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福建三明公务员面试热点:再谈精准扶贫
2018福建三明公务员面试热点:再谈精准扶贫
【热点背景】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部分地区由于经验缺乏、认识不够、措施不力等原因,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事件1:以东平县戴庙镇为实例,主要表现在识别过程中,群众参与度不高、程序不够民主、方法不够科学的问题。帮扶过程中,缺少全面系统规划、产业扶贫力度不够、过分重视个体脱贫、精神帮扶措施较少的问题。管理过程中,扶贫对象固化、高素质工作人员缺乏、扶贫资金管理不科学的问题。考核过程中,村级干部缺少监督、驻村帮扶人员考核形式化、考核结果运用使用不科学的问题。事件2: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东信村扶贫“羊”事件。这些都反映出扶贫工作部精准,不到位。
【命题预测】
在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陕西安康扎实推进“支部+X+贫困户”工程,创新助推脱贫工作,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战略思想之一,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个方面。实施过称中受到多方面挑战,甚至存在盲目扶贫、撒胡椒面的扶贫方式,导致精准扶贫达不到预期目标。在新时期、新背景和新问题下,我们精准扶贫也要不断创新,因地制宜,进而才能帮助贫困群体,陕西安康市扎实推进“支部+X+贫困户”工程,可谓是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方向,值得借鉴。
我国扶贫工作从13年的提出到15年的试点再到现在,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喜忧参半。有些地方取得的结果不容乐观,分析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就农民个体方面,对精准扶贫政策认识不到位、传统错误思想的影响、客观参与村级事务机会不多;村级组织方面,村“两委”班子作用不明显、村级财务状况较差、“空心化”现象严重、宗族势力绑架扶贫资金使用、相应监管制度缺乏;地方政府方面,扶贫工作力量相对薄弱、执行政策不到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考核体系不科学;驻村帮扶工作队方面, 由于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全面,导致部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错误的理解,少数贫困户脱贫致
富自身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并且驻村帮扶队较少介入村级事务、过分注重形象工程。社会方面,社会扶贫关注度不高、扶贫资金来源单一,技术支持服务引进不够。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帮助贫困村多方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上,而忽视技术方面的引进,喜欢新建项目,而放松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注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轻视农业项目的发展。而“支部+X+贫困户”工程能有效缓解这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方面,可以聚合贫困户、党支部、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致富能人,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并且以支部为核心和纽带,通过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确保每个贫困村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致富增收。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脱贫的有效载体,拉动致富能人等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支部+企业+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扩大“支部+园区+贫困户”模式覆盖范围,推进“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遍地开花。
因此,为了能够将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下去,也为了能够带来广大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在此提出几个建议。首先,在精准识别方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坚持民主公开、采取科学方法、严格政策要求。其次,在精准帮扶方面,实施产业扶贫,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形成支部+企业+贫困户的点对点扶贫方式。再次,在精准管理方面,科学管理扶贫信息、发挥扶贫资金整合效益、多方吸引社会扶贫资源,建立健全科学考核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考核方式、探索考核结果科学运用方式。
通过推行“支部+X+贫困户”模式,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带动脱贫致富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真正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通过以上热点分析,希望考上可以从中得到帮助,拓展自己答题思路。最后预祝大家面试顺利,成功上岸!
第二篇: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新华网)
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12月4日电(记者张璇 宋玉萌 叶心可)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浙江乌镇举行,“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本次大会关注的焦点。从“扶贫体验餐厅”到“跑步鸡”,从送钱送物到网络“授渔”,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会发生哪些新鲜事?
从“扶贫体验餐厅”到“跑步鸡”,立体扶贫构建良性生态循环
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这几年“不再安静”。村里一边成立了农产品品牌“岫云村”,一边在省会城市成都开设了首家“扶贫体验餐厅”,消费者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购买村里的鸡鸭鱼肉等农产品。
通过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岫云村实现了整村脱贫。“通过互联网把农村的青山绿水好空气变成农民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老百姓收入提高了,生活方式也更现代化。”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说。
4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分论坛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引导、发展农产品电商,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价值。“„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比重,从2012年的11%,大幅度上升到2016年的29%左右。”
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论坛上介绍的“跑步鸡项目”就是一个实例:京东给每个贫困户发放200到300个鸡苗,指导贫困户进行绿色散养。平时农民养一只鸡只能卖30到40元,但这种绿色散养鸡的平均售价是每只150至160元。
业内人士指出,电商引导贫困农户融入电商产业链条,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推进电商扶贫与贫困地区产业融合发展。这种“立体扶贫”的方式还让农户有了定价、议价的能力。
网络“授渔”,造血式扶贫从教育开始
“这里是北京自然博物馆,今天主要带小朋友们看5件化石。”在距离北京2500公里的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播乐乡鸭团小学,当地60多名孩子聚集在教室里,通过大屏幕上的直播,跟随着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部高源老师的脚步,一同参观、学习恐龙科普知识。这一课,叫作《行走的博物馆》。
通过直播技术,高源带着孩子们,观赏了恐龙的原始埋藏状态和演化过程,一起感受自然科学的神奇。这样的学习形式,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颖又能增长见识。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让孩子们跨越地理环境的限制,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学习到更多知识,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表示,目前,全国贫困村宽带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6%,农村电商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五年前的25%上升到90%,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互联网学习、成长。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能缺席。在论坛上,蒙牛集团首席执行官卢敏放接受采访时表示,蒙牛与农业部合作“牧场主大学”项目,开展“授人以渔”的造血式扶贫行动,为牧区农民提供全面帮扶。“通过资金帮扶、技术服务、管理提升,帮助农民、牧民更好地养牛,2016年推进以来,我们服务了将近18万名牧民,帮助他们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增加了收入。”
“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介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国际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高度肯定中国减贫成效,认为中国的减贫脱贫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任贤良进一步表示,从总量看,到2016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要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每年仍需减贫1100多万人;从结构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
在论坛上,同时宣布了18家企业和13个深度贫困州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例如,微医集团与四川昭觉县签署“互联网医疗精准扶贫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与甘肃定西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等。
与会的多位专家建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销售范围需要拓展,市场半径的扩大,都离不开物流和零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走出去”和“买进来”的问题,需要在软硬件两个方面同时发力,而这些也都离不开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第三篇:公务员面试热点: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新华网)
公务员面试热点: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新华网)(1)
新华社杭州12月4日电(记者张璇 宋玉萌 叶心可)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浙江乌镇举行,“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本次大会关注的焦点。从“扶贫体验餐厅”到“跑步鸡”,从送钱送物到网络“授渔”,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会发生哪些新鲜事?
从“扶贫体验餐厅”到“跑步鸡”,立体扶贫构建良性生态循环
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这几年“不再安静”。村里一边成立了农产品品牌“岫云村”,一边在省会城市成都开设了首家“扶贫体验餐厅”,消费者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购买村里的鸡鸭鱼肉等农产品。
通过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岫云村实现了整村脱贫。“通过互联网把农村的青山绿水好空气变成农民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老百姓收入提高了,生活方式也更现代化。”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说。
4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分论坛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引导、发展农产品电商,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价值。“‘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比重,从2012年的11%,大幅度上升到2016年的29%左右。”
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论坛上介绍的“跑步鸡项目”就是一个实例:京东给每个贫困户发放200到300个鸡苗,指导贫困户进行绿色散养。平时农民养一只鸡只能卖30到40元,但这种绿色散养鸡的平均售价是每只150至160元。
业内人士指出,电商引导贫困农户融入电商产业链条,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推进电商扶贫与贫困地区产业融合发展。这种“立体扶贫”的方式还让农户有了定价、议价的能力。
网络“授渔”,造血式扶贫从教育开始
“这里是北京自然博物馆,今天主要带小朋友们看5件化石。”在距离北京2500公里的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播乐乡鸭团小学,当地60多名孩子聚集在教室里,通过大屏幕上的直播,跟随着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部高源老师的脚步,一同参观、学习恐龙科普知识。这一课,叫作《行走的博物馆》。
通过直播技术,高源带着孩子们,观赏了恐龙的原始埋藏状态和演化过程,一起感受自然科学的神奇。这样的学习形式,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颖又能增长见识。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让孩子们跨越地理环境的限制,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学习到更多知识,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表示,目前,全国贫困村宽带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6%,农村电商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五年前的25%上升到90%,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互联网学习、成长。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能缺席。在论坛上,蒙牛集团首席执行官卢敏放接受采访时表示,蒙牛与农业部合作“牧场主大学”项目,开展“授人以渔”的造血式扶贫行动,为牧区农民提供全面帮扶。“通过资金帮扶、技术服务、管理提升,帮助农民、牧民更好地养牛,2016年推进以来,我们服务了将近18万名牧民,帮助他们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增加了收入。”
第四篇:2017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精准扶贫
>>>历年宁夏公务员职位表
2017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精准扶贫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进入面试备考阶段,宁夏事业单位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相关备考资料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导读】
2017宁夏事业单位面试备考已经开始,中公教育带来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精准扶贫,帮助各位考生提高面试水平,助力备考!【背景资料】
据脱贫攻坚调研结果显示,真金白银的投入很大,干部群众脱贫的热情和期望值挺高,但一些制约脱贫的长期问题,浮现出来。如,建档立卡后,四口之家的农村贫困户一年内盖起了170多平方米的新房,从没去过县城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贷款数万元搞起了种养殖,虽然这些一方面,说明扶贫措施更精准了,不仅瞄准了贫困户,也对准了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精准识别只是第一步,这些措施的长期效益还得打个问号。盖新房贷了银行多少款、借了亲朋多少钱?养羊种果栽草药能不能应付市场风险?都让人心里不踏实。针对扶贫攻坚,要“补苗”而非“拔苗”这一事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中公教育·最全汇总>>>宁夏公务员历年真题
>>>历年宁夏公务员职位表
精准扶贫就像“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搞测土配方施肥”,让弱苗、病苗也能丰产。然而,“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如果工作不深不细,不做长远打算就上马扶贫项目,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还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增加贫困群众负担。
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政府必须主动做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需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脱贫攻坚需要补短板,党委政府有着主导作用。当然,脱贫不能只有良好的意愿,要尊重市场机制,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许多贫困群众聚居区,受基础条件制约很大,政府可以在修路架桥、医疗教育上多下功夫,把栽花种果跑市场等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其中,云南省引入烟草企业整体帮扶阿昌族脱贫,既增收又稳定,群众很欢迎。
眼下,脱贫攻坚无论是资金项目还是组织保障,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脱贫摘帽一旦完成,收尾的事于谁来管,让很多人担心。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得有长远考虑。比如,产业规划上,要注意避免“单打一”,防止引发区域性的风险。同时,注重素质提升、培养致富带头人等不显山露水的“潜绩”。此外,内生动力并非人人都有,还要激发连片区域开发的“群体性内生动力”。
解决贫困问题,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不经过真正的蜕变,不经历市场的风雨,脱了贫也未必能站稳。充分估计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补苗”不“拔苗”,才能让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中公教育·最全汇总>>>宁夏公务员历年真题
>>>历年宁夏公务员职位表
中公教育·最全汇总>>>宁夏公务员历年真题
第五篇:面试热点:精准扶贫
面试热点: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2.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3.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原因】
1.农民参与遭遇社会流动、信息封闭和自利考虑 2.维稳工作压倒扶贫工作 3.精准扶贫面临结构性贫困的挑战 4.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仍然单一 【影响】
1.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2.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精准扶贫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三个“格外”字字千钧,寓意深刻。
【对策】
1.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2.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确帮扶要坚持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3.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练习题】
最近,通过媒体的报道,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角落令人心情沉重:1年最多吃3顿肉;家里连一面严格意义上的“墙壁”都没有;所谓的“门”就是一块由竹篾编成的“板”;不少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日前,总书记专门召开座谈会,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要求,特别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逾7亿人摘掉贫困帽子,“中国式扶贫”道路对人类减贫事业贡献巨大。与过去相比,贫困面大幅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可谓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
【分析当前的形势:前期扶贫效果很好,但是还有一些硬骨头,回应了材料内容。】
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明显。而搞大水漫灌、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与愿违。在一些地方,市场行情没摸清,本地特点又没把握住,通过行政力量,一窝蜂地兴起养兔热、种植热,结果在市场上栽了跟头,群众不但没富起来,还让大量投入打了水漂。可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的“金点子”。
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要讲究科学施策、有效应对。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
【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水漫灌,一刀切。并就此提出扶贫的方向:精准扶贫。】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扶贫工作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呼唤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呼唤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与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却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的做法很有关系。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基层组织,更要选对人、用对人,让那些懂农村、懂经营、有公心的人才为乡亲们脱贫领路。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具体指出关键点:各级干部转变观念,在用人上做文章。】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结尾,提出根治贫困的艰巨性和必胜的信心,属于总结提升部分。】
【题目】
假设你是国家扶贫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从“成绩”“问题”“对策”三个层面考虑,拟写一份《关于全国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工作报告》提纲。
【参考答案】
关于全国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工作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扶贫开发所创成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纲要和其他相关文件,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工作力度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扶贫开发所遇问题
目前,贫困问题表现出的新特征使扶贫难度加大。第一,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呈现;第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贫困群众不断增加;第三,留守在农村生活的很多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成为新的贫困人口;第四,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等现象严重。
三、扶贫开发具体对策
第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第二,驻村帮扶,为精准扶贫提供“滴灌”管道。第三,突出工作重点,为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环境。第四,增加投入,为精准扶贫整合更多资源。第五,动员社会力量,为精准扶贫注入新能量。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14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臵、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14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扶贫工作出现的种种怪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比如一些贫困县造起豪华政府办公楼,比如为了保住“贫困帽子”背后的利益,一些贫困地区走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等等。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习近平[综合分析]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低的那一块板。同样,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穷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贫困人口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穷人的梦想构筑。也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多次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些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扶贫面临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贫。一些地方低质、低效扶贫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扶贫人口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二是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三是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是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对策措施]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出现。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避免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生****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变扶贫资金投放形式,将之前“直接投放”扶贫资金转变为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或是生产保险金等多种形式,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精准扶贫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或为基础太差,或为技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自然条件恶劣者可采取退耕还林予以补偿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对象搬迁至集镇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谋发展;对缺技术的贫困者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对于经济方面的极度贫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资金“输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疾病缠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于缺少产业的贫困对象,要帮助其依据自身优势,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发展之路。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精准扶贫需智扶
2.“精准扶贫”需“对症下药” 3.精准扶贫先要找准对象 [开头示例] 1.肩负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扶贫行动再次到了攻坚阶段,“精准扶贫”这个词一下子火了起来。这是多年扶贫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当下扶贫工作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基本措施,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揣摩斟酌。所谓“精准”,简单的理解就是:贫困调查务必精细,扶持对象必须准确,扶要扶到关键处,帮要帮在点子上。
2.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而“切忌喊口号”契合了“八项规定”力戒空话、套话的内容;“做实三件事”更是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3.扶贫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因为做这件事要涉及很多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争抢贫困县帽子”、“村里抓阄确定贫困户”等往事曾引起社会对扶贫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不少地方、不少人把扶贫看作是一项福利,都争着带“穷帽”,往往出现“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因此,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真正的扶贫对象。
[结尾示例] 1.古语云:“人穷志不短,人要胸怀大志,人不可失志。”大多数困难群众在面对生活时,都有一定的挫败感和自卑感,扶贫开发,还需在“智”和“志”上下功夫。通过教育培训,正面宣传引导,帮助贫困者增加知识、增长见识,重拾信心,在产业发展、技术学习等方面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扶贫开发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2.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切忌喊口号、走形式主义路线,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业绩,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群众的增收致富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实现“美丽中国梦”。
3.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参考范文】
精准扶贫才能“扶真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最让全国人民关注是近1亿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两句朴实的话,出自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三农”工作的一个难点是扶贫,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完成新一轮扶贫攻坚任务,仅靠原有的单一措施、常规手段,已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以改革创新思维与精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与思维实现精准扶贫,就要积极拓展扶贫方式与方法。既要实打实地落实扶贫责任,因材扶贫,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更要端正导向,完善思路。要把扶贫开发与落实农村改革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寻找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中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探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丰富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扶贫开发的内容方法,走出一条有特色、更见实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精准扶贫,就要结合培育现代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脱贫的关键是增收,农村增收的未来方向是现代农业培育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扶贫,既要找准当地农业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有机融合;更要有效利用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引进的科学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发挥产业带动支撑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素质,形成扶贫工作新态势。
精准扶贫,打赢这场硬仗,就要在扶贫机制创新上谋改革、求突破。新一轮扶贫开发面对的困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闯的“深水区”,必须要依靠借助农村深化改革,形成扶贫开发新机制。既要改进扶贫考核机制、责任机制,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也要改革扶贫项目和资金运作办法、监督管理办法,保证扶贫项目和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法、阳光、透明。要以扶贫开发的科学、规范和实效,精准发力,真扶贫,扶真贫,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点评】
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如何看待“军令状”下达到扶贫开发工作中
【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命题预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而去年年底中央更是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下达了“军令状”,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解析】
此题以扶贫开发工作为大背景,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重点要看到中央下达“军令状”背后,是打赢精准扶贫战役的必胜决心和鉴定信念。考生应密切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是不分地域、不分城乡的全面小康,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而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将直接关乎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参考答案】
从过去的“扶贫”到“脱贫”,从民生工作到“重大政治任务”,从下任务到立“军令状”,中央相关表述层层递进、字字千钧,体现了一种义无反顾的大智大勇,也体现着彻底解决、不留死角的决绝。
将“军令状”字眼写入正式文件,相当罕见,这意味着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在限期内彻底完成脱贫任务,将和相关领导干部的“乌纱”息息相关。从中国的政治生态来说,对这样的军令状,没有官员敢于怠慢。贫困,是有人类以来,就与各国各民族如影随形、从未彻底被消灭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不能容忍群体性、区域性的贫困长期存在。邓小平曾有针对性地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撬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全面扶贫战役,让7亿中国农民走出贫困。
新中国成立大半个多世纪,仍有泱泱7000万百姓深陷贫困线以下,这让GDP已高居世界亚军的中国无法傲然,也让执政党焦灼难安。事关立国宗旨与人民福祉,事关执政基础与长治久安,兹事体大。
为此,中央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要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