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7:4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

第一篇: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

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确定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收入水平,充分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责、权、利”准确匹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管人员的年薪制是指以年度为单位,依据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和高管人员的业绩表现,确定并支付高管人员年薪和年终奖励的一种分配方式。

第三条 实施高管人员年薪制的基本原则。

一、年薪总体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工作进展挂钩;

二、年薪既要与高管人员承担的职责和工作的难度相匹配,又要与高管人员的业绩表现相匹配;

三、绩效年薪、年终奖励先考核后兑现。第四条 年薪发放的范围

一、对企业经济效益或者项目推动负有直接职责的人员,如集团各分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企业高管人员;

二、对集团整体经营绩效负有管理责任的高管人员,如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等。

第二章 年薪制高管人员薪酬的构成

第五条 年薪制高管人员薪酬由年薪(包含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组成。其中,基本工资按月发放,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年终考核后发放。

第六条 每个高管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数在入职时由集团计划发展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根据企业(资产)经营规模、多处行业、经营所在地,高管人员岗位层级、任职资格、个人资历等因素确定,报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以后每年度初在拟定目标责任状时重新调整。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数各占年薪的60%和40%。

第七条 高管人员绩效工资依据高管人员经营指标考核成绩和管理指标达成情况等分档浮动。高管人员的年终奖励包括经营型企业年薪制高管人员的超额提成计划、房产板块人员的节点奖励计划及总部高管人员的年终奖励计划(奖励办法另定)。

第三章 绩效工资的核定

第九条 高管人员的考核评估是确定高管人员绩效年薪的基础,考核评估的执行者是考核委。

第十条 经营型企业高管绩效工资及年终奖励的核定

一、此类人员的考核分为经营指标考核和管理指标考核;

二、考核委年初根据各单位上年度经营情况、所在的行业政策环境、所处经营阶段(刚开业、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类型)等因素来确定各项经营指标,具体有营业额、毛利、净利润、资产增加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根据集团年度管理工作重点和单位实际情况等确定管理指标;两类指标确定后还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在集团总裁办公会批准后列入目标责任状。

三、考核委每年初根据审计部门核定的财务数据对高管人员进行上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根据收集的季度考核数据确定高管人员年度管理指标评分。两项得分相加为高管人员综合考评分。

一)高管人员综合考评分在85分及以上的,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二)85分以下的,60分以上的,从85分起每降低1分,绩效工资下浮1%.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100-(85-综合考评分))%;

三)60分以下的取消绩效工资。

四、此类高管人员可获得员的年终奖励:是指对超额完成目标经营成果的高管人员根据超额利润等指标按一定的百分比进行提成。具体方式由考核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五、各经营单位中除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外的经营班子核心成员(如酒店营销总监、大的经营部门经理等岗位)可比照此方式发放年薪(具体人员、考核指标由企业提出,经总经理审核,报考核委批准)。

第十一条 房产板块企业年薪制高管人员绩效工资的核定:

一、此类人员的考核分为项目推进指标考核分(含项目关键节点计划、项目总体控制计划、项目专项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和工程质量指标等组成)和管理指标考核分。项目推进指标在年终考核,管理指标按季度考核,年终取平均值。

二、以房产公司项目推进考核分加年度管理指标的考核分即为高管人员年综合考评分。

三、高管人员项目综合考评分在85分及以上的绩效工资全额发放,85分以下60分以上的,从85分起每降低1分,绩效工资下浮1%,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100-(85-综合考评分))%;60分以下的取消绩效工资。

四、此类高管人员可获得节点奖励计划:对如期或提前完成项目进度安排的房地产板块高管人员进行物质激励。具体方式由考核委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无具体经营任务,仅担负管理任务的高管人员(如集团总裁、副总裁、总监、总会计师等)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的核定:

一、此类人员的考核分由两部分组成,即各实体经营单位经营指标加权考核分(以下简称加权考核分)和个人工作计划达成考核分。

二、上年度加权考核分等于各实体单位经营指标考核得分乘以各单位权重系数,权重由考核委根据各单位经营规模、实际经营状况等因素确定。

三、因此类高管人员主要担负的是管理职责,考核委每季度根据个人工作计划达成情况,对照平时收集的绩效数据对其进行工作计划达成情况考核评分,年度考核得分取季度分的平均值。年度工作计划考核不及格的,不管各单位加权考核如何,取消绩效工资。

四、加权考核分和计划达成年度考核分相加为此类高管人员综合考评分。一)85分及以上的,绩效工资足额发放;

二)85分以下的,60分以上的,从85分起每降低1分,绩效工资下浮1%。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100-(85-综合考评分))%;

三)60分以下的取消绩效工资。

五、此类高管人员可获得的年终奖励如下:如集团各实体经营单位综合评分均在85分以上,高级管理人员个人综合考评分也在85分以上的,可获此奖励。具体奖励方式由考核委根据另行制定(如不另行制定计划,则参照当年集团总部普通员工年终奖励发放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为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合理性,考核委在合理确定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应兼顾内外部影响因素,在影响因素发生时对任务指标进行修订,或在进行年终考核时,对遭到客观原因影响而使经营严重影响的单位实行特殊调节。

第四章 年薪的异常调整

第十四条 年薪制高管人员出现《绩效考核管理规定》所列生产经营安全事故之一或《员工廉洁自律管理规定》、《员工奖惩条例》等企业规章制度所列违纪违规行为的:获警告处分,当期综合考评分扣5分;获记过处分,当期综合考评分扣10分;或记大过或以上处分的,当期综合考评分为0分。

第十五条 在对年薪制高管人员进行离任审计时,如发现高管人员在任期内的业绩与实际有出入的或有违纪违法行为的,考核部门应对其已获得的年薪数额进行调整,超出应得部分的收入,从其缓发的年薪收入中扣除。

第十六条 高管人员任期未满离职的(不包括在集团内部调职,如出现调职,由考核委商定发放数额报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其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不予兑现。

第十七条 对实行年薪制的管理人员应加强事中监督和预警措施。考核委应随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当发现企业经营不善时,应及时向集团总裁办公会发出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 年薪的支付

第十八条 实行绩效工资收入部分延期支付办法。年薪制管理人员当年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收入的50%在年度考核结束后支付,余额随次年6月的工资一起支付。

第十九条高管人员的年薪为税前收入,管理人员在取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后,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由发放年薪的企业代扣代缴。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对不实行年薪制的企业高管人员的工资仍继续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薪酬管理条例》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集团考核委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

董事长年薪收入=基本年薪+绩效年薪+长期绩效年薪

总经理年薪收入=基本年薪+绩效年薪+长期绩效年薪

其他高管人员年薪收入=基本年薪+绩效年薪。

*任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任职期末主营业务收入-任职期初主营业务收入)/任职期初主营业务收入}÷3 ×100%

*考核调节系数=0~5,主要关注董事长、总经理在任职期间,经过努力增长了企业的现实竞争能力和潜在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向上显著变化。这其中包括企业知名度、产品品牌、市场开拓力、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等;考核调节系数由董事会确定。

注:当任期内资产保值增值率为负数,且任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负数时,企业高管人员无长期绩效收入。

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第三篇: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

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

2004年10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4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三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促进证券行业专业管理队伍的形成,提高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是指对公司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公司财务负责人、公司合规负责人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责的人员。

第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选聘取得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以下简称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高管人员;未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高管人员。

高管任职资格应当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

第四条 高管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守公司章程和行业规范,恪守诚信,审慎勤勉,忠实尽责。

第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高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自律规则对高管人员进行管理。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六条 申请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长高管任职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证券工作3年以上,或者金融、法律、会计工作5年以上,或者经济工作10年以上;

(二)通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资质水平测试;

(三)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四)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最近5年内无不良行为记录;

(五)熟悉与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具备履行高管人员职责所必需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没有《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禁止担任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情形;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合规负责人高管任职资格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六条

(二)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证券业执业资格;

(二)从事证券工作3年以上或者金融工作5年以上;

(三)曾担任证券、基金、期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不少于两年,或者具有相当职位管理工作经历。

行使公司经营管理职权的董事长或者副董事长应当具备本条规定的任职条件。

第八条 申请高管任职资格,应当由任职1年以上的两名现任高管人员予以推荐,出具书面推荐意见。

第九条 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申请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高管任职资格申请表;

(二)两名推荐人的推荐意见;

(三)曾任职单位的离任审计报告、最近3年内曾任职单位的鉴定意见、最近5年内曾任职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就申请人从业经历和是否受过处罚或者是否存在不良行为记录等情况出具的监管意见;

(四)身份证明复印件;

(五)学历证书、证券业执业资格证明、资质水平测试合格证明、专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六)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前款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推荐意见、离任审计报告、鉴定意见、监管意见应当由出具意见的单位或者个人代为寄送中国证监会及申请人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其他申请材料应当由申请人同时报送其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第十条 推荐人出具的推荐意见应当重点说明申请人个人品行、遵守法纪、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情况,并发表明确的推荐意见。

第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对申请人进行考察、谈话,并将审查意见和考察、谈话工作底稿报送中国证监会。

第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审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符合条件的,准予许可,颁发高管人员任职资格证书。

中国证监会可以通过考察、谈话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品行、工作能力、工作经历等情况进行核查。

第十三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的,中国证监会不予受理申请或者不予核准任职申请,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高管任职资格;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董事会应当与聘任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合规负责人签订聘任协议,就任期、绩效考核、解聘事由、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进行约定。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选聘高管人员的,应当自作出选聘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和被选聘高管人员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下列任职备案材料:

(一)高管人员任职备案报告,报告应当包括选聘高管人员的职务与职责范围;

(二)选聘决定文件、聘任协议;

(三)被选聘高管人员签署的诚信经营承诺书;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高管人员任职备案材料进行审查。任职程序不符合规定的,中国证监会责令其任职公司改正。

第十七条 高管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高管任职资格自动失效:

(一)有《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董事、监事或者经理的情形;

(二)受到刑事处罚;

(三)自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之日起5年内未担任过证券公司高管人员;

(四)对所任职的证券公司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而被托管、行政接管、撤销或者责令关闭负有责任;

(五)未依照规定参加考核;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十八条 高管人员应当切实履行法定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促进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相关制度有效执行,维护控制系统有效运作,对所分管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承担领导责任。

第十九条 高管人员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不得授权未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代为行使职权。

第二十条 高管人员应当拒绝执行任何机构、个人侵害公司利益或者客户合法权益等的指令或者授意,发现有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中国证监会依法保护因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客户利益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高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高管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非法收入,不得挪用公司或者客户资产,不得将公司或者客户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以客户资产为本公司、公司股东或者其他机构、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合规负责人不得在除证券公司参股公司以外的其他营利性单位兼职或者从事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经营性活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且在证券公司从业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自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并说明原因:

(一)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

(二)被行政、司法机关立案调查;

(三)被自律管理机构处分;

(四)被公司免职、处分;

(五)辞职、离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

(六)其他可能影响其正常履行职责或者任职资格的情形。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但不在证券公司从业的人员发生上述情形的,应当自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并说明原因。推荐人应当督促被推荐人及时报告,如发现被推荐人未按时报告,应当自发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被推荐人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高管人员出现职责分工调整的,公司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五条 证券公司董事长不能履行职责或者缺位时,应当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决定由副董事长、其他具有高管任职资格的董事履行董事长职权。

证券公司总经理不能履行职责或者缺位时,董事会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决定由公司内其他高管人员代为履行其职责。

代为履行职责的时间不得超过90日,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证券公司或者高管人员涉嫌重大违法违规处于行政、司法机关调查期间的,公司董事会应当暂停相关高管人员的职务。

证券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责令公司董事会限期更换高管人员或者

指定人员临时履行高管人员职责:

(一)公司存在重大经营风险且未实施有效控制、化解措施的;

(二)高管人员不能依法履行职责的;

(三)高管人员未能勤勉尽责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公司出现重大风险或者风险隐患的;

(四)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证券公司变更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应当自中国证监会任职核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证券业务许可证变更手续。

第二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对高管人员工作及守法合规等情况进行考核。

高管人员应当自任职的下1个起,在每年的第1个季度内,向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提交经证券公司签署意见的考核表。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但尚未担任证券公司高管人员的,应当自取得任职资格的下1个起,在每年的第1个季度内,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提交经两名推荐人签署意见的考核表。

第二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在每年的6月30日前,完成对高管人员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送中国证监会。

第三十条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中国证券业协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

第三十一条 高管人员离任的,公司应当立即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并且自离任之日起60日内将审计报告报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离任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所分管业务的规模、盈亏情况、资产质量等基本情况;

(二)所分管业务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情况;

(三)所分管业务合规情况,包括其职责范围内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本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四)审计结论。

证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离任审计和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解除职务的高管人员的离任审计,应当由公司监事会委托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

第三十二条 高管人员离任审计期间,不得在其他证券公司任职。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或者领导责任的高管人员出具警示函、进行监管谈话:

(一)证券公司或者本人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中国证监会规定;

(二)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隐患;

(三)高管人员不遵守承诺;

(四)证券公司财务指标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风险监控指标。

第三十四条 证券公司被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纪律处分,或者被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行政处罚的,应当自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被处分、处罚的原因及负有领导责任的高管人员名单书面报告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三十五条 高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认定其为不适当人选:

(一)累计3次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或者进行监管谈话;

(二)累计3次被自律组织纪律处分;

(三)累计5次对公司受到纪律处分或者被行政处罚负有领导责任;

(四)有证据证明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管理不善或者违反承诺;

(五)未能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六)擅离职守;

(七)离任审计报告表明对公司出现经营风险或者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八)授权不具备高管任职资格或者高管任职资格失效的人员、不适当人选代为行使职权;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决定代为履行职责的人员;

(十)对公司其他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重大经营管理责任隐瞒不报;

(十一)拒绝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相关的监管信息及其他不配合监管的情形;

(十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中国证监会拟认定有关高管人员为不适当人选的,应当在向证券公司发出不适当人员建议函前告知公司及本人。该高管人员可以自收到告知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书面说明,进行申辩。

第三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自收到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建议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免除该高管人员职务,并应当自收到建议函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免职情况书面报告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自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之日起两年内,任何证券公司不得选聘该人员担任高管人员。

第三十七条 高管人员因高管任职资格失效、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被解除职务的,应当配合公司完成工作移交,接受离任审计。

第三十八条 自推荐人签署推荐意见之日起1年内,被推荐人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或者被撤销、吊销任职资格的,中国证监会自认定或者撤销、吊销决定作出之日起两年内不再受理该推荐人的推荐意见或者签署意见的考核表。

第三十九条 证券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将责令公司进行整改。整改期间,中国证监会可以对该公司的业务资格、新设机构等申请事项暂停受理、暂停审核。

第四十条 中国证监会建立高管人员数据库,记录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身份信息、任职资格信息、执业行为、违法违纪情况等内容。

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对高管人员的有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的,给予警告。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撤销任职资格,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公司和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6个月内暂停公司相关业务资格,并对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处以警告、暂停或者吊销高管任职资格:

(一)公司出现较大经营风险、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发生重大金融犯罪案件;

(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

(三)向中国证监会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大事项;

(四)未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进行整改或者整改不力;

(五)未按规定履行报告、备案义务;

(六)未按规定对离任高管人员进行离任审计。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吊销其高管任职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期限内申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证书。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11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篇: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知识问答

1、对出现哪些情形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银行业监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及后果,取消1至10年(包括1年)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答:

(一)因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连续性的严重亏损;

(二)发生重大金融犯罪案件后,不及时报案并采取相应措施,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案、办案,干扰或妨碍案件查处;

(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长期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导致发生重大金融犯罪案件;

(四)拒绝、干扰、阻挠或严重影响银行业监管部门依法监管;

(五)因严重违规违章经营、内部制度不健全或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金融机构被接管、被迫合并或宣告破产,或者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其他银行业监管部门认定应取消任职资格的情形。

2、对已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发现在前任机构任职期间存在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及其他不宜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应如何处理?答:银行业监管部门可取消其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五、案件专项治理方面知识问答公务员1号网

3、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十项措施是什么?

答: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银行业犯罪的打击力度。研究并提请有关部门修订《刑法》相关条款,明确有关司法解释;研究修订《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加大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在《企业破产法》中明确有关债权保护条款,充分保障债权机构的合法权益;研究有关延伸检查权问题,增加有效监管手段;二是实行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级领导责任。银监会将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银行业重大案件责任追究规定》;三是加强任职履职管理,对高管人员实行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管办法》;四是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力量,增强自我纠错能力。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帮助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解决现阶段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等问题;五是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系统建设监管,提高信息科技水平;六是完善会计统计相关制度,加强对中介机构管理;七是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研究制定《案件损害控制办法》,努力控制和减少银行业案件可能造成的经济与声誉的损害,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八是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九是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做好资产管理公司案件治理工作;十是提高银监会有效监管水平,发挥专业化监管优势。

4、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第八次工作会议提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三个目标”是什么?答:“三个坚持”就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查防结合,重在防范;坚持改革管理并重,重在加强内控。

“三个目标”就是:继续降低案件发生率;继续提高案件成功堵截率;继续严惩犯罪分子、重处违规行为。

5、银监会2007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扎实深人地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做好“五抓”、“五结合”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五抓”就是:一抓分类整治;二抓高发部位;三抓跟踪整改;四抓内部控制;五抓案件间责。公务员1号网

“五结合”就是:

一、惩治与教育相结合;

二、案件查纠与防范相结合;

三、制度完善与制度执行相结合;

四、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相结合;

五、内部控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6、银监会2007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银监会2007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是:深人地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坚持“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不变,即以“治本”为主,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和提高制度执行力,到2008年底,全面建立起“查、防、堵、惩、教”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健全、执行有力、内控严密的案件查防体系。

7、银监会2007年全国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会议提出防范三险内容是什么?

答:合作金融机构突出防范三险就是要强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三大风险的防范,目前,信用风险仍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最大的风险,操作风险也十分突出,市场风险仍在不断凸显。

8、“四项制度”是指什么?

答:一是岗位轮换制度;二是干部交流制度;三是强制休假制度四是近亲属回避制度。

9、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4+1”是指什么?答:“4”是指:印鉴密押,包括公章、私人名章、业务操作流程密码、柜员卡管理;银行内外账户管理和对账管理,以及事后检查;人员岗位制度与岗位稽核、行为规范的综合管理;电子银行和PT系统的管理和服务(ATM机录像带的管理,要建立录像带次日双审、双签制度,审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并且录像带要至少保存3个月以上)。

“1”是指对库房的管理。公务员1号网

10、案件治理应明确的C65V要求是指什么?答:”Where“高发部位在哪里;Who谁在主谋作案;“Way”作案手段和教训;“What”应针对性的整改什么;“When”具体分条分段整改的时限。

11、黑龙江银监局七项措施推进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是什么?答:一是有效落实操作风险十三条。要求各银行机构将银监会的要求传达到各网点和员工,并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评价;二是深化制度建设。要求各银行机构将规章制度的清理完善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长期抓下去。重点围绕制度建设的严密性、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查漏补缺;三是开展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各银行机构于近期开展重要空白凭证核查、同城票据清算、截留储蓄资金、顶冒名贷款等专项自查;四是对干部交流和重要岗位轮换不力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五是发挥内部稽核监督作用。督促各银行机构充分发挥内审作用,严格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严禁避重就轻、敷衍

了事的不履职行为;六是严格问责制度。落实“双线问责制”,对发生重大案件的,不但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还将上追两级机构的领导责任。对监督检查不力的部门和人员,也进行问责;七是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指导各银行机构屏弃将内部控制与发展、内部控制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的经营思想,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控文化,不断增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法律意识。

12、黑龙江银监局下发的《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共涉及多少条?主要内容是什么?公务员1号网

答:共十一条,主要内容是: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法人治理制衡机制;二是建立审慎严密的管理流程控制机制;三是构建全新的信贷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垂直管理的风险控制机制;五是建立高管与重要岗位人员监测排查机制;六是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七是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八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九是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保障机制;十是建立完善信息化的服务和管理系统;十一是建立多层次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13、黑龙江银监局下发的《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科学完善的法人治理制衡机制要求中,共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答:一是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立是建立决策责任评价机制;三是建立引咎辞职机制。

14、黑龙江银监局下发的《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审慎严密的管理流程控制机制要求中,共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答:一是再造制度和操作流程;二是建立内部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建立定期检讨、更新机制;四是建立定期反馈与通报机制;五是建立及时整改和责任追究机制。

15、黑龙江银监局下发的《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全新的信货管理机制要求中,共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答:一是完善健全信贷管理授权、授信制度;

二是积极推广农户贷款授权、授信管理新模式;三是逐步建立专职的信贷审批机构;四是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五是逐步推行信贷营销客户经理制。

16、黑龙江银监局下发的(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逐步建立专职的信货审批机构要求中,针对公司类客户和农户货款分别提出哪些要求?

答:针对公司类项目贷款和大额贷款,应以县级联社为单位成立相对独立的信贷审批委员会,信贷审批委员会直接对县级联社理事会负责,负责审批超辖内基层社及营业机构权限的各项风险类业务,并承担相应责任。针对农户贷款及其他自然人贷款,、有条件的县级联社可以向基层信用社派驻专职审批人,负责基层社权限内贷款的审批,信贷审批委员会负责考核专职审批人,其组织、人事、薪酬关系归县级联社直接管理。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县级联社应强化对基层社信贷审批管理,基层社及营业机构可以成立审贷小组,其成员原则上可由主任、委派会计主管及分管信贷副主任组成,主任、委派会计主管分别具有一票否决权认负责审查、审批权限内和低风险信贷项目,超基层社及营业机构权限项目应报信贷审批委员会审批。

17、黑龙江银监局下发的《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基层会计主管委派制度要求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公务员1号网

答:逐步探索建立以县级联社为单位,向基层社派驻会计主管(坐班主任)制度。县级联社向辖内基层机构派出会计主管,委派会计主管隶属于县级联社(委派机构),其组织、人事、薪酬关系上挂县级联社管理,负责对基层社(受派机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对受派机构负责人进行监督制约。委派会计主管对受派机构会计核算业务的真实性负责,对贷款发放进行有效监督,对受派机构不正当经营及异常交易行为不予以授权处理,对于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直接向委派机构报告。对会计主管的考核以委派机构考核为主,受派机构考核为辅,突出合规指标的考核、兼顾绩效指标的考核。

第五篇: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三章 任职资格审核与管理

第四章 任职资格取消

第五章 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管理办法》,现予发布施行。

2000年3月24日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其 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其他 金融机构。

上述金融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和控股机 构,境内其他中资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银行类机构,适用本办 法。

上述金融机构不包括在华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和对 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权或对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的人员。

第四条 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应接受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任 职资格审核。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核,分核准制和备案制 两种。适用核准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在任命前应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任职资格 核准文件;适用备案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在任命前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包括任职 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任职资格取消及任职资格档案管理。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六条 担任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七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能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

(二)熟悉并遵守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

(三)具有与担任职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四)具备与担任职务相称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

(五)具有公正、诚实、廉洁的品质,工作作风正派。

第八条 担任以下职务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适用核准制,除应满足第六 条、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担任政策性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8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5年以上(其中金融 从业3年以上);

担任总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一级分行行长、副行长,境内代表机构、办事处主任、副主任、首席代表,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 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一级分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二级分行行长、副行长,应具备大专 以上(包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 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支行行长,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学历,金融从业 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二)担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应具备本 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10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5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

担任总行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主任、副主任),一级分行(包括直属 分行,下同)行长、副行长,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8年 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

担任一级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主任、副主任),二级分行行长、副行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 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4年以上);

担任支行行长,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学历,金融从业 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范围和条件,比照国有独 资商业银行办理。

(三)担任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行 长、副行长,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8年以上,或从事经 济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

担任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分行行长、副行长,异地 直属支行行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 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4年以上);

担任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支行行长、城市商业银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支行行长,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对住房储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范围和条件,比照股份制商业 银行办理。

(四)担任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董事长、副董 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 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五)担任城乡信用社市(地)联社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长、主任、副 主任,应具备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 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县(市)联社理事长、副理事长、主任、副主任,应具备中专以上(包 括中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 年以上);

担任城乡信用社理事长、主任,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

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 以上)。

(六)担任境外中资银行类机构中方派出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行 长(总经理)、副行长(副总经理),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 从业8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能较熟 练地运用一门与所任职务相适应的外语;

担任境外中资银行类机构总代表、首席代表,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

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能熟练地运用一门与 所任职务相适应的外语。

(七)对其他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范围和条件,比照同类 金融机构办理。

第九条 对确属工作需要,但不完全符合第八条要求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职 务的拟任人,如具备拟任职务所需的专业技能,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个 案审核。

第十条 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管理的干部的任 职资格审核,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对担任国家派驻金融机构监事会的监事长、副监事长,其任职资格依据《国 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确定。

第十一条 担任以下职位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适用备案制:

(一)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董事、行长助理、总稽核、总会计师,信贷、会计、内部审计部门总经理,一级分行行长助理、总稽核、总会计师,支 行副行长、国有商业银行支行以下(不包括支行)机构第一负责人。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备案范围,比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办理。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副监事长、董事、行长助理、总稽核、总会计师,信 贷、会计、内部审计部门总经理,支行(包括异地直属支行)副行长,城市商业 银行副监事长、董事,信贷、财务会计部、内部审计部门总经理,支行副行长。

对住房储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备案范围,比照股份制商业银行办理。

(三)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副监事长、分支机 构(包括代表机构)总经理(主任、首席代表)。

(四)城乡信用社县(市)联社监事长,城乡信用社副理事长和副主任。

(五)境外中资银行类机构中方派出的副监事长、董事。

(六)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需要备案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对以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除符合本办法第七条外,还应参照本 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执行。

第十二条 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临时主持工作超过三个月的副职,应按正 职任职资格审核程序和条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一)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曾经担任因违法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或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法 定代表人,并对此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的;

(三)对因工作失误或经济案件给所任职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的;

(四)个人负有数额较大的债务且到期未清偿的;

(五)提供虚假材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六)有赌博、吸毒、嫖娼等违反社会公德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已累计两次被中国人民银行或其他监管当局取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 员任职资格的;

(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

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未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不得在党政机关 任职,不得兼任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从事除本职工作以外的任 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三章 任职资格审核与管理

第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行根据金融监管责任制对金融机构高级管

理人员任职资格实行分级审核、分级管理,并及时报上级行备案。

(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审核或取消以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 格:

1、政策性银行法人机构;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机构;

4、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5、住房储蓄银行;

6、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 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7、境外中资银行类金融机构。

(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负责审核或取消以下金融机构高级管 理人员任职资格:

1、政策性银行一级、二级分支机构;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级、二级分支机构;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支机构;

4、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总行营业部、直属支行;

5、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6、城乡信用社市(地)联社;

7、属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 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负责审核或取消以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 职资格:

1、政策性银行二级以下分支机构(不包括二级分行);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二级以下分支机构(不包括二级分行);

3、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以下(不包括分行、直属支行)分支机构;

4、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5、城市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

6、由其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初审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报分行审核;初审城乡信用社市(地)联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报分行审核。

(四)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负责审核或取消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初审城市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的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资格,报中心支行审核。

金融机构(包括分支机构)新设立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核,由中 国人民银行机构审批行负责。

对本办法第九条规定需要进行个案审核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经中国人 民银行监管行初审后,报上一级行审核。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审核适用核准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

职资格,应由任免机构直接向承担任职资格审核责任的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行(以下简称审核行)提交书面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应一式三份,包括:

(一)对拟任人进行任职资格审核的请示;

(二)任职资格申请表(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

(三)对拟任人品行、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

(四)拟任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拟任人国家认可学历证明复印件、专业技术证明复印件;

(六)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上述所有书面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对需要初审的,任免机构应先向承担任职资格初审责任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 机构提交以上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中国人民银行初审行应尽快完成初审,转 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

第十七条 对适用核准制的拟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在接到任职资格申 请表等书面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完整性审查,5个工作日内无异 议,视为申报资料完整。

在确认申报资料完整、并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获得有关监管部门的反馈意 见后,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任职资格审核。对未通过任 职资格审核的拟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应及时向申报机构发出《任职资格否决通知 书》。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需要对适用于核准制的拟任人进行考试、考 察或谈话。

中国人民银行对适用于核准制的拟任人进行谈话,应安排相应的人员。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报送适用备案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由任免机 构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提交书面报备材料。报备材料应一式三份,包括:

(一)任职资格备案表(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

(二)拟任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拟任人国家认可学历证明复印件、专业技术证明复印件;

(四)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 对适用备案制的拟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在接到完整的报备材料后,对需否决拟任人任职资格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申报机构发出《任职资格否 决通知书》。

拟任人若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应否决其任职资格: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

(二)有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情形。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决定,应同时抄报中国人民银 行审核行和监管行。

第二十二条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其任职机构的上级机构或干部管理 机构应对该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离任审计,并对其工作业绩作出综合评价。金融机 构上级机构或干部管理机构不能进行离任审计的,金融机构应聘请中国人民银行 认可的外部审计师进行。

离任审计应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离任高级管理人员。对离任后拟任职的 高级管理人员,申报机构在提交申报材料的同时,应提交离任审计报告;对因工 作原因不能同时提交离任审计报告的,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第二十三条离任审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分管业务经营状况,包括资产质量、赢利水平等;

(二)分管业务合规合法情况;

(三)分管业务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情况;

(四)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或刑事案件以及本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五)审计结论。

第二十四条 对金融机构系统内同级机构、同类性质岗位之间作平行调动的,需要核准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若已经经过任职资格审核,原有任职资格仍 然有效,不需重新进行核准,可在任职后提交离任审计报告,但仍需报中国人民 银行备案。

对存在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原有任职资格失效,中国人民银行将重新审核 其任职资格:

(一)金融机构不能在拟任人任职后40天内提交离任审计报告,也未提前 向中国人民银行做出说明;

(二)离任审计报告结论不实;

(三)经离任审计,离任审计对象存在本办法所规定不宜担任金融机构高级 管理人员的。

第二十五条 对跨系统任职、跨地区任职或本系统内升职、需要核准的拟任 人,如果原任职机构的监管部门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 在审核其任职资格时,可就拟任人的品行征求拟任人原任职机构的监管部门的意 见,该意见和金融机构的申报材料一并作为任职资格的审核依据。

第二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建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档案。任 职资格档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任职资格申请材料;

(二)中国人民银行凭以审核的有关文件、资料;

(三)中国人民银行核准或取消任职资格的文件;

(四)金融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作出的处分决定;

(五)其他重要资料。

第二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对具有不良记录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建立

专档,这些人员包括:

(一)被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任职资格的;

(二)被中国证券业监管部门或中国保险业监管部门取消任职资格的;

(三)境外监管当局认为不适合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

(四)有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的;

(五)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需要建立专档管理的具有其他不良记录的金融从业 人员。

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履历、身份证件复印件、相关文件资料、不良记录书面 材料等信息。

第四章 任职资格取消

第二十八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其他 有关法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有权依法取消其一定时期直至终身的金融机构高 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对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规定受到撤职处分的金 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将取消其5至10年(包括10年)直至终 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对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将取消其终身高级管 理人员任职资格。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本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本 机构内部规章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处分的同时,必须报中 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和监管行备案。中国人民银行可视情节轻重,取消其1至10 年直至终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第二十九条 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的金融机构

高级管理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情节轻重及后果,取消1至10年(包括1 年)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一)因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连续性的严重亏损;

(二)发生重大金融犯罪案件后,不及时报案并采取相应措施,不积极配合 有关部门查案、办案,干扰或妨碍案件查处;

(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长期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造成重大 资产损失,或导致发生重大金融犯罪案件;

(四)拒绝、干扰、阻挠或严重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管;

(五)因严重违规违章经营、内部制度不健全或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金 融机构被接管、被迫合并或宣告破产,或者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其他中国人民银行认定应取消任职资格的情形。

第三十条 对已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发现在前任机构任职期间存在违法 违规违纪行为及其他不宜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中国人民银行可取 消其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第三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取消任职资格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应采 用适当形式,进行公开或内部通报。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做出取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决定后,如果被处理者或其所在金融机构不服,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行政复议。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金融机构,中国 人民银行可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和其他有关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程序向中国人民银行申报任职资格审核;

(二)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未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抄报高级管理人员任免决定;

(四)未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抄报对高级管理人员纪律处分决定;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情形。

第三十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在本办法实施前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如与本办 法不一致,按本办法执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 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废止。

第三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下载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合集5篇)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相关审计工作,根......

    公司经营管理者年薪制考核管理办法

    公司经营管理者年薪制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营班子的管理与考核,完成 业绩考核目标,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营班子......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最终五篇)

    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

    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绩效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强化公司业务经营责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升公司......

    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办法

    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办法第一条 为了正确考核公司高管人员的工作表现,提高高管人员的工作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考核的范围为集团本部各部门(室)、各子公司副总经理(含)......

    高级管理人员辞职报告

    高级管理人员辞职报告 高级管理人员辞职报告1 各位同仁和朋友:由于个人未来发展的原因,今天是我在qsmc工作的最后一天,非常感谢各位同仁和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协助,在......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5篇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1 甲方(用人单位):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劳动者):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电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