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合伙人制度

时间:2019-05-14 17:3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里合伙人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里合伙人制度》。

第一篇:阿里合伙人制度

1.阿里巴巴合伙人的内容: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自行创立的独特的治理制度,通过公司章程和相关协议,赋予合伙人提名董事长中大多数董事的权利,使合伙人获得了远远超出其持股比例的控制权。

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权与持股比例不相关,即无视股权。

马云将阿里巴巴合伙人定义为: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以及股东。

2.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和我国合伙企业法中合伙

人制度的比较

区别:

1、二者性质不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阿里巴巴管理层自行设立的一种新型公司治理制度。而合伙企业法中的合伙人制度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体现了合伙企业的存在形式,而非企业内部的治理制度。

2、法律地位不同: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作为一家公共公司,实行的公司治理制度符合上市所在地的法律要求,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我国的合伙企业法的合伙人制度是中国合伙企业法明文规定的,合伙人的权力和义务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他们在行使权力时也要履行义务

3、合伙人产生的方式不同:阿里是由合伙人团队中不少于四分之三的在任合伙人选举产生,获得的投票不得少于全体的75%,以一人一票形式提名。我国法律规定中的合伙人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其他财产权利甚至劳务出资设立合伙企业时自动产生,合伙各方共同签署合伙协议

4、人数限制不同:阿里合伙人制度对团队人数并没有明确规定,合伙人规模可以不断扩大。而我国对合伙人数有明确规定,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要两人以上(含2人),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2到50人

5、权力不同:阿里合伙人权力主要表现为合伙人提名权和半数董事会提名权。阿里合伙人可以控制董事会,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合伙企业法中合伙人的权力大得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企业的所有者,享有企业的全部经营决策权

6、责任不同:阿里合伙人需要积极地推动和提升阿里集团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传承企业文化。而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则需要按照规定的方式、金额和期限出资。在经营过程中,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偿还企业全部债务(普通合伙人是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的有限责任)

3.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利弊

一、利

1.长而有效地保证管理层的控制权,防止因公司发展股权稀释致使股东失去控制权,保证了一定程度上团队的和谐与团结

2.降低管理层获取公司控制权的成本,特别是阿里巴巴这种大规模的公司 3.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促进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4.避免创始人的专制独裁

5.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二.弊

1.合伙人的条件不够明确,可能存在暗箱操作风险 2.可能出现提名僵局,外部股东与合伙人可能爆发冲突

3.可能发生合伙人控制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没有全面应对措施 4.普通股东的权力受到较大限制,没法取得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4.阿里合伙人制度得以落实的原因

马云为何坚持?

1.保持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 2005年,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了战略投资,并获得了阿里的40%股权和35%投票权。雅虎的投资虽然使阿里走出了危机,并促进了其发展,但是同时也给马云带来了控制权危机。合伙人制则赋予了合伙人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对公司战略和文化上也有较强的决定权。

2.使阿里保持竞争力

合伙人团队就涵盖了管理,法律,财务,人力等各方面的人才,这种合伙人制能够自我更新,不断地吸引人才,以保持创新和灵活性,从而保持竞争力。

3.确保阿里巴巴长期发展

在马云看来,企业文化、价值观才是阿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他认为合伙人制通过选出具有共同信念又出类拔萃的合伙人,能够更好地传承阿里的企业文化和坚守公司的使命,实现客户和股东的长期利益,增强阿里的竞争力,确保阿里的长期发展。

软银和雅虎两大股东接受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原因

一、马云及管理层的强势

二、软银看来阿里的增长潜力并高度认同其企业文化

三、雅虎急于套现获利

5.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鉴和启发

二、对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借鉴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能长久而有效地保证管理层的控制权,未来其他企业可能会结合自身的特点改进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企业要想借鉴和运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时是企业进行自主治理和制度创新的原始动力,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非常重要的一点优势就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独特且利于公司长期发展。阿里巴巴集团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其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内在动力。因此,实施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企业应当拥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且该企业文化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并获得股东的认可。

(三)管理团队强大且强势。其他公司要想效仿阿里巴巴集团实施合伙人制度,其管理层必须具备与其放大的控制权相匹配的管理能力,在公司内部具有足够高的权威和地位,足以让股东信服并心甘情愿交出公司的控制权。

(四)、业绩优秀且前景美好。其他公司要想实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应当有着良好的业绩和发展潜力,能未股东带来丰富的投资回报,补偿他们控制权的损失。

三、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启发

(一)对企业的启发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作为一种首创的公司治理制度,堪称企业治理制度创新 的一个典范。制度创新使一种较高层次的管理创新,该制度的实施,引领了自主治理和管理创新的潮流,营造了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的良好氛围。在

(二)对监管层的启发

当前,我国实行“一股一票”的股权制度,并在政策上限制境外注册、境内经营的中资控股或控制的企业在国内上市。这导致国内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如阿里巴巴、百度、优酷(已和土豆合并)、当当等。这些公司大多于境外注册,于境内经营,赴美上市均采用了双重股权制度,以保证创始人或高管的控制权。阿里巴巴集团和这些企业的让我国监管当局不得不重新审视21世纪高新科技企业在公司治理上的需求,反思当前实行的制度能否跟上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行资本市场的改革和监管制度的创新,并营造适应企业发展趋势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监管环境。若一度墨守成规,错过的将不再是一批优质的企业,而是一个时代的优质企业,并限制国内企业的自由发展。

第二篇:阿里合伙人制度

一、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法律内容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又称为湖畔合伙人制度(英文翻译为“Lakeside Partners”),该名称源自15年前马云等创始人创建阿里的地点——湖畔花园。阿里的创始人自1999年起便以合伙人原则管理运营阿里,并于2010年正式确立合伙人制度,取名湖畔合伙人。

仔细阅读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主旨是通过制度安排,以掌握公司控制权为手段保证核心创始人和管理层的权益并传承他们所代表的企业文化。然而,与其他在美上市的公司做法不同,阿里没有采取双重股权制度实现管理层控制上市公司,而是通过设立一层特殊权力机构以对抗其他股东的权利并稳定创始人和管理层现有的控制权,这层机构就是阿里合伙人。因此,阿里合伙人虽然使用了合伙人这一名称,却与《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范定义的合伙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根据2014年5月阿里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招股书,当时阿里合伙人共计28名;而后阿里于2014年6月更新了招股书,阿里合伙人减至27名,其中22人来自管理团队,4人来自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其中两人兼任阿里和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管理职务),1人来自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9月,阿里合伙人再次调整,新增3名合伙人,总人数增至30人。阿里合伙人制度并未固定人数,名额将随着成员变动而改变且无上限,除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外,其余合伙人的地位与其任职有关,一旦离职则退出合伙人关系。根据阿里的招股书、公司章程及其他公开资料,阿里合伙人制度的主要规定如下:

1、合伙人的资格要求:(1)合伙人必须在阿里服务满5年;(2)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股份,且有限售要求;(3)由在任合伙人向合伙人委员会提名推荐,并由合伙人委员会审核同意其参加选举;(4)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超过75%的合伙人投票同意其加入,合伙人的选举和罢免无需经过股东大会审议或通过。此外,成为合伙人还要符合两个弹性标准:对公司发展有积极贡献;及,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为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竭尽全力。

2、合伙人的提名权和任命权:(1)合伙人拥有提名董事的权利;(2)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一半以上,因任何原因董事会成员中由合伙人提名或任命的董事不足半数时,合伙人有权任命额外的董事以确保其半数以上董事控制权;(3)如果股东不同意选举合伙人提名的董事的,合伙人可以任命新的临时董事,直至下一股东大会;(4)如果董事因任何原因离职,合伙人有权任命临时董事以填补空缺,直至下一股东大会。阿里合伙人的提名权和任命权可视作阿里创始人及管理层与大股东协商的结果,通过这一机制的设定,阿里合伙人拥有了超越其他股东的董事提名权和任免权,控制了董事人选,进而决定了公司的经营运作。

3、合伙人的奖金分配权:阿里每年会向包括公司合伙人在内的公司管理层发放奖金,阿里在招股书中强调,该奖金属于税前列支事项。这意味着合伙人的奖金分配权将区别于股东分红权,股东分红是从税后利润中予以分配,而合伙人的奖金分配将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4、合伙人委员会的构成和职权:合伙人委员会共5名委员,负责:(1)审核新合伙人的提名并安排其选举事宜;(2)推荐并提名董事人选;(3)将薪酬委员会分配给合伙人的现金红利分配给非执行职务的合伙人。委员会委员实施差额选举,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合伙人委员会是阿里合伙人架构中最核心的部门,把握着合伙人的审核及选举事宜。

为确保阿里合伙人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阿里还制定(做出)了以下规则和安排:

1、从规则上增加合伙人制度变更的难度 阿里合伙人制度变更需通过董事批注和股东表决两重批准:从董事层面看,任何对于阿里合伙协议中关于合伙人关系的宗旨及阿里合伙人董事提名权的修订必须经过多数董事的批注,且该等董事应为纽交所公司管理规则303A中规定的独立董事,对于合伙协议中有关提名董事程序的修改则须取得独立董事的一致同意;从股东层面看,根据上市后修订的公司章程,修改阿里合伙人的提名权和公司章程中的相关条款,必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票数95%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2、与大股东协议巩固合伙人控制权

阿里合伙人与软银、雅虎达成了一整套表决权拘束协议以进一步巩固合伙人对公司的控制权。根据阿里的招股书,上市公司董事会共9名成员,阿里合伙人有权提名简单多数(即5人),如软银持有阿里15%及以上的股份,软银有权提名1名董事,其余的3名董事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前述提名董事将在股东大会上由简单多数选举产生。根据前述表决权拘束协议,阿里合伙人、软银和雅虎将在股东大会上以投票互相支持的方式,确保阿里合伙人不仅能够控制董事会,而且能够基本控制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

协议约定:(1)软银承诺在股东大会上投票支持阿里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当选,未经马云及蔡祟信同意,软银不会投票反对阿里合伙人的董事提名;(2)软银将其持有的不低于阿里30%的普通股投票权置于投票信托管理之下,并受马云和蔡祟信支配。鉴于软银有一名董事的提名权,因此马云和蔡崇信将在股东大会上用其所拥有和支配的投票权支持软银提名的董事当选;及,(3)雅虎将动用其投票权支持阿里合伙人和软银提名的董事当选。

二、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意义及法律分析

1、阿里选择合伙人制度的长远意义——企业发展和文化

采取合伙人的治理架构。马云认为这一制度保证了高盛和麦肯锡稳定快速的发展和独立自主的文化。马云等创始人的理念是仿效高盛和麦肯锡的模式,将管理层分为三个梯度以推进公司运作:新进人员负责具体执行,中层负责战略管理,创始人主要关注人才选拔和企业发展方向。根据该梯度设计及对应职责,必须存在一种机制以确保创始人和管理层被赋予相应的公司控制力,这就是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灵感和动因。

为解释这一目的,马云于2013年9月10日发出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信中称合伙人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公司运营实现使命传承,以使阿里从一个有组织的商业公司变成一个有生态思想的社会企业;控制这家公司的人,必须是坚守和传承阿里使命文化的合伙人。

合伙人选任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阿里有意识地贯彻着以合伙人治理为核心的统一且发展的企业文化。如,合伙人每年选举制度既填补了因现任合伙人转股或离职等原因可能造成的职务空缺,又为推动公司及时应变、业务拓展和长期发展提供了人事更新的基础和渠道;又如,合伙人人数不设上限,使得合伙人机构的扩张能力与公司发展同步,打通重要员工的上升通道,激发管理层工作热情;再如,候选人经过在任合伙人推荐、合伙人委员会审核及75%的合伙人投票赞成后方可就任新合伙人的选任程序协调了部分合伙人与整个合伙人团队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在任合伙人的推荐可以使人才发现不局限于某几位合伙人的视野范围,确保未来发展的新鲜血液来自公司的各方各面,合伙人委员会的审核不仅反映了对合伙人资格的要求,而且通过对弹性标准的判断也体现了核心合伙人对候选人的认知及价值倾向,确保新任合伙人与核心合伙人利益的一致性,而绝对多数通过制度可以避免因新合伙人的加入所引起的合伙人内部矛盾纠纷,稳定并巩固了合伙人之间的信任及协作;还如,合伙人选举时一人一票的投票制度,反映了合伙人之间的平等性,选举权不与股份等因素挂钩使得阿里合伙人制度更具人合性的特征。此外,对于合伙人任职期间的持股和限制转股数额的要求可以实现合伙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绑定,以减少合伙人的道德风险和代理成本。

2、阿里选择合伙人制度的直接意义——保证控制权

阿里合伙人制度最直接和最现实的作用是强化并巩固创始人及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阿里创始人的持股数量已随着阿里的持续融资及上市被逐步稀释,根据招股书显示,目前软银为阿里的最大股东,持有7.97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其中4.66亿股为软银直接持有,1500万股由软银下属的SBBM Corporation持有,3.16亿股由软银下属的SB China Holdings Pte Ltd.持有。第二大股东为雅虎,持股5.24亿股,占比22.6%。在上述两大股东之后才是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数量为2.06亿股,占比8.9%;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持股8350万股,占比3.6%;阿里CEO 陆兆禧、COO张勇等高管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从股份分布比例上看,阿里创始人及管理层所持股份合计不超过13.5%,远不及雅虎所持有的股份数额,更不能与软银相提并论,仅凭借持股难以对公司继续实施控制,因此通过公司架构设计以获取超过其股份比例的控制权则至关重要。

根据公司法理论及公司治理的研究结果,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其资合性特点使其区别于以人合性为主要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如果说人合性的经营实体追求股东的权利和意志,那么在资合性实体中,董事会则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董事会作为公司具体经营运作的决策中心和管控者,决定着公司的发展路径和总体规划,而以CEO、总经理等为首的高级管理层则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因此,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部门,直接控制着公司本身,股东则依赖于行使投票权、知情权等权利或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改变或影响董事会,借以实现间接控制公司的效果。在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式下,控制董事会即意味着控制了公司。

控制董事会最主要的方式是取得董事的提名权和任命权,安排自己的代言人进入董事会以管控公司。从实然的角度看,阿里合伙人制度确立了如下两层措施:首先,制度规定阿里合伙人享有董事会半数以上董事的提名权,且在被否决的情况下可以重新提名己方董事,从而确保了其能够控制多数新任董事候选人,构成了限制其他股东权利的第一道屏障;其次,一旦创始人和管理层与其他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矛盾加剧,其他股东可能反复动用其投票权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因此制度赋予合伙人任命临时董事的权力,即无论股东是否同意,合伙人提名的董事都将进入董事会以保证其超过半数的控制权。

通过这一制度设计,股东的否决权实际已被架空,股东大会董事选举的意义实质上仅是安排股东代表作为少数董事参与董事会运作,合伙人成功地通过控制董事会的方式取得了公司控制权;然而从应然的角度看,不少人质疑这样的制度安排违背了同股同权和资本多数决的原则,因为按照一般公司法理论,狭义的公司治理目标即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董事的提名权理论上属于每个股东(为了避免股东人数众多及分散性影响所导致的董事提名频繁及混乱问题,不少国家的公司法对提名董事的股东的单一或合计持股比例作出了限制),而董事的选任无论是直线投票制还是累积投票制,其实质都是股东资本多数决的结果。显而易见,阿里合伙人制度所保障的仅是小股东——阿里创始人及管理层的权益,违背了上述原则。

既然阿里合伙人制度颠覆了一般公司法理论,因此该制度如要得以长期稳定地执行,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将该制度固定下来,对此,阿里采取的措施是将创始人及管理层与大股东间达成的关于董事提名和任命的方案写入公司章程,且协议中提名权的修改和公司章程中相关条款的修订应分别经多数董事的批注和股东大会绝对多数票通过(95%以上),通过公司章程的形式直接对阿里合伙人赋权。

这一措施的另一好处是,无论今后其他股东及其持股比例如何变动,只要阿里合伙人持有最低比例的公司股份,则合伙人的权利将不会旁落。其实,阿里香港上市的矛盾焦点就在于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对于阿里合伙人制度中关于董事提名权和任命权的规定以及相关措施的接受程度,下文将对此进行专门评述。当然,阿里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创始人和管理层对董事会的控制(如双重股权制度等),但之所以采取阿里合伙人这一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本文第三点第二小点将对此做进一步分析。

三、阿里赴美上市的制度分析

1、阿里、香港联交所和美国纽交所的博弈

众所周知,香港证监会拒绝接受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强硬态度”是迫使阿里放弃回归港股计划的重要原因,然而阿里与香港联交所的博弈却并非如此简单。从阿里的初衷来看,由于其B2B业务曾在香港上市,熟悉香港的交易规则,同时美国证券市场对于公司上市后的监管及信息披露要求相对严格,且少数股东的集体诉讼频繁,所以阿里会优选香港上市。

从阿里和香港联交所、香港证监会的沟通过程来看,联交所亦有过接受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意向,然而由于触犯同股同权原则,阿里能否在香港顺利上市的关键取决于其监管者——香港证监会的态度,因此即使阿里和联交所达成协议,也难以说服香港证监会。事实上,香港证监会以及香港联交所的股东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曾就阿里合伙人在上市后继续提名多数董事及任命临时董事的提案陷入过争议,讨论的结果是上述结构将为其持股合伙人提供控制董事会的权力,违反了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第8.11条的要求,使得合伙人股份所附带的投票权利与其于缴足股款时所应有的股本权益不成比例,从而违背了香港法律遵循的公司股东“一股一票”的同股同权制度,并可能削弱法律的严肃性及香港资本市场的形象。

在此情形下,香港联交所与阿里于2013年9月终止了上市谈判。尽管在此前后,香港联交所的不少人士建议改变现行规则,但上述建议未能在阿里赴美上市前取得实质性进展。显而易见的是,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态度和政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调整,但受制于阿里所面临的市场情况及协议安排,阿里无法继续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继续等待。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阿里希望保留合伙人制度的要求在2013年10月得到美国纽交所的书面确认,合伙人制度本身不会成为其赴美上市的法律障碍。

2、香港、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定及与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比较分析

如上所述,阿里选择在美国上市的原因系其合伙人制度不被香港证监会认可。然而在倡导公司治理透明、股东意思自治的美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公司治理理念的不同,认可了双重或多重股权制度,也为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我们对香港和美国两地关于双重股权及/或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特殊规定简要分析如下:

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属于美国证监会和纽交所的接受范围,与双重股权制度亦存在相似之处,但阿里不采用双重股权制而创新阿里合伙人制度,我们理解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和考量:

(1)弹性指标的灵活优势。双重或多重股权制度相对明确地限定了享有特种股票权益的主体范围,股票所附投票权等权益的比例等,而“合伙人”制度则存在弹性,成为合伙人量化指标只有工作5年以上并持有公司股份两个要求,而其他所谓的“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的规定更多的是一个相对模糊和笼统的提法,为选举和任命新合伙人预留了灵活把握的空间。

(2)反稀释效果更强。尽管双重股权制度赋予特种股票持有人更多的投票权,但这种投票权数量依然与其所持的特种股股份数量挂钩,只是在比例上大于普通股的配比。相反,阿里合伙人制度则斩断了这种联系,只要合伙人持有公司股份,则其投票权不受任何股份数额的影响,消除了股份稀释的威胁,便于创始人和管理层更长期稳定地控制公司。

(3)获得额外的奖金激励。双重股权制度赋予特种股持有人更多的投票权,但该等股东并不因此就享有超越其所持股份的红利分配权,换言之,即特种股股东并不能获得比按同比例持股的普通股股东更多的分红收益,除非章程或协议中作出相反的规定。但根据阿里合伙人制度,阿里每年会向包括合伙人在内的公司管理层发放奖金,并作为税前列支事项处理(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计提)。

(4)避免法学界对于双重股权制度的诟病。这里分为两个层面,从双重股权制度本身来看,代表同一资本额度的股份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两种或者多种类型,并被赋予了不同的权利,造成资本和权利的分离,这与公众公司资合性的特征矛盾,造成股东地位的不平等;从双重股权的现实状况来看,双重股权结构在资本市场的解读已倾向于为保护创始人或管理层,抑或是管理层与私募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在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前的计划安排或妥协,以牺牲公开市场投资者股东权益为代价,形成的股份权益分级安排。公开市场投资者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股东权益特别是投票权的限制,其能选择的反对方式通常只是用脚投票。这也被很多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视为对股东的差别歧视,是不平等的表现,因而不予采纳。故在形式上,阿里巴巴通过合伙人制度的设计可以避免被直接归入双重股权的境地,便于通过合伙人制度进行权利分配及实现企业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3、加速阿里赴美上市的其他推手

如本文注释11中所述,回购雅虎所持有的阿里股份的时间压力或许也是阿里决定加速赴美上市的原因之一。雅虎的持股变化及阿里的股份回购安排有如下几个重要时点:(1)2005年时阿里股权的分布状况为雅虎39%,软银29.3%,马云等管理层合计31.7%;(2)2011年,银湖、俄罗斯DST Global、云锋基金、淡马锡等基金向阿里联合投资20亿美元;(3)阿里和雅虎在2012年5月达成协议,阿里以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优先股,回购雅虎持有的阿里一半股份,约20%。同年,阿里从香港退市,并完成相关的股份回购,回购资金来源于以中投、博裕资本、中信资本、国开金融所组成的投资团提供的资本;(4)2012年5月的协议同时约定,如果阿里在2015年12月前进行首次公开募股,阿里有权在IPO时回购雅虎持有的剩余股份的一半,即10%左右。双方同时约定维持董事会2∶1∶1(阿里、雅虎、软银)的比例;(5)2013 年10 月,雅虎与阿里更新了回购股份的协议安排,将原先雅虎承诺在IPO时优先出售给阿里的最高股份限额由原定的2.615亿股减少到2.08亿股,即在阿里上市后,雅虎将维持约13%的股份;(6)根据雅虎于7月份披露的2014第二季度财务报告,雅虎和阿里已签署回购协议的第三次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在IPO结束后,阿里从雅虎优先受让的股票数量从之前的2.08亿股减少到1.4亿股。

从阿里管理层和雅虎的回购交易安排中,我们可以发现双方对本次IPO都给予非常的重视和期待:从雅虎的角度看,阿里上市后雅虎所持有的阿里股份已大幅升值,未来可以在美国二级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套现,这对于雅虎的资产收益、流动性增加和财务报表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从阿里的角度看,尽快完成IPO不仅能大幅扩充资本实力以应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扩张浪潮,强化公司的领先地位并提升影响力,同时IPO亦能确保协议所约定的股份回购顺利实现,并藉此为创始人和管理层取得更多的控制权,以巩固阿里合伙人制度。作为一个双赢的结局,阿里赴美上市也就有了更多的助力和推手。

四、阿里合伙人制度对于国内企业的借鉴意义 按照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法律法规,除因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差异外,对于一般的上市公司股票实行同股同权制度(优先股及限售期内的股份除外)。因此,境内上市公司采用阿里合伙人的治理模式存在障碍。但是,对于未上市企业而言,则应当分两种情况讨论。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1)从董事的提名权和选举程序看,《公司法》未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提名权作出规定,因此通常由公司章程直接规范,实践中这一提名往往是股东间协商的结果。根据《公司法》第37条第1款第(二)项,股东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同时《公司法》第42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公司法》将选举和更换非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的权利按照出资比例分配给了股东,但其但书规定设定了例外情形,即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选举和更换董事的权利,并将其写入公司章程。因此,在以增资或股权转让方式引入投资人时,创始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借鉴阿里合伙人制度:(a)设定一个类似合伙人的组织,该组织享有绝大多数董事的提名权,但不享有选举和更换董事的权利;(b)创始人与投资人约定由创始人享有绝大多数或全部(如投资人同意该等安排)董事的选择更换权,即固定两方在董事会中的董事席位比例;(c)将上述机制和约定写入公司章程,并获得股东会通过。

(2)从收益分配看,根据《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因此,创始人和投资人可以通过协议约定的方式安排公司收益的分配,也可以通过向创始人及指定的管理层发放奖金的方式使其获得额外的收益。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1)从董事的提名权和选举程序看,《公司法》虽然未对董事提名权作出直接规定,但根据《公司法》第102条第2款,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因此,不排除其他股东以临时提案的方式向股东大会提名董事候选人。《公司法》第99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公司法》第103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由此可见,在股份有限公司形态下,法律并未留给创始人和投资人太多的意思自治的空间,除通过协议进行约定外,在股份已被充分稀释的情况下,创始人难以利用阿里合伙人制度控制过半数的董事提名权以及董事的选举和更换。

(2)从收益分配看,《公司法》第166条第4款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因此,股份有限公司亦可以通过创始人和投资人协议约定的方式实现公司收益的分配,或向创始人及指定的管理层发放奖金。但是,协议约定的不按持股比例分配利润的制度应当写入公司章程。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未上市的中国企业亦可以借鉴阿里合伙人制度的部分内容以实现创始人之间,以及创始人与新股东之间的权利安排。事实上在公司融资行为中,创始人和投资人通常都会在Term Sheet和融资协议中明确董事会席位和利润分配问题,财务投资人一般不会过多介入公司运营,而阿里合伙人制度似乎又为创始人股东的公司控制权增加了一层保障。当然,这一切还有待中国法律实践的检验。

第三篇:解码阿里合伙人制度:元老院式治理

解码阿里合伙人制度:元老院式治理

核心提示:阿里曾鸣表示,合伙人制是保证公司保持远见、创业精神而设立的,是制度上的创新,不会放弃。

阿里集团合伙人制度与港交所之间的博弈,愈演愈烈。

成功上市对于阿里集团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阿里巴巴成功上市,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抢跑,主要是针对竞争对手京东商城,率先上市吸金,将不利于京东上市;二是拓展新业务,上市之后,阿里集团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小微金融业务(小微金融集团),大数据物流(菜鸟物流)。

京东曾于去年筹谋上市,估值约100亿美元,计划融资10亿至15亿美元。最终因为管理层与机构未形成共识而终止。

上市很重要,合伙人制度对于阿里集团同样重要。9月24日,阿里集团总参谋长曾鸣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合伙人制度是保证公司保持远见、创业精神而设立的制度,是制度上的创新,已经运行三年,不会放弃。

曾鸣表示,阿里集团将坚持合伙人制度。

继曾鸣之后,9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及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上发表署名文章。蔡在文中写道:作为香港人,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蔡用“古人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结尾,意在警示。

合伙人制度与集团上市,鱼与熊掌,阿里集团希望兼得。

除创始人与高管外,曾经有过矛盾的阿里集团所有的大股东、高管站出纷纷站出来,支持阿里集团的合伙人制度。

9月27日上午,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对外发布声明,称“我们非常支持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两个小时后,雅虎人力资源及发展执行副总裁、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董事杰奎琳.雷瑟斯表示:公司领导人可以坚持和传承企业的文化,并用以制定未来的企业经营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合伙人制度对于阿里集团如此重要,甚至可以拿上市冒险。元老院式治理

今年9月10日,马云向员工发信,就“合伙人制度”正式宣布进行员工沟通。马云表达了对合伙人的坚持:“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

当天,阿里创业14年,马云特地选择这一天公布此消息。

马云透露,阿里集团开始实践合伙人制度始于4年前。200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宣布18名集团的创始人辞去“创始人”身份,返聘进入公司从零开始。

马云关于合伙人的思考则更早。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前后,马云就开始思考公司未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架构。为此,马云特地奔赴趟欧、美,考察先进的治理方法。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在马云看来,大多数企业治理方式均不适用于未来的阿里集团,特别是当下的互联网,制造型企业。后来两家非互联网公司给了马云以启发,一家是投行高盛,一家是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采取合伙人治理模式。

比如麦肯锡,公司掌握在600位左右的合伙人手里。原因是这一合伙人制度保证了麦肯锡的独立和客观的文化。

马云另外的启发则来源于古罗马帝国的“元老院”治理模式。罗马元老院是一个审议的团体,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类似一个公司的价值观、文化。元老院起初包括100位家族的首领,称为父老,后来增加至三百名。

直到凯撒崛起前,罗马元老院保证了古罗马的共和体制。马云奔走欧美之际,阿里巴巴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公司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新陈代谢”飞快的互联网服务行业中保持永续发展动力,而关键则是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能在一代代公司管理层中继续下去。

在元老院治理模式下,马云将管理层分为三个梯度,最年轻的做执行;中间一代管战略;老的什么都不管了,只看人。

今年1月15日,马云向员工发出信件,宣布于2013年5月10日起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同时宣布阿里巴巴未来将产生两个组织,一个是战略决策委员会,由董事局主席负责;一个是管理执行委员会,由CEO负责。

今年5月10日,陆兆禧接替马云出任CEO。

合伙人架构设立,马云预想中的三级火箭架构形成:管理执行委员会代理最年轻的一代,负责做执行,负责业务;战略决策委员会代表中间一代,负责战略;合伙人作为阿里定义的价值传承者,决定董事会成员任务等重大事项。

马云在邮件中透露,过去三年已经选举3批共28位合伙人。

曾鸣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虽然阿里合伙人的制度卡得很紧,但希望更多80后、90后快速成长,可能达到40人、50人,甚至100人,未来则有可能是300人。

马云的经验

马云的合伙人制试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一旦创始人不在了,如何保持公司的文化永续发展。曾鸣说:“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创始人不在了之后,公司的文化丧失,很快变得庸碌无为。”二是稳定的管理体系,不因内部分裂影响公司发展。

外界将阿里合伙人机制解读为控制权的争夺。蔡崇信辩解说:“14年来,我们从没想过此时此刻,我们更不会。”

蔡崇信说阿里集团的目的是建立并完善一套文化保障机制,让这家公司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远远超越任何一位创始人的寿命,我们是在寻求一种保障公司持续发展102年的机制。

什么是保障公司持续发展102年的关键?是一个公司的企业与文化,这些文化包括“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六脉神剑”,“九阳真经”,以及“102年的公司”等。合伙人制度的职能之一是保证公司的文化。

关于稳定的管理决策体系,蔡崇信说,合伙人机制能够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内部分裂曾经伤害过很多公司,包括曾经处于IT浪潮之巅的微软、惠普、戴尔、雅虎都曾深受其害:微软在软件战略与互联网战略之间分裂,戴尔、惠普是PC为代表的硬件与IT服务之间分裂,雅虎则在媒体与产品公司间分裂。

内部分裂最终引发公司内部山头化,内讧,战略摇摆,在产品快速迭代、创新快速发展的IT行业被对后超越。

这也曾经伤害过阿里巴巴。2012年,支付宝为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必须解决外资身份问题。在这一谈判过程中,支付宝与两大股东雅虎、软银各处位置不同,坚持各个利益,在马云称之为“支付宝生死关头”差点错失拿牌机会。

当事人回忆:“雅虎有一个强大的律师团,人数超过20人,阿里巴巴的律师团队有3人,谈判时间长达两月。”这次谈判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有史以来最艰难的谈判”。

另一件事情则是阿里集团回购雅虎持有股票。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以及雅虎中国资产,持有阿里巴巴40%的股权以及35%的投票权。2012年9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首批对雅虎 76亿美元股权回购计划已全部完成。

这一谈判同样艰难。阿里巴巴2007年香港上市后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前后历时数年,牵扯了马云相当部分的精力。

屁股决定脑袋。上述事件给马云的经验是,投资股东的屁股与公司的屁股不在同一位置,在某些关键时刻,会与公司的利益发生分歧,损害公司利益,甚至枉顾公司死活。

三级火箭架构

在三级火箭的权力架构下,年轻的人冲劲足,勇于开拓,做执行是个人和公司能力的最大化;中间一代经验丰富,看得到陷阱、抓得住机会,最适合制定战略方向;老年一代不能在执行,战略方面缺精力,但识人,知人善任。

值得注意的是,三级火箭在人员上会有交叉,有人会在合伙人、战略决策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三个圈子,相互渗透。这样的好处是形成稳定的权力交接梯队,不致断档。目前阿里尚未向外公布合伙人、战略决策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三个机构的组成,马云在邮件中透露,经过三年三批次的遴选,阿里集团合伙人目前有28人。

在这一架构下,未来阿里治理会遵循两个逻辑,权力自上而下行使,合伙人决定董事会成员、战略决策委员会成员的任命,以及决定公司关键大事;战略决策委员会决定管理执行委员会人员任命以公司战略方面;执行委员会负责公司日常管理。而人力资源流动则遵循自下而上的逻辑,管理执行委员会为公司战略决策委员会输送人力,战略决策委员会为合伙人输送人力。

三级火箭实现了一个结果,让正确的人坐在正确的位置上。

经过这一自上而下的遴选,相当于经历了阿里集团的“万里长征”,保证与阿里集团价值观、文化保持高度一致,才有资格出任元老,即阿里集团合伙人。

对于这一架构,软银、雅虎作为股东表示认同,原因很简单,公司长远利益尽管不代表股东的短期利益,但某种意义上一定代表股东的长远利益,这是股东愿意看到的结果。

去年雅虎回购阿里集团股份前,阿里集团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雅虎、马云为首的管理层、软银,持股比例分别为40%、31.7%、29.3%。回购后的20%股票被注销,股份结构变为包括马云在内的阿里巴巴管理层,软银,雅虎分别持股分别约为39.62%,3.63%,25%,马云约持股7%。

创始人及管理团队没有绝对控股的情况下,三级火箭通过组织架构解决了权力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创始人股份过低造成权力结构不稳定,伤害了很多公司,最典型的莫过于新浪与雅虎,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离开了公司,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新浪经历了“失落的八年”,雅虎杨致远则数次被公司董事会清洗出雅虎管理层。在这样的权力架构下,马云负责公司的意识形态,包括公司文化、技术变革方向、行业趋势。或者说,马云负责思考世界会如何,阿里会如何,思考的时间跨度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不能低于五年。比如世界会如何,马云会提“小而美”、“新商业文明”等;比如阿里会如何,马云会提出“102年的公司”,“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三级火箭架构意在打造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使阿里巴巴既能保持伟大的狂想,又保持强大的执行力,而新CEO就是负责将伟大的狂想与强大的执行联接起来的人。

第四篇:合伙人会议制度

合伙人会议制度

为了加强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自律性管理,提高合伙人会议的议事效率,保证合伙人会议所决事项的贯彻执行,根据《章程》规定,特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

合伙人会议是本所的最高权利机关,合伙人会议所做出的决议必须贯彻执行。

第二条

合伙人会议对本所的重大事务(指增、减合伙人,律师事务所的解散、与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合并、兼并,重大的项目投资,一次性开支达五千元以上含五千元的开支等)以及合伙人认为应当由合伙人会议决议的其他事项做出决议。日常事务及一次性开支在三千元以下不含本数的项目开支由主任会议决定,其他事务由律师事务所主任、副主任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行使管理权。

第三条

合伙人会议的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前条列举的重大事务以全体合伙人的三分之二通过、其他事项以全体合伙人半数通过为有效,少数合伙人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决议,但不影响决议的效力。

第四条

合伙人会议由律师事务所主任负责召集主持。

第五条

合伙人会议提出议案应当以书面形式在每次合伙人会议召开前十个工作日向召集人提交,并可以就该议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

第六条

会议召集人的职责是:负责接受、整理合伙人对该次会议议题提案,并于本次合伙人会议前五个工作日通报全体合伙人;主持召开本次合伙人会议、制作会议决议书并下发全体合伙人。

第七条

合伙人会议对需要表决的事项实行无计名投票制,只设赞成票和反对票,投弃权票视为赞成票。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合伙人,可以电话投票,投票情况应当记入会议记录,由投票人事后补充签名。

第八条

合伙人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时间为六月和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闭会期间如果发生重大事项确需召开合伙人会议的,由召集人提前五个工作日将议题及会议时间通知合伙人。

第九条

对已生效的合伙人会议决议进行修改程序适用本规则。

附:合伙人会议决议样式:

合伙

会议

()法合字第号总第号

本次合伙人会议通过了以下决议:

一:……

二:……

对以上决议,……合伙人提出了如下不同意见:……

如无特殊情况,下次合伙人会议的时间为

****年**月**日,提案的提交时间截止

****年**月**日。

第五篇:合伙人制度详解

合伙人制度详解

一、行走于中国商业原生态的观察

从一个客户说起:

一天接到某老客户员工A君电话,A君是该客户品牌市场总监,言称马上要创业,预做保健品电商平台,已有投资人且投资人为某保健品代理企业的老板,有资源、人脉和资金,寻求对于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帮助。

不禁感慨,想到该客户的现实困境: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严重、亏损日现,通过管理提升亦收效甚微,老板有突破桎梏之心但又不知道路在何方,看着热闹的互联网创业盛宴想下水又自感没能力、缺人才,各种想法迸发又迟迟不付诸于行动,这么耗着,让人着急。

A君在该公司任职时,曾想与惺惺相惜的B君一起“承包”公司的一项业务,提取总利润的一部分作为他们的激励,但要完全授权;客户老板总在“考虑细节中”的同时,向A君要提出市场部的业绩要求,A君在市场部的工作上建树不多,能够完成任务但并不能主动以业绩推动为导向的思考工作。

最终A君在莫名的焦虑中辞职。客户老板曾跟我点评过A君,有能力,但是担当不足,对于市场业绩的帮助太有限,对于市场部的工作虽然努力,但是对于应承担的业绩要求不愿背负。

这是今天中国无数企业、无数人的一个缩影:传统企业经营日渐困难,面临着新经济、新技术和互联网整体焦虑;很多的人才纷纷出走投入创业大潮;而同时在岗的很多员工在其位却推脱责任、应付工作。把这个缩影放大,可以观察到一些端倪,看到这个时代的三大特征:

观察一:企业何去何从成为时代一问?

从2012年开始,和君接触的客户中明显感受了一股焦虑的情绪,从教育培训到生产制造、从贸易零售到纺织服装,众多企业遇到了各种困惑与苦恼,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搭上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列车,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这一切似乎在某一时段或早或晚的戛然而止,过去成功的做法越来越难以为继,经营出现亏损、进退两难,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更加感受到有希望但又不知路在何方的焦虑。

于是很多企业找到和君,希望和君在战略、组织、人力资源上给予帮助,提升管理。而在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我们也越发的感受到依靠传统的管理技术层面的改进很难改变企业的状况,即使组织优化与调整、即使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同样很难改变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

新经济形态的变化、新技术的冲击、互联网的侵蚀、新一代人类进入职场,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无限的迷茫,让很多传统的做法、传统的管理模式陷入近乎失灵的状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打法不断迸发,一个个的传统企业和行业面临着被颠覆。这是一场传统企业的集体焦虑症,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个案,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焦虑之中。要走出泥潭,转型、创新、升级成了唯一的出路,利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企业,打造平台与生态型企业。

这一切的根基在于人才,解放人才、激发人才,改变过去的管理机制,从企业家为中心到以人才为中心,才能完成企业的重塑。

观察二:众人出走创业成为时代一景

某估值近百亿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放弃了即将因公司上市而带来的丰厚回报,选择创业,很他的小伙伴一起开始了更为艰难的创业之旅,去做在线旅游,跟创投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天使投资。

身边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每次见面都在谈有个什么idea,准备去创业,在联系创投;都在谈他们公司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居然拿到多大一笔投资开始创业,明明感觉这个人很一般,去创业很意外,拿到投资更意外。

去哪儿的、携程的,百度的、阿里、腾讯的,新东方的等等,越来越多大公司的员工纷纷走上了他们的创业之旅,在中关村新东方大厦门前的那条路上,“原新东方核心员工们”创立的在线教育公司的广告承包了整条路。

万科的毛大庆离职开始创业,腾讯的深圳研发中心总经理参与房多多,类似这样的新闻已经不再让人感到惊讶了。甚至最近身边一些传统企业的HR朋友也在跟我讨论准备要创业的事情,养老的、在线教育的、移动招聘的不一而足。

身边做HR而非运营岗位的人也纷纷走上创业之路的时候,感觉“大众创业”时代真的要来了。似乎一夜之间言必谈创业、问必谈融资,感觉这个时代天使投资真好拿,即使更多的创业项目在经营过程中难以为继,但依然挡不住创业得热情。新经济与新技术为大众创业提供了便利,为创富与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

观察三:员工担当不足成为时代一惑

36氪采访某创业者时,该创业者说“创业之后最大的变化是,渐渐的我越来越独立了,我意识到,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只能靠我自己。因为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去在乎这件事情,没有人。”这句话道出了无数企业家的心声。我们常说什么时候企业家晚上睡得着而中高管睡不着才是正常的状态,但现实中实现这一状态的极少极少。

很多员工的工作状态更多地呈现为“听指令”,做的是“被安排的”事情,不主动思考与担当,任何的决策都要等待和请示,怕承担责任。即使公司激励机制健全、充分授权,但依旧不能根除这种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滥用权限、私自做一些游走在公司制度和法规边缘的业务,追求个人的奖金利益,至公司风险于不顾。

薪酬很高、对员工很好,企业有大家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为什么员工依然推卸推诿,总不能把企业的事情真正当作自己的事情来看?那种主动、有担当、敢于承担、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干的人为什么如此稀少?

答案是雇佣制的弊端,雇佣制解决的仅仅是激励问题,但并不能解决风险与责任共担的问题。

在雇佣制的管理机制之下,员工总会有一种给人打工的潜意识,寄希望于员工个人职业道德、综合素质抑或高薪+文化的方法,显然并不能系统的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升级自己的管理体制,改变雇佣制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才能实现人才潜能的释放。

思考

传统企业的经营困局、雇佣制度的天然弊端、核心人才的创业大潮,这三大特征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新经济与新技术给了无数人才创业成功的机会,这些创业企业加剧了传统企业的被颠覆,这种颠覆与被颠覆近乎形成恶性循环:过去的员工找到了行业的痛点,出走创业,侵蚀和颠覆原来从事的行业。而雇佣制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束缚了人才的发展,更成为了这个恶性循环的加速器。

因此升级和替换雇佣制这种劳资关系,打造人才追利逐梦的事业平台,才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根本所在。

改变员工的职业经理人身份,从雇佣与被雇佣的劳资关系转变为共同创业的合伙关系成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管理学的新课题。合伙人制瞬间成为了热门词汇、成为了众多企业纷纷推行的改革措施。

公司变成事业平台,给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与资源,身份转换、完全放权、独立运营、内部市场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让人才变身为合伙人,让人才借助公司的平台创业,实现人才的人生价值与创富梦想,而更多人才的创业共同铸就一个生态型的平台企业。

二、合伙人制的方式及案例

(一)何为合伙人制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合伙是相对于公司制来说的。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拥有公司并分享公司利润,合伙人即为公司主人或股东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合伙人共享企业经营所得,并对经营亏损共同承担无限责任;它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参与经营,也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自负盈亏;合伙人的组成规模可大可小。

而对于雇佣制来说的合伙人制,是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的。合伙人制的本质在于建立一套企业分配机制,转变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业机制,为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帮人才实现人生价值。

实施合伙人制,一方面体现为对于人才贡献和价值的一种认可,并给予人才创造实际价值并给予合理回报的机制;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合伙人制更大的激发人才创造力,并将企业经营行为下放给合伙人团队,从而实现吸引和保有优秀人才的目的;

通过企业组织形态、经营形态的转变实现从产品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过渡。

(二)合伙人制的主要形态及商业案例

合伙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业务合伙、事业合伙、股份合伙,当然在商业实践中很多企业会运用到多种合伙制的结合,成为混合型的合伙制模式。

股份合伙最好理解即合伙人投资并拥有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股东,参与公司运营的同时,承担经营与投资风险、享受股份分红。股份合伙在过去是最常见的形式,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即是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称为创始合伙人,而对于传统企业或非创业期的公司来说,更多的表现为公司与业务骨干共同出资成立合资新主体公司的形式。

事业合伙,即常见的虚拟股份或项目跟投,员工出资认购公司虚拟股份,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但并不涉及法人主体或工商注册信息变更。

事业合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拿出一项业务、产品、项目、区域(单店)等可独立核算的经营体与参与该经营体运营的员工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投资风险,如万科的项目跟投、很多连锁企业的单店员工入股;

另一类是公司不区分不同业务/项目/区域,其虚拟股份对应整体经营盈利情况,全体合伙人出资认购公司整体的虚拟股份,并根据公司整体盈利状况进行分红、承担风险,如华为的内部员工持股计划。

业务合伙常见的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经营团队独立自主进行业务开拓与执行,享受团队经营所得的利润,这是合伙人制最早的形态,常见于智力服务机构如:管理咨询、会计师事务、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轻资产运作的机构,人力资本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对于新业务板块的增加不需要额外的资源与资本投入,有人就能上新业务;

另一类类似于承包制的演化,即在公司确定的业绩、利润基础之上,由经营团队通过努力实现的增值部分进行利润共享,不足部分影响员工收益,适用于非轻资产运作但员工对业绩/利润起到较大作用、员工经济实力不足以进行资金跟投的企业,更多应用与基层员工的合伙人制改造,如永辉超市推行的一线员工合伙人制。业务合伙不涉及法人主体及股份身份事宜,业务合伙人通过自己的开拓与努力实现业绩与利润,并享受分成。

(三)合伙人制的案例

1、海尔的变革——内部市场化、组织失控、自由竞争、内部创业

2013年,海尔提倡进行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企业平台化就是总部不再是管控机构,而是一个平台化的资源配置与专业服务组织。并且提出管理无边界、去中心化,后端要实现模块化、专业化,前端强调个性化、创客化。

第一,平台化企业与分布式管理。海尔企业总部在向着资源运筹与人才整合的平台转型。企业不再强调集中式的中央管控,而是通过分权、授权体系,把权力下放到最了解市场和客户的地方去。

第二,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以用户为中心的人单合一模式在海尔已经推行好几年了,并且在不断完善中。所谓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就是运用会计核算体系去核算每个员工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依据员工所创造的价值来进行企业价值的分享。这种模式使海尔内部形成了无数个小小的自主经营体,员工自我经营、自我驱动。

第三,员工创客化。海尔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创业基金,并与专业投资公司合作,支持员工进行内部创业。员工只要有好主意、好点子,公司就可以给资金鼓励他组建队伍去创业,而且员工可持股。

第四,倒逼理论与去中心化领导。所谓“倒逼”,就是让消费者去成为变革的“信号弹”,让消费者倒逼员工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而“去中心化”,就是企业不再强调“以某某某为核心”,员工只是任务执行者,现在是强调“人人都是CEO”,人人都成为自主经营体,员工也可以去做CEO做的事情。管理者则要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和员工的服务者。

第五,利益共同体与超值分享。海尔提出,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共创价值,共享利益。员工只要超越了应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就可以分享超值的利益。

海尔变革的启示、启发

平台与合伙人制度大势不可逆:海尔变革的意义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很大,作为一家极为传统的制造业,其借助互联网思维,将企业向平台化转变,将组织与激励向人单合一转变,将雇佣关系向生态圈的合伙创业者转变,这一变革对于一家几万人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海尔的变革也预示着在新的商业环境下,传统企业向平台化转变、向合伙制转变这一历史潮流的到来。

接受公司的组织失控与无序状态:在海尔的变革中,从领导分配任务到自己找“用户”,从公司发放薪酬到自己找“订单”从而得到酬劳,从被雇佣关系倒合伙创业关系,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海尔作为一个几万人的组织明确、流程严谨的制造业,逐步进入了混序甚至无序状态,组织进入失控状态,内部市场化、自由竞争,从同事变为了同行、从协作变成了竞合。每个人自己找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前端向市场去找、后端向前端去找。

用市场规则而非管理逻辑塑造企业:类似海尔这样的大变革,过程一定会出现无序和失控的,很多员工会不适应,找不到人做决策和签批,不知道自己怎么获取订单,内部竞争和抢单等等情况都会出现。

这种失控是将习惯了打卡上班领工资的员工转变为自主经营体的一个适应过程,正是在这种“乱象丛生”中会走出一批批真正适应市场、能抓住市场、有外部竞争力的团队和经营体,实现最终的转型和成功。用管理逻辑、管理者的价值判断来管理企业,必然会遇到市场阻碍,将员工放入市场,用市场规则去重塑企业,才能实现竞争力的增长,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

在合伙人制推行的过程中,同样的道理,必须减少“行政干预”,实现内部市场化,员工一定是自己找位置、自己找团队,自己找自己在大平台中的价值点,而非人力资源部主导、安排。从海尔来看,这样的双向选择,会使得那些对平台、对各个合伙人团队没有任何价值的工作不再有人为其支付酬劳,对平台和合伙人团队没有任何贡献的人员一定慢慢的找不到自己的岗位,慢慢实现企业的内部净化。

海尔变革贴士

员工创客化的小微自主经营体

2013年末,一款名为雷神的游戏本进入市场;

2014年1月15日,雷神游戏本在京东上市,20分钟3000台笔记本被抢购一空;

2014年7月24日,雷神911上市,单型号10秒钟就销售3000台;

2014年雷神科技实现2.5亿销售额和近1300万净利润,跃升为国内游戏笔记本销售的第二名,并已拿到500万创投,估值1-1.5亿左右。

雷神科技是海尔内部员工的创业企业,创始人路凯林及其三名合伙人是海尔的员工,在海尔推行内部变革的时候成为海尔内部小微主,并成功创办了雷神科技。

像雷神这般的小微公司,海尔集团内部212个,实现比例为20%左右;而像雷神这般已获得风投亲睐的小微企业,在海尔内部毕竟还是少数。打造一家雷神,令人感到兴奋;而如何能在海尔内部诞生上百乃至上千个雷神,是张瑞敏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人单合一的后端改造

海尔的配送派单由过去的雇佣制转变为“车小微”,员工自己购买车辆,加盟海尔的物流配送系统,每天抢单、送货、安装、维修,收益按比例分成“我现在平均每天接单四到五个,加上车的成本的话,平均每个单子至少净赚60到70元。买车花了两万块,基本一个月之内把买车的投入都赚回来了。

”海尔原服务中心的高如强成为海尔的“车小微”后如是说。

海尔的财务共享中心功能也进行了人单合一的改造,过去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后,财务部门按部就班的进行处理,而如今转变成了业务部门将需求发布到平台,财务部门同一岗位的人员可以像滴滴打车一样的进行“抢单”,及时办结,并获得自己的“单酬”。

2、小米的合伙制——独当一面的创始股东合伙人、初期员工的全员入股、充分授权与放手

对于小米的崛起速度,用一家神奇的公司也不为过,深入到小米的组织与人力资源创新去看,会发现小米把合伙人制掌握到精髓。

第一:初期员工的股份合伙。小米拥有8个各挡一面的合伙人,据公开资料显示:雷军持股77.8%、黎万强持股10.12%、洪峰持股10.07%、刘德2.01%,典型的股份合伙制;而其余初创期的四十多名员工自掏腰包成为公司的初始股东。

第二、充分授权的扁平化组织。小米合伙人班子各管一块,充分授权,各自全权负责自己负责的一块业务或职能,其他人不予干预。而其组织架构基本是只有三级:合伙人-新主管-员工。

第三、一流人才的保障。合伙人意味着共同的使命远景、共同努力、达成组织目标,因此对于合伙人的选择、员工的选择一定是找到最一流的人才,小米赖以成功的核心在于其合伙人队伍、人才队伍,靠的是有创新心态的靠谱的技能高超的人才。用小米的话说:“一个靠谱的工程师顶100个,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力”

小米的启示

找到最合适的伙伴,采取合伙人的方式充分授权,各管一块,实现了每一块的高效运转,就像乐高玩具一样,用这样的优秀合伙人组建出一个个美妙的“世界”。也正是有了硬件、工业设计、软件、互联网等等模块的合伙人,才搭建出“软件+硬件+互联网”的小米公司。

平台型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常态,由单一产品或应用的开发时代到多产品/应用组合的平台,甚至发展为商业生态型组织的过程,正诠释着商业社会的发展进步。充分授权、给人才机会、内部创业等形式发育一块块的产品业务,打造平台型的企业成为未来竞争的常态。

对于传统企业中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初创期企业来说,未来释放内部的人才能量、搭建内部创业平台、给足机制与授权,让合适的、优秀的人才一个个出来参与到内部创业中,才能打造平台企业,用以应对无数的即将崛起的“小米”公司。

3、万科的合伙制——利益与风险捆绑、自我革除赖以崛起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万科当年引入华润大股东,王石本人持股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公司由个人控制转变为职业经理制度,正是这一制度引领了万科过去的快速发展与专业化能力;

而随着行业环境的恶化、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大,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弊端不断出现:KPI导向使得职业经理人习惯“赚快钱”、过度的专业主义而忽略问题本身、职业经理“天花板”问题、战略转型相关的业务部门在原有制度下奖金最少,甚至出现了面对面坐着却要通过工作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等等;

2010—2012年间,万科高管大量出走,三年间大约有一半执行副总裁以及很多的中层管理人员离开,甚至还引发了关于万科“中年危机”的大讨论。

在这个背景下,万科拟通过合伙人制度,来重新界定公司与员工的关系,防止优秀人才的过度流失,应对已经到来的新形式。

用万科总裁郁亮的话说:“事业合伙人有四个特点: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形成背靠背的信任;我们要做大我们的事业;我们来分享我们的成就。”

万科的合伙人制改革是将雇佣制下的职业经理人机制进行革新,祛除雇佣制的弊端,在雇佣制共创共享的基础上增加风险共担,“共创、共享、共担”成为万科合伙人制的核心。

万科合伙人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持股计划与项目跟投,未来还将打造生态链合伙人:

类别

适用人员

只要内容

项目跟投

一线公司管理层及项目管理人员

除旧改及部分特殊项目外的所有新项目,所在一线公司管理层和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跟随公司一起投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可自愿参与投资。员工初始跟投份额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5%

持股计划

一定级别管理人员以年终奖购买公司股票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总部及地方公司一定级别以上的管理者参与持股计划;高管购买有下限、雇员购买有上限;深圳盈安财务顾问企业通过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A股市场共计购入0.33%的总股本

生态链合伙人制

产业链上下游

施工单位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参与的项目进行一定比例的跟投

万科改革的启示、启发

雇佣制的弊端不可掩盖

雇佣制下,专业主义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新环境下弊端不可掩盖,雇佣制下的员工产生的时打工心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非关注整体的事情,郁亮在采访说过:面对面坐着的同事却要用工作邮件的形式来沟通,极大影响了效率。

在和君看来,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雇佣制下的员工养成痕迹化的习惯,痕迹用以证明“我”的工作已完成,剩下是“你”的事情。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乃至命运共同体的期许在雇佣制下一定无法实现。

利益与风险捆绑是事业合伙人制的本质

万科的合伙人制改革,将公司的业绩、股市的表现、投资的风险与员工切合联系在一起,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项目所在区域公司相关人员要求必须跟投项目,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而管理者须将年终收入购买公司的股票;使得所有人员的收入不再仅仅靠个人绩效考核来定,而是与公司的收益、项目的收益紧紧捆绑在一起。

“风险共担”这一要求对于内部人员的筛选有着直观性的作用,对于公司内部“搭便车”、只想收益不想付出、害怕承担风险责任的员工或许会离开平台;但同样的,有能力、有担当、对公司真正认可的人才,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能够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推行,万科的团队被激活、协调更顺畅、营销更生猛,这就是事业合伙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未来万科合伙人制还将逐渐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合作伙伴延伸,让万科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能够参与到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上来,从承包工程到建设自己投资的工程,质量、效率必然大幅提升,而参与者同时亦能享受更多的增量收益。

对于传统企业转型过程来说,需要资本金投入的项目,万科的项目跟投制度值得深思与借鉴,采取类万科的合资、跟投制度等,将收益拿出来与人才共享,人才也与企业共担风险,从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伙关系,由雇佣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同做大公司、分享公司必然成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4、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

2009年9月,马云突然宣布包括自己在内的18位创始人集体辞去元老身份,阿里巴巴将改用合伙人制度,2010年,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正式开始试运营。

阿里的合伙人不同于股东、不同于董事,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但是在60岁时退休或在离开阿里巴巴时同时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不再保有股份。

阿里合伙人并非公司的经营管理机构,合伙人会议的主要权力是董事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权:合伙人拥有人事控制权,而非公司运营的直接管理权。

创立背景:为了解决两大核心问题——如何掌控对公司未来的控制权,及如何在创始人不在的情况下,建立一种可以永续发展的创新文化。

2010

年开始,阿里巴巴开始在管理团队内部试运行“合伙人”制度。

团队组成:由30名具有不同的业务能力和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共持有阿里14%的股权)。在合伙人团队中,有负责交易系统的、有来自技术部门、也有具有金融背景,负责金融业务的。从任职过的部门、负责过的业务来看,也横跨了财务、人力、技术、战略、法务等。

团队分工:合伙人团队“三代人”负责不同的管理内容:最年轻的做执行;中间一代管战略;老的什么都不管了,只看人。

阿里合伙人的任职资格:

²

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

²

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

²

高度认同公司文化

²

对公司发展有突出贡献

²

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合伙人的权力:拥有董事提名权,不拥有公司运营的直接管理权。有权提名超过一半董事会董事,若所提名人选不获委任,则合伙人有权再次提名新的董事,直到被股东大会批准。

合伙人主要职责:体现和推广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阿里合伙人类别:

永久合伙人

为阿里巴巴永久性合伙人,永久合伙人将一直作为合伙人直到其自己选择退休、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或被选举除名;

永久合伙人的产生,可以由选举产生;也可以由退休的永久合伙人或在职的永久合伙人指定;

目前阿里的永久合伙人只有马云、蔡崇信。

普通合伙人

普通合伙人一旦不为阿里集团或者关联公司工作,就不能再担任合伙人,退休的合伙人可以被选为荣誉合伙人,普通性合伙人需要在60岁时退休。

目前阿里巴巴普通合伙人有28名,包括陆兆禧、彭蕾等。

荣誉合伙人

为阿里巴巴荣誉性合伙人,荣誉合伙人无法行使合伙人权利,但是能够得到奖金池的一部分分配。

阿里的启示

平台型企业更具有未来

阿里是一家典型的平台型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全球市值最高的几家互联网公司之一,强力的证明了平台型、生态型企业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产品型和应用型。这也是海尔要转型的重要因素,要向平台型转型,打造生态圈。

合伙人的标准和条件值得深思

阿里对于合伙人的条件和标准:有能力、有突出贡献,高度认同阿里文化,文化与使命坚定的守护与传承者、经过过往至少五年的验证,这些条件和标准对于推行合伙人制的传统企业巨大极大的借鉴意义。

实行合伙人制改革中,公司内部哪些人可以做合伙人?公司将资源、资本倾向于哪些合伙人、哪些项目?通过阿里的案例来看,公司虽然提供创业平台,但并非每个人都应该完全的享受公司的资源,而是那些有能力、有意愿、经得起实践检验、认同企业文化与愿景的人,才是合伙人的最佳人选。

三、思考与启示

(一)经济的新常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创业平台成为必然趋势

如引言部分所说,无数的传统企业在新经济、新技术的冲击下,充满焦虑;过去的打法和管理模式慢慢的失效,盈利能力逐渐下降。而对于有了一定规模和积累的企业来说,必须转型升级,从产品经营升级为产业乃至产业生态经营才是转型的根本之道。

而在转型中,要成功最核心需要的是人才。正如和君董事长王明夫提到的观点,资源、资本、地皮不再是竞争成功的根本要素,人才才是竞争胜出的根本,资源需要人才去经营、资本需要人才的使用并发挥效能。

(二)内部市场化与组织失控成为企业管理新常态

在企业向平台型过渡中,失控将成为组织新常态,适应失控与混序,鼓励内部市场化、允许内部竞争,不怕乱,乱才有未来,官僚式的、固化的组织流程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与转型需要。让内部员工走向市场,去市场中磨炼能力、野蛮生长,鼓励内部相互竞争才能胜出。

将过往的公司绩效考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市场规则竞争、用户选择。这必然导致内部流程的失效与重塑,显得“混乱”。每个团队有每个团队的打法,企业不再有统一的业务层面的标准和流程,都去让市场检验,虽乱但乱中出人才,乱中取胜。看似

“找死”但实则是解放与释放。

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说的“传统组织结构将置企业于死地,未来的企业组织会更类似于一种混沌的生态系统。”

(三)人才大争之势不可阻挡

大众创业的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为人们提供了创业的无限遐想,而屌丝逆袭不断成为现实。一线的从业者更直观的接触用户,更容易的发现用户的需求与痛点;借助资本的力量、互联网的技术、适应新一代消费者的经营思维,去创业、去颠覆、去打劫。

对于无数企业来说,围绕着人脉、资源的获取而去的竞争胜出的打法慢慢失效。只有人,才能找到用户需求,不断更新并做出反应。

如果在新形势下,依然靠着“战略—组织—人力资源”这一管理逻辑必然行不通。人才才是要点,公司的战略、组织、经营、资源、资本等等都要围绕着人才转,去获取人才、占有人才、给人才提供平台才是唯一出路。未来一定是人才大争之世。

(四)雇佣制必将被合伙人制取逐渐取代

对于人才大争之世,对于传统企业被颠覆之世,过去的管理机制已经逐渐不适应新时代。雇佣制慢慢将被淘汰,雇佣制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无法解决核心的劳资关系问题,员工与股东永远是雇佣关系,是打工心态,依靠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传统的激励机制无法实现人才的潜能激发、“不关我事”的状态。

激发人的潜能、转变人的状态,唯有施行合伙人制。企业中有能力、有梦想的人,不愿受制于雇佣制,纷纷创业;企业中无担当的人才,在雇佣制下本着职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但并不会关心“整体”。合伙人制,让人才从打工变成合伙,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让有梦想的人有发挥的平台、让无担当的人必须转型,彻底激发公司的人才价值。

企业转型、人才创业、人力资本的浪费这些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合伙人制诞生并将取代雇佣制的土壤。时代呼唤合伙人制。

严歌苓说,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从陌生进展为熟识,从熟识走向陌生,同样是正常进展。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牢固,也许前一秒钟还牵手一起经历风雨,后一秒就说散就散,所以,你要懂得善待和珍惜。

人与人相处,讲究个真心,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给予真情,我还你真意,人心是相互的。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人主动,但主动久了,就会累,会伤心,心伤了就暖不回来了,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份忍耐和谦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和误解,也少了一些擦肩而过。

做人不要太苛刻,太苛无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重在包容。

包容是一种大度,整天笑呵呵的人并不是他没有脾气和烦恼,而是心胸开阔,两个懂得相互包容的人,才能走得越久。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真诚,俗语说,你真我便真。常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孰不知被欺骗过的人,就会选择不再相信,千万别拿人性来试人心,否则你会输得体无完肤。

人与人相处不要太较真,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争辩的面红耳赤,你声音大,我比你嗓门还大,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很多时候,让人臣服的不是靠嘴,而是靠真诚,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不要太较真了,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你对我好,我又岂能不知,你谦让与我,我又怎能再得寸进尺,你欣赏我,我就有可能越变越好,你尊重我,我也会用尊重来回报你,你付出爱,必会得到更多的爱。

与人相处,要多一份和善,切忌恶语相向,互相伤害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彼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平,每个人心中都藏一份柔软,表面再强势的人,内心也是渴求温暖的。

做人要学会谦虚,虚怀若谷。人人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交往,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这就是胸怀。

有格局的人,心中藏有一片海,必能前路开阔,又何愁无友。

人与人相处,开始让人舒服的也许是你的言语和外表,但后来让人信服的一定是你的内在。就如那句,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人这一生,遇见相同的人不容易,遇见正确的人更不容易,只有选择了合适的相处方式,带上真诚与人相处,才会走得更长,更远更久。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真诚,俗语说,你真我便真。常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孰不知被欺骗过的人,就会选择不再相信,千万别拿人性来试人心,否则你会输得体无完肤。

人与人相处不要太较真,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争辩的面红耳赤,你声音大,我比你嗓门还大,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很多时候,让人臣服的不是靠嘴,而是靠真诚,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不要太较真了,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你对我好,我又岂能不知,你谦让与我,我又怎能再得寸进尺,你欣赏我,我就有可能越变越好,你尊重我,我也会用尊重来回报你,你付出爱,必会得到更多的爱。

与人相处,要多一份和善,切忌恶语相向,互相伤害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彼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平,每个人心中都藏一份柔软,表面再强势的人,内心也是渴求温暖的。

做人要学会谦虚,虚怀若谷。人人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交往,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这就是胸怀。

有格局的人,心中藏有一片海,必能前路开阔,又何愁无友。

人与人相处,开始让人舒服的也许是你的言语和外表,但后来让人信服的一定是你的内在。就如那句,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下载阿里合伙人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里合伙人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伙人制度(精选五篇)

    2016年项目合伙人合作协议书最实用 项目合伙人合作协议书如何写?有多少伙伴不知道的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016年项目合伙人合作协议书-第1篇 项目协议书由:项目出资人(以下......

    如何推行合伙人制度

    律师事务所的管理,简而言之可分为人、财、业务三大部分,而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事务所对这三方面的管理也不尽一致。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律师事务所,除了有其完整的内部机构设置和......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制度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制度 如果老合伙人死了,谁来坐他的职位成为新合伙人呢?是他的财产继承人还是没有亲属关系和继承关系的但有业务能力的新人成为合伙人呢? 那此时老合伙人的财产......

    阿里香港上市或碰壁 合伙人制度违反相关规定(优秀范文五篇)

    全讯网址导航 WWW.222611.COM DD阿里香港上市或碰壁 合伙人制度违反相关规定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不知道最近马云马董事长最烦听到什么歌啊,人红......

    解码阿里合伙人制度:元老院式治理 设三级火箭架构★

    解码阿里合伙人制度:元老院式治理 设三级火箭架构阿里集团合伙人制度与港交所之间的博弈,愈演愈烈。 成功上市对于阿里集团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阿里巴巴成功上市,至少有两......

    【合伙人制】郑志刚:阿里合伙人制度与马云的传承

    郑志刚:阿里合伙人制度与马云的传承 2018-09-12 “ 在今天,阿里对中国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影响无处不在,马云的“退休”就像阿里任何重大活动一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企业......

    内部合伙人制度(合集5篇)

    内 部 合 伙 人 制 度 XX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X月 版本1.0 第1章 总 则 1.1 内部合伙人制度的目的 第一条 内部合伙人制度是指由公司内部员工认购本公司的股份,参与......

    设计师内部合伙人制度

    第1章设计师内部合伙人制度的目的 第一条 设计师内部合伙人制度是指由公司内部员工,参与经营、按本人职位及项目股份享受红利分配的新型股权形式。推行内部合伙人制度目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