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共5篇]

时间:2019-05-15 07: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

(abnormal psychology syllabus)(供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4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之为异常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模式为指导,研究异常心理的表现与分类,探讨其原因与机制,揭示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成果应用于异常心理防治与实践。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通过较为系统的、能反映该学科新近发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们在异常心理与行为的识别、解释、诊断和防治诸方面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基本内容:在前5章中,主要论述变态心理学的历史、研究对象与方法、特征与判别标准、影响因素与理论模型、分类与诊断、预防和治疗等背景资料,相当于总论部分;第五章到十三章讨论常见的精神障碍,是变态心理学的各论部分,它强调了精神障碍表现和治疗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主要从不同年龄群体的角度讨论不同群体常见的精神障碍;最后一章主要论述了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的心理健康相关法律与伦理的问题。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来帮助学生对一些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把握。

教学内容:

1.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 2.对变态的认识和理解 3.评估、诊断与研究方法 4.心理病理现象 5.神经症性障碍 6.人格障碍 7.心境障碍

8.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9.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10.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1.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12.进食与睡眠障碍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

【目的要求】

掌握:1.变态心理的定义

2.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 熟悉:变态心理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了解:变态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内容】

1.变态心理的界定 2.认识变态的历史 3.当代变态心理学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情况可称之为心理异常? 2.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

3.在变态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第二章 对变态的认识和理解

【目的要求】

掌握:1.四大心理学流派对变态的不同的认识

2.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证据

熟悉:对变态的主要几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生命全程发展观 【内容】

1.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2.多维综合模型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2.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症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心理病理现象的特点

2.比较常见的几种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

第五章 神经症性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1.神经症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2.焦虑障碍的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 3.恐怖障碍的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 4.强迫症的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 5.神经衰弱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6.躯体形式障碍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 7.人格解体障碍概念和临床表现

熟悉:1.各种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机制

2.各种神经症性障碍的诊断治疗原则 了解:各种神经症性障碍的预后和治疗 【内容】1.概述 2.焦虑障碍 3.恐怖障碍 4.强迫障碍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如何区分焦虑障碍与重性精神病?专业人员对于这两种病人可以给予何种帮助? 2.简述神经症性障碍的诊断治疗原则

【内容】 1.概述 2.临床描述 3.可能的原因 4.预防和治疗 5.自杀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辨别抑郁症的表现?其形成的生物学原因和心理学原因各是什么?抑郁症病人应接受何种治疗?

2.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为例,讨论这些现象产生的可能的原因,何预防这类现象的发生。3.抑郁症与心境恶劣障碍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4.如何看待抑郁症产生的心理学原因? 5.冲动性自杀与非冲动性自杀各有何特点?

第八章 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1.儿童与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的概念与分类

2.语言发育障碍的概念、类型与表现 3.学习障碍的概念、类型与表现 4.儿童多动症的概念、类型与表现 5.儿童孤独症的概念与表现 6.儿童品行障碍的概念、类型与表现 7.神经性厌食症的概念、类型与表现 8.排泄障碍的概念、类型与表现 熟悉:儿童与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儿童与表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 【内容】 1.概述

【复习思考题】

1.以“9.11”或东南亚大海啸事件发生后许多民众出现的异常心理症状为例,讨论如何认识这些现象,如何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

2.请说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性表现及可能的成因。3.转换障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 4.对于转换障碍的暗示治疗有哪些利弊? 5.分离性障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

第十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1.精神病的概念与特征

2.分裂症的类型、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 3.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熟悉:1.器质性精神病与功能性精神病的概念

2.分裂症的原因、影响因素与治疗 3.偏执性精神障碍的治疗 了解:1.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2.感应性精神障碍的概念、表现与治疗 【内容】

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2.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3.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4.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请说明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 2.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第十一章 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心理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熟悉:几种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及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了解:心理调节的因素 【内容】

1.心理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2.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心身障碍 3.冠心病

4.疼痛和慢性疲劳综合症 5.消化性溃疡 6.心身障碍的治疗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 2.你对哪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感兴趣,为什么?

第十二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1.进食障碍的概念与分类

2.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熟悉: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影响睡眠的因素、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内容】

1.睡眠与睡眠障碍 2.网络成瘾障碍 3.更年期综合征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0掌握:1.药物依赖与药物滥用有关概念

2.药物依赖的类型及其心身危害 熟悉:1.常见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2.常见药物依赖的防治原则 了解:1.药物依赖的发生机制

2.药物依赖的治疗 【内容】 1.概述

2.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 3.烟草

4.饮酒、酒滥用及酒依赖 5.阿片类药物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导致物质成瘾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预防是关键? 2.请说明酒精成瘾的药理作用以及对其的治疗方法。

第十五章 老年期精神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1.老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特点

2.痴呆症的类型与表现 熟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原因 【内容】 1.概述 2.谵妄 3.痴呆和遗忘症 4.老年期其他精神障碍 【教学方式】

213-

第二篇: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

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分正常和异常;异常的也不全是异常;两者可以转化,永远并存。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前者“鉴别和转介”,后者“诊断治疗转归预防和康复”。三个时期:

1、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心理是脑功能的雏形。

2、5-16世纪,心理异常成魔鬼附身,自然科学把异常和脑联系;

3、17世纪中叶,“细菌理论。”

三大流派:

1、精神分析(五大观点见第六章)异常由固着、焦虑、压抑造成。

2、行为主义(巴甫洛夫)神经症和精神病是由兴奋和抑制冲突和刺激造成,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性上。行为主义研究路线:动物实验,演绎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对象与动物比较。

3、人本主义(马斯洛)异常表现是“存在焦虑”,“存在和责任的冲突”。李心天四类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病人的内省、观察者的内省)、社会适应标准。

※正常异常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认知障碍

二、情绪障碍

三、意志行为障碍

认知障碍

1、感觉障碍 ⑴感觉过敏⑵感觉减退⑶内感性不适(无具体部位);

2、知觉障碍 ⑴错觉 带有固定倾向,对客观事物歪曲,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⑵幻觉 无对象性按感觉器官①幻听(最常见)②内脏性幻觉(具体部位)按体验来源①真性幻觉 ② 假性幻觉(产生于主观空间)按产生条件①功能性②思维鸣响(听到思考内容)③心因性

3、感知综合障碍(变形、非真实)

1、思维形式障碍(13个)思维奔逸(随境转移)、思维迟缓(脑子慢)、思维贫乏(回答简单,语速不慢)、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答非所问)、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的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下语词杂拌)、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有自我)、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无自我、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 ⑴妄想 脱离现实、坚信不疑、自我卷入

按内容分 关系妄想(精神分裂)、被害妄想(精神分裂和偏执性障碍)、(10个)特殊意义妄想(关系妄想的具化)、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躁狂、精神分裂、脑器质性障碍)、自罪妄想(抑郁)、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精神分裂,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精神分裂)、内心被揭露感(精神分裂)

按起源分 原发性妄想(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继发性妄想⑵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强迫症

⑶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兴奋性减弱)、注意狭窄(主动注意减弱)、注意增强、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躁狂抑郁)、记忆减退(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脑器质性为近)、遗忘(顺行性、逆行性脑外伤精神障碍、心因性)、错构(记忆的错误)、虚构

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脑器质性)

对自身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不确定事物)客体性、神经性、道德性;恐怖(确定事物)以性质改变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意志行为意志增强躁狂

障碍意志缺乏

意志减退抑郁状态意志低下者

精神运动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

精神运动性抑制(10个)木僵;违拗(主动性和被动性);蜡样屈曲(空气枕头);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精神分裂:病因未明,缓慢起病,病程迁延,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妄想性障碍:病程缓慢,不为人觉察,有时人格可以完整,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

心境障碍:情感情精神障碍

1、躁狂发作(三高)

2、抑郁发作(三低);

3、双相障碍;

4、持续性心境障碍(多年)神经症特点:

1、意识的心理冲突;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5、无器质性病变。※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常形:

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

2、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

1、与现实处境没关系(小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遭受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后,延迟出现的。

适应障碍: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无力应付,无从计划。

人格障碍:偏执性、分裂样、反社会、冲动性(攻击性)、表演性(癔症性)、强迫性(要求完美)、焦虑性、依赖性 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癔症(歇斯底里)无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

1、分离性障碍(常见)

2、转换性障碍

3、癔症的特殊形式 许又新心理健康三标准:体验、操作、发展

郭念峰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承受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主动适应(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忍耐)心理正常=健康+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异常属于精神病学范围,咨询师目的是鉴别。

健康的心理活动是动平衡过程。不健康就是动态失衡的过程。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问题+可疑神经症 效度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有三个指标:

1、症状学效度;

2、预测效度;

3、结构效度。

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

1、人口学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3、身体健康水平;

4、社会变迁(一般、严重、可疑的判定见诊断技能)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压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三种类型:

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

2、精神性(影响主体精神需求的内外在事件)

3、社会环境压力源

测量压力量表:

1、社会再适应量表(重大生活事件)

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3、知觉压力的测评(超越自己能力)内心冲突:双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趋避(想入股怕有风险);双避(腹背受敌);双重趋避(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压力的分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⑴同时叠加(四面楚歌)⑵继时性叠加(祸不单行)

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空难,战争等。

灾难征候群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祥林嫂)、康复期。

压力的适应:

1、警觉阶段

2、博斗阶段

3、衷竭阶段统称一般适应征候群。

压力引发疾病的两种解释:

1、体质、压力论

2、器官敏感论

应激源到临床相的逻辑流程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具体支持当事人和给精神支持)和生物调节系统。认知系统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包括:行为的;认知的;环境的3、临床相阶段:及时型和滞后型

第三篇:变态心理学测试题

基础

变态

一、单选题:

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0分)A、潜意识的结构B、力必多的驱动C、顺利地渡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D、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2、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1.0分)A、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B、可以稳定的表达一个人的“心境“

C、”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 D、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3、“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1.0分)

A、情绪低落B、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C、思维中断D、思维缓慢

4、躯体疾病患者伴有()的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1.0分)

A、澹妄B、抑郁 C、虚弱症D、夸大疾病体验

5、”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不包括()。(1.0分)

A、神经症性心理问题B、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确诊的神经症

6、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

A、以变态心理的治疗过程为对象B、以错误的认知结构为对象

C、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负性情绪过程为对象

7、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改变,下列疾病中一般沒有记忆增强的是()。(1.0分)

A、强迫症B、偏执障碍 C、矂狂发作 D、抑郁发作

8、梦游属于()。(1.0分)

A、运动障碍B、分离性障碍 C、转换性障碍 D、睡眠障碍

9、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会出现在()时。(1.0分)

A、疾病迅速发展B、康复C、疾病迁延发展D、严重中毒现象存在10、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1.0分)

A、操作标准B、综合标准 C、发展标准 D、体验标准

11、()符合幻觉体验不同真实性分类的特点。(1.0分)

A、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B、内脏幻觉和幻触 C、躯体幻觉 D、幻听和幻视

12、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1.0分)

A、反社会型人格B、强迫型人格 C、偏执性人格 D、内向型人格

13、关于情绪迟钝特征性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A、正常情感反应量减少B、患者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受损 C、见于焦虑症患者D、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4、心理冲突的变形是()。(1.0分)

A、道德性的B、现实性的 C、神经症性的 D、精神病性的

15、良好的生物调节系统功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引起的()。(1.0分)

A、认知功能的失调B、躯体化的症状 C、心理冲突强度D、人格结构的变化

16、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1.0分)A、发展咨询B、心理咨询 C、健康咨询D、系统治疗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

A、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概念应包含在心理正常的范围内

B、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不同

C、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心理疾病

D、心理不健康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

18、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1.0分)A、“心理动力学“特征发展受阻

B、”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 C、“人格结构“和”行为过程“的不平衡

D、“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19、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取决于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后,压力的()。(1.0分)

A、稳定程度B、主要特点 C、相对强度 D、本质属性

2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特点的是()。(1.0分)

A、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B、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 C、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 D、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21、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1.0分)A、”高级神经类型“的功能协调

B、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C、意识活动和心理动力过程的一致

D、各种情绪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协调、一致

22、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1.0分)A、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B、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

C、从纯心理学和精神学的角度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D、通过意识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23、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1.0分)A、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B、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C、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D、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24、关于“继发性妄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A、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 B、可以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C、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大于原发性妄想

D、指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

25、下列关于心理异常错误的说法是()(1.0分)A、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B、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C、异常心理可以部分的改善

D、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26、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1.0分)

A、破坏性压力B、单一性压力 C、同时性叠加压力D、继时性叠加压力

27、将过去事实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这种症状属于()。(1.0分)

A、虚构 B、幻觉 C、错觉 D、错构

28、“心理正常”意味著()。(1.0分)

A、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B、包含精神病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

C、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

D、包含心理不正常的内在的心理活动

29、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它的主要特点是()。(1.0分)

A、近记忆力丧失B、远记忆力丧失C、远记忆力减退主要见于脑功能性障碍 D、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30、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以及活动强度和活动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择是()。(1.0分)A、心身一体论 B、心身转化论 C、体制、压力论 D、器官敏感论

31、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1.0分)

A、夸大妄想B、钟情妄想 C、被害妄想 D、关系妄想

32、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下列表述中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是()。(1.0分)

A、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性上 B、两者的区别在大脑皮层的新陈代谢上

C、两者的区别在大脑组织的解剖关系上

D、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的感受性上

33、关于“注意狭窄“,下述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0分)

A、见于智能障碍患者 B、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C、可见于激情状态 D、注意范围显著的缩小

34、进食障碍不包括()。(1.0分)

A、神经性呕吐B、神经性庆食 C、神经性消化不良 D、神经性贪食

35、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1.0分)A、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

C、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D、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

36、“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的一个重要鉴别点是()。(1.0分)A、话语是否流畅B、语句是否通畅 C、话语是否中断 D、语速是否减慢

37、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1.0分)

A、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B、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C、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D、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38、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时,()。(1.0分)A、有较强的抵杭能力B、有较快的恢复能力 C、有自如的控制能力 D、有较持久的经受力

39、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并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1.0分)

A、操作标准B、体验标准 C、发展标准 D、综合标准

40、关于“情绪淡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A、对周围事情漢不关心B、内心体验丰富,但表达不出来

C、对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D、表情比较呆板

41、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1.0分)

A、“现实自我“的解体和丧失B、对“自知力“概念的错误认知

C、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 D、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42、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1.0分)

A、心理状态B、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C、健康常模 D、内心无任何矛盾

43、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的精神障碍称为()。(1.0分)

A、急性应激障碍B、认知障碍 C、情感障碍 D、创伤后应激障碍

44、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1.0分)

A、感觉功能障碍B、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感知综合障碍

4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是()。(1.0分)A、在6个月内痊愈B、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C、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D、起病前经历相应的心理创伤

46、意识清楚时出现的谈话内容缺乏逻辑性,可能是()。(1.0分)A、思维不连贯B、思维松驰 C、思维中断D、破裂性思维

47、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0分)

A、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B、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

C、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 D、意识障碍总是伴随者注意障碍

48、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种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被称为()。(1.0分)

A、心理自控力B、心理活动耐受力 C、心理康复能力D、心理活动强度

49、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必多“的看法的是()。(1.0分)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 C、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D、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50、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1.0分)

A、减少压力造成的不良反应B、使压力的强度相对降低 C、能更好的抵杭压力 D、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

51、“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1.0分)

A、病理性象征思维B、内心被揭露感 C、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D、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52、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1.0分)

A、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B、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C、个体的心理差异 D、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53、关于”注意减弱”,下述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0分)

A、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兴奋减弱B、多见于智力障碍群 C、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 D、见于意识障碍时

54、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1.0分)A、内感性不适B、内脏性幻觉 C、非真实感 D、被洞悉感

55、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1.0分)

A、认知理论的核心B、行为主义的观点 C、完形主观主义疗法的核心 D、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56、关于假性痴呆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A、由心理应激引起B、大脑无器质性损害 C、预后一般较好 D、与环境污染相关

57、从心理学的角度,下列说法中符合“压力“的定义的是()。(1.0分)

A、压力是大气层对地球表面形成的作用力 B、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C、压力是物体所承受的与表面垂直的作用力

D、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的过程

58、个体能够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1.0分)

A、自卑B、自嘲 C、自负 D、自信

59、许又新综合考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1.0分)A、发展标准B、统计学标准 C、操作标准 D、体验标准

60、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1.0分)A、感知综合障碍B、感觉障碍 C、知觉障碍 D、躯体障碍

61、关于“心境障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A、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B、常伴有意志减退

C、是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 D、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62、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1.0分)

A、衰竭阶段B、搏斗阶段 C、警觉阶段 D、恢复阶段

63、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1.0分)A、双重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64、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1.0分)A、更倾向于用唯心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B、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C、变态心理学更为独立了

D、变态心理学比精神病学更为活跃

65、关于社会再适宜量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A、得分低的个体易患感冒、心脏病、骨质疏松等 B、该量表中,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障碍

C、该量表针对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

D、该量表有局限性

66、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起病。(1.0分)

A、2个月到3个月B、1个月内 C、不超过1年 D、超过6个月

67、紧张性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不包括()。(1.0分)

A、绒默、模仿动作和言语B、被动服从、刻板动作 C、意向倒错、作态等 D、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68、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1.0分)

A、心身特化理论B、器官敏感论 C、心身一体理论 D、体质一一压力理论

69、关于滞后型临床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A、压力初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观念并积存起来 B、原先模糊的观念在事件中被明朗化

C、明朗化的观念对个体再次发生作用而形成临床症状

D、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义

70、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

A、通过动物实现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B、以一种动物为实验对象,并与其他动物的实现结果相比较

C、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与思维的关系

D、通过人的行为功能实验,推论动物的心理现象

71、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达中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是()。(1.0分)

A、内省经验标准B、医学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伦理学标准

72、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叫()。(1.0分)

A、周期节律性B、环境适应能力 C、受暗示性 D、社会交往能力

73、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

A、始于公元前800年

B、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C、是东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D、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74、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1.0分)

A、心理状态B、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C、健康常模D、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75、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这种表现可出现于()。(1.0分)

A、情绪倒错B、情绪淡漠 C、意志减退 D、意志增强

76、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它不包括()。(1.0分)A、感知觉、注意力B、分析综合能力 C、计算能力、判断力 D、记忆力、理解力

77、“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1.0分)

A、精神运动性兴奋 B、思维奔逸 C、语词新作 D、情绪高涨

78、除了()外,其他均可成为生物性压力源。(1.0分)A、躯体创伤B、饥饿C、歪曲的认知结构D、噪音

79、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的()。(1.0分)A、衰竭阶段B、搏斗阶段C、恢复阶段D、警觉阶段

80、按照妄想的起源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1.0分)

A、被害妄想和牵连性妄想B、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C、嫉妒妄想和被钟情妄想 D、疑病妄想和自罪妄想

二、多选题:

81、心理异常包括()。(1.0分)

A、诊断的神经症 B、一般心理问题 C、各种人格障碍 D、严重心理问题

82、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1.0分)

A、自知力受到破坏 B、精神活动不协调 C、意识障碍 D、智能低下

83、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又可以分为()。(1.0分)A、思维呜响 B、功能性幻觉C、心因性幻觉 D、假性幻觉

84、压力源的性质包括()。(1.0分)

A、灾难性的 B、叠加性的 C、生物性的 D、社会性的

85、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1.0分)

A、变态心理学渐渐融入精神病学

B、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C、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D、变态心理只能使用神经科学进行解择

86、躯体疾病患者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1.0分)A、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B、精神偏离正常状态

C、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D、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87、关于思维呜响,正确的说法包括()。(1.0分)A、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妄想

B、能听到自然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内容

C、认为别人能知道自己沒有表达的思想

D、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幻觉

88、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包括()。(1.0分)A、痛苦情绪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B、痛苦情绪产生以后,持续半年以上

C、痛苦情绪的反应对象己经被泛化 D、痛苦由比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引起

89、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A、是东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B、明确提出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科学判断

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有关

D、始于公元前400年

90、认知系统对压力的控制作用是()。(1.0分)A、当可控压力出现时,个体感受的压力常常增强

B、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的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

C、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的控制和调节压力

D、当不可控压力出现时,个体感受的压力常常减弱

91、评估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包括()。(1.0分)

A、心理自控的能力B、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冲突的类型 D、环境适应的能力

92、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1.0分)

A、一贯猜疑、偏执B、对他人的意见过分敏感 C习惯性的夸大潜在危险 D、总是感到不安

93、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1.0分)

A、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 B、因被赋于新意义而明朗化

C、因类似情景出现而被还原

D、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

9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1.0分)A、失眠B、闯入性回忆 C、过度警觉 D、情绪迟钝

95、适应障碍是指()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1.0分)

A、受到过多关怀B、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 C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 D、由于精神障碍

96、以下陈述中正确的是()。(1.0分)

A、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 B、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

C、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须通过心理咨询矫正

D、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态的9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1.0分)

A生活极端懒散B、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C、精神活动不协调 D、自知力不完整

98、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1.0分)

A、追求第一B、适应环境 C、有幸福感 D、受到赞扬

99、病理性焦虑的主要表现包括()。(1.0分)

A、精神运动性不定B、无名焦虑 C、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D、抑郁情绪

100、妄想是()。(1.0分)

A、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义的思维 B、是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C、一种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的病理性思维

D、一种建立在毫无根据的设想的基础上并违背逻辑的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C(P291);2.D(P295);3.C(P314);4.A(P334);5.D(P323);6.C(P289);7.A(P304);8.D(P318);9.C(P334);10.A(P319);11.A(P297);12.D(P317);13.C(P309);14.C(P330);15.B(P343);16.D(P289);17.D(P322);18.D(P292);19.C(P341);20.A(P314);21.B(P295);22.A(P291);23.C(P332);24.C(P303)25.A(P289);26.A(P339);27.A(P305);28.A(P322);29.D(P304);30.D(P341);31.D(P302);32.A(P291);33.B(P304);34.C(P318);35.A(P322);36.D(P299);37.B(P295);38.D(P320);39.(P319);40.B(P309);41.D(P294);42.A(P322);43.A(P316);44.C(P296);45.A(P313);

46.D(P299);47.A(P304);48.D(P319);49.D(P291);50.D(P342);

51.A(P302-303);52.A(P290);53.(P304);54.B(P297);55.D(P291);56.D(P305);57.D(P335);58.D(P321);59.B(P319);60.D(P296);61.B(P313-314);62.B(P340);63.B(P338);64.B(P290);65.A(P336);66.B(P317);67.C(P310-311);68.D(P340);69.D(P343);70.A(P292);71.D(P293);72.D(P321);73.D(P290);74.(P322-323);75.A(P309);76.A(P305);77.C(P314);78.C(P335);79.D(P340);80.B(P303)。

二、多项选择题

81.AC(P322图4-1);82.AB(P313);83.ABC(P297);84.CD(P335);85.BC(P290);86.ABCD(P332);87.BC(P297);88.ACD(P329-330);89.CD(P290);90.BC(P341);91.ABD(P319);92.CD(P317);93.ABC(P343-344);94.ABCD(P316);95.BC(P316);96.AB(P289);97.AB(P310);98.BC(P319);99.ABC(P306);100.BCD(301)。

第四篇: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

社会文化理论

变态心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二、教学分析

个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体所在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如何看待个体?社会文化理论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

理论依据:教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综合探究等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课设计思路的理念之核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标准,而本节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四、教学课时

针对本节内容,我准备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因为两个课时的话时间相对宽松,两个课时有利于学生充分学习理解本章内容,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准备:

查找一些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些有趣的事例,增加学生的兴趣。要求同学们查找一些社会文化理论的问题,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所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辅助教学。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学习水平:能让大家理解社会文化。媒体内容与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用方式: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将分三阶段来进行: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

1、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2、有些家庭结构和沟通的模式,实际上迫使家庭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异常行为。因为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成员行为正常,反而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平衡以及其他成员习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的混乱。某些家庭系统特别容易使家庭成员形成异常行为。如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缺乏独立空间;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离,界限分明。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1、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

他人从个体身上得到什么信息?

个体给他人传达了什么信息?

2、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例如,面对压力时,生活中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或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那些有亲密关系或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三)社会条件

1、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

2、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3、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个体生活环境中,使个体承受较大的压力。反过来说,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劳动能力比较差,收入也会较低,结果就会沦落到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

4、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

5、在西方社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另有证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患焦虑症的比例非常高。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1、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

2、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1)团体治疗、团体治疗中,治疗师面对一群问题相似的患者,多个患者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

2、组织多个问题相似的患者,共同讨论某一个或多个成员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团体成员共同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形成社会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分享有用的信息或建议。

3、许多团体是为特殊患者专门设计的:

酒精中毒者团体

生理障碍者团体

受虐待者或丧亲者团体。

4、另有一种和团体治疗相似的形式,叫自助团体,也称互助团体。这种团体没有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指导,它通过将一群具有同样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以达到互相帮助或支持。

(二疗))家庭治疗

(家 庭中,患者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接受治

1、治疗师召集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家庭互动模式,并指出问题行为与这种互动模式的关系,然后协助整个家庭作出改变。在这种治疗中,治疗师的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某一个被诊断了的个体。

2、结构性家庭治疗:治疗师试图改变家庭的权力结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相互间的结盟关系。

3、联合家庭治疗:治疗师要协助家庭成员识别并改变有害的沟通模式。总结:

家庭治疗显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多研究发现,家庭治疗的改善率在50%~65%之间,而没有接受治疗的控制组改善率仅为35%。父亲如果参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三)夫妻治疗

1、治疗对象是两个有长期关系的人。他们可以是夫妻,也可以不是,甚至可以是不住在一起的两个人。

2、夫妻治疗主要集中在两个人关系的结构和沟通模式上。如果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夫妻关系造成的,夫妻治疗也可以使用。

3、整合的夫妻治疗:试图让夫妻双方相信,某些问题是由于彼此间的差异造成的,所以,为了维护夫妻之间的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行为。相比有相同问题而没有接受治疗的夫妇,接受夫妻治疗的夫妇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4、如果夫妻双方较年轻、适应力强,并且对性别角色的扮演较灵活,他们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社区治疗

1、社区心理健康治疗允许患者,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治疗,并恢复心理健康。

2、社区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预防。临床工作人员不是待在家里等待患者上门治疗,而是主动出门寻找服务对象。

3、有三种形式的预防:

初期预防:努力一般改变社区对心理障碍患者的态度和政策。它的目标是让人们一起预防心理疾病。

第二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心理障碍,使其不致变得更严重。

第三期预防:对中度或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发展成长期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它考虑了家庭、社会以及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异常的影响,是对其他变态心理理论的一大补充。

人们经常会发现,临床证明社会标签确实很明显地影响了个体功能的异常。社会文化治疗有时是在传统治疗失效时的有效方法。

2、局限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研究经常能够找出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与某种特殊心理障碍有关系,却难以确立它们有因果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理论不能预测特定个体的心理异常。

七、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些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的方法。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没有实践经验,可能是学生感受不到具体的治疗方法,这是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结合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我所讲授的内容。

第五篇:变态心理学(新)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1、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体液说,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现代心理学判断的雏形;1861年,布洛卡发现额下回和言语运动功能的关系;帕斯德“细菌理论”。

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㈠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㈡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㈢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潜能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1、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⑪医学标准⑫统计学标准⑬内省经验标准⑭社会适应标准

2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峰):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1、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辅助性治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2、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㈠感觉障碍:⑪感觉过敏⑫感觉减退⑬内感性不适。㈡知觉障碍:⑪错觉⑫幻觉㈢综合性感知障碍。

二、思维障碍:㈠思维形式障碍⑪思维奔逸⑫思维迟缓⑬思维贫乏⑭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⑮破裂性思维⑯思维不连贯⑰思维中断⑱思维插入⑲思维云集⑳病理性赘述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⑵语词新作⑶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按内容分类: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按来源及与其他精神病症状关系分: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

3、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㈠注意障碍:⒈注意减弱⒉注意狭窄㈡记忆障碍⑪记忆增强⑫记忆减退⑬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⑭错构⑮虚构㈢智能障碍⑪精神发育迟滞⑫痴呆㈣自知力障碍

4、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脑:•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

(三)脑器质性损害:•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5、意志行为障碍:㈠意志增强㈡意志缺乏㈢意志减退:抑郁;意志减退㈣精神运动性兴奋㈤精神运动性抑制:①木僵②违拗③蜡样屈曲④缄默⑤被动性服从⑥刻板动作⑦模仿动作⑧意向倒错⑨作态⑩强迫动作 常见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1)精神分裂症

(2)妄想性障碍(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2、心境障碍: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常见类型: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3、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的五个特点:⑪意识到的心理冲突⑫精神痛苦⑬持久性⑭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⑮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4、心理冲突的性质:㈠常形特点: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㈡变形特点:涉及的常常是生活琐事,他人常不理解;不带明显的道德性质

5、神经症临床简易评定方法:第一,病程:三个月为短程,1分;三个月至一年为中程,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3分。第二,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为轻度,1分;须靠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为中度,2分,几乎无法摆脱为重度,3分。第三,社会功能:照常工作学习交往或只有轻微伤害,1分,工作学习效率或人际交往显著下降,2分,完全不能工作或完全回避某些必要社会交往,3分。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时间要求不能小于3个月。

6、应激相关障碍:三类: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

7、人格障碍:特点: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由于这种模式明显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有痛苦体验或贻害周围。临床常见类型�偏执性:猜疑和偏执�分裂样: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反社会: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冲动性: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表演性: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别人注意�强迫性: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 焦虑性:一贯紧张、担忧、自卑;�依赖性: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8、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癔症: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意识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癔症的集体发作)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1、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本书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2、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许又新的三标准:体验标准:个人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良好的心情、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率;核心是效率,心理活动效率和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发展标准:个体心理发展状况的纵向考察和分析;郭念锋的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3、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1)健康和不健康都包含在正常心理内(2)心理不健康的程度范围: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3)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健康心理:静态角度,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时段内,展现自身的正常功能;动态角度,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非常规条件下,心理活动相对失衡,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起负面作用,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1、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标准:由于现实因素而产生心理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没有泛化

2、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标准:由于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因素引起痛苦情绪;痛苦情绪不间断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痛苦情绪反应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痛苦情绪激发因素不仅局限于最初事件,而且与最初事件有联系或类似的其他事件也引起此类痛苦情绪泛化。

3、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内心冲突是变形的,已接近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关于健康心理学

1、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压力与健康

1、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又称应激(Stress),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题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2、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2)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事件(3)社会环境性压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3、压力的内省体验:勒温和米勒将心理冲突分成4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压力的适应:压力种类——按强度分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适应压力三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

下载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睡眠障碍有哪几种形式:睡眠障碍包括以下几种:①失眠:入睡困难,过度清醒,早醒; ②睡眠倒错:白天长睡不起,夜间通宵不眠;③嗜睡:多为药物所致,终日昏昏欲睡;④ 梦游:夜间睡眠......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共五篇)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某女,33岁,大专文化,某国企行政人员,未婚。 来访者在沟通中诉说从小性格内向,非常听话,一直表现良好,十分乖巧,也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方某女17岁学生高中文化 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

    变态心理学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

    《变态心理学》考点总结

    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行为异常的判断标准3:(对应课件上的7条英文) 1.痛苦 2.适应不良 3.不可理喻或非理性的 4.不可......

    变态心理学小结5篇范文

    第1章 变态心理学:历史与现代的观点 本章小结 1. 异常行为有时是很难定义的。这不仅是因为行为存在差异,而且有时某些差异对个人和社会而言是积极的。行为另类可能是与众不同......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

    变态心理学案例解析(精华版)

    案例举例(仅供参考) 一、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