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8年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申报指南 一、一般项目
(一)科学技术普及研发项目类
科学技术普及研发项目重点支持科普图书、科普资源包开发、流动科普展、科普新媒体开发及推广、科普基地传播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
1.科普图书
围绕航空航天、健康生活、低碳环保、生态文明、减灾防灾、公共安全、农业种植等前沿和热点领域,重点支持列入出版计划的一年内能够出版的原创性科普图书和国外优秀科普图书的翻译出版。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
(1)申报要求
图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启发性,能做到概念准确、逻辑严谨、伦理符合规范;表现方式上突出新颖性、艺术性、独创性,图文并茂,体现时代感,具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知识支撑;在语言表述上要通俗易懂,能够启发、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加快科学知识的传播。保证图书原创性和知识产权。
图书封面需标注“天津市科委科普重点项目”字样。印制不少于2000册,发放社区、学校、委办局等不少于10个单位。获资助的项目将无偿授权给“科普惠”、“天津科普网”等科普资源对接平台及其公众微信号使用;所开展的活动,须通过“科普惠”平台进行活动发布并自主完成公众参与对接。出版单位须为天津地区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B级及以上出版社。申报单位为非出版机构的,须与出版机构签订出版协议。
(2)申报方式
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同时支持已通过市科委验收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将项目成果编制成科普图书。
2.小型科普资源包开发
重点支持低碳、环保、健康、安全、航空航天、农业种植、科普基地特色资源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科普资源包开发,研发的科普资源包应为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使用,不能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材(人教版)内容重复。优先支持能够形成产业化的科普资源包。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
(1)申报要求
①资源包内容须主题明确、创意新颖、有丰富科学内涵,突出原创性、科学性、教育性,传播科学原理和知识;资源包实验设计应难易适中、适用青少年学龄段明确、互动性强、携带方便。资源包所用材料应低碳环保、无污染、安全性高、质量好、具有可持续使用性。
②一套资源包须面向青少年的一个学龄段,基于一个科学主题,至少包含3个及以上的科学实验内容,并配备一套纸质版和光盘版活动使用说明及实验器材说明。围绕资源包的开发须建立一个由领域学科专家及中小学科技教师组成的顾问团队。
每个申报项目开发的资源包不少于3套,每套资源包制作不少于20个。开发完成后应至少与5个学校进行对接使用。③申报时须提供资源包的主题、名称,对资源包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理论进行说明,附适合青少年学龄段的说明。
科普资源包需标注“天津市科委科普重点项目”字样。获资助的项目将无偿授权给“科普惠”、“天津科普网”等科普资源对接平台及其公众微信号使用;所开展的活动,须通过“科普惠”平台进行活动发布并自主完成公众参与对接。
(2)申报方式
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3.科普新媒体开发
重点支持与妇幼保健、气象等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受益人群广、科普内涵丰富的应用软件(APP)、移动端适配程序等新媒体开发。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
(1)申报要求
重点支持开发方便市民使用的手机APP、移动端适配程序等新媒体的开发,用户规模大、受益人群广,用户体验好、运行方便。
开发的科普新媒体需标注“天津市科委科普重点项目”字样。获资助的项目将无偿授权给“科普惠”、“天津科普网”等科普资源对接平台及其公众微信号使用;所开展的活动,须通过“科普惠”平台进行活动发布并自主完成公众参与对接。
(2)申报方式
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4.科普基地传播能力提升
支持2015-2017年度天津市科普基地评估中优秀单位开展科普基地传播能力提升。根据各科普基地工作特色,依托现有科普设施,设计开发科普互动展项、参观路线、导览系 统等。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为20万。
(1)申报要求
科普基地应用设施开发。包括:开发科普互动展项1项,开发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科普导览系统,设计科普参观路线、科普标示,编写针对不同人群的科普讲解词,以及制作相关科普宣传品。定期组织开展全市科普活动10次以上。
开发的科普互动展项需标注“天津市科委科普重点项目”字样。获资助的项目将无偿授权给“科普惠”、“天津科普网”等科普资源对接平台及其公众微信号使用;所开展的活动,须通过“科普惠”平台进行活动发布并自主完成公众参与对接。
(2)申报方式
仅限2015-2017年度天津市科普基地评估中的优秀基地。
(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项目类
重点支持全市范围开展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专题性科普活动。能够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全市科普活动开展具有示范作用,活动效果突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
1.科普专题活动
面向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居民等重点人群,围绕医学健康、生态环保、减灾防灾、建筑节能、智能家居、公共安全、妇儿保健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及配套宣传产品的开发。单个活动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
(1)申报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采取科普折页、科普记事本、科普异型画册等方式,开展主题鲜明的科普教育活动,在全市重点科普活动能够提供1000册供有关部门进行公益性发放。所开展 活动需在“科普惠”平台进行发布并自主完成公众参与对接。
(2)申报方式
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申报时需列出详细的活动方案。2.科普基地特色活动
结合科普基地工作特色,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体现新创意、新思路和新方式,对全市科普活动开展具有示范作用;活动效果突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单个活动资助额度不超过8万。
(1)申报要求
要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力广泛,线上(互联网或微信等新媒体)线下互动紧密,吸引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系列活动次数一般不少于10次或累计活动时常不少于10天。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所开展活动需在“科普惠”平台进行发布并自主完成公众参与对接。
(2)申报方式 仅限天津市科普基地。
二、重点项目
围绕2018年国家和天津市科普重点工作部署,支持开展一批全市性大型科普活动、赛事及科普研究,通过大赛、竞赛、大型活动等方式,鼓励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举办系列科普赛事和活动,打造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全面提升天津科普能力。申报单位需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申报时需列出详细的活动方案、研究方案。每个方向拟择优支持1个项目。单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一)2018年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
总体目标:进一步发挥微视频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充 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全社会力量,形成一批科普内容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微视频作品。
申报要求:举办科普微视频大赛,征集不少于100项科普微视频作品,评选出一批科普内容丰富、制作新颖、喜闻乐见的科普微视频作品,对获奖作品在相关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二)2018年天津市科普讲解大赛
总体目标:广泛发动和动员广大市民参与科普积极性,提升全市科学普及能力和讲解水平,吸引更多的科普爱好者投身科普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高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科普传播能力。
申报要求:举办2018年天津市科普讲解大赛,动员各高校、中小学、科普基地和场馆、社会人士等参加,征集参赛选手不少于50人,开展科普讲解能力培训不少于5次,大赛设置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科技常识问答等环节。组织获奖选手在我市重点区域开展展演活动。
(三)2018年天津市优秀科普图书评选活动
总体目标:为了提升科普图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图书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加快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申报要求:组织开展2018年天津市优秀科普图书评选活动,科普图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公众喜闻乐见,所征集原创科普图书不少于50部,评选出一批优秀科普图书,并对优秀科普图书进行免费发放和公益推广不少于1000本。
(四)2018年京津冀协同科普系列活动 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深入挖掘京津冀科普协同合作资源,促进京津冀科普资源合作与协同发展。
申报要求:整合京津冀三地科普资源,采取京津冀科普旅游、大赛、论坛等方式,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建立京津冀科普资源的对接渠道,开展各类京津冀活动不少于3场(次),促进京津冀科普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三地科普资源对接机制。
(五)2018航天系列科普活动
总体目标:借助“中国航天日”,面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展示航天成就。
申报要求:举办2018年航天系列科普活动,以展览、讲座、参观等形式组织10次以上活动和宣传,惠及市民超过1000人次以上。
(六)天津市科普管理能力提升
总体目标:以提升科普基地功能定位,增强基地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我市科普基地绩效评估体系建设,规范指导各类基地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提供载体支撑。
申报要求:突出科普资源整合、服务效果评价、工作机制建设等重点内容,研究设计科普基地建设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管理模式,促进科普基地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开展科普工作调研,为深入推进科学普及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数据支撑。
第二篇:2011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1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本指南依据《辽宁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集群发展,优势引领,高端跨越”的指导方针,凝练成七大主题,28个专题及其支持重点。
本指南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者组织申报2011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对组织编制与实施计划,起指导和约束作用。
主题1.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专题1.1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重点支持:支持建立和完善一批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战略联盟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研发重大战略产品或标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继续支持已构建的产业技 1 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我省优势产业领域,加快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题1.2 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
重点推进与国内重点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合作。重点支持突破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难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和装备。支持辐射带动作用大,提升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继续支持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为目的,以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建设。
专题1.3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重点支持:选择对产业和行业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关键创新产品作为突破口,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群;支持一批经济效益突出、品牌效应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项目,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集聚化发展;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支持能够形成规模效益和特色经济和技术创新项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围绕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支持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 2 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及就业的项目。
主题2.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专题2.1 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重点支持: ——基础制造装备技术及产品。开发高精高速复合数控机床、重型数控机床、特种加工机床和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大型齿轮、轴承、变速器、液压气动密封件等基础零部件技术及产品。
——重大技术装备技术及产品。开发石化通用成套装备、板坯连铸连轧机等大型冶金成套装备、矿山、冶金机械成套设备、全断面掘进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核电用大型起重装备等技术及产品。
——交通运输设备技术及产品。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高速机车设备及网络控制系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信号系统、民机整机及配套产品等技术及产品。
——能源装备技术及产品。开发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配 套产品、智能电网设备、高效清洁发电装备、重型燃气轮机、煤的高效清洁利用设备、LED照明、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绿色环保型装备等技术及产品。
专题2.2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开发兆瓦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等风电装备及配套产品、百万千瓦核组泵等核电装备及配套产品,开发混合动力轿车、电动客车、高压共轨柴油机等系列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设备,重型燃气轮机、核泵、超高压输变电、钻井平台等能源装备,船用柴油机曲轴和水轮机部件等大型基础件及关键零部件,用于回收工业余热资源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
专题2.3 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板坯连铸连轧短流程工艺技术、减量化轧制技术、以能源转换为基础的熔融还原技术、重点工程急需关键钢铁材料生产关键技术、钢铁废渣和废气的减量化、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能源化工与绿色化工技术、农药创制以及精细化学品新品种、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工程、多晶硅及高转化效率电池片、特种资源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精品钢材、钛合金、镁合金、大断面挤压铝型材等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等项目。
专题2.4 加快新医药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等特征的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药的临床研究和规范的临床前研究(2年内可获得临床批件);医学影像、医用新材料、检测监测、康复与治疗等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国产创新医疗器械推广应用示范。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研发;辽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及GAP基地建设。
专题2.5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设备,新型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面向智能化装备的嵌入式软件,面向电子商务(港航)、矿山开采等行业应用软件,出口软件构件技术及应用,新型汽车电子应用技术及产品,智能交通系统,现代通讯技术及终端产品,数字音视频技术及产品等;CAE优化设计、流程工业MES系统、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和网络协同制造等技术研发及应用等项目。
专题2.6 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渔业资源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种苗扩繁技术、海水淡化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5 海洋矿产资源利用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技术、海洋装备制造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灾害预警与减灾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核心技术。
专题2.7 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重点支持:将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按照我省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技术需求,扶持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具有较高行业信誉的专业性科技中介机构;提高科技中介从业人员和创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化素质培养;促进科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发展,推动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制度;以业务链、地域互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纽带,建设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联盟;推进政府采购科技中介服务工作;支持科技中介网络平台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等项内容。
主题3.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引领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专题3.1 推进具有区域经济特征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支持: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辽宁(阜新)液压产业基地、辽宁(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辽宁(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基地、鞍山菱镁新材料、辽宁(营口)渤海科技城、盘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抚顺碳纤维的建设。支持基地域内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技术转移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及基地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支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辽宁铁岭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锦州光伏产业基地、辽阳芳烃特色产业基地、泗水科技城等特色产业基地,引导产业基地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专题3.2 推进高新区及相关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新区“二次创业”,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推动高新区及新城区内孵化器建设,相关创新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专业孵化器等建设;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高新区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基地的相关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共享资源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省生产力体系建设。
主题4.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专题4.1 种子创新工程
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引进及选育;主要果树、蔬菜、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主要海(淡)水优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种苗扩繁;瘦肉猪、肉(奶)牛、绒山羊等畜禽品种选育、繁育技术;主要适宜林木品种引进、选育和快繁技术,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技术。
专题4.2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生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主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技术;主要果蔬、花卉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设施农业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海(淡)水产品高效、健康、标准化养殖及资源恢复技术;畜禽安全高效、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预测预报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保鲜技术;农机装备技术;旱作农业技术;灌溉、排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土保持技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森林资源培育及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林丰产技术;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农村新能源开发及新农村建设。
专题4.3 科技特派行动
重点支持: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需求建立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农业产业化科技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农民技术员培养,重点培养种养殖示范户带头人。
主题5.着力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加速推进和谐辽宁建设 专题5.1 人口与健康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 重点支持:围绕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精神 系统等疾病,建立一批综合性诊治技术转化基地;宫颈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示范;中医防治亚健康、治疗优势病种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城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等规范化诊疗新技术及应用示范。
专题5.2 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关键技术;社会安全关键技术;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关键技术;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技术等。
专题5.3 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
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支持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综合治污与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空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研究与开发以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与保护技术等。
专题5.4 软科学研究
重点支持: 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科技工作的重要部署,围绕辽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科技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发 9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社会、生态、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从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发展专题研究。
专题5.5 科学技术普及 重点支持: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完善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培养科普人才等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
——面向全省青少年开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实践能力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
——开展科普媒介推广、科普创作、科普图书音像制品出版、科普展品等富有辽宁特色、有重大启迪意义和示范引导作用的科普精品创作活动。
——开展全省科普资源调查统计、专业网站建设、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等。
专题5.6 实验动物
重点支持:实验动物模型开发,动物实验新技术开发,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保障体系建立,实验动物相关产品开发。
专题5.7 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推进全民健康、资源综合利用、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公共安全、建设和谐社区等民生科技工作,培育一 10 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荐一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主题6.着力提升条件能力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专题6.1 加速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支持:与欧洲、北美、澳洲、日本、韩国等重点国家、地区间的科技合作;对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和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新产品;与国(境)外行业协会(团体)、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为发展重点产业服务的国际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国际成果转化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园区);骨干企业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及研发团队,收购或兼并国(境)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国(境)外建立研发中心等。
专题6.2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
专题6.3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重点支持: 我省重点行业、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中技术共性强、水平领先、工程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学研单位组建行业工程中心,加速行业技术进步和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围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辽宁中部城市群及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在优势企业组建企业工程中心,突出地方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创新意识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企业工程中心,为企业技术进步及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专题6.4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 依托拥有丰富科技资源并且能够对外提供资源共享共用、公共研发、中试试验、分析计量与检测鉴定等服务,并取得较好效果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须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对外资质)等单位,支持其独立或联合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我省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保障性、支撑性服务。
——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整理加工和对外服务:包括基础、标准、理、工、农、医等重点领域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重点是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电子测量、特种检测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自然科技资源整理加工及对外共享共用服务:重点 是我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作物、林木、畜禽、水产等动植物种质资源。
——专业技术平台建设:围绕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组建一批为基地内企业提供公共研发、中试试验、分析计量与行业检测鉴定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主题7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专题7.1 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我省优势产业的相关学科,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卓越、掌握前沿核心技术和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做为冲击“两院”院士的后备人才,以提高我省“两院”院士的当选数量;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实施为载体,支持高层次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带动全省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团队建设,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专题7.2 加快中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培养
重点支持:贯彻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和“优秀中青年 拔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优势领域的相关学科,选拔支持一批具有创新潜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提升研发团队水平,以促使其尽快成长为未来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
第三篇: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0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前 言
本指南依据《辽宁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凝炼成七大主题,29个专题及其支持重点。
本指南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者组织申报2010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对组织编制与实施计划,起指导和约束作用。
主题1.加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专题1.1推进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重点支持:建立和完善一批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为主要目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引导组建一批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研发重大战略产品或标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 1 持一批由省内外院所、大学与我省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建立一批具有产业相关性的企业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专题1.2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等领域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开展的技术含量高、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具有显著节能降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有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加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
主题2.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产品开发,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专题2.1装备制造业重大关键技术及装备
重点支持: ——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及产品攻关。结合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实施,开发高效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多轴联动高速龙门式加工中心等高档数控产品和数控系统,以及伺服电机等关键功能部件。
——IC装备关键技术及产品攻关。结合国家IC装备重大专项的实施,开发12英寸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匀胶显影设备、IC装备机械手等设备和产品。
——机器人关键技术。重点解决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技术、高速平衡控制技术、机器人联网技术、洁净自动化技术等 关键技术,开发面向汽车、电子、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新型焊接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重载搬运机器人、装配性移动机器人等新产品。
——新兴装备关键技术及产品攻关。开发兆瓦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等风电装备及配套产品、百万千瓦核组泵等核电装备及配套产品,开发混合动力轿车、电动客车、高压共轨柴油机等系列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研发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技术、大型重载高速高精轴承关键技术、高性能高精度复杂机械零部件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装备及多场耦合中的关键计算力学及先进设计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大型零部件的精密铸造技术、大型装备优化设计技术、高效高精度复合加工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微型机械系统设计制造等,板坯连铸连轧机等大型冶金成套装备,百万吨/年乙烯用透平压缩机等大型石化成套装备,全断面掘进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设备,重型燃气轮机、核泵、超高压输变电、钻井平台等能源装备,船用柴油机曲轴和水轮机部件等大型基础件及关键零部件,液压件、阀、泵等通用装备基础元器件、用于回收工业余热资源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
专题2.2新材料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板坯连铸连轧短流程工艺技术、减量化轧制技 3 术、以能源转换为基础的熔融还原技术、重点工程急需关键钢铁材料生产关键技术、钢铁废渣和废气的减量化、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以及精品钢材、钛合金、镁合金、大断面挤压铝型材等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等项目。
专题2.3化工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重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催化剂开发及制备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能源化工与绿色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及助剂、节能节水功能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关键技术、农药创制工程关键技术、新型高效清洁安全化工生产新技术等;以及精细化学品新品种、无水印染技术及产品、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工程、多晶硅及高转化效率电池片、特种资源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专题2.4信息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设备,新型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面向智能化装备的嵌入式软件,面向电子商务(港航)、矿山开采等行业应用软件,出口软件构件技术及应用,新型汽车电子应用技术及产品,智能交通系统,现代通讯技术及终端产品,数字音视频技术及产品等;CAE优化设计、流程工业MES系统、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和网络协同制造等技术研发及应用等项目。
专题2.5 农业重大关键技术
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主要粮油、果蔬、花卉、畜禽、林木、水产优新品种引进及选育;主要农作物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畜禽、水产安全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高效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研制;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高效旱作节水技术;食品安全技术;农业生态环境修复和利用技术;灾害性气象预测预报及人工降雨技术;农业转基因技术;动物快繁技术;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信息技术。
专题2.6 国际科技合作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支持:与欧洲、北美、澳洲、日本、韩国等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针对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和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新产品;与国(境)外行业协会(团体)、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为发展重点产业服务的国际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国际成果转化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园区);骨干企业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及研发团队,收购或兼并国(境)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国(境)外建立研发中心等。
主题3.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孵化器建设,促进区 5 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专题3.1推进具有区域经济特征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支持: 辽宁(阜新)液压产业基地、辽宁(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辽宁(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基地的建设。支持基地域内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技术转移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及基地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支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辽宁铁岭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锦州光伏产业基地、鞍山光电产业化基地、盘锦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营口汽保特色产业基地、辽阳芳烃特色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引导产业基地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专题3.2推进高新区及相关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新区“二次创业”,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推动高新区及新城区内孵化器建设,相关创新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专业孵化器等建设;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高新区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基地的相关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共享资源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
主题4.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题4.1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重点支持: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特色产业基地中的骨干企业,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的成长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专业服务类机构进行共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技术集成、二次开发或技术营销后,实现技术转移的项目。
主题5.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行动,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专题5.1 实施“科技特派行动”
重点支持: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派驻省级科技特派团,推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
专题5.2 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创建
重点支持:“龙头企业 + 基地 + 农户”产业技术体系;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创建活动。
专题5.3 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
重点支持:保障粮食、菜蓝子安全生产的优良新品种与优 7 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应用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专题5.4 新型农民培养
重点支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重点培养种养殖示范户带头人;农民科技经纪人示范工程,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科技经纪人。
主题6.进一步加强民生科技工作,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专题6.1 重大新药创制(生物与医药领域)
重点支持: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技术转移服务等创新平台、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及基地发展战略研究等。重点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基本完成临床试验或近期可产业化的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功能保健品及相关材料、医疗器械等新产品研发。
专题6.2 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 重点支持: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综合治污 8 与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综合保护和治理技术、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研究与开发等。支持重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建设。
专题6.3 人口与健康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 重点支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研究;高血压、肝炎、肝癌等农村多发疾病低成本综合防治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等规范化诊疗新技术和综合防治研究;中医诊疗技术的研究、疗效评价与推广。
专题6.4 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围绕生产安全、社会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开发交通安全智能化管理技术和装备、煤矿瓦斯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强地震机理与监测预报技术及危险源监控技术等。
专题6.5 科学技术普及
重点支持:面向全省青少年开展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强省级科普基地建设,支持一批省级科普基地完善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科普能力;开展特色科普精品活动,支持科普媒介推广、科普图书、音像作品等科普作品创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开展全省科普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支持相关机构开展科普人才培训,扶持建设科普网站及开展全省科 9 普统计工作等项目。
专题6.6实验动物
重点支持:实验动物模型开发及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实验动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验动物检测技术平台。
主题7.进一步加强条件能力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专题7.1 软科学研究
重点支持: 按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技、经济社会重大决策需求及我省科技中心工作任务,加快建设创新型辽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有限资源,在科技发展战略、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重点开展重大问题的前瞻性战略研究;区域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优势产业研究;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科技人才与对外开放研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专题7.2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
专题7.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组建企业工程中心,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及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在优势企业组建企业工程中心,突出地方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创新意识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企业工程中心,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省重点行业、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中技术共性强且、水平领先、工程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学研单位组建行业工程中心,加速行业技术进步和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支持相关项目。
专题7.4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围绕科技文献、科研仪器设施、自然科技资源、行业检测和实验条件、专业技术等领域,组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围绕我省地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按新体制、新机制等多种方式,组建一批区域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专题7.5 促进科技中介发展
重点支持:扶持和发展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和实力的各类骨干科技中介机构,提升品质,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科技中介从业人员和创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化素质培养;促进科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发展;加速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科技中介网络平台建设等项目。专题7.6 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重点支持:以促进技术转移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机构或法人内设机构,开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行业科技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先进、成熟、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技术转移。专业服务类机构:进行共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技术集成、二次开发或技术营销后,实现技术转移的服务;综合服务类机构:集成技术转移服务资源,为行业或区域的技术转移提供综合服务。
专题7.7 应用基础研究 ——博士启动基金
重点支持: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提出的符合本指南重点支持内容的科研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支持:围绕信息科学、先进装备、节能减排、新材料、医药卫生、公共安全、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重点领域,通过自主创新,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瓶颈性问题。
第四篇:2012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2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本指南依据《辽宁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凝练成七大主题,29个专题及其支持重点。
本指南是组织申报2012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对组织编制与实施计划,起指导和约束作用。
主题1.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专题1.1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重点支持:以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重点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通用航空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产业、农业新品种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题1.2 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
重点支持:落实我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两院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支持我省企业与以上大学、科研机构在装备制、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医药等产业和领域中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
专题1.3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重点支持: ——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发展领域,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企业开展的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用。
——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本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营口汽保等产业及基地中一批经济效益突出、品牌效应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创制项目,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
——围绕省级以上高新区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高端人才 创新创业及就业项目。
专题1.4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支持:针对促进全省特色产业发展,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并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类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共性技术推广项目,加速技术的转移、扩散和应用,构建新型技术转移体系。
主题2.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专题2.1 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重点支持: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高速、精密、复合型数控金切机床,高精度特种数控机床,全自动柔性加工单元,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中高档数控系统等技术及产品;面向重点行业的新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及产品;大直径高精密轴承、高性能液压与密封器件、特种阀等关键基础部件及其高精度检测技术及产品;高端、高效换热器及其材料等技术及产品。
——大型成套装备。大直径硬岩掘进机成套装备;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大功率、全液压、高频电动采 油装备;大型特种冶金装备;新型煤矿综采综掘设备;工业电热成套设备;面向乙烯、丙烯、裂解气、PTA等大型石化离心压缩机组及天然气输送用管线压缩机组;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大型锻压、轧制设备;新型高端制版及印刷设备等技术及产品。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12英寸及以上薄膜制备设备、凸点封装刻蚀设备、划片机等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系列化干泵、真空阀门设备、真空传输搬运机械手和控制软件等技术及产品。
——通用航空装备。新型公务机、运动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及产品;无人机技术及产品;通用飞机总体气动及翼形优化技术;离岸式海上机场建设技术。
——高性能船舶。新型动力船、风电安装及维护船设计及绿色制造技术;新型游艇设计制造技术。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里程延长式电动汽车等整车技术及产品;高端专用车整车关键技术及产品;车用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系统、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电动汽车电子、电机与发动机集成、无接触电动汽车充电等技术及产品。
——汽车节能高效动力系统。高压共轨柴油机、EGR(排气再循环)柴油机、自动变速器技术及产品。
——汽车电子。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主动安全系统、4 车内图像监控、视觉泊车辅助系统、车载影音终端、具有移动网络接入功能的高端车载娱乐设备、车载信息系统、车联网等技术及产品。
——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城市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及产品。
专题2.2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
——风力发电装备。陆上、海上先进风电机组及其发电机、轴承、齿轮箱、主轴、轮毂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及产品;陆上、海上大型风机运输、起重装备技术及产品。
——核电装备。核泵、核环吊、主管道、压力容器、核电用变压器等技术及产品。
——高效能源装备。轻型、重型燃气轮机;高压输石油管道封堵设备;油罐机械清洗;低阶煤提质与高效清洁利用;20MW级以上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等技术及产品。
——智能电网技术及装备。储能、柔性输变电、特高压输变电等技术及产品。
——高端光伏发电技术及其装备。专题2.3 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制备。稀土功能材料、生物 5 医用金属材料等技术及产品。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制备。高品质特殊钢、石油输送用高压管材、钛合金型材及钛合金耐蚀反应器、新法炼镁及镁合金压铸、电渣熔铸技术及激光辅助金属直接沉积成形等技术及产品。
——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备。异戊橡胶合成、碳纤维制备、高性能多功能职业防护材料等技术及产品。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先进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及产品。
——精细化工材料制备。高性能有机颜料、高效气相催化剂、新型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双酰胺类杀虫剂及太阳能电池切割液等技术及产品。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静态混合反应技术及其应用。
——半导体照明。高亮度大功率LED关键材料、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等技术及产品。
——激光技术及产品。先进激光切割、焊接、快速成型等加工技术及装备、激光检测技术及装备、激光医疗技术及装备、激光印刷技术及装备、激光显示技术及产品、激光通讯技术及产品、激光音像技术及产品、全固态激光技术及相关材料制备技术。
专题2.4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
——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面向医疗、交通、教育及软件外包等领域的相关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软件及其服务技术。软件质量保障与自动化技术、服务外包构件技术及应用、典型行业应用软件等。
——物联网相关技术。低成本、低功耗RFID芯片与标签封装技术;适合物联网感知终端的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传感器节点设计技术;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优化技术;面向工业应用的中间件技术;非IP数据交换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网络数据调度传输技术等。
——通信与网络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等关键技术及设备;网络数据交换处理技术及设备;网络信息安全监控设备;“三网”融合相关应用及增值服务技术;新型短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zigbee、wifi);智能移动终端及其增值服务等。
——传感器及智能仪表技术。适合物联网应用的传感器芯片设计技术;新型传感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测试补偿和可靠性增长等关键技术;面向重点领域应用的智能仪表及成套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控制系统等。
——面向智能化装备的嵌入式系统技术。面向大型装备智能化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面向多核体系结构及可重构体系结构的自动化程序设计工具;基于软硬件协 7 同设计的嵌入式平台技术;面向工业控制的实时嵌入式系统设计和验证技术;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软硬件技术等。
——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信息化关键技术。精密生产管理、快速创新设计、异地协同制造、面向泛在网络的主动式服务中间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等。
专题2.5 加快新医药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和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等特征的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药的临床研究和规范的临床前研究(2年内可获得临床批件);医学影像、医用新材料、检测监测、康复与治疗等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国产创新医疗器械推广应用示范。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研发;辽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及GAP基地建设。
主题3.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引领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专题3.1 推进具有区域经济特征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支持: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辽宁(阜新)液压产业基地、辽宁(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辽宁(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 8 器)产业基地、鞍山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辽宁(营口)渤海科技城、盘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抚顺碳纤维产业基地、辽宁换热器设备产业基地和辽宁(泗水)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域内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技术转移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的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及基地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支持丹东仪器仪表等特色产业基地公共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产业基地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专题3.2 推进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
重点支持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内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共享资源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大学科技城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大学科技城内孵化器建设;重点支持入驻大学科技城的项目单位从事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及大学科技城战略研究等项目。
专题3.3 推进高新区及相关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新区“二次创业”,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推动高新区及新城区内孵化器建设,相关创新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专业孵化器等建设;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高新区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基地的相关公共技术 9 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共享资源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省生产力体系建设。
主题4.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专题4.1 种子创新工程
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引进及选育;主要果树、蔬菜、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主要海(淡)水优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种苗扩繁;瘦肉猪、肉(奶)牛、绒山羊等畜禽品种选育、繁育技术;主要适宜林木品种引进、选育和快繁技术,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技术;主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技术,主要动植物生物分子标记育种、定向杂交育种技术。
专题4.2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果蔬、花卉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设施农业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海(淡)水产品高效、健康、标准化养殖及资源恢复技术;畜禽安全高效、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预测预报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保鲜技术;农机装备技术;旱作农业技术;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土保持技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森林资源培育及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林丰产技术;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农村新能源开发技术。
专题4.3 科技特派行动
重点支持:围绕区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需求建立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农业产业化科技龙头企业,开展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鼓励农民技术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村实用技术开发,构建“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技术服务体系。
主题5.着力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加速推进和谐辽宁建设 专题5.1 人口与健康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重点支持: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等疾病规范化综合防治研究,建立专科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建立高发恶性肿瘤大型队列研究基地;建立中医疗效评价、疾病筛查、转化医学等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开展分子诊断、微创介入等多发疾病新型诊疗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治疗优势病种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体育科技关键技术,反兴奋剂关键技术等。
专题5.2 生态环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重点支持:
——资源领域:镁、硼等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环境领域: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生物质燃气利用技术;污泥安全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废气废水(包括燃煤烟气)高效处理处置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技术;陆地与近海污染区域生态修复技术;节能降耗环保成套装备与智能化控制系统。
专题5.3 公共安全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重点支持:城市火灾、大型油罐火灾防范与处置技术;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控制等技术;防范和打击犯罪的技术装备,视频监控深度识别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等。
专题5.4 软科学研究
重点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结构调整与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进步;基础创新能力与软环境建设;科学技术与金融相结合;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辽宁等相关问题开展研究。
专题5.5 科学技术普及
重点支持: 以科普能力建设为核心,围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重点支持部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完善功能设施,提升展教水平,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支持相关科普组织和单位 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支持科普传播体系建设、科普人才培养和重大科普创作活动;组织开展全省科普资源调查统计。
专题5.6 科技中介
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和实力,有信誉的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产学研合作、专利保护应用、科技投融资等各方面科技中介服务活动。重点扶持和培育以专业服务网络和区域服务网络为主的新型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合作联盟和开展服务创新。引导建立行业协会和网络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人才培养,提高科技中介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化素质;加快建立科技中介从业人员的等级认证制度。
专题5.7 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重点支持: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区域城镇空间规划技术,生态城市建设与污染生态修复技术,改善人居环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推进全民健康关键技术,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等。
专题5.8 实验动物
重点支持:填补国内空白的实验动物模型开发,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及行政审批体系建立,实验动物饲料、垫料、笼器具 13 相关产品开发。
主题6.着力提升条件能力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专题6.1国际科技合作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支持:针对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和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新产品;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境)外行业协会(团体)、研发机构合作,搭建国际合作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收购或兼并国(境)外研发机构,企业在国(境)外建立研发中心。
专题6.2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特种材料、资源环境、新能源、核应用技术、航空航天、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组建和支持一批重点实验室。
专题6.3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重点支持: 我省重点行业、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中技术共性强、水平领先、工程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学研单位组建工程中心,加速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在创新意识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 14 企业组建企业研发中心,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
专题6.4 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 依托拥有丰富科技资源并且能够对外提供资源共享共用、公共研发、中试试验、分析计量与检测鉴定等服务,并取得较好效果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须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对外资质)等单位,支持其独立或联合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我省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保障性、支撑性服务。
主题7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专题7.1 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支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我省优势产业的相关学科,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卓越、掌握前沿核心技术和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作为冲击“两院”院士的后备人才,以提高我省“两院”院士的当选数量;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实施为载体,支持高层次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带动全省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团队建设,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题7.2 加快中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培养
重点支持:贯彻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优势领域的相关学科,选拔支持一批具有创新潜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提升研发团队水平,以促使其尽快成长为未来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第五篇:2017天津市农业科技类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1
天津市农业科技类项目申报指南
为整体推进我市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国家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健康发展,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天津市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产业发展急需原则。项目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支撑。项目要向帮扶困难村倾斜,帮助困难村发展农业产业。
(二)坚持示范基地建设原则。项目要以示范引领为导向,突出以天津市科教兴农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在科教兴农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实施项目,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地的示范推广。
(三)坚持品种技术集成原则。项目要以技术集成为重点,组织筛选一批大项目,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集成展示示范,适当兼顾单项品种、技术、模式的创新与推广。
(四)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原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向我市集聚,借重首都资源,在深化市政府与“四院三校”合作的同时,与全国各领域顶尖院校所合作,支持共建农业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和基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优势产业,实现各领域蓬勃发展。
二、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
(一)现代种业领域。加大对生物农业的支持力度,以提升我市优势种业为目标,重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安全、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支持农作物品种、畜禽主养品种及特色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我市种业的良种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我市农业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设立大田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和设施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大田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需要拥有不少于200亩的平整连片、土壤肥沃、排涝系统完善、可连续多年用于种业展示的基本农田。设施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需要拥有不少于30个产权明晰、配套设施完善、设计合理、可持续多年用于种业展示的标准二代温室。除在帮扶困难村实施的项目之外的种业展示类项目,均在以上两个基地试验展示。
(二)循环农业领域。以发展节水、绿色、高效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支持林下经济、稻鱼蟹养殖等多层次种养结合模式,围绕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支持循环农业发展急需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设备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设施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美丽乡村建设领域。围绕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污染防治、农村民居改造、生活污水和垃圾分类治理、地下水污染监测及防治、农作物秸秆、废弃菌棒、沼渣沼液、畜禽粪污的综合资源化利用等领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高端有机农业,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四)绿色种养领域。围绕解决种养殖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我市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林木果树及花卉的绿色安全种养水平。主要包括:一是种植业病虫草害生物防治;二是养殖业主要疫(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三是安全高效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快速检测技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辐射带动农户通过实施安全健康种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农业工程领域。加强农业工程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强化农业立体种养、精准监测控制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一批节约型农业科技示范场,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精确化水平。内容包括:农机农艺结合、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智能化精准养殖、设施农业机具设备、生物菌剂菌肥等集成应用,提升农业装备的科技化水平。
(六)农产品加工领域。以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为导向,延伸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开发应用具有核心技术、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的贮运保鲜技术,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促进农民增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三、项目分类
项目分三类:
(一)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类项目;
(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类项目;
(三)农业科技合作类项目。
四、资助额度
项目分三类:
(一)50万元以下;
(二)50—100万元;
(三)100万元以上。
五、申报要求
(一)项目受理。
所选技术已立项并正在实施的项目、无成果或成果有产权争议的项目、主持人正在承担项目和项目无主管部门的不受理。
(二)申报形式。
市种植业办、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办、市农机办根据行业发展规划,与各区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对全市本行业项目进行集成整合申报,实现全市统一布局,确保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市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等院校对农业科技合作、种业展示、技术集成、独特项目进行申报。已列入天津市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涉农区农业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发展,对特色产业、品牌产品项目进行申报。
为提升我市种业发展水平,对能体现我市种业发展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展示类项目给予倾斜,优先立项。
为提升帮扶困难村造血功能,对能解决帮扶困难村实际问题,辐射带动周边村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倾斜,优先立项。此类项目可由技术帮扶首席专家在对本专业领域进行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申报,限期一年完成。
(三)申报材料。
申报项目时须提交项目申报材料一式六份,包括原件一份、复印件五份(一份申请书装一个文件袋,并注明申报类别、项目名称、主申报单位)同时报送电子版材料。项目申报书要按照规定,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先进、资金落实、增效显著、措施可行。要附可行性报告。
六、申报时间
2016年11月14日受理局院项目,2016年11月15日受理各区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七、联系方式 市农委科教处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301号4楼 电话:23005928(兼传真)
八、指南发布
本项目指南以及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申报书可从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天农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