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文化上论核心能力提升

时间:2019-05-14 17: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企业文化上论核心能力提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企业文化上论核心能力提升》。

第一篇:从企业文化上论核心能力提升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时下,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根本。不管是从技术上出发,还是按照组织能力上观,一个企业立足、发展、成型、壮大无时无刻不与其核心能力相关。2011年是xx的“核心能力提升年”,目标是奋斗的期望,大局把握,细节出发,从细节做起,带动大局的改善。

核心能力注重技术,注重组织协调,核心能力更注重思想提升,从思想之底层出发做起,从激励员工进一步发展技术、革新技术做起,从协调员工工作一致性做起,从员工改善独自行事力主团队做起,追本朔源从源头抓起,更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促发核心能力提升之根本,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统一,思想的一致,思想的高度协调,更能激发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集体感。不再是为某个企业奋斗,更是为自己奋斗,高度统一一致的思想,推促员工整体能力提高,进而推进整个企业的核心能力提升。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杯水车薪式的救火不如釜底抽薪式的解决,行动的效益决定目标的成果。狠抓源头,抓住本质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煤化一致以来尤为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文化的培养在现时看来,正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核心能力提升的一个源头之一,企业文化之根本在于改善员工的思想,保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思想一致,良好的思想氛围,积极有力推进整个集团革新运动,只有组织协调完善才能真正促进技术革新的跟进,企业文化的培养提高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性。员工集团意识提升,企业使命即为员工使命,集团荣辱关乎员工荣耻,把煤化的发展作为员工的职责。这样的情形之下,整个集团的高度统一,才是煤化核心能力提升的根本之一。根之固故而叶亦茂也。

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的赖以生存的根本,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对外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对内核心能力是员工之荣誉。何以使员工形成荣誉感,是以人企合一的影响。试想一个毫无组织而言的企业,何以谈论核心能力?一个与员工对立之企业,何以提升核心能力。一个企业不能与员工思想统一,上命下不达,上下不一致,何以论道核心能力。故而在xx提出2011年为集团的“核心能力提升年”时,在企业文化之培养,在企业与员工组织协调方面亦是重点,源不畅无以淌滔滔。

核心能力在于组织在于技术,组织在先技术在后,良好的组织营造积极的技术氛围,良好的组织协调才能更好激励员工提升自我、提升技术、提升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缓解企业与员工矛盾,使企业发展阻力减小,核心能力效果在于外,保质在于内。内不安外不劲,组织之效用在于内,技术的提升在于外,内必先是以营造良好氛围,内部的协调促使技术提升,显现与外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人尽其才在于协调内部,良好的组织效果利于员工尽可能的展尽才华,跬步以积乃以及千里,小流以积故而成江海。良好的组织氛围,高度的人企合一,促使人人尽其才,小发明小革新成大发明大革新,技术能力在一点点激发,能力在一点点提升,整个企业凝成一团,整个能力逐步提升,随而成为核心,进而提升再而无匹。从细节出发提升思想,进而才能全局提升加大影响。口号喊起在于壮威,细节提升目标在于壮势提升技术效益。有威有势提升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提升核心能力。

创新为先在于革新,在于提升层次,在乎全面提升价值观。无论是人尽其才还是创新为先,都需要内部的思想,行为的统一。企业的荣辱关乎员工,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升,效益改观有利于员工的利益,大利益影响小利益,小利益决定大利益。员工的如时常打着小九九,长久必然致使企业损失,人企合一在于是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企业的利益影响员工利益,只有在提升企业的利益的大局观下才能提升员工的小利益,创新在改善生产力的方式,改进技术的能效性,技术更新提升企业的竞争,企业效益提升,员工利益升值,员工利益提升激发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进而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能力,推进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升,如此反复循序渐进,企业核心能力必然不停的提升。

核心能力提升难在于提升思想统一,改善思想的一致性。人人思想的复杂多变性,影响思想统一化的进程。企业文化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接受一个企业的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从思想上统一复杂多变的员工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被动要求思想的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引导,变为主动的企业文化培养,主动改观员工的思想,循序渐进的引导集体意识,团体意识,人企合一的大好愿景不是空谈。消极的认为思想难以统一,无法改观现时员工的思想。唯一积极提升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之间的大局观念,去掉员工小九九的陋习,实现企业的员工利益的高度统一。营造良好的氛围,为组织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保证后续核心能力的提升。

先人一步,变被动为主动,将消极转化为积极,积极主动的调动员工,将内部革新首先完成,员工与企业时刻都保持一致,先人一步,不止在思想上先人一步,更在思想的统一上先人一步。这样更能在措施上技术上先人一步。这样不仅能使创新为本得到应有的体现,更能使之长久进而持续创新。源头畅则而下游长久淌。

企业长久发展需要厚重坚实的基础,创新发展提升核心能力亦也需要坚实厚重的基础,此基础便是统一的思想,共同的荣辱观,大小利益的大局观。从企业文化认同做起,从企业文化的培养开始,从双创开展全面提升开展。文化是无形的,思想的无形的,但是这一些都是能够凝聚一个集体,能够迸发一个群体智慧,引导一个企业发展力,提升核心的能力。

煤矿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心散则只能工不能管,大量的智慧流失在不经意中,凝聚的一个整体才能汇集小智慧成就大智慧。小的提升不经意,但是簇攒后的小提升必能引导一个大局核心能力的提升。从思想上抓起,将企业文化深入推行,从源头抓起从源头开始统一,基根稳则上楼高,根基固则枝叶茂。把员工同企业合并,利益进行统一,思想在一个起点在一个平面,个人的得失发展进步都能影响这个企业的发展,员工的责任感日增,必然提高奋进,企业不只是寻找利益的场所,更是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一个场所,这更能激发员工之间合作提升的激情。内部繁荣才会导致外部强干,由内至外的提升,更能将核心能力的提升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需要一种文化,煤化具有的属于自己别具特色的,具有深厚底蕴的企业文化,立足于企业文化,从简单细节做起,从思想做起,心齐才能做大事,齐心更能有大成就,从企业文化的推进,直接并着间接的方式推进创新工作的开展,正如上述,从企业文化认同做起,从企业文化的培养开始,从双创开展全面提升开展。立足根本根基稳固一步一步进发。坚实逐步的汇集智慧创新,有组织的从技术革新提升做起,促进核心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二篇:核心能力提升

化危为机促提升

我省不断提升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其安全保障水平,强力实施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这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作为河南最大的煤炭企业,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良好机遇,按照“立足省内、走向全国、拓展海外”的资源整合战略,迅速做强做大。

宏观经济形势告诉我们,世界经济面临着冬天,中国经济遭遇了寒冷,我们应善于在各种危机中见机而行,使河南煤化发展的更好更快。2011年4月7日,河南煤化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祥恩在公司安全视频会上明确表示:“集团公司兼并重组小煤矿和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目前,永煤公司拥有子公司80余家,布局广泛,行业众多。在助推集团公司进军世界企业500强的伟大实践中,在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进潮流中,永煤体现出来的勇担重任的使命意识、攻坚克难的奉献精神、争当排头兵的雄伟气魄正在持续。

关键时刻,公司在2010年开展的打造活泼、高效、服务型机关的机构改革效能得以充分释放,各项管理职能正常发挥,机关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再次得到洗礼。超强的执行力历来是永煤引以为豪的亮点。公司领导干部超强的执行力、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此次安全包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再一次给广大干部职工做出了生动的表率。2010年12月20日,集团公司吹响了领导干部安全包保的号角。作为集团公司的排头兵,公司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派出8个领导干部包保组奔赴公司所属各企业全力以赴保安全,一场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困难和考验并存的安全大会战拉开帷幕。不徇私情,以制度为准绳,不放过任何一条隐患,不漏掉一个管理死角,不推卸一丝安全责任,不轻视一条安全包保原则;以安全为天,把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扛在肩头阔步前行。

面对我们安阳永安贺驼煤矿有限公司2010年12.10事件,更是体现出来我们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严格坚持“真重组、真出资、真管理、真负责、真安全”,严把兼并重组矿井“安全关”的坚硬态度,不论你有多么深的背景、多么强的能力、出了安全问题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不能因为个别人或组织的行为,对整个公司的安全发展乃至整个河南的发展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以铁的纪律、铁的心肠、铁的手腕,护航安全发展,维护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审势而谋

加强学习、把握形势、提升境界。学习是一种信仰、责任和义务,要想紧跟历史潮流、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用学相长。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把握方向、提高素质、提升境界。除向书本学习外,还要从实践中、矛盾中、问题中,学会形势辨别力、增强自我约束力。在当前特殊时期,公司采取特殊措施,压倒一切抓安全,我们必须要读透形势、吃透措施、想透要求。用具体行动,带着感情抓安全,凭着良心抓安全,敬畏生命抓安全,真正用心抓安全,把思想提升到“安全是积德行善、是大爱无疆 ”的至高境界上来。

(二)顺势而行

明确目的与责任、精细管理、强化执行。唐远游董事长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强调“安全体现的是责任”,我们要切实吸取此次教训,克服浮躁情绪,转变领导方式,做到工作重心向基层、重点向现场、中心向民生转移。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机制、体制,管理方式、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梳理,认真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积极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精细化控制现场薄弱环节、关键工序。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跟班下现场规定,加强干部作风的监督与考核。确保责任无缺位、执行无漏洞、现场无隐患、安全无事故。从而实现将安全发展作为煤炭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加快河南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

(三)乘势而上

乘势而上之事必是“水到渠成”之事。第一,转变领导方式。领导方式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只有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才能有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严抓作风、提升素质、狠抓执行、强化廉政。第二,培育文化理念。文化是根,是永煤兴业之根、发展之根;文化是魂,是企业之魂、职工之魂;文化是力,是进步的推动力、凝聚力、提升力;文化是效,不但产生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产生社会效益、和谐效益。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把“用心做事,追求卓越”,“人企合一,顺势而行”等永煤先进的文化理念理解好,践行好。围绕“文化永煤”这一主题,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融入安全管理、融入生产建设、融入经营管理、融入团队建设“四个融入”为目标,开展“平安永煤、科技永煤、廉洁永煤、创新永煤、人才永煤、生态永煤、精细永煤、感恩永煤、体面永煤、和谐永煤”十个方面的“文化永煤”建设,强力推行永煤文化进厂矿、进班组、进社区、进家庭、入人心的“四进一入”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潜在动能,激活文化的人性化要素。第三,提升全员境界,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树旗臶、树标杆、树正气、建团队”的“三树一建”评选活动,选树新的先进典型。各单位要积极发动,积极配合,选树在安全、生产、经营、创新、培训等方方面面的典型。选树先进典型。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角度,严格落实 “三个零容忍”(安全事故零容忍、安全隐患零容忍、不安全行为零容忍)要求,严厉查处思想松、纪律松、管理松的“三松”现象,严肃处理安全管理中故意造假、弄虚作假等责任缺失现象

旌旗猎猎雄起,号角声声催征。回顾2010年,永煤在集团公司进军世界企业500强的大军中,擎起了排头兵的大旗,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展望2011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刚开局,崭新的“十二五”征程刚刚起步,充满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身为排头兵的永煤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备受关注、倍感荣耀,同样我们贺驼煤矿作为永煤煤业子公司更要紧紧围绕“核心能力提升年”赋予的中心工作,牢记使命,全力以赴,以排头兵的胆识和气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作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同心协力,抢抓机遇,用心做事,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够再次翻开永煤发展崭新的一页,展现出我们永煤企业精神:以龙腾永煤之势,成能源报国之举。

安阳永安贺驼煤矿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

2011.4.22

第三篇:企业文化凝聚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凝聚核心能力-康佳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8-06-14 阅读:11755次

在许多人还没有明白中国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市场中的深刻含义时,康佳就已扬帆起航,驶入了商海。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给予了康佳发展的机会,康佳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又尽早地上市。只要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康佳敢为天下先,如今的战略转型、文化转型,都是为了获得新的竞争力。

康佳集团的总资产已达100多亿元,净资产达40亿元,是我国的特大型企业。康佳一直在极力打造企业的品牌,在2000年的评估中,康佳的品牌价值被公认为95.39亿元。康佳的主导产品彩电也表现非凡,在国内零售市场的占有率高居同行业的前两名。

市场转型,企业也在转型,只有适合者才得以长存。

一、紧赶时代潮流

紧跟我国市场改革的步伐,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于1980年5月21日成立,她就是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于1991年8月改组为中外公众股份制公司,并于1992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康佳A股和康佳B股两支股票。康佳赶着时代的潮流,快速发展。

康佳一直非常重视技术开发能力,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实验室,在我国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研制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如87cm(34“)、97cm(38”)大屏幕彩电、100Hz倍场彩电、16:9双视窗彩电、七彩小画仙彩壳电视、艺术电视、DVD电视、数字电视、柔性电视等,每年新产品产值率就在90%以上。康佳高清晰数字电视建设项目是国家级试产计划项目,艺术电视和DVD电视分别荣获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创新2000奖”。

康佳在我国建立了第一条高清晰数字电视生产线,率先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美国制式(ATSC)的高清晰数字电视,彩电研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康佳的“内地——深圳——海外”三点一线生产经营格局取得了重大发展,在东北、西北、华南、华东、西南分别建立了五大生产基地,在印度组建了合资生产企业,并且在海内外参(控)股企业20多家,年总产量突破1000万台。产品符合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FTZ、英国BS、澳大利亚SAA等质量标准,在国际市场畅通无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批认定康佳的彩电、冰箱为免检产品。1999年,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电话,顺利通过GSM网络国际权威机构认证。2001年,康佳获得国家CDMA手机生产许可证。现在,康佳集团形成了以彩电、移动电话为主导产品,涉足冰箱、洗衣机、空调、元器件、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产品格局。

在国内,建立了298个销售分公司、经营部,7000多个经销点,3100个特约维修点,形成了全国性的多级市场营销网络。在国外,产品已销往澳大利亚、印尼、印度、俄罗斯、南美、北美及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管理体系,在全国彩电行业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重认证。

康佳荣获了“中国十佳绩优上市公司”、“中国技术开发实力百强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称号。仅1997年一年,康佳集团就被评为海关一九九六“信得过企业”、一九九六全国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售后服务先进企业、广东省连续十年重合同守信用优秀企业、电子工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单位、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一九九七年全国优质维修服务网点、一九九六年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一九九六年全国外商投资十大高营业额企业、中国消费者报“95-97售后服务先进三连冠企业”等诸多荣誉,特别是“KONKA康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目前,康佳集团是中国300家重点企业,广东省、深圳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大企业集团,是广东省、深圳市首家营业额超百亿的电子企业,并连续四年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排名第四。

康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引领和支撑着企业的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加强。在康佳集团2002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肯定集团核心竞争力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客观地分析了当前空前巨大的国内外竞争压力,指出要实现康佳的发展和提升,必须实现包括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和管理文化,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康佳赶上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如今她正整装待发,追赶新一轮的国际潮。

二、康佳核心能力的构建与运作

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正是塑造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力量。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是从更高层次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突出企业的管理个性,增强传统管理所没有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和增誉功能,都是传统管理不具备或不完善的,所以把企业文化引入到管理中,可以把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真正地把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地运用到管理中,是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企业围绕企业文化发展,企业依靠企业文化发展,使企业的竞争实力更有个性、更容易发展、更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1、核心文化的形成

康佳集团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的,她经历了市场的星移斗转,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让康佳不变的骄傲是——她拥有不断创新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由少数人倡导,并在企业实践,最后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和管理,逐步形成。企业文化首先是为了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因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如何使企业更好发展的问题,在客观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下,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其次,企业文化是由少数人发起,再在全企业实践的,文化是人对客观环境能动产生的意识,作为企业的文化则是对企业现实情况提出的改良甚至改革思想,与传统的思想有一定的冲突,所以只可能先由于少数思想活跃的人提出;要让这种文化成为全企业的文化,那企业文化是否可行和是否正确是它确立的关键条件,这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完善企业文化,才能使文化成为人们自觉接受的事物。最后才是对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管理,文化的自然演进过程是缓慢的,而且新文化的形成是对旧文化的挑战,所以需要不断的加强传播,使员工潜移默化地认同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是抽象的,企业必须通过制度和物质等手段规范,因而企业文化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还需要企业规范的管理。因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由少数人提出,又不断地在企业中实践、传播和管理,使企业文化得到持续地加强和完善。

康佳集团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爱厂爱国、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16字厂风,康佳的厂风很快引起了广东省宣传部的重视,并誉之为康佳企业文化的萌芽。在80年代初,“企业文化”在国内还是个新鲜的名词,而康佳就已奠定了企业文化的基础。

根据发展的阶段不同,康佳又提出了更符合企业实际的新理念,这是康佳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1987年,康佳又提出了“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的口号,并明确了“团结开拓,求实创新”的康佳精神。

1995年,康佳提出“为企业内外公众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不断奉献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的新理念,并把它提炼为“康乐人生、佳品纷呈”的企业理念,体现了康佳的企业价值观。同年,全面地在企业导入CIS.康佳的企业文化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康佳特色的文化。这个文化是由许多康佳的精华理念组成,其中主要的有:

康佳理念:创新生活每一天

康佳宗旨:质量第一,信誉为本

康佳精神:团结开拓,求实创新

康佳目标:领先国内,赶超世界

康佳口号:员工至亲,客户至尊

康佳风格: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

康佳服务承诺:康佳产品遍四方售后服务到府上

康佳信念:建设一流环境,培养一流人才,练就一流技术,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效益

“创新生活每一天”的康佳理念是康佳的核心价值观,对外是承诺,对内是追求,它主要有四方面的涵义:第一,创造新的生活品质是康佳的经营宗旨,引领消费潮流,为人们更美好的生活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以增加顾客价值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第二,创新是康佳的风格,也是康佳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核心竞争力延伸发展的源泉;第三,敢为天下先,员工要开拓进取,勇于竞争;第四,人才是最宝贵的企业资源,给每一个员工发展和展现的机会,重视竞争力创造者的作用。

康佳的企业文化是群体文化、管理文化、全员文化,倡导企业文化,首先是要在企业内部加强企业文化意识,并在全企业形成共识。每月举办一次“共度好时光”的员工集体生日晚会,使员工融入企业大集体;将企业精神和格言、警句写入员工读物《每周一言》;激发员工的向上精神,评选“优秀班组”;每个员工都可以为企业出谋划策;部门和员工的经验都可以通过板报长廊展示,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康佳把企业文化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企业内实实在在地落实。企业文化只有成为全员的意识,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康佳的企业文化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被评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康佳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发扬和创新,保持企业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符,是指引和支持康佳在变化无常的市场中一路前行的力量。康佳的企业文化具有概括性和操作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围绕企业文化而进行的,企业经营的首要问题是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康佳的企业文化正是康佳的核心竞争力。

2、竞争时代的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定位于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使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文化产生认同,进而促进产品的销售。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体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目的是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而,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中的表现,是企业文化的延伸,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可延续载体,企业的竞争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品牌之争。强大的企业必然有强势品牌,强势品牌又促进企业的成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有认品牌的习惯,认为品牌代表商品的质量和商家的服务。在市场中,有80%的市场份额是由只占20%的强势品牌所占据,说明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年代。

年仅34岁的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认为:“品牌是企业竞争之本。”康佳已将打造更为强势的品牌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其目标是创造世界级的电子品牌,配合目标的品牌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规划先行,要在品牌实施中强调战略思想的指导作用;二是整合传播,品牌是由企业全程的经营活动共同打造的,特别是与品牌价值相关最紧密的企业要素,如质量、广告、服务、促销等方面,要加强品牌的宣传;三是文化培育,品牌创新的实质也就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延伸,因而要加强发展企业文化,在品牌中注入文化。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表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上,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客观上,是企业状况的反映,特别是企业竞争力的反映。企业形象影响到企业与消费者及公众的关系,最终决定是否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其结果就是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大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企业形象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形象是对企业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时,企业形象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式之一,并且是最全面、最直接地表现。企业的经营行为发生了“生产导向——行销导向——形象导向”的转变,企业的竞争力除了表现为过去的“商品力”、“营销力”外,还强调了“形象力”。

我国是在90年代初引入CI概念的,早已有企业文化基础的康佳人抓住时机,策划和实施了企业形象识别体系(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战略。CIS将企业的经营理念(MI)透过企业的行为活动(BI)以及系统化的视觉识别设计(VI)传达给社会大众,从而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康佳的创立是为了妥善安排大批越南逃回国的难侨,由国务院侨办与香港实业家林中翘先生商议创办“光明华侨电工厂”,即康佳集团的前身。虽然当时的条件艰苦,但还是生产出了质量相当好的产品,在给产品命名的问题上,决策层就意识到了要打自己的品牌,要树自己的形象,于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了“KONKA(康佳)”这个名称。第一个“K”是“光明”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第二个“K”是“港华”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代表中港真诚合作的美好愿望。“康佳”则朗朗上口,两字的读音都是阴平,不只读得响亮,而且听之悦耳,有着吉祥的喻意。在1983年中国《商标法》颁布后,康佳就立即进行商标注册,体现了企业强烈的品牌意识。

康佳在创办之初就有商标图案,但是没有系统的设计,影响了企业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鲜明性。在1995年,将企业长期积累而成的理念进行提炼,用“康乐人生。佳品纷呈”概述新时期的企业理念,并以这八个字设计CIS体系。在康佳的督导和参与下,由深圳韩家英设计公司进行了策划,建立了康佳CIS体系,编制了《康佳集团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手册》,并在企业全面地导入CIS.1999年,作为康佳第二拳头产品的移动电话面市,康佳立即编制了《康佳通信产品品牌识别系统手册》。2000年,为康佳下属的子公司、参(控)股公司编制了《康佳集团下属企业形象识别手册》。通过规范化的设计和全企业的有力实施,康佳树立了个性鲜明的企业新形象。

为了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康佳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打造品牌,康佳有国内最大的霓虹灯和气势宏伟的电视墙等广告,举办以“康佳情系大京九”、“康佳扶贫百家县”、“小康之家有康佳”等为主题的活动,还建立“康佳希望小学”等参加公益活动。全方面地积极宣传企业品牌,并推出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品牌产品。

中国彩电业的品牌是世界上最多的,其竞争也是最激烈的。要在众多对手中突出品牌,必须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企业要有相应的大行动。康佳已向社会宣布,将投资一亿元,启动“亿元形象工程”。

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强化高端产品的推广,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逐行背投、高清晰度数字电视、CDMA手机、平板电脑等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加大推广力度,使其成为市场的亮点;二是更新维护终端形象,全面更新全国的重点经销店形象;三是在中国十个左右的重点城市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大城市投入大型户外广告;四是投资形象广告片。

康佳集团以打造品牌为竞争之本,一直为创品牌和保品牌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有关机构对康佳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估,1997年康佳品牌价值为55.64亿元,1998年为63.02亿元,1999年为78.87亿元,2000年为95.39亿元,2001年为98.15亿元,连续5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十名。

品牌文化为康佳创造了巨大的品牌价值,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实现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优越性,企业仍在进一步地发展品牌文化。“亿元形象工程”是康佳进入造就强势品牌的一个重要标志,康佳将打造具有科技内涵、时尚内涵、人性内涵、高质量和高品位的国际化品牌。

3、“康佳模式”

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它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也能对企业的规模经营产生促进作用。而企业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企业的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有很大的引导性,因此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更容易对其产品、服务、所兼并的企业产生渗透作用。

在九十年代初,全国宏观调控,家电市场十分萧条,康佳决定采取低成本战略,向特区之外发展。康佳集团凭借自身先进管理模式和驰名品牌等竞争优势,收购、兼并和控股内地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的彩电生产厂家,通过康佳的核心能力改造新的企业,达到扩大集团生产规模的目的。1992年底,陈伟荣提出在东北和西北收购一两家国有大中型电子企业作为康佳的主要生产基地,同时建立一个全资子公司负责出口生产任务,这个战略思想得到董事局的认可。

牡丹江电视机厂创办于1970年,是国家机电部电视机专业定点生产厂,在我国可以称得上是电视机行业的老大哥。牡丹江电视机厂生产的牡丹江牌电视机在国内也曾风靡一时,但是90年代后出现了过多的竞争者,其中不乏今天的知名品牌,面对激烈的竞争,牡丹江电视机厂日益衰落。到了1992年,电视机厂已亏损5000多万元,濒于破产。按照“抢滩东北”的计划,康佳选中了牡丹江电视机厂,在1993年2月5日,深圳康佳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牡丹江电视机厂联合成立了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牡康公司完全按照康佳的管理模式运营,到1994年就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年产量上万。1995年初,在黑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牡康公司被指定为黑龙江省电子工业“龙头”企业。牡丹江电视机厂本已面临破产,但是与康佳联姻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国有资产盘活了,康佳也增强了实力,这种“牡康模式”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1995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后,充分肯定了“牡康模式”,并题词:沿海内地优势互补,开拓创新携手发展。

“牡康模式”盘活了国有企业,也发展了康佳,体现了“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的企业理念。这次合作的成功,为康佳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可以迅速地实现竞争能力的提升。同时,让康佳集团更加坚信“康佳管理模式”的作用,把管理模式作为企业存活的重要因素。

在西北地区,康佳又选中了已经停产3年的陕西如意电视机厂,通过谈判,达成由康佳控股的协议,在1995年10月28日,康佳集团兼并陕西如意电视机厂。合资后的50天内,便开始运营,到年底,生产彩电9.12万台,产值2.14亿元,利税408万元,当年投资、当年赢利,陕康电子有限公司又奇迹般地在西北高原蓬勃发展。1997年与1999年,康佳又兼并了安徽与重庆两个企业,“康佳模式”再现奇效。

1993年5月,康佳的全资子公司“东莞康佳电子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东莞康佳的主要负责出口产品的生产任务,并是集团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试验地,还是培养康佳生产管理人员的基地。

通过短短的四年时间,康佳集团形成了以东北牡康、西北陕康和东莞康佳为“三足鼎立”的产销格局,实现了企业以品牌为核心的低成本竞争能力扩张战略,其中,“康佳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康佳模式”能够让垂死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模式之中必然有着独到之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

第一,管理,重在启悟新的意识。管理只有严格,才能体现管理的作用。在国有企业老机制下,职工行为涣散,上班串岗闲聊、替人打卡、吸烟等违纪现象常有发生,康佳接手以后,对这些行为都进行了处罚。同时,企业还对工作表现好的职工给予奖励,如重奖优秀康佳人、颁发奖学金、奖励合理化建议等,与处罚形成鲜明对比,奖惩分明的意识在原来职工的思想中形成。人们感受到了新管理的严密性和合理性,逐渐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企业通过启悟员工,实现了管理的严格性。

第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在康佳不再有“铁饭碗”、“铁交椅”,一切都凭个人实力争取。企业实行聘用制、全员劳动合同制,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有机会,没有能力就必须离位,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第三,效能为主的分配机制。分配原则以效能为主,根据工作绩效分配,让员重新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第四,严格有序的管理机制。康佳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奖罚分明。对每个岗位都制定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尺度”,使企业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转。

第五,科学有效的质保机制。企业运作严格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进行,通过了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认证,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第六,引导市场的营销机制。重视营销作用,积极地引导市场,在各地建立经营部和售后服务点,发挥营销的作用。

第七,健康向上的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的同时,注重精神激励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就来自于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康佳模式”在全国受到广泛地重视,除了康佳先进的管理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的康佳风格有如一股春风吹向中华大地。康佳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不忘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

1996年2月3日,全国正忙着准备过年,但是云南丽江人民却陷入了七级大地震带来的灾难。而就在2月3日晚到4日晚,全国各地的康佳合资公司、分公司接到总部的加急电报或电传,在全集团的协调帮助下,7天之后,康佳集团值21万元的捐赠款和捐赠物就到了丽江人民的手中。

延安是革命战争的根据地,但是解放后的老区一直不富裕。康佳人没有忘记老区人民,为了解决延安山多而且偏僻导致电视传播信号微弱的问题,集团捐资60万元建立了延安卫星电视接收转播站。在井冈山宾馆里,只要是毛泽东、朱德、江泽民、李鹏、朱熔基、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住过的贵宾房,都有一台73cm的康佳六屏幕彩电,这是康佳人对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人的敬意。康佳集团出资60万元(含员工捐款13万元),在延安富县建成了“深圳康佳希望小学”。

只要拨通康佳的售后服务电话,说明彩电出现的问题,康佳就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康佳产品遍四方,售后服务到府上”的康佳服务承诺。

以消费者、公众、国家的利益为企业的追求,企业也会得到社会的回报。当企业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消费者会产生由衷的信赖,与企业的距离缩短,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企业的最终产品凝聚了企业的个性,信任企业,必然会选择企业的产品,这是隐匿在产品中最有感召力的竞争力。

4、创新生活每一天

康佳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生活每一天”,这是对全人类的承诺,也是康佳不懈的追求。

创造新的生活品质是康佳的经营宗旨,通过引领消费潮流,让人们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新的产品带来新的生活,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得到更新更适用的产品价值,以新的内容增加消费者的使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产品已不只是满足简单的使用需要,而是对众多的产品对比后,选择效用最大的产品。能够带给人们新生活享受的产品必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产品也必然更具有竞争力。关心人类的生活,还表现在“发展自我,为了国家”的康佳模式上,该理念发展了企业,也为国家做了贡献,还关心着人民的生活。

创新是康佳的风格,也是康佳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一种超越,超越竞争者、超越时代、超越自我,这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最重要的是一种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将成为企业不懈追求的动力。创新是康佳的主要理念,体现在企业的多个方面。

信息化管理创新——康佳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全部启用企业资源计划(EPR)系统,康佳基本步入了企业信息化。康佳在1992年就开始运用信息系统来管理企业,运用当时的王安系统、NOVELL局域网及一些基于DOS环境下单机运行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对90年代初期的康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康佳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要上一个台阶,原先的系统已不能满足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从1996年开始,康佳决定重新建设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以ERP系统为核心、以ERP外围应用系统为支撑、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辅助来建立企业信息系统。从1997年起,康佳集团平均每年要在企业信息化上投入2000万元,从资金上支持信息系统的建立。选择硬件上,不追求平台流行、技术新颖,而是选择稳定、开放的系统,康佳最终选择了IBM的整套硬件方案。运用的所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ERP、B2C/B2B网上销售等,都有软件许可证。1997年底从德国SAP公司引进ERP系统,次年初正式启用。在系统培训、实施设计、模拟测试和试运行后,总部成功地运用了ERP的各种常用模块。全国各地的销售分公司、国外分公司、研发中心都可以通过网络与总部进行数据交流,使决策更加全面和科学、使工作效率加快,体现了现代化企业的优势。康佳集团下属的安康、牡康、陕康、重康、东莞康佳、塑胶公司、模具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全部启用ERP系统。使用ERP系统,使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实现了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在各个管理环节实施信息化,还要对各子系统不断地研究和开发,通过逐个突破的方法,先后在企业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售后服务管理系统等,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信息化。1998年,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内部公文、通知、报告、资料的无纸化办公。2000年,开发和推广销售分销管理系统,业务实现在线完成,同时收集到重要的信息,便于企业决策。现在,康佳集团已拥有包括总部综合布线系统、ATM光纤骨干网、远程卫星通信网、全国远程DDN网络、全国VPN网络等在内的基础网络。系统严格控制经营过程,使企业可以随时掌握各个环节的情况,做出及时反应;使库存合理化,降低了成本,也加快了资金流转;系统管理,节约了人力成本。信息化的管理,使企业的管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在管理上胜过竞争对手,综合实力上超过对手,才能体现企业的竞争力。要实现“领先国内,赶超世界”的康佳目标,就要走在时代的前沿,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发展。

管理模式创新——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为康佳量身定制了一整套管理变革方案,康佳正按此进行变革。康佳从过去以生产为主导的业务流程向以销售为主导的流程转变,业务重心转移。集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过去的公司制转变为事业部制,将集团分为电器事业部和移动通讯事业部两大块,集团总部由总裁办、财务结算中心、企管与人力资源中心等几大中心构成。所有部门都以市场销售为中心,为这个中心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在结构上做到经营管理重心下移、减少管理层次。

营销网络创新——消灭康佳彩电在乡镇市场的空白,以开发和完善乡镇营销网络为重点。并且进一步把ERP系统运用到营销网络中,用现代化的手段更科学地管理和更快捷地运作营销网络。

人力资源创新——加强对员工的再开发,安排了新员工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计划,从内部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集团内实行淘汰制,每年的淘汰率为5%左右。实行人力资源本土化,大量起用当地的优秀人才。将考核与业绩评估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公司的每一个员工,从总裁到清洁工都是被考核的对象,考核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薪酬和职务的评定。

技术创新——康佳发扬“团结开拓,求实创新”的康佳精神,不断追求技术上的领先。创新是康佳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的源泉,在技术上的创新是康佳产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支持力量。“创新生活每一天”的康佳核心价值观指导技术开发工作,让员工勇于开拓、企业不断创新、产品追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企业文化指引下,不断创新使康佳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我国第一台数字电视、第一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电话和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液晶显示器都是康佳自己研制出的杰作,康佳还与国际力量联手,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产品创新——彩电行业是我国发展最成熟、最成功的行业,但过多的竞争者必然爆发空前的市场竞争,市场的雷同和重复行为弱化了品牌的差异性,必然最终导致恶性的竞争。要避开恶性竞争,只有把竞争引向健康的方面,以促进全行业的进步为目的。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地提高,形成竞争的优势,引领其它企业跟进提高企业水平。提高水平就是超越过去的现状,创新式的提高才是最快、最有效的超越。中国彩电业所拥有的竞争品牌之多,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要在众多竞争者中显出个性和优势才能生存,唯有产品创新才是保持这种个性和优势的根本力量。康佳一直是我国彩电业的创新引领者,彩电产品不断创新,在我国推出第一台双频彩电、第一台彩壳彩电、第一台数字彩电、第一台镜面彩电、第一台艺术彩电……特别是镜面彩电,畅销全国,使康佳专用的“镜面”一词成为国内纯平彩电的代名词;艺术彩电,汇集欧洲、澳洲和中国工业设计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彩电业工业设计的最高水平,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我国手机消费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在200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可达一亿部以上,根据市场发展,康佳已把手机作为第二拳头产品。康佳与“移动科技的源动力”美国郎讯公司结成战略同盟,并且通讯开发中心拥有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在内的科技人才,所以康佳具有实力向新的产品拓展。从2000年算起,康佳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占领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20%,使康佳的手机与彩电在市场中具有一样的重要地位。在信息网络方面,康佳率先推出了平板电脑产品,走在世界IT业的前端。

国际化创新——从80年代起,康佳就有来料加工的国际合作;到90年代前半期,国际化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到90年代后半期,康佳则加大了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康佳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或正要投资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墨西哥的工厂,在美国硅谷有研发机构。目前,康佳还要加大对外的直接与间接投资,加大在研发、生产、营销等的各个环节的国际化力度。

创新思想指导康佳在各个领域创新,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实现超越。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康佳仍要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打造强势品牌,在家电、通信和信息网络三大领域快速发展。

5、战略转型带来文化转型

康佳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了一个中国的强势企业,而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康佳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创新生活每一天”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它的魅力在于——创新。创新的理念包括了企业行为上的创新和理念本身的创新,在新世纪之初,康佳集团把创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转型。创新是事物的变化,转型也是事物的变化,但是转型意味着更大的转变,这需要更大的勇气。

2001年是康佳集团的战略转型年,战略转型总的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培育发展新的高新技术产品,使康佳迅速完成向高科技企业的转变,将康佳打造成一家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优势的高科技型跨国企业。

转型背景

康佳集团实施战略转型,这是从彩电行业的竞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发展道路。

从1996年长虹发动的价格战开始,彩电业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价格战。初期的价格战是国产品牌抵抗洋货的有效武器,使国产品牌争夺到了三分之二强的市场份额。同时,还是彩电行业的一次大整合,全国的彩电企业从200多家减少到70多家,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但是将竞争的重点转移到较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积累,使得企业无力在其它方面发展,其结果是所有企业都受到严重的损失,行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在2000年,彩电业因价格战造成了高达150多亿的损失,中国的彩电业出现20年来的第一次亏损局面。康佳虽然是赢利的少数几个企业之一,但是与过去的发展速度相比,是个巨大的退步。

虽然过度的价格竞争会造成全行业的伤害,但是中国彩电业的价格战仍在不断升级,这有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彩电业生产能力过剩,而需求量只有供给量的一半;第二,产品结构存在严重同构化的问题;第三,彩电生产的关键部件和技术还依靠国外。

价格竞争有利有弊,在中国的彩电业已呈现了严重的弊病,而又不能在短时期调整局面。康佳迫于形势有了转型的需要,但是康佳更多的是从中领会到了现代企业竞争的真谛,向旧模式提出了挑战。

转型历程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为康佳积累了核心能力,也为康佳积累了转型经验。康佳集团的转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到1993年是康佳多元化经营阶段。

创业之初,康佳还没有找到竞争的突破点,采取了广泛的经营。当时康佳经营的产品达20多个门类,甚至包括房地产,这种多元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第二阶段:1994年到1998年是康佳专业化发展阶段。

康佳找准彩电产品后,开始转型向专业化经营发展。康佳在彩电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等都上了一个台阶,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突出的表现,企业的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地扩张。把企业的能力集中在一个领域,为企业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彩电业竞争格局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专业化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

第三阶段:1999年后康佳又向多元化经营转型。

回避专业化经营的风险和局限,康佳集团又向多元化经营转型。但这次与企业初期不同,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发展成熟,可以延伸到其它领域形成新的竞争力,所以康佳完全有能力向新的领域扩张。康佳的产品结构扩展到移动通讯产品和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这些新增的产品系列还处于刚开始时的阶段,其销售收入在企业的总收入中只占了很小的部分。

战略转型的内容

在彩电业竞争过激的情况下,从企业发展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康佳集团在2001年1月初,由董事会决定,将2001年定为战略转型年。

为了向高科技企业转变,康佳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康佳的战略转型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战略转型:现有战略业务的技术升级

康佳集团现在的拳头产品是彩电和手机,两者都需要在技术上升级。康佳集团的发展是依靠彩电产品,但是面临彩电业的调整,企业的产品也要调整。对于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竞争差异不明显的传统模拟电视,康佳将逐步地收缩;对于在模拟彩电与数字彩电之间的准数字彩电、数字彩电,康佳将增加生产的比例,并且开发高附加值视听产品。手机是市场的一个热点,康佳集团将继续加大对手机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争取推出含有新技术、新功能的新产品,稳步地提高在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且康佳还与国外的公司合作开发产品,加大对第三代移动通讯产品研发力度,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移动通讯产品的技术升级。

第二个战略转型:开辟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空间

第一大产品彩电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与20%之间就可以了,虽然产销总量仍然是稳步增长,外销还以一个高比例增长,但是企业经营业务多了,彩电在企业所占的比例自然下降。彩电业务的重点是整合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对营销管理架构进行部分调整。第二大产品手机的开发力度加大,希望能通过一种产品为主,加大整个手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手机业务调整经营思路和营销模式,增加OEM产品的经营,改变过去完全靠自我网络的方式,采用捆绑式、包销式、放号式等多种销售方式。准备以网络产品作为企业的第三大产品,成为企业继彩电、手机后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个主导业务的第一个产品,即液晶显示器已经上市,市场反应不错。网络信息产品是康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现有的视频业务优势,首先进入显示器产品,将数字视频技术运用到宽带网络中,向视频网络产品领域发展。康佳计划投入资金用于信息网络领域的多媒体数字产品、无线信息网络产品以及网络软件产品的开发。

第三个战略转型:经营重心由以规模和市场份额为中心转向以效益和利润为轴

彩电业过分地追求市场占有率和生产规模,但结果是利润增长呈减缓的趋势,康佳认识到效益和利润才是企业的追求,转而以合理的利润和合理的销售规模为目标。产品结构上,逐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

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可能一直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它还要面对衰退的威胁。企业只有不断地寻求转变,延续企业的竞争力,延长成长和成熟的时间。康佳的战略转型是积极地转变,她看到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而及时提出企业转型,敏锐地观察力和革新的勇气,来源于企业固有的创新意识。

发展手机业务

进入手机业的最大壁垒是技术。康佳走的技术创新路线是“吸收、消化、自主开发”,使企业的技术起点高了,也把发展的重点落在了自主开发上,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用在了技术开发上。

康佳在1999年增发A股融资12亿,计划将其中的2500万美金用于手机业务,初步设计年产50万台。随着手机用户的急速增加,这个估计过于保守,只相当于2000年全国手机销量的2%.所以,必须加大手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力度。2001年5月,康佳的彩电生产线全部搬出深圳,原来的厂房留给8月份要上的第三条手机生产线。同时,深圳华侨城康佳基地将变成手机生产和研发中心。在深圳和美国都建立了移动通信开发中心,引进了100多名包括博士、博士后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研发。为了尽早进入自主开发阶段,从硬件和软件上给予最大的支持,从美国、德国、日本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研发设备、仪器和EDA软件,配备了硬件仿真系统和GSM移动电话综合测试仪等多种高性能检测仪器。

2001年的前五个月,康佳手机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0%,每个月的销售收入都超过1亿元,几款机型都成为市场的畅销货。康佳拿到CDMA手机生产许可证后,决定在GSM和CDMA手机两个领域确立领先竞争优势。

康佳集团的董事、执行总裁、党委书记梁荣认为:两三年后,移动通信业务营业收入在整个集团中的比例将由10%上升到40%左右,力争获得中国内地10%的市场份额。

文化转型

康佳在战略转型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在悄然转型。康佳集团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王璐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的转型比战略的转型更为重要。康佳文化的转型实际上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整合,它能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康佳刚成立时主要是做来料加工贴牌业务(OEM),管理上也引进了外资方严格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是高效的,但是过于严厉的管理伤害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康佳找到了中西方的结合点,提出“爱厂爱国,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16字方针,把中国文化中的情感色彩融入到西方的企业管理中,康佳企业文化的雏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企业的规模扩大,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引入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过去的企业文化不太适应新的需要,康佳又不断地提出新的理念,最终以“创新生活每一天”为企业的核心理念。现在康佳面临着转型的新问题,企业文化也应该转型,与企业的发展同步,相互促进。

康佳尊重创造者,无论是博士还是工人,都会得到企业的关心和尊重。每个员工都可畅所欲言,让企业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激发出新的火花。康佳正在努力地营造大家庭的氛围,每个员工都是康佳人,不分等级,受到康佳同等的尊重,这是康佳企业文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康佳取消了统一工衣的作法。康佳包容一切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个性,给员工充分的空间。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的是宽松的管理,员工不用再穿工衣,根据自己的喜好着装,可以更好地展示个性。康佳未来的企业文化是综合的文化,吸收最开放、最前位、最高质的现代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强加给人的,而是人们自觉自愿接受的,所以员工自己来感受文化,其效果才更加强烈。让一线员工与博士后、老总和大学生座谈,促进相互的了解,促进对企业的全面认识,让员工从内心去感受企业的文化。康佳文化转型的本质,就是从一种比较封闭的文化状态转到一种开放的文化状态。

企业文化的转型是战略转型的内在需要,企业向新的方向发展,必然需要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将向着更开放的文化发展,营造大家庭的感觉,让员工更自由地工作,更自由地发挥。企业的转型更需要创新的活力,宽松的文化氛围才利于激发人的灵感和热情,所以文化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战略转型是在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也带动了企业文化的转型,它们的共同发展正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发展能力。战略转型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企业带到了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新的竞争格局。

三、领先国内赶超世界

康佳一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从创业之初起,她就敢为天下先,开创了中外合资电子企业的先河,又尽早地上市,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优秀的康佳有着优秀的康佳文化,在全国都不清楚企业文化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爱厂爱国、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方针,就是后来企业文化的雏形。康佳文化的优秀在于,它是一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创新。在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康佳文化具有自我丰富和完善的功能,逐步形成了今天以“创新生活每一天”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竞争力本身具有延伸发展的作用。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可延续载体,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延伸。在现代的企业竞争之中,品牌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市场上看,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企业形象塑造了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又是通过企业形象更生动地表现出来。康佳在中国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概念不久,就在企业全面导入CIS,树立了鲜明、规范、统一的企业形象,提升了品牌的价值。现在已经进入了品牌之争的时代,康佳更加重视品牌和形象的打造,专门投入一亿元的资金启动“亿元形象工程”,成为国内少有的大手笔。品牌打造增加了企业的价值,提升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为企业在新世纪的品牌之争中打下了基础。

牡丹江电视机厂与康佳联姻后,从垂死的边缘苏醒,焕发出蓬勃生机。康佳“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的风格引起全国的重视,一个企业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盘活了国有资产,不忘回报国家和人民。此次合作的成功,让康佳坚信了“康佳模式”正确性,将它又引入到了陕康、重康等企业中。这些企业重新获得了新生的竞争力,焕然一新,再次体现了“康佳模式”的魅力。“康佳模式”是康佳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具有延伸发展的作用;同时它的为国为民思想,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

康佳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生活每一天”,这是他们对不懈的追求,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康佳时刻不忘以新产品带给人们新的生活品质,提高消费者的价值。康佳更不忘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在企业的各个领域,康佳都保持着创新意识,对管理模式、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产品等都在创新,创新的目的就是持续不断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2001年,康佳开始了全面的战略转型,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提升。转型与创新同是企业的变化,转型则更为彻底和猛烈。彩电业的激烈竞争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让康佳看到了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是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上调整,彩电业务作为第一主导业务继续发展,但是因新增了其它的业务,其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自然下降;加大在第二主导业务手机上的投入,力争获得中国内地10%的市场份额;逐步向第三主导业务网络信息发展,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企业将逐步向高科技企业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优势的高科技跨国企业。转型是在企业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同时又带动了企业文化的转型。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将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活力。为了实现“领先国内,赶超世界”的企业目标,康佳正不断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以销售利润为生存的根本,销售利润靠人来实现,而要实现人的创造力,靠的就是企业的文化。有文化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企业的长治久安,就有企业的发展动力。因此,打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是成就一个非凡的企业管理者最核心的任务。

好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核心的贯穿力,通过对人的价值认同去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有句俗话叫“一人兴邦”,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智慧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那么一个人的智慧就自然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了。

那怎样才能实现人才的一人兴邦呢?问题的最核心就是建立起适合人才成长的机制,让人才为未来的人才不断的创造平台,不断的扩张企业的版图。因此,就要建立一种全人才的方位机制。放弃那种:“适合企业的人才,才是最好的人才。”的小思路。用包容的心去创造一个:“只要是人才就适合企业”的新的文化机制。不怕你强,就怕你不强,其实从《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得到启发,人才的集中构建了魏国的强大,也打造了蜀国的繁盛,从总体而言,两者的人才战略塑造了两国的鼎盛与繁荣,可见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而引进了人才之后的合理化考核,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以及当权者把握局面的度的手法处理上,就可以看出两家的不同命运。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制订人才战略的时候,当刘备来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深知刘备绝对会成为今后的大祸患,可是为了不影响整个人才战略的实行,使外界产生魏国不容才的大局上,曹操乾纲独断,制订了留下刘备的人才战略指导思路,其气魄与气势就可见一般。在推行人才制度的时候,选材用人,使管理的思想发挥到几乎及至,成就了魏国的千秋大业,也就实现了曹操从一个逃犯到一个皇帝的人生命运的转变。

而同为用人,刘备也采取了包容的心态,但是刘备用人以稳为主,以情谊取人,制人,经不起挫折与改变,经高人指点之后知道天下有卧龙,礼贤下士对人才的关怀无不进入及至,以情待人使人才充分得到尊重,但是在号称:“卧龙凤雏”之一的庞统去接洽刘备谋求发展的时刻,刘备却以其貌不扬而疏远庞统,与曹操对庞统的大度而言,实在是难有所比,仅此一点即可以看出两人用人的核心人才观不同,刘备求才的包容是做出来的,而曹操聚集天下英豪成就魏国是气魄与胆识,是发自内心的。

当得知庞统的计谋算计了自己之后,曹操并没有对庞统进行指责,相反的检讨自己的错,对火烧赤壁的事件坦然面对,以笑来面对失败,饱经挫折终于再起。

而刘备的人才战略制订是虚伪的求才,由于在制订人才战略中的情感色彩加深太浓,所以,导致关羽死后,自己的境地处于两难,不但没有为关羽报仇,相反的损失了蜀国的整个国家战略,国家兵力,以及爱将张飞,自己也被这样的人才构架所导致的挫折,忧郁死于蜀都,终没有成就其帝王梦。

从两点可以看出慷慨用人的人,得到的将是人才的追捧,人才的服从,而委琐的用人,只会导致局面的控制失常,当这种机制一旦扎根将直接导致企业的衰弱,最危急时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国家是大纲,企业是载体,试想一下,在一个企业中,如果一部分人明知道企业出现了某种问题或者可以在哪个地方帮企业控制成本,而犹豫于形势不去管,不去理睬,而另一部分人不知道企业的问题,而管着企业,理着企业并将错误不断的延误下去,那企业的得失在哪里,企业付出的薪酬在哪里得到回报与补偿呢?对于知道问题的人,没有将问题告诉企业,缺乏员工的本分,企业付出的酬劳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对于不知道问题的人,由于不知道问题在哪,而完全没有忧患意识,拿着高薪,却将企业引向衰亡的尽头,企业付出的酬劳、权利都获得了。而他们对企业的责任,又去哪里了呢?而造成这一切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强调的是逆向思维,用倒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既然明知道有问题,解决问题就只有靠自己。

因此,要建立企业的核心文化,首先要做到的是大胆用人、选拔贤才、用公平的制度去给人才以机会,以人才的实力展现出企业最核心的魅力,使企业充满生机与底蕴。在获得了人才之后,如何的去管理人才靠的就是制度的公平化,而不是情感化。对企业而言,要将人才的本才、口才、辩才、德才、量才、度才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作出公正的评估,择岗而适。在企业中要获得更多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公平化就必须制定“门户开放的总裁面对面”建议制度(包括思想建议,人才建议,将~放在员工的手里,使员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挂钩,将责任进行到底)与“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度。建立起这样的文化,就可以创造企业的顶级核心文化。

将核心文化推广到市场,就可以成为全国人才追捧的对象,而人才追捧的对象,就必然成为市场销售的导向,这样的企业就不再以利润为支撑,而是靠人才去谋发展,利润已经不再是企业考虑的问题,因为源源不断的利润,已经使企业的成长达到一个鼎盛的繁荣。

第五篇:公务员核心能力提升讲稿

公务员核心能力提升讲稿

这次咱们学习的内容分十个板块,分别介绍了公务员的十种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媒体应对能力,在每一章中又阐述了三个大问题,一、这种能力的内涵及提升它的重要意义;

二、这种能力的评价标准;

三、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三个问题通俗的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咱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每节课交流五种能力,之后有一个卷面测试,(这个大家不用担心,课后咱们会做重点的勾画)现在,我们就开始共同学习。

一、政治鉴别能力。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虽然借鉴于西方,其实,起源于英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借鉴了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实际上,过去我们对科举有过多的指责,说八股文害了多少人,但这个科举制度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皇帝和读书人共治天下,满朝朱紫贵,皆为读书人。还有一句诗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就是只要用功读书,就能考取功名,早上还是穷苦人家,只要中了科举就能当干部。所以说,科举制度打破了阶级的固化,是王朝统治稳定的核心。这里有个数据,从隋文帝开科举到光绪废科举的一千三百年间,进士总计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大家想一想,这中间消化了多少洪秀全、李自成?而且,中国古代的皇帝对科举都是非常重视的,1038年的殿试,六个官二代上榜,宋仁宗认为这很丢人,连夜通知这几家家长,赶紧回家做孩子的工作,给穷人让让道。1700年,也就是康熙39年,康熙发现科举录取的干部子弟多,于是开始分设官生卷和民生卷,官二代只能考比民生卷难得多的官生卷。相比之下,同时期的欧洲,都是贵族做官,有人说美洲非洲呢,那时候美洲非洲都是原始部落。话说回来,我们的公务员制度只是借鉴西方,但没有照抄西方,党的领导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党员,最新的党纪条例突出强调了政治纪律,这是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区分于西方的根本。所以今天我们将要讨论到的十种公务员能力中,除政治鉴别能力,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其他能力皆是世界各国公务员通用的。大家知道,我们的公务员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分,而西方一般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事务官顾名思义,就是干事的,只要不犯错,就能干到退休。而政务官是选举或任命的,一般和上台的政党同进退。比如说奥巴马当总统,任命希拉里当国务卿,他们都是政务类公务员,干一届或两届后就退出公务员序列了,但他们各部委下面办事的都是事务类公务员,不管谁当总统,谁当部长,只要执行上面的政策就行了,而且,事务类公务员要严守行政中立,不能参与政党政治。基本上除中国大陆之外的国家或地区这个分类都很严格,比方说台湾省,他们的部委,当然,这个部委是要加引号的。每个部委基本有两个副职,一个政务次长,一个常务次长。常务次长就是事务类公务员所能干到的最高职务,只要不犯错,就能干到退休,但部长和政务次长要与选举上台的行政首长同进退。而我们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要受党的领导,要讲政治。那么什么是政治鉴别能力呢?是指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关系、政治形势等进行鉴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你这个人的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政治经验、观点都会表现出来,笼统一些,就是你在政治上分辨是非的能力。比如朝鲜越境士兵杀了我4名公民,你看到这则新闻后,可能表现了愤怒,可能理解的是单纯的抢劫、谋杀,或是边境管理漏洞,再深一点是朝鲜的饥荒现状,那么再深一点朝鲜士兵越境杀害中国人事件何以频发?有分析认为,由于中朝山水相连,尤其是长白山一带,饥饿的朝鲜人常进入山林采集野菜野果充饥,越境进入中国境内与中国公民遭遇的事件偶有发生。而朝鲜士兵越境杀人也与朝鲜国内贫穷饥饿有关,有外媒报道称,虽然朝鲜实行“先军政治”,一切物质以满足军队为前提,但由于国民经济萧条,朝鲜军队里伙食供给也难以为继,士兵一个月吃不上一次肉,有时甚至三顿饭也吃不饱。在这样的情况下,饥肠辘辘的朝鲜士兵为吃一口饱饭,便铤而走险,越境到中国偷窃或抢劫。再往本质上说,朝鲜军队虽然表面看似纪律严明,实则管理松散,原因同样与朝鲜的经济条件有关,没有经济支撑的军队是一支贫穷的军队。即使朝鲜军队中忠诚于金家王朝的政治工作做得不错,但却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现实。很多朝鲜人萌生了到中国走一遭,寻求突发横财的念头。但是,由于朝鲜的闭关锁国,导致朝中关系日益变冷,大部分朝鲜人到中国正常工作和贸易的机会被剥夺,所以,很多朝鲜人只能选择非法越境,以求获得不义之财。于是,朝鲜士兵为填饱肚子越境抢劫杀害中国人也就不奇怪了。那么,再挖掘一下,就会发现这本来是一个令人震惊而又很抓眼球的消息,但国内媒体却要等到韩媒报道后才引用。这是为什么?这就要考虑到中朝关系,考虑到可能会引起事发地民众的恐慌情绪等等一系列因素了。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

再比如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被宣布调查了,你会想到又一只打老虎伏法,可能大部分群众关注的是他贪了多少银子,包了几个情妇,担心中国的官员有几个可以清清白白?但是作为公务员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什么?除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的这些,你还应该看到:

一、中纪委打破了“周五打虎周一拍蝇”常规。尽管是2015年的开年上班第一天,但卻是一个周日,杨卫泽在这个非常时刻被查,说明中纪委此次出手完全是打破了“周五打虎周一拍蝇”的常规的。这正如习总在2015新年贺词中所说的那样:“我們要继续全面推進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風,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二、打副省级老虎采取的是“闪电行动”。所有调查都是在悄无声息中進行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打草惊蛇,而是在掌握了大量的真凭实据之后,一举将其拿下!很多人都会发现前腳市长刚被抓后腳书记就被查,南京是怎么了?虽然天高皇帝远,但也挡不住习总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可见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啊同志们!

同样的政治事件,不同的人看到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这就是你的政治鉴别能力。那到底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指党和国家及其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你用怎样的一种态度对待人民。是要凌驾于群众之上还是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我们党的宗旨决定下的政治的本质。无论是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的特定内容还是它的运作方式,都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一个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都属于人民。

那么什么叫讲政治?就是你怎样才能和人民群众搞好关系,把对待人民的态度作对了、端正了,那就得

1、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光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路线问题是核心。

2、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家都会唱吧?里面有一句歌词“立场坚定斗志强”,为什么立场决定战斗力?因为你只有立足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有强度,更有时间上的持续,只要立场不偏离,它就会源源不断。

3、牢牢把握鲜明的政治观点。这是讲政治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这个政治观点怎么来的?学习。咱们平时的理论学习干嘛用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一遍一遍的学,为什么?就是来改造大家的世界观,教你用新观点审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4、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纪律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保证。贪污腐败、权利寻租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开始就是源于咱们公务员的规则意识不强,从不守规则开始,慢慢的不守规矩、不听指挥,甚至脱离人民、凌驾于法律之上。

5、要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这是一种能力问题,前面咱们已经讲过,暂且不谈你对政治局势或变化的深入分析或对政治事件的本质挖掘,最起码,你得能分辨是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从这五个方面来看,总结一下就是两个词,一个“坚定”,坚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一个“清醒”,对政治现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两者缺一不可。

那么,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1、政治鉴别能力具有引领导向的作用。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务员能力素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和行为取向。它就像一面旗帜,是为其他能力素质指引方向的,而公务员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治立场坚定与否,也取决于政治鉴别能力是否敏锐。一个公务员立场出现了问题,他的能力素质发挥的越好,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这个大家都清楚,分不清大是大非,辨不明善恶美丑就会成为政治上的糊涂虫。最后一点,公务员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的最终归宿是行为取向,正确果断的行为取向,源自于正确敏锐的政治判断。

2、政治鉴别能力具有整合激励的作用。先说这个整合,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是一个系统,政治鉴别能力处于统领地位,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所以我们要追求整体优势,就必须把它放在首位。再说激励,政治鉴别能力体现一种高层次的政治追求,这种政治追求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昨天晚上看何炅导演的电影《栀子花开》,里面女主角说她之所以喜欢跳芭蕾舞,是因为踮起脚尖可以看得更远,政治追求就像诗人心中的远方,它会让你甘于吃苦、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忘我工作,不会在乎脚尖上的血泡,只为心中的一份理想和信念。当然,政治鉴别能力作为公务员能力系统的核心,对其他的能力素质也有哺育、驾驭、帮助和补充的作用。

3、政治鉴别能力具有规范预警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要想明辨是非、拒腐防变,先从提升政治鉴别能力开始。二是行为上,把政治鉴别能力转化为行为准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权力的正常运行。

由于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主要是通过公务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公务实践活动中体现和实现的,因此,对此项能力的评价标准主要围绕六个方面: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纪律、政治行为、政治作风。所谓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政策、方针的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包括三方面:

1、党性立场,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那么公务员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就要坚持党的宗旨,维护党的政治威信。

2、人民群众的立场,刚才咱们说过,政治的本质就是你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从这一点上说,人民群众的立场和党性立场就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你得清楚的认识到,你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人民群众完成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是因为你能为他们着(zhuo)想,为他们谋利益。

3、大局、全局、根本的立场,这个是说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必须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树立科学的政治观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发展观、群众观和政绩观。在这些政治观点中,世界观是基础,人生观是核心,价值观是取向,而荣辱观是三观的鲜明体现。再看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在这三观中,权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而地位观对于我们公务员来说,更多的体现在对职务和级别的看法上,科学的地位观应该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利益观是评价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素质的核心尺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群众观,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绩观直接反映公务员从政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我们要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老百姓满意了就是最突出的政绩。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纪守法。严谨规范政治行为,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弘扬良好风气,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成为社会良好风气的承载着、引导者和弘扬者。

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对整个社会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怎么去提升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

1、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关于理论,大家很熟悉,无非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除此之外,还有咱们烂熟于心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相信这是咱们在座的各位学的最好的理论知识吧?

2、掌握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先说原则,有三。针对问题的原则,针对问题首先要找问题,找到问题以后就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不良影响,然后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相结合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高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方法也同样来自于实践,是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并在实践中检验、改进和不断完善。区别对待原则,要从不同公务员的实际特点出发,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那么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理论学习法,就是灌输法,像马列毛思想等理论知识大部分都是这种学习方法。典型教育法,相比之下,这是一种比较生动的学习方法,它将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教育,更容易引起思想情感的共鸣。说到典型,大家脑子里会想到胸前带着红花的模范或英雄,咱们利用典型教育法,正面典型利于形成动力和推广,但也不能忽视反面典型的作用,有时候警示教育更能引起思想上的警惕,从而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抵制。实践矫正法,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3、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与科学判断形势。先进性是由时代决定的,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捕捉前进的趋向,并且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把握时代的新特征,认真观察分析形势,分析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4、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点咱们就不再赘述了。从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这四种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实践是第一性的,你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就是最好的评价依据。

二、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并运用法律实施行政管理的能力。依法行政是去年公务员培训时的主要内容,所谓依法行政就是指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公务员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依据行政法律规范约束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使管理职权的活动。它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核心是依宪依法,对象是行政行为,我们在这里再将其原则及基本要求重温一下。依法行政的原则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则有五条,1、职权法定原则,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即,法不授权不可为。不能违反行政实体法,也不能违反行政程序法,更不能出现越权行为。

2、法律优先原则,是指上一层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一层的法律规范。

3、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凡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作出规定。这里还是指明确授权的问题,没有授权就作出了相关规定,即构成越权性违法。

4、依据法律原则,依法行政,尤其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行政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而实施的执法行为大多数是违法行为,应当被立即撤销。

5、权责统一的原则,行政机关或公务员,你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放弃职权不履行义务是失职行为,超越范围行使职权是越权行为,同样被追究法律责任。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六个方面: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这个内容去年咱们培训的时候占据了整整一个章节,这六点要求体现了人性化行政的标准:第一,无暴力行政现象;第二是采取最有效益的行政手段。去年在我所讲的案例中有一个案例比较荒诞,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说是有一天夜晚,湖北省杨叶镇的张女士遭受歹徒强奸,怕孩子受伤害,只好忍痛就范。报案后,派出所所长估计,大胆歹徒第二天还会来,决定实施守候抓捕。不过所长对张女士说:“我们一定抓住歹徒,但是请你配合一次。他怎么做,你不要反抗,我们安排民警在现场抓住他”。张女士只好冒着再次被强奸的痛苦配合警方。第二天,歹徒又来了,见妇女也不反抗,顺利实施了强奸行为。尽管现场有4名警察,但歹徒却在民警包围下逃脱。

杨叶镇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采取的抓捕方案是让受害人再次遭受了强奸,而且以此作为获取证据的一个手段,这是滥用职权的行为。该民警对强奸案件所采取的侦查途径和取证措施既不符合法律规定,也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张女士遭受第二次强奸不是意外,而是方案的一部分,派出所民警的做法是用损害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来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这不仅是滥用职权行为,甚至有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犯罪,应当追究民警违法犯罪的责任。

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合法性,行政活动必须具有正当性。要保障行政合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先行,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法不禁止即自由。再者,组织法定,就是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设立,依法取得相应的职权,在编都是合法的执法人员。职能法定,越权无效,哪些能管,哪些不能管,必须有授权根据。另外,程序法定,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有健全的法定程序予以保障。自由裁量权虽有回旋的余地,但不能超过法定裁量范围、幅度和方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负有确保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其执法办案中,“无照经营”所占比例较大。如按《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行细则》的规定,“无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如以一元作为起点,5000元作为上限,其相去为5000倍。足见其比例之悬殊,自由裁量空间之巨大。再如,公司“超范围经营”,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之规定,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虽说比例缩小,但数额巨大。若某公司超范围出售2箱酒,获利200元,而对其处以最低1万元的罚款,这合法吗?公正吗?因此,如何合法、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已显得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现实性和重要性。

以工商部门查处“无照经营”为例,其应考虑的法定因素为“无照经营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因、何情、何果)。以“情节”为例,可分为“轻微、一般、比较严重、严重”四档。再对这四档予以明晰,确定其具体内容。以“轻微”为例,时间短(15天以内)、规模小(资产500元以内)、违法获利少(100元以内)、未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无投诉、第一次违法或不知道违法、有立功表现、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其余,以此类推。

例如:王某待业,在家无照经营小百货,20日后被查,其间获利200元。在处理时,应首先对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同时可处以20%以下的罚款,即1000元(5000元×20%)以下的罚款。考虑其情节“轻微”(原因、规模等),罚款额应掌握在500元(20%中的50%)以下,总的罚没款最高额不超出700元为妥。若王某及时改正(如补办执照),可免于罚款,仅没收违法所得即可。

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既需要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刚性),也需要执法中的“可操作性”(弹性),两者容易产生矛盾。如果“弹性”到不便于“操作”,那么法律实施的效益就要大打折扣。这也是“自由裁量权”的负面效应所在,也是有些执法人员钻法律的空子以权谋私的重要根源。

依法行政和自由裁量,这是一对矛盾。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相辅相成,即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现实就是矛盾的组合,法律也不例外。矛盾的运动,推动事物的前进,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在行政执法中的体现吧。

最后,责任法定,行政机关权责统一,不行使职权就是放弃职责,不作为就是失职。

在某些地方,行政执法不仅简单、粗暴,而且演化为暴力行政。有的地方私建“执法队”,私设“小黑房”,用来教育不听话的群众。有的地方还实行“恶人治村”、“恶霸执法”,把“村霸”地痞搜罗进基层政权及执法队伍中来,专门对付当地老百姓。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公路征地未批先用

据报道,亳州至阜阳高速公路是安徽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长99.94公里,全线共占用土地近两万亩。工程于2003年2月27日正式开工。政府征地修高速公路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这里却走了样。亳阜高速公路在亳州市区境内有72.3公里长,征地涉及全区11个乡镇、办事处。工程开工前,各乡镇既没有拿出征地批文公示,也没有谈妥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和安置办法,在群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派出工作组丈地毁苗。当十九里镇镇政府带领工作组到沈营村强行丈量土地,被征地农民要求他们出示相关批文公告时,工作人员置之不理,且态度蛮横。在此情况下,被征地农民便阻挠工作组丈量土地。第二天,政府出动了11辆警车近百名警察来到沈营村,共抓了20名群众,区公安分局随时予以拘留,理由是“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老百姓不愿意了,我们又没有犯法,警察不该这么对待老百姓的。对于出动警力抓人一事,副区长孙守民说,抓人是经过区领导批准的,但殴打群众的事情他没有亲眼看到,一些群众因为补偿费问题而阻挠施工,影响了工程进展,我们只好这么做。至于群众要看公告,孙守民直言不讳地说:“工程的征地批文我都没有见到,怎么可能会发给群众呢?”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处长赵建民说,建设部门尚未将征地的申报材料报来,更谈不上批准。因此,该工程已拿到征地批文之说纯属子虚乌有。大家看看,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就是你所进行的执法行为是否经过授权或正式的上级批示,多看一眼,让你的行为更有依据,少看一眼,可能就是知法犯法了。

再比如:

媒体遭遇暴力扣压

新闻舆论一般被称之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在法制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的时候,媒体舆论的笔锋往往就是一道利器,“第四种权力”因为有面向普通和弱势群体的优势,利用其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往往能完成行政权力所不能及的事。

有一篇报道题目叫做《如此拆房,为谁谋利》,公开披露了江西省定南县有关部门违法行政、强拆城市私有房屋的情况,结果刊登了这篇报道的那日的《人民日报》被该县政府全部扣压。过了两天,在当地群众的舆论压力下,报纸才被送出,但是刊登该报道的第5—8版还是被扣压了。如此公然扣压中央党报的严重事件,在全国也属罕见。

定南有关官员如此畏惧记者的批评报道,以致不惜冒可以预期的政治风险扣压《人民日报》,这也从侧面说明媒体的舆论监督是有效果的,对于歪风邪气是有杀伤力的。老百姓没有屈服于定南有关官僚扣压中央党报的淫威,他们敢于对政府的扣报行为说“不”,他们善于利用媒体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声音。“中央级权威党报都敢扣压”,这几乎是所有获悉此新闻的读者的第一反应。既然如此,还能奢望其善待当地庶民的民意吗?定南县委县政府本应诚恳地接受批评,雷厉风行地纠正错误,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回应媒体的舆论监督,但他们却扣压报纸、封杀新闻,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该事件折射了时下某些地方颇为盛行的一种倾向,即舆论监督之地方封杀,凡是对本地不利的批评曝光性新闻舆论,一律通过诸如收购、扣压报纸等方式予以就地封杀。舆论监督的地方封杀张扬了某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待新闻舆论、对待舆论监督的拒绝、抵制甚至敌视的态度,其实质是对民意的蔑视和压制。

再比如:

拆迁中的非法公权 城市拆迁,是一项为民解困的德政,眼下却有一部分演变成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土地投机、与民争利的“坑民工程”。由于拆迁补偿太低,双方矛盾加剧,以至于达到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地步。据报道,江苏南京玄武区有些拆迁办,组织了“拆迁先锋队”,以砸玻璃、扔粪便、掀屋顶等野蛮行径肆意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有的趁户主不在突击拆房,使户主财物埋于瓦砾之下,甚至彩电、空调、家具等财产不冀而飞。有的以拳脚棍棒对待户主,连12岁的孩子问一句“你们来干什么”,竟遭一顿暴打。拆迁引发的不公正和不稳定,尤其是强行拆迁,已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按说拆迁中的野蛮行径在法制健全的今天应该日见敛迹,何以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在拆迁的利益搏奕中,其关键的环节是公权的强制力。正如法学专家江平所说,拆迁表现出来的冲突是私权和公权的矛盾,房子的拥有者是私权的主人,但是拆迁是一种公权力,是政府的行为。由于我国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法规还有待健全,被拆迁人处于绝对的弱势。何况有些地方打着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招牌,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往往受到漠视。政府可以未经原来住地居民的同意就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开发商,而在赔偿事宜上,很少给私有财产的房主以平等对话商讨的权利和机会。与公权的强制力相比之下,私权显得多么无能为力。

《半月谈》刊文指出,行政暴力,是指政权机关、政府部门对公民基本权利直接、强制、非法的剥夺和侵害。当然,也有组织、指使、纵容、庇护“恶人”出头、出手的,如一些乡镇公然起用“村霸”治村,一些地方网罗不法分子以“小分队”、“联防队”等名目为暴力行政保驾开道。尽管也有官员的个人行为,但顶着的是政府的招牌,执行的是政府的公务;尽管也有土政策的自行炮制,但依据的是白纸黑字,凭借的是公共决策;尽管也有隐藏其中的行政寻租,但于改革、发展、稳定,哪一条都能挂上钩,哪一条都是硬道理。在种种堂皇的装饰和遮蔽中,行政暴力具有了更多的“正当性”,也有着更大的“震慑力”。行政暴力,背后牵连的往往是行政的腐败。在市场经济的强力拉动中,地方政府渐已拥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权力的部门化、市场化、资本化现象也日益突出,政府行政呈现向自身利益倾斜的倾向。不少“形象工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双重的利益取向:政治上以政绩求得上级提拔,经济上以项目捞取一己实惠。一些地方政府在税费收缴、征用土地、城市拆迁中,动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暴力相向,甚至动用警力,罗织种种罪名抓捕人员。相逼何急?因为其中夹有领导或部门自身利益的考虑。殊不知,这种暴力给社会带来的伤害也更大,留下的隐患也更多。在基层百姓的眼里,政府的一个现实行动,比一个口号、一打纲领更为重要;一个具体的案例,比一波宣传、一次普法更有意义。行政暴力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对普通百姓人身、财产的伤害,还有对社会秩序、公平正义的扭曲,对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消解,对政府权威、政府信用的侵蚀。此行为不合法理、不合公理、不合常理,与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背道而驰。合理性原则的核心是公平公正,而它的要素就是我们反复说到的自由裁量权。我们知道自由裁量权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它有三重含义,一是专业优势,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主体是由一大批专家组成的集体;二是政策因素,就是说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除了受法律的硬约束,还要受政策的软约束;三是合理性考虑,这是公正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最贴近的方面,执法人员的观念是否公正,有赖于公职人员的录用、培训、考核等。

行政活动不仅要遵从自然正义,而且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就要求依法行政程序正当。正当的行政程序是监督执法的手段、是提高效率的手段、是防患未然的手段。正当程序原则要求行政公开,即政府文件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听取意见、说明理由,常见正式形式就是听证会,非正式形式有座谈会、论证会、讨论会等。我们说高效才能便民。在我们生活当中政府便民行为屡见不鲜。现在我国各地方都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把政府所有的职能部门都集中在一起办公,公民许多事情在这一中心可以一次性办理。这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进行集中统一办理。以民为本,才能便民,遵守时限、积极履行职责,才是高效。

此外,当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真实时,就是政府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只有其行政活动值得信赖时,才是诚实守信的政府。

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中国官员问责制于2003年非典期间启动。包括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两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上千名官员,因隐瞒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查处。非典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了问责制的制度化。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去年冬天我们党校在搞科级干部培训时,我讲课的题目就是《问责制的实践与理论》。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每天在报纸、电视、新闻、网络中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事故、事件,从上到下的官员,凡是有牵扯的你都别想逃脱责任。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调查报告指出,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失当,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问责官员11名。我们可以看到从预测、监测到应对、处置,每个环节的相关责任人都被问责,古人语,为官一日就要保一方平安,有权必有责,职责和职权是共存统一的。

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涵实际上是意识、职守、用法、执法和护法的问题,公务员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这是依法行政的思想基础。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能熟悉准确的运用跟自己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除此之外,还要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这是公务员的职责和义务。

接下来我们来看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评价标准:

1、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这里的法制观念主要是指:职权法定观念、权责一致观念、法律权威的观念和行政程序的观念。

2、准确运用法律执行公务的能力。我们要将抽象的法律规定运用于具体的行政活动中,能否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取决于你对国家法律尤其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只有熟悉了,才能领会其精神和意图,然后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准确把握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自觉遵循法定程序。

3、有较强的法律监督能力。我们公务员要带头依法接受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人大、政协对你行政能力的监督,包括人民法院的监督,还包括专门机构和社会的监督,这里的专门机构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审计、监察、督查等。此外,还要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因为上级公务员对下级公务员的监督,是行政监督的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也是比较常用和比较彻底的一种监督。大家都知道,人大、政协、法院、人民群众、社会舆论、媒体等方面的监督属于外部监督,审计、监察属于内部监督,只有内外形成合力,并且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监督职能,才是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的最高标准。

如何去提升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呢?主要途径有五个:

1、树立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这和评价标准的第一条是完全一致的。

2、正确处理政策执行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好的政策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公务员要坚持在政策执行中依法行政。把握政策的界限、程序,运用恰当的政策执行手段,或是法律手段,或是行政手段。

3、遵守行政执法的具体要求。严格行政执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规范行政程序,就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转的动态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使行政行为按照它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而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咱们刚才所说的内外监督。

4、坚持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大家可以看到咱们的社会越来越公正,用人制度方面,逢进必考,你还得专业十分对口,再不是以前的领导签字就能进了,我一邻居小孩参加了今年咱们县的教师招聘,据说八十个名额,报名人数达到了两千多,竞争是相当激烈,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是公开透明的,在公正公平的社会,拼的是什么?就是个人素质;单位内部的晋升提拔、评模评优都要经过细致的量化考核才能决定等等,那么在这个日趋公正公平的社会里,我们公务员更要不偏不倚、无私无畏,忠于法律,熟悉业务,尊重事实,做到公正执法。

除了公正之外,还要文明执法,释放你的服务热情,尊重当事人的人格,举止文明、待人平和,尤其是在办理有关证照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完整、准确的告知相关的程序和手续,避免群众来回跑趟趟。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了一个记者调查,说是北漂男小周,去年10月份公司要派他出国,需要办因私护照,由于在北京缴纳社保不足一年,按规定他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办理。按说现在办因私护照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小周说为了办护照他回距北京三百多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跑了大半年还是没有成功,于是记者就参与进来了,做了随行报道。一进去,人家出入境科工作人员在看报纸,头也不抬,这位看报纸的女士就是前几次接待小周的办事人员,她报纸看得很专注,直到对面的同事叫她,她才如梦方醒般抬起了头。她似乎对小周的来访打扰了她读报有些不满意,不过显然她还记得小周。因为小周这已经是第五次来办护照了,前几次他都是无功而返,原因是材料不齐。而这次他自认为让准备的材料都备齐了,应该没有问题了,结果这位办事人员又发现了新问题原来小周的身份证是在内蒙古读大学时办的,不是本地的,他要在这里办护照,必须提供本地的身份证才可以。看来为了身份证小周又要折腾一次了,而像这样的折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那么来回折腾好几趟,都折腾一些什么呢?据小周说他第一次去办理时,办事人员只告诉他,要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一个无犯罪证明。等小周办好了证明再次来到县公安局,办事人员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公司在职证明。小周老家到北京有三百多公里,坐火车得三个多小时。为了早点办好护照,小周马不停蹄匆匆赶回北京,到公司开具了在职证明。因为他们县公安局出入境科双休日不上班,只有工作日才办公,一周后他只好请假再次回到老家,他想这次应该没问题了吧?不曾想当他来到公安局办理时,办事人员又让他提供新的材料,还得要他们公司的营业执照。虽然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要想拿到单位的营业执照不那么简单,但是为了把护照办下来方便工作,小周回到北京的公司硬着头皮和老板申请复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几天后他又一次请假坐着火车回到老家。不料想当他第四次走进县公安局出入境科时,办事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公司具有外派资格的证明。这次已经是小周跑的第四次了,请着假搭着路费不说,结果还是没办下来,小周未免有些恼火。恼火归恼火,护照还是要办。没办法,好在这次让换身份证不用去北京,小周打起精神回家换了新的身份证,第六次来到县公安局出入境科。看看小周一共补办了多少证明:

1、无犯罪证明

2、公司在职证明

3、公司营业执照

4、公司外派人员资格证明

5、本地身份证。就是这五张证明,让他多跑三千公里。而记者在公安部网站了解到,像小周这样的普通公民办理因私护照,其实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及复印件,然后就是照了照片填了表就行了。说白了,上述那些办事人员让他补办的证明,除本地身份证,其它的其实依法都不需要。这还怎么让老百姓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呢?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老百姓最反感。反感不光是因为大家对它的心理感受不好,反感更是因为它是真折腾人、真耽误事。我们公务员就是要节约老百姓的时间和成本,从群众利益出发,热情高效的做好本职工作。最后第5点,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对违法行为妥协就是失职,要旗帜鲜明的抵制和斗争。

三、公共服务能力。就是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化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2014年4月18日,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2013《中国质量发展观测报告》表明,我国总体质量指数达到及格水平,但政府质量公共服务仍然滞后,质量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市场发展动力仍然不足的突出表现。

现代政府的实质是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所谓公共服务,就是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它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是公民平等享受。它可以分为三大类: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

武汉江岸区政务中心国土规划窗口首席代表陈慧丽,十年来为办事群众留下万张便民纸条,留下手机号码方便群众咨询,因而被誉称“纸条姐”、“最美基层干部”。在江岸区政务中心的国土规划窗口,陈慧丽负责审核市民提交的申请材料,发放土地证。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把关的岗位,要把材料不全的申请挡回去。陈慧丽则有不同的理解,她说,让老百姓最终办成事才是根本。10年前,为提醒一位老人带全办证所缺的材料,她写了一张条,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从此,这成了她每天的工作习惯。有了这纸条,办证的市民少跑了许多路;而陈慧丽的8小时以外,也成了“工作时间”,要接一个个咨询电话;甚至还得常陪着办证市民一起跑,直到所需材料办齐。于是,“纸条姐”这个称号,不胫而走。因此,50岁的陈慧丽被评为湖北省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她的手机成了办事群众的“亲友号”。

2005年9月初,陈慧丽遇到了一件“刺激自己的事”。这天,窗口前来了一行抬担架的人——担架上的老人是癌症晚期,想趁着自己还在,把房屋过户给儿女。依据土地登记管理办法,过户房屋两证,受予双方当事人必须都到现场。过户手续办完后,陈慧丽久久不能释怀。下班后,她跟同事陈忠英聊起这件事,“如果你家里碰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陈忠英答:“我认识你啊,肯定会请你到我家去办。” 一句话启发了陈慧丽。从此,纸条相约上门办证,成了她工作的一项内容。这张照片就是2011年4月,陈慧丽去当事人病床前现场办公时留下的。

“纸条姐”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简单、质朴的行动诠释着公务员的职责,架起了党和群众间的连心桥。然而,从“纸条姐”走红的背后,依稀看到当前公共服务的短板。群众办事时,常有因资料、证件不齐而往返多次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办事部门对审批程序、所需证件资料等办事须知并没有以丰富的形式让群众充分知晓;二是办事所需证件和资料过多,有的证件或资料难以一时找到,有的群众觉得有的证件或资料根本不需要。做好公共服务,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在上学、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缺位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分配制度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持续深化,社会阶层分化和流动加剧,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政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处于主导地位,为社会提供着核心关键领域的公共服务。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有利于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水平、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居民公共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消费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公众需求日益呈现出层级化特征。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诸如供需结构失衡、服务效率不高、方式手段单

一、公众参与不足等弊端,只有通过创新政府公共服务、加大对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和形式的差异性的重视,加快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和方式转变,才能得以解决。有利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群体获取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能力出现较大差异,部分人群获得公共服务和产品出现一定障碍。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表达平台及话语权,导致其公共服务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满足。因此,亟需通过创新公共服务保障其基本权益。

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包括六个方面:

1、诚信能力,诚信至上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建立良好的信誉,维护好诚信纪律,关系到老百姓对机关的看法。

2、联系群众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工作方法、维护群众利益是广大公务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出发点,也是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3、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4、自我规范能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5、高效行政能力。

6、应用电子政务能力。

那么,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有哪些重要意义呢?三点。

1、公共服务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人,关键在高素质的公务员,而高素质的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公共服务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执政能力包括治党、治国、治军,但说到底还是能不能让人民群众打心眼里支持拥护和服气,能不能为民谋福,关键还是看我们党的干部公共服务能力的高低。

3、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务员能力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公共服务能力必须以其他各种能力为前提,比如: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只有通过公共服务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判断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高低有哪些评价标准?我们来看一下,主要有四个方面:

1、牢记宗旨观念,诚信行政。对公务员来说,正确对待权力,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宗旨。诚实守信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守信立政,就要在政治上忠诚、行为上真实、作风上言必行,行必果。

2、强化责任意识,为民行政。责任,有三重含义:一是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或职责,二是分内应做之事,三是因做不好分内事而承担的过失。为民行政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尊重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坚持群众标准,提供真诚服务。

3、增强成本意识,提高效能。树立成本意识,减少行政浪费,比如,办公费用,公车费用等。节约的同时还要运用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来提高效率。具体的方法有适用于治安、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方法;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等方式实现管理的经济方法;采用命令、指示、规定、条例的行政指令方法和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的思想教育方法。

4、接受群众监督,态度正确。乐于接受监督,积极采纳正确建议。

要提升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大体分为五种途径:

1、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察民情、顺民意,才能得民心。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大家知道周星驰的一个老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大结局之时,皇帝对苏乞儿说,你这丐帮浩浩荡荡几十万人,一日不灭,叫我如何安心?苏乞儿说,皇上啊!你真是糊涂!我丐帮有多少人,那可是你说了算的,只要安居乐业谁会愿意当个乞丐?所以说,公务员要高度重视财政和就业问题,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了,就会一顺百顺,一兴百兴。

2、遵守公务员职业道德、公务员纪律与行为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行为规范的内容有八条: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关于这一点的内容,去年咱们已经做过相关的培训,就不再赘述了。

3、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学习战略管理,战略计划能够保证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良好匹配。学会公共组织中的管理与领导,推进组织的变化与发展,进行项目评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训练专业技术。

4、控制公共服务的成本与培养高效工作意识及技能。控制公共服务的成本,培养公共服务的效能意识,掌握高效工作的技巧。说到这个公共服务成本,它除了受公共服务职能和提供公共物品数量的影响外,决策失误,也是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成本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经常在新闻上可以看到,某某市的大型雕塑因为造型不宜拆掉重建,某某市的新建广场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刚刚落成又将迁移,这一处处城市建设的败笔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票子全花了,工程白搭了,百姓遭罪了,领导下台了。从这个角度上看,决策失误带来的公共服务成本的提高真的是太大了。

5、掌握应用电子政务的知识和技术。像windoswordwpspowerpointexcel等计算机应用知识,这些对于咱们年轻的公务员来说使用应该是非常得心应手了。

四、调查研究能力。调查,就是考察、查核、计算,是一种感性的认识;研究,主要是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加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调查研究能力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工作能力,是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统称。调查研究从方式或手段上分为文字调研和实地调研,文字调研又称间接调研,侧重的是事物的过去;实地调研,就是直接调研,注重事物的现在。成功的调研是二者的一个有机结合。由于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对策研究,所以其内容通常与决策有关,比如:战略问题、热点问题、重大问题、苗头性问题、典型问题等。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通常由六个要素构成:调研目的、调研主体(谁调研)、调研客体(调研谁)、调研过程、调研方法、调研结果。

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来看一下,很简单:

1、调查研究能力决定着科学决策的水平。调研的内容包括搜集信息资料,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经过综合分析提出备选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只有调查研究能力强的人,才能提出高水平的决策方案,才能在众多方案中选出科学的决策方案,而决策的水平对我们政府来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

2、调查研究能力决定着行政执行的效率。决策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政策,只有调查研究能力强的人,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

3、调查研究能力决定着信息反馈的水平和行政监督的能力。决策是个动态过程,实施中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矛盾,这就需要跟踪决策,靠什么去跟踪决策呢?当然是信息的反馈,那么信息的反馈怎样得来?还得靠调查研究。

以上三点说明了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在评价这种能力的时候需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课题的选择,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对未来工作具有推动作用,是当前的核心、大事、热点问题,不能“一头热”,不能“题太大”,要符合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二是方法的运用,就像我们要过河,你不造船也不修桥,那么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调查研究的方法非常多,有系统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等,可以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去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交叉使用。

怎么去提高这种能力呢?这是本章阐述的非常细的一个问题。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分开说就是三个坚持。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性的原则,科学确定调研的选题,选择在决策中急需解决、政策性比较强、能够影响和推动全局形成良好的经验交流和社会效益的问题进行调研,比如就业问题,三农问题这些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要讲真话,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调查研究更要坚持实事求是,获得真实和准确的材料。材料的收集不仅要广泛,而且得注重取舍,抓住重点与要点,直接材料固然重要,间接材料也不可或缺,归纳总结概括技能要求比较高,得保证材料的数量,以此来提高材料的质量,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客观性,力戒主观随意性。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不唯己、不唯洋、不能走马观花、不能夹杂私心杂念。唯上就是迎合,唯书就是死板,唯众就是人云亦云,(咱们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些当下看起来不正确甚至是偏激的东西,有可能就是将来的正确。我们经常说民主,其实民主有三个原则,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平等。三是保护少数。不能因为有些观点是少数就去打压。比如说共产主义当时就是少数,还有计划生育刚提出时也是少数人观点,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据他了解,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千分之39,能否用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说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20呢?

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达千分之30,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将有26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马寅初曾描述过当时的情况:“小组会上除少数人外,其余的代表们好多不表示意见,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且竟有人认为我所说的是马尔萨斯的一套,也有的认为说话虽与马尔萨斯不同,但思想体系是马尔萨斯的。虽然他们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但我认为都是出于善意,故我自动将这篇发言稿收回,静待时机成熟再在大会上提出来。”

9月,周恩来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马寅初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节育问题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可以公开谈论控制人口的问题了。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有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此事人民有要求,城乡人民均有此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对的。”毛泽东还特别注意到,积极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就坐在马寅初身旁,似乎是在表示对马寅初的支持。毛泽东一语双关地笑着说:“邵先生,你们两人坐在一起。”邵力子和马寅初听毛泽东这么一说,互相看了看,也开心地笑起来 3月,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邵力子就计划生育问题做了长篇发言。他强调指出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可以有计划,在生育方面也必须有计划。他针对卫生部严格限制人工流产规定,提出“不造成以法令或权力限制人工流产”,建议修改婚姻法第四条“20岁,女18岁,始及结婚”的规定,主张提高结婚年龄,宣传迟婚。他还主张大力向农村推行节育工作,不要对持久性避孕手术进行限制,等等。邵力子的发言,立即得到医学专家钟惠澜的支持。同时,也得到马寅初的大力赞同。但是,马寅初在计划生育采取什么方法的问题上却与邵力子有一点分歧。他们都主张避孕和推迟婚龄,但马寅初坚持反对人工流产。他认为有比人工流产更好的办法。这就是“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4月2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这是他1949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在讲演中,马寅初讲述了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他怀着忧虑的心情说:“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30‟,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总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毛泽东见到马寅初时,严肃地对马寅初说:“不要再说这句话了。”马寅初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马上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北大校园里,公开做了自我批评。后来他在撰写《新人口论》时,就确实没有再提出上述观点。6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文发表于7月5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然而,这时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组织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反右斗争,已经开始席卷全社会。马寅初当然也被波及,有人说他是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也有人说《新人口论》是配合右派向党进攻„„,在这场扑面而来的急风暴雨中,马寅初弄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几个月前计划生育问题刚刚受到毛泽东的赞扬,而现在却又受到人们的批判„„ 实际上毛泽东对于人口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内心一直是矛盾的。直到“大跃进”开始,粮食卫星飞上天,毛泽东的思想才确定下来,毛泽东说:“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此时,马寅初并不清楚,他的理论已经面临着最高决策层的挑战。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举办60年校庆的大会上,就指名道姓地说:“马老要为《新人口论》做检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也不点名地批判了马寅初。7月9日,毛泽东召见邵力子、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李济深、张治中等党外人士,听取他们对“大跃进”的意见。为遭到批判的马寅初而担忧的邵力子,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他抓住时间向毛泽东进言,希望毛泽东支持节育,毛泽东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但又应付了一句:“但对计划生育,仍应实施”。

我们看,马寅初提出人口论时,是少数派,甚至后来被打成右派,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后来咱们国家还是实行了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于1982年3月13日成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不是不让生,而是要生高质量的孩子,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现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消失了,不说别的,你就说满世界盖的全是房子,卖给谁去?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国将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是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的一个举措,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是计划生育经过实践检验后的一个崭新的开始。

对在三门峡建大坝,当时也就他一个人反对,全场专家都赞成,当时说三门峡建坝后万吨巨轮能到兰州,但黄万里说黄河不能在三门峡建坝,后来看反对不了,说要建你们在下面留下排沙孔,但当时没有人听这个少数派的,后来实践证明,正如黄老所说的,建坝后黄河泥沙大量淤积,蓄水就会威胁陕西,虽然又耗巨资在下面打了排沙孔,到现在还无法正常蓄水。可见,没有调查研究,就会造成决策失误。

唯己就是排他,唯洋就是媚外。前些日子看到有一个关于讨论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段子,也可以说是个笑话,六个版本,说有个教育家做了一个实验,给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第一个版本,中国小孩拿水在太阳下晒了一天,没有如愿。而聪明的美国孩子拿来四杯25度的水混合到一起,轻松地把水温升到了沸腾的100度。结论是:美国孩子聪明,中国孩子思维僵化,中国落后的体制永远无法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大科学家。第二个版本,中国小孩拿来四杯25度的水混合到一起,轻松地把水温升到了沸腾的100度。而朴实的美国孩子拿着水在太阳下晒着,静静等待,最终水也升到了100度。虽然美国孩子输了,但是虽败犹荣,因为美国教育下的孩子诚实而有品质,从来不会耍小聪明。这样的孩子,以后才能成为正直的人。第三个版本,给一群中国孩子和一群美国孩子一人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中国孩子都把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天也没到100度,而聪明的美国孩子们在一起经过商讨以后,把水混在了一块,刚好四杯25度的水混合成了100度。结论是:僵化的思维,落后的体制不仅永远无法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大科学家,也永远无法培养出有合作意识、互助精神的青年。第四个版本,给一群中国孩子和一群美国孩子一人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中国孩子在一起经过商讨以后,把水混在了一块,刚好四杯25度的水混合成了100度。而美国孩子都把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天,终于把水温升到了100度。结论是:中国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解决问题,而总是想依赖群体的力量,而美国孩子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第五个版本,给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美国孩子想想,觉得不可能,于是放弃了。中国孩子却在太阳下把水晒了一整天,非要把水温升到100度不可,不然就不回家吃饭。最终还是失败了。结论是:美国孩子从小就懂得知足与放弃,而中国的孩子在填鸭教育的影响下,依旧愚蠢地执着坚持不可能的事情。这样永远也培养不出大科学家。第六个版本,教育家给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中国孩子直接认输了。而美国孩子偷来他爸爸的步枪把教育家毙了,从此再也没有被教育家研究的烦恼了。结论是:从小培养反抗强权的意识,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大家看看这就是典型的媚外思想,就是觉得外国的月亮咋看都圆。那走马观花更不用说了,就是肤浅,夹杂私心杂念就是调查研究中只愿意听成绩和优点,不愿意了解缺点和问题,欺上瞒下,存在私心。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甘当小学生,向群众学习,切实关心群众利益,倾听群众呼声,对群众的意见要分析鉴别,区别对待,尊重群众。不光是咱们这个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群众路线,咱们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3、掌握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咱们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五种常用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一种,普遍调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为了详细的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目的是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它的特点是六个字:一次性、大规模,例如人口普查。普遍调查的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二是资料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但是我们都知道它花费的人力、物力、技术力量都比较多,而且数字参差不齐,差错难免,周期比较长。所以普遍调查不能经常做,还必须与其他调查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第二种,典型调查,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出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这种调查,范围小,机动灵活,节约支出,但是这个典型,选起来比较难,而且由点到面不易推算。第三种,重点调查,是选取调查对象的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它的特点是投入比较少,调查速度比较快,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它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难点在于选什么样的单位?选多少个单位?去调查,这需要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而决定。第四种,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分为概率抽样(抽样调查)和非概率抽样,它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随机抽选样本,二是每一个单位都有被抽中的概率,三是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第五种,个案调查,是对某个特定的社会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它的优点是全面、细致,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个案的代表性比较差,个案不具备推断性,对个案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等。除了这五种基本调查方法外,还有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问卷法等多种方式,在选好调查方法后,配合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会使调查更快捷准确。

4、探索调查研究资料的分析技巧。包括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以及理论分析。涉及到因果分析、辩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这一点不详细说了。

5、及时撰写调研报告与运用推广调研成果。调研报告怎么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合起来就是实事求是的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其写作要领是材料要充分(一个量的保证)、通过辨别、筛选进行材料处理(这是质的保证),还要用词准确、文风朴实、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有专业的知识和思想素养,勇于追求真理。从结构上来说,调查报告包括标题、正文、落款、日期四个部分。咱们主要说一下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和核心,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就是介绍基本情况,比如起因、目的、时间、对象、范围、地点、方法、背景、现状、成绩、问题等;主体是正文的主要部分,包括具体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问题和规律;结尾即结论,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意见、建议。我说了这么多,那么社会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最终形成理论,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过程,调研成果要接受检验、获得发展,就必须在宣传和教育中使用、在决策中使用、在理论研究中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并通过会议、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文件等方式加以推广。

五、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和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其本质在于获得一种对主体而言是新颖的经验,这种新经验或是现有的(发现)、或是未知的(发明)、或是需要探索的(改进提升)。学习最终改变的是你的内部状态和外显行为。对于我们公务员来说,学习能力包括三方面:一是信息处理能力,二是知识结构的更新能力,三是团体学习能力。提高公务员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学习能力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是激活、提升、改造其他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公务员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不仅可以增智(增加智慧)、养德(培养品德),更能优政(优化执政方式和理念)、修身(提高自身修养)。公务员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有三点: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观念,能够学以致用。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个学习型的知识经济社会决定了每个人必须是学习型的个体,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前曾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正在研制电灯泡的爱迪生, 突然要知道灯泡的体积,就让助手阿普拉去解决。阿普拉大学数学系毕业,又去德国进修过,他又量灯泡直径,又量周长,算了密密麻麻几大张纸,直到爱迪生催问结果,还没有算好。爱迪生拿起灯泡,灌满了水,然后倒在量筒里,立即读出了体积。无独有偶,我在微信上也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话说某跨国日化公司,肥皂生产线上面存在包装时可能漏包肥皂的问题。于是该公司总裁命令组成了以博士牵头的专家组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该研发团队使用了世界上最精尖的技术(如红外探测、激光照射等),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半年的时间后终于完成了肥皂盒检测系统,该系统会把探测到的空盒推出流水线。而同样的问题在一家乡镇肥皂企业是这么解决的:经过半天的思考,工头拿了一台电扇到生产线的末端对着传送带猛吹,那些空盒就都被风吹走了。咱们不难发现,现在学校只是众多学习场所其中的一个,多渠道、多时空、多媒体的学习机会非常多,不光是我们的专业技术方面,社会生活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尤其是实际操作方面,我们要把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统一起来、才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2、善于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人类创造的知识主要有四种存在形态: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要吸收各种知识,不仅要学会读书、积累,把思、问、研、写、记有机的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整合学习资源,融会贯通,才能使学习更有成效。

怎样提升公务员的学习能力呢?五种途径: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弘扬马克思学风。克服自我满足情绪,学以致用、学用合一,缺什么补什么,尽量多学习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自我加压,持之以恒。工作时间忙,挤不出,就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挖一口井,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搞第二职业,是就咱们的专业知识来说的,一天哪怕一锨土,也终有出水之日。就怕咱们抗不住干扰、抵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别人一叫就心痒的坐不住了。每个人内心都向往自由和快乐,面对枯燥的知识时,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孤独的事情,用什么去改变这种心态?梦想,“远行的骆驼不怕满眼的黄沙,只怕心中没有绿洲”。梦想是前进的原动力,但只有执着才能实现梦想。假如经不住各种诱惑,一有香风迷雾,就心猿意马追随而去,把原来的决心忘在脑后,最后就只会像拉磨的驴一样,永远在原地打转。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善用边角料时间,一个字“挤”。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对我们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就一定会有。”我们要将一些过渡时间、上下班时间、等待的时间、打盹的时间等这些边角料的时间段有效利用起来,就会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也可以在手机上给自己做个计划日程表,或者学习一些有效管理时间的技巧,比如:工作再多,捡紧急的去集中时间完成,完成一件少一件,压力就会小一点;化整为零,分块完成;不要浪费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同学每天早读他都昏昏欲睡,但是考试成绩特别好,我们就问他那些单词、成语、定理啊都什么时候背会的,他说,晚上,晚上十点以后记忆力特别好,所以自己就用来做记忆背诵),当然因人而异,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这些小技巧,更要学会成批处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确保重要的事不受干扰。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读书最直接也最常用,怎么读?大概五个步骤:浏览、问题、阅读、回忆、复习。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完成,更有助于你把握重点、提高记忆。除了这用有效学习法之外,还有集中学习法(像咱们现在的培训)、分散学习法、尝试回忆法(就像我们小时候背古诗,熟记之前尝试重现,并立即核对,纠正错误,反复强化校正)。

4、拓宽学习渠道。这也是学习能力概念的最后一句: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向书本学要注意养成读书——观察——思考——研究——创新的习惯。向实践学,是一种验证、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公务员接触生活、深入群众。向他人学,以一种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深入基层谦虚听取别人意见。

5、建立和融入学习型组织。大力提倡学习,培养鼓励学习的环境,打破有形无形的界限,促进想法交流,高度重视成员的培训,重新定位领导角色,把学习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行为,创造平等的组织文化氛围。

(第二课时)

各位学员大家早上好,昨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公务员其他能力的内涵及提升方法。

六、沟通协调能力。《明史》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一万七千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一万六千五百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五条工作建议,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朱皇帝采纳了其中的四条,这老茹这顿打也算是没有白挨,可是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问题,他居然洋洋洒洒了一万七千字,皇帝的得力重臣啊都这样思维不清晰,废话连篇,沟通障碍,不挨揍才怪了!

沟通协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公务员做好各项工作的客观要求。沟通协调能力是指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合作的程度越来越紧密。公务员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搞好协作,才能把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都动员起来,才能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全体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有效的协调沟通可以使同样的权力产生不同的权力效益。公务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哪些内涵呢?《左传》最早指出,沟通即开沟使两水相通之意。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沟通就是指在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和交流情报、信息、意见,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组织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协调,从哲学意义上看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种和谐有序的平衡状态。行政协调是指行政主体运用各种方法,协商、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行政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使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行政目标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将沟通协调能力定义为:通过传递思想、观点、情感和交流情报、信息、意见,来协商、调整他人的活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之相互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目标的技巧和才能。公务员在进行沟通协调的过程中,包括两个基本的环节:首先,公务员通过各种文件、报告、会议、电话、电视、传真、电子网络等媒介和方式,来收集、传递和交流信息,从而促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的了解;其次,在了解的基础上,公务员要努力构建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分工合作、彼此配合、协同一致的和谐关系,实现共同目标。所以,公务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包括沟通和协调两种能力,沟通能力表现为与谁交流、交流什么、如何交流;而协调能力则在交流的基础上表现为如何调整交流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使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行政目标。

广义上的沟通协调,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运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促使矛盾朝着逼近目标方向转化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公务员的沟通协调,主要是指公务员在处理政府系统与社会之间、政府系统与公众之间、政府系统上下之间、各级政府内部各要素之间,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形成的既注重效率又不失公平,上下同心、步调和谐的运作关系。公务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与各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引导它们互相配合,协作共处,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共同目标。

1、沟通协调能力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要在生活中成功,复杂的思考、沟通和社交能力,常常比传统的智商或职业技能更重要。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管理者、领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就能够化解矛盾和冲突,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降低协调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此,政府在管理与服务的时候,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并与人民进行沟通。“公务员的首要作用乃是帮助公民明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可见,服务型政府不是凌驾于社会的封闭官僚机构,而必须以公民的需求为中心,为其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求国家公务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来完成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活动。因此,公务员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公务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沟通,一方面公务员能够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另一方面群众可以向政府及公务员表达利益,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此基础上,公务员通过广泛的协商、探讨问题的关键,找出其原因,然后以公正的态度及合作的精神,找出各种关系的平衡点、结合点,以此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2、沟通协调能力是公务员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社会学认为,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够逐渐地由一个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才会由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变为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公务员的信息交流和行为调节,并由此促进自己整体能力的提升。

3、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公务员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减少贯彻执行中的摩擦和阻力,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确保稳定大局。沟通协调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强调必须保持和维护集体中团结、协作、融洽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也非常重视生产中的人际关系,认为领导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善于倾听和沟通下属人员的意见,协调正式组织的工作关系和非正式组织中的个人关系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使组织和谐,运转有序。现代公共管理的环境瞬息万变,组织内部构成错综复杂。在公共管理中,常常因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或组织与人之间在认识上、具体利益上的不同而产生冲突和矛盾,如出现职权与职责、工作与待遇、荣誉与贡献等方面的不相称的现象。这些矛盾如得不到及时化解,就会导致政府组织成员士气低落、人际关系紧张,由此破坏成员团结、和睦的氛围。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公务员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调整各方面关系,从而谋求政府系统内各成员在思想上、感情上的共识和理解,消除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使各成员和谐相处;同时,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政府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促使其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

4、沟通协调能力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条件。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公务员要面对和处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纠纷如果得不到迅速、妥善的解决,将使受害者丧失对社会公正的期待,甚至演化为恶性事件,最终影响社会稳定。当然,强制的法律性手段必不可少,但协商调解的沟通对解决纠纷的效率和质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行政处罚要兼顾处罚和教育沟通,实行人性化执法,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目的不在于罚,而在于纠正。就像小学生犯了错误,你不能说罚默写罚站甚至给了两巴掌,完了之后回去吧。这个孩子能否从心理上真正理解教师的这种行为,你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包括之前的沟通和之后的善后工作,因为他只要不服气,第二天你就等着校长找你谈话吧。对于我们公务员的协调工作,也是一样的,沟通协调不到位,就可能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后果很严重。

5、沟通协调能力是提高管理服务能力的基础。信息,是现代管理的神经系统,信息沟通是现代管理的基石,公务员的协调能力是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建设高效政府的需要。高效是任何组织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的平衡离不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组织的平衡是消除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提高组织效率的前提。公务员的作用就是在协作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进行协调,以便组织能够高效运转。政府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要做到高效离不开部门间、人员间的互相配合,协调有序。公务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其工作职责,避免相互牵制、互相扯皮、相互推诿的官僚主义作风,并及时解决影响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的争议,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动力,减少内耗,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6、沟通协调能力决定着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的突发事件,我们大家在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领导干部与群众要正面接触、直接对话,我们要认真听取,耐心解答,缓和紧张气氛,加强正面教育,尽快制定出平息事件的方案和对策。从这些解决事件的方法、对策、途径来看,大量涉及到沟通和协调问题,你的语言技巧、沟通水平直接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评价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的标准有四点:

1、具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

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

4、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怎样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主要是要学倾听,学会锤炼语言文字技能。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公务员的倾听已经成为其进行有效沟通、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倾听,可以从对方的谈话中获得大量信息、学会别人的语言表达艺术、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友谊和信任以及发现与对方进行交流的融合点等。根据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有效的倾听,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创造有利的倾听环境;集中精力、耐心倾听对方讲话,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保障沟通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前提;对别人讲话的情绪表现给予及时、合适宜的回应;善于准确、及时地抓住所听内容的重点;尽量安排比较充分的交谈时间等等。当然,这些倾听艺术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尝试、磨练及体会。公务员的讲话艺术是公务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通过讲话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传递给对方。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讲话可以表现为会谈、讨论、访谈、演讲等方式。它具有传递面积大、速度快、反馈及时等优点。公务员无论采用哪种讲话方式,都必须发挥适当的讲话艺术,包括使用清晰明确、统一规范、通俗易懂的语言;控制语速、语气、语调和讲话场面;讲话时不失时机地配以合适的肢体语言;根据讲话的场合和听众选择适宜的话题;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等方法和技巧。公务员具备良好的讲话艺术,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增强沟通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出众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有四种功能:控制、感化、进攻、自卫。除此之外,还要掌握科学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下行沟通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方、激励之术、用才之道,防止一把手综合征,要因人制宜化干戈;上行沟通,首先要了解上级的优点和长处,把握上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抓住上级的想法和意图,尽量与领导保持认识和行为的一致,避免工作失误。二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领导保持正常的联系。下级应及时认真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下级应经常主动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意图、进展情况、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上级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三是正确对待与上级的意见分歧。上下级之间难免会出现分歧和矛盾,遇到上级批评不当、处理问题不公时,下级首先要保持冷静和克制,这是保持上下级良好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五是作为下级,在个人待遇、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下级可能要求上级给予关心、照顾。一旦期望与实际相偏离,要正确对待,要学会理解领导、顾全大局,必要时作出一定的牺牲。最后,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沟通协调氛围。五个原则:尊重、相容、理解、准确、及时。

七、创新能力。这一章只有两节,因为创新能力的概述、内涵、评价标准是一个内容。那么,本章我们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什么是创新能力;

2、怎样去提升。关于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创造出现在没有的东西或发现未知的事物,包括发明和发现;二是

下载从企业文化上论核心能力提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企业文化上论核心能力提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核心管理者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核心管理者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2016年4月7、8号参加宁夏中小企业组织的核心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此次培训对我触动很大,原来自己内心也是渴望知识,愿意学习的,在长期的工作中自己都......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全球化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有无核心竞争力,它......

    9论企业核心竞争力_企业文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谢茂华曾江华(1.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

    论丰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论丰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摘要丰田汽车公司是当今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之一,2008年年产量已超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全球汽车年产量第一的公司。那时,距离它成立才只有短短的75......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工商管理 >> 企业文化 >> 论文正文→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作者:丁华伟发布时间:2007-1-21-论构建基......

    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荐)

    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摘 要 通过阐述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作用,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企业持续发展要靠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5篇范文]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无形的文化在企业的竞争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切实把企业文化建......

    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