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戏曲发展之我见(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7: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剧场戏曲发展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剧场戏曲发展之我见》。

第一篇:小剧场戏曲发展之我见

“ 最 先 锋 ” 与 “ 最 传 统 ” 的 融 合

— — 小 剧 场 戏 曲 发 展 之 我 见

作 者 姓 名

摘要:从现代意义上讲,中国小剧场戏曲与80年代以来的小品热潮密切相关。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30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戏曲界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从最传统向最先锋迈进的戏曲创作实践。[1]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小剧场戏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小剧场戏曲的发展历程、历史渊源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其次根据戏曲的传统特点,探讨了小剧场戏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最后通过对小剧场戏曲的实践案例,研究小剧场戏曲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影响。[2]本文试图对“小剧场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描述,从而更好地把握小剧场戏曲与传统戏曲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情况进行解释,使人们对小剧场戏曲的思考更深入。希望戏曲能促进小剧场戏曲剧的发展和戏曲的繁荣。[3] 关键词:小剧场戏曲 最先锋 最传统

小 剧 场 戏 曲 早 在 上 世 纪 8 0 年 代 就 已 出 现,但 一 直 到近几 年 才 渐 渐 热 起 来。在 戏 曲 兴 盛 时 期,小 剧 场 戏 曲 的 确 很 容 易 被 大 戏 所 淹 没,但 在 娱 乐 多 元 化 的 当 下,小 剧 场 戏 曲 的 优 势 却 渐 渐 为 人 们 所 关 注。[1]何中兴;50年后的戏曲[J];东方艺术;2001年02期

[2]李祥林;“戏曲化”与文化自省[J];当代戏剧;2005年03期 [3]余大洪;;失迷了的戏曲创作[J];东方艺术;2011年S1期 本 文 从 如 何 打 破 戏 曲 “ 最 先 锋 ” 与 “ 最 传 统 ” 的 界 限 入 手,试 图 探 索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成 果 与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真 正 融 合 成 为 有 机 整 体 的 课 题。笔 者 引 玉 之 砖,愿 求 一 得 之 见。[4]

从 “ 最 传 统 ” 走 向 “ 最 先 锋 ”

小 剧 场 最 早 在 欧 洲 出 现,旨 在 反 商 业 化。“ 橘 生 淮 南 则 为 橘,生 于 淮 北 则 为 枳 ”。小 剧 场 在 上 世 纪 8 0 年 代 末 9 0 年 代 初 来 到 中 国,没 有 反 商 业 性 元 素,因 为 当 时 无 商 可 反。而 是 继 承 了 欧 洲 小 剧 场 在 思 想 和 艺 术 上 的 实 验 性、先 锋 性。当 然,作 为 小 剧 场 之 一 的 小 剧 场 戏 曲 也 是 更 多 地 在 艺 术 和 思 想 层 面 寻 求 突 破。

1.2000年及2000年之前,出 现 小 剧 场 戏 曲。那时候小剧场戏曲大致的特点趋势是: 将情节、人物、表演融入一些现代元素的语言、观念、现象和表现方式。舞台的呈现方式传承了传统戏剧的演绎特点,尝试着使“唱念做打”在小剧场中发挥其更多的可能性。[5]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出 现 与 上 世 纪 8 0 年 代 以 来 的 小 品 热 潮 息 息 相 关,从 本 世 纪 元 年 开 始,北 京 京 剧 院 的 《 马 前 泼 水 》 《 浮 生 六 记 》 《 阎 惜 娇 》 《 昭 王 渡 》 等 小 剧 场 京 剧 系 列,直 接 推 动 了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发 展。后 来 的 《 惜 · 娇 》 与 《 碾 玉 观 音 》,都 是 该 院 小 剧 场 戏 曲 运 动 的 系 列 推 进。[6] 北 方 昆 曲 剧 院 先 后 推 出 的 《 偶 人 记 》 和 《 陶 然 情 》 等 小 剧 场 昆 曲,也 逐 步 形 成 系 列。与 此 相 反 的 是,当 时 包 括 话 剧 和 戏 曲 在 内 的 整 个 大 剧 场 戏 剧 都 不 景 气,这 种 困 境 其 实 一 直 延 续 到 现 在。在 戏 院 看 戏 的 观 众 都 是 中 老 年 人,是 不 太 有 消 费习惯 的。当 时

[4]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刘景亮;;把非遗保护的理念和成果融入戏曲生产[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莆 仙 戏 在 上 海 很 有 影 响 力,后 来 基 本 悄 没 声 息。戏 曲 可 以 有 尽 量 深 刻 的 思 想,但 是 表 达 不 能 过 于 深 刻,否 则 就 失 去 了 大 众 艺 术 的 特 长。戏 曲 技 艺 可 以 追 求 繁 杂,但 是 表 现 不 能 繁 杂,否 则 成 不 了 文 学 艺 术。大 剧 场 戏 曲 就 是 过 于 片 面 追 求 思 想 和 艺 术,忽 视 了 市 场。而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出 现,就 为 这 种 全 国 戏 曲 交 流 搭 建 了 一 个 很 好 的平台。

0 0 0 年,第 一 部 具 有 当 代 意 义 的 被 称 作 小 剧 场 戏 曲 滥 觞 的 京 剧 《 马 前 泼 水 》,一 经 问 世 便 成 为 现 象 级 之 作。从 此,诸 多 知 名 导 演、编 剧、演 员 以 及 新 生 代 戏 曲 人,都 在 积 极 进 行 小 剧 场 戏 曲 创 作,取 得 了 不 容 小 觑 的 成 绩。他 们 后 来 创 作 的 《 阎 惜 娇 》、《 玉 簪 记 》、《 浮 生 六 记 》,以 及 后 来 引 发 热 议 的 《 惜 · 娇 》,新 创 小 剧 场 京 剧 的 成 功 率 似 乎 远 超 大 剧 场。[7]

2.2 0 0 0年 之后,小剧场戏曲大致的特点趋势是:力图在舞台上给观众一些惊喜、一些意料之外的感官体验,小剧场戏曲作品中既有扎实的传统流派表演,又配以全新的舞台理念。[8] 上 海 昆 剧 团 改 编 自 鲁 迅 同 名 小 说 的 小 剧 场 昆 剧《

伤 逝 》,赢 得 了 高 校 师 生 和 都 市 白 领 们 的 喜 爱。也 常 被 观 众 认 为 是 上 海 小 剧 场 昆 曲 的 开 山 之 作。2 0 0 3 年,该 剧 由 复 旦 中 文 系 大 三 学 生 张 静 执 笔,上 海 昆 剧 团 年 轻 靓 丽 的 小 生 黎 安、闺 门 旦 沈 昳 丽 等 主 演。昆 曲《

伤 逝 》 充 分 抓 住 故 事 发 生 的 时 代 特 点,将 传 统 昆 剧 的 特 性 不 着 痕 迹 地 化 入近代 戏 的 表 演 中。0 0 3 年,《 伤 逝 》 在 京 沪 等 各 大 名 校 轮 番 上 演,所 至 之 处 即 掀 起 热 潮,为 昆 曲 博 得 一 批 青 年 学 生 观 众。2 0 0 5 年,[7]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重大课题——福建京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思考[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8]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北 京 市 戏 剧 家 协 会 与 中 国 戏 曲 学 院 联 合 举 办 了 首 届 小 剧 场 戏 曲 展 演 暨 学 术 研 讨 会。《 马 前 泼 水 》 《 烂 柯 山 》 和 《 陈 三 两 爬 堂 》 等 剧,在 北 京 人 艺 实 验 剧 场 受 到 了 圈 内 外 人 士 的 热 捧。这 是 中 国 戏 曲 小 剧 场 运 动 具 备 演 出 展 览 和 学 术 研 讨 双 重 意 义 的 首 次 盛 举。[9]2 0 1 3 年,“ 北 京 故 事 ” 优 秀 小 剧 场 剧 目 开 始 展 演。第 一 部 原 创 庭 院 戏 《 圆 圆 曲 》 在 云 南 昆 明 莲 花 池 公 园 首 演。这 些 剧 目 或 糅 合 传 统 戏 曲 表 演 菁 华、寻 求 其 与 现 代 小 剧 场 的 巧 妙 结 合 ; 或 在 独 特 的 表 演 空 间 中,寻 找 戏 曲 表 演 的 崭 新 支 点,使 其 更 贴近当 下 观 众 审 美,吸 引 了 更 多 的 中 青 年 戏 剧 人 参 与 到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创 作 演 出 中。[10] 小 剧 场 戏 曲 《 圆 圆 曲 》,作 品 试 图 打 破 “ 第 四 堵 墙 ” 式 的 对 立 观 演 关 系,主 创 者 冠 其 名 为 “ 庭 院 戏 剧 ”,在 全 景 观 视 角 投 射 中,戏 随 人 而 走,人 因 景 入 戏 的 意 境 美 为 观 众 提 供 了 全 方 位 的 视 觉 体 验。2 0 1 4 年,北 京 成 功 举 行 了 首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节。从 2 0 1 4 年 1 0 月 1 6 日 起 至 1 1 月 1 6 日,由 北 京 戏 剧 家 协 会、中 央 戏 剧 学 院、中 国 戏 曲 学 院、北 京 天 艺 同 歌 公 司 主 办,来 自 全 国 各 地 的 1 3 个 剧 组,先 后 举 行 了 5 0 多 场 小 剧 场 戏 曲 演 出,都 引 起 了 北 京 观 众 的 激 赏。这 是 中 国 戏 曲 小 剧 场 创 作 为 期 一 个 月 的 “ 集 结 号 ”,是 艺 术 家 们 面 向 大 学 生、面 向 当 代 社 会 与 戏 曲 未 来 的 成 功 展 示。当 时,艺 术 节 是 在 2 0 1 3 年 向 北 京 市 申 报 文 本,至 1 4 年,经 前 期 策 划 于 1 0 月 1 6 日 第 一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落 地 繁 星 戏 剧 村,濮 存 晰 担 任 艺 术 节 组 委 会 主 任、杨 乾 武 担 任 艺 术 节 组 委 会 执 行 主 任、周 龙 担 任 艺 术 节 总 监、谢 柏 梁 担 任 艺 术 节 学 术 统 筹、繁 星 戏 剧 村 创 始 人 樊 星 担 任 艺 术 节 秘 书 长,之

[9]万静;浅谈戏曲前景[N];周口日报;2009年

[10]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迫切课题[N];中国艺术报;2014年 后 又 邀 请 梧 桐 担 任 艺 术 节 学 术 统 筹,开 启 了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之 旅。2 0 1 5 年,上 海 戏 曲 艺 术 中 心 主 办 的 “ 戏 曲 · 呼 吸 ” 首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成 功 举 办。小 剧 场 戏 曲 开 始 将 《 一 旦 三 梦 》 等 民 族 戏 曲 品 牌 纳 入 其 中。首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在 为 期 一 周 的 时 间 里,6 台 剧 目 上 演,获 得 票 房 口 碑 双 丰 收。此 次 戏 曲 节 共 收 到 3 2 个 报 名 作 品,涵 盖 1 2 个 戏 曲 剧 种。最 终 上 海 京 剧 院 的 新 编 京 剧 《 十 两 金 》、北 京 京 剧 院 的 小 剧 场 京 剧《

碾 玉 观 音 》、上 海 昆 剧 团 的 实 验 昆 曲《

夫 的 人 》、上 海 越 剧 院 的 越 剧 小 戏 《 情 殇 马 嵬 》、福 建 省 梨 园 戏 实 验 剧 团 的 梨 园 戏《

御 碑 亭 》、台 湾 国 光 剧 团 的 新 概 念 戏 曲《

青 春 谢 幕 》 6 台 剧 目 入 选,在 上 海 共 演 出 7 场。2 0 1 6 年,小 剧 场 戏 曲 又 面 向 京 内 外 剧 团,邀 请 展 演 了 《 明 朝 那 点 事 儿 — — 审 头 刺 汤 》 《 纳 兰 》 等 9 部 戏 曲 作 品。1 6 年 1 1 月,由 北 京 团 市 委 牵 头 的 “ 青 春 不 戏 说 ” 北 京 大 学 生 小 剧 场 戏 剧 节 开 锣,《 狮 吼 记 》 等 戏 曲 剧 目 也 走 进 了 大 学 生 们 的 生 活。受 到 北 京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活 动 的 强 力 推 动,2 0 1 6 年 1 1 月 2 9 日 至 1 2 月 1 1 日,由 上 海 戏 曲 艺 术 中 心 主 办 的“

戏 曲 · 呼 吸 ” 第 二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在 上 海 话 剧 艺 术 中 心 举 行 了 8 个 剧 种 的 1 1 台 剧 目 1 2 场 演 出,较 之 首 届 的 4 个 剧 种 6 台 剧 目 7 场 演 出,各 方 面 都 实 现 规 模 翻 倍。[11] 第 二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延 续 了“

戏 曲 · 呼 吸 ” 的 主 旨,希 望 在 吸 入 传 统 精 华 的 同 时,呼 出 创 新 理 念,为 青 年 创 演 人 才 开 辟 实 现 创 意 的平台,并 力 图 推 出 一 系 列 具 有 探 索 性 的 戏 曲 作 品,成 为 接 通 当 代 新 戏 曲 观 众 的 桥 梁。2 0 1 7 年,由 北 京 文 化 艺 术 基 金 资 助 项 目、北 京 市 西 城 区 文 化 委 员 会、北 京 戏 剧 家 协 会、北 京

[11]张敏生;戏曲艺术要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天 艺 同 歌 国 际 文 化 艺 术 有 限 公 司 共 同 主 办 了 2 0 1 7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艺 术 节 自 1 0 月 2 6 日 开 幕 以 来,艺 术 的 氛 围 始 终 浓 郁 而 热 烈 地 萦 绕 在 繁 星 戏 剧 村 上 空。1 6 部 小 剧 场 戏 曲 剧 目 轮 番 上 演,好 戏 不 断,精 彩 连 连。近万 名 观 众 走 进 繁 星,在 小 剧 场 观 看 戏 曲 演 出,感 受 传 统 文 化 之 美。观 众 群 里 中,有 第 一 次 坐 在 剧 院 观 看 传 统 戏 曲 的 9 0 后,他 们 坦 言,小 剧 场 戏 曲 并 没 有 想 象 中 的 那 样 沉 重 严 肃,反 而 大 多 精 致 活 泼,贴 合 现 代 年 轻 人 的 审 美 与 当 下 社 会 的 伦 理 观 念,通 过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形 式,对 传 统 戏 曲 也 产 生 了 兴 趣。而 一 些 常 到 大 剧 院 看 戏 的 戏 迷 朋 友 则 表 示,大 剧 院 座 位 与 舞 台 相 距 较 远,演 员 和 观 众 存 在 距 离 感。而 小 剧 场 演 员 与 观 众近在 咫 尺,方 寸 之 间 演 员 的 一 颦 一 笑,眼 神 身 段 都 比 大 剧 场 看 得 更 加 真 切 更 过 瘾。2 0 1 8 年,第 四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与 繁 星 当 代 艺 术 中 心 的 “ 对 戏 ” 国 际 当 代 艺 术 展,从 2 0 1 7 年 1 2 月 2 6 日 一 直 持 续 到 2 0 1 8 年 1 月 7 日。由 繁 星 戏 剧 村 出 品 的 剧 目 戏 曲 元 素 话 剧 《 一 夜 一 生 》 与 小 剧 场 实 验 剧 目 《 三 岔 口 2 0 1 7 》 上 演。第 四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是 北 京 文 化 艺 术 基 金 资 助 的 项 目。艺 术 基 金 由 北 京 市 文 化 局 和 北 京 市 财 政 局 发 起 设 立,最 大 限 度 调 动 社 会 参 与 文 化 建 设 积 极 性,搭 建 一 个 开 放平等、公 开 透 明 的 艺 术 资 助 体 系,努 力 形 成 全 民 共 建 共 享 的 文 化 发 展 格 局,充 分 发 挥 全 国 文 化 中 心 的 示 范 引 领 作 用。[12]

毫 无 疑 问,新 世 纪 以 来 的 戏 曲 小 剧 场 运 动,已 经 成 为 戏 曲 艺 术 同 步 时 代、贴近青 年、面 向 未 来 的 有 效 途 径。在 影 视 与 互 联 网 传 播平板 化、手 机 化 的 时 代,小 剧 场 戏 曲 正 吸 引 更 多 的 年 轻 人 走 进 剧 场,[12]刘祯;文化创新与戏曲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仰 望 经 典,欣 赏 戏 曲。

从 “ 最 传 统 ” 融 入 “ 最 先 锋 ”

戏 曲 从 大 剧 场 到 小 剧 场,既传承着内涵丰富且历史悠远的中国戏曲,又具有舞美和道具简化、演员的表演更精致细腻的独特风采和艺术特色。

1.从 “ 最 传 统 ” 到 “ 最 先 锋 ” 还 需 适 应 期。

虽 然 戏 曲 演 出 市 场 在 慢 慢 复 苏,但 戏 曲 将 成 为 一 种 相 对 小 众 的 艺 术 也 是 不 争 的 事 实。在 这 种 情 况 下,小 剧 场 戏 曲 可 能 会 越 来 越 显 示 出 其 优 势。不 过,小 剧 场 戏 曲 能 不 能 成 为 一 种 常 态 化 的 演 出,主 要 还 是 要 看 观 众 买 不 买 账。7 0 后、8 0 后 是 主 力 消 费 人 群,如 何 让 年 轻 人 走 进 剧 场 看 戏,这 是 一 个 难 题,不 论 传 统 戏 还 是 新 编 戏。

从 观 众 反 响 上 来 看,这 几 年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票 房 最 红 火 的 几 乎 都 是 梨 园 戏 挖 掘 整 理 的 老 戏。比 如 表 演 细 腻 的 梨 园 戏 特 别 适 合 在 小 剧 场近距 离 地 观 赏。此 外,从 制 作 和 营 销 角 度 来 说,小 剧 场 戏 曲 大 都 是 低 成 本 的 小 制 作,在 戏 曲 演 出 市 场 不 太 景 气 的 情 况 下,小 剧 场 戏 曲 的 运 作 显 然 更 为 灵 活,也 更 容 易 针 对 不 同 的 观 众 群 体 推 出 个 性 化 作 品。[13]

小 剧 场 戏 曲,不 仅 戏 要 适 合 小 剧 场 的 演 出 环 境,演 员 的 表 演 也 要 有 所 变 化。小 剧 场 戏 曲 的 表 演 应 该 更 精 致、更 细 腻、更 有 分 寸 感,让 观 众 在 与 演 员 距 离 极近的 情 况 下 也 能 舒 服 地 欣 赏 演 员 的 表 演。在 小 剧 场 表 演 时 演 员 需 要 克 制,不 能 用 十 分 力,力 气 全 部 使 出 来 观 众

[13]苏敏华;戏曲也要适时而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就 会 觉 得 过。不 仅 仅 演 员 对 于 小 剧 场 的 表 演 需 要 一 个 适 应 期,戏 曲 做 小 剧 场 还 有 一 个 相 当 “ 致 命 ” 的 技 术 难 题,那 就 是 戏 曲 的 打 击 乐 在 小 剧 场 的 空 间 里 显 得 实 在 太 响 了 些。粤 剧 《 霸 王 别 姬 》 在 参 加 上 海 的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时 就 特 意 为 乐 队 搭 建 了 隔 音 “ 屏 障 ”,但 演 出 现 场 打 击 乐 的 声 音 依 然 过 于 响 亮,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观 众 的 观 剧 感 受。[14]

2.从 “ 最 传 统 ” 到 “ 最 先 锋 ” 还 需 要 培 养 观 众。

《 伤 逝 》 2 0 0 3 年 首 版。1 3 年 后 再 演,《 伤 逝 》 两 场 演 出 均 爆 满,观 众 多 为 当 年 观 看 过 首 版 者。演 员 表 现 更 加 成 熟,反 而 让 剧 本 与 布 景 “ 稍 显 落 后 ”。不 过,从 观 演 效 果 来 看,该 剧 在 精 神 上 的 号 召 力 与 引 领 力,已 远 大 于 它 的 艺 术 探 索 在 当 下 的 价 值。如 果 说 实 验 昆 曲 《 伤 逝 》 展 现 出 的 是 1 0 年 前 昆 曲 人 的 创 新 美 学,那 戏 曲 节 上,同 样 出 自 编 剧 张 静 之 手 的 小 剧 场 昆 曲 《 四 声 猿 · 翠 乡 梦 》 则 在 艺 术 创 新 上 更 为 大 胆。《 四 声 猿 · 翠 乡 梦 》 脱 胎 于 徐 渭 原 作 《 四 声 猿 》 中 《 玉 禅 师 翠 乡 一 梦 》 一 出,在 保 留 原 剧 部 分 唱 词 与 结 构 前 提 下,对 人 物 与 故 事 进 行 大 胆 改 编,以 求 达 到 “ 整 旧 如 新 ”。创 作 者 将 当 代 S c e n e g r a q h y 理 念 运 用 于 当 代 昆 曲 剧 场 创 作,使 空 间、时 间、声 音、光 影 等 舞 台 元 素 构 成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而 在 这 样 的 整 体 中,无 论 是 戏 剧 构 作、表 演 还 是 服 装、音 乐 等 方 面,都 使 用 了 “ 镜 像 ” 手 法,使 整 台 演 出 显 得 规 整、干 净、精 巧 而 趣 味 十 足。虽 然 《 四 声 猿 · 翠 乡 梦 》 处 处 看 似 传 统 昆 曲,但 这 外 表 之 下,处 处 皆 是 创 新。而 这 样 的 大 幅 度 创 新 也 决 定 了 该 剧 的 口 碑 两 极 化,其 中 极 力 追 捧 的

[14]朱恒夫;城市化进程中戏曲创作的探索者[N];光明日报;2009年 多 为 青 年 观 众、新 观 众,而 传 统 观 众 则 多 认 为 此 剧 只 是 差 强 人 意。

3.从 “ 最 传 统 ” 到 “ 最 先 锋 ” 还 需 要 创 新。

“ 最 传 统 ” 并 且 “ 最 先 锋 ”,是 探 索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定 位,这 包 含 两 个 层 面 : 将 当 代 的 肢 体 剧 与 传 统 的 戏 曲 表 演 结 合,表 达 具 有 当 代 意 识 的 自 我 反 思 的 同 时,展 现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的 原 汁 原 味 ; 在 对 待 戏 曲 的 保 护 与 创 新 的 问 题 上,既 以 最 传 统 的 态 度 对 戏 曲 遗 产 进 行 保 护、挖 掘 和 传 承,还 要 以 开 拓 精 神 探 索 当 代 戏 曲 艺 术 的 多 种 可 能 性。

小 剧 场 戏 曲 在 尝 试 培 养 更 多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的 青 年 演 员,通 过 对 传 统 戏 曲 中 每 一 个 身 段 动 作 来 龙 去 脉 的 追 究 与 反 思,激 活 青 年 演 员 研习戏 曲 艺 术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鼓 励 他 们 探 索 创 新 的 精 神。身 怀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的 技 艺,兼 具 敏 感、探 索 的 当 代 观 念 以 及 放 眼 世 界 的 眼 光,是 小 剧 院 戏 曲 培 养 年 轻 戏 曲 表 演 艺 术 家 的 目 标,也 是 需 要 探 索 的 锐 气 和 胆 识。如 何 打 破 “ 最 先 锋 ” 与 “ 最 传 统 ” 的 界 限,将 探 索 实 验 的 成 果 与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真 正 融 合 成 为 有 机 整 体,是 小 剧 院 戏 曲 发 展 永 恒 的 课 题。[15] “ 最 传 统 ” 并 且 “ 最 先 锋 ”,小 剧 场 戏 曲 创 作 对 创 作 人 员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小 剧 场 话 剧 已 经 成 为 一 种 有 稳 定 观 众 群 的 演 出 样 式。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兴 起,在 传 承 戏 曲 的 博 大 精 深 和 各 流 派 的 艺 术 同 时,为 年 轻 的 戏 曲 工 作 者 提 供 了 多 元 探 索 的平台,为 古 老 的 戏 曲 注 入 了 新 活 力,同 时 也 吸 引 了 一 批 原 本 对 戏 曲 比 较 陌 生 的 年 轻 观 众。今 天,让 我 们 一 起 感 受 小 剧 场 戏 曲 充 满 时 代 质 感 的 脉 动。

[15]何玉人;戏曲:展现风采与寻求发展[N];文艺报;2009年

第二篇:本地区戏曲发展之我见

本地区戏曲发展之我见

新疆巴州群艺馆 张江梅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在我们巴州,最早的京剧是由解放新疆的西北野战军二军六师文工团的京剧队的文艺战士一路演戏到了焉耆,兵团集体转业后又组建了农二师战鼓剧团。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焉耆县还有秦腔剧团。八十年代初巴州成立了豫剧团。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文革期间除外),这些剧团都上演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和现代戏。这三大剧种在我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还有健在的科班出生的专业人士,因而,在我州大力发展戏曲艺术是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可以实现。

随着当前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的铺天盖地,我们的青少年们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戏曲艺术。许多文艺专家们呼吁:“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应当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的确,在当前我国大力提倡挖掘和保护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时,我们有责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将戏曲艺术在我们本地区传承下去。

本人是原巴州豫剧团的年轻演员,现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还有当年的一些年轻演员,现在也都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巴州地区戏曲的现状是:原巴州豫剧团解散后的老演员们现在大多六十多岁,他们的爱好依旧,演唱和演出的热情不减。他们自发组织的乐队和演唱者 除冬季以外在他们大多数人居住的人防小区等地进行演出。他们每个星期的一、三、五演唱京剧,二、四、六演唱豫剧。有很多群众围观,气氛很好。库尔勒市戏曲协会也有乐队,经常排练,在小区和一些小的场合举办演唱会,也很有影响。巴州现存的一个专业剧团是四运公司的秦腔剧团,有演职人员20余人。上演一些折子戏。每年演出近一百场。卖票收入不多。演职人员还要在四运的工厂里做工,基本为“半工半演”。四运秦腔剧团夏天的大部分时间在人民广场免费公演。观众很多,有许多爱好者也同演员同台演出。2008年自治区举办“新疆戏迷票友大赛”在有关组织的支持下,四运秦剧团牵头在库尔勒举办“新疆戏迷票友大赛巴州地区的秦腔选拔赛”。巴州有近百名秦腔爱好者报名参赛,老中青均有,最后选出10余名秦腔选手赴乌鲁木齐参加决赛获得非常好的成绩。

针对以上现状,本人认为本地区的戏剧事业的发展应当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列入文化艺术部门的计划,有领导、有组织,有正式演出的场地、舞台等,并且有经费的保障,使现在的老年戏剧爱好者的演出活动得以很好的开展。在此基础之上,重要的是能抓好青少年的戏曲教育和学习。

随着我国表演艺术以及娱乐的多元化,戏曲在文化娱乐中的主导地位,早已不复存在。如何传承和发展包括戏曲非物质遗产文化,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大众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的热情,争取戏曲艺术的中兴,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在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普及戏曲知识、传播戏曲音乐、提 高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具有必要性。

那么如何在我州发展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本人认为:

1、展示精品让学生爱戏

人们对于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才会去喜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谈起小时候愿意学戏的原因,就是“觉得旦角头上的花很好看”。没有别的理由,却恰恰是最真实的反映。漂亮的“花”(即头面)可以吸引人,那么五彩缤纷的服饰、婉转悠扬的唱腔、热闹火爆的武打等等,都有引人之处,这些都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亮点所在。我们应善于挑选,把最好的东西首先呈现给学生。

2、循序渐进让学生懂戏

据我了解,许多学生不喜欢看戏,主要是因为不懂,要让学生“懂”,就必须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可以接受的地方出发。在题材内容方面,戏曲与语文课本的联姻是首选的好方式。如根据鲁迅的小说《祝福》、《孔乙己》改编的越剧《祥林嫂》、《孔乙己》,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京剧《将相和》,根据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改编的京剧《刘兰芝》,以及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编的豫剧《花木兰》等。进一步还可以扩大到学生熟悉的文学名著与历史人物。在时间篇幅方面。先挑短小精悍的折子戏,再过渡到整台的大戏甚至连台本戏。

3、通过教唱,亲身实践让学生演戏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亲身实践,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可是戏曲考究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可不是一朝—夕学得来的,太 繁难了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运用多种手段由浅入深让学生去体验。

4、理论提升让学生赏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工作者最忌的是空洞的说教,而戏曲恰恰提供了寓教于乐的极好方式。如京剧《将相和》称赞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他“宁肯让廉颇,不愿亡赵国”,终使将相和睦,维护了国家的强盛;《满江红》、《杨门女将》歌颂了岳飞、杨家将的精忠报国、奋勇杀敌;《三娘教子》教育人们要好好读书、奋发自强„„这么多有意义的题材会在学生欣赏戏曲时发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轻松愉快的形式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陶冶和升华。

由爱戏到懂戏到演戏再到赏戏,是引导学生步人戏曲殿堂的四个层次,而第四层次的“赏”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爱,从而成为戏迷、票友甚至戏曲专家。有了广大观众的理解和支持,还怕戏曲没有光明的前途吗?

以上的对在校学生的戏剧学习与教育,在我们巴州如何实施,有待于上级文化和教育部门协调,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本人愿意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小剧场调查报告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1982年,小剧场话剧第一次来到中国。小剧场话剧通过调整观、演距离,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同传统话剧相比,小剧场不过多依赖文学剧本,主要以幽默和娱乐性为主要目标。

在各类青年导演作品在北京的小剧场此起彼伏的时候,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两年前曾经火爆一时的小剧场戏剧热。随着1982年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北京的戏剧舞台,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了以林兆华、牟森、张广天、孟京辉为代表的小剧场戏剧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小剧场戏剧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新世纪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剧场戏剧从少数戏剧先锋的实验田到今天话剧艺术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

位于总府路红旗商场上面的红旗戏剧工场,在成都小剧场紧缺的现状下,将有可能成为成都小剧场话剧的最新基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爱.服了you 》等剧目以相继在此上演。而早在1995年,成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就已火爆全城。而后,成都小剧场话剧陷入了长达10年的停滞期。近年,随着外来时尚剧目《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剩女郎》、《经济适用男之隐婚男女》都获得票房口碑的双赢,成都,俨然成为小剧场话剧的一块福地。不过,在引进剧一片叫好的同时,却难见本土原创小剧场话剧。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意借红旗戏剧工场的“黄金口岸”,探索本土的小剧场话剧的复苏。

成都曾经领风气之先

小剧场话剧,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的,其特点一是表演空间小,二是演员与观众接近,三是先锋性较强。自1982年林兆华执导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上演以来,中国的小剧场话剧已经走过了近30年。其实,成都的小剧场话剧也曾风靡一时。现任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李亭,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亭回忆说:“1995年左右,我创作的小剧场作品《姐姐》和《下一次还要做女人》,根本没有任何媒体宣传,也没有做相关的主动推广,就是靠口碑,取得不错的效果。票价好几十块。每场两百多人,一个戏连演十多场。”当年火爆的场景至今让李亭记忆犹新,“到现在,还有观众向我提起十多年前我当年创作的小剧场话剧。”既然反响不错,为何没坚持下去?李亭无奈地解释:“很多原因,比如作为国有主流剧院,我们每年要排演几场大戏,没有太多精力来做小剧场话剧。还有过去几年,小剧场的场地一直不固定。”李院长透露,“我一直没有放弃对小剧场话剧艺术的追求,我们剧院里有不少专业演员业余在外面接演小剧场话剧,我一贯是支持的。”外来剧目以时尚取胜

《茶馆》、《雷雨》、《琥珀》等大型明星版话剧先后火爆成都,证明了话剧市场在四川的潜力。经历了10多年的断档之后,2009年著名的小剧场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巡演到了成都,一口气连演24场,观众人次超过7000人之多。尝到甜头的制作人又紧接着将《剩女郎》、《经济适用男之隐婚男女》引进到了成都,依然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这三部成功的小剧场话剧让热爱休闲娱乐的成都人又多了一个玩乐的理由,也让成都人开始爱上了小剧场话剧。带来这些剧的制作人李京告诉记者:“从2009年6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已经在成都演了60场,在商业社会环境下,剧场话剧就是文化商品,我们就是把小剧场话剧当成文化消费品来经营的。”

在成都演出两年来的经营状况情况,李京表示基本上是成功的:“我们会算准目标群体,剧组找到音乐电台合作,并邀请他们的DJ出演,我们做过调查,有车一族、尤其是喜欢艺术的基本上都爱听这个台,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他们,让7000人进剧场,就足够盈利。有的戏能赚,有的戏赔。我们截止到目前总体上是打平的。”

本土原创剧艰难前行

相对于外来剧的火爆,本土原创的小剧场话剧却艰难很多。2009年,《梦里爱,爱里梦》刚开始演的几场,票房全靠亲朋好友“支撑”,口碑刚刚出来后,却因场地原因在连演15场后不得不停演。而成都市艺术剧院投入20万左右打造《不骗你,骗谁》,原本希望能赚10万元,结果18场演下来,最终收支持平。成都市艺术剧院副院长熊晓红在《不骗你,骗谁》也清醒认识到了第一次市场化运作试水的不足,“我们的推广力度还不够,作品定位也不够准确。”而《梦里爱,爱里梦》的负责人郑文,也承认“宣传告知”做得很不够:当该剧在剧场热闹演出时,门外看海报的市民却完全不知道有这样一出小剧场话剧在这里上演。等到演出的口碑刚刚出来,场地却又到期。除了宣传没跟上,成都小剧场话剧的表现空间也不尽如人意。《梦里爱,爱里梦》演出地劳动人民文化宫梦想剧场是当时成都唯一的一个小剧场,租金不菲,“容纳三四百人的小剧场,最惨的时候,除了持赠票或无票走关系进场的观众,买票的人数比演员多不了几个……”

抓住白领一族小剧场将越来越火

2010年11月19日,全国首个小剧场集群繁星戏剧村在北京“开村”,北京小剧场话剧拥有了自己的阵地。成都的小剧场话剧能否复制北京、上海的辉煌?对此,成都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小剧场话剧在成都肯定会越来越火。

《有多少爱可以胡来》负责人张黎明表示:“白领一族不会满足或者不屑于消费演唱会这种大众娱乐文化,他们更希望通过与演员几乎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种互动模式。”因此,李伯男投入成都的三部话剧,无不是针对白领阶层,“《剩女郎》是关注剩女一族的,而《嫁给经济适用男》,简直就是为剩女一族开的药方。口碑出来后,赚钱也就不是问题了。”

即使初次试水不太成功的成都艺术剧院,也对成都市场充满信心,熊晓红副院长甚至乐观预测成都可以在一年之内,就能达到北京和上海小剧场市场的繁荣。目前,成都市艺术剧院正在加紧调整作品的题材,“我们的定位必须更准确,才能抓住现在来说为数不多的观众群体,特别是白领一族。”她还认为小剧场话剧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几十元至几百元的票价,很有希望招来想尝鲜、追求思想深度的年轻人。也许,每周抽一天看看话剧,未来就跟看一场电影一样,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戏剧第三城”的潜力

《爱服了·YOU》导演敖小艺说,北京、上海用了20年时间培养观众,成都的市场才刚刚起步。《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的制片人李京也持同样观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北京,正式的小剧场话剧演出商就有50多个。这样大家会有一个良性竞争。”李京相信,成都的文化底蕴比较深,有比较好的文化消费习惯。随着逃离“北上广”,有知识有素养的选择在成都就业的青年精英越来越多,这就是潜在的小剧场话剧的消费群体。李京指出,这也是他们认为成都是“戏剧第三城”的原因。李京说:“作为中国西南区域的文化中心,中国话剧巡演,一般在北京、上海之后,都会首选成都。因为有能力欣赏小剧场话剧的知识青年人基数还是很大的。”

据了解,成都很多业内人士都在筹备着小剧场艺术的“复兴”计划。红旗戏剧工场已与四

川人艺达成战略合作,剧院今年所有小剧场话剧都将在这里独家上演。敖小艺透露,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惊悚剧《无人生还》、《国学小剧场》等风格迥异的剧目将轮番上演,“我认为,2至5年内,成都就会迎来小剧场话剧的春天。”

小剧场面临多种生存困境

目前,虽然文化产业在中国已经开始逐渐被关注,市场化运作也开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我国的文化基础还不成熟,对剧场等文化设施的定性还没有明确,相关的规定与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尚未形成宏观的文化环境。因此,在这种相对无序的文化市场的前提下,尚没有合适和充足的政策支持小剧场的搭建,因此优秀的剧场数量目前极其有限,无法培养出固定的观众群,也没有合适和有效的观众来源。这使得戏剧经营者的处境十分艰难。

此外,税收、房租、贷款,是当前小剧场戏剧人公认的三座大山。他们不仅要缴纳房产税,还要按照商业和娱乐业的标准缴纳高额的营业税。因而高额税收助推了高票价,阻碍了文化演出市场的发展。但这些小剧场的经营者为了保持维护剧场的文化社会责任,仍艰难地坚守在文化产业这块阵地上。

值得借鉴的新兴小剧场经营模式

在当前中国还没有形成相对规范化的文化市场的条件下,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作为先锋艺术的代表小剧场戏剧的制作人和经营者来说,积极探索新的生存模式,开发多条剧场和演出产业链,与国际演出服务标准、技术管理标准、运营量化标准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对接,显得至关重要。

如下若干条新兴小剧场经营策略,均根据当下国内外最新的剧场经营者和非盈利艺术机构的最新经验整理,无论对于小剧场经营者,还是对于像中国对外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些新兴经营理念对激发艺术原创力、繁荣演出市场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区域剧场联合,建立院线

北京多家小剧场同东城区政府共同成立了东城区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该协会是一个完全非盈利的机构,主要是起到民间非盈利艺术机构与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听从民间声音,并且反映到政府,为这些连带的剧场等艺术经营机构的权益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这些剧场也可以在经营模式中相互联合,像影院一样地形成相互之间的院线联合,共同发展,资源共享。

(二)场团合一

“场团合一”机制将演出产业的上游和下游打通,一所剧场与专门的一个剧团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剧场为自家的院团提供演出场所,院团可方便地在所拥有的剧场进行演出,特别是进行保留剧目的轮换演出,有利于剧目、院团、剧场等品牌的打造,可谓一举多得,优势互补。例如国内的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国外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等都是采取这种模式。对当前很多主管着剧场的院团长来说,要把剧场经营提到与剧目艺术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特别是要研究剧场的运作规律,坚持剧场的艺术品位,并最大限度地向市场要效益。很多国外院团机构采用的“剧场主体论”,剧场有短期和长期的演出计划,院团的艺术生产和剧场的营销相辅相成,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三)小剧场话剧远程连锁化

小剧场话剧连锁化就是先选定一个合作方,合作方优先选择承办当地的艺术院校,其次是媒体或传媒公司,再次是大型演出公司。在合作方式上,一方将剧本卖给当地合作人,另一方负责在当地寻找演员,解决当地的场租和广告宣传费用。将话剧产品“批发”到外地城市后,编剧、演员、舞美设计都无须另外支付费用,投资双方需要负担的只是当地场租、演员演出费和广告费,大大降低演出运营成本。

(四)团购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团购售票既可以让更多人以低廉价钱看戏,令戏剧进一步走进群众,又可以提高小剧场的宣传效果。

第四篇:戏曲文化普及与德育教育之我见

戏曲文化普及与德育教育之我见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陆丽萍

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打造戏剧艺术特色”的发展项目。的确,中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多彩纷呈,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采。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是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学校确立特色发展项目的初衷所在。

一、戏剧普及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几乎是单一的歌唱性乐曲教学,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而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等所见甚少。很多学生,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少;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等更是知之甚少。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

我校通过对校园戏剧环境的布置,通过每周五的戏剧艺术拓展课、通过平时的校会课和晨会课进行戏曲艺术教学与欣赏,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激起了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

二、戏剧普及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途径

实践证明,我校开设戏剧艺术拓展课,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学生们通过观看、欣赏,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使得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学校戏剧艺术拓展课上老师介绍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欣赏名家名段;再通过主题班会,介绍一些戏剧曲目,了解一些戏剧家的故事。这样,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尚长荣、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在这些前提条件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像京剧《沙家浜》的“智斗”一场,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戏剧鉴赏能力、甚至

是表演能力。

三、戏剧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即: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像阿庆嫂、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传统的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红灯记》、《沙家浜》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铡美案》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霸王别姬》等;这些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总之,戏剧教育是一种素质的教育,它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在外化艺术美的过程中,促进人由“美”到“心”、“智”到“心”的内化体验与全面发展。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一生教育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对于他们的教育,如果只是简单的道德教化,或是强制的、灌输的说教,是不合时宜的,他们需要的是生动、直观、形象的美感教育。只有能让他们充分体验,深入到心灵深处的教育内容才能被他们心悦诚服地领会和感悟,从而使德育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第五篇:《小剧场》教案

《小剧场》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木偶戏艺术。

分组合作,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有意思的纸偶,体会纸偶小剧场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组合作,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有意思的纸偶,并设计剧情。

教学准备:彩笔、彩纸、范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木偶戏。” 出示课题:《小剧场》。

二、探究新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木偶戏吧!我们今天要自己动手设计角色,制作一个迷你的小剧场喽!”

“那我们,应该怎样制作呢?”学生讨论。(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首先,设计好自己的小故事,再设计并制作小角色,然后再用吸管固定制作好的纸偶角色,最后装饰小舞台。(提示: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三、学生表现

1、指出绘制应美观,可进行综合制作。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四、作品展示

让制作有创意的学生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

五、小结

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小结。

下载小剧场戏曲发展之我见(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剧场戏曲发展之我见(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剧场演讲词(五篇范文)

    请大家就坐,保持安静,我们的演出,将于18.30分准时开始,演出开始前,我仅代表笑语堂给大家做一段简单演讲! 今天的演出到这里就结束了……拿倒了。。。 首先,让我们欢迎今天到场的......

    艺术团小剧场主持词

    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与我们相约在校大学生艺术团小剧场的现场,我是主持人王天泽.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晚出席的嘉宾„„„„„„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祸害新年小剧场

    新年快乐!!! STAFF:[祸害剧组] 原著:恩顾 策划:猪仔包 编剧:熊猫超人 导演:余音「御」 后期:F5 宣传:安宁「绝色倾城」 CAST:[按出场顺序] 旁白——上善「凌霄剧团」 八哥&嘟嘟——余......

    中国足球发展之我见

    中国足球发展之我见 8(2) 张顺 足球运动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的集体运动,世界杯的疯狂,欧洲杯的激情,给足球爱好者带来极大的快乐。在中国,足球运动也广受欢迎,它始终牵动着亿万国......

    农村教育发展之我见

    庄浪县农村教育发展之我见 庄浪县第二小学李小涛一、对教育现实的反思 教育是最需要以人为本的行业,因为它的工作对象是万物之灵的人。然而北京零点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在1......

    农村教育发展之我见

    农村教育发展之我见 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谢垸小学 肖铭青 我是一位60后教师,上世纪80年代,以鲤鱼跃农门的方式跨入教师队伍。久居“樊笼”里,一去三十年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

    资本主义发展之我见

    资本主义发展之我见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总是存在着工人失业和贫困现象。这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行了充分的揭示和论证。关于失业,马......

    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

    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国家近几年来尤其重视职业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做出的英明决策。因为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良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