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西南大学[0354]《变态心理学》
单项选择题
1、“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1.2.3.4.C.语词新作 D.思维奔逸
精神性运动兴奋
情绪高涨
2、癔症多以()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
1.2.3.4.社会环境
季节变化
躯体疾病
人格倾向
3、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
1.2.3.4.自我本我超我现实
4、关于“精神分裂症”说法不正确的是
1.患者的情绪、情感及行为及其脱离现实 2.3.4.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保持一致
是一组精神性障碍症候群
患病器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5、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
1.2.3.4.行为主义的观点
完形主义疗法的核心
认知理论的核心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6、下列说法中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是
1.2.3.4.病程演进迅速
常有人格分裂样改变
以意识障碍为主的精神性障碍
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
7、心理冲突的变形是
1.2.3.4.道德性的精神病性的神经症性的现实性的
8、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情绪低落”的临床特点的是()
1.A.常常伴有思维内容的极度贫乏
2.3.4.思维迟缓、愉快感消失
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不足
9、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
1.2.3.4.心理咨询
健康咨询
系统治疗
发展咨询
10、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后,在()出现的精神障碍。
1.2.3.4.半年以后
一到两天
数分钟后
数周及数月内
11、“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
1.2.3.4.情绪低落
思维缓慢
思维中断
言语动作减少和迟缓
12、抑郁状态和较轻度的意志缺乏都可以表现出意志减退,他们的区别是 1.2.3.4.行为减少程度
内心的情绪体验
主动性缺失程度
被动性的表现
13、关于“精神分裂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2.3.4.患病器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患者的情绪、情感及行为及其脱离现实
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分离
是一组器质性障碍症候群
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特点的是
1.2.3.4.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
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持续性并常伴有起伏的心境障碍
15、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
1.2.3.4.灾难综合征
反应性精神病
急性心因反应
延迟性心因反应
16、“心理正常”意味着
1.2.3.4.包含心里不正常在内的心理活动
包含精神病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
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
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17、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
1.2.3.4.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
心理状态
心里相对平衡的过程
健康模式
1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虚构”的概念的是
1.2.3.4.以记忆中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一段经历
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虚构的内容常常变化
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19、临床上最常见的幻觉是()
1.2.3.4.F.幻听
幻视
幻触
幻嗅 20、把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定为与自己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自于()
1.2.3.4.B.关系妄想
夸大妄想
被害妄想
钟情妄想
21、变态心理学是()的分支学科
1.2.3.4.临床诊断学
心理学
临床医学
心身医学
22、焦虑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
1.2.3.4.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
习惯性夸大潜在的危险
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
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
23、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起病。
1.2.3.2个月到3个月内 1个月内
超过6个月 4.不超过1年
24、‘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不包括()
1.2.3.4.音译联想
超价观念
强迫观念
妄想
25、将过去事实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确有其事,这种症状属于
1.2.3.4.E.错构
幻觉
虚构
错觉
26、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
1.2.3.4.感知综合障碍
躯体障碍
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27、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符,这种表现可能出自于
1.2.3.意志减退
意志增强
情绪倒错 4.情绪淡漠
28、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
1.2.3.4.强迫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
内向型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
29、在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的精神障碍称为()
1.2.3.4.情感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认知障碍
30、违背本人意愿的在头脑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
1.2.3.4.强制性思维
强迫观念
吵架观念
破裂性思维
多项选择题
3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
1.2.失眠
过度警觉 3.4.闯入性回忆 情绪迟钝
32、“强迫动作”包括
1.2.3.4.强迫性洗涤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检查
强迫性意志
33、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1.2.3.4.维持生理机能
进行人际交往
顺利适应环境
认识客观世界
34、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3.4.感知综合障碍
感觉障碍
躯体障碍
知觉障碍
35、心理异常包括 1.各种人格障碍 2.确诊的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 4.严重心理问题
36、思维形式障碍包括
1.强迫观念 2.思维插入
3.思维鸣响 4.思维贫乏
37、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1.对他人的意见过分敏感 2.总是感到不安
3.习惯性的夸大潜在危险
4.一贯猜测、偏执
38、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活动过度
2.注意力不集中
3.智力水平落后 4.自制力差
5.学习能力较差)。
39、心理治疗的三大流派是()1.2.3.4.5.心理动力学
人际和社会关系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40、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可以分为
1.2.3.4.思维鸣响
假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
心因性幻觉
41、抑郁发作的特点是
1.2.3.4.思维过敏
情绪低落
思维混乱
动作减少
42、根据幻觉设计的感官器官的不同,幻觉类型包括
1.2.内脏性幻觉
幻触 3.4.幻听 幻视
43、睡眠障碍包括
1.2.3.4.睡行症
失眠症
梦魇
嗜睡症
判断题
44、妄想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1.2.A.√ B.×
主观题
45、五轴分类系统的内容包括?
参考答案:
轴I 临床综合症
轴II 发育障碍和人格障碍 轴III 躯体疾病和情况
轴IV 心理社会紧张因素的严重程度 轴V 功能的总体评价 要求适当展开,每条3分。
46、试分析以下案例,存在哪些症状,并作出初步诊断。
• 患者50多岁,离异,患病30余年。自称是中央统战部部长俞XX的女儿,并称经常会在电视上中央领导出在电视上和自己对话,自己是他的第二夫人。自己还通过电视和俄国总统对话,还是• 现在所住的病房这一层楼都是自己爸爸修建的。
• 自述因为会说英语,医务工作者嫉妒我,所以想陷害我。其实我知识渊博,自我感觉也可以胜任是院长的干女儿。
• 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床洗澡,然后端着小板凳看电视,和领导人“交流”。一般也不会发出声音“交流”的时候,大都是“心灵感应”。
• 患者每天找主管医生说要去查孕,说自己怀了某重要领导人的孩子。
参考答案:
主要症状包括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物理影响妄想等。(8分)且时间持续30年(4分),初步诊断
47、如果患者拒食拒饮,可能存在哪些症状?
参考答案:
可能存在幻嗅、幻味,被害妄想,意志缺乏,厌食症等。(10)适当展开。(5分)
48、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2分),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10分)
举例如周克华等人例证。(3分)
49、哪些人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其具体表现如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有三种人可能出现PTSD,当事人、目击者或救援者,亲朋好友。(6分)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指在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延迟出碍。(4分)
它的主要表现是反复重温和体验灾难性事件,持续的警觉性提高和持续性回避。(5分)
50、什么是适应障碍?其可能的成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指具有易感个性(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不稳定的人格素质)的个体(2分),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响下(3分),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或社会功能受损,(3分)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一般不超过半年。(2分)。如初到学校的不适应情况。(3分)应激事件和个性特征均是可能的原因。(2分)
51、疑病症的成因如何,表现怎样?
参考答案:
成因有素质和诱因(2分),包括人格结构、关于自己和别人患病经验、对健康知识的注意或忽视等,还包周围人患病或谈论有关疾病的事、医生的影响和心理问题等。(5分)表现为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5分)他们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机能,频繁地求诊、更换医生,足够的关注。(3分)
52、问一患者“你叫什么名字?”可能会得到哪些回答?表明其存在怎样的症状?
参考答案:
1、不回答。可能有思维迟缓或缺乏、被害妄想、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或感觉障碍;(7分)
2、乱答。思维奔逸,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6
分)
3、还可能有夸大妄想,幻听等。(3分)
53、列举影视作品中可能变态的人物,对其症状进行描述,并作出初步诊断。
参考答案:
根据其症状表现(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生理因素,症状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自知力状况作出综合判
54、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思维障碍B、联想障碍C、逻辑障碍D、妄想a、被害b、关系c、物理影响d、夸大e、其他
2、情感障碍A、情感淡漠B、情感到错C、其他
3、幻觉和人格解体
4、意志和行为障碍
5、其他
55、恐怖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神经症状
4、因尽力回避所恐怖的客体或情境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回避行为越明显说明病情越严重。
1、某中外在的客体情境引起强烈的恐怖
2、患者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却又无法控制
3、患者发作时往往伴有
56、什么是泛虑症?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焦虑不安表现得非常明显。特点:
1、持续性
2、弥散性
3、由前两者引起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持续不适。
个体都会采用一定的防御机制以降低带来痛苦的焦虑。而在泛虑症中,这种防御机制并不健全,个体的主要症状是焦
57、家庭危机事件包括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
1、渐发性成熟事件,是在家庭生活周期的经理中自然产生的转折点
2、消耗性危机,其根源在于应付期过分延长,在而逐渐产生了危机
3、冲击性危机以事件在相对短的时期内发生为特点,其结果会对家庭产生突然的撞击,人们无法
58、强迫观念有哪些表现?
参考答案:
(2分)强迫观念表现为: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对立思维、强迫恐惧、强迫意向。(对5个
59、心智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参考答案:
(3分)(3)起病在发育阶段,即18岁以前。(4分)心智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有三条:(1)智力水平比同龄正常儿童明显低下;(3分)(2)社会适应能力较处于相同文化背60、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为:
参考答案: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为:一般在出生后的30-36个月内起病,有的在此之前就已表现出明显的症状。(2分)孤独症的交往,对人缺乏兴趣、不能同父母和周围伙伴建立亲密关系;(2分)言语交流障碍,包括言语发育迟缓、内容形式异常(2分)此外,还可表现出感觉和动作障碍,智能和认知障碍以及仪式性的强迫行为等。(2分)典型症状常见于学龄前期人症状有所缓解,另一些人可能产生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到成年期,很多孤独症病人会处于严重的功能缺陷状态。(2
第二篇: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睡眠障碍有哪几种形式:睡眠障碍包括以下几种:①失眠:入睡困难,过度清醒,早醒;②睡眠倒错:白天长睡不起,夜间通宵不眠;③嗜睡:多为药物所致,终日昏昏欲睡;④ 梦游:夜间睡眠中起床活动.分裂症的孤僻性描述:属于精神分裂的单纯型.是一种少 见的类型,青少年期开始发病,开始表现少语,与人少接触,逐渐变得孤僻,被动,生活 懒散,故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发现,以后情感逐渐淡漠,对亲人疏远,冷淡,行为古 怪,退缩,脱离现实生活,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分离性遗忘概念&特点:突然 出现的不能回忆自己个人重要的事情(例如,姓名,职业,家庭等).主要特点是记忆 丧失,通常是重要的近期事件,不是由器质性原因所致,遗忘范围之广也不能用一般 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遗忘可以是部分性的和选择性的,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 如意外事故或意外亲人亡故.遗忘的程度和完全性每天有所不同,不同检查者所见也 不一样,但总有一个固定的核心内容在醒觉伏态下始终不能回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 发展期:1.口唇期(0~1 岁)2.肛门期(1~3 岁)3.前生殖器期(3~6 岁)3.潜伏期(6~11 岁)5.青春期(11 或 13 岁开始).神经症的防御机制,临床表现和主要特点:四大类: 自恋性,不成熟性,神经症性及成熟性防御机制.临床表现:a 脑功能失调症状(精神易 兴奋易疲劳);b 情绪症状(焦虑,恐惧,易激惹和抑郁);c 强迫症状(强迫观念,强迫 意向,强迫行为);d 疑病症状;e 躯体不适症状(慢性疼痛,头晕,自主神经症状群).神经症的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5 大 特点:a 意识的心理冲突 b 精神痛苦 c 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性的精神障碍,不同 于各种短暂的精神障碍.d 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e 没有任何躯体病作基础: 患者虽然体诉繁多,但确没有相应的躯体疾病与之相联系.认知治疗最重视的是:引 起外部行为的潜在认知过程.反社会人格的特点:行为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背离,社交 严重不良.贝克的消极三因素:1.对自我的消极看法(自己是有缺陷的,不足的,无价 值的);2.对世界的消极看法(当前的生活状况是不满的,这个世界对他们有不合理 的要求);3.对未来的消极看法(无法在未来取得成就).抑郁症患者的性格特征:1 内向,不爱与人交往;2 自卑自责;3 爱钻牛角尖;4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太过严 格;5 意志力薄弱,软弱 6.敏感;悲观,自杀观念和行为.有关精神障碍形成的原因:1 易 感素质与外因(个体易感素质,外界压力,感染,不良事件);2 生物学因素(多巴胺假 说;谷氨酸假说;5—HT 假说;神经病理);3 遗传因素;4 心理社会因素.快速眼动期的
第三篇: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
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分正常和异常;异常的也不全是异常;两者可以转化,永远并存。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前者“鉴别和转介”,后者“诊断治疗转归预防和康复”。三个时期:
1、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心理是脑功能的雏形。
2、5-16世纪,心理异常成魔鬼附身,自然科学把异常和脑联系;
3、17世纪中叶,“细菌理论。”
三大流派:
1、精神分析(五大观点见第六章)异常由固着、焦虑、压抑造成。
2、行为主义(巴甫洛夫)神经症和精神病是由兴奋和抑制冲突和刺激造成,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性上。行为主义研究路线:动物实验,演绎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对象与动物比较。
3、人本主义(马斯洛)异常表现是“存在焦虑”,“存在和责任的冲突”。李心天四类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病人的内省、观察者的内省)、社会适应标准。
※正常异常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
一、认知障碍
二、情绪障碍
三、意志行为障碍
认知障碍
1、感觉障碍 ⑴感觉过敏⑵感觉减退⑶内感性不适(无具体部位);
2、知觉障碍 ⑴错觉 带有固定倾向,对客观事物歪曲,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⑵幻觉 无对象性按感觉器官①幻听(最常见)②内脏性幻觉(具体部位)按体验来源①真性幻觉 ② 假性幻觉(产生于主观空间)按产生条件①功能性②思维鸣响(听到思考内容)③心因性
3、感知综合障碍(变形、非真实)
1、思维形式障碍(13个)思维奔逸(随境转移)、思维迟缓(脑子慢)、思维贫乏(回答简单,语速不慢)、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答非所问)、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的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下语词杂拌)、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有自我)、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无自我、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 ⑴妄想 脱离现实、坚信不疑、自我卷入
按内容分 关系妄想(精神分裂)、被害妄想(精神分裂和偏执性障碍)、(10个)特殊意义妄想(关系妄想的具化)、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躁狂、精神分裂、脑器质性障碍)、自罪妄想(抑郁)、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精神分裂,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精神分裂)、内心被揭露感(精神分裂)
按起源分 原发性妄想(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继发性妄想⑵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强迫症
⑶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兴奋性减弱)、注意狭窄(主动注意减弱)、注意增强、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躁狂抑郁)、记忆减退(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脑器质性为近)、遗忘(顺行性、逆行性脑外伤精神障碍、心因性)、错构(记忆的错误)、虚构
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脑器质性)
对自身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不确定事物)客体性、神经性、道德性;恐怖(确定事物)以性质改变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意志行为意志增强躁狂
障碍意志缺乏
意志减退抑郁状态意志低下者
精神运动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
精神运动性抑制(10个)木僵;违拗(主动性和被动性);蜡样屈曲(空气枕头);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精神分裂:病因未明,缓慢起病,病程迁延,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妄想性障碍:病程缓慢,不为人觉察,有时人格可以完整,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
心境障碍:情感情精神障碍
1、躁狂发作(三高)
2、抑郁发作(三低);
3、双相障碍;
4、持续性心境障碍(多年)神经症特点:
1、意识的心理冲突;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5、无器质性病变。※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常形:
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
2、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
1、与现实处境没关系(小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遭受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后,延迟出现的。
适应障碍: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无力应付,无从计划。
人格障碍:偏执性、分裂样、反社会、冲动性(攻击性)、表演性(癔症性)、强迫性(要求完美)、焦虑性、依赖性 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癔症(歇斯底里)无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
1、分离性障碍(常见)
2、转换性障碍
3、癔症的特殊形式 许又新心理健康三标准:体验、操作、发展
郭念峰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承受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主动适应(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忍耐)心理正常=健康+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异常属于精神病学范围,咨询师目的是鉴别。
健康的心理活动是动平衡过程。不健康就是动态失衡的过程。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问题+可疑神经症 效度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有三个指标:
1、症状学效度;
2、预测效度;
3、结构效度。
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
1、人口学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3、身体健康水平;
4、社会变迁(一般、严重、可疑的判定见诊断技能)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压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三种类型:
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
2、精神性(影响主体精神需求的内外在事件)
3、社会环境压力源
测量压力量表:
1、社会再适应量表(重大生活事件)
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3、知觉压力的测评(超越自己能力)内心冲突:双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趋避(想入股怕有风险);双避(腹背受敌);双重趋避(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压力的分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⑴同时叠加(四面楚歌)⑵继时性叠加(祸不单行)
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空难,战争等。
灾难征候群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祥林嫂)、康复期。
压力的适应:
1、警觉阶段
2、博斗阶段
3、衷竭阶段统称一般适应征候群。
压力引发疾病的两种解释:
1、体质、压力论
2、器官敏感论
应激源到临床相的逻辑流程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具体支持当事人和给精神支持)和生物调节系统。认知系统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包括:行为的;认知的;环境的3、临床相阶段:及时型和滞后型
第四篇:变态心理学(新)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1、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体液说,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现代心理学判断的雏形;1861年,布洛卡发现额下回和言语运动功能的关系;帕斯德“细菌理论”。
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㈠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㈡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㈢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潜能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1、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⑪医学标准⑫统计学标准⑬内省经验标准⑭社会适应标准
2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峰):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1、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辅助性治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2、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㈠感觉障碍:⑪感觉过敏⑫感觉减退⑬内感性不适。㈡知觉障碍:⑪错觉⑫幻觉㈢综合性感知障碍。
二、思维障碍:㈠思维形式障碍⑪思维奔逸⑫思维迟缓⑬思维贫乏⑭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⑮破裂性思维⑯思维不连贯⑰思维中断⑱思维插入⑲思维云集⑳病理性赘述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⑵语词新作⑶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按内容分类: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按来源及与其他精神病症状关系分: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
3、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㈠注意障碍:⒈注意减弱⒉注意狭窄㈡记忆障碍⑪记忆增强⑫记忆减退⑬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⑭错构⑮虚构㈢智能障碍⑪精神发育迟滞⑫痴呆㈣自知力障碍
4、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脑:•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
(三)脑器质性损害:•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5、意志行为障碍:㈠意志增强㈡意志缺乏㈢意志减退:抑郁;意志减退㈣精神运动性兴奋㈤精神运动性抑制:①木僵②违拗③蜡样屈曲④缄默⑤被动性服从⑥刻板动作⑦模仿动作⑧意向倒错⑨作态⑩强迫动作 常见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1)精神分裂症
(2)妄想性障碍(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2、心境障碍: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常见类型: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3、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的五个特点:⑪意识到的心理冲突⑫精神痛苦⑬持久性⑭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⑮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4、心理冲突的性质:㈠常形特点: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㈡变形特点:涉及的常常是生活琐事,他人常不理解;不带明显的道德性质
5、神经症临床简易评定方法:第一,病程:三个月为短程,1分;三个月至一年为中程,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3分。第二,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为轻度,1分;须靠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为中度,2分,几乎无法摆脱为重度,3分。第三,社会功能:照常工作学习交往或只有轻微伤害,1分,工作学习效率或人际交往显著下降,2分,完全不能工作或完全回避某些必要社会交往,3分。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时间要求不能小于3个月。
6、应激相关障碍:三类: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
7、人格障碍:特点: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由于这种模式明显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有痛苦体验或贻害周围。临床常见类型�偏执性:猜疑和偏执�分裂样: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反社会: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冲动性: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表演性: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别人注意�强迫性: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 焦虑性:一贯紧张、担忧、自卑;�依赖性: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8、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癔症: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意识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癔症的集体发作)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1、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本书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2、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许又新的三标准:体验标准:个人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良好的心情、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率;核心是效率,心理活动效率和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发展标准:个体心理发展状况的纵向考察和分析;郭念锋的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3、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1)健康和不健康都包含在正常心理内(2)心理不健康的程度范围: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3)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健康心理:静态角度,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时段内,展现自身的正常功能;动态角度,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非常规条件下,心理活动相对失衡,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起负面作用,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1、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标准:由于现实因素而产生心理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没有泛化
2、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标准:由于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因素引起痛苦情绪;痛苦情绪不间断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痛苦情绪反应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痛苦情绪激发因素不仅局限于最初事件,而且与最初事件有联系或类似的其他事件也引起此类痛苦情绪泛化。
3、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内心冲突是变形的,已接近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关于健康心理学
1、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压力与健康
1、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又称应激(Stress),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题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2、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2)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事件(3)社会环境性压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3、压力的内省体验:勒温和米勒将心理冲突分成4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压力的适应:压力种类——按强度分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适应压力三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
第五篇: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
社会文化理论
变态心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二、教学分析
个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体所在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如何看待个体?社会文化理论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
理论依据:教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综合探究等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课设计思路的理念之核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标准,而本节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四、教学课时
针对本节内容,我准备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因为两个课时的话时间相对宽松,两个课时有利于学生充分学习理解本章内容,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准备:
查找一些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些有趣的事例,增加学生的兴趣。要求同学们查找一些社会文化理论的问题,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所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辅助教学。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学习水平:能让大家理解社会文化。媒体内容与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用方式: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将分三阶段来进行: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
1、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2、有些家庭结构和沟通的模式,实际上迫使家庭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异常行为。因为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成员行为正常,反而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平衡以及其他成员习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的混乱。某些家庭系统特别容易使家庭成员形成异常行为。如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缺乏独立空间;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离,界限分明。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1、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
他人从个体身上得到什么信息?
个体给他人传达了什么信息?
2、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例如,面对压力时,生活中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或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那些有亲密关系或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三)社会条件
1、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
2、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3、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个体生活环境中,使个体承受较大的压力。反过来说,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劳动能力比较差,收入也会较低,结果就会沦落到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
4、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
5、在西方社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另有证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患焦虑症的比例非常高。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1、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
2、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1)团体治疗、团体治疗中,治疗师面对一群问题相似的患者,多个患者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
2、组织多个问题相似的患者,共同讨论某一个或多个成员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团体成员共同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形成社会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分享有用的信息或建议。
3、许多团体是为特殊患者专门设计的:
酒精中毒者团体
生理障碍者团体
受虐待者或丧亲者团体。
4、另有一种和团体治疗相似的形式,叫自助团体,也称互助团体。这种团体没有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指导,它通过将一群具有同样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以达到互相帮助或支持。
(二疗))家庭治疗
(家 庭中,患者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接受治
1、治疗师召集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家庭互动模式,并指出问题行为与这种互动模式的关系,然后协助整个家庭作出改变。在这种治疗中,治疗师的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某一个被诊断了的个体。
2、结构性家庭治疗:治疗师试图改变家庭的权力结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相互间的结盟关系。
3、联合家庭治疗:治疗师要协助家庭成员识别并改变有害的沟通模式。总结:
家庭治疗显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多研究发现,家庭治疗的改善率在50%~65%之间,而没有接受治疗的控制组改善率仅为35%。父亲如果参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三)夫妻治疗
1、治疗对象是两个有长期关系的人。他们可以是夫妻,也可以不是,甚至可以是不住在一起的两个人。
2、夫妻治疗主要集中在两个人关系的结构和沟通模式上。如果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夫妻关系造成的,夫妻治疗也可以使用。
3、整合的夫妻治疗:试图让夫妻双方相信,某些问题是由于彼此间的差异造成的,所以,为了维护夫妻之间的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行为。相比有相同问题而没有接受治疗的夫妇,接受夫妻治疗的夫妇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4、如果夫妻双方较年轻、适应力强,并且对性别角色的扮演较灵活,他们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社区治疗
1、社区心理健康治疗允许患者,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治疗,并恢复心理健康。
2、社区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预防。临床工作人员不是待在家里等待患者上门治疗,而是主动出门寻找服务对象。
3、有三种形式的预防:
初期预防:努力一般改变社区对心理障碍患者的态度和政策。它的目标是让人们一起预防心理疾病。
第二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心理障碍,使其不致变得更严重。
第三期预防:对中度或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发展成长期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它考虑了家庭、社会以及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异常的影响,是对其他变态心理理论的一大补充。
人们经常会发现,临床证明社会标签确实很明显地影响了个体功能的异常。社会文化治疗有时是在传统治疗失效时的有效方法。
2、局限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研究经常能够找出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与某种特殊心理障碍有关系,却难以确立它们有因果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理论不能预测特定个体的心理异常。
七、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些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的方法。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没有实践经验,可能是学生感受不到具体的治疗方法,这是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结合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我所讲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