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中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

时间:2019-05-14 18: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危机中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危机中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

第一篇:经济危机中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

经济危机中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

●杨楠

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把全球的经济和生活搅个天翻地覆。经济全球化和证券化使世界经济成为了信心经济,危机在国外蔓延,逐渐影响到内地,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经营环境。由于我省的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因此会增加失业人口,降低企业盈利预期,甚至逐渐萎缩、破产。降低了员工的收入预期,使得储蓄增加、消费力下降,会进一步恶化经济环境,使企业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畅,形在恶性循环。企业的资金、销售、采购等多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企业不得不被动地调整自己的经营计划,这种调整将会影响到付款、合同履行的进度,从而产生纠纷,纠纷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卖方因买方没付款而提起的欠款诉讼及买方因卖方未交付产品或产品不符合要求而提起的诉讼,卖方因买方解除合同或取消订单而提起的违约之诉等。(2)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交易双方都有可能面临着更大的破产风险,大量的裁员和减薪,导致工厂生产任务紧迫,逾期交货或迟延收货频频发生,双方因违约对簿公堂。(3)经济危机还可能催生更多的商业欺诈行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会盲目接单,而不会调查对方的资质、信誉、履行能力等,很容易被欺诈,导致血本无归。(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市场进行交往的主要形式,合同纠纷在增多,利用合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在增多。不履行合同必定无法经营,履行合同又可能受挫。因此,企业要想长存,除了领导的决策正确外,加强合同管理,管好合同也是看住企业财富的有效途径。西方有句谚语:“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而一份没有管好的合同,却可能是财富

1、对主体资格的审查

随时了解客户经营状况,一旦出现客户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应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或按照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暂停交货;同时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应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作出相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主体如果是个人则要求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此情况下可以要求其提供身份证、详细的家庭地址、联系方法及个人的其他情况,方便于在必

如果是企业则应注意企业下属部门,如企业各部、科、处、室等是不具备主体资格,不能签约的,如果签订了这样的合同可能会因为主体不合格而被认定无效;而企业的分支机构,如分厂、分公司、办事处等,则应看其是否具有对外开展业务资格(是否有授权),是否有非法人营业执照,如果有授权或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才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对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审查,除审查分支机构的履约能力外,还应审查公司的履约能力的情况,因为在分

对企业主体资格的审查,一般是对企业营业执照进行审查,主要应查看的内容是企业名称,看该名称与拟签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是否一致,不一致则风险较大;看注册资本,是否与拟签合同标的额相称,如差别较大,则可能风险也较大,应加以注意;看企业经营范围,看拟签合同业务是否在经营范围内,不是,风险也较大;看企业的工商年检是否通过了工商部门年度检验,如果没有,则签定合同时风险也会较大。除以上的方式以外,还应依据营业执

2在审核了对方的主体资格,没有问题后,则应核实签约方的资信。核实资信的方式与签

如果是老客户,则可以考虑与其签合同,但要核对其之前的履约的情况,如履约情况差,一般不能再与其签合同,既使签,也只能同时履行合同,即交货的同时履行付款的合同。如果交货期较长,则应要求对方先支付一定的履行保证金,并要求在交货的同时付清全部货款;

如果是新客户,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清全款的合同外,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材料,并实地进行考查,在确认有良好资信及履约能力后再与之签定合同,如果在此过程中能让对

如果企业有条件,对于该企业的合同签订及合同管理,企业可以委托以信誉好的律师事务所管理,或是专门聘请有法律专业的人士做该企业的法律顾问,来管理企业的合同及相关的法律纠纷。但如果没有条件,则企业就应该定期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法律方面的培训学习,尤其是那些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员。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或政策,以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这些措施对企业来说,既可能是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不利的影响。密切关注这些动向,并评估可能的影响,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企业的发展都很有利,尤其是那些跨国企业,密切关注主要市场或工

1绝大多数企业在起草合同文本之前都会以来电、来函、口头询问、报价和相关的技术协议形式发出要约邀请和要约,而其中对于报价单的回复就变成了承诺。这样也就形成了合同

因此,要约一经对方承诺,合同就宣告成立。这样的合同如果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会在双方间产生约束力。做为销售人员在给买方发要约时,一定应注意以下的三个问题:(1)把要约误认为要约邀请;(2)要约内容不当;(3)要约撤回不当。一旦对要约的内容考虑不周,或为想签订合同把自己接受不了或无法接受的内容写入要约,这样一旦对方给予了承诺可能就会给企业造成风险。如果发现要约有问题应以书面的方式及时撤回要约,有效的要约撤回应在要约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对方,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而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一致,不能作出实质性变更。做为销售人员如果接到对方的要约,应在对方要求

企业的销售人员在和客户以要约、承诺的形式反复接触并基本达成一致后,建议在谈话结束以后制作一份谈判文书,对内容进行确认并写上时间、地点、当事人、谈判成果,然后由双方签字、盖章,形成谈判备忘录或缔约意向书等,以备正式签订合同时参照。在法律效力上,缔约意向书、会谈纪要等可以起到补充正式合同的作用,也可以解释合同条款,甚至可以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如果一方最终无正当理由拒绝签订正式合同,则应承担缔约过

2订立合同时,合同的履行条款中除了明确合同履行的地点,时间、义务人及合同履行的内容外;重要的是履行条款与违约条款、风险分担分割点以及纠纷管辖间的联系。因此在签订时应该力求准确,并应系统考虑,综合衡量后才能确定。履约风险是合同风险中最为多见的一种,这源于两点:一是对方履行能力弱;另一种是对方利用履行条款中的漏洞或者双方对履行条款的理解产生误解导致最终的风险。这也是经济危机出现后绝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供方迟延履行,买方拖欠余款,履约能力明显下降。有的合同就是利用一方超过履约能力签定合同,向对方索赔而造成巨大损失。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损害时常见的补救措施有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代位权以及撤销权等。合同的形式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款的合同外,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业务员签订书面合同,尤其是在以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签定合同时一定要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做最后的确认。尤其在现阶段,有很多企业因为经济危机生意难做,为了增加销售,往往不再墨守成规签订书面合同,而是一个电话,一封订购传真或是某个熟客户到厂家直接拿着领导的批条便要求销售员直接发货。殊不知这里面已经隐藏了法律风险,一旦出现纰漏,即使诉至法院也无济于事。

4、合同内容明确,条款准确清楚

订立合应当内容明确,包括签约时的合同名称、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约条款,违约条款等都应当准确,不得有含糊不清的内容,任何歧义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能根据行业特点提供格式标准合同,在以该合同为基础,依据具体的情况

有很多人在利用合同赚钱,其利用最多的一点就是质量条款,在合同里约定质量条款时一定要注意质量保证的能力,一旦最终的质量无法保证,可能会带来各种形式的索赔。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在法律上只有定金存在双倍返回的问题,其他的都

5、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为了分清交付过程中的灭失风险,在签定合同时一定要把履行的时间、地

6、合同的效力及解除风险

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方因自己的过错对合同的背景、目的、内容产生重要误解或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了明显对自己不利的合同,也会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违背意志的合同,这些都是合同法中强调的可撤销的合同类型。受害人一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存在以上情况之一的那时起,一年内要求撤销上述的合同。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主要出于以下的几种原因之一:(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合同法里明确规定了解除合同分为:法定的解除和约定的解除。并且明确解释了合同解除的具体情形。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解除合同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风险的地方是解除合同的程序及解除合同条件的理解上,解除合同一般应当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在解除合同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随意的解除合同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解除合同时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在行使合同解除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解除合同的通知送达对方的手上,并留有证据。以免在是否已经解除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四、有关情势变更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了合同的履行的,可以对此申请要求变更价格条款。这里面最常见的是材料价格的巨大变化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所引起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的对此加以利用,也会极大地减少企业的损

经济危机严重,企业在签定合同时还应通过以下几个习惯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如(1)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商业秘密外泄,这对保护企业利益是非常有利的。(2)保留好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有关可以证明身份的材料。(3)盖公章时一定要清晰。(必要时加盖启封章)(4)合同中有修改的地方一定要加盖公章确认。这样我们的企业经营才能更加稳固,面对任何困难都会从容应对,创造更大的利润。

第二篇:合同管理风险点及控制

公司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点及其控制

为规范公司合同在签订、履行过程中的管理,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依法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现对公司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点作以下提示:

一、合同的签订

1、对方主体资格的审查

订立合同前,应当对对方单位的主体资格、相关业务资质、资信能力、履约能力进行调查,不得与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如项目部、业务部、分支机构等)签订合同,不得与不具备履行合同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如房地产开发资质、建筑施工资质、广告经营资质等)的单位签订合同。为此,公司应在合同谈判前取得对方的经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对方公章)。

公司一般不得与自然人签订经济合同,确有必要签订经济合同,应经公司法务部门同意。

2、对方履约能力的审查

公司不得与对方单位签订与该单位履约能力明显不相符的经济合同。根据合同的性质,可以从对方单位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对方单位的员工总数、荣誉证书等方面,对其履约能力做出综合判断。

3、本方履约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的审查

签约前公司应审查自身作为相关合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是否具备相关经营资质,是否具备相应的履约能力。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是否已经协调妥善,如,合同拟约定的资金支付计划,是否已由财务部门认可可行。

4、合同的形式

公司订立合同,均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订立正式的合同书。由于传真件的证据效力在法律上存在不确定性,有关书面合同签署后必须取得合同原件,并妥善保存。

5、合同的起草权 广大律师事务所/广业/合同管理风险点

对于重大合同,公司应尽量争取合同起草权,并尽量使用公司拟定的合同示范文本。这样的话,可以在合同谈判过程中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并有利于公司合同管理和审批的效率。

6、签订合同前的批准和授权

按规定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才能签订的合同,必须经批准后才能签订。按公司章程和法律规定必须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才能签署的合同,必须取得相关决议后才能签订。比如,《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7、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1 合同签署前应仔细检查、核对合同各条款,确保所签署版本是最后定稿版本。

7.2 在正式签署的合同文本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空白,以避免少数不诚信的单位在合同签署过程中擅自增加合同的内容。

7.3 公司与对方单位拟签订的合同,一般应先交由对方单位签名盖章,然后再由公司签名盖章。本方应要求对方盖章时使用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得接受其他形式的印章(如业务专用章、财务专用章、部门章)在合同上盖章。

7.4 为避免少数不诚信的单位在合同签署过程中擅自更换合同的内容,合同签署时双方都应盖骑缝章。

7.5 除非对方单位法定代表人亲自签署合同,其他授权代表签署合同必须提供加盖公司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签名的授权书。属重大合同的,即使是对方法定代表人签署,也应要求对方提供其董事会批准及授权的决议。

7.6 为防范经济合同诈骗的风险,对方代表在合同上签名时,应由本方经办人员见证其亲笔签名,签名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应留底备存。

7.7 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按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鉴证、广大律师事务所/广业/合同管理风险点

公证、批准手续的,应及时办理。

二、合同的内容

合同条款应当尽量按照国家或公司制定的示范文本和公司编制的指导手册来起草。

1、当事人的名称、住所

合同抬头、落款、公章与对方营业执照载明的当事人的名称、住所应保持一致。

2、合同标的

合同标的应具有唯一性、准确性,买卖合同应详细约定规格、型号、产地、等级等内容;服务合同应约定详细的服务内容及要求;对合同标的无法以文字描述的应将图纸作为合同的附件。

3、数量

合同应采用国家标准的计量单位约定标的物数量。对于长期合作合同无法约定确切数量的,应约定数量的确定方式(如订货单、送货单、分合同等)。

4、质量

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应约定所采用标准的代号;对于可以用指标描述的产品应约定主要指标要求;凭样品交付的应约定样品的产生方式及样品封存方式、地点。

5、价款或报酬

价款或者报酬应在合同中明确,采用折扣形式的应约定合同的实际价款;价款的支付方式如支票、汇款、信用证、现金等应予以明确;价款或报酬的支付期限约定应当明确可行。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合同履行期限应具有确定性,难以在合同中确定具体期限的应约定确定履行期限的方式。广大律师事务所/广业/合同管理风险点

合同履行地点应力争作对本方有利的约定,如买卖合同一般约定交货地点为本方仓库或本方的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的具体地名应明确至市辖区或县一级。

7、承诺与保证条款

对于公司经合理调查仍然未能了解的标的物或目标企业的情况,可以通过承诺与保证条款要求对方兜底,从而减小交易风险。比如,股权受让方可以视需要要求转让方承诺与保证“除双方认可的审计报告确认的目标企业债务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债务、责任和或有负债,否则转让方应当向受让方作出足额赔偿”;“法律法规规定的目标企业经营必须办理的一切手续、证明、批文及许可均已合法办妥”;如此等等。

8、各方的权利义务

各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是合同内容的重心,应尽量予以明确约定。

9、合同的担保

合同中对方要求提供担保或本方要求对方提供担保的,应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担保法》的要求及时办理抵押登记、质押登记等相关手续。提供保证的,应明确约定保证的范围和保证期间。

10、违约责任

10.1 违约责任条款应尽量明确,以使违约救济的方法具备可执行性。建议结合各方的权利义务分别约定违约责任。

10.2 约定赔偿损失的,对于赔偿范围应尽可能穷尽。对于非知识产权类合同,如需对方赔偿本方追偿损失所发生的律师费、差旅费等,应有明确约定。

10.3 约定违约金的,不可过分高于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可能被司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予以减少。

11、合同的解释

合同文本中所有文字应具有排它性的解释,对可能引起岐义的文字和某些非法定专用词语应在合同中进行解释或定义。广大律师事务所/广业/合同管理风险点

12、保密条款

对于涉及保密信息的合同,应当约定保密承诺与违反保密承诺时的违约责任。

13、通知条款

为保障合同履行过程中通知送达的效力,应明确当事人的联系地址、邮编、电话等信息以及有效送达方式(一般包括派员亲送、快递邮寄、数据电文等方式)。

14、解决争议的方式

解决争议的方式可选择仲裁或起诉,选择仲裁的应明确约定仲裁机构的名称,否则可能因约定不明导致仲裁约定无效。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一般应当考虑司法实践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因素,以及争议解决的效率和成本等。

15、合同的成立时间、生效要件及合同签订时间、地点

合同结尾处应明确约定合同的成立时间、生效要件及合同的签订时间、地点。

16、合同的附件

合同如存在附件的,应明确约定附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并与合同条款具有同等效力。当附件内容与合同条款不一致时,以哪个约定为准,也应予以明确。

17、涉外合同

在起草涉外合同时,应考虑有关国际惯例,以提高双方缔结合同的效率。

三、合同的履行

1、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随时督促对方及时履行其义务。对合同履行中发生的情况应建立合同履行情况台帐。

2、有关合同履行中的书面签证、来往信函、文书、通知等文件应及时整理、妥善保管原件,以备在产生争议时作为证据之用。

3、向对方单位交付标的物、款项、资料或发票时,应向对方索取收条。广大律师事务所/广业/合同管理风险点

4、向对方单位发出通知时,应采取书面形式并由专人送达或快递邮寄,并由对方在通知(或回执)上盖章或对方授权代表在通知(或回执)上签名,并由本方收回妥为保存。

5、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的违约情况,本方应及时查明原因,通过取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合理、准确地向对方提出违约及要求补救或索赔的报告。

6、当本方接到对方的违约或索赔报告后应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解释或提出反索赔。公司员工不得擅自在对方出具的违约或索赔报告、对帐单等确认类文书上签字盖章,确须确认的,应视具体内容经部门负责人以上领导同意。

7、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本方经办人员若发现并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中止履行,并及时书面上报部门负责人以上领导处理:

7.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7.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7.3、丧失商业信誉;

7.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8、在对方发生合并、分立、改制、股权转让或其他重大事项以及对方的合同经办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对帐并确认双方债权债务。

9、履行合同约定的向我方付款义务的实际付款方若不是合同签约对方,必须要求实际付款方向我方出具代付款说明,要求合同签约方向我方出具委托付款说明。

10、本方经办人员与本方终止劳动关系或因其他原因发生变更的,本方应在情况发生后尽快以书面告知对方单位,以免本方对该人员之后的行为承担责任。

11、本方内部应做好履行合同的统筹协调,相关各部门均应明确了解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并密切配合完成履约。

12、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或纠纷,应及时向公司法务部门汇报,必要时组织外部律师进行研究、讨论,并应及时提起诉讼或仲裁,以免超过时效本方请求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广大律师事务所/广业/合同管理风险点

第三篇:公司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点及其控制

公司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点及其控制

为规范公司合同在签订、履行过程中的管理,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依法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现对公司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点作以下提示:

一、合同的签订

1、对方主体资格的审查

订立合同前,应当对对方单位的主体资格、相关业务资质、资信能力、履约能力进行调查,不得与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如项目部、业务部、分支机构等)签订合同,不得与不具备履行合同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如房地产开发资质、建筑施工资质、广告经营资质等)的单位签订合同。为此,公司应在合同谈判前取得对方的经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对方公章)。

公司一般不得与自然人签订经济合同,确有必要签订经济合同,应经公司法务部门同意。

2、对方履约能力的审查

公司不得与对方单位签订与该单位履约能力明显不相符的经济合同。根据合同的性质,可以从对方单位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对方单位的员工总数、荣誉证书等方面,对其履约能力做出综合判断。

3、本方履约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的审查

签约前公司应审查自身作为相关合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是否具备相关经营资质,是否具备相应的履约能力。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是否已经协调妥善,如,合同拟约定的资金支付计划,是否已由财务部门认可可行。

4、合同的形式

公司订立合同,均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订立正式的合同书。由于传真件的证据效力在法律上存在不确定性,有关书面合同签署后必须取得合同原件,并妥善保存。

5、合同的起草权

对于重大合同,公司应尽量争取合同起草权,并尽量使用公司拟定的合同示范文本。这样的话,可以在合同谈判过程中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并有利于公司合同管理和审批的效率。

6、签订合同前的批准和授权

按规定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才能签订的合同,必须经批准后才能签订。按公司章程和法律规定必须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才能签署的合同,必须取得相关决议后才能签订。比如,《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7、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1 合同签署前应仔细检查、核对合同各条款,确保所签署版本是最后定稿版本。

7.2 在正式签署的合同文本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空白,以避免少数不诚信的单位在合同签署过程中擅自增加合同的内容。

7.3 公司与对方单位拟签订的合同,一般应先交由对方单位签名盖章,然后再由公司签名盖章。本方应要求对方盖章时使用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得接受其他形式的印章(如业务专用章、财务专用章、部门章)在合同上盖章。

7.4 为避免少数不诚信的单位在合同签署过程中擅自更换合同的内容,合同签署时双方都应盖骑缝章。

7.5 除非对方单位法定代表人亲自签署合同,其他授权代表签署合同必须提供加盖公司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签名的授权书。属重大合同的,即使是对方法定代表人签署,也应要求对方提供其董事会批准及授权的决议。(营业执照和签署人身份证复印件)

7.6 为防范经济合同诈骗的风险,对方代表在合同上签名时,应由本方经办人员见证其亲笔签名,签名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应留底备存。

7.7 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按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鉴证、公证、批准手续的,应及时办理。

二、合同的内容

合同条款应当尽量按照国家或公司制定的示范文本和公司编制的指导手册来起草。合同上上的的法律意义

1、当事人的名称、住所

合同抬头、落款、公章与对方营业执照载明的当事人的名称、住所应保持一致。

2、合同标的

合同标的应具有唯一性、准确性,买卖合同应详细约定规格、型号、产地、等级等内容;服务合同应约定详细的服务内容及要求;对合同标的无法以文字描述的应将图纸作为合同的附件。

3、数量

合同应采用国家标准的计量单位约定标的物数量。对于长期合作合同无法约定确切数量的,应约定数量的确定方式(如订货单、送货单、分合同等)。

4、质量

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应约定所采用标准的代号;对于可以用指标描述的产品应约定主要指标要求;凭样品交付的应约定样品的产生方式及样品封存方式、地点。

5、价款或报酬

价款或者报酬应在合同中明确,采用折扣形式的应约定合同的实际价款;价款的支付方式如支票、汇款、信用证、现金等应予以明确;价款或报酬的支付期限约定应当明确可行。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合同履行期限应具有确定性,难以在合同中确定具体期限的应约定确定履行期限的方式。

合同履行地点应力争作对本方有利的约定,如买卖合同一般约定交货地点为本方仓库或本方的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的具体地名应明确至市辖区或县一级。

7、承诺与保证条款

对于公司经合理调查仍然未能了解的标的物或目标企业的情况,可以通过承诺与保证条款要求对方兜底,从而减小交易风险。比如,股权受让方可以视需要要求转让方承诺与保证“除双方认可的审计报告确认的目标企业债务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债务、责任和或有负债,否则转让方应当向受让方作出足额赔偿”;“法律法规规定的目标企业经营必须办理的一切手续、证明、批文及许可均已合法办妥”;如此等等。

8、各方的权利义务

各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是合同内容的重心,应尽量予以明确约定。

9、合同的担保

合同中对方要求提供担保或本方要求对方提供担保的,应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担保法》的要求及时办理抵押登记、质押登记等相关手续。提供保证的,应明确约定保证的范围和保证期间。

10、违约责任

10.1 违约责任条款应尽量明确,以使违约救济的方法具备可执行性。建议结合各方的权利义务分别约定违约责任。

10.2 约定赔偿损失的,对于赔偿范围应尽可能穷尽。对于非知识产权类合同,如需对方赔偿本方追偿损失所发生的律师费、差旅费等,应有明确约定。

10.3 约定违约金的,不可过分高于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可能被司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予以减少。

11、合同的解释

合同文本中所有文字应具有排它性的解释,对可能引起岐义的文字和某些非法定专用词语应在合同中进行解释或定义。

12、保密条款

对于涉及保密信息的合同,应当约定保密承诺与违反保密承诺时的违约责任。

13、通知条款

为保障合同履行过程中通知送达的效力,应明确当事人的联系地址、邮编、电话等信息以及有效送达方式(一般包括派员亲送、快递邮寄、数据电文等方式)。

14、解决争议的方式

解决争议的方式可选择仲裁或起诉,选择仲裁的应明确约定仲裁机构的名称,否则可能因约定不明导致仲裁约定无效。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一般应当考虑司法实践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因素,以及争议解决的效率和成本等。

15、合同的成立时间、生效要件及合同签订时间、地点

合同结尾处应明确约定合同的成立时间、生效要件及合同的签订时间、地点。

16、合同的附件

合同如存在附件的,应明确约定附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并与合同条款具有同等效力。当附件内容与合同条款不一致时,以哪个约定为准,也应予以明确。

17、涉外合同

在起草涉外合同时,应考虑有关国际惯例,以提高双方缔结合同的效率。

三、合同的履行

1、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随时督促对方及时履行其义务。对合同履行中发生的情况应建立合同履行情况台帐。

2、有关合同履行中的书面签证、来往信函、文书、通知等文件应及时整理、妥善保管原件,以备在产生争议时作为证据之用。

3、向对方单位交付标的物、款项、资料或发票时,应向对方索取收条。

4、向对方单位发出通知时,应采取书面形式并由专人送达或快递邮寄,并由对方在通知(或回执)上盖章或对方授权代表在通知(或回执)上签名,并由本方收回妥为保存。

5、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的违约情况,本方应及时查明原因,通过取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合理、准确地向对方提出违约及要求补救或索赔的报告。

6、当本方接到对方的违约或索赔报告后应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解释或提出反索赔。公司员工不得擅自在对方出具的违约或索赔报告、对帐单等确认类文书上签字盖章,确须确认的,应视具体内容经部门负责人以上领导同意。

7、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本方经办人员若发现并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中止履行,并及时书面上报部门负责人以上领导处理:

7.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7.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7.3、丧失商业信誉;

7.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8、在对方发生合并、分立、改制、股权转让或其他重大事项以及对方的合同经办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对帐并确认双方债权债务。

9、履行合同约定的向我方付款义务的实际付款方若不是合同签约对方,必须要求实际付款方向我方出具代付款说明,要求合同签约方向我方出具委托付款说明。

10、本方经办人员与本方终止劳动关系或因其他原因发生变更的,本方应在情况发生后尽快以书面告知对方单位,以免本方对该人员之后的行为承担责任。

11、本方内部应做好履行合同的统筹协调,相关各部门均应明确了解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并密切配合完成履约。

12、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或纠纷,应及时向公司法务部门汇报,必要时组织外部律师进行研究、讨论,并应及时提起诉讼或仲裁,以免超过时效本方请求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第四篇:IT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IT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无论是系统集成或是软件开发,IT公司经常面临着各种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面临着如何确定项目的投资价值、评估利益大小、分析不确定因素、决定投资回收时间等众多问题。并且,一个IT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必然会为被实施方(用户)在管理、业务经营等多方面带来变革,这就使IT项目必然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IT项目的广泛实施,一方面为众多的企业带来了管理、经营方面的革新,而另一方面,夭折、中断、失败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因此,如何在项目实施中有效地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已经成为了项目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

项目风险的管理不仅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而且在项目事件发生之前风险的分析就已经开始。我们可以根据风险控制与项目事件发生的时间将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部分:事前控制——风险管理规划,事中控制——风险管理方法,事后控制——风险管理报告。

一、事前控制——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是在项目正式启动前或启动初期对项目的一个纵观全局的基于风险角度的考虑、分析、规划,也是项目风险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包括风险形势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几部分。

1、风险形势评估

风险形势评估以项目计划、项目预算、项目进度等基本信息为依据,着眼于明确项目的目标、战略、战术以及实现项目目标的手段和资源。从而实现:通过风险的角度审查项目计划认清项目形势,并揭示隐藏的一些项目前提和假设,使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初期就能识别出一些风险。尤其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或项目计划一般都是在若干假设、前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假设、前提、预测在项目实施期间有可能成立,也有可能不成立。而这其中隐藏的风险问题又通常是被忽视的。一旦问题发生,往往造成项目管理方的措手不及和无一应对。例如项目计划中假设用户实施小组全力支持、脱产或几乎脱产投入IT项目的实施,但在实际过程中,用户方人员却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处理原有的业务,造成IT项目实施进度的拖延和实施效果不尽人意的风险。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找出这些隐藏的项目条件和威胁,就需要对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计划进行详细审查,如人力资源计划、合同管理计划、项目采购计划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风险形势评估一般应重视以下内容:项目的起因、目的、项目的范围、组织目标与项目目标的相互关系、项目的贡献、项目条件、制约因素等。

2、风险识别

在对项目的基础的风险形势评估之上,就需要对各种显露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实际上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的一种设想和猜测。因此,一般的风险识别结果应包括风险的分类、来源、表现及其后果、以及引发的相关项目管理要求。在具体识别风险时,一方面可利用一些常识、经验和判断,通过以前经历的项目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数据、经验和教训,或者请教相关的专家和资深从业人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解项目的范围、结构来识别风险,理清项目的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与外因的联系等内容,从而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技术和工具。比如,结合经验和教训,将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罗列成一张核对表,或者是项目的实施范围、质量控制、项目进度、采购与合同管理、人力资源与沟通等。以上都是风险识别常用的一些手段和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途径,因项目而异,灵活运用。

3、风险分析和评价

在进行风险识别并整理之后,必须就各项风险对整个项目的影响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评价,通常这些评价建立在以特性为依据的判断和以数据统计为依据的研究上。风险分析的方法非

常多,一般采用统计学范畴内的概率、分布频率、平均数众数等方法。但无论是哪一种工具,都各有长短,而且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分析者的主观影响。可以通过多角度多人员的分析或者采取头脑风暴法等尽可能避免。此外,我们应当明确,风险是一种变化着的事物,基于这种易变条件上的预测和分析,是不可能做到十分的精确和可靠的。所有的风险分析都只有一个目的,即尽量避免项目的失控和为具体的项目实施中的突发问题预留足够的后备措施和缓冲空间。

风险评价之后,项目面临着两种选择,即面临着不可承受风险和可承受风险。对于前者,或者终止项目,或者采取补救措施,降低风险或改变项目;对于后者,则需要在项目之中进行风险控制。

二、事中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管理风险,即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监视和风险规避消除一些潜在的威胁项目健康实施的事件。风险的管理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是连续、反复进行的,消除了某些风险来源后,有可能又会出现其他的风险,而且,为减少风险损失而进行的风险管理本身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比如,管理风险所耗用的项目资源造成项目其他部分的可用资源减少,规避风险的行动影响原定项目计划而带来风险等。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制订标准并按阶段衡量项目进展状况,时时监视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根据风险情况果断调整和纠正项目行动。

1、风险监视

由于时间对项目的影响是很难预计的,因此风险监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监视风险即监视项目产品、以及项目过程的进展和项目环境的变化,通过核查项目进展的效果与计划的差异来改善项目的实施。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项目风险的信息会逐渐增多,风险的不确定性会逐渐降低,但风险监视工作也随信息量的增大而日渐复杂。我们一般可采取项目的审核检查的方式,通过各实施阶段的目标、计划、有关项目风险的信息会逐渐增多,风险的不确定性会逐渐降低,但风险监视工作也随信息量的增大而日渐复杂。我们一般可采取项目的审核检查的方式,通过各实施阶段的目标、计划、实际效果的对比、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风险规避

在风险管理规划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一旦监视到风险,就应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可以从改变风险性质、改变风险发生的概率、改变风险的影响大小等多方面着手。风险规避的策略一般有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后备措施等几种方式。

其中,预防风险尤其不能忽视项目的教育培训和按程序办事两个方面。由于项目实施成员的任何不当行为都会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要减轻与之相应的影响,就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和有效的风险教育和项目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应该包含项目相关的策略、计划、标准、规章规范、项目知识、产品知识等。在项目活动中,应该严格按照项目制度,如进度、人力调配、文档管理、资源分配等。

转移风险,在IT项目中使用最频繁的应该要数合作伙伴、项目外包、保险与担保等手段了。无论是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实施还是项目的外包,都能在人力资源、成本费用、项目进度等方面分散风险,开脱责任。但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利润的一部分流失。

回避风险,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的可能性极大,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无法转移又不能承受时,通过改变项目来规避风险。通常会通过修改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结构等方式来回避风险的威胁。

接受风险,作为规避风险的常见方法,主要是指主动将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承担下来,这种后果通常主要反映在实施周期、成本费用的有限增加上,以牺牲项目收益而不影响项目整体。

用于规避风险的后备措施,主要体现在后备费用、预留进度时间、后备技术力量三个方

面,这些后备措施在项目计划中就应预留,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调用后备力量解决问题。

三、事后控制——风险管理报告

无论项目进展的情况如何,都必须将风险管理的计划、行动、结果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报告。风险管理的持续性要求风险管理报告的连贯性和不间断性,因此,该报告不是仅仅在项目结束之后才制作的,而是应该视项目的进展状况、项目计划、报告的对象等条件采取书面或口头、不定期的或阶段性的等多种方式,为项目的实施、控制、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我们在项目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同时,还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所制订的风险管理策略本身是否可行?实施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手段是否与项目总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尝试、总结、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风险总是和效益并存的。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才能确保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第五篇:管理控制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

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目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为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等。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特别是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在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董事会还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财务风险的特征

1.1 筹资方式多元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企业不仅可在货币市场上筹措资金,而且可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资本市场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地方,企业筹措资金时,面临的财务风险更为严峻。

1.2 投资策略选择最优化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只有选择最为合适的项目才能使风险最小,盈利最大。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低于企业资金利润,就会削弱盈利能力,形成风险投资。

1.3 资金利用最大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如果资金在企业的财务运营中不能够顺利地流通,就会造成企业的资金机会成本增大,产生财务风险。

1.4 收益分配合理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对于股利的分配及员工福利的分配是较为复杂的事情,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方法,这助长了投机气氛,也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对企业长期发展缺乏保障。企业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2.2 投资失误 巨人集团曾一度涉足电脑业、保健业和房地产业等,德隆也在短短的几年内进入到几十个行业,他们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在新进入的领域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有限的资金被套死。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降低费用。但是,过度的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易造成企业难以协调和控制,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经营基础上,即“相关多元化”。

2.3 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风险管理必要性

在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因风险引发的交易成本,可以说是公司要进行管理风险的重要理由之一。另外,为了保障员工的利益以及完成社会责任,公司也有必要管理风险。

3.1 税赋的节省 风险管理可因为税赋的节省而增进公司价值。在累进税率与税率优惠的规定下,管理风险的结果将能节省税赋,进而增加公司价值。

3.2 风险管理成本的减少 风险管理的成本是公司经营成本的一部分。节省风险管理的成本,其本身不但是管理风险的目标,也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风险管理成本包括两大项:一为有形成本,二为无形成本。有形成本是对风险管理所花费的经济资源而言。著名的风险管理专家巴罗将其称为风险成本。根据巴罗的定义,风险成本包括四项:一为保险费,此项包括公司所有与保险计划相关的保险费;二为其他替代性风险理财计划的成本或未获保险赔款的损失;三为灾害预防设施的支出;四为风险管理部门支出,包括人员薪资与支行政费用。无形成本主要指风险管理人员对不确定存在的担心而导致的生产效率的降低。

3.3 交易成本的降低 由于风险伴随的交易成本是公司进行管理风险的理由之一。风险管理可通过交易成本的减少,增加公司价值。可增加多少价值,降低多少交易成本,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公司如果不管理风险,面对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有多高,即公司的财务结构对风险的承受力有多强。第二,万一遭遇财务困境,连带引发的成本有多大。这两个因素越高,风险管理可增进的价值与降低的成本也就越大。

3.4 投资决策失误的避免 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下,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甚广。重大投资计划成功或失败,对利害关系人均有不同的影响。风险管理可通过降低投资决策失误以增加筹资能力,减少筹资成本,进而提高公司价值。会计风险管理策略

4.1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4.2 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4.3 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重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项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4.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中心,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将其控制在企业风险容量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下载经济危机中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危机中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中的风险控制

    浅析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中的风险控制 一、案例简介 某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甲方)委托某造价咨询企业(以下简称乙方)进行工程结算审核,双方签订了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并约定甲方按......

    浅议配网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论文(范文大全)

    摘要:配网生产的安全性是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配网施工管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并对配网风险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关键词:电能;安全生产;电力管......

    信贷业务中的风险控制

    信贷业务中的风险控制 在信贷业务中风险的控制与业务的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信贷业务的同业竞争日益加剧,信贷业务经营面临的风险......

    经济危机中财政政策

    崔敏敏认为,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的立足点应从扩大内需和投资这两个方面着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避免我国经济因金融危机造成的衰退,同时,实施收入分配体制、财政预算体制和税......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主讲:杨立国 一、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核心 1. 一个深奥理论和一个通俗的故事 2. 什么是企业风险 3. 什么是财务风险 4. 财务风险种类 5. 财务风险发......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要: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3、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4、面对主要风险企业应采取的内控措施 风险是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 一、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从本质上也应当是以内部控制为前提,是以内部的风险为主要对象的进行的有效和适当的管理。现代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对内部控制无效性理解错误的是( )。 A: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够完整合理 B: 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 C: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