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16:3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特别在广大农村,社会发展这条腿相对更短。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怎样有效改变公共服务产品在农村缺乏现象、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各地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需着力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探索到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服务化的实例中,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基层服务型政府创建的新路子。

二、研究内容:

从现代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和理论出发,导出现代西方国家的行政伦理是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从我国改革和开发的实践中发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要义和急务。从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基层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新路子。

三、研究的方法:

理论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目前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抓住切入点。

实证研究:通过对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的调查,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对目前服务体制的切身体会和农民对基层政府服务的认识,来研究探索我国基层服务型政府创建的新路子。

四、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按《毕业论文指导安排情况表》的要求,填报选题 第2周 教研室安排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第3—-4周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第5—6周 撰写论文初稿 第7—11周 论文定稿 第13周 论文答辩

第14—15周 统计成绩 第15周

希望研究成果给基层创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借鉴和思考,鼓励更多的基层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走出更多适合自身实际的新路子。

五、拟参考文献:

[1]李成贵:《造福农民的新机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2]《潍坊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事例》,潍坊市委,009年6月

[3]《审批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2003年10期

[4]罗元铮,焦宝文.电子政府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姜大谦.政府理论概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6]顾平安.政府发展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谢庆奎.政府学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美]戴维.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0][美]查尔斯?沃尔夫.陆俊,谢旭译.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1]姜晓萍.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J].公共行政,2007,11.[12]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欲行还难--服务型政府建设阻力分析[J].公共行政,2007,11.[13]邢文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12).[14]张秀芳.解读“服务型政府”的内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3).[15]姜晓萍.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J].公共行政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2.[16]姜晓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借鉴西方的有益经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取向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在我国农村,建设什么样 的基层服务型政府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诉求?本文在探讨中外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和实践后,把目光转向山东省诸城市率先推行的农村社区化服务改革,它以开展“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把地域相近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为中心村,配套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构建起“2公里服务圈”的诸城农村社区模式。农村社区化服务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基层干部作风,优化农村干群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和巩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权力和权威基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 政府职能 服务型 农村 社区

Research on service government's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ABSTRACT In now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under the globalized background, follow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large-scale government restoration movement, in our country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al reform is profiting from West's beneficial experience, the construction service government's orientation becomes one kind of mutual recognition.But, regardless of being the Western scholar or our country scholars has not formed one to serve the government concept mutual recognition, the 4 overseas scholar is a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is angle defines, but our country scholars are come up the understanding based on service government's public and service this characteristic.The service government has six important meanings: The service government is the government own development intrinsic need;The service government is the political reform important content and the key link;The service government is being in power is people, fulfills ““The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s concrete manifestation;The service government is realizes the economical and the soc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quest;The service government is deals with the globalized tendency, the adaptation joins the WTO new situation the urgent need;The service government is constructs our country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link.Key words:government;function;Community

引 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标志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和战略,是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当前行政学界和各级政府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而提出的政府改革目标模式。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 引 言…………………………………………………… ………

一、服务型政府:现代国家的核心价值…………………………

1、基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

2、古今中外学者对政府职能的探讨

3、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

4、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定位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要义和急务

(一)从管制到服务

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改革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服务体系

3、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创新,必须改善对公众的服务并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

4、服务型政府要实行职能的定位和认同

5、中央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二)行政体制改革

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2、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地实现政府角色的重新确认和认同,实现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

三、山东省诸城市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实践

1、诸城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做法

2、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首先是对农民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3、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4、农村社区是对村庄空间布局的重新规划和存量资源的重新配置

5、农村社区化服务机制创新的内容

6、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服务化取得的成果

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

城乡经济社区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不仅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而且造成了城乡间的社区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悬殊差异。进入21世纪后,中央把“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针的指导下,连续5年发布了“一号”文件,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向农村倾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采取了多种措施,调整、整合甚至重构基层政府管理服务机构,通过政府服务下沉来提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例如山东省诸城市开展“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把地域相近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为中心村,配套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构建起“2公里服务圈”的诸城农村社区模式。农村社区化服务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基层干部作风,优化农村干群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和巩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权力和权威基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服务型政府:现代国家的核心价值

1、基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

1997年,世界银行以《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为题,专门研究了现代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该报告认为,“有五项基础性服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如果这五项任务完不成,就不可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这五项基础性任务:一是建立法律基础;二是保持非 扭曲性的政策环境,报考宏观经济的稳定;三是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四是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五是保护环境。这一论述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政府在现代社区多肩负着的多重使命。

2、古今中外学者对政府职能的探讨

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不少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洛克都专门研究了国家的起源,提出了社区契约论;18世纪法国的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论。20世纪罗尔斯在其著名的《正义论》中则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罗尔斯认为,政府应该保证“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人在最广泛的基本自由和财产权利方面相对于其他人的类似自由,具有一种平等的权力;二是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需要得到调整,即所有的社会价值,包括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等,都应该得到平等分配。为了实现这种平等,政府和社会必须对那些拥有较少资产的人和所处社会地位较为不利的人予以更多的关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先秦时期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西汉时期提出的“夫农,天下之本也”等,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君民同体”,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等主张,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为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仁政,实现富民、惠民、安民、爱民的政策,国家就会繁荣太平,社会就会昌盛稳定,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3、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

其实,在政府职能上,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如何对待自由市场竞争和政府干预的关系;如何平衡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协同治理和协调发展。从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看,都把重点或落脚点放在应该采取何种经济和政治政策来解决社会经济政治矛盾上来。最突出的是,在以“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而闻名的瑞典,社会福利已扩大到全国各个阶层,覆盖人生的全过程。其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诸如父母保险、儿童福利、医疗保险、残疾人补助、社会救济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它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提到政府职能问题,就应该注意到英国的工党、法国的社会党、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美国民主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当前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政治理论,其根本点就是要寻找一条既超越国家干预的“老左派”理论,又超越自由放任主义的“新右派”理论,介于两者之间的道路。就是说,要在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之间走出一条新的中间道路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指出,保守党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大唱赞歌”,认为它“为普天下的人们带来了平等和繁荣,像‘财富瀑布’一代一代倾泻而下。”“这真是一出政治荒谬剧”。他说,“我们力求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才干,财富、权利和机会掌握在多数而不是少数 人手里。”布莱尔执政期间,不断下放权力,改革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其措施包括:(1)推动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等多项公共部门改革,为英国国民健康体系计划注入新的投资,给病人更多选择,给医院更多自由。(2)改善交通运输状况,解决运营管理不善,劳资关系紧张、事故增多等问题,整顿运营铁路。(3)支持第三产业,近10年来,英国社会职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在内的公共服务占英国经济的70%。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多次指出,那种认为政府靠边站,市场就能解决问题的观点是不对的。2003年6月3日,克林顿参加在柏林召开的一次首脑会议,他在会上说:“我们既要经济增长又要社会公正。我们不相信自由放任主义,但我们也不相信单靠政府能解决这些问题。”“市场确实是了不起的,然而市场(特别是全球经济中)并不能给与我们安全的街道、清洁的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贫穷婴孩的健康孕育以及健康而可靠的晚年。”

4、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定位。考察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可以发现,尽管他们扮演了“资本主义病榻旁的医生”的角色,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触摸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病状的一些表现,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来调和、缓解社会不公正现象,解决自由市场带来的盲目性和社会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加剧的矛盾,缓和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其中,强化和改善政府的服务职能,被公认是走出市场原敎旨主义面临的困境和失败命运的重要选择。他们认为,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是体现政府行为价值观念 的行政伦理。综观当今的西方国家,尽管它们在公共服务领域引进了市场机制,但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弱化,而是对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方式的合理定位;在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格局下,政府仍然是最后责任人。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要义和急务

(一)从管制到服务

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改革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实验。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对生产进行集中控制,并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动员、提取和分配。这场巨大的实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确定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然而,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引发了试图转向市场并重新使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之中的强烈的改革动机。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市场成为主导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此种从计划到市场的根本性转变,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整个国家的迅速崛起。30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9%,到2007年GDP总量已经超过了25万亿元。我们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总和的国家成功地解决了饥饿,贫穷人口也从改革之初的2.5亿降到了目前的2500万,可以说创造了“中国的奇迹”。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机制在财富分配上还存在着功能性缺陷,它在生产要素之间分配财富的机制无法消除分配中的不公正、两极分化,不能保证全体居民共享 发展的成果,会使一部分居民处于相对恶化的经济环境中,并且这种不平衡现象经常超出社会接受的限度。可以说,市场过度起点的不公正和过度竞争带有一种“强者杀人,弱者自杀”的特性;市场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带来效率,却不能自动地带来正义和公平,以及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那种市场崇拜和经济至上是过时和庸俗的,也是危险的,是无法构建和谐社会的。

所以,建设现代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必须肩负起全面的调控和服务职能,矫正市场机制的失灵和偏差,不仅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效益最大化创造条件,同时,更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搞好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关照弱势群体,关照贫穷中的贫穷,增加政府对穷人的财政投入,提高对穷人的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其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具有现代性和核心价值的政府必须回应社会的普遍诉求,减少管制而强化服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作出循序渐进的稳妥安排,充分体现党在执政理念上的进步,说明我们党是具有现代开发意识的与时俱进的政党,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日臻完善。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中既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 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体制机制建设。为此,既要按照均等化的原则,着力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又要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公民。

3、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创新,必须改善对公众的服务并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

政府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有为,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小政府”构架下该做的事它不想做就可以不做,而在“大国家”的旗号下不该做的事只要有利它就可以不做。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强调“市场导向”或者单纯强调“政府管理”都会成为致弊之由,乃至在这两种“导向”的反复变更中出现“管死放乱”的恶性循环。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不在于政府数量和规模上的变化,而在于体制和职能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这里的改革和创新,意味着政府必须明白自己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建立一些明显具有较强整合力和回应力的机制。要明确的是,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人民手中的权力是最高的和最后的。人民的意见或者说民心民意是政府执政的基础。我们认为,原先强调管制和权力运用的自上而下的压力型政府必然会带来官僚化、僵硬化、高费用和低效率,而强调合作和平等的 自下而上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一个更关心人民的政府,一个效率更高而浪费更少的政府,一个富有活力的、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政府。

4、服务型政府要实行职能的定位和认同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实行其职能的准确定位和角色认同。一方面,政府不能单一地管制社会,不能穿透社会,不能包打天下,必须对其进行限权。另一方面,政府不能把在公共服务领域应履行的责任推卸给“市场”,必须对其进行问责。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限权,又要问责,从两方面推进权责对应,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的公共权力—公共服务部门。

5、中央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逐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缩小发展差距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特别重要的是,2008年2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标志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和战略,是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行政体制改革

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在过去的30年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政府部门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成了一种耳熟能详的说法,并涌现出了一些足值称道的地方经验,这是我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历史地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前后,围绕着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启动城市及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了从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直接管理向间接调控的第一次职能转变。从“十四大”到“十六大”前后,政府职能又出现了第二次转变,即转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不断地努力,经济体制改革得以不断深入,政 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已经明显减少,依靠行政审批进行管理的模式正在转变,以间接管理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政府在对市场进行培育、规范和监管方面的职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但是,也要看到,上述两次政府职能转变始终是围绕组织和推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的,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更是以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作重点。比如,不少地方片面理解“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提法,把原本内涵丰富的发展和建设理解为单一的经济活动,过分追求GDP,结果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片面发展的不均衡甚至严重失衡。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凸显出来,传统的过分偏重经济活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科学发展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提出,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迫切要求政府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只有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比如,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

行政管理学原理指明,行政是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的活 动。在行政管理体制中,职能、结构、功能是有机结合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方面。三者中,职能是逻辑起点,职能决定组织、机构和机制,最终体现为效能。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的基本问题,是政府一切活动的逻辑与现实起点。政府权力来自法定的政府职能,政府所有其他要素都是由职能派生出来的。职能定位正确与否,是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发挥相应作用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定位变动是机构改革的内在动因,机构设置与改变必须服从职能的变化,无论是机构调整整合,还是部门职责界定,都要有利于政府全面履行职能,有利于实现政府效能最大化和各种职能的均衡化,切实解决缺位、错位、越位和权责脱节、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地实现政府角色的重新确认和认同,实现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

必须认识到,政府是最重要的公共权力载体,它理应成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并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行使行政权力,实施积极的公共管理,以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公众满意程度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度作为衡量其履行职能水平和成效的重要评判标准,确定提供公共物品及其优先顺序。以优质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当前,特别重要的是要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像中央多次强调的那样,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 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此,一要切实调整政府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使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中得到体现,为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导向和监督作用。二要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更好地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三要进一步搞好依法行政,这是提高政府效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又一个关键。

三、山东省诸城市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实践

诸城市在继续抓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显著地加大了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力度,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进行了率先探索。从考察情况看,他们通过有效且稳健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展了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完善了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建起了服务制度和服务规范,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诸城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做法

围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改革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即按照便于服务、便于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的要求,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中心村设立公共服务机构,将所有与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政府服务部门的分支机构延伸到社区服务中心,从而使广大农民可以就近获得公共服务,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民生困难。调查中可以随时发现,在农村,广大农民已经可以非常便利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医疗、养老、低保、救助、户籍、计生、文化、环卫、警务等服务。遍布诸城农村的208个社区服务中心就像是政府为农民提供的一个个免费的公共服务超市,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个超市中选择公共产品。

2、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首先是对农民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无论在里念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充分体现了对农民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把权利还给农民,把服务供给农民,是农村社区化服务最深层的动因。他们不是一味地热衷于招商引资,而是有意识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创新政府工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满足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需求。其结果不仅继续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社区发展的公共产品短缺问题,显著地改善了民生状况,使得农村社会福利有了全面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的善政之光就是要“少照绮罗筵,多照茅草屋”,此乃和谐之路和正义之道。可以说,诸城的社区化服务,就是以大胆的创新精神践行着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努力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中央把“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强农措施。中央政府实行善政养民,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但为农民服务,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直接与农 民打交道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不仅包括中央政府,也包括基层政府,而且基层政府更了解本辖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即瞄准度高),能够更快地对这种需求变动做出及时反应,在财务成本和时间效率方面表现出更优异。只有建立了基层政府与分散的小农户的有效连接机制,才能有效地实施公共财政政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让广大农民参与共享共建,将小农户带进现代化和小康社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充分体现了基层政府自身创新对于增加公共服务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性和极端重要性。我们评价政府的效能,不仅要看其意图伦理,更重要的是要看其责任伦理,要看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实惠,他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回应和切实解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诸城市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不仅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赞誉,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由衷欢迎。在许多地方,农民群众到行政机关办事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腿跑断”;而在诸城,农民来到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可以方便地获得高效的行政服务。这是一个以人为本,而非以管理者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4、农村社区是对村庄空间布局的重新规划和存量资源的重新配置

诸城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推行社区化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对村庄空间布局的重新规划和存量资源的重新配置,而非在原有体系外另起炉灶。他们将相邻的几个村庄,以中心村为基点和依托进行链接,利 用已有硬件设施,适当投资,进行改建、扩建或重建,建成“一站式”的服务中心,然后将乡镇和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下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变化带来的是服务距离上的缩短,而非行政层级上的增加,即不是增加了一级政府。诸城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意见》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即“农村社区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其职能定位是服务,具体承接政府部门依法延伸在农村的政务服务及有关服务,不干涉村级日常事务,与所服务的村党组织及村委会不是隶属关系。”我认为,这种机制创新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重心下移、减少管制、增加服务、科学发展”。

5、农村社区化服务机制创新的内容

农村社区化服务机制创新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或者说体现为四个相互联系得阶段。第一步,对政府职能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认识到服务是政府职能的核心;第二步,实现政府管理由越位到退位的变化,即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管理的做法,淡化权力意识和命令偏好;第三步,实现政府服务由缺位到补位,即改变过去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够的状况,强化服务意识和平等意识;第四步,实现服务补位向到位的转变,即不断完善服务机制,高效地满足农民的需求。通过这一机制创新,诸城市显著地改变和完善了农村治理机构,实现了由自上而下的管理到协同治理的转变,即由控制管理型政府转化为合作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我们注意到,诸城之所以能够卓有成效地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关键在于 其领导干部能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常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职,深入了解农民的处境和需求,充分认识到政府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方面所肩负的主要职责,大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基层政府层面就如何转变固有的管制意识,命令模式,克服和消除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进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

6、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服务化取得的成果

诸城市农村社区服务化带来了政府工作方式和农村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也改变了以往少数单位存在的“高位截瘫”现象(即上面文山会海,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面工作难以落实),以及“无为而治”的现象(即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淡出经济,把农民完全推向市场,顺其自然)。这个过程中,由于有一系列的组织和后勤保障、规章和规范约束、考评奖惩激励等制度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进驻社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得广大干部的观念普遍发生了转变,以人为本的观念得到了树立。在诸城的社区服务中心,公务员就是服务员。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官本位”文化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有些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甚至漠视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农民需要面包,而得到的可能是石头,严 重影响到社会和谐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也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造成了不良影响。诸城通过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本位文化,拉近了干群关系,在农民与干部之间形成了平等密切的关系。过去,由于负担问题,已经基层干部的管制意识和粗暴工作作风,导致有些地方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农民要”防火防盗防干部“,取消农业税后,基层干部的工作内容发生了转变,有些缺乏服务意识的干部似乎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导致了干群关系疏远,有些地方对干部表现出”不求你,不理你,不怕你“的态度。而在诸城农村,由于干部的第一职责就是服务,无论是农民的生产,还是生活,事无巨细,都是干部服务的内容,干部通过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的服务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获得了农民的尊重,所以农民与干部的关系非常和谐。通过社区化服务这一机制,诸城农村已经成为一个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这个变化,显然有利于巩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权威和基础。它是社会主义基础民主的新型实践和探索,也为推进政治文明和社会和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诸城市的实践说明,在我国基础政府改革中,简单地说官民比例失调,“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不合适的。农村综合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事减支,更不像学者所提倡的那样取消乡政府。乡镇机构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盲目减人和减机构的做法是需要谨慎的。政府改革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做事,有利于服务,而不是减人。只要干部切实能为农民提供服务,多养几个干部也是值得的,农民也是愿意买单的。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是政府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或机制创新的过程。它强化了动员和调配政府资源的能力,提高了政府的效能。不仅如此,诸城市还有意识地将农村社区建成一个平台,让资源和有益的力量在这个平台上交汇,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构建以公共财政供给为主,村社集体、私人、中小企业和民间机构多方参与的供给体制和机制,形成责权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服务体系,体现了整合的效果和规模效应,达到了政府、社会与农民协同治理的效果。

社区发展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基层建设,必须强调社区内部的民主参与和创造、自主和自由、人民与政府的合作,从而使人人了解社区,人人信任社区,人人享受社区。诸城在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时,也充分认识到政府提供服务的高度重要性,也意识到政府职能毕竟不能包打天下,必须在社区内推行公民社会的建设。诸城市委市政府文件也指出,要“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指导成立自愿者、老年人、妇女、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各项服务。加强农村社区群体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中的作用。”这一导向和相关政策安排符合国际趋势和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些民间组织的逐步发育、形成和成熟将大大有利于真正做到社会责任的社会化,补足政府功能的缺陷,与服务型政府相得益彰。

总之,通过社区化服务可以更为便利地就近帮助农民解决切实利 益问题,增加农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这一服务机制,使得全市农村社区增加了朝气、活力和希望,呈现出了“农民高兴,政府满意”的可喜局面。我们基本可得出一个判断,即农村社区服务化的做法为基层政府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找到了有效的载体和路径,为在基层政府层面推行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具有全局导向和普遍价值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范式。参考文献:

[1]李成贵:《造福农民的新机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2]《潍坊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事例》,潍坊市委,009年6月

[3]《审批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2003年10期

[4]罗元铮,焦宝文.电子政府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姜大谦.政府理论概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6]顾平安.政府发展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谢庆奎.政府学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美]戴维.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0][美]查尔斯?沃尔夫.陆俊,谢旭译.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 选事物间的抉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1]姜晓萍.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J].公共行政,2007,11.[12]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欲行还难--服务型政府建设阻力分析[J].公共行政,2007,11.[13]邢文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12).[14]张秀芳.解读“服务型政府”的内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3).[15]姜晓萍.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J].公共行政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2.[16]姜晓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27

第二篇: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

探索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本文通过对电厂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实践经验的探析,阐述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习型 服务型

电厂党委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提升党组织马克思主义水平、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水平、提升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为最终目标,采取培育“一种理念”、突出“两个重点”、完善“三大机制”、深化“四大载体”,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使这种党建工作新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和推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热情更加高涨,组织生活的载体更加务实有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企业发 展的优势更加明显。

一、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必要性

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先导,是求新求变的起点。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根基。一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创新性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对凤电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永葆凤电党组织先进性的主要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明确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把电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是永葆电厂党组织先进性的主要途径,是增强党性的前提、提高本领的前提、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电厂党委只有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才能为电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2、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电厂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来,是从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电力市场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电厂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有大量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我们去化解,必须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抓紧学习、抓好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使电厂成为党员干部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才能完成肩负建设“博纳、和谐、活力、创新”的电厂的历史责任,才能不断增强电厂党组织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本领。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贯理念,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们应该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共产党员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胡锦涛同志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见建立服务型党组织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阶级性质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职工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电厂应当通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坚持“企业以 人为本、发展以人为先”的理念,诚心诚意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利益,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始终保持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职工群众的满意度,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是电厂党组织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夺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3、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提高电厂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电厂在经历了三年基建、三年稳定运行的历练后,随着二期路条的通过,又将迎来新的基建与生产并行的阶段,而电厂存在职工人数紧张、新大学生多、思想多元化等状况,这对电厂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厂应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党员在线学习的平台、党员课堂、岗位能手评选等为抓手,积极引导他们争做知识型党员、学习型党员,满足基建与生产并行期的人才需要。同时提高服务、责任意识,多渠道倾听党员、职工心声,妥善解决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引导党员充分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共同为实现电厂最大规模化、效益化而努力奋斗。可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提高电厂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二、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做法

1、培育“一种理念”。电厂党委从创先争优活动伊始,就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电厂创先争优活 动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培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常态学习意识,树立“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理念,把学习、服务作为每位党员干部一种生活的习惯、一种理想的追求和创先争优公开承诺的必备要求,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突出“两大重点”。电厂党委始终围绕“学习型+服务型”两个重点,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一方面积极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党员干部选购党史等书籍,让党员干部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一方面认真研究服务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水平、提升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促进企业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3、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党员干部学习管理办法》,要求党员干部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主题,确定学习内容,执行考核制度,深入开展团队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真正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营造用制度促学习、管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按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到部门,中层干部联系到班组的原则,建立20个基层联系 点,至少两个月一次到基层联系点传达上级集团及电厂党委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听取职工群众的心声,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力所能力的实际困难,真正在感情上贴近职工群众、行动上深入职工群众、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和利益。三是建立《党务公开管理办法》。发展党内民主是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核心,电厂党委通过建立《党务公开管理办法》,在电厂内网设立党务公开栏,按照党内公开和党外公开两种形式,面向全体党员或职工进行党员发展、先进评选、干部任前公示等,进一步扩展了基层党员、职工的知情权,形成了上下互补的监督,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不断提升。

4、深化“四大载体”。一是深化“理论中心组学习”。电厂党委坚持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要求中层以上干部、重要岗位人员参与学习,并以中心发言、现场点评、领导总结、主题宣讲等方式丰富学习形式,这种要求参会人员带着脑袋去参会,不但要用心学习,还随时有可能要站起来进行现场点评、发表自己见解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紧迫性,使得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极大的调动了电厂广大党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通过部务会、政治学习、党员在线学习的平台等方式,打造互动、共享、开放的学习的平台,有效推 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电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深化“党员志愿者活动”。《电厂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目前党员志愿者活动在电厂已形成“常态化”,各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为职工田径比赛提供后勤服务、定期查找现场设备缺陷、开展打扫卫生和拔草等义务劳动、为生产一线职工送清凉等,共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12次,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党员数达142人次,成为活跃在电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深化“党员课堂”。利用班务会、三会一课、培训班的方式,让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业特长,用PPT的方式为广大干部职工讲课,并应职工要求将讲课PPT挂在电厂内网或OA公告栏上,最大限度的共享学习资源。通过“党员课堂”,对党员自身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党员服务职工群众的一种有效方式。四是深化“企业文化艺术节”活动。电厂按照“演、评、展、赛”四大板块开展“企业文化艺术节”活动,技术比武掀起了职工学习专业技术的热潮,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激发了职工热爱祖国、党和企业的热情,文体活动搭建了职工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满足了职工学习、参与群众性活动以及人际思想沟通的需要,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大大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凝聚力。

三、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电厂党委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有利于我们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创建工作。

1、对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问题,他们认为学好专业技术、做好本职工作是“硬指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甚至是浪费时间,没有真正做到“学习自觉、服务争先”,没有把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摆到应有的位置。

2、缺乏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和手段。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活跃,社会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灌输学习在理论学习中作用弱化,服务群众方式不多,方法不活,影响了学习效果,限制了服务水平。

3、未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备、前后衔接的规章制度。制订了一些学习、服务基层制度,除制度本身内容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外,执行起来也是动员布置多,考核评价少,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对策建议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领导班子是关键。

电厂领导班子对电厂的发展改革和职工福祉担负着重大责任。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电厂广大职工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电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首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领导班子。只有电厂领导班子把学习、服务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切实减少应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服务上,在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走在前面,在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在心系职工群众、密切干群关系上走在前面,在完善厂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上走在前面,才能成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带动整个企业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和服务氛围。

2、建设学习型、服务型的党支部是根本。

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依托,推行党支部学习目标制,采取自学与集体学相结合,会上讨论和会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抓好抓实党员在线学习习近平 台、“三会一课”,加强党支部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和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形成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党员亮化工程,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党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开展党员大规模轮训,提高服务能力;深化干部基层联系点、“党员志愿者”活动,拓展服务领域,做到只要基层和群众有需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就到位。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改进手段、完善内容、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确保工作的实效性,使党员对党组织满意、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满意。

3、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是突破。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认真研究时代条件、生活方式、党组织及党员状况的新变化,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学习、服务的特点和规律,在继承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在“如何学习、服务”上求新、求变、求实效。认清学习型党组织不同于学习个体强调个人自我学习的模式,不断拓展创新基层党组织学习内容、方式、途径、渠道,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载体和机制,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个体间的交流互动,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不仅把电厂建设成一个生产电力的企业,更建设成一个生产电力人才的企业。结合电厂煤电联营、人员结构多元化的特色,不断丰富党员活动平台,不断拓宽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服务范围和渠道,逐步构建“党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支部协同、党群参与”的工作模式。牢牢把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一重要契机,抓学习、打基础,重服务、求实效,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在学习、服务中实现转型,在转型中推动发展。

4、建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障。

建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服务规章制度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学习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构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考评、学习保障体系,使团队学习成为党组织最鲜明的特征,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推力;通过建立健全基层联系点制度、党员志愿者制度、党内关爱基金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激励奖惩机制和成果应用机制等,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参政议政的热情,真正做企业的主人翁,共同为把电厂打造成“博纳、和谐、活力、创新”的企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 浅析XXX社区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XXX社区党总支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积极探索,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向导,以加强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结构转型,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党员队伍的“四化”现象,即:老龄化、动态化、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是党员年龄结构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地区党员中,超过85%是60岁以上老龄党员,年轻党员不足15%。老龄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加上体弱多病,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年轻党员大部分在单位有工作,很难做到请假到社区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党员队伍稳定情况日益呈现动态化趋势。社区流动党员数量增多,主要表现为流出型和流入型两种。流出型即本地社区党员为了自身某些需要到其他地方生活和工作、帮子女带小孩、买多套房长期在外居住等,形成人与关系分离现象。流入型即外地党员因务工等原因流入本社区,但大多不到社区报到,形成党员管理空缺。三是党员队伍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按党员性质分类种类变多。从原来的企业退休党员逐渐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和刚毕业党员等。四是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日益呈现复杂化趋势,社区党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年龄、学历、思想、政治觉悟等方面相差较大,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问题

社区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给党组织的建设、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主要面临“两多四难”,即:老党员多、下岗党员多,人员组织难、时间统一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一是社区党总支缺乏对党员有效的教育管理约束,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对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多有顾虑,不愿意融入。有些下岗、待业党员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是暂时的、怕麻烦放放的,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二是社区工作人员有限,条线任务多,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分身乏术。同时,缺少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也只是边做边学,摸着石头过河。三是社区党员类型种类多,情况复杂,开展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平时,社区开展党员活动,受到人力、物业和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党员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针对我社区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分三步走,尝试走出一个特色化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保障体系

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新型管理网络。在充分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地域相邻、兴趣相近、知识互补、生活互助、学习互帮为原则,着力打造“楼院型”和“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形成“社区—片区—楼道”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

在“楼院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三举措”,即:抓覆盖、抓队伍、抓创新。一是抓覆盖,纵向在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横向拓展组织体系,将辖区友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入区域化党建,开展共驻共建。二是抓队伍,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社区党员服务水平,采取轮岗锻炼、结对帮带、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提高社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推荐、自荐、上门做工作等方式,将一批优秀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骨干队伍中。三是抓创新,在“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提升“组团式”服务水平,推行“1+1+1+X”组团式服务模式,即:“1位社工、1位在职党员、1位退休党员、多名居民骨干”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为居民提供24小时多元化服务。

在“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两化法”,即“精细化”党员分类和“个性化”党员管理。在“精细化”党员分类方面,一是以党员特点进行分类,一类以体弱、患病党员为主,重点进行送关爱活动。二类以离退休党员为主,重点开展服务社区和居民活动。三类以具备特长的党员为主,重点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每位社区干部联系5名以上党员,每月通过走访、电话、微信、QQ等方式联系不少于2次。在“个性化”党员管理方面,一是对年老、患病、体弱的党员实施“贴心式”关怀,定期走访送温暖。二是对党员积极分子实施“设岗式”管理,根据党员特点设置相关岗位,带头宣传政策,带头调解纠纷,带头群防群治。三是对有特长的党员进行“项目式”管理,相同特长的党员可组成工作室、特色团队,以项目的形式向社区党总支申请支持。

(二)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针对社区党员日常管理中“学习组织难、活动开展难”的问题,社区可推行党员积分制,以“一证、一卡、一册”为载体,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一证,即党员履责证,主要内容有党员基本信息,参加活动及党费缴纳情况等。一卡,即党员积分卡,主要是对党员的积极程度进行打分。一册,即党员考评册,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考评对党员进行评价。

探索社区党员“提案制”,实现党员参政常态化。即借鉴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成熟经验和做法,鼓励和引导党员同志就社区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问题向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党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使“提案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社区拟通过“六步工作法”,进一步拓宽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规范操作的流程。第一步是汇集民意,通过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第二步是形成议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每月形成一条议题。第三步是公布议题,确定议题后,社区党总支在每月党组织生活会前一周将议题公示。第四步是讨论议题,在每月召开的党组织生活会上对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最终决议。第五步是办理议题,对已形成的议题,如社区能办理就直接办理,办理不了的及时上报到街道及相关部门。第六步是反馈议题,在议题办理过程中,社区党总支及时将议题办理情况和结果进行公示,并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三)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社区党员公益金”,用“小资金”做好“大服务”,搭起社区连心桥。社区通过“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来筹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社区党组织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为民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小项目等。同时,结合党务公开、居务监督,公益项目怎么建,实施哪些项目,钱怎么花,都由居民说了算。成立社区项目协商委员会和监督小组,对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进行全程参与。通过公开与透明,通过点点滴滴的小服务,让小爱汇聚大爱,让社区居民得到大实惠,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对社区有“家”的归属感。

建立“社区居民推贫会”,用“大民主”做好“小公益”,搭起社区爱心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出现了“骗保”“闹保”“人情保”等现象,居民反映强烈。为使社会公平、社区民主,保护弱势群体,社区拟试行居民推贫会,探索“民主评议,集体举荐”模式。由社区居民自己来推荐身边的弱势群体、受帮扶对象,通过民主参与来倡导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身边弱势群体,同时让社区爱心基金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视频”宣传“正能量”,凝练社区新精神。门对门,脸照脸,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虽然我们是邻居,虽然我们同住一小区。城市化的社区,楼宇化的住宅,把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亲情与友情淡化为冷漠。社区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日历,小相册,小视频的形式,挖掘社区居民的身边故事。通过时光穿梭,岁月流转,追忆往日辉煌,宣传正能量,拉进彼此亲情。社区面向全体居民征集生动事例,通过每一次拾光纪活动,搭建沟通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彼此,了解彼此。以长期的、系列的活动,来感染更多的身边人,唤醒友情,恢复社区亲情,凝练出社区新的精气神。

第四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正能量,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所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们认为,就是要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四个方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肩负着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盘活党的组织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为民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转变服务观念,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主、促进民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服务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全力做好通达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安定有序、团结和顺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整合服务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好群众希望的事,尽心竭力办好群众关心的事,坚持不懈办好群众满意的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赢得群众的持久拥护,夯实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党员、管理党员、服务党员的基本单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工作上关注党员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格局,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持续过程。近年来,**县各级党组织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要求,始终把创建“零距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与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相结合,积极探索完善,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服务优质化水平,有力推动了“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建设。

(一)优化组织设置,注重构建覆盖全面、功能齐全的“零距离”服务网络。健全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县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有利于协调管理的原则,创新突破行政和地域界限,不断扩大、优化和延伸党组织设置,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组织网络。一是创新“产业型”党组织设置促发展。围绕培育草畜、蔬菜、林果、菌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支部+实训基地”、“支部+基地园区”、“支部+产业协会”等方式,在基地园区、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产业型党组织56个、设置党小组356个,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覆盖到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红河乡宽坪村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在设施农业示范园建立联合党支部,帮助群众解决蔬菜种植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难题,达到了亲情服务心贴心、技术管理面对面、互利共赢促增收的效果。二是创新“区域型”党组织设置促和谐。坚持以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为主要抓手,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社联建等方式,建立区域型党组织26个,充分发挥区域型党组织的“兜底”作用,实现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王洼镇李寨村与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机关成立联合党支部,加强地方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先后解决占地补偿、塌陷区移民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等问题24个,实现了党组织、企业和服务“三对接”。三是创新“功能型”党组织设置促服务。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流动党员集聚区、党员志愿服务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建立功能型党组织15个,推动基层党组织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草庙乡针对外出劳务人员多、分布广、管理难的实际,在长江三角洲成立劳务管理站,建立临时党支部,把管理融入服务中,为流动党员和务工群众提供信息、维权、援助等服务,成为农民工在外地的“娘家”。

实践证明,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是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的服务热情,有利于增进党员与群众的亲和力,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提振党员动力,注重建设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的“亲情化”服务队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重点在服务,关键在党员。*县各级党组织突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党员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和能力。一是加强党性教育,着力培养党性强、责任强、能力强的“三强型”党员队伍。始终把党性教育与作风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思想理论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采取举办专题培训、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网络教学等形式,加强党员党章党史教育、爱国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是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是干部就要给群众办事”的理念。古城镇创建了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室,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接受为民务实清廉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加强亲民教育,培养善为民、能惠民、真爱民的“三民型”党员队伍。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先后选派15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千名百日宣讲调研”、“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三同六送六帮”实践教育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村组、进社区、进楼宇、进家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推动党员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工作力量聚在基层、民生实事办在基层。城阳乡针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作风不实等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六访六问六寻”活动,先后收集村情民意122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6个。三是加强作风教育,培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三干型”党员队伍。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固原市干部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八办要求”,制定出台了全县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推进年”,扎实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即开展一次作风自查自纠活动、开展一次说国情讲县情话乡情活动、召开一次联系群众民意恳谈会、召开一次作风建设民主评议会、建立一套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表彰一批作风务实的先进典型,下大力气整治党员干部“慵懒散软奢”问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群连心、干群齐心、踏实干事、激情干事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正能量,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队伍的主体活力,有利于提供持续坚强的动力支撑。

(三)突出领域特点,注重搭建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实效性”服务载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的特点,结合实际明确服务重点,是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的现实需要。**县各级党组织以建设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为主题,积极探索找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一是突出“加快发展”创建农村载体。积极探索项目化党建工作路子,建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深入实施以“扩基金规模、扩扶持范围、扩覆盖面、选树‘双带’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双带”能力建设“三扩一树”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目前,基金总额已扩大到3000万元,覆盖全县所有乡镇80个村2378户党员和群众,受益群众11028人,选树“双带”标兵1280名,带动培育经济林示范基地30个,养殖示范村42个,养殖园区60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10个,形成了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二是突出“引领发展”创建机关载体。坚持以服务承诺制、目标管理制、全程代理制“三制”为载体,不断深化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形象,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创先进党群团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亮四创四评”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比学习态度、比大局意识、比亲民作风、比发展实绩、比帮带群众,真正让群众见到实效。县公安、工商、税务等单位,全面推行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等服务方式,设立“回访复查”、“网上审批”等服务窗口15个,带动提升了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和能力。三是突出“和谐发展”创建社区载体。坚持以“争创星级社区和党建示范社区,争当和谐社区带头人和服务之星”为载体,采取“社区党支部+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的形式,实现了党支部领导、社区自我管理、居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结合,推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特殊群体的救助服务、辖区居民的全面服务。白阳镇友谊街社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个、居民自愿联谊队5个,广泛开展维护好一小区、管理好一栋楼、办好一件实事、帮助一户困难居民“四个一”活动,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推动了温馨、文明、平安、和谐、幸福“五型”示范社区建设。

实践证明,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实际和党员特点,分类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有利于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有序推进,有利于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

(四)强化服务支撑,注重完善措施具体、支撑有力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职能作用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县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全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支撑。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惠民生。注重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健全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上,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搭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体六功能”服务平台,形成了“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大厅、村有服务室、组有服务点”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创设群众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等,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受理诉求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通组织工作手机报,在乡镇搭建起“农信通”服务平台,及时向党员群众发布政策法规、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等,党员群众通过“农信通”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的窗口,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古城镇店洼村依托群众工作室,建立了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制度,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腿”的服务方式。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增动力。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的实施意见》,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30万元,重点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职报酬由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提高到2倍,并对累计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年限补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在全市率先为所有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村干部轻装上阵办好群众的事、干好村上的事。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强堡垒。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了《**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资源开发、资本经营、服务创收、管理服务等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使全县90%以上的村有了稳定的创收项目和增收路子。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有的维修村组道路,有的补贴务工人员路费,有的奖励“少生快富”户,村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冯庄乡小寺村党支部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1100亩,年创集体经济收入8万多元,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问题。

实践证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体现党性民心的基础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利于彰显服务型党组织的价值取向。

(五)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全方位”服务格局。前置服务力量,下移服务重心,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县各级党组织不断深化拓展领导联系点、城乡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扶、后进党组织集中整顿等工作,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接受锻炼,提高能力。一是领导联系基层抓引领。建立机关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结合联系乡镇、部门(单位)和分管工作,每年至少确定1个村(社区、学校、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党建联系点,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到联系点宣传政策法规、调研社情民意、结对帮扶服务、进村入户劳动、帮建基层组织、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通过县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干部联带群众抓帮扶。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结一联五”制度,“结一”即每名党员干部与1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每名非党员干部与1个村(居)民委员会结对联系;

“联五”即每名干部至少与1户农村贫困户、1户城镇困难户、1户“双带”标兵户、1户致富典型户、1户村组干部户结成“1+5”帮扶对子。目前,已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结对帮扶、定点服务关系9830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2000多个,促使服务工作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城市联帮农村抓共建。采取基层组织联建、发展大计联议、富民产业联抓、惠民实事联办、党员干部联管、党群关系联促“六联”措施,建立城乡党建统筹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广泛开展机关和农村结对帮扶、互助共建活动,机关党组织注重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对基层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先后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信息指导等问题2300个,促进了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优化配置、相融互促。四是先进联促后进抓示范。建立“双挂一联”集中整顿后进党组织责任制,每个乡镇每年至少确定1个后进党组织,从乡镇选派1名党员领导干部挂任“第一书记”、从乡镇机关选派1名党员干部挂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从县直部门(单位)选派1个整顿工作组,直接联系和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走在前、作表率,有利于党员干部下移重心接地气、转作风、帮发展、解民忧、促和谐。

(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健全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长效化”服务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效的服务机制。**县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推进,促进党员干部与群众保持最紧密联系,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建立服务承诺制。按照“热情、周到、细致、耐心”服务承诺要求,年初,全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和要求,党员干部根据岗位职责和自身特长,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向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作出岗位工作承诺、服务事项承诺、廉洁自律承诺,由基层党组织书记审核把关,签订承诺书,并采取适当方式公开公示,督促引导党员干部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讲效率、讲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乡镇、部门(单位)结合中心工作,根据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和服务对象需求,确定服务目标,明确服务事项,细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并以目标管理书的形式确定下来。积极推行全程代办、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电话咨询、网上解答等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对象“零投诉”目标。三是建立全程代理制。整个办事流程分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各基层党组织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计生服务、宅基地审批、低保申办、救灾申请、林权登记等36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代理范围,群众办事只需提出办事申请,提供有关材料,代理员负责全程办理,对办理不了的,将材料直接转交相关办理单位,并按承诺时限办理并通知申请人。四是建立办事公开制。深入开展以党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公开栏公开、网上公开、电子显示屏公开、会议公开、文件公开、政策咨询员公开等“六公开”平台,将工作职能和范围、服务承诺事项、办事流程和程序、办事时限和结果等进行公开,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

实践证明,健全科学规范、完整配套、务实管用的服务机制,有利于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有利于促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有利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契合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需要,符合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必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抓手和主攻方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一)提高服务意识,解决好“谁提高、提高谁”的问题。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服务对象,又是服务群众的主体,党员形象和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效果。问卷调查显示,3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党员干部要有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为此,一要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综合运用学习研讨、座谈交流、外出观摩、考核评议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坚定性、自觉性、能动性,做到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意打动群众、用真情感染群众。二要提高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向群众请教学、向生产实践学,通过总结分析、专题调研、岗位提高、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增长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处置突发事件、服务基层群众、强化群众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三要转变党员干部服务作风。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单位,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接地气、受锻炼、转作风。

(二)创新组织设置,解决好“谁服务、服务谁”的问题。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的先决条件。问卷调查显示,31.2%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针对性”。为此,一要实现党组织设置“无死角”。在进一步完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居联建等现有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加大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链和专业市场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将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渗透到项目、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二要实现党组织活动“无空白”。积极探索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框架,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活动方式从“偏于形式”向“发挥作用”转变。三要实现党组织发挥作用“无缺位”。深入推进项目化、区域化、开放式基层党建工作,根据不同领域、不行业中心工作和党员群众需求,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符合实际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拓展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统筹资源、协调利益的功能,推动各领域服务资源有机整合、服务链条无缝衔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三)优化运行机制,解决好“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问卷调查显示,29.5%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不畅,为民办事的公信度和透明度不高”。为此,一要寓民主监督于服务中。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畅通公平的、开放的、多向度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具扎实的群众基础。二要寓民主管理于服务中。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积极推行“开放式党委会”、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党群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服务全过程的有效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三要寓民主决策于服务中。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为群众提供公平有序的利益表达平台,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切实保障社情民意上传下达渠道的多样化,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真正建设在科学、民主、开放的基础上。

(四)健全考评体系,解决好“谁评价、评价谁”的问题。服务好不好,群众是监考。问卷调查显示,35.6%的被调查者认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尺”。为此,一要请群众当参谋。充分利用书面征集、口头征集、网络征集、约谈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让群众全面表达服务需求,真实反映群众意愿,使服务更有群众基础、更有群众观点。二要让群众来评价。科学制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组织自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体系,尤其要加大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增加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数。三要向群众作承诺。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民主评议、评星定格等活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民主问效、请民评判机制,创新运用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在线问政等手段,促使基层党组织作出为民服务承诺,推动党组织承诺和群众评议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期坚持、取得实效。

第五篇:**县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市委通过调研总结,将其创建活动在全市推广实施;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委将其作为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站式”服务有效载体在全省实施。

形势催生新思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优势。面对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对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适应形势变化新要求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使我们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村域面积广,农村人口比例大,群众到镇村办事行程较远,极不方便。加之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无助老人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落实党建工作新任务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还强调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1+9文件,对做好党员联系和联系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的必然要求。

(三)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解决改革发展新问题的需要。当前,县级县直部门、乡镇机关站所承担着许多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和事业发展的职责,如何盘活组织资源,发挥机关党员干部、技术业务骨干的作用,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也是基层党建工作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迫切要求党组织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因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切实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尽快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我们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时代要求。

(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促进工作水平新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县着力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先后开展了“四在农家”、“六心活动”、“三联活动”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党组织服务保障机制和上下联动机制不健全,党员发挥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将这些零星的工作经验整合成系统全面的工作措施,切实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

创新形成新举措

**县在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一)搭建服务平台,整合组织资源

一是县级成立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县级党务服务中心为县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统筹管理机构,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履行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主要职责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整合组织资源,将所有涉及有审批权限的县直部门进行“会诊”,废除一批制约群众办事的制度,并将部份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乡镇办理,切实方便群众;加强县域党建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协调党建工作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并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指导和考核管理辖区内各级服务机构工作,为下级服务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负责县级服务中心的功能阵地建设与管理和自愿者服务队伍的组建与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党内服务和自愿者服务活动。三是村级党组织成立党员综合服务站。根据村级党组织的工作性质,依托村级办公阵地,全县成立了69个村级党员综合服务站。将村(居)“两委”的工作任务和群众的需求全部纳入综合服务站的工作范围,分为事务代办、公益事业、咨询服务、民事调解、经济发展等5大类共20多项服务项目。各村(居)根据服务项目,坚持因事设岗、因人设岗的原则,设置经济发展岗、事务管理岗、纠纷调解岗等岗位,组织党员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有服务能力的党员根据其特长及意愿参加竞岗,参与村(居)“两委”工作,改变过去村(居)干部在服务工作中“势单力薄”、“孤军作战”的局面,进一步扩大了村级工作服务覆盖面,改善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是村(居)党小组成立便民服务点。便民服务点为党员综合服务站的下辖服务机构,依托党小组活动室、村(居)民组远程教育中心播放户或村(居)民聚居的中心户,建立了400余个便民服务点。服务点负责人由威望高、能力强的党员或能人担任,成员由片区党员组成。服务点主要对接党员综合服务站职能,发挥辖区内党员和能人的作用,整合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社会事务代理、远程教育服务、代销农用物资、推广适用技术、调解民间纠纷、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

(二)构建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涵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了《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和党员教育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县、乡镇财政预算,保证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转。坚持下派国家干部驻村工作,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每年选派一批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目前,全县平均每村有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7名以上,为基层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人力保障。建立了农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保障机制,使农村干部的月平均收入超过1000元以上。各乡镇、村级党组织积极为党员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比如:构皮滩镇通过财政下拔、村集体经济提留的办法为每名党员筹集不少于300元的基金,在构皮滩村开展了无职党员发挥作用保障基金试点工作。全村党员采取自主或联合使用基金的形式服务群众,切实增强了党员意识,激发了党员活力,保障了党员的主体地位。

二是改善工作环境。县财政投入先后余万元资金,新改建6个乡镇和53个村(居、社区)办公楼,镇村办公楼分别超过1500平方米和400平方米,配齐了办公、学习、生活等必备的配套设施。依托办公阵地,按照“规范、节俭、实用”的原则,开展了设施配套化、布置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活动经常化的“四化”党员活动室,还预算专门经费对村级食堂进行了补助,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干部食宿无着落、学习无场所、办公打游击等问题。同时,县乡村三级已投入400余万元资金,加强便民服务大厅、综合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阵地规范化建设,夯实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硬件基础。

三是增强队伍素质。各级基层党组织通过广泛调查摸底,组建了以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农村能人为主体的便民服务队伍,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服务。比如,党员采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形式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能人采取参加便民服务小组、便民服务小分队或中介服务组织等形式参与服务群众工作。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思路,组织相关部门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各乡镇根据设岗定责岗位的设置情况和便民服务小组的分组情况,对服务队伍进行分类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群众的能力。目前,全县已举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培训班54期余人次。

四是优化活动载体。切实将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争创服务型党员、争当服务群众标兵”活动,实行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监督岗、党员挂牌管理、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述职制、问责制等管理制度。在全县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将放心留给组织,塑造坚定的政治信念;将恒心留给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将细心留给工作,遵循严谨的从业态度;将热心留给群众,彰显亲民的执政风范;将欢心留给同事,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小五心”教育活动,着力构建切合**实际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凝聚全县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用科学发展观激发群众参与发展的激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全县干部职工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用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科学发展。

(三)落实创建责任,强化服务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县直部门、乡镇及机关站所和村均成立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联系和服务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党员主要领导联系村党员综合服务站、村两委干部联系便民服务点等工作制度。镇村领导小组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党员服务意愿的基础上,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具体抓、机关单位党组织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营造舆论氛围。各级基层组织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如何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如何争创服务型党员”等为主题的大讨论,充分调动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了“社区服务靠大家,我为居民作奉献”的大讨论,号召有服务能力的居民参加便民服务队。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组织召开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大会。同时,采取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目的意义、服务内容等,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营造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浓厚氛围。

三是明确工作职责。县委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指标,将乡镇党委、乡镇机关站所、村级党组织和县直部门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职责进行了细化,责任到人。为扩大民主,落实责任,县委采取电视直播,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广泛参与,相关代表打分,现场公布结果的办法,开展了“党委书记话党建活动”,各乡镇党委书记就“如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谈工作措施,定工作承诺,主动自加压力,主动接受监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

四是严格考核激励。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服务型党组织量化考核办法,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点阵地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各乡镇推行了党小组党员和村民评议服务点,村组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评议服务站,服务点和村“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评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三评”制度。同时,县委还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一、二、三星级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服务站、点)、“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十佳村委会主任”、十佳服务群众标兵、十佳服务型机关、十佳服务型农村能人党员等,着力激发党员干部开展创建活动的活力。

实践取得新成果

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坚持将组织资源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不竭动力,激发各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前所未有的服务热情,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本领。目前,全县已有6个乡镇党委和48个村(居)党组织达到“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14个县直涉农部门被命名为“基层满意涉农部门”,县委获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勤政廉政先进集体称号。三是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各级党组织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为重要职责,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稳防控机制等,形成了保稳定、谋发展、促和谐的良好格局。近年来,**每年刑事发案率仅为万分之五,荣获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98%,全县呈现出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学风浓,行风好,作风实的和谐发展局面。以来,全县有7个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县城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同时,还迎来了全省基层平安创建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会上,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同志在会上作了“远学枫桥,近学**”的号召,其中推广**经验六个方面中的一条,就是“把力量用在基层,使在基层,筑牢第一道防线。基层稳,全民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探索带来新启示

**县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符合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的新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住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基层党建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探索。

(一)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县在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着力增强发展意识、明确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能力、健全发展机制;紧紧围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谋划,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来指导,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去改进,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手段,使基层党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全局,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不断提高改革创新的本领。近年来,**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在“学教”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四在农家”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决心紧跟组织、精心提升素质、真心剖析思想、潜心整改问题、贴心服务群众、诚心树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六心活动”;在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又着眼于强化功能、发挥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宽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这些新做法、新举措,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新形势下,必须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阶段性特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制度机制,更好地为中心任务服务,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三)必须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来确定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功能定位。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功能定位来谋划、来推动、来检验。近年来,**县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着力建立服务科学发展、推进科学发展的机制,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矛盾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地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增强了服务力、执行力和战斗力。**的做法启示我们,基层党建只有紧紧围绕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来开展,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和服务群众这条主线来推进,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必须把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的关键。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是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县通过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这个主题,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实践锻炼,健全体制机制,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服务型党员、服务型干部,建设服务型班子、服务型队伍,有力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由此可见,面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应在解决好必需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及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来,以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处置突发事件、服务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的“五种”能力。

(五)必须把健全服务体系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保障。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构建严密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县充分运用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健全责任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构建了自上而下、从城到乡、从组织到个人、从财力到人力的全方位、立体式服务体系,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践证明,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党内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整合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形成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六)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成效的根本标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县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把群众得实惠作为根本出发点,始终注意动员群众参与,始终注重群众的评价,认真落实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欢迎。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必须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使人民群众满意。只有让人民满意,基层党建才能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保持和发展先进性。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下载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辖9镇1乡,全县有基层党组织333个、党员9705名,其中农村(居、社区)党支部69个,党小组312个。近年来,**县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服......

    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定稿]

    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要求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联系......

    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5篇模版]

    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浙江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2011年06月20日1420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

    创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探索

    创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探索 摘要: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培养服务型学生党员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

    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

    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何在http://.cn 2004年09月13日01:0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1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公管091:陈滢旭学号:09095104“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是这几年很流行的词语。我们在电视新闻、报纸杂志、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能听到这两个词语。但是,......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任务之一。指遵循社会公正和民主,按公共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法定机制和程序而组建起来的,为公民提供满意服务并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