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如何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如何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
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简单一点说就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实现等级化。对绩效比较优异的人员依据优异程度进行奖励,对绩效成绩较差的人员依据差劲程度进行惩罚。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通过加薪的方式,可以为绩效优异者提高更多的岗位,提供外出培训考察及旅游机会,提高员工的能动性,并推荐优异者为绩效成绩较差的人员做交流报告,形成一一帮扶的模式,带动整个企业的进取心和活力。
二、加大企业内部的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定期举行培训学习班,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绩效考核流程的学习,提高员工们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从而完善自己民的各方面的能力,定期举行现场竞赛与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从而促使员工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对于管理层,应加大与员工的交流,召开座谈会,与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互动交流,来增强和提高管理艺术水平。并将员工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具体化,将员工的绩效与相应的管理者的绩效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核。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要优先、良好的环境及条件为依据才能做到切实可行,实施环境的良好与否可以说直接决定考核结果的成功与否。营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的考核氛围,有利于考核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
1、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是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序的部门协作是企业高效运行的纽带,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问题的纽带。只有在各个部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将企业的绩效最充分的发挥出来。
2、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指标系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依赖于科学而又实用的绩效指标系统。要实现绩效指标定量化。指标要有针对性,可以分成能力,人格魅力,业绩等方面,但要简洁,以免将问题复杂化。
3、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规划。企业实行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未来的企业经营战略的规划提供依据。首先,企业要有阶段性的规划和一个终极目标,不仅要对经营目标作出理性的战略规划,还要注意与绩效管理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第二篇:供电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供电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1.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开发员工工作潜能,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2.促进公司内部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建设“一强三优”(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
3.建立以绩效导向为目标的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2条原则
1.坚持责、权、利统一原则,实现权责对等,收入与劳动挂钩。
2.坚持公开、公正原则,考核程序、考核结果、考核标准全面公开,增强考核的透明度。
3.坚持及时反馈原则,绩效考核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同时应当向被考核者就结果进行解释说明,肯定成绩和进步,指出不足,提供今后改进的参考建议和改进计划。缺乏反馈就达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也失去了和员工进行深度沟通的机会。
4.坚持灵活性原则,必须针对工作本身的特性来采用相应的考核办法。从长期来看,必须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动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考核的要素、指标以及考核的办法。
第2章考核对象
第3条本考核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直属供电所、公司下属各职能部门的各类人员。
第4条本考核制度适用于除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外的其他所有工资奖金的发放。
第3章考核机构及权责分配
第5条公司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小组组长由主管公司人事的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公司本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包括人力资源部经理、战略规划部经理等。考核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审核考核制度、考核实施细则、考核指标及目标值以及考核结果。
2.接受相关部门和员工对考核制度、考核办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3.处理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申诉和争议问题。
4.指导日常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
第6条公司人力资源部为公司绩效考核工作的执行部门和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的常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1.负责考核管理的日常工作,定期召开考核会议,并对考核结果公示。
2.编制考核绩效合同范本和各类考核表格。
3.协调处理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第4章考核内容
第7条考核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考核项目 适用对象 考核范围
工作规范
遵守情况 所有考核对象 1.考勤制度遵守
2.材料和报表管理
3.会议规范遵守
4.夜间值班制度
5.工作时间着装和胸卡佩戴
6.环境卫生
安全管理 相关业务部门 1.安全制度管理
2.安全操作规程遵守情况。“三票三制”的遵守
3.安全隐患的消除
4.安全事故处理
设备管理 相关业务部门 1.基础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供电设备台账
(2)按用电性质建立用电台账
(3)建立用户电能表台账
(4)各种资料齐全、完整,归档管理
(5)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兑现服务承诺
2.设备运行及营销管理
(1)变电设备运行管理
(2)35KV及10KV供电设备运行管理
(3)低压设备管理
线损管理 相关业务部门 1.35KV线损管理。线损指标完成情况
2.10KV线损管理。线损指标完成情况
3.低压线损管理。线损指标完成情况
电费管理 相关业务部门 1.电费如期收缴情况
2.电费回收率
3.陈旧电费回收率
第5章考核周期和权重
第8条考核周期
1.对人员考核实行月度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2.对部门考核实行综合考核的考核办法。
第9条考核权重
1.部门主管级以上人员考核权重分配
(1)月度考核得分=工作规范遵守情况得分×30%+工作业绩得分×70%
(2)考核得分=月度考核得分综合/12×70%+工作能力得分×30%
2.一般员工考核权重分配
(1)月度考核得分=工作规范遵守情况得分×40%+工作业绩得分×60%
(2)考核得分=月度考核得分综合/12×80%+工作能力得分×20%
3.部门考核权重分配的实施根据各个部门制定的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衡量,确定不同的指标分配比例。详细细则参看人力资源部会同各相关部门制定的“具体考核指标表”。
第6章考核实施
第10条月度考核
1.每月1日~2日,人力资源部发布考核的具体要求和相关表格,各个部门从公司网站下载相关的考核表格。
2.每月3日~4日,各部门人员填写考核表,对于考核表中不明确的项,可同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进行协商处理。
3.每月5日~6日,部门领导填写考核表中直接上级考核的内容,并同员工就考
核表的内容填写进行初步沟通。
4.每月7日~8日,部门汇总考核表,并上交给人力资源部。
5.每月9日~10日,人力资源部汇总考核结果,报主管领导进行结果审核。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在网上予以公布。
6.人力资源部向财务部提交考核数据和奖金分配情况。财务部审核并备案,同时,人力资源部及时归档和备案。
第11条员工考核
1.下列人员不参加考核
(1)到职未满半年者。
(2)留职停薪及复职未达半年者。
(3)已征召入伍者。
(4)曾受留职察看之处分者。
(5)中途离职者。
不参加考绩的人员,仍应填写考核资料备查,但应注明不参加考核字样及原因。
2.考核时间。每年1月1日~15日。
3.考核流程
(1)员工填写能力考核表,而后同事填写考核量表中的同事评价部分,最后由部门领导填写表格并进行打分。
(2)人力资源部根据各个部门上交的员工考核表的打分情况,根据考核的公式,结合员工月度平均考核得分,汇总得出最终的考核结果。
(3)员工考核结果经主管领导签字后公布,并根据考核结果颁发奖金。
第12条部门考核
1.每年1月1日~5日,相关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供部门考核所需的数据和资料。人力资源部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会同战略规划部确定部门各项计划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分。
2.评分结果送各个部门进行确认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人力资源部和数据资料提供部门负责进行解释。
3.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部门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和认定,并制定下一部门工作目标。
第7章考核结果应用
第13条考核结果应用
1.用于员工月度奖金的发放。
2.用于员工奖金的发放。
3.作为评选先进职工和先进部门的依据。
第8章附则
第14条变电所和所属各部门应严格统计上报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如果发现存在弄虚作假问题的,可以追溯到以往考核周期,已经发放的兑现金额予以追回,并经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议,对相关责任单位形成其他处罚意见。
第15条本考核办法若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16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17条本制度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内容摘要:绩效考核简称为考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可以从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角度理解绩效的含义。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
总体看来,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的活动,强调每个人、每个岗位的特殊性。从执行结果来看,它包含对人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帮助等功能。
关键词:绩效考核,企业员工,人力资源,科学体系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企业要想实现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整体绩效的协调一致,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绩效和界定绩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即“绩效管理”。企业员工绩效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何提高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素质,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关键的一环,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任何环节的正常运转都与绩效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绩效考核的涵义
绩效考核简称为考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可以从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角度理解绩效的含义。从工作结果的角度来看,绩效是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从行为角度来定义,坎贝尔认为绩效是人们所做的同组织目标相关的、可观测的事情;博曼和穆特威德鲁认为绩效是具有可评价要素的工作行为。
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
二、一个优秀企业的绩效管理应该具备的特点
1、明确一致且令人鼓舞的战略
正确和清晰的思路能让员工朝一致和正确的方向前进,志向高远的战略能让员工非常清楚地感受企业宏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鼓舞员工的斗志和士气,也能让员工有一致努力的方向和归属感。
2、进取性强又可衡量的目标
大多数企业都会制定两套目标,一套是必须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一套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挑战性目标。目标制订得太高和太低都没什么意义:目标太高会让人望尘莫及产生畏惧感,太低又会让人轻松懈怠无所追求。
3、与目标相协调一致的组织结构
为有效达成组织的目标,需要建立一个与目标相协调一致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同一个战略来讲,不同的组织结构对该战略的满足度是不同的,对战略目标实现过程的影响也不同。比如,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就很难满足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就比较容易配合该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当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应建立一个与战略和目标协调一致的组织结构。
4、透明而有效的绩效沟通和绩效评价
基于绩效沟通基础之上的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通过岗位管理人员或岗位关联人员与该岗位员工之间有效的双向或多向沟通,依据考核标准和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的相关资料,在分析和判断基础上形成考核成绩,并将绩效成绩反馈给员工的一种工作制度。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与改善及增强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确认、显示被考核者的强项与弱点,帮助被考核者善用强项与弱点;明晰被考核者发展及训练的需要,以便日后更加出色有效地完成工作;反映被考核者现阶段的工作表现,为被考核者订立下阶段的目标,作为日后工作表现的标准。
5、迅速而广泛的绩效成绩应用
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绩效薪酬的分配。而实际上,对绩效成绩应用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工资调整、绩效薪酬分配、层级晋升与职位调整、教育培训、激活沉淀和指导员工职业发展。
三、绩效考核制度管理操作过程中的误区
1、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2、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现实中不少企业在每年年底进行考核的时候,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审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就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
3、绩效考核的主观性。健全的人事考评制度就是旨在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但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
四、绩效考核的作用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的参考点是未来。我们不是为了解释过去如何,而是要将考核结果作为一种资源去规划某项工作或某个职工未来的新可能性,这就是对职工及工作的开发。彼得·杜拉克说过:“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工人力量的结合取得协同效应,并避开他们的不足。”这也正是有效的绩效管理的目的。也可以说考核目标的实现最终表现在组织整体效益的提高。
1、绩效考核是决定人员调配的基础
通过绩效考核了解人员使用的状况、人事配合的程度,发现一些人的素质和能力已超过现职的要求,则可晋升其职位;发现另一些人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现职的要求,则应降职;发现还有一些人用非所长,或其素质和能力已发生了跨职系的变化,则可进行横向调配。
2、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前提
绩效考核是“知人”的主要手段,而“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经过考核,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等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
对人员的能力和专长进行推断,进而分析其适合何种职位,才能做到因岗配人、人尽其才。
3、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
人员培训应有针对性,针对人员的短处进行补充学习和训练。因此,培训的前提是准确了解各类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考核确定员工素质优劣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同时考核也是判断培训效果的主要手段。
4、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
企业内部的薪酬管理必须符合劳动付出与报酬相吻合的原则,而准确地衡量“劳”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只有密切工作绩效与组织奖酬之间的关联性,才能使员工感到公平,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5、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的手段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奖罚的对象及等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做到奖惩分明,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出色完成组织目标。按绩付酬并将绩效视为调职、晋升、降职或解雇的依据,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使员工在公平的环境中良性竞争,既与别人在同一客观标准下的收入或晋升作横向比较,又同自己过去的收入或晋升作纵向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平衡,他就会感到公平。绩效考核为员工事先设立了考核目标,并辅以具体的考核细则。当目标设置科学合理时,能使员工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绩效考核还有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气氛,使员工能够提高各自的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6、绩效考核是促进员工成长的工具
工作绩效考核好比一面客观的镜子,一把公正的尺子。把考核的结果反馈给员工,让员工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可以帮助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改进。绩效考核的应用范围很广。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拔、薪酬、晋升、调配、辞退等各项具体工作,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应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供员工优劣势的信息,帮助员工在现有岗位上创造更佳的业绩,加强员工的针对性培训,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道路设计提供建议。
五、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员工绩效考核
1、发挥考绩对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开展有效的工作分析
即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员工对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必须的绩效要素。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
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考核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密切配合,在合作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是通过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其次,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然后就要贯彻执行;最后总结考核。
3、设计考核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工具
结合企业的个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要注意指标过多,计算就会变得繁琐,一些重要的指标会被淹没而难于显示其重要影响。每一种评价工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虽然绩效考核理论推崇与特定的工作行为联系在一起是绩效考核工具,但企业更愿意接受较为简单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法。
4、完善工作绩效标准,使用明确的绩效要素
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最好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对绩效考核要素加以界定。比如,“很好”——工作绩效的大多数方面明显超出职位的要求,工作绩效一贯是高质量的;“好”——称职的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达到了工作绩效标准的要求。这样就会使考核者容易对评价结果进行理解。避免使用诸如“忠诚”、“无私”等抽象的要素名称,除非它们能够用可观察的行为来证实。
5、减少考核者的主观性,注重绩效考核反馈
选用较为客观的考核者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是使评价客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训练考核者正确地使用考核工具,指导他们在判断时如何使用绩效考核标准;尽量使用一个以上的考核者各自独立完成对同一个对象的绩效考核。使考核者与被考核员工能有频繁的日常接触;及时将考核结论酌情告知员工;在适当的时候,对工作绩效较差的员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6、建立申诉等审查制度
建立正式的申诉渠道和上级人事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审查的制定,对员工、对企业负责。如果发生裁员或辞退事件,应整理有关的工作绩效考核书面材料,对裁员或辞退的原因做出解释,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员工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即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目的。
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讨论以确定员工考核期内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和达到企么样的绩效过程。作为员工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和员工应该经过充分地沟通,明确为了实现组织的经营计划与管理目标,员工在考核期内应该做什么事情以及应该将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明确员工的绩效目标,约定员工成功的标准。
在制定绩效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员工的沟通。传统的自上而下传达任务的方式,更多地体现出对员工的控制作用。而在绩效管理循环中,绩效目标一定要由管理者和员工经过充分沟通,双方共同确定和完成。
绩效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作为评估基础的数据收集工作要求很高。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拔、薪酬、晋升、调配、辞退等各项具体工作,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应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供员工优劣势的信息,帮助员工在现有岗位上创造更佳的业绩,加强员工的针对性培训,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道路设计提供建议。
总体看来,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的活动,强调每个人、每个岗位的特殊性。从执行结果来看,它包含对人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帮助等功能。
总之,要真正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企业在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有系统的眼光和思维,同时又要敢于迈开步伐,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适时推动组织的变革前进,把公司推进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成长型企业。
第四篇: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
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创建一个科学、公正、有效的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成为摆在当前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在调查和走访部分单位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了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较为陈旧。当前大部分单位在考核工作中仍习惯于沿袭以往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分离。要么是单位主要领导说了算,根本不考虑群众的评论,要么采取极端民主化的做法,把决定权全部交给群众,最终流于形式。二是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我国公务员考核虽然明确强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的考核中,大部分单位往往忽视定量测评,把定量测评看成是走过场,这就造成了考核既缺乏科学性,又难以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三是注重考核,忽视平时考核。目前我国仍缺乏一套完整、系统且实用的平时考核办法,有些部门根本就没有对公务员进行平时考核。
(二)考核过程流于形式。参加考核的人员包括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于考核者来说,当前一些单位和部门考核者特别是领导,对考核工作认识不深,认为“考核年年搞,哪有精力搞”,只要在年终报个考核材料即可,不需要认真组织实施,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力;有的单位领导情面观念重,你好我好大家好,怕得罪人影响自己的宝座,把公务员考核等同于过去的年终评先 1
进,优秀等次实行轮流坐庄,搞平衡,搞照顾或者搞论资排辈。对于被考核者来说,也存在对考核工作认识不足,敷衍了事的现象。
(三)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同部门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应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中规定的“德、能、勤、绩、廉”五项标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根据各单位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可操作、可量化、具体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过于笼统,考核内容大体相同,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不能真正反映出公务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开展情况,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四)考核结果得不到运用。主要表现为:一是考核结果的反馈不足。在对公务员反馈考核结果时,有的单位只简单地通报一下考核等次,有的单位只公示优秀人员名单,有的单位甚至连优秀人员名单都不公示,造成大被考核者都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具体考核情况,不利于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二是没有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奖惩机制。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与其他管理活动关联不大,公务员职位升降、待遇优劣、兑现奖惩、参加培训等并没有真正与考核结果挂起钩来。
二、对策和建议
(一)设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要对单位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单位的具体职责,然后再结合该单位的工作职能设置和公务员职位说明书来具体设置考核指标。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对平时考核的内容,我们可分为岗位共性行为和岗位业务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岗位共性行为考
核主要包括德、勤、廉三个方面内容,根据公务员德、勤、廉要求,结合本部门日常管理,细化若干考核要素,这是公务员人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考核;岗位业务行为考核主要包括能、绩两个方面,这主要是公务员个性行为的考核,应以政府和部门总体目标,结合职位说明书明确的职位职责及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二是对于工作考核我们要紧扣能、绩两个要素,围绕德、能、勤、绩、廉5个项目,从政治方向和政策水平、学习创新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识人用人能力、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10个方面进行设置考核指标。
(二)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首先,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既要做到领导考核为主,体现行政首长负责,提高行政效率;又要贯彻群众路线,避免唯长官定论或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其次,坚持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是考核的重要基础。平时考核必须形成规章制度,要详细记录公务员的平时表现与工作实绩,在此基础上,做到定期考核,包括进行月考核、季考核、阶段性工作考核和半考核,为考核提供依据,真正做到考之有据,发挥平时考核在人事管理中的“以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为主,以事后控制、结果控制为辅”的管理作用。最后,考核的方法要简便易行。根据职务要求和考核目的,可通过自我述职、民主测评、单位领导考评、上级领导考评、工作服务对象考评等多层次、多角度综合考评,力争做到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全面、客观、真实、公正。
(三)加大绩效考核的督查力度。落实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是组织人事部门加强考核工作宏观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考核工作的必要措施。为此,一是建立完善审核备案制
度。各部门平时考核和考核方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备案;组织人事部门在审核单位公务员的考核结果时,可对照该单位的平时考核台帐资料进行审核。二是加强检查督促。一方面所在部门作为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成立由单位“一把手”挂帅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绩效考核实施日常检查和督促,另一方面组织人事部门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不实施平时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部门,可通过采取减少或取消本单位考核评优资格和工作人员考核优秀指标的方式予以处罚,以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对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当前,我们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下三项制度。一是奖惩激励制度。对绩效考核较好的公务员,各单位可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对绩效考核差的公务员,可在单位内部予以通报批评,并帮助其找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他们改进缺点、提高素质。二是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对公务员的考核情况,特别是考核情况可采取单位领导谈话的方式向公务员本人反馈。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在谈话反馈考核结果时,要注意了解公务员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分析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做好引导、帮助、激励和沟通工作,对绩效考核较差的同志还要做好思想化解工作,激发他们改正缺点、更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建立绩效考核结果与公务员使用挂钩制度。将公务员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综合考核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
第五篇: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文章标题: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近年来,律师业内对加强律师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上来认识,对什么是律师文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文化以及律师文化建设的功能及建设途径等诸多方面均多有探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作为律师事务所管理者的出资合作人,想结合我所办所14年的实践,谈些体会和看法,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律师文化及内涵
业界对于什么是律师事务所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律师文化应是律师事务所的整体价值观,或曰是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基本信仰,或曰你的办所方向是什么,你想把你的律师事务所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她是律师事务所的精神愿景。正是有了她,才使得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内在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对外决定律师事务所的社会形象及社会对律师事务所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对内则是律师事务所的“魂”,她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辅射等作用,这是一个层次的涵义;其次,正是有了前一个层次的价值追求,那么,就产生了为这个价值追求服务的各种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诸如,如何处理律师事务所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律师事务所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关系;如何处理与主管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与这一个层次相关的还有诸如:律师事务所如何决策,如何构建制度,如何处理好分配关系,如何进行硬件建设,如何整合团队等等,这些均系律师事务所文化的基石。律师事务所正是有了这两个层次的内涵,才使得律师事务所有了“魂”,成为律师团队的精神支撑。
我们黄河律师事务所系1992年10月14日经过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是当时鲁北几个欠发达地区首家依司法部《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方案》成立的合作律师事务所,当时的合作者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我们尽管当时是蹒跚学步,但刚刚学会走路的兴奋与喜悦,使我们壮怀激烈,终于使我们迈出了兴奋与艰难的一步,走上正轨.然而,事务所运行至1996年时,因在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上,在如何理顺决策机制,如何广揽律师人才上出现了不同声音,与黄河律师的定位不同者离去,同年,我所也为此改制为国办所,改制后,因为有了编制,而使我所有效地解决了决策体制不顺及招揽律师人才的困境,使我所迅速从低谷跃上坦途;2000年根据国务院、司法部及省厅的改制方案使我们又一次团结价值追求相同者,经过运行,终于找到了适合我所发展实际的途径.而今,我们已经搬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住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宿舍楼,践行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诺言,确立了“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理念,朝着“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定位迈进!
二、律师文化建设的途径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打造途径上,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下途径着重解决:
(一)强化律师事务所的团队协作精神
律师事务所在解决了战略选择及价值定位后,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团队协作。经过归纳,我所把“靠团队精神立所”作为我所的管理理念。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律师事务所是不可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的,也是不可能打造品牌所的。为此,我们一是在拟到我所工作的律师的选择上,要求该执业律师必须认同“团队”这样的理念;二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巩固和确认,不能接纳和认同这一理念的律师将被淘汰出局。从而形成“黄河律师因为有我存在而骄傲,我因为加盟黄河律师而自豪”的和谐局面!
(二)制定事务所中长期发展规划
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从文化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团队构建、品牌建设等方面规划自己。规划的制定对于事务所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三)完善出资人队伍决策机制
出资人队伍是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也是事务所健康、快速运转的关键。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轮流坐庄”模式或设置管理委员会的模式不利于营造团队精神,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情况。我们的做法是,从内部制度上确立,根据出资数额行使表决权,而非采取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出资人队伍中主任有较多出资,从而拥有较多表决权,其它出资律师为事务所的业务骨干,也持有相应股份,行使相应表决权。这类机制的确立,能够克服和避免原来我所1996年以前实行的一人一票,人人均可行使否决权的弊端。这样,我所出资人队伍呈现知识互补、能力迭加、性格包容、年龄呈阶梯形的局面。这样,使我们能够在遇到各种市场变化时,既保证决定正确,又能快速反应。另外,我所还设立了“主任领导下的部室主任会议”这一执行机构,以确保事务所的各类决策能够
落实。我所设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劳动及行政、赔偿、房地产、行政办公室,相互协作,各尽其职,保障了事务所内部的日常运行。正是有了这些机制,避免了“内耗”,为包括各位律师在内的全体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搭建起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各位律师能征善战、长袖善舞,为社会提供着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和约束机制
律师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规范行为、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达到事务所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上(1)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这种机制,除了业务收费数量考核外,还考核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及律师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还考核律师的服务质量及诚信态度,以综合考核。(2)实行全员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3)建立内部灵活的教育机制。周六例会贯彻始终,且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或业务学习,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个题目,大家均自由发言,既教育了律师,统一了思想,加深对事务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发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现许多“金点子”,从而为事务所文化执行打下良好基础。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律师及员工的积极性得以释放,从面提升了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其次,强化内部管理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事务所整个系统运行合理有序,以实现事务所各种行为合规。业务管理上,应确保从立案、案中到案结均有机制保障。立案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把那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可能导致事务所信誉受损的案件(或事务)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给事务所带来执业风险的情形予以消灭。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冲实审查规则、风险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务所在立案机制有序进行;案件(事务)中间的约束,通过事务所业务指导委员会及案件讨论汇报制度,以确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务的质量。事后的监督,我们设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委员会”及“社会监督员制度”强化投诉查处及社会监督。这些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事务所内部的约束机制,使事务所健康有序运行。
(五)强化事务所各种关系的处理
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为此,在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上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体现事务所文化的积淀。
第一,在内部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骄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第二,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秉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原则,本着做客户的忠实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务,为客户接受、信赖、赞许,以展现律师事务所的执业精神。
第三,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强调“竞争、合作、共赢”。我们的理念是“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以过硬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服的专业能力去竞争,不抵毁同行,挖他人墙角。在这个基础上,与同行建立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四,在与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上,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亢不卑,据理力争,尽最大可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在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处理上,按照“管理、监督”的四字方针,自觉服务从其管理监督,从而为事务所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第六,在本所出资律师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强调“会上充分争论,会后执行统一决定”的原则,按照议事规则议事,避免“乱弹琴”,“调子”不统一损害事务所形象的情况发生。
人们常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立足现在,谋划将来,将事务所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追求自身在价值,按着自己的专业定位、确立的发展目标,理顺好内部关系和外部发展环境,才会以使事务所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六)积极打造事务所品牌形象,提高事务所的竞争力
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应是事务所有着社会认可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一间事务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要想使事务所具有品牌形象,必须使律师事务所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为此,须做到(1)除了前述第四个方面,要处理好六个方面关系外;还得(2)倡导“诚信、质量、责任;专注、专业、专心”这样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优质的服务使客户心理上具有归属感和依赖感,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3)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律师事务所。不断通过做好每一起案件,认真解答每一次来访赢得客户信赖;通过精雕细琢律师的每件文书,如诉状、答辩状、辩护词、代理词等来展现你的执业精神;通过律师每一次的展现机会,譬如,你的博客、你的论文、你的出庭等展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体现事务所的文化。(4)要关注社会的评价。来自客户的评价非常关键,要及时消除负面评价。对客户的投诉应认真查处,做到件件都要处理好,以防止不良影响。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律师事务所战略的选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清晰可辨的,律师事务所外部关系的处理及品牌形象的确立也非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应立足本所实际,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精心经营、全力营造、扎实推进,以形成既符合律师规范要求,又符合本所发展实际的事务所文化。我所将秉行“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总体目标,按照“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价值追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事务所的文化内涵,为律师业形成良好的文化尽我们的绵帛之力。
《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落实。我所设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劳动及行政、赔偿、房地产、行政办公室,相互协作,各尽其职,保障了事务所内部的日常运行。正是有了这些机制,避免了“内耗”,为包括各位律师在内的全体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搭建起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各位律师能征善战、长袖善舞,为社会提供着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和约束机制
律师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规范行为、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达到事务所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上(1)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这种机制,除了业务收费数量考核外,还考核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及律师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还考核律师的服务质量及诚信态度,以综合考核。(2)实行全员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3)建立内部灵活的教育机制。周六例会贯彻始终,且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或业务学习,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个题目,大家均自由发言,既教育了律师,统一了思想,加深对事务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发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现许多“金点子”,从而为事务所文化执行打下良好基础。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律师及员工的积极性得以释放,从面提升了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其次,强化内部管理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事务所整个系统运行合理有序,以实现事务所各种行为合规。业务管理上,应确保从立案、案中到案结均有机制保障。立案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把那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可能导致事务所信誉受损的案件(或事务)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给事务所带来执业风险的情形予以消灭。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冲实审查规则、风险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务所在立案机制有序进行;案件(事务)中间的约束,通过事务所业务指导委员会及案件讨论汇报制度,以确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务的质量。事后的监督,我们设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委员会”及“社会监督员制度”强化投诉查处及社会监督。这些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事务所内部的约束机制,使事务所健康有序运行。
(五)强化事务所各种关系的处理
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为此,在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上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体现事务所文化的积淀。
第一,在内部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骄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第二,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秉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原则,本着做客户的忠实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务,为客户接受、信赖、赞许,以展现律师事务所的执业精神。
第三,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强调“竞争、合作、共赢”。我们的理念是“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以过硬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服的专业能力去竞争,不抵毁同行,挖他人墙角。在这个基础上,与同行建立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四,在与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上,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亢不卑,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