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学生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留守学生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初中部 曹衍彬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为祖国培养多种复合型的人才,的确令人自豪、令人羡慕、令人向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圣殿,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一个学校要培养一批批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学生,首先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钻研探索的教师队伍。一个学生只要有幸得到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悉心传授,就会张开智慧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因此,人们都自豪的赞誉这样的教师是“师表”。新时代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那些素质呢?下面我就从对学生的宽容和爱这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索,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爱所有的学生,更要爱问题学生。生活中的教师应像父母一样关爱留守学生,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生活总是充满奥妙,当你心中有诗,你眼里就处处有诗意,当你心中有爱,你的脚步就会伴随着春风。”这是刘京海校长在管理上海闸北八中时总结的一句名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工作的乐趣。我校是民办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全在学校,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去考虑,学生的思想状况更是不容忽视,初中学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似懂非懂,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是冲动的,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草率处理事情的性格。我班上有一半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半年回来看一次一年回来看一次孩子的都有,甚至有常年不回家的,寒暑假让孩子到外地与他们相聚。对这些孩子的生活情况、思想动态我更是处处细心观察,事事留心地照顾,每两周找他们聊聊,谈谈心,了解思想情况,如果他们想找我聊只要我在学校,随时都可以。我班的张鸣同学就是一位留守学生,来我校前是在民办寄宿制小学有名的动不动就打架的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是一句话“再这样我们就不要你了,让你一人在老家呆着”。刚进我班时,是天天闹事,“一天一小架,三天一大架”毫不过分。他自己在认识上就说到“父母不在家,不能让别人欺负我,我打人就要让别人怕我”。说实话,这位同学就是有暴力倾向,是班上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做好他的思想认识工作,那么班上随时有危险发生。我开始两天找他谈一次心,了解他的思想状态,有时甚至一天一次,针对他的错误观点进行说教,改变他的思想认识,让他认识到是以理服人,不是凭拳头说话;不是让别人怕你,是让别人佩服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他慢慢地将打架的频率降低,次数减少,三天一次,一周一次,最好的时候两周一次。再找他谈时,他告诉我,自己也很不想打人,就是自己一点管不住自己,三天不打人小手儿就痒痒的。直到半年后,他因在校课间回宿舍时,因下雨滑倒,腿摔的不轻,腿只能伸不能弯,走路立即成了问题,学生告诉我以后,我急忙叫了出租车送到县医院进行治疗。在回来的路上,他问我“老师,平时我给你添的事情那么多,你不烦我?我原想你不会带我到医院来,肯定会教训我说活该,谁叫你不听话?”我看见他哭了,没等我安慰,接着他又说:“我的腿以前受过伤,是在别的学校因打架破了皮肉没有人带我到医院就诊,第二天就开始感染发炎了,两周后感染面积有巴掌大时家长到校来才带到医院治疗,当时医生告诉我父母,如果再不来腿就成了大问题,可能要截肢。当时我真很害怕。老师,你就象我父母关心我一样。”说时哭得很伤心。我乘机将他的头搂入怀里说老师与你家长一样,希望你健康快乐成长。你想起伤心事,就爬在老师的怀里哭出来吧。从这件事发生后,他在打闹方面有了彻底的改变,直到现在也没有打架,同时他也渐渐的爱学习了。可见,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如果我们宽容他的过失,让他们体验到一种高于父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动力。
爱学生,给他们自信。学习是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只是个别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让每个花瓣都散发芬芳,切莫轻易的给孩子戴上“差生”的帽子。“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我们教师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就在他们当中。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九年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合格教育,可是激烈的竞争将义务教育变为选拔教育,选拔教育必定让一部分人淘汰,这样就产生“学困生”。学困生,一个让多少家庭痛彻肺腑的称谓,哪家孩子生下来不是宝贝?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当怀着梦想把孩子送进学校,怎么就成了连庸才都不如的差生呢?一个孩子对一个老师来说是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概率是很小的,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是百分之一百的希望。这个希望一旦破裂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怎样的伤痛?贾涛同学刚到我班来时,完整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就更不用说成绩了。一次数学课我让他判断“-2”是不是负数,他的回答说
2、-2,我在。顿时教室像开了花,嘲笑声、轻蔑的“恩”声不绝于耳。的确,他说的话让人听不懂,不过我责备了其他学生,鼓励贾涛不要急,回答我是不是就可以。只见他睁着一双无助的眼睛,同时将自己的手指放在嘴里咬着,一声不吭。他的这种神情简直象学前班儿童。我带领大家鼓励他,并用肯定的目光看着他,过了一会,他终于鼓足勇气说“是”。教师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了让他改变这种说话语不成句的毛病,在课堂上,我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提高他的自信,要求全班的同学课后每人每天与他交流十句话。一个月后,进步很大,简单的话能表达出来了。半年后,家长回来看他,他的进步更大,说话虽然慢但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成绩也能考到及格分。家长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说话的毛病是因为他们长期在外打工,一岁后就交给家里年老说话口吃的奶奶长期照管所至。心想这孩子说话毛病可能就这样了,我们做父母的悔恨一辈子,孩子现在的进步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太谢谢你了,曹老师。”贾涛的进步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求上进的愿望,孩子在某个方面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土壤,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去扶持,所有的孩子都会有进步的。
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让爱去鼓励学生的斗志,我们要以真情去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八(5)班,因一个共同的原因----成绩差,走到一起。记得去年刚接手时,数学原始成绩最高分只有49分。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自卑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进班级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把自信传递给每一位同学,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从而树立自信心。我的第一节课主题是“从文峰学校开始,从现在开始,将你的人生改写”。我班上的同学成绩暂时跟不上大家,自己便认为自己是差生。老师我却是这样认为的,你们不是差生,现在你在别人后面,是因为你的起步比别人晚,不是比别人差,和别人只是存在差距。打个比方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路上走路,别人比你先走一段路,所以你暂时走在别人后面,但只要你加快步伐和专心的赶路,不停地走,不久你便会赶上或超过你前面的人。学习也是这样,只要你们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学习,遇到不懂问题及时与老师交流、请教,把学习中盲点一个一个的弄懂,专心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慢慢的就会缩小学习上的差距,赶上好的同学是不久的事情。课后我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分别找同学谈心交流时,了解到这些同学在家里得不到信任。这时,我与搭班教师商量,决定下周及时召开家长会,改变大多数家长们拿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比较时的说话口气和措辞,千万不能说“我对你不抱任何希望”、“你真笨”等不信任孩子的话。孩子进步了要及时表扬鼓励,配合老师多给孩子信任,让孩子找回自信。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家长会的召开,效果很好,把老师的真挚的爱和信任传递给了学生,为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益处,现在数学每次测验一百分左右总有五人以上。班上的同学总分进入年级前五十名的也有了。(今年开学时杨波、方欢、涂奥、万以杨等几位家长还在说那次家长会让他改变对孩子的看法,现在觉得孩子越来越进步,孩子回家与家长交流学校的事越来越多。)在爱的滋润下,自信慢慢代替了自卑。学生的脸上有了笑容,我也自信满怀。同时也让我领悟了在教育学生时需要我们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促面;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不同类型(聪明而学习差的、脾气倔强有某种优越感但管理自己不当的、智力差、淘气、不爱学习等)学生的真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是漫长的,我决定用“爱的教育,理解教育”来铺平教育之路,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宽容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二篇:多一份爱,更多一份宽容(读书笔记)
多一份爱,更多一份宽容
南岸区学府路小学梁丽莉 我有幸拜读了《班主任工作案例》这本书,确实令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理论结合实际,以典型的案例揭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同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专业的点评,确实为我们教育者提供了实践依据。书中所有案例里,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处,我有两点最深切的体会。
首先是“爱”。书中提到“教师付出的爱需要有母亲般的温暖,需要有母亲般的无私。”、“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些平凡的文字,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心灵,需要老师用爱心来浇灌,缺少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教师的爱使学生感悟了人间真、善、美,使学生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使学生坚定了胜利的勇气,使学生心里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正因为是有了爱,教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也正因为是有了爱,教师才能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与沟通;更因为是有了爱,教师才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关心和呵护,才会把心灵之门向我们敞开,并能及时接受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其次,就是对学生要宽容。书中提到“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容更是一种智慧、力量、爱、体谅„„宽容是人性之间必不可少的,代表了心灵的充盈和思想的成熟。”的确,宽容是我们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吧,由此可见宽容的力量是无限强大的。然而,宽容绝不等同于放松。我们是在用爱心净化世界,绝不是含着眼泪退避三舍,让学生在爱与宽容体会到 “良药不苦口”,乐于接受教师的尊尊教诲。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细心的,无形的,又是长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真爱无私,宽容为怀,用我们无限的爱和宽容的心去启发、引导孩子们,他们就会一天比一天进步!
第三篇: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
走访日记
2012年11月19日天气:雨星期一
樟树市第八小学刘艳红
星期一下午放学以后,我冒雨到街道就近的几位学生家中访问。天下着雨,我的家访却很顺利,因为天下雨家长都不能外出做事,反倒成全了我。每到一家,家长都很热情,尽管身上淋了雨,脚上溅了泥,但心里都热乎乎的。
当我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我班学生刘宇帆家时,她的奶奶迎了出来。老人忙着招呼我入坐。一番寒暄过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告诉我,孩子两岁里父母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两次,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说孩子表现得很懂事,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事情,如果爷爷奶奶生病了,他会嘘寒问暖,让爷爷奶奶感动得流泪。
听了老人的讲述,我得知刘宇帆同学在家是个好孩子,很爱学习的,学习态度挺自觉,挺认真,不懂的问题也喜欢问;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如:叠被子、洗衣服、扫地等都能各自独立完成。接下来我俩就刘宇帆同学在学校的思想、学习和活动情况向奶奶进行汇报反馈,就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情况与奶奶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双方都对彼此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
通过这次家访,我的感受是:家访,是家庭与学校交流的平台,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2001年9月10日,一束手叠花摆在教室的讲桌上,花下压着一封信:
李老师:您好,这是世纪的第一个教师节,祝您节日快乐。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升入张窝中学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更加怀念小学的老师,尤其是您,我让您费心了,请您保重身体。我将努力学习,抱答师恩。短短信,诚挚的话语带着淳朴的心意。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三年前。那是一个细雨的上午,华旭小学落成,招来了一批新生,正值新生领书,教室里热闹异常,四十五个五年级的新生,惊喜的睁大了眼睛——我把一本本新书传发给孩子们,看着他们手抚着一本本新书真是爱不释手。“同学们好!新课本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工具,我们要珍惜它。回家以后,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包上书皮,好不好?”
“咣 ”一声,门外走进一个人来,同学们用诧异的目光盯着他,有的再小声议论着什么,我一看,是一个留着小平头,敞胸露怀的同学站在门口。我忙问:“你也是这班的同学吧,快进来!”他瞟了我一眼,抬腿向座位上走去这时我的目光被他走路的样子锁住了,呀,他的腿怎么一瘸一拐的!”不只我吃惊,在座的一部分同学也投来疑惑的目光。等他坐到位上进我连忙把多出来的那套书给他送了过去,他用左手接过书。回家把书皮包上好吗?”我从来没包过书皮”,他冷冷地说。
第二天,他依旧衣冠不整,拉着一双拖鞋,我看到他的脚跛的挺厉害,不,不只是脚,他的右手也有毛病,难怪他用左手接书,难怪没包过书皮。这一连串的发现足以震撼了我,使我急于弄清他的“底细”一谜底解开了,他叫李文磊,比班内同学大一到两岁,留过级,很讲义气,品性散漫,贪玩,爱打架,并和社会上无业青年交往。为什么他与同
龄的学生有这么大的差别,难道是自身残疾在作祟,果然不出我所料,经我了解该生的残疾是因母亲未婚先孕,又害怕招致村中的口舌,紧紧勒腹造成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天天的长大的例他,相形之下,在他弱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一个自卑的烙印。按理说父母应抚恤他幼小的心灵。可是屋漏偏逢阴雨天,他的父母不但没给人安慰反而因为他的残疾经常吵架,这对于他而言不亚于雪上加霜。自身的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坏风气的耳濡目染,最终酿成他出口成脏,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同学们躲着他,一些胆小的不得不委屈自己,言听计从。了解了全部情况后,我深知要想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一行能做到,我须多给他更多的爱与宽容。
首先,动之以情,正面疏导。李文磊对我和同学们存有戒心,甚至怀有敌意。起先,他对我的关心,(帮他包书皮,剪指甲)保持沉默,我想,只要多一些耐心,他会愿意亲近我的。于是我利用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间谈心,课后辅导等多种渠道亲近他。在学校他病了,我亲自给他倒水,拿药照顾他,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他感到了我对他的爱护交从他的眼睛读出了自信之火已被点燃。
然后,晓之以理,热情激励。反向鞭策。我知道外视刚强的人其实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避免不打碎这玻璃似的心,我给他讲自卑感受的危害性,以张海迪姐姐激发他昂扬奋发,自爱,自重,自强的精神。一天我把他找了来,先夸他如何聪明,如何豪爽。把他自己都不曾观察到的优点一点上滴的都给他摆了出来。好几年没听表扬了,耳朵里都被责骂和训斥磨起了茧子,我这一番话,说得他就像三伏天吃了个冰镇大西瓜,心里那个美呀!就别提了。“不过”我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嘛,我看你也没多大意思,有不了多大出息。”
“怎么,老师您这么看我?”
“瞧你那表现,让我怎么看你?”
“我要是改了呢?”
“……我笑着摇了摇头。
“我要是改了呢?”这回他急了。
“我请你。”啪,两张“大团结”拍在桌子上。
“当真?”
“当真!”
“算数?”
“算数!”
“好,我跟你赌定了!” 打那以后,他还真的开始变了,我于是不断加温,不断浇水施肥,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这刚刚萌发的积极性,就像保护着一棵刚出土的幼芽。最后,以集体的温暖化开动土。一次,李文磊因做脚纠正手术休息了一个月,我趁此机会,发动组织学生去慰问,去照顾他,自发的去给他补课,并趁星期六日还带上准备好的小节目演给他看,说给他听。同学们这种真挚的友情感动了他。当他重回学校后不再与同学发生争执了。并且遇到了打架、骂街这样的事情时,第一个冲过去劝解的是他。同学们都说他变了,变得让人心服口服。毕业前夕的一次以“爱”为主题的班会上,他哭了,这次哭得让我和同学们都心酸了,我知道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之泪,是不忍与老师分离之泪。“李老师,谢谢您!让您操心了!”他用缩着的右手庄重的打了个队礼。我捧着这束鲜艳的手编花,幸福之感传遍全身这正是“爱”与“宽容”在孩子身上的最好印证。
第五篇:教育感想:需要爱和宽容
教育需要爱和宽容
这学期的课程都是和教师教育有关,通过微格实践和见习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新的反思。现在最注重的是如何讲新课,如何把握课堂,这些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多次练习。以后实习除了要听课讲课,还要和学生相处好,教育不光是教学,还包括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是我要终生从事的工作,职业锚对以后的工作也很重要。回想以前家教的经历和现在见习实践的体验,我觉得教育需要爱和宽容。
实际说起来,作为一名师范生,现在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讲课、如何管理班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经常想自己在大学学到了什么。事实上现在出去做家教很多时候是把自己高中的学习经验照搬给学生,讲的也是高中学到的知识或例子。我记得刚开始做家教,帮学生学习的时候,总会碰到不理解的现象。比如他怎么这个问题还不懂,说了好多次为什么都不按我说的做,他怎么都不看书等。后来试过很多方法,希望学生能成绩进步。我那时太不成熟,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不同,不同的学生学习有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学生,学会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平时辅导,了解学生怎么想,学生需要什么都很重要。现在谈爱学生,比较空泛,毕竟我们还没有接触到学生。但要宽容的对待学生的行为,是时刻需要记住的。
我们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犯得小错误宽容,尤其实初为教育者,更需要宽容对待,不能激进,要适当鼓励学生。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不仅是改造人,更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惩罚和宽容并不矛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作为教育来讲,是不应该有惩罚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讲,是不应该没有惩罚的;作为一个受教育者来讲,最希望是没有惩罚的。”在教学工程中,总会有学生没按要求完成作业,或是上课打扰课堂纪律,也可能会碰到学生之间有矛盾的情况。很多老师都会有一些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当然适当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罚是我们需要爱和宽容,不应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也会有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会经常犯错误,惩罚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他总是犯错肯定有他的原因。以前的心理老师也曾说过,孩子会用犯错的方法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他们只是太缺乏关爱了。我以前的班级也会有这样的同学,很多都是家庭的原因,他们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会违反老师的要求,甚至逃学,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才能帮助学生。这时的惩罚才有意义,当然惩罚也不是说一定要让学生去付出抄写跑步什么的体力劳动。
看过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就是马修,一位音乐老师用音乐之美启发一群问题学生的故事。电影反映出很多学生会犯得错误,也有很严重的,寄宿学校的校长一味的惩罚犯错的学生,而没有调查真正的原因,致使很多孩子受到伤害。我最喜欢马修老师的还有一点,就是当他发现学生犯错的时候,并没
有直接责骂或是告诉其他人,而是说“我可以不告诉校长,但你必须为你的错误承担责任”。电影中,辅育院的名言是「犯错,处罚,关禁闭」,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也许是因为我也是学生,我觉得犯错被打不一定会让我们知道错在哪哩,要怎么改过来,如果可以给我们时间,教导、改正我们的错误,改正错误,了解正确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坏的,只有在环境的逼迫下才会使人变坏,就像片中一群调皮的野男孩他们不是天生顽劣,事实上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机会。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对于犯错的孩子,马修实际上并未“包庇”他们,而是去了解他们犯错误的根源,加以疏通引导,并为学生保留自尊心,让学生自己反思,通过学生的内因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意义在于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心智发展的疆域的同时,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自觉性。”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教师不只是教知识,同时也是在传播人生的信念。虽然马修只是个代课老师,他却用全部的爱和关心,去教导每一位同学,从不放弃他们。我们将来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