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理论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艺术学概论笔记详解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理论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艺
术学概论笔记详解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
本书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一、本章内容概要 „„
4.“典型和意境”。
(1)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形象,确实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只要稍微浏览一下,就会发现艺术画廊中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典型。《水浒传》中勇猛鲁莽、见义勇为的鲁智深,秉性刚烈、性格倔强的武松,脾气暴躁、心地善良的李逵;《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狡猾奸诈、欺世盗名的曹操,粗豪威猛、急躁暴烈的张飞;莫里哀讽刺喜剧《伪君子》中伪善卑劣、灵魂丑恶的达尔丢夫,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中,性格复杂、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于连;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贪婪成性、狡诈吝啬的老葛朗台,冈察洛夫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中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奥勃洛摩夫„„正是这些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得这些优秀作品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艺术典型的个性,是指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独特,不仅有独特的外表、独特的行为,独特的生活习惯,而且有独特的性格、独特的感情、独特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形象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性。
典型性格或典型人物,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内在的矛盾性,真正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人物深邃的灵魂与内心世界,才能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
艺术作品要想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首先需要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出发,对客观现实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在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典型人物的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创作出具有较高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来。
美术学系
吕品田
1959年生于江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职;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创作,尤其重视手工艺、设计艺术和民间美术研究,并作为专家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实践。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及修订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中国传统工艺》、《现代构形艺术》、《新生代艺术》、《回忆与忘却》、《自由空间的向往》、《必要的张力》、《传统手工艺》、《动手有功》等,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成果特别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
王海霞
女,回族。196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198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从事民间美术研究。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任文化部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任副主任。2004年11月,继续在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今。自2006年起,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2007年,担任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负责人。2011年底,完成了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工程一期——高密年画》工作,任项目负责人。2003年以来,多次参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任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审、传承人评定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及评委,负责及参与了多项大型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工作。近年出版著作:2005年,与王树村合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任主编与主撰稿(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巫术·宗教·原始文化—中外传统民间艺术探源》(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承担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的大型合作项目《灿烂的中国文明——民间艺术》,任专项网页作者。2008—2010年,担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十卷本)副主编(王文章主编),负责《年画世家》艺术的撰稿。该丛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13年,《大美在民间—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作品选粹》任副主编(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王树村、王海霞(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3年,《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一辑),任主编,并担任《唐卡》艺术作者。(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长江出版集团品牌奖。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日文版即将出版。目前正在进行的编撰工作:(1)《中国古版年画珍本》丛书(十一卷),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任执行主编,(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联合出版),(2)《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二辑),任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3)《小书大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60本,主编徐艺乙、王海霞,重庆出版集团2014年出版)。
李宏复
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族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民间美术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艺术人类学、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中国刺绣工艺文化。近10年承担及参与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文化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科研究项目《萨满造型艺术》;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黎族妇女筒裙纹样研究》。利用课题及自筹经费对天津、晋、蒙等地的一部分市、县、乡、镇、村,就22个等民族的民间刺绣工艺文化、萨满教文化等,分别进行了调研,并收集了大量可供研究的相关资料。近10年主要论着:《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萨满造型艺术》;《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织绣》;《手工刺绣》;《中国刺绣文化解读》;《一幅珍贵的民族画卷-百苗图》;《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获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研究》;《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枕顶绣-俗中求雅的吉祥心理寄托》;《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西北回族刺绣研究》;《中国民间的戏曲刺绣图像-象征意义的非文字教化功能》;《清代滇、黔、湘民族图册中服装造型的解读》等。
第二篇: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绘画史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艺术学概论笔记汇总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绘画史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笔记汇总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
本书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第七章 表情艺术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3.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
(3)节奏性与韵律美。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对于音乐和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来讲,节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节奏看作是表情艺术的生命。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节奏具体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节奏的形式绝非音乐才具有,自然界的昼夜更替、冬去春来这些有规律的变化都给人的心理造成了节奏体验。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沉重的节奏使人压抑,欢快的节奏使人陶醉。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是靠乐音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来构成艺术形象,因此,音乐必然需要将节奏作为最核心的艺术表现手段。不同的节奏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得旋律具有鲜明的个性,有时甚至可以从不同的节奏类型区别出各种不同的音乐体裁。一般来讲,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总是偏于忧郁,悲伤,如柴可夫斯基著名的《悲怆交响曲》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充满了深刻的矛盾和无法排遣的郁闷,表现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最后希望破灭的悲惨结局。
在舞蹈中,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没有成功的韵就没有完美的舞蹈,而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所以说,正是节奏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显然,对于音乐、舞蹈这两种表情艺术来讲,节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术学系
吕品田
1959年生于江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职;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创作,尤其重视手工艺、设计艺术和民间美术研究,并作为专家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实践。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及修订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中国传统工艺》、《现代构形艺术》、《新生代艺术》、《回忆与忘却》、《自由空间的向往》、《必要的张力》、《传统手工艺》、《动手有功》等,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成果特别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
王海霞
女,回族。196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198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从事民间美术研究。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任文化部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任副主任。2004年11月,继续在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今。自2006年起,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2007年,担任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负责人。2011年底,完成了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工程一期——高密年画》工作,任项目负责人。2003年以来,多次参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任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审、传承人评定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及评委,负责及参与了多项大型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工作。近年出版著作:2005年,与王树村合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任主编与主撰稿(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巫术·宗教·原始文化—中外传统民间艺术探源》(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承担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的大型合作项目《灿烂的中国文明——民间艺术》,任专项网页作者。2008—2010年,担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十卷本)副主编(王文章主编),负责《年画世家》艺术的撰稿。该丛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13年,《大美在民间—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作品选粹》任副主编(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王树村、王海霞(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3年,《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一辑),任主编,并担任《唐卡》艺术作者。(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长江出版集团品牌奖。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日文版即将出版。目前正在进行的编撰工作:(1)《中国古版年画珍本》丛书(十一卷),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任执行主编,(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联合出版),(2)《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二辑),任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3)《小书大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60本,主编徐艺乙、王海霞,重庆出版集团2014年出版)。
李宏复
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族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民间美术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艺术人类学、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中国刺绣工艺文化。近10年承担及参与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文化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科研究项目《萨满造型艺术》;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黎族妇女筒裙纹样研究》。利用课题及自筹经费对天津、晋、蒙等地的一部分市、县、乡、镇、村,就22个等民族的民间刺绣工艺文化、萨满教文化等,分别进行了调研,并收集了大量可供研究的相关资料。近10年主要论着:《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萨满造型艺术》;《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织绣》;《手工刺绣》;《中国刺绣文化解读》;《一幅珍贵的民族画卷-百苗图》;《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获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研究》;《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枕顶绣-俗中求雅的吉祥心理寄托》;《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西北回族刺绣研究》;《中国民间的戏曲刺绣图像-象征意义的非文字教化功能》;《清代滇、黔、湘民族图册中服装造型的解读》等。
第三篇: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绘画史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艺术学概论笔记精选(本站推荐)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绘画史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笔记精选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
本书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第八章 综合艺术
一、本章内容概要 1.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2)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它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仅举中国戏曲在形式美上“以一求多”与西方戏剧“以多见一”之间的比较和区别,便可看出其中端倪。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巨大影响,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以“一”为起点,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唱、念、做、打),戏曲声腔与音乐上是“一曲多用”(基本曲牌),舞台布景上是“一景多用(如一桌两椅),服饰脸谱上是“一服多用”等等。此外,在表演艺术上,还有“一人千面”(一套程式、万千性格)、“一曲百情”、“一步千态”、“一笑百媚”等,充分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戏曲“以一求多”的美学追求。
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中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是经过汉唐直到宋金即12世纪的末期才算形成。中国戏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百戏。唐代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歌舞戏和参军戏,“戏”和“曲”进一步融汇,表演形式也更为多样。宋、金时期,戏曲艺术真正趋于成熟,宋杂剧和金院本都能演出完整的故事,剧中角色也较前增多,初步形成了我国戏曲表演分行当的体系。元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品,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尤以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名,堪称世界戏剧艺术的不朽作品。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传奇作品大量涌现,包括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划时代的浪漫主义杰作,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长期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国戏曲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又深刻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追求。
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当然,这些特征并非中国戏曲所独有,许多东方戏剧也具有这些特点。
戏曲艺术高度的综合性、程式化和虚拟性,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美术学系
吕品田
1959年生于江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职;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创作,尤其重视手工艺、设计艺术和民间美术研究,并作为专家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实践。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及修订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中国传统工艺》、《现代构形艺术》、《新生代艺术》、《回忆与忘却》、《自由空间的向往》、《必要的张力》、《传统手工艺》、《动手有功》等,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成果特别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
王海霞
女,回族。196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198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从事民间美术研究。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任文化部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任副主任。2004年11月,继续在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今。自2006年起,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2007年,担任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负责人。2011年底,完成了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工程一期——高密年画》工作,任项目负责人。2003年以来,多次参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任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审、传承人评定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及评委,负责及参与了多项大型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工作。近年出版著作:2005年,与王树村合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任主编与主撰稿(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巫术·宗教·原始文化—中外传统民间艺术探源》(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承担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的大型合作项目《灿烂的中国文明——民间艺术》,任专项网页作者。2008—2010年,担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十卷本)副主编(王文章主编),负责《年画世家》艺术的撰稿。该丛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13年,《大美在民间—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作品选粹》任副主编(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王树村、王海霞(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3年,《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一辑),任主编,并担任《唐卡》艺术作者。(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长江出版集团品牌奖。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日文版即将出版。目前正在进行的编撰工作:(1)《中国古版年画珍本》丛书(十一卷),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任执行主编,(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联合出版),(2)《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二辑),任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3)《小书大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60本,主编徐艺乙、王海霞,重庆出版集团2014年出版)。
李宏复
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族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民间美术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艺术人类学、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中国刺绣工艺文化。近10年承担及参与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文化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科研究项目《萨满造型艺术》;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黎族妇女筒裙纹样研究》。利用课题及自筹经费对天津、晋、蒙等地的一部分市、县、乡、镇、村,就22个等民族的民间刺绣工艺文化、萨满教文化等,分别进行了调研,并收集了大量可供研究的相关资料。近10年主要论着:《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萨满造型艺术》;《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织绣》;《手工刺绣》;《中国刺绣文化解读》;《一幅珍贵的民族画卷-百苗图》;《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获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研究》;《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枕顶绣-俗中求雅的吉祥心理寄托》;《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西北回族刺绣研究》;《中国民间的戏曲刺绣图像-象征意义的非文字教化功能》;《清代滇、黔、湘民族图册中服装造型的解读》等。
第四篇: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7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笔记分享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7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笔记分享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第九部分 清代美术
一、清初的绘画
清初期,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但是内容缺乏生气。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在江南地区则出现了一批富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主要是明代遗民,政治上无法与清统治者合作,艺术主张也迥异于北方的四王。代表人物为“四僧”、“金陵八家”及“新安派”等。其中,以四僧的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也最大。
(一)清初的山水画 四王、吴、恽
四王(王时敏、王鑑、王翚、王原祁)与吴历、恽寿平六人在清初并称为画坛“六大家”,其中,四王的擅长、崇尚、画风相近,占据了画坛的正统地位,吴历也以山水闻名,恽寿平则以花鸟见长,在他们各自的影响下,都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二)清初的山水画 四僧
石涛(1642-1705),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人,明宗室。出家后改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入清后出家为僧,康熙时以画名播四海。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但内心充满矛盾。石涛长于山水、兰竹。清初的山水画金陵八家
新安派在安徽风行的同时,南京地区也聚集了一批遗民画家,他们遁迹山林,以诗画相唱和,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有着相近的艺术意趣,其中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被人称为“金陵八家”,龚贤为八家之首,成就最大。清初的山水画江西派及武林派等传派(略)
参考书目
711艺术概论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共十二卷)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版 王朝闻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中央美院 《外国美术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院
考研经验
1、可以不用单词书背单词。
2、如果你有把单词书连续不间断背6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去背单词书。少于这个次数或者有间断等于没背。
3、不用单词书背单词,不等于单词不用背。
4、把最近12年的考研真题拿出来,其中最近的3年作为最后的模拟考试卷,在其余的9套中,把上边所出现的不会的所有单词全部挑出来,不留死角,只查这个单词在试卷文章中或者问题里或者选项中的意思,不要其他意思。
你会发现有很多很犀利的单词几乎每年都有,意思几乎一样,而且是非常偏的意思一样。这全部的单词搞定了,其他的单词或者意思就不用管了,十年间都没有考的东西,你觉得第十一年会考么?就是会考,你觉得会考几个?又有多少人遇到了能做出来?
5、其他的单词或者意思完全不管,对于这点你如果不放心,那么有些单词你可以广泛而深究着背一下:今年英语大纲相对于去年大纲多出来的单词背一下,去年大纲相对于前年大纲多出来的单词背一下,前年大纲相对于大前年大纲多出来的单词背一下,然后打住不向前推了。
阅读理解中关于选项中作者是什么态度的单词,什么想法的单词,这类你每次选项都认不全的单词的集合背一下。作文题材的单词背一下,比如“地沟油”,比如“返乡潮”,比如„„这些你现在会吗?不会先背下吧。然后够了。
6、完型填空不需要张剑黄皮书星火新东方之类的所有专项训练(再黑一下,没大用),完型不管是复习或是模拟或是最后上战场,花费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复习的时候花十分钟做,可以多花点时间回来研读分析。
7、如果你考研英语的目标是85分以上,那么忽略上条,如果是85分以下的任意一个分数,牢记上条。完型考的是你的感觉,不是语法。
8、不仅仅完型填空是考感觉,阅读理解也一样。
9、完型填空考的是你的感觉,阅读理解考的是出题老师的感觉。所以阅读150篇什么的,完全不需要(又黑了一下)。如果觉得自己看真题阅读的长难句很吃力的话,建议听一下考研教育网墨东博老师的课程,会豁然开朗。
10、综合8、9两条,阅读理解训练关键就是真题,只有真题上是出题老师的感觉,是某一类人的变态思维。我们要做的就是熟悉这种变态思维。
11、有人说,真题不要过早做,效果不好。效果不好,只可能是两种可能,一种是只做了一遍,另一种是全部都做了。之前已经提过,留最近三年作为最后模拟,另外9套试题吃透。12、9套真题做的时候要控制时间,不要太久,否则进入模拟以及考试都会很不适应。花时间最多的事,是做完了之后对照真题解析,理解文章意思,更重要的是体会文章作者的意思与出题人的思路。
13、综合10、11、12三条,大家会觉得,唯一的比较需要我们动手动脑的资料只有真题,是不是太少了。其实我想说,真题是可以做很多遍的。
14、如果不算上用来模拟的三套卷子,那么你有9套,9套中一共有36篇阅读理解。那么当你再做完第36篇阅读理解,再回来做第1篇时,你会有发现,一切都跟新的一样„„那么再做一遍吧,把文章所有的思路、细节、单词,全部吃透,问题的问法吃透,问题的选项弄懂,当你又一次做到第36篇时,再回来做第一篇吧,如果你发现你还是会出错。
好吧,我们再来一遍,所有文章的思路、细节、单词、问题问法、选项、我们再来过„„等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全部的真题文章我都懂了,问题都记住了,真题上的单词都搞定了,问法你都熟透了,连哪句话来自哪篇文章你都了解了,你看着文章里一句敏感的话你就知道它会成为这个文章后边的问题,甚至连哪几年的考研英语试卷是哪个变态思维的老师出的你都能感觉出来了。这个时候,兄弟,你练成了„„
15、那么真题如何做很多遍?先给自己定个目标,你要做几遍?根据几个同学的经验,我觉得4-5遍还行。那么买真题的时候,在做之前就复印你要做的遍数份。每次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哟。
16、对于阅读理解,最后还有一点提醒:本就是一场考试而已,你要体会的就是另一种感觉——出题人的感觉,暂时适应这种感觉,通过了,然后抛弃这种感觉,仅此而已。
17、关于新题型,除了好好做真题外,可以找些其它的题做一做,但是还是要好好做真题。
18、新题型的文章都很难,如果文章不难,当年的考研英语分数线就参考2015年吧,训练的时候不要试图通过完全弄懂整个文章的意思来获得正确的答案,首先时间不允许,其次没有必要,最后如果你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新题型做全对,建议不要考研了,早点出国深造吧。
19、你觉得Lucy这个人名应该用he还是she这个代词?你觉得随便一个地名后边应该用人称代词he还是she来代替,或是用it来代替?A段落最后的一句话都用but了,跟在后边的段落是不是该转折呢?你觉得以so为开头的段落能放在排序的第一个吗?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当你注意到了你会发现,新题型考察的实际上是你对段落句子甚至单词之间的关联的发现。那么先把人名,地名,东西的名称,人称代词,物品代词,连词,语气次,表示原因啊、结果啊、总结啊的单词划出来,然后再来做题吧,那时候会不会感觉不一样呢?
20、然后就是翻译了,翻译这个东西,我很水,所以不多说了。如果你的目标不是85分以上,那么按照自己的方法训练下吧。对照着往年翻译的评分标准,争取5道翻译共十分的题,每道得一分,然后你就五分了,然后你就远远高于全国各族考生2-3分的平均水平了。
21、最后的大小作文一起说吧。很多人说最后一个月来准备作文刚刚好,真心的,我之前真信了。后来发现那些说这话的人,要么就是英语考40分就无比非常特别满足了的,要么就是雅思GRE都过了拿了offer,然后考个研追求人生圆满的。如果你是上述两种人,真心的,你也信吧。
22、建议广大考研的苦主们在训练作文之前,先看看教育部发行的考研英语大纲里边的高分以及满分作文的范文。
23、考研英语作文考察的东西,我想更多的是你对文章的结构把握,以及观点的表达,之前也提到过背一些热点的单词,“地沟油”、“返乡潮”什么的,亲,你现在会了么?这些单词你都会了,你在真正的考试来临之前底气也会很足。2010年的文化火锅的“火锅”一词不知道坑了多少人的爹„„亲,你现在知道火锅是什么单词么?
24、还是先说下标准,如果你的目标不是85分以上,那么对于作文,你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一个叫模板的东西上,所谓模板,可以是别人,或者培训班给的一个类似填词,填句子的整段整段的文字,目的是你只要把作文给的插图里的事物,意思用英语翻译过来,然后填在相应的空里,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听起来很强大的样子,实际并不是很好用,而且模板是会重复的,总有那么几个傻傻的会原封不动的搬上去,然后就可能是作弊什么的,反模板什么,然后分数就成了0或者很低的分数。这就是网上论坛里很多人所说的老师改卷子时“反模板”、“慎用模板”。
25、但是,还有一种模板,这种模板,不会造成上述的结果,反而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而且考试的时候可以不占用你非常多的时间。这就是自己的模板。自己的模板,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是一段固定的英语,那样跟25里提到的模板没有什么区别,它应该是你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是要写议论文(考研英语作文大部分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还是什么的。是要只说正面,还是只说反面,还是两边都说。或者你如何描绘所给插图中的场景,进而生发出观点,这些你都要形成一种模板,而且不只一个模板,要根据几个比较大的情况来准备几个比较宽泛的模板,然后用哪些句子,单词都可以水到渠成。
27、之前说,不少人说一个月准备作文。我的观点,三个月比较好,而且最开始的一个月可以比较放松的看一看。之后有一个比较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自己构建自己的模板,然后找一本诸如考研作文160篇这样的题材比较宽泛,文章不是那么华丽的参考书,对照着书上的题材,看着范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模板,把范文中可以用的句子用上,进而丰富自己的模板,把那个题目用自己的模板与话语再写一遍,这样写的多了,题材多了,情况见多了,自己的模板也变成熟了,你的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好吧,结尾就煽情一下。
考研本就是一个近乎无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虐心,但是因为无数人的坚持,而成为了每个考研苦主心中永恒而且充满激情的一段时光。所以都珍惜吧。祝以后各朝代考研的兄弟姐妹们顺利!
院校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形成了以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确立了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据2017年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开设14个职能机构、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16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13个创作机构;共有在职人员近800人,其中研究人员621人,包括高级专业人员29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第五篇: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绘画史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艺术学概论笔记整合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绘画史611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合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
本书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第八章 综合艺术
一、本章内容概要
2.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
(3)文学性与表演性。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等综合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就是它们都必须经过二度创作,才能产生舞台形象、银幕形象或荧屏形象,并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欣赏。在综合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中,一度创作的核心是文学剧本,二度创作的体现是表演艺术。所以,文学性与表演性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它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银幕上或荧屏上。文学剧本作为基础,还不仅仅因为它是创作的第一道工序,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导演和演员进行再创作的依据。一部优秀的文学剧本,为导演和演员的再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成功的地开端,相反,一部思想和艺术质量都很低的文学剧本,要想完成一个出色的戏剧影视作品,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都属于表演艺术,表演性是它们最突出的审美特征。从这种意义上讲,综合艺术之所以能把各门艺术的众多元素综合在一起,就是由于表演将各种艺术元素有机地融汇在一起了。所谓表演,就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优秀的表演艺术应当达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表演艺术的核心,是解决演员与角色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演员努力克服自我与角色的距离,认真分析和理解角色,塑造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的关键,是掌握好“体验角色”和“体现角色”这一对矛盾。所谓“体验角色”就是演员设身处地地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中,像角色这那样去爱、去恨、去思想、去行动,使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所谓“体现角色”就是演员用自身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和内心动作把体验角色的结果表达出来。在表演艺术中,体现与体验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美术学系
吕品田
1959年生于江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职;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创作,尤其重视手工艺、设计艺术和民间美术研究,并作为专家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实践。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及修订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中国传统工艺》、《现代构形艺术》、《新生代艺术》、《回忆与忘却》、《自由空间的向往》、《必要的张力》、《传统手工艺》、《动手有功》等,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成果特别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
王海霞
女,回族。196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198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从事民间美术研究。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任文化部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任副主任。2004年11月,继续在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今。自2006年起,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2007年,担任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负责人。2011年底,完成了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工程一期——高密年画》工作,任项目负责人。2003年以来,多次参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任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审、传承人评定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及评委,负责及参与了多项大型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工作。近年出版著作:2005年,与王树村合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任主编与主撰稿(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巫术·宗教·原始文化—中外传统民间艺术探源》(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承担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的大型合作项目《灿烂的中国文明——民间艺术》,任专项网页作者。2008—2010年,担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十卷本)副主编(王文章主编),负责《年画世家》艺术的撰稿。该丛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13年,《大美在民间—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作品选粹》任副主编(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画》王树村、王海霞(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3年,《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一辑),任主编,并担任《唐卡》艺术作者。(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目,长江出版集团品牌奖。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日文版即将出版。目前正在进行的编撰工作:(1)《中国古版年画珍本》丛书(十一卷),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任执行主编,(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联合出版),(2)《中国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十卷本(第二辑),任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3)《小书大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60本,主编徐艺乙、王海霞,重庆出版集团2014年出版)。
李宏复
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族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民间美术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艺术人类学、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中国刺绣工艺文化。近10年承担及参与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文化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科研究项目《萨满造型艺术》;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黎族妇女筒裙纹样研究》。利用课题及自筹经费对天津、晋、蒙等地的一部分市、县、乡、镇、村,就22个等民族的民间刺绣工艺文化、萨满教文化等,分别进行了调研,并收集了大量可供研究的相关资料。近10年主要论着:《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萨满造型艺术》;《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织绣》;《手工刺绣》;《中国刺绣文化解读》;《一幅珍贵的民族画卷-百苗图》;《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获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研究》;《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枕顶绣-俗中求雅的吉祥心理寄托》;《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西北回族刺绣研究》;《中国民间的戏曲刺绣图像-象征意义的非文字教化功能》;《清代滇、黔、湘民族图册中服装造型的解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