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共5篇)

时间:2019-05-14 18:5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第一篇: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事件屡见报端,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保护不到位,使得这一突出的法律问题出现了许多真空地带,本文试图从完善法律制度、引入法律援助制度、未成年人行政申诉制度等几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受教育权;父母责任法

未成年人朝气蓬勃、接受力强,又有敏感、脆弱之不足。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提高竞争力,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而对减少其接触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实现预防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颇有积极意义。我国目前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但在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仍然相当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一、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都有一定的保护,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以大篇的条文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给予保护。在《总则》的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特别是第三章“学校保护”这一块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十六条,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第十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第十九条,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义务教育法》则通篇都有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规范。各地为积极推进这些法律的实施,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二)存在的问题

从这些法律的实施来看,其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当今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开始注重加强人才方面的投资,明确指出今后每年的教育支出平均增长2~3个百分点。但这与根本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现状相差甚远。在我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中,每年约有50余万贫困儿童失学,经过希望工程救助,仍有50%左右的学子不能恢复学业。① 因为贫困,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去年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教材费,补助生活费。但是生活费的补助是很低的,对于贫困生来说,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支出,一旦没了生活费,他们仍然面临着辍学。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中还有2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左右。② 另外,流动学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部分城市还没有将流动学龄未成年人就学问题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一些 2 公办学校不愿接收外地生;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互脱节,流入地难以摸清流动学龄未成年人的情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一直很低,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与质量都偏低,部分县乡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使得残疾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差,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随处可见,致使一部分学生厌学辍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依然突出,呈现出财产型犯罪比例大、团伙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的特点。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方面是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的,还有诸多需改善的地方。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管理部门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偏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调查表明,我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在全球列入一百位以后,仅占GDP的3%左右,③我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东西差距巨大,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基本上是靠政府投入。因此,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的薄弱,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师资力量欠缺。七八十人的大班比比皆是。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严重不均衡。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人口素质偏低,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比较差,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人口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颇深,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剥夺未成年女子的受教育权。使未成年女子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受打工潮的影响,有的父母强行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要求未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方面的原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应试制度下学校忽略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目前我国高考、中考声势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是以学校的高考、中考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业绩。因此,学校都在忙忙碌碌的搞好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3 以至于未成年人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以下这个案列触目惊心:犯罪嫌疑人余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张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伍某某,男,汉族,16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因丢失一部手机,怀疑与其曾同住的于某和覃某偷了其手机,于是在2004年12月31日晚上,纠集了犯罪嫌疑人张某、伍某某,对来其宿舍拿行李的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行殴打,不让该二人离开。其间,余某某将于某的头打破,还用烟头烫伤覃某,以此来逼两被害人承认偷了手机,犯罪嫌疑人张某和伍某某帮助余某某对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行看管,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将该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为止。④ 《四川法制报2005年12月4日》

2、教师素质的原因。有的教师法律意识差,随意殴打、侮辱、伤害学生,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或是品德差,就会受到老师的百般侮辱,最后恨透了学校,恨透了老师,愤而辍学。有的老师自己品行不端,做出许多违反法律的事情。据2004年6月17日《兰州晨报》报道,从2003年后半学期开始,陇西县福星镇初级中学体育老师杨世志以帮学生走后门上学为名,将该校12名初三女生强奸并致两名女生怀孕。⑤

3、学校利益的原因。有的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就撵走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不让他们参加考试,使学生的受教育权被强行剥夺。

三、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对策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通力协作,在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应当各尽其责。

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基本措施。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义务教育尚不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家庭在帮助子女完成学业方面仍应承担一定费用。虽然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是就目前而言,学生还是要承担不小的一笔作业本费、生活费,这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仍然是难于承受的。另外,因父母离异等缺乏家庭管教,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某些教师缺乏师德,侮辱、责罚学生等也是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义务教育制度牵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必要对家庭、学校、政府等规定各自详尽的义务。而目前有关法律规定多为原 4 则性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13条2款)“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第14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 15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第21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第23条),等等。但两部法律的有关法律责任部分太简略、语焉不详,造成难以操作的窘状。如上所述粗线条的规定,对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由谁协调,如何协调并不明确,无法制约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漏掉了各级人民政府这一执法主体的行政责任,使其置于法律监督之外。虽规定了处罚原则,但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给予补充,也就成了虚设。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8条针对某些教职员工“情节严重”的体罚行为,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保护老师,一般的处罚都是挺轻微的,起不到法律的威慑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9条针对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也只是由公安机关对其父母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而已。这种弹性的法律责任,根本不足以触动违法者本人。翻遍我国的刑法典,没有哪一条哪一款是对管教未成年人失职的父母处予刑罚的。因此,这样的法律是不足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据我国2006年6月29日重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所确立的未成年人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法律原则,所有适龄者应该能及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在就学过程中应避免歧视现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造成未成年人的失学、辍学。为此,家庭、学校及各级政府均应承担一定责任:家长或监护人只图赚钱、娱乐等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致使未成年子女失学、辍学的,应予以训诫、罚款等处分,因此造成未成年人流落社会而违法犯罪的,则可以施以刑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未成年人管教的方法。比如,美国许多州施行的《父母责任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的《父母责任法》规定:“对于在未成年子女 5 管教中失职的父母,依据其严重程度可以让失职的父母代子女坐牢、高额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在借鉴的同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规定:因校方管教不当、乱收费等致使未成年人辍学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的责任,并由学校负责复学;对因家庭困难者,应减免其费用;学校应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汇报未成年人辍学的情况及救助措施,对隐情不报者应给以行政处分。当前,“重点学校”、“重点班”这些应试教育的产物。它单纯以分数划线、排名次,重智育、轻德育,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有的甚至打着“先进教育单位”的幌子,办“重点班”、“补习班”为名大肆敛财。对于这种现象,于2006年9月1日实施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坚决取缔这种“重点”现象,屡教不改者取消其办学资格,对直接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严重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考虑追究刑事责任。政府在维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责任重大,不可懈怠。对政府官员因玩忽职守造成未成年人大量失学、辍学等严重后果的,政府部门擅自挪用教育基金、克扣拖欠教师工资因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应当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加强法制教育,遏制校园暴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刑事作案呈上升趋势。财产、性、暴力犯罪比较突出。据《2005年中国法律年鉴》统计,我国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达十多万件。兹举几例:2004年11月26日晚上,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王某某、谌某、黄某某、童某某在一起喝酒时,王某某提出说去抢点钱来花,于是当天晚上将近凌晨时,上述五人外出寻找目标,五人来到湖里兴隆路正遇上骑自行车下班回家的被害人林某,上述犯罪嫌疑人上前将林某的自行车踢倒,并将林某推倒,犯罪嫌疑人何某某还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林某的大腿捅伤,五人抢了林某身上的一部手机和200多元现金,逃离了现场,被害人林某因被捅伤后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事后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明知上述犯罪嫌疑人抢劫犯罪的情况下,还让上述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留宿。检察机关对该案审查后,对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王某某、谌某、黄某某、童某某以抢劫罪批准逮捕,对犯罪嫌疑人张某以窝藏罪批准逮捕。⑥(《扬 6 州晨报》2004年12月1日)。许多未成年人犯罪后不知道自己已经犯罪,甚至认为“好玩”。鉴于应试教育的恶果,应予以摒弃。素质教育注重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包括受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经把法制教育纳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轨道,在教学计划、考核内容、组织措施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8条),把“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列为职业培训的内容(第12条),等等。为实施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规划,首先应提高教育工作的法制观念,持久不懈地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对发生在校园周围的暴力犯罪等则应坚决惩治。目前,各地的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法治副校长,但法治副校长一般由当地派出所所长兼任,由于工作繁忙,因此,许多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作为公安局派出的机构本身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老师不可能都是法律通。因此,公安局考核兼任法治副校长的派出所所长时应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绩效纳入。不然,法治副校长就成了虚设。

(三)整顿职业、技术类学校,提高其办学质量,使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高级人才,也需要大量初、中级人才。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不可能使所有未成年人受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市场经济对职业技术力量有很高要求,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必须具有前瞻性,使未成年人受到良好教育,掌握较高技术,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成功就业,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整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7条规定:“未成年人已经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这里虽没有对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任务做出定位。实际上,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着对未成年人进行专业培训的重头任务。但目前这些学校或因技术老化,或因师资缺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缺乏竞争的活力。一些基本不具备办学能力的学校,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质量低劣、误人子弟。为此,国家应对职业技术类学校认真考核,及时予以调整,保障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的权利。对那些不能按照招生简章完成教学计划和 7 培训任务的学校,受害人有权索赔。赔偿范围可以包括“耽误青春费”、“精神损失费”等。要实现以法促教,使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种人才的坚实基地。国务院已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各职业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贯彻好方针政策。努力培养合格人才。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督促检查,使《决定》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整顿文化市场。

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管理十分混乱,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经常有媒体报道,未成年人因沉迷网吧而辍学逃学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而且极诱发犯罪。我国《刑法》中有关“传播淫秽物品罪”的规定不详细,使得执行中主观臆象太大,而且,对向未成年人传播的,也未区别对待。因此,文化市场的管理部门应加大查处的力度,及时关闭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的法律援助的规定,这一制度在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目前法律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和追索抚养费方面。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虐待、遗弃、教师体罚等原因造成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被侵害的案件为数不少。但是这些案件,却不在国家法律援助范围之内。未成年人也往往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没有能力聘请律师等原因,使得其权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建议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独立的一项制度纳入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之中。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中规定法律援助内容,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将所有生活困难、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纳入法律援助保护范围。同时,还应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申请程序,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建议作出这样的补充规定:如果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不愿或不能代为申请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本人或者其他近亲属及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村)委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机构均有权代为提出申请。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项基金。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项基金,不仅可以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 8 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而且也可以对急需救助的未成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可以接受企业、社会的捐助。

(五)引入法律援助制度,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得到法律援助。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我国制定了法律援助制度。在《刑事诉讼法》和《法律援助条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关于对未成年人进行

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向教育管理部门申诉的体制还不健全。国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是保护学生的申诉权利的。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受“尊师重教”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校、老师三者之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由于社会、家庭以及教师本人对教育法、教师法等认识不足,导致学校和教师的违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严重存在,并不时见诸报端。比如随意占用学生上课时间、要求或变相要求有缺点的学生退学、因迟到或未完成作业而不许学生听课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责打学生、代行体罚或自罚、罚打扫卫生、罚做体育动作、罚冻、罚值日、罚超量做作业等,侵犯学生的身体健康权;无故拖堂、限制学生正当活动、非法搜查等,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隐匿、毁弃或私自拆看学生信件,随意公开学生家庭隐私及成绩排行等,侵犯学生的隐私权;损坏学生财物,乱罚款、乱收费或变相收费,变相向学生索礼索物,侵犯学生的财产权等等。这些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法》、《中学德育教育大纲》的规定,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尊重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权利,尊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发明创造权,尊重学生平等的学习权利;保护学生个人发表见解的权利,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保护学生的健康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靠侵犯学生的这些权益来达到某种教育效果,实际上是教育无能和教育倒退的表现,不是教育法治和教育进步的内容。学生也是公民,宪法规定了公民的申诉权。但是对于学生的申诉权,现有的法律只有实体上的规定而无程序上的说明。学生如何行使申诉权、向谁申诉、申诉的时效、申诉答复的期限,以及对申诉结果仍然不服又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做出过明确的规定。面对申诉途径的缺失和司法救济的无助,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9 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申诉制度,借鉴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结构和框架,并以专门法的形式出台,在其中突出申诉的程序,并把学校的宣传责任列入其中。

(六)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申诉制度。对传播暴力、色情内容的音像制品、图书的。视其影响程度,比照刑法中的传授犯罪方法罪施予刑罚。公安部门也应该加大对这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净化文化市场,还未成年人一个宁静的空间。

注释:

①《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5日第四版。

②《中国‘普九’年报》,2006年出版,中国教育出版社,第76页。③《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2日第三版。④《四川法制报》2005年12月4日第二版 ⑤《兰州晨报》2004年6月17日第一版 ⑥《扬州晨报》2004年12月1日第二版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法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领导小组,《预防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R],中国档案出版社:北京,2002年出版.[2]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8月.[3]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4]周振想主编.《青少年法规解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5]《中国法律年鉴》(2005年).法律年鉴社.2006年6月13日出版.[6]高铭宣,赵秉志.《刑法论丛》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1日出版.[7]关颖.《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城市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群众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11

第二篇: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受 教育 权受到侵害的事件屡见报端,但是由于相关 法律 法规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保护不到位,使得这一突出的法律 问题 出现了许多真空地带,本文试图从完善法律制度、引入法律援助制度、未成年人行政申诉制度等几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受教育权;父母责任法

未成年人朝气蓬勃、接受力强,又有敏感、脆弱之不足。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提高竞争力,迎接信息 时代 的挑战,而对减少其接触不良文化现象的 影响、实现预防犯罪的 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颇有积极意义。我国 目前 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但在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仍然相当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一、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都有一定的保护,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以大篇的条文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给予保护。在《总则》的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 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特别是第三章“学校保护”这一块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十六条,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第十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第十九条,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义务教育法》则通篇都有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规范。各地为积极推进这些法律的实施,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二)存在的问题

从这些法律的实施来看,其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当今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开始注重加强人才方面的投资,明确指出今后每年的教育支出平均增长2~3个百分点。但这与根本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现状相差甚远。在我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中,每年约有50余万贫困儿童失学,经过希望工程救助,仍有50%左右的学子不能恢复学业。① 因为贫困,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去年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教材费,补助生活费。但是生活费的补助是很低的,对于贫困生来说,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支出,一旦没了生活费,他们仍然面临着辍学。农村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中还有2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左右。② 另外,流动学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部分城市还没有将流动学龄未成年人就学问题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一些公办学校不愿接收外地生;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互脱节,流入地难以摸清流动学龄未成年人的情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一直很低,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与质量都偏低,部分县乡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使得残疾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差,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随处可见,致使一部分学生厌学辍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依然突出,呈现出财产型犯罪比例大、团伙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的特点。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方面是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的,还有诸多需改善的地方。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

(一)教育管理部门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偏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调查表明,我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在全球列入一百位以后,仅占gdp的3%左右,③我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东西差距巨大,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基本上是靠政府投入。因此,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的薄弱,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师资力量欠缺。七八十人的大班比比皆是。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严重不均衡。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人口素质偏低,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比较差,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人口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颇深,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剥夺未成年女子的受教育权。使未成年女子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农村的 经济 发展缓慢,受打工潮的影响,有的父母强行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要求未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方面的原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应试制度下学校忽略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目前我国高考、中考声势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是以学校的高考、中考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业绩。因此,学校都在忙忙碌碌的搞好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以至于未成年人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以下这个案列触目惊心:犯罪嫌疑人余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张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伍某某,男,汉族,16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因丢失一部手机,怀疑与其曾同住的于某和覃某偷了其手机,于是在2004年12月31日晚上,纠集了犯罪嫌疑人张某、伍某某,对来其宿舍拿行李的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行殴打,不让该二人离开。其间,余某某将于某的头打破,还用烟头烫伤覃某,以此来逼两被害人承认偷了手机,犯罪嫌疑人张某和伍某某帮助余某某对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行看管,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将该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为止。④ 《四川法制报2005年12月4日》

2、教师素质的原因。有的教师法律意识差,随意殴打、侮辱、伤害学生,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或是品德差,就会受到老师的百般侮辱,最后恨透了学校,恨透了老师,愤而辍学。有的老师自己品行不端,做出许多违反法律的事情。据2004年6月17日《兰州晨报》报道,从2003年后半学期开始,陇西县福星镇初级中学体育老师杨世志以帮学生走后门上学为名,将该校12名初三女生强奸并致两名女生怀孕。⑤

3、学校利益的原因。有的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就撵走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不让他们参加 考试,使学生的受教育权被强行剥夺。

三、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对策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通力协作,在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应当各尽其责。

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基本措施。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义务教育尚不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家庭在帮助子女完成学业方面仍应承担一定费用。虽然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是就目前而言,学生还是要承担不小的一笔作业本费、生活费,这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仍然是难于承受的。另外,因父母离异等缺乏家庭管教,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某些教师缺乏师德,侮辱、责罚学生等也是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义务教育制度牵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必要对家庭、学校、政府等规定各自详尽的义务。而目前有关法律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13条2款)“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第14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 15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第21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第23条),等等。但两部法律的有关法律责任部分太简略、语焉不详,造成难以操作的窘状。如上所述粗线条的规定,对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由谁协调,如何协调并不明确,无法制约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漏掉了各级人民政府这一执法主体的行政责任,使其置于法律监督之外。虽规定了处罚原则,但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给予补充,也就成了虚设。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8条针对某些教职员工“情节严重”的体罚行为,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保护老师,一般的处罚都是挺轻微的,起不到法律的威慑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9条针对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也只是由公安机关对其父母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而已。这种弹性的法律责任,根本不足以触动违法者本人。翻遍我国的刑法典,没有哪一条哪一款是对管教未成年人失职的父母处予刑罚的。因此,这样的法律是不足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据我国2006年6月29日重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所确立的未成年人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法律原则,所有适龄者应该能及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在就学过程中应避免歧视现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造成未成年人的失学、辍学。为此,家庭、学校及各级政府均应承担一定责任:家长或监护人只图赚钱、娱乐等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致使未成年子女失学、辍学的,应予以训诫、罚款等处分,因此造成未成年人流落社会而违法犯罪的,则可以施以刑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未成年人管教的 方法。比如,美国许多州施行的《父母责任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的《父母责任法》规定:“对于在未成年子女管教中失职的父母,依据其严重程度可以让失职的父母代子女坐牢、高额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在借鉴的同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规定:因校方管教不当、乱收费等致使未成年人辍学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的责任,并由学校负责复学;对因家庭困难者,应减免其费用;学校应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汇报未成年人辍学的情况及救助措施,对隐情不报者应给以行政处分。当前,“重点学校”、“重点班”这些应试教育的产物。它单纯以分数划线、排名次,重智育、轻德育,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有的甚至打着“先进教育单位”的幌子,办“重点班”、“补习班”为名大肆敛财。对于这种现象,于2006年9月1日实施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坚决取缔这种“重点”现象,屡教不改者取消其办学资格,对直接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严重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考虑追究刑事责任。政府在维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责任重大,不可懈怠。对政府官员因玩忽职守造成未成年人大量失学、辍学等严重后果的,政府部门擅自挪用教育基金、克扣拖欠教师工资因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应当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第三篇:受教育权教案

《受教育权》教学设计

平桥区王岗乡中心小学——李正艳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能力方面:

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和意识,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强化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过程】

一、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课前调查:说一说:我为什么要学习?

1、导入:古稀老人上大学

2001年教育部作出规定,进一步放宽参加高考的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结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学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据《南京晨报》报道,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的汪侠老人9月9日开始上学了,汪侠高考成绩为213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与该校临床医学5年制的新生一起上课。

各抒己见:汪侠老人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重回课堂?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无论公民的性别、民族、种族、社会身份等是否相同,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受教育权?(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3、七嘴八舌: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音乐„„)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

4、我来判案:“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

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

小组讨论与交流:

(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二、接受教育有保障

1、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义务教育?年限是多少?答: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年限:九年(2)、我国的义务教育有哪些特征?答:九年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免费性 免除我们的学费(这是国家对我们青少年的关怀),但仍需交必要的书杂费(为什么不能免收一切学习费用?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材料研读:《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6万人。浙江省全省小学在校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49%、99.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初中招生60.72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

②普及性: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要普及义务教育,无一例外。

还有其他特征,如强制性:是法定制度,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社会必须遵守。(3)、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怎样保障的?答:法律保障、资金(物质)保障、师资保障

2、献计献策:

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问: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 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上。

(2)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讨论小芳爸爸的一言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组讨论小芳应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然后同学之间再作补充。(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及应如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1、小小游戏:

(老师手上握有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请同学抽取一支,如能抽到长的,本学期公民常识总评成绩就100分,抽到短的,就0分)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如何?(不公平)

2、引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那一年,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

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勤苦学习,进入了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了农民。劳作一天之后,坐在门口横生的老树旁,内向的肖琴偶尔会目光空茫„„

燕云哭着说:“等将来毕业后,我一定要让姐姐的小孩上一个很好很好的学校,不让这种悲剧重演„„”而肖琴想得比较多的是怎样多赚一点钱,帮妹妹读完大学。她说:如果有可能,最想成为一名老师,可以帮助一些没有条件的孩子读书。(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3、人生AB剧:苏明娟的今昔对比。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拍下苏明娟求学的照片,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照。苏明娟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学的目光,打动过无数热心希望工程事业的人的心。

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 十多年年间,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她接受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被评为希望工程的“全国希望之星”、“爱心助学金”项目的形象大使。2002年7月,苏明娟参加了高考,被安徽大学录取。今年已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

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4、比一比: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厌学现象。

(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

5、课后思考: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今后该怎么做?(1)、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2)、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四篇:7.1受教育权

第七单元(7.1)《维护受教育权》同步检测

(开卷测试,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国家从1985起对西藏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三包”(包吃、包穿、包学费)政策,并逐年提高“三包”经费标准。2007年,西藏教育投入是1978年教育投入的200多倍,国家的巨额资金投入,为西藏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据此回答1—3题。

1.从西藏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西藏农牧民子女应尽的()

A.一项基本义务B.一项个人自由C.一项兴趣爱好D.一项基本权利

2.逐年提高“三包”经费标准等举措保障了西藏农牧民子女的()

A.被抚养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生命健康权

3.西藏农牧民子女接受教育,从权利和义务关系上看()

A.只是公民的基本权利B.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只是公民的基本义务D.既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不是公民的义务

4.浙江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开始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每年由省教育厅、省统计局、省财政厅联合向社会发布全省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告。这一制度的执行有利于()

A.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

B.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学生监督学校收费情况

D.杜绝教育领域内的腐败问题

5.右边漫画《搭建》()

A.反映出发展教育的巨大作用

B.表明我国教育极度发达

C.体现了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教育的共同关心

D.表明义务教育的发展已无后顾之忧

2006年,我国西部农村首先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春天,这项改革推行到全国农村;同年秋季,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免交学杂费的同时,还免收教科书费。2008年春天,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到了秋季,所有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至此我国形成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据此回答6—8题。

6.我国当前仍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八年B.九年C.十二年D.十年

7.材料主要反映出的我国义务教育的特征是()

A.无偿性B.固定性C.免费性D.普及性

8.据你所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应该是()

A.个人负担B.家庭提供C.社会集资D.国家财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报告称,改革开放30年来,为了完善教育体制,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国家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和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广泛地涉及到青年受教育权益的保护,为广大青少年受教育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据此回答

9—10题。

9.为青年受教育权提供坚实法律保障的专门法律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0.为广大青少年受教育权益的实现,除有法律保障外,还应有()

①物质保障②师资保障③制度保障④家庭保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1.窑主黑心肝,童年当壮年,榨取血和汗,生活好糜烂。窑主大量招用在义务教育学龄期的童工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

C.严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

D.扩大就业、发展生产的合法行为

1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俊彦表示,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所以贫困家庭学生就应该()

①遵守学校纪律,珍惜学习时间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③争取考上名校,出人头地④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心学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观察漫画《中学生留怪异发型 被校方严惩拒之

门外》,回答14-15题。

13.该校把这些学生拒之门外的行为()

A.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留怪异发型

B.是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受教育权

C.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肯定不是好学生

D.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有错在先

14.这些学生留怪异发型,是的表现。

()

A.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B.缺少学校保护

C.正确行使他们的自由和权利D.缺少家庭保护

二、简答题(共20分)

15.【情景对话】

下面是几位同学在一次课间休息时的对话:

甲:“我们班的陶奇不爱学习,上课总是说话,下课有时还打架,我们都不喜欢他。” 乙:“是呀,有一次,陶奇借了我的东西不还,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性格很怪。” 丙:“陶奇上课不认真,成绩也很差,老拖班级的平均分,反正他自己也不愿意学,学校干脆开除他算了。”

你认为陶奇该不该被开除?为什么?(8分)

16.【知识回顾】

2008年12月21日至22日,教育部2009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强调2009年要重点抓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着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贯彻和实施好《教育督导条例》。

(1)材料中提到的“义务教育”的概念是什么?(4分)

(2)我国目前义务教育包括哪两个阶段?(4分)

(3)我国义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4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16分)

17.【用知识成就理想】

2008年12月29日,四川地震极重灾区的北川县桂溪中学师生喜获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胡锦涛给北川中学生回信:胡锦涛在信中说:“八班的全体同学,你们好!你们给我的信和贺卡,我都仔细看了。今天下午(指十二月二十七日)我来到你们学校,听到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看到同学们的灿烂笑脸,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经历了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后,同学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我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你们原来的教学楼在地震中毁坏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新教学楼正拔地而起。希望你们把党和人民的关爱变成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用知识成就理想,用美德塑造人生,长大以后更好地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衷心祝愿你们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茁壮成长。胡锦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这封回信里我们体会到,同学们享受到了怎样的权利,履行了什么义务?请从材料里找出例证。(8分)

(2)为了完成胡锦涛总书记的“用知识成就理想”的嘱托,同学们需要怎么做?(8分)

四、活动探究题(共22分)

18.【关注义务教育发展】

2008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做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执法检查发现一些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中小学校舍和日常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报告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要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学校安全建设。

某乡镇学校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就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宣传活动,以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参加进来完成下列活动。

(1)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2)请你为本次宣传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3分)

(3)请你以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为主题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8分)

(4)在宣传活动中该班了解到:偶尔有社会青年来学校寻衅滋事,个别校舍还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食堂卫生有时不过关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请你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7分)

山东 高成祥(参考答案见下期第四版)第33期第七单元(7.1)《维护受教育权》同步检测参考答案

一、1.A2.C3.B4.A5.C6.B7.C8.D9.D10.A11.C 12.A13.B

14.A

二、15.陶奇不该被开除。凡是作为我国公民的适龄儿童和少年,无一例外都能获得接受从小学到初中教育的机会。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及少年入学就读,剥夺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陶奇所在学校如果随意开除了他,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违法的。

16.(1)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时间跨度共九年。(3)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普及性的特征。

三、17.(1)享受了受教育的权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新教学楼正拔地而起”。“ 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我来到你们学校,听到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2)同学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自觉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四、18.(1)贯彻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等等。(2)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3)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倡议的内容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4)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对破坏义务教育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篇:《维护受教育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公民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的教育义务。

能力目标:

加强权利和教育意识的概念,保持他们的受教育权;提高学生在自觉执行教育义务的概念,自觉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加强年轻学生的渴望和情感,珍惜教育的机会。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国家法律角度对教育有正确的理解,珍视自己的教育机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维护教育权和履行教育义务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如下:①与现实接触。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现在更加突出,但它们不会造成 子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要性,因为这个,选择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区别对错。使学生学习法律,提高教学的相关性和有效性。②正负组合:选择案例时应注意前后协调,防止学生错觉,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正确理解。③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民的法律观念教育已经为公众所知,缺乏权利和权利意识。所以教室应该注重强调实用,从而加强实践培训的实践,这样的行为也有利于增强权利的意识。

◎难以理解的教学难度

重点: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

困难: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突破困难和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发展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对公民教育和不履行教育义务和其他方面的义务的能力。调查,课堂教学服务;教材中的物质资源;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成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探索,通过教师系统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是他们的权利,而且他们必须履行义务(具体资源共享的第四部分)

◎班级安排

第一课: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第3课: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

第一类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知识和学习来解释教育的两个方面是享受和创造一个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们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教育规定,帮助学生建立权利意识。

能力目标:

使用各种方法收集病例发生在自己身上,发展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发展合作能力和分析技能。通过比较教育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要了解人们教育带来的变化,通过分析教育的作用,增强我们对学习意识的爱好,自觉使用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创造意识。

●○教学 焦点和困难

从理论上理解教育的学生不仅是公民的权利,而且是公民的义务,可以增强受教育的义务感,提高接受义务教育意识。因此,这个盒子的重点是理解教育既是公民和公民的义务的权利,这是这个盒子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知识改变生活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例子。

综合设计理念

课前调查:创建我为什么要学习调查问卷?

父亲:

妈妈: 老师:

同学

1,进口:73岁王晓老学院的东西。

你看过祖父和祖父的学生回到教室了吗?这是什么给了我们启示?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

总结:我们只能继续接受教育,掌握科学和文化知识,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适应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冲:

联系我们学习(语言,英语,历史,绘画,消防知识......谈谈我们未来发展的知识有什么影响?

摘要:要使短暂的生活发光,尊严和有意义的生活,必须接受教育。对个人来说,知识的变化命运。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还要补充教育程度和失业人数来比较地图来说明。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教育人们的角色和学习经验相结合,体验教育从自己公民的发展中受益,教育是我们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3,我玩:

生产一个案件:父亲不让女孩子跟女孩读法院的父亲,思考:

(1)孩子不上学只是个人的事情吗?

(2)如果谢友兰不想上学,她不能上学吗?

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2)小组讨论和交流。

摘要: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和权利,没有人有权剥夺,包括他们自己的父母。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必须履行。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认识到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填充方程:

人口-教育=人口教育

(运动的目的:让学生感觉更直接像中国这样的大人口,实现经济发展和技术起飞,我们必须依靠教育。源自: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教育是一个应该实现。

5,学习引导:针对当地情况,发现侵犯公民的权利教育和不履行教育义务。

第二课: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和指导,最初发展能力,保持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教育权益。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使学生能够从国家法律的角度正确理解教育,提高他们维持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并履行教育义务 性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义务教育的意义和特点;困难在于实现受教育义务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图片,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一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获得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对义务教育法有较深刻的理解。

综合设计理念 1,漫画讨论:

(问题设计:①小父亲的父亲可以问儿子不要上学为什么②小光可以拒绝去上学)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启思公园:①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就政府工作报告,从2005年起,免除了贫困家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扶贫和发展工作重点书籍,费用和补贴寄宿生生活费。

②材料: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学费

(问题设计:从上面两种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是现在 我们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阶段所有的学习成本并不都由国家承担)

3,材料研究:浙江省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抽样调查,2003年底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万人。浙江省小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8.49%,99.85%,均高于上年。初中入学6072万;初中毕业率提高了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都应该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毫无例外,没有例外,也不例外。

4,提供意见和建议:

是八年级学生小芳家族出了第一次改变,我妈妈和父亲和皮克离家出走,我不知道下落。爸爸经常出去赌博,不工作支持他们的家人,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到学校,小芳到我父亲去书费,我父亲不仅不给,而且谴责她:义务教育不是没有费用你怎么要我钱呢!学校花钱,不要 在上,你不小,去上班,赚钱支持家庭

(问题设计:小芳父亲这么对,为什么你是小芳,为了争取机会读书,如何说服他的父亲)

活动步骤:(1)找到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和父亲的对话。

(2)学生将分为两组,一组讨论小芳父亲的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群小方应讨论如何争取自己的受教育权,履行教育义务

(3)班级交流,一组派一位代表发言,然后在学生之间做补充。

(引导学生抓住义务教育的两个特点进行讨论。)

(课程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如何保障义务教育权。

可补充材料:杭州珍珠实验学校的移民儿童阅读生活;入学通知晚一年,湖北女孩赢得他的母校(见附录)。

5,学会引导:到外面工作的年轻人,父母或其他长者,没有机会没有机会去上学。

第3课 珍惜有机会接受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教育既是公民的法律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觉履行教育义务,自觉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了解教育不仅与个人的未来和利益有关,而且与国家的命运和利益相关,培养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让学生理解珍惜教育的机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履行的义务;本课的重点是珍惜教育的机会,困难是有意识地履行教育的义务。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案例并制作课件。

学生:找到不珍惜学习机会的现象。

综合设计理念

1,故事成:真正的故事一个稻草两个命运

2,闪光歌我想上学

3,生活ab剧:苏明娟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问题设计:现在苏明娟好时机 如果苏明娟终于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现在她将如何生活)

4,活动设计:没有孩子用书做比较,寻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

(运动的目的:感受没有书的孩子的愿望和希望,并指导学生珍惜国家的权利给我们教育。

5,我想我行:

(1)请列出校园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晚班,不及时完成操作,破坏课堂纪律,缺勤等)

(2)这些行为会给同伴带来什么伤害,你准备如何说服他们

(3)显示:comic hard...(见附录)。这个漫画给了我们什么灵感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围绕活动场景,使学生在法律上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6,反内省:你履行教育的义务,怎么办

(设计意图:允许学生认识到教育机会的困难,从而更加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7,给自己一个学习座位 座右铭。

(设计意图:丰富教学内容,最终促进知识的内化)。1)羊的故事

在天空的黑暗西北,有一个学者和宝宝的对话:

你怎么用羊 挣钱

你是做什么?

已婚的女儿

你和你的妻子做什么?

健康宝贝

婴儿做什么?

一段短暂的对话,说羊的生活,从绵羊到羊在周期中只有一个简单的钱,已婚的女儿,宝贝三个链接。我们不研究为什么这个周期在轮回的人数之前被转世,在轮回了多少轮回之后,只是从生存的意义,这给了我们什么灵感?

刚才听到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伤,一种累了的生存。是我们的生活如此简单,我们不能和解这样一个简单的周期,但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为自己。这个周期是为生命和未来充满渴望和视觉的年轻男孩的血,是一个悲伤的生存。

2)如何从庞大的人口转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

中国 目前的形势是人力资源的大量,但是人力资源低下,区域差异明显,尤其是西部地区,文盲率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长十年。在中国人口中,超过80%的初中或初中文化程度。到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数量是总人口的13.9%,日本的37.5%。低水平的劳动文化,工业和工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突出矛盾,行业的发展不均衡。高等教育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截至2000年底,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小学教育占43.1%,其中文盲率为11.8%。在业内,专业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比例低。城乡劳动力差距。目前,城市人口教育水平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初中,小学阶段。因此,劳动文化质量的不平衡相当严重。因此,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开始教育。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中国在未来20年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发展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取决于教育的成败。换句话说,人口的沉重负担应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教育力量变成教育力量。

3)父亲不让女孩和法庭的父亲一起读女孩

江西省玉都县宜康乡一名13岁农村女童因父亲剥夺受教育权而上诉,要求恢复受教育权,继续学业。

这个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成绩顺利进入初中。但她的父亲谢明俊要求她的女儿在家里辍学。谢友兰渴望成长大学,他父亲的偏见对她很伤心。为了学习,她问奶奶,表弟等亲戚干预,顽固的父亲是不允许的。但村干部找谢明军说服他阅读谢友兰,谢明军说:孩子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不能控制。最后,在村干部帮助下,谢友兰的父亲起诉了法院。于杜县法院接受,一审判决谢 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谢明俊教育批评,要求他在法庭上向女儿道歉。

4)移民工人的子女阅读道路

北京丰台区南苑乡淮村是一名农民工在定居点,从河南农村12岁的孙晓燕和两岁前的父亲孙向阳两年前来到北京。父母在工厂工作,十天半个月回家一次,我的祖母和兄弟姐妹挤在一个小房间不到10平方米。

早上6:00,兄弟姐妹会打一张床,洗完后,小燕会继续看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赶到小燕家。小燕女孩叫小娟,小燕学生。小燕他第一天晚上就把家庭作业写给小胡安,请她到学校给老师修改。

看好朋友可以携带书包到学校,小燕的心很不舒服。新学期第一天,小云学校学校学校淮安实验小学是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扣押的,小学与实验学校搬到大兴县外十多英里。因为远路,学生每天都乘坐公共汽车上学。小燕兄弟因为增加不能增加每学期 200元票价在家出校。小小姐姐姐正在读四年级,弟子襄阳今年读二年级。放学后,兄弟姐妹每天住在家里,根据文字的要求写家庭作业。虽然他们不明白文本的内容,但他们仍然非常重视。

5)入学通知晚一年湖北女孩赢得他的母校

秦春梅,住在泉州市曾都区仍然是士兵村的镇。2000年,她参加了高考,因为没有收到入学通知书,两个月后,秦春梅南下工作。

2001年6月18日,秦父从2001年6月9日起,他的女儿入学武汉正规学校。6月23日,秦春梅的父母终于在秦春梅班的老师那里找到了普通大学入学通知书,通知要求秦春梅2000年9月15日报告。

此时从报告时间已经9个月了,曾都区第四中学秦春梅发出了一封介绍信,要求武汉某正规学校继续上学,但学校未能批准。

因为学校没有按时送达通知书,使自己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秦春梅非常生气。2001年8月,秦违反自己的 受教育权,母亲到法院,要求法院下令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听到法院说,父亲要求他的班主任将通知后收到的通知发送给他们的亲属告诉,并留下相关地址并联系电话,班老师给出承诺。班老师收到秦春梅录取通知书,电话打了一个电话没有回答,他们不再联系。而秦春梅填写的收件人地址是学校地址,有四个没有提出异议,表示同意接受录取通知书。

2002年9月1日,曾德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成都区第四中学补偿秦春梅精神损害赔偿20万元。

下载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侵犯受教育权 案例分析

    侵犯受教育权甲就读于北京某大学,2006年甲母曾与学校教务的人员吵过架,学校即将甲退学,而2006年学校的退学公告里并没有甲的名字。找到学校后,校方称在2月份有相关的公告,但未出......

    受教育权的法律体系研究

    受教育权的法律体系研究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教育权实质上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有必要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公民的受教育权,总述它的法律体系。首先,要考虑受教育权的概......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2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2 www.5y kj.co m《维护受教育权》教案 第二课时 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

    关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问题 俗话说得好,孩子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爱孩子、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孩子都......

    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反思(5篇材料)

    《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反思维护受教育权是八年级政治课本中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当中重要的一课,但是本课内容相对枯燥,老师说教成分较多,为了能配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

    借鉴域外先进经验 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

    摘要:申素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 摘要: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担任中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法学会常务理事,多次受邀参加......

    侵犯受教育权_案例分析(合集5篇)

    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 [案情]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运晓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张老师很恼怒,在......

    论文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共5篇)

    毕业论文 论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宋明格 工程管理(MBF方向)双学士学位班 吉 林 建 筑 大 学 2014年6 月 毕业论文 论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学 生: 宋 明 格指 导 教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