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洁的价值观体系建设:怎样才能让员工对企业感兴趣?
怎样才能让员工对企业感兴趣
文/王学秀
在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领导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企业文化能够用来“教育员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忠诚度。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制度管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只有文化才能让员工自觉地工作。
理论“看起来很美”。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许多企业“搞了”这样的文化建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过程”和方法上——也就是到底如何让员工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工作方面出了问题。
曾经在课堂上讲到在一家企业调研的案例,说到员工对企业管理诸多问题的种种不满和变革期望,认为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下课后与学员闲聊,在大部分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有两位学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个人认为,基层的员工就是干活的,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很难有正确的评价,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怎么调整政策他都会有怨言。另一个人也认为,基层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应该“不认头”。
应该承认,这两位企业领导的观点在现实中有很大的市场。同时我们也可以确认,在这样基本不顾及员工感受的企业中,怎样建设文化、怎样教育员工都是没有用的!那么,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怎样对待员工,才能让他们“对企业感兴趣”?让我们看看宝洁公司在100年前是怎么做的吧。
特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在其著名的《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一书中提到了宝洁的价值观体系建设,其中的一条是:要让员工对我们的公司感兴趣。
19世纪80年代末,在宝洁公司生意很红火时,威廉·普罗克特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宝洁的员工不但工作效率高,而且忠于自己的公司?怎样才能体现出公司对其成员的责任感?为了摸清员工日常工作的情况和对企业的真实感受,1883年,威廉·普罗克特到基层车间做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和工人一起装卸混合皂液。他做这个工作不是装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完全和一个真正的工人一样干活、一样坐在地板上和工人吃午饭聊天。通过这段经历,威廉·普罗克特对宝洁工人真正的想法和关心的内容有了最直接的了解,为其以后坚持不懈地改善劳动关系打下了基础。下面让我们看看为了“让员工对我们的公司感兴趣”,威廉·普罗克特都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减少工作时间。1884年,威廉·普罗克特提出星期六下午让员工带薪休假这一在当时较为激进的方案,但碍于当时较为紧张的劳资关系而没能成功。直到20多年后的1918年,他终于将工作时间从每天10小时减少到了8小时。
第二,分享企业利润。威廉·普罗克特认为,与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利润,可能会使宝洁的工人对公司更加忠诚和尊重。但是,他此后实施的利润共享计划并没有实现生产率的增长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原因是工人们只是把他们得到的钱看做了额外的收入!直到1903年,他又提出了分享利润与购买公司股票合二为一的方案,工人每投资1元,公司就赠送1美元的份额,直到数额达到那个工人的年薪额度为止。这一方案获得了较大成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倍增。威廉·普罗克特也由此坚定了持续开拓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的信心。
第三,员工参与管理决策。1918年,宝洁公司执行了职工议会计划,在宝洁公司董事会中为每个工厂提供了一个工人代表的席位。
第四,长期雇用制度。20世纪初,威廉·普罗克特力排众议,对工人实行了长期雇佣制度,从而消除了员工的工作不稳定感。在其后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宝洁公司也没有裁掉在册的任何一名员工。
宝洁创建价值观的案例告诉我们,仅仅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唱唱歌跳跳舞和进行“大忽悠”式的教育和培训,而不深入到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是无法让员工对企业感兴趣的!
或许您会说,宝洁是外国的企业,咱们的文化和他们不一样,这个案例不算数。那好,我们可以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做的。我一直认为,中国革命组织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组织文化建设的案例。土地革命时期,毛 泽东提出了“利用土地革命发动农民的方法”:
一是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毛 泽东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革命要取得胜利,就要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尚光荣的旗帜。
二是把关心农民生活放在重要位置,毛说,“苏维埃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只有苏维埃用尽它的一切努力解决群众的问题,切切实实改良了群众的生活,取得了群众对于苏维埃的信仰,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红军,帮助战争。”在行动中,包括没收土豪劣绅的浮财、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都获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
三是让农民自我管理,农民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必然引发对政治权利的渴望,政治地位的平等不仅是农民经济地位平等的前提,而且政治权力的获得更是农民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有力保障。
四是用**良好形象教育农民,在革命实践中,红军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良好形象,打破了国民党的反面宣传,农民拍手称颂:红军是真心为民众、诚心打天下的人民**。
把威廉·普罗克特和毛 泽东放在一起比较,似稍显“无厘头”。但是,这两位卓越管理者的行为,恰恰验证了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太多的管理专家将效率视为企业的生命线,陷入了唯理主义的泥潭,而迷信自上而下的集权和控制。但是,人的多样化和对自由的追求是天生的。企业和组织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制度框架,让每一个平凡的员工都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此外,抛开组织的效率不谈,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在商业活动中兼具悲悯之心,恐怕也是让员工对企业感兴趣的关键所在。伟大的作家雨果在其杰作《九三年》中说道:“在王权之上、革命之上,人世的一切问题之上,还有人心的无限仁慈,还有强者对弱者应尽的保护责任、安全的人对遇难的人应尽的救护责任、一切老人对一切儿童应有的慈爱!”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雨果这一“警世恒言”,对沉迷于短期的效率和收益中的企业领导来说,弥足珍贵。
第二篇:人力资源案例探讨:怎样才能让员工对企业感兴趣
在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领导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企业文化能够用来“教育员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忠诚度。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制度管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只有文化才能让员工自觉地工作。
理论“看起来很美”。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许多企业“搞了”这样的文化建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过程”和方法上——也就是到底如何让员工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工作方面出了问题。
曾经在课堂上讲到在一家企业调研的案例,说到员工对企业管理诸多问题的种种不满和变革期望,认为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下课后与学员闲聊,在大部分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有两位学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个人认为,基层的员工就是干活的,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很难有正确的评价,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怎么调整政策他都会有怨言。另一个人也认为,基层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应该“不认头”。
应该承认,这两位企业领导的观点在现实中有很大的市场。同时我们也可以确认,在这样基本不顾及员工感受的企业中,怎样建设文化、怎样教育员工都是没有用的!那么,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怎样对待员工,才能让他们“对企业感兴趣”?让我们看看宝洁公司在100年前是怎么做的吧。
特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在其著名的《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一书中提到了宝洁的价值观体系建设,其中的一条是:要让员工对我们的公司感兴趣。
19世纪80年代末,在宝洁公司生意很红火时,威廉·普罗克特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宝洁的员工不但工作效率高,而且忠于自己的公司?怎样才能体现出公司对其成员的责任感?为了摸清员工日常工作的情况和对企业的真实感受,1883年,威廉·普罗克特到基层车间做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和工人一起装卸混合皂液。他做这个工作不是装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完全和一个真正的工人一样干活、一样坐在地板上和工人吃午饭聊天。通过这段经历,威廉·普罗克特对宝洁工人真正的想法和关心的内容有了最直接的了解,为其以后坚持不懈地改善劳动关系打下了基础。下面让我们看看为了“让员工对我们的公司感兴趣”,威廉·普罗克特都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减少工作时间。1884年,威廉·普罗克特提出星期六下午让员工带薪休假这一在当时较为激进的方案,但碍于当时较为紧张的劳资关系而没能成功。直到20多年后的1918年,他终于将工作时间从每天10小时减少到了8小时。
第二,分享企业利润。威廉·普罗克特认为,与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利润,可能会使宝洁的工人对公司更加忠诚和尊重。但是,他此后实施的利润共享计划并没有实现生产率的增长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原因是工人们只是把他们得到的钱看做了额外的收入!直到1903年,他又提出了分享利润与购买公司股票合二为一的方案,工人每投资1元,公司就赠送1美元的份额,直到数额达到那个工人的年薪额度为止。这一方案获得了较大成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倍增。威廉·普罗克特也由此坚定了持续开拓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的信心。
第三,员工参与管理决策。1918年,宝洁公司执行了职工议会计划,在宝洁公司董事会中为每个工厂提供了一个工人代表的席位。1 2
第三篇: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沈茂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探究的双边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但对学生而言老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内心中会对老师心存敬畏,无形中就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时,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担心回答问题时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迈过这个坎,还得先从教师做起。平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因此在教学中应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唤醒。还要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巧布悬念,激发兴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赋,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着独特的魅力。课堂上应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圆的意义》一课时,出示一根细绳,绳子的一端系着一根粉笔,把绳子的另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接紧细绳,旋转拿粉笔的手,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提问:粉笔转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位相接的曲线,也就是圆呢?这就使学生有一种渴望揭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求取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三、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的乐趣,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搭建表演的“舞台”,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成功。成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勇敢发言,有的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有的是发表了静僻而独到的见解,对此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让成功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而充满了魅力。四练中有趣
课堂练习要设计不同的练习,使学生练习起到饶有兴趣,没有乏味之感。教学时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在讲完三角形内角和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老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时,学生恍然大悟。
兴趣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又转而能增强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所必需的。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第四篇:让员工对培训计划方案感兴趣的方法(范文)
让员工对培训计划方案感兴趣的方法
在很多时候,员工对于你的“伟大的培训计划方案项目”并不怎么感兴趣,偷懒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必须借鉴一下营销部门的做法,设法“营销”你的课程,以提高培训计划方案出席率。
很好,你已经完成了整套课程的设计和部署工作——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该如何让学员乖乖前来上课?你也许会以为,只要你的课程被列入了公司的学习管理系统当中,或者高管要求员工来参加培训计划方案,那就万事大吉了,员工一定会乖乖听话??且慢!事实上,情况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在很多时候,员工对于你的“伟大的培训计划方案项目”并不怎么感兴趣,偷懒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必须借鉴一下营销部门的做法,设法“营销”你的课程,以提高培训计划方案出席率。
熊鹤龄——既具备全球500强背景又拥有北京大学学术研究经历的实战专家!
社会资历:
1、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咨询顾问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软实力之企业软实力标准I版》课题专家组成员
3、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战略发展部副主任
4、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EMBA班特聘教授
企业资历:
曾先后在HP、深圳西风信息产业集团、北京春雪财务集团公司等多家顶尖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人力总监、集团副总裁、董事局秘书长职务!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独家讲师、沙盘模拟学院院长、企业商学院院长。20年的工作实践及10余年的企业高管、企业管理咨询和企业管理内训经历中,熊鹤龄先生认真关注和悉心感受、体悟、总结企业管理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提炼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具有极强针对性、实战性和高效性的企业管理及领导力管控之道,培训受欢迎度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我们必须让学员们感到这个培训计划方案项目是有趣、令人兴奋,甚至是刺激的。再严格的规定都无法保证学员一定会按时出席,但当学员觉得这是个有趣的项目时,他们自然会每天兴致盎然地到课堂报到。假设你已经得到公司高管的充分支持,那么下一步就是设法调动起员工们对培训计划方案项目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接着,你的课程就可以粉墨登场了!
“加油添醋”一番
“营销”培训计划方案项目的第一步,是撰写一份令人感觉新奇有趣的培训计划方案说明——当然,你的描述还是要吻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至于培训计划方案的主题是什么,其实无关紧要。我们知道,优秀的文案写手可以把最无聊的东西写得天花乱坠、天上有地下无;哪怕培训计划方案主题是“差旅费报账与核销”,你也可以把它写得精彩绝伦。尽量发挥你的想象力,让员工觉得不参加你的培训计划方案简直是人生最大的损失吧!
接下来,你需要发一封“声情并茂”的电子邮件给所有学员,告诉他们将会从培训计划方案中得到什么,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热情。哦!千万不要照搬那些冷冰冰的培训计划方案目标陈述,你应该用更有趣的辞令来吸引员工,正如那些广告当中的花言巧语一般。例如,对于一个销售培训计划方案项目,你可以有下面两种说法:
1.请准时参与新销售技巧课程。
2.想知道如何让顾客兴奋地尖叫吗?
你觉得员工会对哪一种说法更感兴趣?天底下也许没有新鲜事,但你总是能用更巧妙的语言来打动员工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还应拿出实际的例子,例如那些参与过试点课程、前期培训计划方案的员工的证言,从中寻找一切能让学员好奇和兴奋的点子。也许,员工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业绩表现,就是前期培训计划方案的成果呢。告诉员工这些证据和案例,说服他们花时间来参加培训计划方案是值得的。
这对我有什么用?
很多被强迫参与培训计划方案的员工都是百般不情愿,不过如果你能告诉他们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包含了什么,又对他们有怎样的帮助,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点对于千禧世代员工尤其如此。例如,“差旅费报账与核销”怎么听都令人提不起劲,不过,这对员工有什么用呢?简而言之,学会了报账与核销的程序,你就可以更快拿到报销的钱,而且报销更多!很有吸引力,不是吗?
作为培训计划方案项目“营销”的一部分,你也可以录制一段简短的(两分钟左右)视频,由公司高管来解释哪些人应该参与这项培训计划方案,以及为什么。切记,别让员工觉得你的培训计划方案只不过是“公司的另一次无聊尝试”。
善用邮件提醒
如果前面几步进行顺利的话,你应该已经成功激发了员工的好奇心和热情,说不定已经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报名了。但我们要记住,人是健忘的,你必须确保这些学员到时候会按时出现。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对已登记的学员进行“营销”。不要只用日历邀请功能,很多人会忽略那些小字。电子邮件提醒是不错的办法,在发送提醒邮件时,继续善用“这对我有什么用”的营销法,来保持学员们的热情。持续进行前期工作,来延续学员们的积极性,并最终让他们准时来课堂报到。
当然,在这一切准备工作过后,你必须端出一个高质量的、尽善尽美的培训计划方案课程。再好的广告宣传,如果产品本身是个渣的话,一切都会前功尽弃。相反,如果学员被你的“花言巧语”吸引过来,发现你并没有夸大其词,培训计划方案确实让他们大有斩获的话,你的培训计划方案“品牌”就建立起来了。下一次当你推出新课程时,会有很多员工自发地登记参加。
第五篇:如何让员工对企业忠诚
如何让员工对企业忠诚
2011/3/10/8:22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作者:陈启华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往往会出现四种类型的员工,一种是高能力的野马,一种是高忠诚度的狗,一种是能力和忠诚度都很低的废物,一种是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高的主人翁。
现实的状况是:主人翁类型的人才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作为雇员来说,现实的做法要么做忠诚的狗要么做高能力的野马;而对于老板来说,最现实的做法是如何配置野马和狗的工作关系。
才华横溢的野马型人才,常常是推动公司进步的原动力,没有野马型的人才,就没有企业的业绩和进步。但是,忠诚的狗,却往往也是维系企业日常的程序性工作的保障和基石,没有忠诚的人才,所有的业绩到头来都将无法维系。对于老板来说,在同样重要的人品和能力之间,能力可以用文凭、绩效来证明,人品用什么来证明呢?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忠诚。
但是现实中,我们却发现:老板们普遍感叹员工都不忠诚!而员工呢?也普遍感叹老板无法让他们忠诚!甚至很多企业干脆明文规定,应届大学生不要,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去培养人才,培养也是白培养——往往是教会徒弟杀死师傅。
果真如此?
那又为什么员工对企业不忠诚呢?
从员工角度来看,导致员工对企业不忠诚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员工在纵向和横向对比中无法让自己对企业忠诚。
1、有奶就是娘。
在滞销成堆的就业环境中,“有奶就是娘”的择业思想和原则让很多无奈者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业再说,于是就有进去之后没几天就发现企业不过如此?开始重新考虑选择另觅新欢。
2、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看到哪家企业开出的条件比所在的企业好,就禁不住心亦摇曳。正所谓为了三斗米就折腰甚至为了K把钱而舍弃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3、一口吃成个胖子。
一口能吃成胖子吗?绝大部分人肯定认为是不可能的。
而为什么在职场环境中,却有众多的求职者和谋职都却是奔着这样的不太可能的目标而来。
曾经面试一位名校的刚毕业的博士生朋友,简单的沟通完之后,感觉还不错,已有意录取之。临结束前,问他有什么想问的或要求之类的。这位博士生朋友很轻淡地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就是希望月薪能够有1-2W左右,上班时间能比较自由点,每年有半个月左右的年假,最好公司能配俩车,当然,如果有出国的机会就更好„„”。我无语。一个刚刚从本科直接读到博士的毕业生,真不知道他到底能做什么,竟然希望如此的一步到位。当初考虑录用他,是因为感觉到他做做行业研究还可能过得去,没想到„„潜规则。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还找不到吗?”
这是部分企业主的潜规则。中国现在的人才多得是,“有用人才千千万,不行就提天天换!”这种“短平快”的用人思想,使得企业根本就无法形成让人忠诚和留人长久的土壤。
4、想当年。
“现在工作这么难找,竞争这么激烈,我能给你们提供一份比较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已是你们的福份了,没收你们钱就不错了,不要给我谈什么要求了!想当年,我们工作时还要给别人钱呢,而且,一做就是三五年的帮别人打长工„„”社会在变,时势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利益关系及在利润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情理法纽带。
5、鞭打快牛。
提倡学雷锋,但决不让雷锋吃亏。这是华为的管理思想和原则。但在很多企业里,却是闲得闲死,忙得忙死,完全倒了个。
于是,一旦这种状况和奉献度开始持续或远远地超出了个人的承受力和企业的付出度时,忠诚的天平就被打翻了。再忠诚的人再有奉献精神的人,也是有限度,尤其是在企业的内外上下对比中。
既然如此,那么到底是什么忠诚呢?员工如何做才是对企业忠诚呢?
企业所认为的忠诚和员工所认为的忠诚是一回事吗?是不是理解的不一样,才导致忠诚度的缺失呢?
从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来看,忠诚不是忠于企业、忠于老板、忠于上司,忠诚而是忠于职业、忠于能力、忠于责任。只有这样,忠诚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忠于职业,就会把一份普通的工作当成自己的职业来做,甚至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这种忠诚远比天天空喊忠诚于企业要好一百倍一万倍。这是忠诚的起点。
忠于能力,才是真正忠于自己的老板,才能真正忠于自己的职业,没有能力的忠诚只是奴才,只能是奴忠,一旦没有了回报,这种奴才就会立马远走高飞落井下石或叛变家门,而忠于能力,虽然可能阶段性地得不到好的回报,但是能力提升了,水平上来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回报。因此,这是忠诚的基点。忠于责任,不仅仅是良心的体现,也不仅仅是心态的调整,更是一种契约精神的体现。如果说职业是可以变化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那么责任就是永远不变的。它是忠诚的拐点和方向。没有了它,忠诚就变味了。
因此,我们说,忠诚是忠于自己的职业,与提供这份职业的企业无关;忠诚是忠于自己的能力,与谁是老板亦没有多大关系;
忠诚是忠于自己的责任,与谁是自己的上司,顺不顺眼,更是八杆子打不着;忠诚不是简单地口号,更不是简单地忠于企业、忠于老板、忠于上司,忠诚是忠于职业忠于能力忠于责任的综合体现!
因此,在新时代,在新的商业环境下,我们认为,员工要对企业忠诚,必须做到:
忠于职业而不是企业!
忠于能力而不是老板!
忠于责任而不是上司!
小时候走路时,老是容易摔倒。于是,妈妈告诉我,走路时不要老是看着自己的脚,要看远一些,就不容易摔倒。
其实,职场更是如此,工作事业亦然。星巴克也好,阿里巴巴也罢,绝不是第一天一开始就是NB的企业,而是慢慢成长起来。
只看脚趾尖,与坐井观天无异。坐井观天,至少还能看到天,而只看着自己的脚趾尖呢?
6、不见兔子不撒鹰。
“只要老板多给我钱,我就会拼命地干!”
“只要公司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就会一直忠诚下去!”
这些都是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问题是,如果你是老板,你将如何呢?答案也许就在其中!
而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无法员工对企业忠诚的背后的原因就是企业没有从机制和治理结构上让员工真正能或持续做到对企业真正的忠诚。
1、家天下。
家天下的思想会让无形让把公司员工分成家族派和非家族派,自然,也就形成忠诚派和非忠诚派。
如此,大家就会认为,家族派的人忠诚于企业是很自然,因为企业有他的份,而非家族派不忠是自然的,因为企业并没有他的份,而忠了则是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而已,是雷锋的体现,不具有代表性。这是根源之一。
2、守财奴。
根源之二,就是守财奴思想。
“我这么辛苦,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凭什么要跟你们分而食之?”
钱散人聚,钱聚人散。这是谁都懂的,但没有多少企业主真正深刻的领会和体味。牛根生悟透了,所以蒙牛很快牛起来了,且越做越大。而不少的民营企业主,则是陷于这样的思想而无法把一些优秀的人才留住或把留住的人才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把企业快速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