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9-05-14 17:3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篇: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肖波 魏现杰 王华 王宇

摘 要:未来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资源的信息化战争,针对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结合高新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应用,分析了精确制导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发展方向。精确制导武器在走向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隐形化的同时,也正朝着综合化、多用途方向发展,注重效费比的提高,将逐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火力。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的变革;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场上已广泛使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比例已占到68%。近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在精确制导武器研发和采购上的投入,精确制导武器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原有装备经过改进和改装后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升,新型精确制导武器不断涌现,使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了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新时期新阶段,探讨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对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对抗模式和作战样式,获取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有着重要的意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单元、制导系统与作战信息平台相融合,提高整体作战效率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战争形态,都要求能快速准确发现目标、及时决策和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不仅是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而且是武器系统的信息化。精确制导武器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不能只限于自身的探测器,还应当充分利用战场中的多种信息资源。对现有精确制导武器发射单元进行信息化改进,使其充分支持C4I、C4ISR、C4KISR等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使发射单元不但具备自身火力分布数据,还能共享上级的综合情报数据以共享敌方前沿阵地地形、布设、武器装备等情况,这些都对参战人员掌握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时机或者自动修正发射之前的参数提供必要的支持。目前,精确制导武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程度不高,弹上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近,易受干扰,而且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弹上传感器的探测性能无法与其它探测平台的传感器相比。如果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加装数据链,则精确制导武器之间、精确制导武器与其它信息平台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能迅速察觉目标的机动和环境的变化,在飞行中进行数据交换,实时地对弹上数据进行修正,将极大地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还可以识别特定目标和对目标毁伤评价,如果原定目标被摧毁,制导系统能够重新选择新的航线攻击备选目标。同时,弹上数据通过数据链也可以回传到指挥控制信息平台,指挥员可以根据数据链传回来的数据进行毁伤评估,对目标最易被破坏的区域实施攻击,从而显著提高作战效能。通过数据链,用地面部队或无人侦察机也可以来导引攻击机动目标或难发现的目标。目前,美军方正在致力于研制空中巡逻弹药,这种制导弹药可以停留在一个区域内直到按指令对目标进行攻击。

在未来反坦克作战中,反坦克分队将配备比较完善的C4KISR系统,使每一个作战单元能够做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操作,反坦克武器系统将利用光电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实时地采集、融合、处理、传输、显示战场信息,实现发射、控制、打击和射击效果评估等综合任务,最终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实时化、精确化的发展。反坦克分队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反坦克武器系统本身采集的战场信息,还能充分共享己方其它武器平台和C4KISR系统提供的作战信息,能够全天候、近实时地获取、处理目标的类型、距离、方位、数量等信息,快速决策、合理分发,以多品种和足够数量的反坦克武器协调一致地进行打击,并对毁伤效果近实时地评估以备实施二次攻击,使作战单元在整个火力配系中能够发挥最佳效率。新型制导技术的发展、制导技术的多模化以及末制导技术的智能化,将极大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和抗干

扰能力

目前,红外(中、远红外)自导引、红外成像、激光半主动自导引和激光驾束、主/被动雷达自导引(重点是毫米波)、光纤制导、计算机最优控制、星光定位等新型制导技术不断发展;这些新型制导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成功应用,将使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精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激光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制导等诸多新型制导技术已在精确制导武器得到应用,这些新型高精度制导技术,使导弹制导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新技术并非完美无缺,任何一种制导体制在使用上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精确制导武器的探测系统由于受弹上探测器性能和环境的影响,末端探测距离受到一定限制。多模复合制导技术可以在不同频段(红外、紫外、可见光、微波、宽带微波、毫米波等)和不同的工作体制(主动、半主动、被动、指令等)下工作。一部分精确制导武器已采用中末段制导复合方式,中制导以卫星导航CPS/捷联惯导为主要途径,末制导主要采用凝视红外成像、毫米波宽带高分辨成像等制导技术。世界上多模导引头应用最多的是双模复合寻的导引头。目前双模导引头主要类型有:光学双色、微波/红外和毫米波/红外成像;而红外成像和毫米波主动两种方式是国内外多模复合制导技术优先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在今后10年内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成功应用,使精确制导武器将不仅具有自动攻击目标,还具有逻辑判断、推理和识别能力,成为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武器装备。尤其是信息融合、识别处理技术在数据级融合处理上的突破,使得各传感器获取的目标信息实现智能识别处理,在实施攻击时,不仅可以准确的命中目标,还可以进行多目标选择和自适应抗干扰;在选择命中目标时能自动寻找目标最易损、最关键的部位以获得极高的作战效能。智能化信息处理中ATR技术的研究是重点,新一代红外图像ATR系统是可编程的,它融入人工智能,有自适应和学习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正在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ATR技术中。尽管目前ATR技术还未达到实用程度,但已取得很大进展,必将带动精确制导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3 更加注重精确制导武器隐身能力,提高突防能力和战场生存力

目前,国外外形隐身技术在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日趋完善,而且用于隐身设计的计算机优化设计程序或CAD/CAM技术也日趋成熟,并已相应地制订出非常实用的低RCS外形设计准则。隐形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几种导弹上,并将逐步用到其它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上,以提高其突防能力和战场生存力。在RCS外形设计方面,飞行器的组合外形设计必须尽可能消除角反射效应并减少镜面反射部件,在各部件及其结合部位的外形设计中,要尽量降低其RCS的峰值,并尽量将各强散射中心的相位错开。另外,研制人员正在考虑用新型材料来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隐身性能。例如,为了增强导弹的隐身性,隐形远程空空导弹吸波复合材料构成其外层,可以吸收导弹的红外线,不易被对手发现。通过综合利用雷达、红外和声学等隐身技术,未来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红外信号特征和噪声将进一步减小,使防御系统对其进行探测和跟踪更加困难,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战场生存力将显著提高。拓宽精确制导武器的用途,注重提高效费比

高新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越来越密集,使精确制导武器研制生产周期也随之加长,采购、使用、后勤保障维护费用越来越大,即使是世界超级军事大国也不堪重负;为了降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必须系统设计入手,提高效费比。多用途导弹的作战效费比比采用多种导弹系统分别攻击几类不同目标高得多,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用途的导弹系列,弹体相同,可根据目标的性质选配不同用途的战斗部等,攻击不同类型的目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弹多用。例如法、德、意正合作研制可用于反坦克、反直升机和反水面舰艇的“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多用途导弹。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一种平台多种负载或一种负载多种平台,这是精确制导武器向多用途方向发展的重要模式。一种平台多种负载,是指一种载体(如飞机、军舰、车辆等)可以同时携带和装备几种不同功能的精确制导武器;一种负载多种平台,是指一种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同时搭载或装备多种不同的载体(如机载、舰载、车载等)用于攻击同一类作战目标。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分别装备在飞机、水面舰船和潜艇上,可以空射、舰射和潜射,成为一种负载多种平台的典范。精确制导武器在走向多用途化的同时,还将会向模块化、标准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精确制导武器的造价将会大幅度下降,真正发展成为经济高效的信息化主战武器。

随着制导技术越来越先进,抗大过载机动能力和平台信息获取能力的不断提高,还将会出现用于作战平台的防护的精确制导武器,反导弹导弹、反鱼雷鱼雷和地基反炸弹导弹等新型精确制导武器将会出现;同时随着探测、高速信号处理、自动控制、智能控制、发动机推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将会进一步提高,打击范围将更大,毁伤效果将更加有效;精确制导武器正逐渐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火力,未来战争将真正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竞技场。

参考文献

[1]张彦朴编.反坦克导弹系统[J].炮兵指挥学院,2005.

[2]余超志主编.导弹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5.

[3]安宇忠编.地空导弹兵战术学教程[M].三原:空军导弹学院,1999.

[4]范金荣编.21世纪前20年精确制导技术发展[J].现代防御技术,2003.转

第二篇:关于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

关于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

斩 首

斩首理论最早源于美国空军沃特上校的五环理论。在沃特上校的五环模型中,由内向外,把人的大脑作为第一环,认为人的战略中心是大脑,大脑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大脑、眼睛、耳朵和神经系统,即便是有完好的躯体,也只能是个植物人,这样的植物人将不再能够从战略层次运作,因为大脑负责集成和指导人体器官和神经网络。它相当于敌人的指挥机构,只要把它破坏掉,敌人这个大系统就会停止运转。破坏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战斗毁伤,也可以通过信息战瘫痪。把人的心脏、肝脏和肺比作第二环,它相当于淡水、食物、电力和石油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把人的骨头、血管和肌肉比作第三环,它相当于铁路、桥梁、公路、港口、机场等运送货物、传递信息或提供支援的基础设施。把人体内数千万个用来传送食物和氧气的细胞比作第四环,它相当于人类群体,目标众多,难以消灭。过多地毁灭和杀伤敌国人员并不一定造成士气的低落,相反,可能将激发民族义愤,反而使士气高涨。把白血球等人体保护细胞比作第五环,它相当于武装力量。

五环的关系是: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构成自己独特的系统,最终由大脑统一指挥和运转,所以人体是一个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大脑是不可替代的,心脏、骨头等都是可以替代的。大脑损坏之后人体将失去作为人类的价值,但人体的其他部位失去之后,人仍然享受人类的尊严,仍然能够进行某些正常的思维或战略活动。

五环模型的特点:一是第一环位于核心,目标虽少但地位最重要,越往外环扩展,目标数量越多,重要性越差;二是已往的战争更多的是攻击最外围的两个环,即第五环和第四环,即打击人员和军队;三是未来战争将主要打击内环及核心环,即打击敌人的指挥机构、有机必需品和基础设施。摧毁指挥机构就像是动脑外科手术,使敌人的大脑失去作用;摧毁有机必需品,使敌人缺乏后勤供应和补给而失去作战持续能力;摧毁基础设施将使敌人断绝物质流和信息流,失去所有战争潜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外面那两个环不摧毁也没有多大作战能力。

海湾战争中,美军就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对伊军发动攻击的,先摧毁了伊军指挥机构和地面防空系统,再摧毁其电力、能源、通信、桥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最后才与伊军作战部队开始地面作战,摧毁其人员和军队。科索沃战争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更加充分,南联盟军队基本上没有重大毁伤,北约就结束了战争。

通过摧毁核心环而不需要对外围各环进行打击就能快速达成战争目的,必然节省大量兵力兵器,而且也可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获取主动,这便是美军“斩首行动”的理论依据。美军认为,如果在战争一开始,就把45枚导弹和4枚激光制导炸弹扔在萨达姆的身边并将其炸死,必将发挥巨大的战略效能,而同样数量的导弹和炸弹,如果扔在巴格达市中心或城市外围的伊军防御阵地上,无论造成多大的摧毁效应,都不可能对其政权构成震慑。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的斩首行动主要是针对敌方的战略指挥控制系统,而1986年的美利冲突、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则是直接针对敌方最高领导人进行精确打击,这样的打击体现了打敌要害、直接致敌于死地的战略思想。

震 慑

震慑的本意是震撼与威慑,其核心是不战而胜,起源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理论。威慑的基础是实力,只有通过强大的实力和实战震慑,才能迫使对方不战而降。震慑依赖于瘫痪,瘫痪源于信息战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合理使用。震慑理论首次运用于科索沃战争,继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全面实验。

从伊拉克战争经验来看,震慑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种重要战略行动,有效震慑的原则主要把握两点:一是要重视软震慑力量的综合运用。软震慑主要是瞄准敌人的心理防线和认知体系进行攻击,无论使用什么方式,只要让敌人产生错觉,在认识上出现混乱,战争之前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突然感觉到都是错误的,都是上当受骗的,这样就会达到不战而胜的效能。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不战而降,伊拉克政府高官的临战出逃,伊拉克军队后期的不抵抗行动等等都是出于软震慑的效应。

二是软震慑必须有硬震慑的配合。软震慑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心理战,可以是舆论战,也可以是法律战,当然还可以使用美元或物质利诱来进行作战。这些方式如果没有火力的硬杀伤作为补充和呼应,将不会发挥应有的效能。所以,软硬震慑方式必须交相呼应,正面战场与隐蔽战场必须相互配合,谈与打要相辅相成,不能完全依赖于和谈,和谈是打的结果,只有把敌人打痛、打狠、打伤、打败才能取得和谈的效果。当然,在硬杀伤作战的同时,必须边打边看,不能死打硬拼,如果杀伤破坏过度,尤其是给对方造成过度的附带损伤,可能将造成相反的效果,致使对方转入死打硬拼和坚决不和谈的严重后果。硬杀伤最好是精确打击,精确打击必须要尽量降低附带损伤,这样在外交、舆论及和谈等方面都会留有回旋余地。

软震慑手段的运用,要侧重于心战震慑,包括政治战、外交战、心理战和信息战。这体现了心战为上,兵战次之的战略思维。软震慑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一是通过媒体战来实施心理震慑。主要方法是千方百计地诋毁对方领导人,使之在人们心中丧失威信甚至达到厌恶的程度,最终号召人民起来推翻现政权,以建立民主自由的新政权。科索沃战争中的米洛舍维奇和伊拉克战争中的萨达姆都有类似的遭遇;二是通过新闻发布会和定向广播妖言惑众。主要方法是大力宣传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巨大威力,渲染战争中取得的战果,宣扬战争的惨烈和血腥,制造战争恐怖景象,使对方畏惧战争从而产生投降、不抵抗的念头。炸弹之母的宣传,51师师长投降的假新闻都体现了这一点;三是通过破坏平民百姓的日常必需品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增大其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心理,以减缓反战压力,促使人民起来推翻现政权,以便早日结束战争,恢复平静的生活。

硬震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使用电子战方式摧毁对方的电磁辐射源,使之成为瞎子、聋子、瘫子,处于任人宰割的被动状态;二是使用空袭战方式摧毁对方的关键性目标,重拳猛击,打敌重心,始终保持压力,而且边打边看,达不到目标就炸;三是使用地面战方式快速推进,抢占要害目标和地域,甚至采用特种部队渗透、突击队城市穿越等行动,直接构成心理震慑,制造大势已去的态势。

硬震慑手段的运用,侧重于斩首突击、精确打击、地面突袭和特种作战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斩首行动古已有之。信息化战争中的斩首行动反映了三个特点:一是第一次把斩首行动单独列为一个战役阶段和独立的作战样式,说明这种作战行动已经具有战略价值而并非一般的暗杀或袭击作战;二是第一次把斩首行动从信息战意义上的对敌指挥控制系统的瘫痪作战,转为对敌方领导人肉体的杀伤和摧毁,体现了打敌要害、斩草除根的作战目的;三是第一次把斩首行动作为实施震慑效能的重要手段,伊拉克战争表明,这种震慑效果比任何一场战争都显著。就硬震慑手段而言,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主要体现在空中力量综合震慑方面。空中力量成为一个整体概念。能够集成所有军种力量,统一筹划目标攻击体系、空中任务指令、空袭效能评估。空中力量概念,从科索沃战争开始,不仅包括空军力量,而且还囊括了航天卫星,海军舰载飞机、直升机,海基巡航导弹,海军陆战队飞机,陆军直升机、无人机等。所有这些空中力量集成为一体化作战力量之后,就能形成拳头,对敌进行重拳猛击;二是在震慑策略上,强调重拳猛击、保持压力,打敌重心,中心开花,打点震面,敲山震虎,最终达到不战、少战、精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三是在震慑效果上,强调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作用。

综合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共同经验,在战争前期震慑效果都不显著,但随着战争的推进,震慑效果越来越明显。所以,震慑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浓缩,需要始终保持越来越大的空袭压力。此外,震慑效果也与目标选择有关。战争实践表明,对军事目标的打击效果无论多大,都很难取得震慑民心和政权的效果。然而,对关键性、标志性目标的精确打击,尤其是对平民目标及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打击往往能够发挥巨大的震慑效能,且能够迅速瘫痪人民和政府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推翻一个政权、占领一个国家的战略效能。

此外,全纵深震慑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全纵深震慑主要利用洲际战略攻击能力和战区战役攻击能力进行,可以做到全球力量,全球作战。美军虽然兵力分散部署在世界各地,但能够集中战斗力,而且在运动中保持实时信息传递,保证对指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从科索沃战争开始,首次把三种型号的战略轰炸机同时用于常规战争,体现了信息化战争中传统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由核向常规转移的新趋势。对于防御方而言,始终处于全纵深瘫痪、全纵深挨打,防不胜防、躲亦无处躲藏的被动状态,这种震慑效能持续下去,很容易导致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处于武器装备劣势的一方,由于无法控制战场、无法控制战局、无法创造战绩,而且在战争中信息不畅、孤立无援、被动挨打,最终导致丧失斗志,弃战而降。

全纵深精确打击

全纵深精确打击能力,主要是指洲际战略攻击能力和战区战役攻击能力。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已经具备了洲际、远程全纵深打击作战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几乎都超出了南联盟雷达视距和防区范围。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全纵深精确打击、并行作战和快速遏制及震慑理论,其精确打击的主要特点是:精确制导武器的远射程使之具备了防区外攻击的能力,从而使非线式、非接触作战成为可能;精确制导武器在射程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情况下,圆概率误差达到几米甚至1米以下的时候,从而使点穴式攻击成为可能;武器装备在实现基本自主或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发射后不管,可以自主飞行寻找并摧毁目标,从而使智能化、无人化攻击成为可能。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用于信息攻防的信息武器。非致命杀伤机理的新概念武器和信息武器,作战中没有大量使用,首次使用的武器也不多,基本上还是反辐射导弹、电磁脉冲炸弹等。

二是用于精确打击的自主式武器。完全自主的智能化武器主要投入了三种:战斧-Ⅲ型巡航导弹和AGM—86C空射巡航导弹,杰达姆GPS制导炸弹,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机。

三是用于武器携载和机动的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包括三种:隐身作战平台,如B—2战略轰炸机和F—117A战斗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作战和支援飞机,如F/A—18舰载战斗/攻击机、F—15E战斗机、E—3B预警机、E—8战场雷达控制飞机、EA—6B电子战飞机、长弓阿帕奇侦察攻击直升机、M1A2主战坦克等;具有一定信息化能力的作战平台,如水面舰艇、战略轰炸机、坦克装甲车辆等。

从这些武器装备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来看,效果都不错,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信息化武器装备虽然能够大大提高作战能力,产生强大的震慑威力,但并没有达成快速遏制、以炸迫降的效果,说明信息化武器装备达成战役目的很容易,但达成战略目的却很难。

信息化武器装备性能再先进,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指导,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新军事变革中美国陆军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果,由于作战指导和作战理论的失误,大大限制了信息化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使地面部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指挥员的高科技素质和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操控能力。否则,一到战场就会出现混乱,手里握有非接触作战武器,还要进行接触作战,结果把信息化武器装备扔到一边继续使用传统的枪炮作战,这是非常沉痛的教训。

(摘自《怎样才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定价:38.00元。社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邮编:100010)

第三篇: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摘要:《孙子兵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战争中的指导地位毋庸置疑,被历代军事大家视为瑰宝。同样,在信息化战争中,《孙子兵法》也意义巨大。情报战与其中的“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殊途同归;心理战与其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异曲同工;作战时间短与其中的“兵贵胜,不贵久”如出一辙。此外,《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战略思想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思想不谋而合。关键词:战争思想、孙子兵法、信息化战争

Abstract: During the two thousand years cold war, it`s certain that Master Sun's Art of Wa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be treasured by lots of militarists.In the same time, during the information war, i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Intelligence war,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short time of war convey the same mean as Master Sun's Art of War.In addition, lots of Strategic thinking in it can be applied in modern information war.Key words: Strategic thinking, Master Sun's Art of War, Information war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战争已从冷兵器战争进入机械化战争,现在又在迈向信息化战争。2500年前著名的《孙子兵法》,在如今高科技化的战争中是否还具有其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军事思想的层面上,论述《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体现与生命力。

一、情报战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情报也是信息的一种形式,并且尤为重要。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每个国家均有间谍的渗透,预警机、侦察机、雷达和卫星等的监控。各国也不惜斥巨资建立情报机关,如英国的军情六处(MI6)、美国的(CIA)和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等情报机构。从中,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信息化战争中,情报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制胜的关键所在。

虽然在《孙子兵法》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情报这个概念,但是其中的许多战略思想充分表现了情报的重要性。《孙子兵法·军争篇》提出“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这里通过列举三个不能,来说明在战时,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孙子兵法》中“诡道”的思想影响尤为深远,意思是尽量隐瞒、伪装己方的军事态势。的确,在信息化战争中,一旦暴露自己就很有可能会引起敌方的精确打击,暴露就等于死亡。

二、心理战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的应用也愈发广泛、科学。心理战可以起到提升己方士气,威慑敌方,甚至摧毁敌方士兵心理防线的作用,可以收获巨大的战果。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将心理战演绎的淋漓尽致。1991年1月19日,战争打响两天后,美军利用海湾之声电台,每天18个小时的播音,许多电台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心理专家,他们精通当地的语言,进行了连续40多天的播音煽动,甚至联合BBC广播公司制造如萨达姆身亡等虚假信息,同时美军还通过飞机空投传单,食品,企图击溃伊军士兵的心理防线。心理战收到了巨大的战果,约有1200名士兵逃离军队,第五军被迫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可以说心理战是另一个战场。

在《孙子兵法》中有关于心理战精辟的论述,“上兵伐谋”(谋攻篇)的思想是关于心理战最早的论述,孙子第一次将心理战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的是威慑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威慑,来时敌方丧失作战的勇气,达到不占而全胜的目的。“三军可夺气,将军课夺心”就是说要打击敌方士兵的信心,动摇敌方将领的决心,夺取战斗的胜利。

三、速战速决

纵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战争耗时均十分短,马岛战争历时74天,海湾战争历时42天,伊拉克战争历时27天,短的作战时间往往是战争的发起者取得胜利。而在机械化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如列宁格勒保卫战、凡尔登战役等历时较长,往往是以战争发起国的失败而告终。此外,战争的开销十分高昂,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每天的交军费开支平均3亿美元。故缩短战争历时,速战速决也是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许多高科技的武器使得缩短战争历时成为可能。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道:“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意思是说应当尽量减少作战时间,每一场战争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作战时间很长,会导致国力衰竭,士兵产生厌战心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后果。其实如果一场战争旷日持久,那么参战双方的人员伤亡,国力损失均会很大,这样在战场取得的胜利恐怕就不能算做是胜利吧!孙子强调应集中优势力量给与敌方以迅速的、猛烈的进攻,速战速决,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思想高度统一。

四、慎战

随着战争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军事高科技武器的杀伤性不断增加。虽然武器的精确打击性能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战争中,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的平民无辜死亡。此外,发动一场信息化战争对国家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故信息化战争是惨烈的,发动信息化战争更需要慎重。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子提出了他的战争观: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只有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可以考虑战争。这与发动信息化战争的慎重不谋而合,同时也符合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

五、结论

冷兵器时代提出的《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军事思想的层面上十分值得后人研究,在信息化战争中指导意义。由此可见,虽历经千年,《孙子兵法》谋略思想的普遍价值仍然具有活力与生机。参考文献:

1、李明 周员勋

信息化战争与《孙子兵法》 2008

2、张琳琳 信息化战争中的东方军事谋略 2005

3、谢春明 由《孙子兵法》浅谈信息化战争 2011

4、网络资源 百度百科等

第四篇: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竞赛讲稿)20090905

信息化战争概述

各位老师,大家好!

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一部短片《信息化战争序曲》【视频】。对,这个新的战争形态就是信息化战争。到目前为止,这种战争形态尽管还只是显露出“冰山的一角”,但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向前发展,并将取代机械化战争而成为未来战争的主体形态,从而使传统的战争理念、战争方式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

为适应战争形态的这一发展变化,中央军委适时作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片】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其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索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和实践,是贯彻与实施这一战略决策的必要条件。

【片】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四、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片】

一、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迄今为止,双方力量旗鼓相当的信息化战争还没有出现。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目前尚无准确的定义 和规范的解释,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对信息战的研究也起步较早。早在80年代中期,中国军事理论界就开始研究信息战的有关问题,并发表了一些论述信息战概念的文章。

1985年,我国某部军官沈伟光,这个被称为“全球最先按响信息战警铃的人”,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片】他释义为 “对抗双方争夺信息的战争”,包括“信息空间”,又包括“信息资源。广义是指“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信息资源的战争”,狭义是指“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沈伟光于1990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信息战专著——《信息战》,他在书中指出:“信息战具有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出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军事领域的第三次浪潮。”该书预言,未来将出现“信息化军队”、“信息宪兵”、“信息联盟”、“信息边疆”等,这些观点都是很有预见性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片】“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战争”。他指出: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战争形式——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军事科学院作战条令部编著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指南》一书对信息化战争的解释是:【片】“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交战双方依托信息化战场,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而进行的的战争行为。”

信息化战争主要表现在【片】战场信息化、武器平台信息化、指挥控制信息化和军队信息化,同时还包括由信息化所促成的多种作战形态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包括陆、海、空、天、磁、网络和人的认知等方面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战场信息化——可以使信息优势一方通过信息对抗等手段,使信息优势转化为对制信息权的控制,消除战争迷雾,进而转化为决策优势和作战行动优势;

武器平台信息化——可以增加武器的射程、精度、隐身、智能与无人控制等能力;

指挥控制信息化——使分散部署而打击效果集中,显著提高作战指挥的速度与效率等;

军队信息化——可以在获得制信息权的前提下使不同军兵种和异构的武器装备一体化,促进协同作战与资源共享,大大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队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国家最高军事领率机关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对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战斗力形成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建设,最终实现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过程和目标。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适应信息化战争并发展各具特色的作战思想、理论、作战样式、体制编制、体系结构、武器装备、基础设施、后勤保障、人才培养和训练等。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历程【片】

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并非一触而就,而是社会发展、新军事变革、战争实践和理论探索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导 致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的主要动因。

(一)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孕育的结果【片】

战争是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形态转变了,战争形态也必然要发生变化。战争形态的转变是与社会形态的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95年7月曾经对战争形态的发展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片】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徒手战争,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继之,是由于火炸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的制造和其它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进而演化为机械化战争。到了本世纪50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战争形式: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未来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社会形态的这一转变反映到军事上,就是战争形态转变为信息化战争。未来信息化战争是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以信息与能量结合为基本的能量释放形态,以信息网络化战场为其活动舞台而存在的。

(二)信息化战争是新军事变革推动的结果【片】 《科技革命促进新军事变革》【视频】

军事形态,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军事理论、战争实践、军 事组织、武器装备、军事人员、后勤保障、兵役制度、战争动员等一切军事表现形式的总称。

在军事领域,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着的信息技术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念,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新军事变革,其实质就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由于信息技术渗透性强、传播力广,因而比历史上的前两次社会变革更彻底,是一场对工业时代的军事形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这场新军事变革,主要表现在以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根本性变化为基础,在作战理论、作战方法、军队体制编制等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变革上。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片】“新军事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革命。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预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

(三)信息化战争是现代战争实践催生的结果【片】 20世纪中叶,人类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隐形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新概念武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武器装备呈信息化、隐形化、精确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在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成为最重要的战斗力和力量倍增器,战争动因更加复杂,战争目的更加有限,战争持续时间大大缩短,战争消耗也相对减小。在作战方式上,制信 息权成为主动权的先导并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纵深精确打击和非接触打击成为基本打击样式,整体对抗成为主要对抗方式。在军队建设上,军队规模将大幅度压缩,部队编制将小型化、一体化,作战指挥将网络化、扁平化,于是战争逐步展现出新的面貌。

第一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为酝酿起步时期【片】

50年代末美军装备红外制导的“响尾蛇”空空导弹,60年代初E-2“鹰眼”舰载预警机服役,1971年美军首次使用EA-6型电子战飞机,使战机损失率由战争初期的14%降到1.4%。1972年3月,美军使用15枚激光制导炸弹,炸毁了以前出动700余架飞机、投弹1.2万吨,均未击中的越南清化大桥,开启了现代意义上信息化作战的先河。

1958年美军建立了“赛其”(SAGE)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传输和指挥控制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这个C2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随后在C2的基础上增加了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总的看,这一时期的武器装备精确化有了长足进步,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的起步开始影响传统的作战方式。

第二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为快速发展时期【片】

1977年,美军首次把情报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C3系统,形成C3I系统。侦察卫星可搜集全球信息,各种传感器提高了战场感知能力;理论发展上,1981年美军提出“空地一体战”,80年代后期又出现“五环目标选择理论”(从内向外依次是指挥控制环、生产设施环、基础设施环、民众(民心)环和野战部队环),基本形成信息化作战的理论雏形;武器装备上,“哈姆”反辐射导弹、F-117A型隐形战斗机相继投入使用,特别是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指挥飞机(JSTARS联合星)的运用,为空地一体战提供了指挥手段,使联合作战发生了质的飞跃。

20世纪80年代的多次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信息化作战发展势头强劲。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一举突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线”,以反坦克导弹为主全歼以军王牌190装甲旅,并用萨姆防空导弹体系重创以空军,打破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引起人们广泛重视。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交战双方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电子战、导弹战,战争中的精彩一幕是,阿军“超级军旗”战斗机超低空攻击,在40公里外仅发射1发“飞鱼”导弹,就击沉了英国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同年的6月的贝卡谷地之战,仅用了6分钟就摧毁叙军用20亿美元构建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并在空战中创造了0:87的记录,以军采用无人机诱骗、电子干扰压制、空中精确打击的新战法,着实令世界军事界大吃一惊。

1986年3月,美战机长途奔袭5000公里,用精确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等武器,对利比亚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不到半小时就摧毁了卡扎非住地、雷达站、导弹阵地等目标,利比亚领导人险遭“斩首”。这个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为军队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时期,从90年代初至今,为占居主导的时期【片】 1991年的海湾战争具有划时代意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虽然只占弹药总量的8%,却成为战场火力摧毁的主要手段。C3I系统将各种作战行动聚为一体,开创了多维空间力量联合作战的成功先例。采取连续突击、打击纵深、攻击重心的作战方式,瘫痪了伊拉克的军事体系。战争中,传统的机械化作战模式依然存在,如重装部队突击、地毯式轰炸等,造成较大规模伤亡,但发挥核心作用的已经是信息化作战。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以空中打击为主”的战争。美军采用网络化的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战略、战役、战术三级C4ISR系统网络连接。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到总量的35%,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使己方人员出现作战“零死亡”。信息战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在战争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网络战。

2001年底至2002年初的阿富汗战争,美军在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一体化方面又前进了一步。通过信息网络和数据链将主要作战平台联系起来,从发现战略目标到实施攻击的时间缩短到19分钟,精确制导弹药达到总量的56%。美军根据特殊的战场环境,开创了特种部队在战争行动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先例,丰富了信息化作战的样式。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特征更加明显的局部战争,代表了信息化作战的最新发展。美军以“震慑”理论指导作 战,从强调压倒性绝对优势、转向以较小规模部队依靠综合优势寻求快速突破,实施“斩首”行动——寻歼萨达姆集团,直取敌首要目标——首都巴格达。从发现到打击战略目标的时间间隔减至10分钟,精确制导弹药使用比例达到了68%。空中精确打击与地面闪电突击同步,更加注重特种战和心理战,对实现速战速胜起了较大作用。

1992年,针对海湾战争暴露的系统不能相联等问题,将分立式、封闭式的独立系统,集成为分布式、开放式的C4I系统:1995年,发展成包括监视与侦察在内的C4ISR系统。现在又在构建全球网络栅格。近几年,“全谱优势论”、“快速决定论”、“网络中心战”等信息化作战理论陆续出台。通过全面启动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建设,美军装备的主体基本实现信息化。尤其是“9•11”事件后,美军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公布了三大军种转型路线图,通过军事转型加快信息化建设。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使传统的战争理念发生变革,战争面貌也随之一新,显现了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立体战特征,催生了以信息作战为主导的信息化战争的到来。

海湾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新军事变革的洪流中。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军队信息化建设。其中,英国、日本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在某些领域与美军较为接近,在通讯、情报、指挥等方面基本上可与美军互通,重点发展网络作战、海空作战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俄军重点发展 指挥自动化系统、空天防御体系和高智能武器。印军也开始构建较为完整的C4I系统。

信息战作为一种作战样式,是武器装备信息化初级阶段,在军事斗争样式上的必然表现,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产物。可以说,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战向高级阶段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

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片】 【片】我的示范教学结束 请首长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篇: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我国,由于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机械的照搬同行企业的WMS、TMS系统软件应用,必将“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建设“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才能真正的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桎梏”,导致业务执行繁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更作以灵活的调整,通过系统可调整配置、简单二次开发等方式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1)仓储、配送等业务信息从“异构、分散”向“统一、集中”转变

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难度高,异地业务监控效率差,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加以解决,在集团统一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利用总部集中部署式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将各地子公司的分散业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了解与监控各地的业务开展状况,分析出集团发展战略执行或统一经营管理中各地出现的差异性与潜在问题,进而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2)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的领域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如:货物离港、到货验收、装车出库等业务操作的实时信息),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封闭式的物流系统架构,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3)信息系统灾备将成为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将进一步加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运、中海、中储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建设,不断优化IT基础设施配置,为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各类业务对信息化(包括信息系统、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为提高信息系统及网络服务的连续性与高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IT基础环境建设,对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多、各方面业务数据量的增大导致企业整体IT风险陡然增加,需要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以应对各类灾难的发展,因此应急网络及灾备中心的建设将是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重点,而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当务之急在于完善内外部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在企业与客户(包括货主、承运商等)之间架设起信息桥梁,进而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带动入库分拣、机力分配、配送计划编排等业务效率的提高。

(4)RFID产品将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

随着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利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见性,使得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形码系统。凭借RFID无光电应用特性,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这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争环境中,做为改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业务效率的“利器”,信息化必将成为物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是巩固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

下载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前景讨论 学生姓名:李瑞靖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旅游信息在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日显重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辽......

    军事理论课论文——————信息化在战争中的重要性(5篇)

    信息化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XX学院 X级X班 XX 摘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高科技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化在军事上的应用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

    博弈论在战争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兵法中的应用 每个中国人对博弈都不会感到陌生,从经典到民谚,从战场到麻将桌,每个中国人都会使用博弈论,只是运用的恰当与否的区别罢了。全世界都承认中国人是善良的,也......

    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楼主 房子防护 发表于 搜房网第一城业主论坛 日前,科技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在北京召开安防行业研讨会,中国安防协会秘书长靳秀凤撰文对安防......

    浅谈信息化战争中司令部参谋所必备的几点素质要求

    题目:浅谈信息化战争中司令部参谋所必备的几点素质要求 摘 要 参谋人员的信息素质,是指参谋人员在社会生活和军事生活中,通过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所形成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也不断发展。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加,在国际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真可谓国强语盛。目前汉语成为国际强势交流语言已......

    中国家纺零售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最终定稿)

    中国家纺零售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文/朱士春 增速不断放缓 中国家纺行业经过前期十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疲态尽显,增速一改前期高速增长态势,自2010年开始便一直呈现不断减缓趋势。......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领域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衡量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需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