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2012年4月17日在卫生系统2012年医改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在卫生系统2012年医改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卫生部部长 陈竺(2012年4月17日)
今天上午,李克强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卫生系统三年医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内召开卫生系统医改工作部署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安排2012年卫生系统承担的医改工作,统一思想,把握形势,突出重点,强化落实,促进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十二五”医改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为进一步巩固医改成果,解决改革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卫生系统的同志们要将学习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和“十二五”医改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
下面,我代表卫生部讲三点意见。
一、凝心聚力,突出重点,统筹推进2012年医改工作
围绕“十二五”医改规划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国务院对今年的改革工作作出了安排,提出了2012年度55项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卫生部牵头完成34项,配合完成15项。各省(区、市)卫生厅局和卫生部有关司局、单位要对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和2012年度医改工作安排所确定的 任务目标,集中力量,狠抓落实,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要统筹推进医改各项工作。
(一)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今年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300元左右,这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我们要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的优势,重点 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要提高到农民年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逐步缩小政策报销比与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比之间的差距。二是积极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采取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争取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与病种的两个“全覆盖”,有效发挥新农合制度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控制作用,减轻参合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三是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今年要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提高大病保障水平。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卫生部门要加强与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将新农合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机地衔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群众的大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四是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经办管理水平。要积极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推进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新农合经办管理的具体业务工作,新农合管理机构重点做好审核和监管工作。同时要加快推进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的异地结算。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巩固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今年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展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各地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卫生部门要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和激励机制,实现基本药物的优先、科学、合理使用。二是调整发布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三是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政策,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逐步规范基本药物剂型、规格和包装。要针对当前社会反映的价格“虚高”与“虚低”并存的现状,加强部门协同和政策研究,注意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研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确保实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
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改革成果,保持“新机制”的活力和生命力,要抓住四个关键关节:一是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要切实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和经常性收支差额等方面的补助责任,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能够平稳运行和发展。二是促进运行机制改革。围绕保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性的原则,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人事分配、绩效考核等机制改革。特别要注意实施绩效工资对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影响,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对绩效工资操作性政策进行调整,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三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要结合医改重点任务,开展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积极推进基层首诊制,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对就诊流向的调节作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比例。四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监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基层医疗服务监管任务和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还存在监管薄弱问题,群体性医疗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卫生部专门研究了基层医疗服务监管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服务监管司在此方面的牵头责任,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强化相应的监管职责,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医疗安全。
(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以县级医院改革为重点,以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和推进支付制度改革为关键环节,实现公立医院改革从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一是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2012年在300个左右的试点县(市)先行推开,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目标,全面推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将县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方式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第一,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等费用。第二,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落实财政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医用设备购置、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的补助,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第三,充分发挥医保补偿作用。将调增的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避免增加群众负担。三是继续推进惠民便民服务,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 务理念,继续推行优质护理、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等措施,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继续推进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活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四是加强上下联动。积极开展城市三级医院对包括中医院在内的县级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支持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县级医院要充分发挥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指导、带动和辐射作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就诊格局。
(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一是随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逐步提高,要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加强对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创新工作方式和服务内容,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确保群众受益。要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推广中医药预防适宜技术。二是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尤其是要尽快落实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完善落实相应待遇,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稳定和强化基层卫生人员队伍。三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进一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和对诊疗行为的实时监管。同时,加快居民健康卡的推广应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开展健康管理。
二、近期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近期,有几个问题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需要我们卫生系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予以重点解决。
(一)关于巩固农村基层网底的问题。
乡村医生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新农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多项改革任务的交汇点和具体实施者,在落实医改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药物制度向村卫生室延伸,是扩大基本药物制度效果的有效措施,但是如果对乡村医生的补偿政策没有落实,会严重挫伤其积极性。因此,一是要切实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多渠道补偿政策。落实有关 政策要求,将40%左右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乡村医生承担,同时划拨相应的服务经费。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参照村干部的标准对乡村医生给予专项补助。二是积极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在设置规划、人员准入、医疗业务、药品器械、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丰富和完善乡村一体化的内涵,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逐步纳入乡镇卫生院范畴统一管理。三是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作用,支持和帮助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采取本地人员定向培养、学历提升、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乡村医生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群众。四是注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各地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关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问题。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是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前期医改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服务效率下降的现象,有关地方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对政策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有效地保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一是要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保证医务人员获得与其劳务价值相当的合理收入。要注意向关键岗位、骨干力量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二是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各地要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护士培训、护理管理岗位培训等制度建设,制定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规划,实施全科医生特岗和县级医院专科特岗计划,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医务人员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同时,通过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第三方调解机制等途径合理调处医疗纠纷。要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的安保防范措施,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三)关于社会办医的问题。
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对于完善和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医改规划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 举办医疗机构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左右。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社会办医的数量、规模、质量和服务能力等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卫生部门一方面要在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大型医用设备装备、新农合定点、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监管,促进社会办医的规范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和引导不同地区建立一批水平高、规模大、信誉好、服务强、影响佳的民营医疗机构。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制定优惠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完善配套措施,重点扶持几家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民营医院。卫生部将加强工作指导,推动社会办医的发展,用几年时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关于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保险的问题。
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保险具有再保险的作用,是以政府的行为和名义代表全体参合人员与商业保险公司签订购买的服务协议。目前可选择新农合保障水平较高,商业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强、网络健全、政府公共管理能力较强的一些地市进行试点。一是建立重点保障基本住院和门诊费用的统筹基金,这是新农合基金的主体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提高统筹层次。二是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重点保障重特大疾病,并积极探索实现省级统筹。三是再从重特大疾病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国务院领导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有序地推开这项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卫生系统的组织实施力度,保障2012年各项医改任务如期完成
“十二五”期间的医改任务复杂而艰巨,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路径清晰,做好今年的医改工作尤其重要。全国卫生系统要振奋精神,齐心协力,进一步强化组织实施力度,保障各项医改任务如期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通畅、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是推动医改取得实效的组织保障。卫生部连续两年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以及卫生部相关司局、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实践证明,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将代表卫生部继续与大家签订责任状,希望各地卫生厅局及卫生部相 关司局、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切实负起总责,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辱使命,亲自狠抓落实。卫生系统的广大领导干部应当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严格按照责任状的要求对照落实。会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及卫生部相关司局、单位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任务,细化措施,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抓好2012年度医改任务的落实。
去年,卫生部党组调整充实了部医改办,扩充了人员,增强了力量,在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督导检查、上下联动和专项研究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各地要按照医改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实和相对固定医改办工作人员,加强政策培训和经验交流,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医改办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宣传引导。
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医改的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三年来,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年医改成效和“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宣传。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百姓得到的实惠和“十二五”期间医改的重点任务,在全社会坚定医改的信心和决心,营造全社会参与医改、理解医改、支持医改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密切跟踪社会各界对医改新举措的反映。注意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回应和调整,避免造成社会误解,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要加强有关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的理念。采取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宣传相结合,深入群众宣传与邀请群众参与体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三)强化督导检查。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多重因素,各地区之间的改革进展并不平衡,对于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其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确保按时完成指标任务;对于某些影响改革进度的因素,如配套资金未落实,人员经费补助不到位等,卫生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对于改革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如挪用项目专项经费等,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对于确属违规操作的,要按规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四)强化政策研究。
医改涉及的是体制机制性变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地区之间的具体情况更是千差万别,遇到的问题有共性的,但更多的是“个性”的。因此,一方面卫生部要加强对医改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必要指导;另一方面各地要结合实际,对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政策研究,充分发挥和依靠专家的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改革提供宝贵的基层经验,对顶层设计进行有益补充。
(五)强化经验巩固。
三年基层医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和巩固基层改革成果,及时开展“回头看”。重点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是否理顺、长效性补偿机制是否建立、医务人员积极性是否有效调动、服务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群众受益是否明显等。以总结促发展,在巩固基层医改经验基础上,把好的做法、措施和经验推广到县级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卫生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机遇,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在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全面完成2012年度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任务,为“十二五”医改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新医改陈竺讲话
6日,政协会议医卫界别召开联组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黄洁夫、王国强、马晓伟等4名负责人参加了委员们的联组讨论。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两会后将马上公布,“请大家以日计算”。他还透露,新医改将彻底切断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状况。
社会共济保证医保广覆盖
陈竺说,新医改强调了基本医疗保障的“广覆盖”。人民群众能够接受医疗卫生服务,各级财政的直接投入是一个主要来源,但更重要的来源是制度保障。新医保的思路是确定用一个社会共济的保障制度,让国民有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的能力,因此基本医疗保障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通过平衡对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投入,既要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又要避免重复过去“大锅饭”和“养懒人”的情况。
建设预防为主的公共服务
陈竺说,新医改方案比较好地处理了“防”和“治”的关系。“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不把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抓好,投入再多钱到医疗机构也难以应对。”
他表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是本次医改的一个重要亮点,要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为人民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
他介绍,基本公共服务将包括疾病防控、免疫接种、妇幼卫生、精神卫生、慢病管理,并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比如从今年开始逐步实现6到15岁儿童乙肝疫苗的全人群接种,专门安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少农村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等工作都已经展开。”陈竺补充道公立医院将切断以药养医
陈竺表示,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医疗服务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为医改的主体,通过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新医改没有回避难点——公立医院的改革。”陈竺说,“人民群众对就医的感受,很大程度来自于得大病、重病后去公立大医院的感受。”
陈竺说:“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有公共财政投入、社保以及个人医疗支出,以及药费加成三条
渠道。药费加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以药养医。新医改将彻底切断以药养医这个渠道。”
陈竺说,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最终要靠医务人员的服务体现出来,切断以药养医的收入渠道后,要通过研究增加诊断费等目前偏低的医生正当劳务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优劳优得调动医生积极性
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将首先在东、中、西部各选一批医院进行试点。切断“以药养医”后,一方面对试点医院失去药费加成后资金缺口进行测算,通过公共财政给予补贴投入;而在分配方面,将采取优劳优得、按劳付酬,以医务人员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及效率来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同时结合科研教学和风险岗位来作为分配的参考适当增加医生的诊断费用。
通过优劳优得,拉开档次调动医生的积极性,通过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提供的服务。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越多,公益性的体现就越好。
乡村医生可进医院学医术
陈竺说,与过去医疗改革不同,新医改的一个重点是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其中。医疗人才建设将通过试点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让乡村医生、基层医生进入大医院接受培训,然后走出医院下到基层,成为老百姓能够放心的“健康守门人”。
陈竺表示,新医改除了明确城市为医卫规划重点是“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还提出在农村通过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
委员对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
医师资格考试中很难通过的情况,卫生部决定从今年开始在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开辟农村助理职业医师考试的试点,和原来的助理医师考试分开来。他们毕业后经过考试合格,将发乡县两级职业许可。
90万村医生的队伍决定了公共医疗卫生的网底能不能保得住。卫生部已经起草了文件增加乡村
医生的补贴。
拟增加乡村医生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吴明、陈兴生提出,目前农村具有资质的医师匮乏,93万村医生中仅有1.8%有资质,某市110个乡村卫生院只有15名大学毕业生。
马晓伟:新医改非常关注农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在乡村医生学历教育方面,卫生部和教育部将联合推出一系列政策:三年初中毕业生接受五年教育后到乡村工作,对中等教育相关专业归类后形成乡村医生专业。
对于目前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没有取得助理职业医师资格,虽然掌握了一定技巧并获得群众认可,但在职业大疾病,都在县医院解决。
此外,还将加大城市对口支援,从今年开始一所三甲医院要负责支援建设3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同时还要选派大量的医生到县级医院开展工作,指导县医院的医生,从事培训工作。在县医院基础建设中,还要建设乡村医生的培训基地。
400亿元投入县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提出,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乡村医院就诊率低,比如某市10个乡镇医院设备总额只有90万元;比如目前有60%的农民得病直接跳过乡镇卫生室,造成城市医院门庭若市,乡镇医院门可罗雀。
马晓伟:为了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今年将重点建设县级医院,预计将有400多亿元投入到2000多个县医院,根据新医改方案,还将县医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根据目标,要使县医院达到二甲医院的水平,使得农村中的常见病、慢性病,包括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能力联系到一起,实现按病种付费、单病种的付费控制、总额预付方式等支付方式的改变。不仅能避免医院诊治的随意性,而且也能够提高效率。
将按病种确定诊疗费
很多委员提出,目前公立医院有一部分医生开“大处方”、“大药方”,直接造成群众“看病贵”。马晓伟:根据新医改方案,今年将在试点医院探索转变付费方式,通过规范诊疗指南体系,建立明确的带有标准意义的临床路径,和社保的可支付
年后,极少数留在公立大医院,相当多数分配到社会中去,前几批要进入县一级医疗机构。今后,我国医学毕业生将走向住院医师培训的道路,结束我们国家医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参加工作的历史。
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
多个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就诊率低的很大原因就是对医生的不信任,基层社区医院优秀全科医师匮乏严重。
马晓伟:新医改已经确定了住院医师的培训制度建设,住院医师人才培养将向3+X方向走,主要的思路是“国家立项,财政投入,医院培训,全口径社会分配”,解决社会人进医院培训的补贴和待遇问题。住院医师培养三
服务准入、监督管理方面也将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国家鼓励社会和民营资本创办非盈利性民营医院。此外,今后对达到标准的民营医院也可以评定为三甲医院。
民营医院也可评三甲
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何伟提出,目前民营医院在税收、科技立项、职称评定等多方面都存在歧视问题。
马晓伟:民营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新医改思路,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
第三篇:两会陈竺谈医改
两会专访卫生部部长陈竺:推进医改需凝聚卫生界共识
时间:2010-03-09文章来源:健康报浏览:717
调动积极性=增加收入?目前医生的收入是高还是低?医改的首要问题是缺钱吗?“药品加成”变“药事费”是拆东墙补西墙吗?公立医院改革有无时间表?3月6日,健康报记者就医改中广受公众和医务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两会驻地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一直是媒体追逐的热点人物之一,今年的全国两会也不例外。从人民大会堂门前的围堵,到委员驻地餐厅外的紧逼,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曾经做过赤脚医生,又在国外留学多年的技术官员,总是有问必答。
3月6日下午,在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间隙,陈竺就公众特别是医务人员关注的医改热点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陈竺动情地说:“卫生工作富有挑战性。我希望同志们能够理解我在想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希望取得全系统的理解和支持。”
问:调动积极性=增加收入?
答:不能完全画等号。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医改要“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增加收入。请问两者可以画等号吗?
陈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首先要把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起来,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这也应该是有志向的医务人员首先追求的目标。
医改为医务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这就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总理的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粗算一下,儿童白血病1年新发1万多例,需要手术的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年有6万~8万。这意味着儿科、血液病、心脏学这些专业将得到极大增强,医务人员大病救治水平将得到极大的提高。随着医保筹资水平的不断提升,大病的救治范围会扩大,这不正是中国卫生事业腾飞的机遇吗?同时,我们正在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包括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全面地针对各种疾病进行防控,推行健康促进等,这不是在为公共卫生人员搭建事业发展的巨大舞台吗?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还表现在,要通过制度创新解放生产力。目前的制度安排不能让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和潜能,如执业医师注册,现行的僵硬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医生潜能的发挥。所以,现在我们考虑如何制定合理的多点执业的文件,让医生动起来,解放生产力。请注意,这是合理、规范、有序地流动。我个人不太赞成公立医院的医生去营利性的医院多点执业,这在国际上也有严格的规定。我们现在的优质医疗资源比较匮乏,所以我更赞成在体现公益性的范畴内解放生产力,释放医生的潜能,包括制度化的对口支援、大医院支持农村医院、城市三级医院支持社区等。当然,这只是大原则,我们也鼓励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达成协议,有序流动,给民营医院应有的空间等。
此外,要加强绩效考评,打破大锅饭,让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精湛的医术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分配制度应该向那些多劳、优劳者倾斜,向那些责任大、风险大、数量大、强度大的医务人员倾斜。
我想强调的是,医生收入提升和能力提升、事业上有所作为是相辅相成的。调动积极性就是要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强化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强化维护民众健康权益和尊严的大爱之心。医生,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医生,绝不能脱离敬业精神来谈收入、谈钱。
问:目前医生的收入是高还是低?
答:医生收入要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记者:关于医生的收入,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医生抱怨收入低,与付
出不相配;另一方面,社会上有不少人却说医生收入太高,有些医生“胃口太大了”。您怎么看这种反差?
陈竺:医生的收入曾经非常低,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客观地说,这几年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幅度增长,同时,社会的投入也在增加,我们的医疗总费用增长速度不低,但是医务人员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医疗总费用增长快。这就意味着,医务人员的相对收入是增加的。特别是大医院,增长幅度非常大。从全国看,过去几年(大医院医生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5%~20%。
有的医生说收入低,可能是和发达国家医务人员的收入相比,是绝对比,而相对比更科学。如果绝对比,队伍总体收入确实不如发达国家。但我们的收入也要和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人民可承受水平、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们这支队伍很不容易。曾经有一种说法,中国用全球1%的医疗卫生资源维护了全球1/4人口的健康。现在则是用2%~3%的资源维护了1/5人口的健康,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这正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可爱和令人尊敬之处,这是一支有着高尚医德和献身精神的队伍。医务人员和卫生技术服务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
问:医改的首要问题是缺钱吗?
答: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钱花好。
记者: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有人说,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首要问题是钱。您怎么看?
陈竺:我说过,目前医改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资金,而是体制机制问题。我不是说钱不成问题,但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实际上是投入如何能够花好的问题、医疗资源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
医疗费用的控制非常重要。就如同面粉和水,如果医保是面粉,这一块增加了,但控制不了费用,还在过度诊疗,诱导不当消费,就相当于掺了很多的水,面粉还得加。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哪有那么多钱投入?
我们需要增加向供方和需方的投入,但同时要强调医疗资源的控制。过度医疗和诊断的确存在,必须承认这个现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如果不把以药补医这种不合时宜的政策改掉,投多少钱都没有用。放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走商业化创收的道路,由于信息不对称,医方有很多办法诱导更高的医疗消费,投多少钱都没有用。所以,转变我们的体制机制,包括转变我们的行为,转变医务人员对于积极性的认识等都非常重要。
问:“药品加成”变“药事费”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
记者:最近大家都很关心药事服务费的话题。有人提出,其中也包括不少医务人员,说按处方收药事服务费,医生可以通过多开处方来规避政策,患者看病的钱不会减少。还有人质疑,把原来的“药品加成”变为“药事服务费”是拆东墙补西墙。您怎么看?
陈竺:收取“药事费”是以成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现在的关键是,处方技术服务含量及为了药事管理医院必须承受的运行成本能不能得到合理补偿。除了这些之外,药品加成取消后补偿不足的部分,一要靠政府增加投入,二要靠技术服务价值的提升来恢复均衡状态。
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技术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调整,如手术费等,原来不合理的状况要改变。还有一个办法是按病种付费,把所有的成本都打在里面,等于自然消除了以药补医的弊病。如儿童白血病,先设定一个一定额度的支付包,所有的成本都在里面,总额控制以后,就会使医院的行为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以利润为中心转变为以成本为中心,从以创收为中心变为以服务为中心。
我认为,把以药补医这块全部打包在一起解决,比调整单个项目收费价格更为合理,这
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式。同时,对一些慢性病可以按人头付费。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变成预付制,根据过去若干年内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评估,如评估一年内主要疾病发病情况、资源配置情况,基本定出额度,先预付给你,到年底结算。这些都是国际上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
说到多开处方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对处方有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有处方点评,如果不合理的话,会被监管系统捕捉到,会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医生要换个脑筋,脑筋动在多开处方上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问:公立医院改革有无时间表?
答:争取两年的探索能取得一定经验。
记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另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有医生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病人,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医生,如果都按临床路径管理,那刚毕业的学生和有着30年临床经验的老医生还有什么区别?此外,按您的设想,包括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在内的一系列公立医院改革措施,有无具体的时间表?
陈竺:临床路径管理更有利于一个医生的成长。我曾经在法国工作过,那时候我就纳闷:为什么法国的住院医生能独当一面?后来才明白是因为他们有比较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治疗方案。当然,这种治疗方案也不是铁板一块。疾病要按病因、临床表现等分类,在每一类疾病中又可以分成不同的风险度,如肿瘤的早、中、晚期,肿瘤的不同亚型,相对来说较好的预后、中等预后和差的预后等。这些因素在较完整的临床路径中都应该加以考虑。合理的临床路径应该满足同一种疾病的主要分型和分期,这也是临床路径的题中之意。
临床路径管理在不少国家实现得比较好,如德国有1100种临床路径,奥地利、法国等国的临床路径也很合理。我国刚刚开始做这个事情,去年做了112种。我们的计划是,用两年时间制定出300种~400种主要疾病的临床路径,基本涵盖97%~98%的主要疾病。此外,我希望两年内试点地区至少在若干大病救治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比如儿童白血病。公立医院改
革,争取两年内摸索到一定经验。
问:最想对医疗卫生队伍说什么?
答: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记者:一方面,百姓不希望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医生又不希望收入减少。怎么平衡?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您最想跟医疗卫生队伍说什么?
陈竺:回归合理是理想状态,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平衡的根本之道是做大医疗保障制度。做大保障制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在大病抗风险能力方面就会更为从容,在大病治疗的时候自己支付的比例就能明显下降。对医院来说,通过合理的收费确保质量,也能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医院内部,通过加强管理、优化流程也能很好地提高效益。比如,我国的平均住院天数如果从11天减少到9天,少2天,就意味着医院的效率可以提高15%~20%,意味着单位收入会明显增加。所以,医院自身也要不断发掘潜力。
我想说明一点,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最初的医改方案中没有这项内容,是我主动提出来的。我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如果不启动,那么再过几年,我们即使有钱,也很难再把它的发展方向拉回来。如果观念不改变,投入再多的钱也没有用。
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改革的风向标,把这个事情搞好,其他事情就比较好解决。换句话说,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是为了实现更高的效率,有了高效率必然会增加收入。总的医疗费用大盘子,特别是保障制度完善后,会激发群众就医需求,以前不看病的都来看病了,就意味着医院收入的增加;但如果收入增加被过度诊疗消耗掉的话,人民群众就得不到更好的健康效益。
既然是真正的改革,那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我既不会向一些商业利益妥协,也不会向我们队伍中的某些不良倾向妥协。比如,总理报告中提到的两个农村儿童大病(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社会同情度很高。如果有人想把对这方面的投入当成唐僧肉来割的话,那么
对不起,我要革你们的命了。我知道这肯定要得罪人,但是,我不会退缩。
我还想对我们这支队伍说,要牢记宗旨,不要忘了业务水平的提升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要有所作为,必须把自己置身于国家经济发展总的大局中来考虑自身的使命和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要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疾苦,这是最基本的。如果我们的行为不端正,业务水平达不到一个理想状态,必然就要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支队伍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没有了。
请记住,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卫生事业,基本特征就是以公益性为特征的事业,因此,有些方面要忍一忍。要认清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先要多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必然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各方面的支持,而收入等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第四篇: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2012年2月23日在2012年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努力开创妇幼卫生工作新局面
——在2012年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2012年2月23日)
这次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认真落实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和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把握形势,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妇幼卫生工作,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妇幼卫生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卫生事业发展,更加重视妇女儿童健康。特别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妇幼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一)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2011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6.1/10万,较2000年下降了51%;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2.1‰和15.6‰,较2000年分别下降了62%和61%。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取得明显成效,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等指标持续改善,顺利实现了2001-2010年两纲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经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妇女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2岁,妇幼卫生主要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二)妇幼卫生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母婴保健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的专门法律,与《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共同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2001年国务院颁布《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实施了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明确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策略措施。卫生部以“一法两纲”为核心,先后制定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和文件,使妇幼卫生工作在行政管理、监督检查、规范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和依法管理。
(三)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通过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等服务作为公共产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提高了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在原有6苗预防7病的基础上,扩大到14苗预防15病,对儿童实行免费常规免疫。妇女儿童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7%,筹资标准达到了230元左右,农村妇女儿童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已全面覆盖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截至2011年底,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急性白血病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已在全国推开;河北、安徽、湖北等13个省份全面开展了宫颈癌、乳腺癌等病种的保障试点工作;全国已累计救治白血病患儿7629名、先心病患儿26536名,实际补偿比分别达到65%和78%,有效避免了患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些省份,如江西省加大投入,基本实现了儿童白血病、先心病救治全覆盖、全免费。
(四)妇女儿童的重大健康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针对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实施“降消”项目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艾滋病母婴阻断等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1169万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146万名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患病妇女得到了早诊早治;为2263万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项目实施前的34.8%下降至7.4%。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到96.7%,有力地保障了母婴安全,孕产妇死亡率的城乡差距基本消除,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出生缺陷综合防 治工作稳步推进。各地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免费婚检模式,全国婚检率由2005年的2.9%逐步提高至2010年的31%,福建、广西等省份的婚检率已达到90%以上。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为2356万农村生育妇女增补叶酸,促进了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的下降。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不断健全,全国有511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快速推进,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63%,听力筛查日益普及,促进了患儿的及时干预和治疗,避免了体格和智力损害,减少了儿童残疾的发生。黑龙江、浙江、山东等地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超过了95%。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积极开展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患儿救助工作;甘肃把“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列入省政府十大惠民工程,实施贫困听障儿童的免费救治。宁夏制订了“六免一救助”政策,实施免费住院分娩、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治疗等。
(五)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妇女儿童提供综合、连续、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作为辖区妇幼保健服务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提供者,在妇幼卫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了妇幼保健服务和基础信息收集等职责。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广泛开展妇女儿童疾病诊治等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全国共有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3025个,妇产医院398个,儿童医院72个;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约3.3万个,乡镇卫生院近3.9万个,村卫生室约65万个。全国有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24.5万人,妇产科和儿科执业与助理执业医师达到36万人。
(六)妇幼卫生管理不断加强。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依法开展生殖健康相关服务和管理,加强纵向与横向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特别是深化医改过程中,既承担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实施,又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考核管理,强化了公共卫生职能。各地切实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日常监督管理,规范爱婴医院管理,开展县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不断加强,监测区县达到336个,覆盖人口1.4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妇幼卫生监测网络;妇幼卫生年报和妇幼保健机构监测工作稳步推进,相关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及时,有关数据已被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妇儿工委以及国际组织采用,为制订和完善卫生政策,特别是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黑龙江、湖南等省全面开展了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江苏省建立了母婴保健人员持证上岗和全员培训制度,促进了妇幼卫生服务的规范管理。
妇幼卫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与密切合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卫生系统、特别是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卫生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大力帮助和支持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责任感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妇女儿童健康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医改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我国有8.7亿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目标人群。卫生部组织专家开展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表明,1990-2005年期间,我国平均期望寿命提高的4.4岁中,有48%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改善妇幼卫生指标,对于提高卫生绩效、体现卫生改革与发展成果具有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妇女儿童健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的殷切期望。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妇女在家庭中既是子女的直接养育者,又在照顾其他家庭成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妇女儿童的健康,就不可能有家庭的和谐与幸福,社会和谐就缺少重要基 4 础。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减少妇女儿童疾病发生,对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增进家庭幸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妇女儿童健康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妇女儿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生力军和后备力量。中国是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儿童是人口健康的起点,是未来的人力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状态,而且影响其智力发育水平,影响他们未来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可以减少和避免大量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出生缺陷和儿童残疾,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为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妇女儿童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妇女儿童是社会中相对弱势群体,也是生存和健康状况最为脆弱的群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满足妇女儿童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不能改善其生存和健康状况,这种发展就不是成功的。国际上早已将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最基础的卫生发展和人群健康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妇女儿童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重要议题和优先领域。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我国履行国际承诺、改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
(二)客观分析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妇幼卫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贯彻两纲为妇幼卫生提供了更有利的政治保障。去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将健康放在妇女儿童发展的首要领域,充分体现了以健康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妇幼卫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指出,妇女儿童事业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要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公共政策体系,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纲的贯彻实施,为妇幼卫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社会环境。
二是深化医改为妇幼卫生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医改强化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 要求。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卫生投入逐步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妇女儿童“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将更有保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农村住院分娩补助、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成为医改中解决妇女儿童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惠及面广,深受群众欢迎,为妇幼卫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
三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妇幼卫生提供了更强大的发展动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生殖健康等多项指标直接与妇幼卫生工作相关,将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政治承诺的层面。2010年9月联合国在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为确保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特别启动了“妇幼健康全球战略”。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将显著增加妇女儿童健康投入,加强妇幼卫生能力建设,让妇女儿童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尽最大努力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履行政府的应尽责任。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这是国家首次将这一指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体现了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妇幼卫生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任务依然艰巨,孕产妇死亡率距离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儿童死亡数量仍高居世界第五位。妇幼卫生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和人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东部的2.5倍,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2.8倍。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依然突出,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先心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妇女儿童健康,出生缺陷、营养性疾病、心理疾患等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还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妇幼卫生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深化改革,迎难而上。妇幼卫生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三)准确把握妇幼卫生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在长期的妇幼卫生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是妇幼卫生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宗旨。“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道德观念和维护人类健康与发展的行动准则。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改善妇女儿童的生存、生命和生活质量,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制订卫生政策和规划、确定重点工作时,都要将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时,也要树立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意识和理念,为妇女儿童提供更便利、更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必须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我国的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了基本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法律层面确立了“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卫生事业的诸多领域中,唯有妇幼卫生从工作方针的高度明确了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一工作方针明确了妇幼卫生的属性是公共卫生,既要以保健为中心,又要紧紧依靠临床技术服务;明确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是面向妇女儿童群体,紧紧依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根基层,深入社区和家庭开展工作。这一方针是确保妇幼卫生健康发展的指南,我们必须准确理解,牢牢把握。
第三,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服务模式。面向群体、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是几十年妇幼卫生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服务模式。以广大妇女儿童为特定目标人群,广泛开展群体保健,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将必要的临床服务作为妇幼保健的重要支持手段,提高了生殖健康保障能力。从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到产后访视,从婴儿出生后的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和新生儿访视,到儿童健康管理、营养指导、常见病防治等,形成了一系列主动、连续、综合、温馨的服务,满足了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充分体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文关怀,形成了独特的妇幼保健文化。这一服务模式在妇女儿童健康领域有效地弥合了群体保健与临床服务之间的裂痕,实现了防与治的有机结合,符合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必须始终坚持。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明显。在这一国情下,妇幼卫生 事业同样存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配臵不合理并存,城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推进妇幼卫生工作中,要注重统筹协调、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妇幼健康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措施。要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为重点,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妇女儿童健康差距,促进妇幼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策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是贯彻两纲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在贯彻两纲工作中,要坚持政府领导,密切卫生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合作,切实将妇女儿童健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幼卫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只有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策略,形成合力,才能为妇幼卫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一定会持续改善。
三、全面推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推进妇幼卫生工作,核心是贯彻落实“一法两纲”。卫生部已经印发了《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医改“十二五”规划,与即将发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均对妇幼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各省(区、市)卫生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我要特别指出,落实两纲是整个卫生系统的重要责任,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扎实开展母婴安全行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妇女儿童疾病防治行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如期实现两纲提出的目标任务。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明确妇幼卫生发展目标。
今后五到十年,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建立起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到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要下降到22/10 万,这也是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分别下降到12‰和14‰。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要下降到20/10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分别下降到10‰和13‰。除总体指标以外,《实施方案》还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妇幼卫生协调发展。各地要根据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妇幼卫生工作目标。
(二)突出重点,落实主要任务。
一是要切实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在完善新农合制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参合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参合、报销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将新生儿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降消项目,完善住院分娩补助与新农合、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提高补助标准,促进住院分娩率的稳定和提高。加强孕产妇、新生儿急救能力建设,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采取有效措施,着重提高农村地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紧急救治、转运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网络建设。
二是要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积极落实三级综合防治措施,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推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规范孕前咨询和孕前、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避免准备怀孕和孕期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加强产前诊断能力建设,健全产前诊断网络,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覆盖率和产前诊断水平。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省级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建设,健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网络,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加强对确诊病例的治疗和干预。支持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三是要加强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管理和考核制度,规范服务,提高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率。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两癌免费检查覆盖范围。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等重大疾病救治保障工作,提高住院补偿比例。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加 9 强妇女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实施中西部地区儿童营养干预项目,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等儿童营养性疾病。
(三)抓住关键,全面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要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确保省、市、县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要尽快研究制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加强儿科建设,合理增加儿童医院数量,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
二是要加强妇幼卫生队伍建设。研究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充实妇幼保健人员。加强基层妇幼卫生队伍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夯实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加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强化助产士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在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大力开展妇幼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注重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妇幼卫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和利用水平。要探索建立妇幼保健机构与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大中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妇女儿童重大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研究,为循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要强化妇幼卫生监督管理。要根据《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标准,健全监督、评估制度和工作规范。要把母婴保健监督执法纳入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当中,切实加强母婴保健监督执法,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规范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医疗服务行为。坚决查处无证行医、打击“两非”。
(四)攻克难点,促进妇幼卫生均衡发展。
要把解决妇幼卫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分类指导。
一是加强重点地区妇幼卫生工作。要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重点放到西部地区、放到广大的农村。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增加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在相关政策和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要特别关注住院分娩率仍然偏低和妇女儿童健康状况较差的地区,加强政策指导。要探索开展城市支援农村、东部支援西部妇幼卫生工作,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提供对口支援。
二是保障流动妇女儿童享有同等卫生保健服务。要优化服务管理,简化异地结算手续,保证流动妇女儿童享受到新农合报销和住院分娩补助等普惠政策。要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将流动人口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人群,加强流动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工作,逐步实现流动妇女儿童与城市妇女儿童享有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五)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将妇幼卫生指标和工作任务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要加强政府领导,密切部门合作,鼓励社会参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宣传动员,争取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和参与妇幼卫生工作,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妇幼卫生发展合力。
妇幼卫生事业关乎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关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两纲,深化医改,努力开创妇幼卫生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卫生部部长陈竺考察我县血防一建三改工作
卫生部部长陈竺考察我县血防
一建三改工作
6月29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考察了我县毛市镇老河村血防一建三改工作,考察中陈部长观看了沼气使用现场,仔细询问了农户自建池以来沼气的燃烧使用情况,另外还特意察看了沼气池与猪圈及厕所的连通情况,当得知农户自建池以来沼气池一直使用很好时,陈部长高兴的赞许道:发展沼气事业非常好,能有效的杀灭血吸虫还能解决农户的生产生活用能。
老河村有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6户,是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重点区域,该村自2009年以来,按照试验区工作要求,突出农村环境整治,突出“一建三改”,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财政奖补的办法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工作措施,目前已完成建沼气池175口,改厨、改厕、改圈198户,发展猪—沼—稻(菜)三沼综合利用模式1500亩,沼气池长年使用率在90%以上。
监利县农业局:高万林
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