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务工子女,我们和你一起成长方案
关爱务工子女我们和你一起成长
言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 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011年5月4日,由团中央发起的“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各地启动。
珠海之所以迅猛发展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城市,离不开农民工兄弟的辛勤劳作,他们放下自己心爱的孩子远离他乡,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他们一生的精力,他们为珠海的发展挥洒血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他们在为这个城市奉献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却面临着上学难,学习环境差等相关问题,自己小孩在放假的时候无人照顾,无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农民工子女求知若渴的同时却面临着获取知识渠道少的窘境。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珠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部分流动人口都来自农村,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父母都在工厂工作,他们基本上都在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工作,并且每天工作的时间较长、形成了一种早出晚归的工作方式,家长只为了满足子女的物质条件却没有办法满足子女想要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忘记在平时没有父母关心、没有父母照顾的局面,有得孩子放学以后不是在家里睡觉、看电视、上网就是在外面瞎混,同时也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的途径之一,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背井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家长为了支撑家庭的基本生活,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未成年人便成了农村的特殊群体,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同时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成为我市未来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接受教育的好坏,将关系到未来我市人口的整体素质,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为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决定开展关于“农民工子女”献出我们的爱心,激励更多农民工子女自强不息,使他们能与其他小伙伴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二、活动目标:
同享一片蓝天 爱心关注成长
三、活动主题:
关爱务工子女,我们和你一起成长
四、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工子女的需求,为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2.营造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全社会力量的帮助参与。
通过这次团组织生活,我们希望校园内外的力量共同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要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促进孩子们的茁壮成长;
3.建立一大一小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我们大学生对农民工子女的关心和教育落实到位。
关爱农民工子女并不只是一次活动而已,而是要长期坚持给他们需要的关爱和照顾。针对他们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五、活动方式:
1.让务工子女的孩子在放学以后有种回家的感觉:
父母经常都是早出晚归的工作规律,自己的子女在放学以后回到家中不是看电视、上网就是在外面到处玩耍,这样以来给自己的父母添加很多的心里负担,父母担心还在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不听话在外面到处玩耍怕出事等等,导致不能够放下心来上班,同时也会导致其余员工流失,我们开展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放学以后找到一个更好的交流以及学习的平台,放学后有人照顾、有人辅导作业等等,让自己的父母安心工作,减少企业的员工流失,同时也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 2.寒暑假关爱成长:
父母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时候同时也想让自己的子女了解更多城市的环境,孩子也想去城市看看,现在面临的是当父母把自己的子女从农村接到城市来的时候身边没有人照顾,同时父母不可能放行工作来陪伴自己的子女,导致很多孩子、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而社会组织的成立将可以解决这一些所有的问题,寒暑假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子女接到身边,白天可以由中心负责照顾以及由中心组织一些活动,晚上父母就接回家,这样在实现孩子以及父母心愿的时候同时也可以让父母安心的工作;
六、活动效果:
1.让孩子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2.为农村想来城市的孩子完成实行自己的梦想,目前因自己父母在工作,自己孩子来到城市无法更好的照顾以及无法带孩子出去玩,往往只有自己的子女独自在家,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在寒暑假组织一些务工子女出去参观公园、游乐场等等让孩子完成自己的心愿以及减少父母的担心;
3.晚上务工子女放学以后前往中心学习以及完成作业交到更多的同学,减少孩子自己在家上网、睡觉等等不会让子女在家无聊,同时在本中心也可以提供一些更多的培训班以及业余爱好班等等,减少家长的党性,让家长安心工作;
4.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目前因父母无法更好的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去一方选择辞职来照顾自己的子女,往往这样使企业员工的流失率上升,通过本活动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娱乐和学习的平台,让父母不会因孩子无人照顾选择辞职,因此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失率。
第二篇:关爱务工子女总结
关爱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五2班 陈双珍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校流动人口子女学生的比例逐年递增,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校周围市场相对集中,进城经商、务工人员较多。这部分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较差。进城务工子女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养家糊口,疏于对孩子的必要的生活、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处于游离状态,必然会导致形成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值相对较低,重视程度不高,或者缺乏对孩子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致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三是学生心理特征存在偏差。流动人口家庭儿童的一般情绪表现为自卑与自强相结合、抑郁、烦躁、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管理工作增添了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感到仅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解决,只有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大局,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把务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初步构建起了务工子女教育的长效机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教育帮扶体系,搭建关爱平台
1、是实施暖心工程。通过对周边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情况进行调查,积极采取措施动员其入学,着力解决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让他们感到政府关心的温暖。
2、是实施安心工程,对来就学的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教育、评优评先等方面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安心学习。学校还建立了教师与务工子女、城市学生与务工子女 “一帮一”、“手拉手”帮扶机制;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创新教育管理体系,搭建成长平台
流动人口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给其子女更多的关爱,是学校践行“以人为本”宗旨的关键,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为此,我们牢固树立“特别关爱”的理念,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服务家庭、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实施。建立务工人员子女成长档案,通过编唱“学生行为规范歌”、“文明礼貌新歌谣”、评选“文明小卫士”等形式,加强对礼仪常规、文明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使之尽快与城区学生融合,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师生交流谈心,及时疏导解决他们自卑、失落等心理健康问题,消除他们的自悲感,树立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务工子女学生的基础,作业布置上设立“特色餐”,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学习与行为习惯上的偏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演讲比赛、“小小书法家”、“体育小明星”等竞赛活动,充分展示自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努力营造和创设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三、创新一体化教育体系,搭建服务平台。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因此我们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相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设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辅导讲座等形式,举办“亲子共读”、“评选书香家庭”等活动,提高家庭文明素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面对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艰巨任务,我们将继续本着“关爱每一位孩子,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受公平教育”的教育理念,持续做好管理教育的文章,使所有在读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其它小朋友一样,同在祖国的蓝天下共同成长,为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管理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班主任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班主任与外来务工子女班---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爱
合肥市新城学校吴玉庭
近几年来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农村“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支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灭。他们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不佳
在这次期中考试之后,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周末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外来务工子女相比,厌学的人数较少,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比例较低,成绩好的同学都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成长,父母都陪在身边,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或者是比较调皮的学生,要么生长在单亲家庭,要么就是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不在家里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由于生活的压力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经商的子女绝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甚远,再加上农村老年人大多都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子们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学校是学什么的,哪个班的,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
二、素质、品质、个性发展不好
青少年是素质、品质、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素质、品质、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位教育心里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感情对孩子就如学习一样都很重要,而且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始终是这样,有证据表明,一个缺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感的成长及其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损害。而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无法代替的。这些留守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里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厌学甚至逃学,或者上课调皮,上课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
到自己,不少孩子还出现过早与异性交往,最终发展成小恋人,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并且姐妹、哥们意气重,为兄弟姐妹“上刀上,下火海”。为学校治安造成一定的不安定。“外来务工子女”的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引起我们广泛关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外来务工子女”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孩子素质、品质、个性的培养。
三、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
进城务工,没有改变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家庭价值的理解上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孩子。
四、违法和越轨现象严重
农村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外来务工子女”违法乱纪现象严重,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而且由于文化、兴趣、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爷爷奶奶的宠爱,不可能对孩子以严格的教育或控制,那些表少年极有可能被社会上违法人员勾引,走上病态的社会化道路,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分析
农村“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如此严重,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所造成的,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长年不在家,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相当多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关心多于对自己的关心,父母不够重视自己,因此,他们认为父母对不起自己,亏欠了自己。他们感觉自己一点都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在于缺少家庭温暖,即使父母从经济上给了他们不少,让他们不缺吃不少穿,但无法承欢父母膝下的那份孤独与凄苦,却是什么物质生活都不能驱逐的一种体验。长期处于这样的负面心理体验中,极易使人消沉、阴暗。因此一部份孩子的社会认识与社会评价就会偏离,几乎一半的孩子对社会,对学校不满,与他人不能融洽相处,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冲突,甚至极端仇视社会,反抗社会。并且社会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评价也很低,老师、同学认为他们娇气、冷漠、自私、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教育本已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的无效更令“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充满了变数。
改善农村“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的建议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打工现象将不会消失,“外来务工子女”现象很可能越来越普遍,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与教育状况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因为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将不仅影响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更严重的是: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明天。我认为,改良家庭教育是解决“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前提。
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却错将手段当成了目的,疏忽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掂量天平两边的重量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其次,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性及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农村教育的实施,当前正由外部条件的保证与改善过渡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教师应该注意教育过程的公平,使成长环境已经不利的“外来务工子女”得到更多的来自老师的温暖,以此来冲淡父母远离的负面影响,用崇高的师爱引导他们的成长。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现象,如黄、赌、毒等,加强社会监督与犯罪预防,创造一个关心和有利于下一代成长的健康的社会环境。最后,“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和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同样为城市建设出力,缴纳国家各项税收,所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是政府的一项责任,是发挥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第四篇:2014年关爱务工子女工作计划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针,我校将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在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入队入团、评优奖励、学籍管理、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和困难补助等方面与学校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保证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二、入学对象
6周岁以上,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学区招生范围内务工的农民子女。
三、入学办法
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和身份证、在流入地的暂住证、外来人员就业证、经现居住地计生部门查验的由原籍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及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凡符合条件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起家校联系卡,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3、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计划
鸡东县新建小学
第五篇:2014年关爱务工子女总结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务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校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
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5、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
7、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鸡东县新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