开了对人物外表造型和姿势的刻画,进入人的心灵只是一句空话。
从人像的造型分类上来说,头部最易于表达人物的表情和脸部的质感,半身像最易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姿势,而全身人像的最大优点是能让人物与周围环境构成有机的联系,便于营造画面的情调与气氛。
人像摄影的脸部造型非常重要,不管是平行还是俯仰的变化,都必须小心把握。 人像摄影的身体姿势主要强调动感,使画面产生新的活力。 手的作用在人像摄影中举足轻重,手之善于表达感情,仅次于眼。
2、人像用光的基本特点
用光也是人像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起风光摄影来说,人像摄影的用光更为自由。
a)正面光照度均匀; b)侧面光立体感强 c)逆光富有情趣
d)室外拍摄上午9~10点,下午3~4点为最理想的时机 e)光线质感
直射光,它的造型质感充满了力度,特别适合男性和老人,并通过逆光和侧逆光形成厚重的造型效果;
散射光,它的过渡细腻,层次柔和,特别适合拍摄女性和儿童。
不管是灯光还是自然光,只要控制得当,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光线的质感对人像摄影也很重要,往往能突出出人物的性格和营造气氛。
3、捕捉人物的神态与个性 通过分散被摄者的注意力的方式,可以消除他们在镜头前的紧张感;眼神和嘴的表现力,也只有在放松状态下,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要是被摄者真情流露在于引导,而最后的成功在于捕捉。
4、生活快照的拍摄
生活快照的拍摄场合,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一些聚会、仪式、活动。其内容可能是单人的照片,也可能是集体的合影。其特点是要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人物活动的性情、特征以及周围的环境,生动自然而不做作。平凡中的意味 “全家福”的拍摄
集体照的拍摄有多种手法,关键是通过合适的安排,获得生动多变的造型和活泼的神情。
3.2自然风光摄影
今天的风光摄影不再是单纯地拍摄景物或机械地记录大自然,而是艺术地展现人对自然的特殊感受。我们也不要以为风光摄影就一定是拍摄名山大川,只有风景名胜才会拍摄到好的照片。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才能真正享受风光摄影的乐趣。
1、在自然中巧用多变的“光”
风光摄影的关键是善于用光,并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顺光
选择深色的主体衬以明亮的背景,或明亮的主体衬以深些的背景,拉开景物之间的反差,还可以略增加一些曝光,使画面形成一种近似高调的效果,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逆光 风光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能在每一景物的背后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的空间距离和良好的透视效果,因此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如果主体景物背后是明亮的雪地或是水面时,逆光下的景物又会使主体形成剪影效果,以强烈的反差力度和简洁动人的画面取胜。
清晨和黄昏是风光摄影的最佳时机,把握这两头,成功就有了最大的可能。 拍摄太阳是风光摄影中的重头戏,关键在于曝光的掌握和氛围的烘托
第一要适当表现周围景物的,最好避开太阳并以太阳附近的天空为测光对象,保证中间影调的层次。
第二日出日落时的光线变化很大,要尽量采用一些曝光组合,以免曝光失误。第三太阳的大小是由拍摄时的镜头焦距所决定的。镜头的焦距越长,太阳的影像就越大,如果用广角或标准镜头拍摄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则画面的太阳很小。这时可以将光圈收到最小处,由于光圈叶片的作用,在底片上的太阳四周,就可能散发出六角的星光线条,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
第四留心绚丽多姿的早霞和晚霞,使天空的色调更丰富多彩。
2、在自然中寻找有特色的“形”
自然风光中的形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的表现所摄景物本身的造型特点,二是通过增加决定理解和感受把握有个性的造型。比如,有意识地选择、组织造型的重复因素,就能在画面中筑起节奏和韵律,获得独特的生命力。
最简单的节奏形式,就是将画面中队景物线条和块面明显地、均等地划分成相同或近似的若干部分。它的分割不是将画面一分为二,而是至少分成三个以上的画面。重复越多,节奏感和韵律感就越强。
抓住特色,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以气势取胜的山景摄影
自然风景中的山,是性格千姿百态的峰岭。“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人格力量的很 好陶冶体现过程。
山的俯拍,要强调山的气势,尽可能采用仰拍或俯拍的角度。避免平视取景,以防画面单调平淡。
山间云雾,一山区的夜里寒冷潮湿,第二天太阳初升形成。早起,趁云海随山中气流急速运动变化之际。二是白天,大雨过后天空突然放晴,山谷中的雨水在强烈的日照下化作水气冉冉升起时。
山中日出,结合天象景观,在山中拍摄日出。
瀑布拍摄,瀑布在山景中出现,有利于营造多变地气氛,竖画面有助于强化高瀑布的飞流直泻,横画面可以展开宽瀑布的磅礴气势。尽量开大光圈,选择快门高速端,清晰凝固每一滴跃动着生命力量的水珠;收小光圈,选择快门低速端,拍摄出的瀑布如纱幔轻垂,凝重而有力。
4、变化多姿的江河湖海
水上的旅行拍摄要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在舟船中与美景失之交臂。
水的光影、色彩和水的曲折流向是拍摄水景的关键,可以充分展现水的表现力。海边的光线氛围以黄昏为佳,同时注意拍摄海边生活场景。
5、个性迥异的人文景观
风光摄影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就是结合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于一体的各式园林。众多的园林不仅把自然界的上水石木运到园林中,而且通过假山、水榭、桥梁、走廊等巧妙布局,或掩或藏,达到以虚衬实、以少省多的妙境,形成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独特的风格。从中国园林的特色来看,园林的拍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以气势取胜,对称的结构和宏大的场景是表现的重点。私家园林以多变为趣,在曲折掩映中找到最佳的视点,以少胜多。寺庙园林的特点在于野趣,集合苍松古柏,展现历史的风韵。
6、各种自然气候的表现手法
阴天的拍摄
阴天:缺少阳光,明暗对比减小,反差非常弱,灰蒙蒙一片,色彩不鲜艳。拍摄时避免平面物体,选择前景、中景、远景等多重排列的自然景观,通过近深远淡的自然规律,尽可能拉开画面的反差。雨天的拍摄
反差弱。寻找深暗色前景,少曝光量,放慢快门速度,表现雨丝。拉大镜头和雨景的拍摄距离 雪景的拍摄
特点:反光强,亮度高,景物明暗反差对比强。避开白雪测光,侧面光最容易表现雪的质感。雾景的拍摄
选择适合的前景,以其强大的造型和力量感稳定画面的情绪。最佳拍摄时间是在浓雾将散未散。阳光刚刚出现之际,尤其是在逆光下,画面会出现即扑朔迷离又生机勃勃的情趣。3.3旅游休闲摄影
1、旅游摄影对准备工作
旅游摄影前查询文字资料,有助于将拍摄主题有针对性地深入。收集图片资料,目的在于借鉴并不重复别人的拍摄。收集各种视觉媒体的资料,尤其是因特网上的浏览,可为旅游摄影提供准备。
2、旅游记念照的人景安排
旅游摄影中将人物和自然景观结合,目的是起到“到此一游”的纪念作用。旅游纪念照,决不是人物与景物的简单相加。处理好人与自然景观的关系,是旅游纪念照的基本标准。
因景而异,根据不同的类型的景观选择不同的纪念照造型,是旅游纪念照成功的基础。
人物与景观的均衡关系,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调整。尤其要避免视觉选择性的干扰。3.4夜景摄影
夜景的拍摄是非常诱人的,但是也有相当的难度。因为不是整个景物暗淡或反差低,便是局部景物照明强烈,其余部分很暗,形成强烈反差,在曝光上难以控制。因此掌握些基本点的拍摄技巧,对与展现夜景迷人的气氛,是很有帮助的。
1、一次曝光拍摄夜景
一次曝光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是天黑之前,借助黄昏的光线烘托气氛。夜景的测光较难,可以根据一些常见的景观估计曝光。拍摄时根据不同的曝光多拍几张,并且注意不要让照相机抖动。
2、多次纪录车灯轨迹
用多次曝光方法在画面上留下流畅的车灯轨迹,使夜景变得更多彩迷人。拍摄时先取景构图,接着用黑纸遮住镜头,将快门调节到B门,打开B门锁住。注意街道上车辆行驶情况,发现有亮着车灯的车辆从远处驶入画面,或是从近处驶向远方时,轻轻掀开黑纸,等车辆驶出画面后再遮住镜头,如此反复多次,车辆前灯的白色光芒和车辆尾灯的红色光芒就会留下一条条耀眼的彩色线条,直到满意为止就完成曝光,用这种方法多次曝光夜景,能使看上去并不热闹的街道呈现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
3、人物与夜景的结合
使用夜景人物拍摄模式
在拍摄夜景人像时,将相机调到预臵模式档,选择夜景人物模式进行拍摄,在这模式下可能会延长快门时间,这就需要有好的手力,没有铁手功的朋友可以使用三脚架. 控制闪光灯的光量
相机与人物距离太近,使用闪光灯时,因为光亮强,会使人物变得惨白.这时,可以适当地距离离人物远一些.或者也可以尝试使用长焦端,自下而上进行拍摄.闪光灯的光量可以通过相机的菜单进行简单设臵. 使用广焦
比起部分的景象,夜景的全景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为了能拍摄出这样具有震撼性夜景效果,应当使用广角端,人物在画面中只出现上半身,适当掩盖部分背景,不要影响夜景的总体效果.4、拍摄焰火
拍摄夜景的焰火,不能象拍摄工地那样轻松,较为紧张些。拍摄焰火的全部过程,半照相机架好,等焰火将要升放时,打开B门,任其在拍摄范围以内的夜空中开花、飘荡,直至熄灭,使整个过程记录在底片上。
5、拍摄月景
用长时间曝光,单独拍摄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用短时间的曝光,单独拍摄月亮,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
夜景摄影注意事项
在拍摄夜景的时候,应注意几个问题:
(1)防止照相机移动
在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相机一定不能有丝毫移动,要拧紧在三脚架上或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拨光圈、按快门等一系列操作,都要小心。因为一张底片经过两次以上的曝光,略有微动,景物也会出现模糊和重迭现象,一幅照片即产生了极微小和重迭现象,放大时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而导致失败。在进行一次曝光时,也不要忽略这一问题,因为这是夜景摄影常常容易发生的问题。
(2)防止光线直射镜头
快门开启后,强烈的光线直射镜头,容易产生光晕,造成整个底片的失败,因此在取景时要仔细观察,有无强烈光亮直接镜头(远处光亮无防)。在拍摄过程中,也要提防有突如其来的强光出现(如突然照射过来的汽车灯、行人的手电筒)。倘若快门已打开,可临时用镜头盖或帽子遮挡一下。
(3)光圈和焦距的使用
拍摄夜景,光圈的运用很重要。光圈大小,影响曝光时间的长短,也影响景物的清晰程度。有些夜景无法用照相机精确地测定距离,只好用较小光圈增大景深范围的办法来弥补。在一般光线下拍摄夜景,光圈可缩小到f/5.6~f/8。如遇到光线亮一些,如果景物在长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变动,光线也不减弱,可采用小一些光圈,把曝光时间延长,如果采用多次曝光,也可根据光亮的强弱,用光圈来调节。
测定距离问题也不可忽略,一般拍大场面,把距离放在无限远即可,但如拍中景、近景,就要把距离对清楚。通常使用办法是有一人站在被拍摄的物体旁,把手电筒打亮测定,或选择靠近的灯光,较明亮的东西进行测定。但绝不可采用多次曝光过程中,拍近景对一次距离,拍远景再对一次距离,这样会使底片结像模糊不清,或出现两个影子的毛病。只能计好景深,尽可能将人物和北景拍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