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读书笔记(写写帮推荐)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读书笔记
艾晓萍
2018.6.29
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的困惑有很多,而《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该书是一本给幼儿教师看的书,阐述了幼儿园三大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技巧,每个区域又包括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游戏的一般流程、评价的一般要点、问题与对策和活动案例列举五部分内容,既有方法的阐述,又有案例的说明。
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但在游戏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提供怎样的材料最为适宜?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在文章中让我找到了一些灵感,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1. 区域活动中环境的教育
在这篇文章中讲到:区域活动中环境的教育,区域活动思想倡导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在游戏中需要教师根据现实中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制作,理解每一种活动材料的教育意义和关键价值。正如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也是这样做的。如:在小班幼儿游戏阶段,我会尽量提供一些平行的游戏材料,而在中班可以提供多样的游戏材料,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要在中班幼儿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材料。但反思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可能对于材料的提供的价值方面可能思考得比较少,在游戏中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游戏方法方面教师传授的比较多。以后在给幼儿提供材料时我会更加注重区域活动中环境的教育,游戏中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2. 自主性游戏中的几对关系
在《自主性游戏摘要》这篇文章中讲到了自主性游戏的几对关系,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主与指导的关系、愉悦与教育的关系、材料提供与儿童需要满足的关系。其实这些关系在实际的游戏中,我们都在做只是没有将它进行归类整理。如:在实际的游戏中我们都会结合幼儿的特点制定一些游戏常规,在游戏中幼儿能按着规则去游戏,从而体现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游戏中,我们会引导幼儿在游戏前通过插排的形式自主的选择游戏区域,在游戏中我也会以不同的角色进入游戏进行相应的指导,如:在“羊羊餐厅”中我会以客人的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指导,在医院我会以病人的身份进入游戏指导,这些都体现了自主与指导的关系。在游戏中我也会注意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通过这个游戏幼儿是否在游戏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些体现了愉悦与教育的关系、材料提供与儿童需要满足的关系。通过文章的归类,让我在今后的指导幼儿游戏时更加有目标,有针对性。
此外,在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文章中介绍了一些“教师介入的时机”“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也非常的详细具体,其中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我会选择一些符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尝试。
2010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发出一条宣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对幼儿的未来是多么的重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把这句话记在心中,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关于区角活动与幼儿学会学习的思考》这篇文章,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通过文章的学习,让我对区角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文章介绍了区角活动中影响幼儿学习的主要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指导方法,并用例子的形式分析了每种因素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效果。其中文章中说道:“教师的教育指导方法对幼儿学习影响最大,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应充分放开幼儿,让其放任自由,也不应过多地干涉幼儿,或要求他们应该怎么做,规定得很死。活动中教师应把握自身指导和幼儿主体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分析并适时介入给于个别幼儿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又给予他们一片自己的思想空间,让其探索,让其学习。”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的好,说出了教师在指导幼儿区角游戏中的关键指导思想,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是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去思考问题。
其次,文章中介绍了在区角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如:通过活动,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区角活动,让幼儿手脑并用,促进全脑开发,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了幼儿在游戏中只有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积极地与材料交互作用,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游戏的快乐,他们才能更加有自信、积极的参与活动。
其三,文章还介绍了几种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如:教师充分运用幼儿各种感官,提供各类材料,把玩转化为学习经验,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这些策略比较好,在以后的游戏指导中也可以尝试去运用。
粗略地看了这本书,让我对班级角色游戏开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以往在开展角色游戏中的焦虑和无措,在这本书里面都找到了方法。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好好用好手中的这本书,她就是一位无声具有内涵的教师,可以给我一些指导游戏的策略和方法,更加密切关注幼儿的自主发展,实现《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所倡导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一、美工区
1、折纸:提供彩色手工纸、剪刀等
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
3、粘贴:废纸、色纸、香糊、湿巾等
4、装饰画:提供钩线笔、油画棒、图画纸等
5、吹画:提供广告颜料、墨水、图画纸等。
★训练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初步学习用正方形的折叠方法。
★初步学习吹画的技能,能选用颜色来进行装饰。
★引导幼儿运用搓、团、压、印的塑造技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二、科学区:
1、好玩的磁铁:磁铁、各种含铁的和不含铁的物品等
2、好玩的水:水枪、注射器、有孔瓶子、小水桶等
3、颜色变幻:主色颜料水、玻璃瓶、棉签等
4、溶解现象:盐、沙子、果冻、食用油、洗发水等
5、虹吸现象:玻璃杯、塑料卡纸等。
★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感知探索磁铁的特性。
★能运用多种工具了解水的特性,探索玩水的多种玩法,体验玩水的快乐。
★激发幼儿对色感的兴趣,尝试用主色调配变成另一种颜色。
★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益智区:
1、图形分类:分类盒、不同形状的图形等
2、数字分类:数字分类盒、写有数字的汽车若干
3、图形排序:排序卡、图形粘贴纸等
4、图形拼图:七巧板等。
★学习不受大小和颜色干扰,要求幼儿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培养幼儿学习根据数字投放相对应物体的数量。
★学习有规律的图形排序。
四、语言区:
1、看图讲述:提供语言图书等
2、故事拼图:提供拼图等
3、表演讲述:提供指偶表演台、小指偶等
4、双语认读:字卡、英文字母卡等;
★培养幼儿喜欢看图书,初步学习按顺序翻阅图书并能边看边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教育幼儿爱护图书。
★初步学习用小指偶来进行表演,并能讲出简单的故事内容。
★激发幼儿对文字、英语的兴趣。
五、建构区:
提供自制的大型纸箱积木、小型积木;提供中型、小型塑料花片以及一些辅助材料。
★在模拟结构中学习各种基本的建构技能和建构物体的基本特征。
★能根据意感或命题进行有目的建构活动。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幼儿懂得爱护玩具和与同伴友好的行为习惯。
六、音乐区:
提供:录音机、音乐磁带、各种打击乐器、节奏卡、头饰、纸制服饰等;
★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学习用不同打击乐器演奏2/4拍的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
★培养幼儿大胆表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家乡的美好情感。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反思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反思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关注„„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喜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幼儿园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角色往往难于准确把握,教师指导间接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没有发挥出来。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原因,其指导存在一些问题。1.指导过程缺乏互动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一手包办的倾向;本来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相反地,当我们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的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活起来,孩子们就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
2.存在着强制性指导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有生硬而又突兀地介入活动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并不了解游戏的进程,也未取得幼儿的同意,擅自强硬介入,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这只能凸显教师在活动中强制性的指导地位。而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教师本身的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在娃娃家外围做观察,等幼儿有需要时再介入也不迟。例如:在孩子表演《小熊请客》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教师给幼儿主动权,让孩子们去表演,却在表演区外不时传出:“小熊开门呀!”“小鸡应该说什么话了?”“该小猫说了„„”“对了,出场的顺序不能乱„„”再看看声音传出的方向老师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情。其实犯了过于求全、急于引导、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毛病,而有些老师虽然以角色身份或者同伴身份进入游戏,却操纵游戏的进程,削弱了幼儿的自主性,这都是不应该的。
3.存在消极指导的现象
一部分教师把区域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借此机放松自己或打发时间,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区域活动完全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活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活动区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4.对孩子的鼓励不够
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教师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过多苛责,孩子会有挫折感,容易气馁;这会导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孩子的负担了。
5.缺乏指导的策略
由于缺乏对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重视,教师有时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而且教师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兴趣点所在,指导随意性大,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对区域活动中提高教师指导方法的一些建议
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是一种隐形指导,既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需要很高的指导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1.指导过程加强与孩子的互动
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性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教师不再是“制造兴趣”——幼儿被“填充”进区角,而是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由幼儿自己决定、商量、协调。
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进程中,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也应当学着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如:从美工游戏实施和记录过程发现中来研究: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
2.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
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其实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例如:《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到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可见,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步伐,以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的条件,并将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进行鼓励和扶持,不包办代替,使孩子们能够自我坚持地学习,能够自我服务,自我决策和自由选择,自己完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达到了提高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并成为幼儿活动的隐性并又不可欠缺的辅助者。
区域活动充分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没有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幼儿获得了充分的体验。由此可见,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老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当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确实需要介入时,必须寻找最佳的时机的介入。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孩子;当孩子出现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
如何把握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以下6种情形指明了教师介入游戏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
(1)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
(2)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
(3)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
(4)当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3.对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臂之力。”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对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积极引导其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例如,有些孩子既想粘帖小鱼又迟迟不敢动手,这是教师就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你的小鱼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摆放打算粘帖的东西,讨论在什么位置上以及如何粘帖出形态各异的小鱼,再启发幼儿为作品添画有关的景物,使幼儿最终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游戏中的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为此,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这样3种提法: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4.重视对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地是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孩子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孩子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度,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的要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引导孩子总结活动成果,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发表评价,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因此,我们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游戏发展需要,适当组织一些讲评活动。讲评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让幼儿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讲评的过程成为幼儿分享游戏经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分析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立下次活动的任务。
5.教师应重视提高指导方法的技巧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蒙台梭利所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 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而且它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应该加强对指导策略的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区域指导方法的理论学习,可以参与一些有关指导策略的培训课程,也可以从网络上学习一些先进的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区域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水平。
第四篇: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6、2——
6、17)
表演游戏: 活动内容:《三只小鸡》 活动总目标
1、能用语言、动作、表情表演角色对话及主要性格特征。
2、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有感情的表演能力.3、学会合作交往,合理扮演及协商分配角色.4、学习选择使用替代的游戏材料,合理的布置游戏情境。
5、在表演中学习解决问题.6、学习整理表演材料.7、学会进行游戏评价(自我评价,互评等)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初步能讲述各角色的对话。
2、懂得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
3、学会词语:轻轻地敲、笑眯眯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听过该故事的情节内容
2、物质准备:三只小鸡和老牛的头饰及纸偶一套、挂图。指导要点
1、谈话引题,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去过农村吗?你们觉得那里好玩吗?为什么? 你们在那见过那些动物?有没有见过小鸡和老牛呢?你们喜欢它们吗?
(2)师:三只小鸡和一只老牛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想知道吗?请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2、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观看纸偶表演,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3、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①三只小鸡向老牛问路时,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②小花鸡为什么能找到草地?小黑鸡和小白鸡为什么找不到?
③哪只小鸡做的对?为什么?
结合形象的动作、表情帮助幼儿掌握词语“轻轻地敲”、“笑眯眯”
4、组织幼儿讨论:有事请求别人帮助时,该怎么做?
5、进行情景表演:由教师扮演老牛与旁白讲述,其余幼儿分三组分别扮演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练习对话,大胆表演。
活动延伸:
在语言角与表演角投放头饰与指偶表演故事主要内容 观察与反思
1、活动简况:
幼儿在游戏中能初步了解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对于主人公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角色对话也基本掌握。也懂得了要做一个礼貌的好孩子。但对于老牛的角色对话掌握的不够。
2、不足之处:
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活动中教师问的较多,幼儿的思维受牵制较多。
3、原因:
材料中只准备了挂图与指偶,故事的表现形式较单一,无法引起幼儿较多的兴趣。
4、对策:
(1)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该故事,增加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2)利用区域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三只小鸡的故事情节。
表演游戏:三只小鸡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表演游戏,认真扮演小白鸡,小黄鸡、小花鸡等角色
2、能根据自己对故事《三只小鸡》的理解,在语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合作游戏,正确的处理游戏中的纠纷。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熟悉三只小鸡的故事,并能在语言上有感情的表现。
2、物质准备:三只小鸡、老牛头饰;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三只小鸡的图片,引起回忆,交代要求。师:“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故事了的小鸡吗?今天我们又要来看这个表演了,但今天是小指偶来为我们表演。” 幼儿观看表演,学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2、分段表演,学说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1)小黄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2)小白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3)小花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又是怎么回答育 & 婴 „„ 会
3、完整表演。教师操作木偶,幼儿说小黑鸡、小黄鸡,小花鸡的语句。
4、小结: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的很好,有的小朋友还加上了动作,想表演呢,那我们下次就来学习表演。
观察与反思
1、活动简况:
幼儿在游戏中能初步地用语言表现出各角色的特征,特别对小黑鸡、小黄鸡,小花鸡等角色的语气、动作表演的更好些。老牛的角色对话基本掌握。
2、不足之处:
幼儿在动作上的表现还不是很突出,大部分幼儿还局限于朗诵式的表演。
3、原因:
指偶表演比较单一,教师在动作上的表演示范不够。
4、对策:
(1)组织幼儿讨论如何更好的从动作上体现几个角色的性格特征。(2)利用表演区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三只小鸡及老牛的表演经验。
角色游戏
活动内容:公共汽车、娃娃家、医院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丰富游戏情节,能较形象地模仿社会角色的语言、行为,反映角色职责。
2、能用各种材料布置场地,培养爱惜玩具物品的行为习惯。
1、请家长带幼儿乘坐公共汽车,引导幼儿观察司机、售货员、警察的工作职责,获得活动准备:
有关遵守交通规则、热情为乘客服务的感性认识。
2、游戏用的方向盘、票夹、票袋、警察帽、红绿灯、积木、橡皮筋等。
3、娃娃家、医院游戏的材料。活动指导:
1、出示方向盘,引导幼儿说说可以玩什么游戏?
2、讨论公共汽车上有什么人,司机应怎样开车?乘客要怎样坐车?
3、启发幼儿用积木、纸箱、椅子、橡皮筋等材料搭成公共汽车。
4、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轮流扮演司机、售票员,鼓励幼儿开展其他游戏。
5、教师以乘客的身份,重点指导司机、售票员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对乘客要有礼貌,要热情招呼乘客,提醒乘客坐车要注意安全,车要停下才能下车,不能中途随便下车。
6、幼儿讨论今天游戏情况,重点议一议哪组的幼儿游戏时音量比较小,遵守游戏规则。
7、组织幼儿收拾、整理物品、场地。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启发下,能独立在提出主题,按意愿选择角色;学习解决关于角色、玩具方面的争端;发展交往能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2、加深对角色的理解,继续丰富游戏情节,能较形象地模仿角色的语言、行为,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职责。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同上一课时,增设纸箱、录音机、话筒、各色自贴纸等。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一位妈妈抱着孩子急着上医院,怎么办?引发幼儿提出游戏的主题:公共汽车。
2、组织幼儿讨论上次游戏时,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增设什么?启发幼儿可设立车站,树立站牌,有候车室等,在车上可增设电视机等。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要遵守交通规则,当司机、警察的幼儿应坚守岗位,不可中途随便更换,售票员、司机、医生、护士等都应该对乘客、病人有礼貌,热情地对待他们。
4、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教师帮助幼儿布景场地,引导幼儿用协商、轮流、猜拳等方法,解决大家喜欢扮演的有争议的角色。
5、幼儿游戏,教师以角色身分进行指导。
6、以“再现式”,进行游戏评价。
观察与反思:幼儿在游戏中都能自主参与游戏,司机在招揽客人上车时过于粗鲁,硬拖硬拽。也不顾客人的感受。在医院这个活动中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孩子去医院的过程玩的很好,甚至连焦急的表情都体现出来了。这时候公共汽车司机却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还是对别的客人硬拉硬硬拽。
对策:老师应该 在 每次的 活动前将孩子们的 不足提出来,咋游戏时重点对问题处进行关注。
结构游戏:
活动内容:公园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命题进行有目的的构造活动。
2、培养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品质。活动准备:
塑料胶粒、炮筒积塑、竹签、筷子、易拉罐、果冻盒、花、树枝等材料。幼儿去公园游玩的照片若干。
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观看去公园玩的照片,说说你去过哪些公园?公园里有什么建筑物?如:大门、桥、亭子、有特色的雕塑等。
2、让幼儿协商自由组合在场地上建公园,指导幼儿合理分工,明确自己所搭建的部分物体,帮助幼儿较正确、合理地选用材料。
3、重点指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布局,启发幼儿在建筑物周围栽上花、草、树木,使公园更加漂亮。
4、让幼儿以游客的身份参观评价自己所搭建的公园有哪些建筑物,整体布局是否合理,有哪些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游戏时改进。
5、组织幼儿整理材料、场地。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继续按命题进行有目的的构造活动。
2、培养轮流、协商活动,互借互让玩具的友好行为习惯,懂得应爱护玩具材料。活动准备:
中小型积木、胶粒、竹签、筷子、易拉罐、果冻盒、小石块、花、树枝、沙箱等材料。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讨论回忆,说说你搭了哪个公园,谁搭得最漂亮?
2、介绍新材料,交代玩沙时应注意卫生、安全,不用手擦眼睛,不扬沙,保持衣服清洁。
3、让幼儿协商自由组合在沙箱上建公园,指导幼儿合理分工,明确自己所搭建的部分物体,帮助幼儿较正确、合理地选用材料。
4、组织幼儿以游客的身份参观评价自己所搭建的公园有哪些建筑物,整体布局是否合理,有哪些不足之处。
5、组织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清洗材料,洗手,整理仪表。
观察与反思:
1、在第一次活动中,孩子们对公园的整体布局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构建出来的公园有点乱。
对策:在第二次活动之前,请家长陪孩子们去参观公园,并画下公园的路线图。
2、在第二次活动中,因为有了之前的路线图做参照,显得比较整齐。但对公园内的设施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内容显得单调一些。
对策:在区域活动中重点练习公园内游乐设施的构建。
第五篇:创造性游戏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上午
指教者 朱秋银
活动一儿歌《新房子》 活动目标:
1、能跟老师边读边做动作。
2、能大胆的读出来。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画面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中的“上面”“下面”“中间”(请幼儿指认、验证)。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儿歌,幼儿在反复感知中理解:——新房子里还可以住些谁?“那么,小鸡住在几层楼呢?”
3、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进行点数游戏,从中反复感知一、二、三:——“这幢房子一共有几层喽呀?让我们来数一数。”
4、请个别幼儿点数。
5、边听儿歌 附:新房子
新房子,真漂亮,看一看,住着谁?
汪汪汪,小狗在下面,喵喵喵,小猫在上面。猜一猜,中间住着谁?嘎嘎噶。原来是小鸭!活动二:泥工:小船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小船。
2、感受小船在水中航行的乐趣。
活动准备:塑料盒、橡皮泥、小旗、水盆。活动过程:
1、出示小船模型,将其放入水盆中航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模型,讨论小船的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小船的制作方法。
(1)将橡皮泥团圆后放在小盒内,用拇指压平。(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旗插在橡皮泥上。
4、组织宝宝互相欣赏自己的做的小船上。
5、游戏《比比谁的小船开得快》。请宝宝把自己制作的小船放入水盆,引导宝宝用嘴吹小船,使之快速航行。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下午
指教者 朱秋银
活动一角色游戏具体详见角色游戏第十十八次指导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
指教者 朱秋银
活动一:语言《一朵小花》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小花说一句话。
2、懂得要爱护花草,不要随意采摘。活动准备:
1、小花一朵,小蜜蜂、小青蛙、大熊杖偶个一个。
2、配套《宝宝学习包.春娃娃》第3页。活动过程:
1、出示小花引入故事。
2、翻开《宝宝学习包.春娃娃》弟3页,教师结合画面讲述故事《一朵小花》
3、教师操纵杖偶再次讲述故事,并提问:“你喜欢这朵小花吗?蜜蜂(青蛙、大熊)对小花说了什么?你想对小花说什么?”
4、鼓励宝宝摸摸、亲亲小花,对小花说一句话。附:一朵小花
草地上有一朵美丽的小花,小花小小的,如果没看见她,一脚踩坏了,小花该多疼啊!“嗡嗡嗡!”“嗡嗡嗡”!一只小蜜蜂看见了小花,轻轻地、轻轻地在小花身边飞来飞去,说:“小花,我爱你,我不会碰坏你。” “咻咻咻!”“咻咻咻”!一只小蟋蟀看见了小花,轻轻地、轻轻地爬到小花的身边,说:“小花,我爱你,我不会碰坏你。” “呱呱呱!”“呱呱呱”!一只小青蛙看见了小花,轻轻地、轻轻地跳到小花的身边,说:“小花,我爱你,我不会碰坏你。”
小蜜蜂、小蟋蟀、小青蛙手拉手,围着小花,轻轻地、轻轻地唱起了歌:“小花,小花,我们爱你,我们会小心地爱护你。” “咚!”“咚”!“咚”!一只很大很大的脚向着小花走来。“嗒!”“嗒”!嗒!”脚步声音小了,大熊轻轻地、轻轻地走过来,说:“我知道这里有一朵美丽的小花,我也爱小花,我不会碰坏他。” 活动二:智力游戏“猜猜看” 活动目标:
1、发展观察力及记忆力。
2、对猜测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弹珠、珠子,一些体积小的物体。活动过程:
1、出示木珠,提问:“这是什么?”?
2、玩游戏:
(1)教师把木珠捏在一只手里,请小朋友上来猜:“哪只手有木珠?”(2)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猜,猜对了,集体拍手鼓掌。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下午
指教者 朱秋银
活动一:社会《我升小班了》 活动目标:
1、能清楚的叙述自己会做的一件事 活动准备: 照片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
——“我们马上可以做小班的小朋友了,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因为自己的本领比以前大了,说说自己会干什么?”
2、幼儿告诉同伴自己会干什么,老师简单记录幼儿的话。
3、每个幼儿的进步成长拍手。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
指教者 朱秋银
活动一 艺术:雪糕、冰淇淋真好吃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揉、贴等方法制作雪糕和冰欺凌。
2、了解一些饮料,能说出最喜欢的饮料。活动准备:
1、旧报纸、一次性纸杯、小刷子、颜料、小盘、长方形纸片、雪糕棍、胶水。
2、配套《宝宝学习包.夏天真好玩》第11页。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夏天到了,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2、学习制作“雪糕”和“冰欺凌”。(1)教师讲解示范“雪糕”|冰淇淋。制作“冰淇淋”:拿一张旧报纸揉成团,塞入一次性纸杯内,在用小刷子在报纸上涂色,一个“冰淇淋”:就做好了。制作“雪糕”:将雪糕棍夹在两张长方形纸样中间,粘上糨糊,刷上颜色。(2)宝宝动手制作(可做完一种再做另一种)。
3、请宝宝将自己制作的“雪糕”、“冰淇淋”放在“好吃的冷饮”展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