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附件
1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评选实施细则
根据江西省社联《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办法》(赣社联字
[2005]43号)的规定,2009年将开展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经省社联主席办公会研究,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党和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民主、公平、公正评选原则,以鼓励和调动我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推动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参评时限
在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或发表的符合本《实施细则》评奖条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三、评奖范围
凡本省作者在规定参评时限内发表的(一)学术著作类;
(二)论文类;
(三)应用对策研究类;
(四)科普、译著、古籍整理、工具书类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符合下列条件的,均可申报参评:
1.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和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2.经省级以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赣内资字号)连续出版的内部资料上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或被设区市(厅、局)以上党政领导部门采纳、被省级以上领导给予肯定批示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同时需出具相关证明或批示原件。
3.同省外作者合作的专著、编著、译著,必须由我省作者担任主编并 1
由我省作者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同省外作者合作的论文、对策研究成果,必须是以我省作者为第一作者;同国外作者合作研究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成果,必须是由我省作者担任主持人,且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并经我省作者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材料。本省多人合作的成果,必须由第一作者申报参评。
4.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内容偏重于社会科学的,可申报参评。获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或获其它非政府奖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可申报参评。
5.多卷本的科研成果必须各卷(册)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其阶段性成果不予参评。丛书可以整套申报,整套申报的由主编具名申报,此时单本则不能重复申报。如丛书中各作品的内容体系相对独立,可单独申报,但必须得到丛书主编的书面认可,此时丛书则不能再重复申报。
凡属以下情况的,不列入参评范围:
1.教材、文艺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大事记,以及整理、剪辑转抄的资料。
2.已获中央或省部级别奖励的成果;第一作者为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成果;凡著作权有争议尚未妥善解决的成果;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有关规定,属于国家机密的研究成果。
3.商业运作出版的论文集、增刊。
四、评奖标准
参评成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独到见解或新的科学结论。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选题有重要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揭示本学科领域的规律,提出了新材料、新观点、新结论,填补了本专业内的空白;或进入前沿学科,开拓了新的领域;或对原有的研究作了新的补充、完善和更正;或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对学科建设有较大贡献。
2.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选题有现实意义,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社会评价好,被有关党政领导部门采纳
或获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批示,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科普读物:观点正确,科学性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集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获得广大读者好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起着良好的启迪与导向作用。
4.译著:翻译的原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译文准确、通达、雅致,符合原著风貌,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良好影响,获得社会好评。
5.工具书:适应社会科学研究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准确,编排科学,差错率极小,检索方便,给社会和思维领域提供了新资料新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6.古籍整理和注释:准确可靠,缜密周到,有补正残缺、钩沉补漏的作用,注释简明、通达、富有创造,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好评。
在评审中,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掌握标准应有所侧重。前者主要考察其学术水平与理论价值;后者主要注重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五、奖项设置及比例
1.总获奖数控制在总有效申报数的30%以内。其中一等奖占总获奖数的10%,二等奖占总获奖数的40%,三等奖占总获奖数的50%。
2.为鼓励、扶持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市及县基层理论工作者,特设立佳作奖(相当于三等奖)。佳作奖设臵比例不超过三等奖的20%。佳作奖授予青年作者(40周岁以下)和市、县基层作者(含市、县党校,专科学校作者)。其获奖证书上注明“佳作奖(三等奖)”字样。
六、成果申报
1.由作者本人按照评奖范围、参评时限和评奖标准的规定,自行选定所申报的学科和成果形式。设区市作者向设区市社联申报,设有社联的企业作者向企业社联申报;省直单位的作者分别向省属各学会、高等院校、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科研处和省直部、委、办、厅、局的研究室(所、处)申报。作者及相关受理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向省社联学会部(或相关受理申报单位)申报。填写省社联统一印制的《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评审表》,同时报送成果原件和社会反响材料,并交纳申报费。各受理单位将申报材料和申报费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社联学会
部。
2.确定成果是否在评奖时限的依据是:由出版社出版的,以第一次出版的时间为准,即不计转载和摘登的日期。内部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根据其被有关决策部门或者领导机关批示、采用的时间来确定,但须附相关证明材料。
3.每位申报者只能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一项成果。
4.以单位或课题组署名的集体成果,每个单位或课题组只能以主持人申报一项。
5.公开出版的论文集不参加评奖,但其中单篇论文可以个人成果形式申报参评。
6.调离本省的作者,如果是申报后离开的,其成果可参加评奖;在申报期内调入我省的作者,其成果可申报参加评奖;已故的本省作者,可由作者所在单位或家属代为申报。
七、评奖程序
1.资格审查:由省社联学会部根据申报条件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提交各学科组评审。
2.学科评审组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综合评审)。
初评:初评实行匿名评审。评委在个人审读基础上,按量化评分表的要求评出分数送省社联学会部。省社联学会部对分数进行统计,按得分高低顺序选取45%成果提交专家评委会。专家评委会根据相关规定将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议,确定进入复评的成果名单。
复评(综合评审):评委对入选的成果进行审读,各学科评审组根据所规定的各奖项等级名额控制数,按照本《实施细则》所列评奖标准,严格评审,写出评语,提出获奖成果项目和获奖等级的建议名单;评审后,所有评审表、成果原件及有关材料全部收回,经评审组工作人员清查、整理,交省社联学会部验收留存。学会部将获奖项目和等级的建议名单提交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
3.举行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各学科评审组建议的获奖项目和等级。
4.举行省社联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通过以上程序提交的获奖成果。
5.在江西社科网等新闻媒体上公示一等奖、二等奖获奖名单。对评奖
结果有异议者,可在结果公示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省社联学会部提出申诉。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当事人,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八、评审原则和纪律
1.各级评审组织均应坚持标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民主评议,按质取优,不徇私情,严禁作弊,宁缺勿滥,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
2.各级评审组织的成员及工作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章办事,严格遵守各项纪律。
九、奖励办法
1.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一、二、三等奖(含佳作奖)。在必要时,增设特等奖和荣誉奖。特等奖和荣誉奖评审程序为:由学科组评审为一等奖并向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推荐,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并经省社联常务理事会通过。
2.成果经评审后,召开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表彰大会,由省社联向获奖者颁发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证书和奖金。
3.合作的获奖成果,只向第一署名者或主编授予写有包括合作者姓名的证书1份。奖金只发1份,由获奖者协商分配。
十、组织领导
1.评奖工作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实施。
2.省社联学会部负责评奖日常工作。
3.专家委员会及学科评审组成员,由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回避原则,凡申报评奖者不得担任所申报学科的评审组成员。
十一、附则
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第二篇: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实施细则
附件
1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评选实施细则
根据江西省社联《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实施办法》(赣社联字[2005]43号)的规定,2011年将开展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经研究,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党和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民主、公平、公正评选原则,以鼓励和调动我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参评时限
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或发表的符合本《实施细则》评奖条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三、评奖范围
凡本省作者在规定参评时限内发表的学术著作类、论文类、应用对策研究类和科普、译著、古籍整理、工具书类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一)参评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及要求:
1.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和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2.经省级以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赣内资字号)连续出版的内部资料上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或被设区市(厅、局)以上党政领导部门采纳、被省级以上领导给予肯定批示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但需出具相关证明或批示原件。
3.围绕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 1
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和刊物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篇论文申报。
4.与省外作者合作的专著、编著、译著,必须由我省作者担任主编并由我省作者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与省外作者合作的论文、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必须是以我省作者为第一作者;与国外作者合作研究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成果,必须是由我省作者担任主持人,且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并经我省作者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材料。本省多人合作的成果,必须由第一作者申报参评。
5.公开出版的论文集不参加评奖,但其中单篇论文可以个人成果形式申报参评。
6.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内容偏重于社会科学的,可申报参评。获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或获其它非政府奖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可申报参评。
7.多卷本的科研成果必须各卷(册)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其阶段性成果不予参评。丛书可以整套申报,整套申报的由主编具名申报,此时单本则不能重复申报。如丛书中各作品的内容体系相对独立,可单独申报,但必须得到丛书主编的书面认可,此时丛书则不能再重复申报。
(二)凡属以下情况的,不列入参评范围:
1.教材、文艺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大事记,以及整理、剪辑转抄的资料。
2.已获中央或省部级别奖励的成果;第一作者为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成果;凡著作权有争议尚未妥善解决的成果;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有关规定,属于国家机密的研究成果。
3.商业运作出版的论文集、增刊。
四、成果申报
1.由作者本人按照评奖范围、参评时限和评奖标准的规定,自行选定所申报的学科和成果形式。设区市作者向设区市社联申报,设有社联的企业作者向企业社联申报;省直单位的作者分别向省属各学会、高等院校、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科研处和省直部、委、办、厅、局的研究室(所、处)申报。作者及相关受理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向省社联学会工作处(或相关受理申报单位)申报。填写省社联统一印制的《江西省第十四次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同时报送成果原件和社会反响材料,并交纳申报费。各受理单位将申报材料和申报费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社联学会工作处。
2.确定成果是否在评奖时限的依据是:由出版社出版的,以第一次出版的时间为准,即不计转载和摘登的日期。内部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根据其被有关决策部门或者领导机关批示、采用的时间来确定,但需附相关证明材料。
3.每位申报者只能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一项成果。
4.以单位或课题组署名的集体成果,每个单位或课题组只能以主持人申报一项。
5.调离本省的作者,如果是申报后离开的,其成果可参加评奖;在申报期内调入我省的作者,其成果可申报参加评奖;已故的本省作者,可由作者所在单位或家属代为申报。
6.以外文撰写的公开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除提交原件外,须附有中文译文。
五、评奖标准
参评成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独到见解或新的科学结论。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选题有重要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揭示本学科领域的规律,提出了新材料、新观点、新结论,填补了本专业内的空白;或进入前沿学科,开拓了新的领域;或对原有的研究作了新的补充、完善和更正;或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对学科建设有较大贡献。
2.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选题有现实意义,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社会评价好,被有关党政领导部门采纳或获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批示,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科普读物:观点正确,科学性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集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体,获得广大读者好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起着良好的启迪与导向作用。
4.译著:翻译的原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译文准确、通达、雅致,符合原著风貌,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良好影响,获得社会好评。
5.工具书:适应社会科学研究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准确,编排科学,差错率极小,检索方便,给社会和思维领域提供了新资料新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6.古籍整理和注释:准确可靠,缜密周到,有补正残缺、钩沉补漏的作用,注释简明、通达、富有创造,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好评。
在评审中,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掌握标准应有所侧重。前者主要考察其学术水平与理论价值;后者主要注重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六、奖项设置及比例
总获奖数控制在总有效申报数的28%左右。其中一等奖占总获奖数的10%,二等奖占总获奖数的40%,三等奖占总获奖数的50%。
七、评奖程序
1.资格审查:由省社联学会工作处根据申报条件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提交各学科组评审。
2.学科评审组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综合评审)。
初评:初评实行匿名评审。评委在个人审读基础上,按量化评分表的要求评出分数送省社联学会工作处。省社联学会工作处对分数进行统计,按得分高低顺序选取45%成果提交专家评委会。专家评委会根据相关规定将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议,确定进入复评的成果名单。
复评(综合评审):评委对入选的成果进行审读,各学科评审组根据所规定的各奖项等级名额控制数,按照本《实施细则》所列评奖标准,严格评审,写出评语,提出获奖成果项目和获奖等级的建议名单;评审后,所有评审表、成果原件及有关材料全部收回,经评审组工作人员清查、整理,交省社联学会工作处验收留存。学会工作处将获奖项目和等级的建议名单提交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
3.举行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各学科评审组建议的获奖项目和等级。
4.在江西社科网等新闻媒体上公示获奖名单。对评奖结果有异议者,可在结果公示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省社联学会工作处提出申诉。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当事人,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八、评审原则和纪律
1.各级评审组织均应坚持标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民主评议,按质取优,不徇私情,严禁作弊,宁缺勿滥,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
2.各级评审组织的成员及工作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章办事,严格遵守各项纪律。
九、奖励办法
1.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一、二、三等奖。在必要时,增设特等奖。特等奖评审程序为:由学科组评审为一等奖并向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推荐,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
2.成果经评审后,召开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表彰大会,由省社联向获奖者颁发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证书和奖金。
3.合作的获奖成果,只向第一署名者或主编授予写有包括合作者姓名的证书1份。奖金只发1份,由获奖者协商分配。
十、组织领导
1.评奖工作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实施。
2.省社联学会工作处负责评奖日常工作。
3.专家委员会及各学科评审组成员,由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回避原则,凡申报参评者不得担任所申报学科的评审组成员。
十一、附则
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第三篇:南昌大学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目一览表
南昌大学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目一览表
南昌大学获江西省第十二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览表
第四篇:山东省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山东省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为确保评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特制定本次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一、评奖对象与范围
1、凡我省个人和集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学术专著、课题项目、学术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文稿、科普读物、志书、教科书、工具书、学术译著、古籍整理和注释等)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2、参评成果包括:经政府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正式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或正式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有较高学术水平,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并经省委、省政府及省部级以上部门批示、推广应用,已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报告、方案、建议;经省级以上社科规划部门、软科学规划部门等通过鉴定的社科规划项目最终研究成果。
3、参评成果的时限以评奖通知为准。
确认成果时限以发表时间或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非正式出版物的时限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批示时间或成果鉴定书通过鉴定的时间为准。所有成果不以写作时间及“前言”、“后记”中的说明或其他证明为据。
4、通过鉴定的课题成果申报参评,需提交立项书和结项证书原件,并按立项书所要求的成果最终形式申报,否则不予受理。
5、以外文形式发表的成果参评,论文需同时上报中文译文,著作需提交中文摘要;翻译论著需同时上报外文原件;以音像制品形式申报的成果需提供与成果一致的文字脚本。
6、同一项成果只能作一次性申报。著作类成果出版时限以第一版时间为准。未参加过评奖的著作,若再版时间在评奖时限之内,可以参评;参加过评奖的著作,再版后新增内容超过原著三分之一的,方可参评。
7、一位作者(含集体作者、课题组等)只限申报一项成果。与他人合作不是首位作者的,本人可另申报一项成果。
8、两人以上合作的成果,不能以个人名义申报,必须经合作者同意后,与合作者(含共同主编)具名申报。
9、集体合作的成果,第一作者(第一主编)调离我省,其他作者尚在省内,如果能确定该项成果是第一作者(第一主编)在我省工作期间完成的,可以参评。但要出具第一作者(第一主编)同意其他作者申报评奖的证明。获奖证书按版权页署名。
个人作者在我省工作期间完成的成果,如作者已调离我省,不再参评。已调入我省的作者,在外省期间完成的符合参评要求的成果可以参评。
10、与中央有关部门或外省、市、区协作研究的项目,其中由我省作者为首位主编,或在多卷本中能明显分出某单册为我省作者撰写的,可申报评奖。
11、多人合作的系列丛书,如果涉及学科较多,出版时间不一,由丛书主编及编委会出具同意证明,单册可以申报参评。在评奖时限内已出齐的丛书,如果整体参评,单册不再参评;如果单册已经参评,整体则不再参评。单册参评以单册作者(主编)为主申报;丛书参评以丛书主编为主申报。
12、同一作者同一书名的多卷本著作,在未完整出齐的情况下,不受理单册申报。多卷本著作的申报以最后一本出版时限为准。
13、同一书号的系列丛书,只能作为一本书申报,不能单册申报;不同书号的系列丛书,如果丛书有共同主编而分册作者不同,既可以丛书名义申报,也可以单册申报,但不得重复申报。
14、多位作者(主编)的成果,第一作者(主编)去世,可由第二作者(主编)在征
得其他作者(主编)同意后申报评奖。申报评奖及获奖证书以版权页为准署名。
15、只有一位作者(主编)的成果,作者(主编)去世,可由其直系亲属代理申报评奖,申报评奖及获奖证书以版权页为准署名。
16、文章以正文标题下首次出现的署名为准;著作以版权页署名为准;通过鉴定的课题成果以鉴定书封面上的完成单位(或课题负责人、主持人)的署名为准。
成果以单位署名的,以单位具名申报。
版权页上署名的顾问、编委、主审等不具有申报权,其申报权归“作者”或“主编”。
17、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除编制在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并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的人员外,不参加评奖。
18、凡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精品工程奖,刘勰文艺评论奖,全国社科规划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国家和省科技成果奖等),不受理申报参评。
19、公文、法律、法规等条文性文件,不受理申报参评。
20、带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的研究成果,在保密期内不受理申报参评。
21、如果论文集参评,其中的论文不得单独申报评奖。
22、版权页姓名和时限若印刷模糊、不规范,不予受理;若有涂改和更换现象,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及获奖资格,当事人两年之内不得申报评奖。
二、评奖条件与标准
参评成果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创新,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贯彻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1、应用研究
在研究解决我国、我省或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建设等重要问题上有创见,对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基础研究
在本学科、本专业某一领域填补某项空白,或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或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科学的独到的见解。
3、科普读物
在宣传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文字通俗易懂,为公众所喜闻乐见。
4、翻译论著
符合版权规定,体现原著原意,对研究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5、古籍整理
翻译、注疏准确,完整保持原作内容,在史料史实考证上有新发现,或纠正了前人某些讹脱。
6、志书、教科书、工具书
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可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正确解释或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评奖步骤与方法
整个评奖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作者申报
1、学会会员向所在省级社科门类学会或市、大企业社科联申报,并交纳申报费。学会会员与非会员均可直接向省评奖办公室申报,并交纳申报费。申报成果必须经所在单位同意,由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为体现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提倡并鼓励作者在申报成果的同时提供相关机构的查新结论。
2、省教育厅从获一等奖的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中选出符合时限规定的成果20项,直接报送省评奖办公室。省人事厅从获一等奖的人事科研成果中选出符合时限规定的成果5项,直接报送省评奖办公室。
3、申报费主要用于补充各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组织评选工作的开支,专款专用;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按分配指标推荐候选成果时,上交等额的申报费。
4、参评者均应按照规定的评奖范围和条件,填写《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各一式两份,提交成果材料一式三份(其中著作类成果三份原件,文章类成果至少有一份原件)。
第二步:成果初评
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根据评奖范围、标准和申报要求,按照省评委会分配的限额,评选出上报成果,连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一式两份及相关材料,一并报送省评奖办公室。作者直接向省评奖办公室申报的成果,由省社科联组织评审组进行初评。
社科联组织的初评和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组织的初评,都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由评委会集体民主讨论,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
第三步:最终评定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最终评定,通过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组织的评选会议进行。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会议每根据各学科成果申报的数量等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学科组,本次评奖下设九个学科组:经济学学科组,管理学学科组,政治学法学学科组,哲学社会学学科组,文化学科组,教育学学科组,文学语言学学科组,历史学学科组,普及与应用成果组。
各学科组按分配的指标,对所申报的成果进行认真审读,由每位评审专家给每项参评成果写出简明扼要的评语,并根据评价标准和打分依据按10分制给每项参评成果划分等级和打分,作为民主投票表决的重要依据。在认真审议的基础上,各学科组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二、三等奖,并推荐重大成果奖和一等奖候选成果。省评委会综合平衡二、三等奖,并组织全体到会评审专家民主评定重大成果奖和一等奖。各等级奖项的评选,在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协商基础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二、三等奖成果须获学科组专家的三分之二票以上(含三分之二)方为有效;二等奖候选成果不满三分之二的,转入三等奖投票表决;三等奖候选成果不满三分之二的,即被淘汰。一等奖成果实行差额投票,入选成果须获全体到会专家的三分之二票以上(含三分之二)方为有效;一等奖候选成果落选后自然转为二等奖,不再投票表决。重大成果
奖在一等奖候选成果中产生(详见《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产生办法》),经全体到会专家充分讨论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须获全体到会专家的85%(含85%)以上票方为有效;坚持标准,宁缺毋滥,可以空缺。
四、评委组成与职责
1、第六届评委会承担本次评奖工作。
2、到会评审专家由省评委会办公室根据本次参评成果在各学科的分布情况以及评选工
作需要从评审专家库中抽选提名,省评委会研究确定,一般在80人左右。
3、各学科组评审专家到会,一律实行轮换、回避原则。凡连续参加了两次评选会议的专家,应间隔1—2次后再参加会议。凡本人或直系亲属有成果参评的专家,不参加评选会议;丛书或课题参评,丛书分册作者、课题组成员为评审专家的,均不参加评选会议。
4、同一部门、单位的评审专家,参加同一次评选会议一般不超过5人,在同一个学科组中不超过2人。
5、为确保评奖工作公平公正,在评奖会议期间设立评奖工作纪律监督组。监督组由省社科联驻会领导成员、机关工作人员和部分评审专家轮流担任成员,在评委会领导下工作。对发现的违反评奖规定和纪律的行为,纪律监督组应及时提交省评委会做出处理。纪律监督成员不参加学科组评审和大会投票。
6、参加评选会议的全体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选工作守则,公道、正派、守纪;如需对成果进行咨询,未经评委会同意,个人不得与参评者联系;坚决杜绝徇私情、拉选票、泄密等不良风气。违反者由省评委会作出处理,直至取消其评委资格。
五、成果奖励与管理
1、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次获奖成果总数不超过260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150项。2项重大成果奖在一等奖成果中产生,在成果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情况下可以空缺。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代表省政府向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证书副本和奖金。
2、对参加终评未获等次的成果,发给参评证书,以资鼓励。
3、著作类获奖成果以版权页署名为准颁发证书,署名顺序按版权页排列,均不以其他说明为准。文章类获奖成果以正文标题下首次出现的署名为准颁发证书。通过课题鉴定的成果以鉴定书封面上完成单位(或课题负责人、主持人)的署名为准颁发证书。
4、在正式颁奖之前,如获奖者对本人获奖情况有异议,且未能与省评奖办公室的审核答复取得一致意见时,可向省评委会提出撤奖书面申请。经省评委会研究同意后,作弃奖处理。
5、如发现获奖成果有弄虚作假或剽窃行为以及其他重大问题者,在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后,即取消该项成果获奖资格。如已颁发证书与奖金,须全部追回。该作者其他成果两年之内不得参评。
6、集体成果获奖,证书、奖金授予集体;多人合作成果获奖,证书发主要作者,奖金由作者协商合理分配。
7、向获奖者颁发的证书副本由获奖者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存入本人档案,可作为考核、晋级、评定技术职务和任职资格的依据。
8、获奖成果在评奖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即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天。在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省评委会办公室受理并由省评委会研究做出处理意见。
9、成果申报材料一律不退还。
10、省评奖办公室设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本细则的具体实施由省社科联负责,解释权属于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
山 东 省 社 会 科 学 界 联 合会
二○○九年三月十日
第五篇:学习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有感
学习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10月26日上午,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南昌隆重开幕。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作了《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不懈奋斗》的报告。听了苏书记的报告,作为一名党员,感触很深,而作为一名在一线任教的教师,我觉得我做得远远不够,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不懈奋斗,我应该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苏荣提到过去不平凡五年江西的巨大进步,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应该在回顾过程中找出我们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为未来五年的奋斗规划做出对于自己更合理的计划。把我们江西建设成经济繁荣、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环境秀美的幸福家园,我觉得我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坚定理想信念摆在思想理论建设的首位,切实增强党员意识;
以党的指导思想为大目标,根据自己从事的职业,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决不与党离心离德,决不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决不给党的形象抹黑。增强自己的意识,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党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常怀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做好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为党宣传党的理念,宣传党的思想,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扎实自己的职业功底;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更好的教育教学做准备。扎实做好教师常规,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每次上课后都及时反思,并作好记录。多听学校名师讲座,经常与资深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并把适合于自己教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课前准备充分,努力把每一堂课上好,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对于后进生,做到不放弃、不抛弃。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报告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教学我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学风学情,才能更好的开展的工作,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才能更加方便快捷的解决一些教学的问题。今后,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劲的气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奋勇争先,为实现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贡献一份力量。
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是一个人动力所在,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在党代会中史书记提出了赣州未来五年内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自己也因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发展规划,这是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的动力和方向。人非圣贤,对于错误谁都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如此,自己也要五日三省吾身,发现自身问题并且及时的纠正,这样才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同时只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才能使自己少走弯路,才不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才不会使自己停滞不前。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工作,对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为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