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营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告
一等奖
著作类
001 山东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作者:杨 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4.11 002 财税政策研究—以天然气产业为例 作者:王美田(东营职业学院)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4.5 003 健全人格论 作者:张学全(市政协)黄河出版社 2014.12 004 做爱思考的教师 作者:杨守菊(东营教科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 005 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马丽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古文献出版社 2014.6 006 广饶旧志集成
作者:张登峰(广饶县史志办)中华书局 2014.10 007 黄河口旅游文化 作者:薄文军(东营日报社)线装书局 2014.4 008 法韵红楼:红楼梦里的法律世界 作者:张学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绍青(东营市公安局)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11
调查报告类
009 东营市主导行业对地方贡献度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郝吉虎(东营市财政局)领导批示 2014.9 010 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作者:徐三朋(市委党校)领导批示 2014.10 011 大王镇百年历程探寻与思考 作者:毛金香(市委党校)李寿峰(市委党校)周新芳(市委党校)董文兵(市委党校)丁国良(市委党校)领导批示 2014.9
课题类
012 山东省绿色商业发展模式与趋势研究 作者:王 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 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黄新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霍江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范秋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社科规划办鉴定通过 2014.6 013 校企科技合作模式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石油高校为例
作者:董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姜梅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裴红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传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旱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鉴定通过 2014.3 014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东营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刘力榕(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陈校堂(东营市国税局)赵振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 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凌大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市社科联鉴定通过 2014.3 015 普遍字痕视阈下的《论语》研究 作者:赵兴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王 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梁敬升(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鉴定通过 2014.1 01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作者:项云霞(东营职业学院)
王 伟(东营职业学院)
党安明(东营职业学院)
王甜甜(东营职业学院)
宋秀娟(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管理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8 017 低碳经济视角下黄河三角洲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与法律制度研究
作者:孙增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穆丽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孙金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宋杰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董 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发改委鉴定通过 2014.7 018 东营市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素养培育研究 作者:杨士荣(东营职业学院)
纪芳芳(东营职业学院)
鞠荣祥(东营职业学院)
戚万法(东营职业学院)
江红英(东营职业学院)市社科联鉴定通过 2014.4
论文类
019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作者:市委政策研究室 《东营通讯》 2014.9 020 价格管制环境下的国际油价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作者:王 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郑海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系统工程》 2014.2 021 区域一体化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预期与挑战—以协同理论为分析框架 作者:李 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社会科学辑刊》 2014.2 022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点 作者:梁海伟(东营市教育局)《中国教育学刊》 2014.2 023 道德教育及其知识化路径
作者:刘长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研究》 2014.8 024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作者:杨武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14.10 025 生态理性的发育与生态文明的实现 作者:夏从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丽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1 026 民歌传播之证——以枣木杠子乱弹为例 作者:刘 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歌海》 2014.1 027 论当前我国司法创新存在的六大问题 作者:宋继圣(河口区人民检察院)《河南社会科学》 2014.4
二等奖
著作类
028 沟通技巧
作者:于保泉(东营职业学院)
魏克芹(东营职业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4.8 029 高职大学生分年级分专业系列化教育研究 作者:郑金光(东营职业学院)
李汝中(东营职业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4 030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系列经典读本
作者:房金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中学)
张文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小学)
孙传文(东营市教育局)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4.10 031 《突破英语词汇(高中卷)》 作者:李百军(市实验学校)
付崇明(市胜利十七中)
古爱兵(市第二中学)
李筱言(市第一中学)
李志杰(市实验学校)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4.5 032 世纪英语综合基础教程1 作者:刘会丽(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李 静(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8 033 幼儿园种植活动——小小园丁 作者:刘令燕(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张继忠(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 034 东营市政协志 作者:李孟发(市政协)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4.12 035 《东营区老照片》(第二辑)作者:东营区史志办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4.12 036 黄河南展四十年 作者:垦利县档案局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5 037 李佐贤生平著述考 作者:王增山(利津县博物馆)齐鲁书社 2014.11 038 黄河入海•龙腾东营 作者:杜延明(东营市旅游局)陈际锦(东营市旅游局)李宗森(东营职业学院)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4.3 039 观察•思考
作者:李建林(利津县委办公室)线装书局 2014.1 040 劳动纠纷裁判依据新释新解 作者:孙瑞玺(山东达洋律师事务所)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4.9
调查报告类
041 突破六户镇带动城市南部生态区建设 作者:种效博(市委党校)领导批示 2014.5 042 东营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李 军(市委党校)领导批示 2014.12 043 “智慧垦利”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垦利县经信局 领导批示 2014.9
课题类
044 黄蓝国家战略背景下东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作者:张 峰(市委党校)
张志国(市委党校)
刘裕民(市委党校)
袁平(东营市一中)
赵 海(市委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鉴定通过 2014.6 045 东营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 辉(市委党校)
张英俊(市委党校)
李永莲(东营职业学院)
刘同峰(市委党校)
刘 珊(市委党校)市社科联鉴定通过 2014.3 046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法调控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作者:刘 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韩 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杨 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鉴定通过 2014.10 047 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和对策研究 作者:刘 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黄新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 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付代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市社科联通过鉴定 2014.3 048 基于竞合黄河三角洲四大临港产业区特色产业定位研究
作者:田玉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黄昶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 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赵 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市社科联通过鉴定 2014.3 049 石油资源型城市绿色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 以东营市为例
作者:张银亭(东营职业学院)
王美田(东营职业学院)
徐会军(东营职业学院)
王 琴(东营职业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鉴定通过 2014.7 050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研究 作者:王新刚(东营职业学院)
刘学燕(山东大学)山东省职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6 051 绿色建筑应用于新型城镇化宜居生态工程建设研究 作者:劳振花(东营职业学院)
郑志斌(东营职业学院)
聂 坤(东营职业学院)
刘建军(东营职业学院)
王华梅(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管理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11 052 广饶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作者:崔佃江(广饶县委党校)
许灵红(广饶县委党校)
庞占宇(广饶县委党校)山东省委党校鉴定通过 2014.3 053 独立学院品牌战略研究
作者:李 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刘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梁敬升(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张兴堂(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李志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2 054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创新研究 作者:高美萍(东营职业学院)
杜素华(东营职业学院)
牟 莹(东营职业学院)
王甜甜(东营职业学院)
徐云祥(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11 055 基于“校•园合作共同体”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李维金(东营职业学院)
杨士荣(东营职业学院)
纪芳芳(东营职业学院)
李新生(东营职业学院)
高乐国(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8 056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作者:李新生(东营职业学院)
杨士荣(东营职业学院)
纪芳芳(东营职业学院)
魏克芹(东营职业学院)
陈国强(东营职业学院)山东省职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8 057 初中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特色建设研究 作者:段 伟(东营市实验中学)
孟丽君(东营市实验中学)
李炳勇(东营市实验中学)
姜建华(东营市实验中学)
王 惠(东营市实验中学)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9 058 传统文化与提高中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关系 作者:胡爱萍(市第一中学)
程志伟(市第一中学)
赵新玲(市第一中学)
朱元忠(市第一中学)
谢鹏娟(市第一中学)中国教育学会鉴定通过 2014.7 059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作者:吉娅红(河口区实验幼儿园)
荆柱叶(河口区实验幼儿园)
陈丽霞(河口区实验幼儿园)
张忠卫(河口区实验幼儿园)
张海鸥(河口区实验幼儿园)
山东省学前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鉴定通过 2014.8 060 传统剪纸艺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赵翠兰(广饶县英才学校)山东省教学研究室鉴定通过 2014.9 06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作者:张俊卿(垦利实验中学)王 慧(垦利实验中学)
刘本军(垦利实验中学)
李 红(垦利实验中学)
罗 霞(垦利实验中学)
东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2 062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刘合田(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山东省教学研究室鉴定通过 2014.9 063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性研究
作者:王铭霞(市委党校)徐三朋(市委党校)王国强(东营市广播电视台)高 曲(市委党校)孙智萍(市委党校)省委党校鉴定通过 2014.3 064 东营市重大文化设施运营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张伟华(市委党校)孙 逸(浙江师范大学)刘志河(东营职业学院)张保平(广饶城建局)盖小兵(东营市一中)市社科联鉴定通过 2014.4 065 东营市社会稳定工作体制创新研究 作者:张英俊(市委党校)王 辉(市委党校)刘 珊(市委党校)刘同峰(市委党校)市社科联鉴定通过 2014.3 066 新组建学院的文化整合与创新 作者:张永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栾述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书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魏学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潘俊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鉴定通过 2014.3 067 企业文化在塑造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作者:梁敬升(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李 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巴永青(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李伟娟(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谢 芹(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鉴定通过 2014.1 068 新时期“垦利精神”培育研究 作者:周玉林(垦利县委党校)
孙应臣(垦利县委党校)
王富欣(垦利县委党校)
李 斌(垦利县委党校)山东省委党校鉴定通过 2014.3
论文类
069 信息安全体系下东营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作者:赵 军(市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中国安防》 2014.9 070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李 乐(市国土局)
关小克(郑州轻工业学院)薛 剑(国土部)张新花(市国土局)胡建明(市科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12 071 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作者:毕玉霞(东营市文广新局)《黑龙江史志》 2014.10 072 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 作者:刘艳春(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苑春亭(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李 蕾(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东营通讯》 2014.1 073 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刘裕民(市委党校)
锡洪波(市委组织部)张光莹(市纪委)薛松亮(市委党校)黄培海(市委党校)
《黄河口社会科学》 2014.6 074 关于东营市推进企业IPO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徐 静(市委党校)《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6 075 区域经济顶点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作者:李治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管理研究》 2014.2 076 多资源均衡优化中基于专家权重聚类的权重优选法 作者:何立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栎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张连营(天津大学)《系统工程》 2014.12 077 社会公众对产品召回的反应机制研究—基于混合方法的模型构建
作者:张 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黄敏学(武汉大学)
郑海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管理评论》 2014.5 078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作者:贺秀英(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商》 2014.8 079 历史文化名城收费分析及改进路径探讨 作者:李万立(东营职业学院)《现代城市研究》 2014.5 080 行业组织体系完善与功能回归背景下的校企合作 作者:刘立国(东营职业学院)
马庆斌(东营职业学院)《现代企业教育》 2014.10 081 文化视阈下教师蝶化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季俊昌(东营市教育局)《当代教育科学》 2014.7 082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探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赵 慧(东营教科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7 083 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作者:孔德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语界》 2014.10 084 CAS处理单方延期选择权条款效力争议研究 作者:董金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11 085 对萧伯纳戏剧理论的深度反思与重新评价 作者:刘 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4.5 086 试论居延新简中的“县絮” 作者:伊 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简帛研究二〇一三》 2014.7 087 文化多样化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张红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耀灿(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家》 2014.6 088 优秀短道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肌力特征及与500m成绩的回归分析
作者:夏娇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2 089 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作者:李 军(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4.8 090 网络文学“去分化”的表现 作者:张金海(东营职业学院)《学周刊》 2014.12 091 论完善刑事诉讼出庭证人如实作证的法律保障 作者:束 斌(东营市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官》 2014.7 092 举报线索初核成功的案例启示 作者:张丰乐(东营市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官》 2014.3 093 审查逮捕阶段公开听取意见的实证分析 作者:许全勇(东营市人民检察院)
陈星亮(东营市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 2014.4 094近似注册商标分开转让合同纠纷裁判及其价值选择 作者:孙国臻(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司法》 2014.11 095 民事诉讼瑕疵证据补强的基本要求 作者:李 敏(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司法》 2014.8 096 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回顾、总结及展望 作者:刘同峰(市委党校)《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5 097 中国古代官德建设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董文兵(市委党校)《理论学习》 2014.9 098 黄河口早期民间曲艺研究
作者:李志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12 099 清光绪时期黄河三角洲的水患与社会应对措施——以黄河利津段为例
作者:张小云(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12 100 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的再现 作者:李国江(东营职业学院)《温州大学学报》 2014.5
三等奖
著作类
物流运输管理与实务 作者:董秀红(东营职业学院)
张艳华(东营职业学院)财富出版社 2014.6 102 外贸单证实务
作者:王洪艳(东营职业学院)
杨 明(东营职业学院)
宋丽霞(东营职业学院)
王介雯(东营职业学院)
张金燕(山东科瑞集团)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4.6 103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 作者:张艳华(东营职业学院)
徐辉增(东营职业学院)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4.6 104 如诗的童年
作者:李玉玺(东营经济开发区东凯小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14.7 105 广饶关帝庙大殿维修实录 作者: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10 106 河口区地方史志志 作者:河口区史志办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4.6 107 沧海桑田黄河口 作者:垦利县史志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4.6 108 中华陈姓考略
作者:陈繁荣(河口区一中)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4.12 109 《记录利津-重要档案文献》(2014卷)作者:利津县档案局 黄河出版社 2014.12 110 沧桑——纪念利津解放70周年图鉴 作者:利津县党史研究室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10 111 利津史略
作者:孙明钦(利津县史志办)线装书局 2014.1 112 行动的力量
作者:韩利学(垦利县委)王 峰(垦利县委)黄河出版社 2014.2 113 剑与火: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作者:孙树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新华出版社 2014.8
课题类
资源型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 作者:刘丙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雷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宋杰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徐小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治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市社科联通过鉴定 2014.3 115 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王 伟(东营职业学院)
王静丽(东营职业学院)
李永莲(东营职业学院)
王炳荣(东营职业学院)王学红(东营职业学院)山东省教研室鉴定通过 2014.9 116 建筑类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杨立华(东营职业学院)
郑子儒(东营职业学院)
张钦军(东营职业学院)
宋秀娟(东营职业学院)
宁建伟(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5 117 课堂观察支持下的小学英语理答行为研究 作者:王金敏(东营职业学院)
张建媚(利津镇中心小学)
宋 华(市实验学校)
李聪颖(市春晖小学)
李 盼(利津县实验一小)山东省教学研究室鉴定通过 2014.9 118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作者:吴小梅(东营市实验中学)
韩 英(东营市实验中学)随素芳(东营市实验中学)
隆新军(东营市实验中学)
李文为(东营市实验中学)山东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通过 2014.9 119 诗意的童年——儿童诗创作的试验研究 作者:赵春燕(东营市实验学校)
单振红(东营市实验学校)
王登云(东营市实验学校)
石 芳(东营市实验学校)
李 静(东营市实验学校)东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鉴定通过 2014.2 120 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作者:陈建国(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
孙桂平(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
王海宁(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
杨 筱(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
许孝梅(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山东省电教馆鉴定结项 2014.12 121 “学•导•练”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作者:董和先(垦利县胜坨中学)
单振林(垦利县胜坨中学)
张建新(垦利县胜坨中学)
崔金光(垦利县胜坨中学)
薛乃华(垦利县胜坨中学)
东营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鉴定 2014.2 122 基层干部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研究 作者:王俊生(垦利县委党校)
陈 军(垦利县委党校)
胡英明(垦利县委党校)
吕忠敏(垦利县委党校)
刘洪芹(垦利县委党校)
缪金革(垦利县委党校)市委党校鉴定通过 2014.1 123 关于垦利文化的调查研究 作者:苟坤秀(垦利县委党校)
尚文静(垦利县委党校)
宋 佳(垦利县委党校)
薄存东(垦利县委党校)
胡梦璐(垦利县委党校)市委党校鉴定通过 2014.1
论文类
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 作者:刘建明(东营市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时代金融》 2014.6 125 浅议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周 娜(市黄河水城管理委员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9 126 农业产业链下的信息、信用与信贷链接:东营案例 作者:段作强(市人行)
刘春华(市人行)孙一昕(市人行)
《金融发展研究》 2014.1 127 从东营地区看如何稳定棉花产业和提升棉花质量 作者:李福才(东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陈海民(东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中国纤检》 2014.10 128 高端饭店餐饮业战略转型探析 作者:林 国(东营东胜海天酒店)刘 军(东营东胜海天酒店)《中国酒店》 2014.1 129 东营市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作者:薛 斌(东营市招商局)《黄河三角洲研究》 2014.9 130 基于CNKI的冬枣科技文献网络信息计量分析 作者:宋家清(东营市林业局)刘艳亚(东营职业学院)许成芹(东营市林业局)《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9 131 加快制种产业发展规模化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作者:崔义河(东营市农广校)徐新亭(东营市种子管理站)《黄河三角洲研究》 2014.3 132 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精心打造公交品牌 作者:孙红光(市公交公司)夏德帅(市公交公司)杨锦刚(市公交公司)《人民公交》 2014.4 133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及安全管理探究 作者:李玉强(市委党校)《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5 134 东营市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尚 勇(市委党校)《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9 135 Integrated scheduling and batch ordering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建设项目调度和批量订购集成研究 作者:付 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4.12 136 财政分权与“土地财政”制度改革 作者:秦 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凤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管理现代化》 2014.08 137 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及出版时滞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及其展望
作者:徐会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编辑学报》 2014.8 138 “集智”城市演化的序参量——基于广义进化论的视角
作者:巴永青(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2014.10 139 “经济位差”—黄三角快速发展的杠杆 作者:闫光芹(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财税月刊》 2014.10 140 网络舆情危机中食品行业形象危机分析及修复路径 作者:李伟娟(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9 141 推进西城片区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卫奎(东营区人民政府)《黄河三角洲研究》 2014.12
油地共建东营胜利科技创新园区的研究 作者:刘明君(东营区人民政府)《黄河三角洲研究》 2014.6 143 东营区社会治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尝试 作者:盖海涛(东营区编办)《机构与行政》 2014.2 144 浅谈现代畜牧业的现状及出路 作者:马守斌(东营区畜牧局)《教育科学博览》 2014.8 145 东营区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作者:许江英(东营区畜牧局)
王友民(东营区畜牧局)
陈忠霞(东营区畜牧局)《山东畜牧兽医》 2014.3 146 激活国资能量、助力经济腾飞---东营区国资运营改革工作纪实
作者:成艳艳(东营区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山东经济研究》 2014.4 14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蒋庆霞(广饶县技术技能服务中心)《时代金融》 2014.8 148 大王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郭 敏(广饶县编办)《机构与行政》 2014.3 149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研 作者:乔海宁(广饶县委党校)
张 媛(广饶县委党校)《管理观察》 2014.8 150 现代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作者:李敬海(市委党校)《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5 151 家庭教育中父亲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由《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思考
作者:孙倩倩(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王月凌(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读写算》 2014.12 152 影响组织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 作者:张玉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3 153 以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为例分析“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颜 静(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3 154 歌唱者综合能力研究
作者:胡洪云(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9 155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法学实践模式探讨 作者:刘青山(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6 156 从概念整合看英语诗歌意象与衔接——以叶芝诗歌为个案分析
作者:王慧贞(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14.12 157 经典阅读在“原理”课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尹 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9 158 “太极”——黑白交融的力量 作者:史 良(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成长》 2014.8 159 90后大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研究 作者:刘 升(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褚世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8 160 关于新时期生命教育及其实现途径的研究 作者:李永莲(东营职业学院)《现代农村科技》 2014.3
161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的翻译 作者:赵志慧(东营职业学院)《考试周刊》 2014.7 16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李文华(东营市实验中学)《山东教育》 2014.12 163 复式条形统 计图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作者:王海荣(东营市晨阳学校)《山东教育》 2014.12 164 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模型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魏瑞霞(东营市实验学校)《基础教育参考》 2014.08 165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生命美学 作者:张荣岩(市第一中学)《生物学教学》 2014.2 166 浅谈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王 严(东营区文广新局)《教育前沿》 2014.7 167 对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思考 作者:魏燕(东营区辛店街道办事处中学)《学英语》 2014.7 168 “巴西”微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
作者:高胜滨(河口区新户镇中学)《地理教学》 2014.3 169 修辞方法在判决书写作中的运用 作者:徐文文(广饶人民法院)《黄河口司法》 2014.11 170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功能的重新定位 作者:于祥明(垦利第一中学)
王秀清(垦利第一中学)《中国校外教育》 2014.12 171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 作者:崔殿青(垦利第一中学)《教育学》 2014.4 172 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 作者:李国新(垦利县胜坨中学)《地理教学》 2014.3 173 新视角下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要素 作者:崔凤华(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基础教育改革论坛》 2014.6 174 亲近动物 感悟生命
作者:赵兰会(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石凌霞(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胡培伟(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山东教育》 2014.11 175 让保护与自护同行
作者:李娜娜(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山东教育》 2014.1 176 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秋红(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山东教育》 2014.4 177 从渤海区的大参军和支前运动看党群关系 作者:綦俊霞(东营市委党史研究室)
许孝岭(东营市委党史研究室)
《齐鲁烽火》 2014.12 178 检察机关预防医疗系统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作者:刘新群(东营市人民检察院)
李筱永(首都医科大学)
《中国卫生法制》 2014.9 179 黄河三角洲鸟类的“国际机场”
作者:宋家敬(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单 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世界遗产》 2014.11 180 强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推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作者:王会梅(东营市图书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7
181 做好新形势下信教群众工作的对策 作者:周新芳(市委党校)《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5 182 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周 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海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体育科技》 2014.12 183 雾霾天气下我国石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谢 芹(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4.8 184 从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词汇的变异 作者:庞小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9 185 浅析耕地的政策保护机制 作者:生林萍(东营职业学院)《考试周刊》 2014.11 186 东营市地区考古学研究综述 作者:荣子录(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人文天下》 2014.6 187 如何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共赢” 作者:王清江(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报》 2014.5
188 北宋李祈墓及相关问题初考 作者:赵 金(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齐鲁文物》 2014.9 189 破与立:法治思维下涉诉信访脱困机制探究 作者:东营区人民法院 《山东审判》 2014.10 190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点问题研究 作者:任其军(广饶县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9 191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 作者:李鹏飞(广饶县委党校)
李雪君(广饶县委党校)《合作经济》 2014.6 192 领导干部创新思维障碍及培养 作者:许灵红(广饶县委党校)《继续教育》 2014.10 193 论特殊防卫权的适用范围 作者:张 浩(广饶人民法院)《山东审判》 2014.6 194 民间融资的风险规制及法律实践 作者:聂作辞(广饶人民法院)
韩丰收(广饶人民法院)
《黄河口司法》 2014.6 195 关于加强“两抢一盗”犯罪打防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王中明(广饶人民法院)《黄河口司法》 2014.11 196 南展移民精神初探 作者:刘 洋(垦利县委党校)《青年科学》 2014.3
第二篇:东营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范文模版)
东营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意见》(东办发〔2017〕40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全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东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坚持严谨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 幸福新东营、谱写中国梦东营新篇章服务。
二、评选对象与范围
(一)凡东营市个人或集体在市以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正式报刊发表的文章或正式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以申报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经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批示或者被市级以上党委、政府机关采用的,或经相关部门转化应用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文稿;在市级以上社科规划部门、软科学规划部门立项并通过鉴定的社科类课题,也可以申报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参评成果的时限。本次参评成果的时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未参加过评奖的成果也可以申报参评。
(三)申报成果时间界定。成果以发表时间或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课题研究以结项或鉴定时间为准,非正式出版物以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批示时间或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采用时间为准。
(四)申报成果署名界定。文章以正文标题下署名为准;著作以版权页署名为准;课题以结项证书或鉴定书封面上完成者的署名为准。
(五)申报成果的具体界定。
1.作为第一作者的申报者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成果。2.公文、法律、法规等文件不得参评。带有秘密、机密、绝密等字样的研究成果,在保密期内不得参评。3.凡已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得参评。
4.在职副厅级(含)以上领导干部的成果原则上不得参评,编制在高校、党校、行政学院或科研等单位的,其成果可以参评。
5.多人合作的不同书号的系列丛书,可以整套申报,也可以由丛书主编及编委会出具同意证明,以单册申报,二者选其一。同一作者同一书名的多卷本著作,只能申报一次,可以整套申报(以最后一本出版时间为准),也可以单册申报。同一书号的系列丛书,只能作为一本书申报,不能单册申报。论文集一般不能作为著作参评,其中的单篇文章可作为论文参评,但同一作者论述同一主题的论文集可作为著作参评。成果以单位署名的,以单位具名申报。两人以上合作的成果,不能以个人名义申报,必须与合作者共同具名申报。著作的顾问、编委、主审等不具有申报权。
6.申报者人事关系原则上须在东营。多人合作的成果,第一作者调离我市,其他作者尚在市内,如果能确定该项成果是第一作者在我市工作期间完成的,其他作者可以申报参评,但要出具第一作者同意的证明。个人作者在我市工作期间完成的成果,申报后调离我市的,该成果可以参评;申报前调离我市的,不再受理该成果申报。成果发表或出版时所署单位与申报时申报者所在单位不一致时,需出具所署单位同意申报的证明,否则该成果不可以参评。
7.已故作者的成果,其法定继承人可代理申报;多位作者的 成果,第二作者在出具征得已故作者法定继承人和其他作者同意的证明后可申报。
8.课题类成果可以用阶段性成果申报,也可以用整个课题申报,二者选其一。
9.知识产权有争议尚未妥善解决的成果,不能申报。
三、奖项设置与数量
(一)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励等次分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20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不超过80项,优秀奖若干。
(二)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成果,授予一等奖,不占本届奖项名额。
四、评奖条件与要求
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参评成果,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创新,联系实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者实际应用价值,有良好的学风文风。
(一)应用研究
在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上有创见,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并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基础研究
在本学科、本专业某一领域填补某项空白,或者在原有研究 基础上有新的建树,或者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科学独到的见解,对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普及读物
宣传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普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成就,宣传普及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文字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
(四)翻译论著
符合版权规定,体现原著原意,对研究我国我省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五)古籍整理
翻译、注疏准确,完整保持原作内容,在史料史实考证上有新发现,或纠正了前人的某些讹脱。
(六)志书、教科书、工具书
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可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正确解释或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申报办法与要求
(一)网上申报。在规定时间内,申报者按照网上申报流程 在申报系统进行用户注册,实名认证审核通过后,上传申报成果。
(二)网上展示。申报成果经审核通过后,自动在申报平台展示,接受社会监督。申报者必须确保信息属实,一经查出弄虚作假情况,取消本成果申报资格,取消申报者五年参评资格。
(三)著作验证。审核通过后的著作申报者,需要在中国版本图书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物数据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KI大成编客-原创作品库等数据库,如果数据库涵盖不全,则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视为不合格],其中原典、法律条文、自引等不计入重复率。
市评委会办公室(简称市评奖办)将对申报成果进行核查,超过规定比例的,取消当年参评资格,并将情况通报申报者所在 单位,并取消该作者五年参评资格。
(五)组织推荐。各推荐单位在对申报成果政治方向、学术导向、申报条件、匿名情况等进行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对申报成果做好推荐工作。
(六)报送书面材料。各县(区)社科联、市直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市属各社科社团将推荐成果按学科组分类和推荐顺序列表,统一汇总后报市评奖办,同时每份成果报送如下纸质材料:
1.《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表》。一式两份,一份须经申报者所在单位负责人以及推荐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一份做匿名处理。匿名是指将成果中所有能透露出作者个人信息的内容进行遮蔽,如果有故意遗漏或遮蔽不严的,一经查实,取消当年参评资格。
2.申报的成果。文章、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文稿需提交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一份复印件和一份匿名复印件;著作、课题需提交一份原件和一份匿名原件。
3.参评成果反响情况。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匿名,一律装订成册。反响情况包括转载、引用、书评、消息、县(区)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部门及中型企业以上单位采用(需提供被采用的文件、方案等原件物证,并标注被采用内容)、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批示(需提供领导批示复印件或领导所在单位证明)、科普类著作印数(以版权页标明印数为准,多次印刷的需提交各次版权页, 或出具《图书印刷委托书》)等。
4.承诺书。申报者填写申报成果已查重承诺书并手写签名。5.身份证。申报者(第一作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注明“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专用”。
6.外文类成果加报材料——中文译文。文章需报全文的中文译文;著作需报1万字以上的重要观点摘要中文译文。一式两份,一份匿名。
7.课题类成果加报材料——立项书和结项书。课题类成果需提交立项书和结项书原件、复印件(一式两份,一份匿名),原件经市评奖办审核后一律退还。
8.著作类成果加报材料——CIP核字号网上检索页。著作申报者做CIP核字号验证后,提交检索页打印件一份并手写签名。
9.推荐单位评选委员会意见。推荐单位报送成果时,所有推荐成果务必组织专家认真审读,确保不出现任何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和言论,由分管负责人签字。《推荐单位评选委员会意见》表格须加盖单位公章。
10.为方便对成果进行推介,申报者需提供2600字左右关于申报成果内容的简述及相关配图的电子版,发电子邮箱。
11.为便于对获奖成果进行奖金发放,一、二、三等奖获奖者经公示无异议,于公示期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第一作者需提供一个农行账号(公务卡、信用卡除外),发电子邮箱。
六、评选程序与方法
(一)市评奖办从专家库中选取专家,按照《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价标准》,以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本学科组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并推选出一等奖候选成果,各个奖项须获本学科评选组专家三分之二(含)以上赞同票方为通过。
(二)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简称市评委会)全体会议民主评定一等奖。在学科组组长介绍情况、专家逐项审议的基础上,以记名等额投票方式对一等奖进行表决,获三分之二(含)以上赞同票方为有效,否则降为二等奖。
(三)由市评委会对评选结果审核确定。对成果有较大争议时,市评委会可以适当调整。
(四)获奖成果在有关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为5天。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实名向市评奖办提出申诉意见并提供书面异议材料和相关证明。经市评奖办核查并确认属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评委会审定后回复。
(五)在正式颁奖之前,如获奖者对本人获奖情况有异议,且未能与市评奖办的审核答复取得一致意见,可向市评奖办提出放弃奖项的书面申请,经评审委员会研究同意后,作弃奖处理。
(六)公布。公示期结束,最终结果在市社科联网站发布。
七、评奖机构与职责
(一)市评委会为评奖活动的常设领导机构,负责评奖工作的指导、协调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审定评奖规则和获奖成果。组成人员以市评委会文件形式公布。
(二)市评奖办设在市社科联,负责评奖活动的日常组织工作。
(三)本届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立评审委员会,对市评委会负责。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奖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四)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个专业学科评选组,由各有关学科专家及有关部门单位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员组成,负责对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成果进行评选。
(五)市评委会委员除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市社科联常委会驻会成员因评奖组织工作需要外,实行轮换、回避原则,凡本人或直系亲属有成果参评的委员不参加评选会议。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市社科联常委会驻会成员个人或直系亲属有成果参评的,实行学科组回避。
(六)原则上,同一次评选会议,同一个部门、单位评选专家最多不超过3人,同一个部门、单位在同一学科评选组的评选专家不超过1人。市评委会委员除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市社科联常委会驻会成员因评奖组织工作需要可连续参加评选会议外,其他评选专家连续参加评选不超过两次。
八、评奖工作监督
(一)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邀请有关方面人员参与评选监督。
(二)参加评选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选纪律,坚决杜绝徇私情、拉选票、泄密等现象。对违反评奖规定和纪律的行为,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三)如发现获奖成果有弄虚作假等现象以及其他重大问题者,在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后,取消该奖项获奖资格。如已颁发证书与奖金,须全部追回,并通报批评。该申报者及其所有成果五年之内不得申报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四)评选结束后,市评奖办对评选专家进行考评,根据其认真、公正程度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评议,问题严重的,取消其评选专家资格,并报有关部门依法依纪追责。
九、奖励标准与经费来源
(一)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奖励数额分别为:著作类成果,一等奖6000元,二等奖4000元,三等奖2000元;文章或课题类成果,一等奖4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
(二)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励费用和评选工作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状况适当调整。
十、获奖成果使用和管理
(一)市评委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二)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可以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晋级、评定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确定教学和科研重要岗位任职资格,评先树优、评选拔尖人才和省、市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
(三)获奖成果相关资料由市评奖办整理存档。
(四)本细则由市评奖办负责解释。
第三篇:关于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关于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鲁社科奖字〔2010〕2号
各有关单位 :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的规定(鲁办发[2007]8),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将于近期开始,望各单位、各系统认真组织好初评和申报工作。
一、申报要求
本次评奖仍按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和社会渠道申报。
本次评奖参评成果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正式发表或出版的研究成果。
省级学会和市(大企业)社科联以及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把经评审后获一等奖的成果,按省评委会所分指标向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推荐;山东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一等奖获奖成果(论文和著作正式出版后),可直接向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申报。
学会会员或其他社会成员,凡研究成果符合申报要求的,均可直接向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申报,参加由省社科联组织的社会渠道申报成果的初评。
第一作者只能申报一项成果,不准多渠道重复申报。
二、申报办法
本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仍采取网上申报登记、网上成果展示、成果查新、专家评选会议评选、省评委会审定的办法进行。基本流程如下:
1、网上提报个人成果信息
下载表格,根据要求如实填写《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以下称登记表),《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以下称评审表);
在规定的申报时间内,在指定的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www.xiexiebang.com/index.php网址进入“山东省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发布地址。
B、注册一个账号(成果展示ID);
说明:
建议用第一作者的真实名字注册,如果有重名,请加后缀或者您喜欢的名字注册。集体作者要简称,不超过五个字。如果在2009年您已经注册过,请您可能用后来的注册帐号。
到此,您就可以在“社科界网站论坛”有了一席之地,您以后还可以经常来这里作客。在没有评奖结束之前,请不要随意删除您的文章。
C、请把通过注册的名字填写到《登记表》成果展示ID 处;
2、发布成果;
A、用您注册的名字(成果展示ID)登陆论坛 ;
B、在您的成果所属的“学科门类”发布您要评奖的成果;
内容应从《登记表》复制,包括:成果名称,出版发表何处、何时、字数,内容简介,以及社会反响。
您也可以把全文附在后面。
第三步:成果展示
1、开通个人空间展示;
到成果展示 http://ss.skj.gov.cn/?action-bbs 在“用户名”处输入您在第二步注册成功的账号(成果展示ID)和密码,点击“登陆”
登录成功后,点击 “空间管理”,根据您的成果类别选择“空间分类”;
选择您的“所在地区”;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模板”;
点击“确定”!
经过几个简单选择之后,您就可以开通个人空间(也可以叫做您的网站),这里就有了您的一个家!这里就是您在社科界网站上的一个家了!
在这里您将作为贵宾,可以选择您喜欢的模板,并且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家,可以写写日志、发表新作、听听音乐……更重要的是,这里自动聚集您在“社科界”网站论坛发表的所有文章、评论、图片、书签、影音、文件……
这里会有网友留言,对您的成果提出意见。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攻击,我们会经过审核之后才能公开他们的评论。
2、开通展示空间后复制IE浏览器地址栏地址粘贴到《登记表》的“成果展示地址”处;(要保留“http://”)
第四步:成果登记
在本环节提报的数据我们采用独立数据专门存储,确保所有住处不会处泄,请如实填写您的详细资料。
1、点击“成果登记 http://pj.skj.gov.cn/baoming.aspx
仔细阅读《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申报登记协议》,同意后,点击进入系统;
选择你要报的成果分类;
2、填写资料:
根据提示把您所填写的《登记表》的内容,填写到表单中。
注意:牢记密码,日后修改报名信息,查看是否通过审核;
请填写你的18位或者15位的身份证号码。您可以凭身份证号码找回登记密码;
填入验证码,(请填写简单算术计算答案);
点击提报;成功后系统自动转入用户中心
3、上传身份证扫描件;
如果没用自动转到用户中心请手动登录“用户中心”
http://pj.skj.gov.cn/UserLogin.aspx,上传身份证扫描件(身份证的正反面在一张图上,格式为.JPG);
您的数据 ok!
4、您可以到“用户中心”查询修改您的信息;
5、通过审核后我们会以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您,您就可以正式打印您的表格了。
到此,你的网上申报完成了!
第五步:报送成果原件、评审表、登记表
1、在规定的时限内(2010年3月20日-4月20日)送交《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
2、成果原件,成果社会评价、获奖、引用转载证明材料;
再次提示您:预期不能受理,请按时申报!
网上登记时限:2009年3月10日0时至3月30日24时。
原件报送时限:2009年3月20日-4月20日
业务咨询:0531-82866417 0531-82866295
网络中心:0531-82866376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9年3月5日
《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填报说明
一、表头表项
--表头表项由评选办工作人员填写
二、网上成果展示表项(以下红色为表项名称)
1、成果展示ID:此处填写在论坛注册的注册名,一般是申报人的真实姓名;
2、成果展示网址:这是申请人开通博客(个人空间)的地址;
以上两项请参照申报、展示流程说明;
三、正表表项 A.成果概况表项
3、成果名称 :填写申报成果名称,请不要加书名号“《》”;
4、学科门类 :选择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应用学科十个门类中的一个;
5、二级学科:根据自己成果的内容,选择一个次级学科门类;
6、成果形式:著作、文章、课题和其他;
7、发表、出版、结项、鉴定单位:著作请填写出版社;文章请填写报刊名称;课题请填写结项、鉴定单位;
8、著作权号:著作请填写标准书号,报刊请填写刊号;课题项目请填写批准立项文号;
9、出版、发表、结项、鉴定时间 月 日(-):填写格式:如是著作只填写年月,格式如:2008.01;如是课题结项时间为2008年12月18日,填写:2008.12.18 10、2008年第()期:成果为著作的请填写第几版;成果为论文、课题、其他的填写,如:2008年第5期,填写为:2008.05
11、成果字数:如实填写字数; B.申报渠道表项
12、申报渠道:选择省级学会、市(企业)社科联、教育厅、人事厅及社会渠道;
13、推荐单位名称:根据第12项填写。其中:市社科联推荐的请填写某市社科联;省级学会填写学会名称;社会渠道的请填写“社会渠道”; C.集体作者表项
14、是否集体作者:填写是或否;
15、集体作者名称:如:某某编写组,某某课题组,某某单位;
16、联系人姓名:集体作者申报联系人姓名;
17、工作单位:集体作者申报联系人工作单位;
18、联系地址:集体作者申报联系人;
19、邮
编:集体作者申报联系人;
20、联系电话:集体作者申报联系人;
21、手
机:集体作者申报联系人;
22、电子邮箱:集体作者申报联系人; D.个人成果信息项
23、第一作者姓名:必须和原件的署名相同;
24、成果承担方式:选择主编、著、合著、编写、编纂、译、合译、撰写、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等;
25、性别:第一作者;
26、年龄:第一作者;如第一作者已经去世,请加填写0;后面的第39-41项可以不填写;
27、工作单位:第一作者;
28、所在部门:第一作者;
29、行政职务:第一作者;
30、职 称:第一作者;
31、学 历:选择高中、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
32、民 族:第一作者;
33、政治面貌:选择党派;
34、研究方向:第一作者;
35、所属行业:第一作者;
36、所属学会:第一作者;
37、是否会员:第一作者;选择是与否;
38、所属地市:选择地市;
39、联系地址:第一作者;
40、邮
编:第一作者;
41、联系电话:第一作者;
42、手
机 :第一作者;
43、电子邮箱:第一作者;
44、第二作者姓名:第二作者;
45、工作单位:第二作者;
46、职务职称:第二作者;
47、第三作者姓名:第三作者;
48、工作单位:第三作者;
49、职务职称:第三作者;
四、成果内容提要
50、成果名称:同第3项一致;
51、内容提要:括号内的文字为填报说明,请在正式填表时自行删除,本处填写应:说明该项成果的主要内容;说明该项成果与同类成果的主要不同和创新之处;说明该项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此表所列项目为计算机采集建立数据库用,字数包括标点严格限制在500-800字之内。)
52、近年来主要成果:限填写4项,200字内,包括标点符号。
五、其他事项说明:
《登记表》网上填报,同时下载填报纸质《登记表》;纸质《登记表》用A4纸张双面打印一式两份(打印到一张纸上),随成果原件一并报送。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0年3月8日
第四篇:关于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系院:
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现已开始,现将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本次评奖参评成果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正式发表或出版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只能申报一项成果,不准多渠道重复申报。
二、申报办法
本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仍采取网上申报登记、网上成果展示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基本流程如下:
1、网上提报个人成果信息
下载表格,根据要求如实填写《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以下称登记表),《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以下称评审表);
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的“社科界”网站(www.xiexiebang.com)提报《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的所有信息;
2、成果展示
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网站按照要求发布个人申报信息,公开展示参评成果,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并接受社会监督;
3、初步审核
为提高报审材料的规范性和准确率,由评委会办公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网上申报成果进行初步技术审核;申报者可以登录网站查看,所报项目是否通过初步技术审核,以及修改意见;
4、报送成果原件、评审表、登记表
经过网上登记、网上展示、初步审核后,报送如下纸质材料:
(1)按要求如实填写并加盖公章的《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一式三份;(2)按要求如实填写,经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的《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一式三份(A4纸打印、左侧竖装)。请严格按照填表要求填写、打印。“申报渠道”请填写“社会渠道”;“作者所在单位意见”一览,由申报者打印在表上(注:签字、盖章处统一由教务处签盖)。
(3)申报成果原件一式四份。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4)申报成果支持材料一律用复印件装订成册,封面注明“参评成果有关情况”字样(一式三份)。
以上所报材料一律不退还。由省级以上社科规划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通过鉴定的课题,需提交立项书和结项证书原件,并按结项(鉴定)证书所要求的最终形式申报。
5、成果查新
对所报成果由省社科评奖办认可的查新部门统一查新,查新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查新费用(具体数额由省社科联确定后再另行通知)由教务处代收,统一交付查新部门。
三、申报时限
本次成果评选以网上申报数据为基础,请严格按照时限和要求申报。
1、网上登记与成果展示时间:
2010年3月1日0时至 3月26日24 时整,只在此期间开放服务器,过期将不再受理。
2、书面成果报送时间
以系院为单位于2010年4月2日报教务处李培胜老师,逾期不再受理。
四、其他事项
1、申报参评成果首先必须在网上按规定时间申报。未经网上申报者,不受理其书面成果。
2、评奖通知、实施细则、评审表、网上申报登记表均在附件下载。
3、为体现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提倡并鼓励作者在申报成果同时提供相关机构的查新结论。
其他事宜请按照《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省社科联暂未出台)执行。附:
1、《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
2、《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
3、《关于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教务处
2010年3月3日
第五篇: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实施细则
附件
1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评选实施细则
根据江西省社联《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实施办法》(赣社联字[2005]43号)的规定,2011年将开展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经研究,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党和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民主、公平、公正评选原则,以鼓励和调动我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参评时限
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或发表的符合本《实施细则》评奖条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三、评奖范围
凡本省作者在规定参评时限内发表的学术著作类、论文类、应用对策研究类和科普、译著、古籍整理、工具书类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一)参评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及要求:
1.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和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2.经省级以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赣内资字号)连续出版的内部资料上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或被设区市(厅、局)以上党政领导部门采纳、被省级以上领导给予肯定批示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但需出具相关证明或批示原件。
3.围绕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 1
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和刊物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篇论文申报。
4.与省外作者合作的专著、编著、译著,必须由我省作者担任主编并由我省作者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与省外作者合作的论文、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必须是以我省作者为第一作者;与国外作者合作研究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成果,必须是由我省作者担任主持人,且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并经我省作者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材料。本省多人合作的成果,必须由第一作者申报参评。
5.公开出版的论文集不参加评奖,但其中单篇论文可以个人成果形式申报参评。
6.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内容偏重于社会科学的,可申报参评。获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或获其它非政府奖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可申报参评。
7.多卷本的科研成果必须各卷(册)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其阶段性成果不予参评。丛书可以整套申报,整套申报的由主编具名申报,此时单本则不能重复申报。如丛书中各作品的内容体系相对独立,可单独申报,但必须得到丛书主编的书面认可,此时丛书则不能再重复申报。
(二)凡属以下情况的,不列入参评范围:
1.教材、文艺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大事记,以及整理、剪辑转抄的资料。
2.已获中央或省部级别奖励的成果;第一作者为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成果;凡著作权有争议尚未妥善解决的成果;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有关规定,属于国家机密的研究成果。
3.商业运作出版的论文集、增刊。
四、成果申报
1.由作者本人按照评奖范围、参评时限和评奖标准的规定,自行选定所申报的学科和成果形式。设区市作者向设区市社联申报,设有社联的企业作者向企业社联申报;省直单位的作者分别向省属各学会、高等院校、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科研处和省直部、委、办、厅、局的研究室(所、处)申报。作者及相关受理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向省社联学会工作处(或相关受理申报单位)申报。填写省社联统一印制的《江西省第十四次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同时报送成果原件和社会反响材料,并交纳申报费。各受理单位将申报材料和申报费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社联学会工作处。
2.确定成果是否在评奖时限的依据是:由出版社出版的,以第一次出版的时间为准,即不计转载和摘登的日期。内部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根据其被有关决策部门或者领导机关批示、采用的时间来确定,但需附相关证明材料。
3.每位申报者只能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一项成果。
4.以单位或课题组署名的集体成果,每个单位或课题组只能以主持人申报一项。
5.调离本省的作者,如果是申报后离开的,其成果可参加评奖;在申报期内调入我省的作者,其成果可申报参加评奖;已故的本省作者,可由作者所在单位或家属代为申报。
6.以外文撰写的公开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除提交原件外,须附有中文译文。
五、评奖标准
参评成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独到见解或新的科学结论。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选题有重要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揭示本学科领域的规律,提出了新材料、新观点、新结论,填补了本专业内的空白;或进入前沿学科,开拓了新的领域;或对原有的研究作了新的补充、完善和更正;或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对学科建设有较大贡献。
2.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选题有现实意义,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社会评价好,被有关党政领导部门采纳或获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批示,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科普读物:观点正确,科学性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集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体,获得广大读者好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起着良好的启迪与导向作用。
4.译著:翻译的原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译文准确、通达、雅致,符合原著风貌,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良好影响,获得社会好评。
5.工具书:适应社会科学研究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准确,编排科学,差错率极小,检索方便,给社会和思维领域提供了新资料新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6.古籍整理和注释:准确可靠,缜密周到,有补正残缺、钩沉补漏的作用,注释简明、通达、富有创造,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好评。
在评审中,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掌握标准应有所侧重。前者主要考察其学术水平与理论价值;后者主要注重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六、奖项设置及比例
总获奖数控制在总有效申报数的28%左右。其中一等奖占总获奖数的10%,二等奖占总获奖数的40%,三等奖占总获奖数的50%。
七、评奖程序
1.资格审查:由省社联学会工作处根据申报条件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提交各学科组评审。
2.学科评审组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综合评审)。
初评:初评实行匿名评审。评委在个人审读基础上,按量化评分表的要求评出分数送省社联学会工作处。省社联学会工作处对分数进行统计,按得分高低顺序选取45%成果提交专家评委会。专家评委会根据相关规定将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议,确定进入复评的成果名单。
复评(综合评审):评委对入选的成果进行审读,各学科评审组根据所规定的各奖项等级名额控制数,按照本《实施细则》所列评奖标准,严格评审,写出评语,提出获奖成果项目和获奖等级的建议名单;评审后,所有评审表、成果原件及有关材料全部收回,经评审组工作人员清查、整理,交省社联学会工作处验收留存。学会工作处将获奖项目和等级的建议名单提交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
3.举行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各学科评审组建议的获奖项目和等级。
4.在江西社科网等新闻媒体上公示获奖名单。对评奖结果有异议者,可在结果公示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省社联学会工作处提出申诉。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当事人,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八、评审原则和纪律
1.各级评审组织均应坚持标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民主评议,按质取优,不徇私情,严禁作弊,宁缺勿滥,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
2.各级评审组织的成员及工作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章办事,严格遵守各项纪律。
九、奖励办法
1.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一、二、三等奖。在必要时,增设特等奖。特等奖评审程序为:由学科组评审为一等奖并向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推荐,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
2.成果经评审后,召开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表彰大会,由省社联向获奖者颁发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证书和奖金。
3.合作的获奖成果,只向第一署名者或主编授予写有包括合作者姓名的证书1份。奖金只发1份,由获奖者协商分配。
十、组织领导
1.评奖工作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实施。
2.省社联学会工作处负责评奖日常工作。
3.专家委员会及各学科评审组成员,由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回避原则,凡申报参评者不得担任所申报学科的评审组成员。
十一、附则
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