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反思
《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反思
维护受教育权是八年级政治课本中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当中重要的一课,但是本课内容相对枯燥,老师说教成分较多,为了能配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精神,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讲解本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问题简单的导入后,我没有立刻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而是出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性人物苏名娟的两幅图片,一幅是当年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我要读书》,另一幅是苏名娟现在在大学校园中面带笑容意气风发的图片,两幅图片的强烈对比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老师为什么要介绍她”?通过学生的反映我能够察觉到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等。接着再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从公民自身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仍然在受到侵犯。这里我让学生再次观看了一段视频录像《校服**》,由于视频的直观效果,学生在观看后讨论得非常激烈,并自发延伸讨论出学校、家庭、社会都有哪些方面侵犯了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这时我感受到启发式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假如离开多媒体环境,仅靠教师的口述是难以达到此效果的。
当学生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初步了解后,我提出问题:“如果有人认为上不上学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这种说法对吗?”学生进行了讨论后众说纷纭,我仍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他们观看了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日本军队践踏中华大地、中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图片。此时,学生们沉默了,他们能够感受到一幅幅黑白的图片却反映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的沉重!在学生们对那段历史做出反思后,我突然出示今天新中国腾飞的图片:上海浦东高楼耸立、神舟六号腾空出世、传统佳节中国舞龙、北京申奥成功。这些图片折射出的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发达、科技强盛、文化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从沉默中迸发出激情。他们很快得出结论:国之本在家,而家之本在身,若想实现民族与国家的伟大复兴与每一个公民自身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此时我再次从理论的高度总结:就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并从法律的角度又一次指出: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从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出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当然这种升华同样是与多媒体教学分不开的。我给出伟人周恩来的一句警世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让学生齐声朗读,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就本节课而言,通过启发与引导,学生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通过多媒体的观摩与感悟,更从情感的角度体会到今天的受教育权来之不易,自己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受教育权,同时为了回报祖国,我们还应该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启发式教育与多媒体教学的配合,本节课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各种图片与视频,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情、理、法的不同高度对维护受教育权有了充分的认识。当然,若想成为一堂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还是有许多不足的,但我坚信,瑕不掩瑜,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政治课教学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维护受教育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公民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的教育义务。
能力目标:
加强权利和教育意识的概念,保持他们的受教育权;提高学生在自觉执行教育义务的概念,自觉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加强年轻学生的渴望和情感,珍惜教育的机会。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国家法律角度对教育有正确的理解,珍视自己的教育机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维护教育权和履行教育义务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如下:①与现实接触。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现在更加突出,但它们不会造成 子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要性,因为这个,选择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区别对错。使学生学习法律,提高教学的相关性和有效性。②正负组合:选择案例时应注意前后协调,防止学生错觉,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正确理解。③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民的法律观念教育已经为公众所知,缺乏权利和权利意识。所以教室应该注重强调实用,从而加强实践培训的实践,这样的行为也有利于增强权利的意识。
◎难以理解的教学难度
重点: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
困难: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突破困难和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发展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对公民教育和不履行教育义务和其他方面的义务的能力。调查,课堂教学服务;教材中的物质资源;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成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探索,通过教师系统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是他们的权利,而且他们必须履行义务(具体资源共享的第四部分)
◎班级安排
第一课: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第3课: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
第一类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知识和学习来解释教育的两个方面是享受和创造一个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们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教育规定,帮助学生建立权利意识。
能力目标:
使用各种方法收集病例发生在自己身上,发展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发展合作能力和分析技能。通过比较教育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要了解人们教育带来的变化,通过分析教育的作用,增强我们对学习意识的爱好,自觉使用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创造意识。
●○教学 焦点和困难
从理论上理解教育的学生不仅是公民的权利,而且是公民的义务,可以增强受教育的义务感,提高接受义务教育意识。因此,这个盒子的重点是理解教育既是公民和公民的义务的权利,这是这个盒子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知识改变生活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例子。
综合设计理念
课前调查:创建我为什么要学习调查问卷?
父亲:
妈妈: 老师:
同学
1,进口:73岁王晓老学院的东西。
你看过祖父和祖父的学生回到教室了吗?这是什么给了我们启示?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
总结:我们只能继续接受教育,掌握科学和文化知识,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适应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冲:
联系我们学习(语言,英语,历史,绘画,消防知识......谈谈我们未来发展的知识有什么影响?
摘要:要使短暂的生活发光,尊严和有意义的生活,必须接受教育。对个人来说,知识的变化命运。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还要补充教育程度和失业人数来比较地图来说明。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教育人们的角色和学习经验相结合,体验教育从自己公民的发展中受益,教育是我们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3,我玩:
生产一个案件:父亲不让女孩子跟女孩读法院的父亲,思考:
(1)孩子不上学只是个人的事情吗?
(2)如果谢友兰不想上学,她不能上学吗?
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2)小组讨论和交流。
摘要: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和权利,没有人有权剥夺,包括他们自己的父母。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必须履行。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认识到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填充方程:
人口-教育=人口教育
(运动的目的:让学生感觉更直接像中国这样的大人口,实现经济发展和技术起飞,我们必须依靠教育。源自: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教育是一个应该实现。
5,学习引导:针对当地情况,发现侵犯公民的权利教育和不履行教育义务。
第二课: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和指导,最初发展能力,保持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教育权益。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使学生能够从国家法律的角度正确理解教育,提高他们维持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并履行教育义务 性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义务教育的意义和特点;困难在于实现受教育义务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图片,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一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获得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对义务教育法有较深刻的理解。
综合设计理念 1,漫画讨论:
(问题设计:①小父亲的父亲可以问儿子不要上学为什么②小光可以拒绝去上学)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启思公园:①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就政府工作报告,从2005年起,免除了贫困家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扶贫和发展工作重点书籍,费用和补贴寄宿生生活费。
②材料: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学费
(问题设计:从上面两种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是现在 我们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阶段所有的学习成本并不都由国家承担)
3,材料研究:浙江省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抽样调查,2003年底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万人。浙江省小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8.49%,99.85%,均高于上年。初中入学6072万;初中毕业率提高了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都应该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毫无例外,没有例外,也不例外。
4,提供意见和建议:
是八年级学生小芳家族出了第一次改变,我妈妈和父亲和皮克离家出走,我不知道下落。爸爸经常出去赌博,不工作支持他们的家人,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到学校,小芳到我父亲去书费,我父亲不仅不给,而且谴责她:义务教育不是没有费用你怎么要我钱呢!学校花钱,不要 在上,你不小,去上班,赚钱支持家庭
(问题设计:小芳父亲这么对,为什么你是小芳,为了争取机会读书,如何说服他的父亲)
活动步骤:(1)找到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和父亲的对话。
(2)学生将分为两组,一组讨论小芳父亲的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群小方应讨论如何争取自己的受教育权,履行教育义务
(3)班级交流,一组派一位代表发言,然后在学生之间做补充。
(引导学生抓住义务教育的两个特点进行讨论。)
(课程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如何保障义务教育权。
可补充材料:杭州珍珠实验学校的移民儿童阅读生活;入学通知晚一年,湖北女孩赢得他的母校(见附录)。
5,学会引导:到外面工作的年轻人,父母或其他长者,没有机会没有机会去上学。
第3课 珍惜有机会接受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教育既是公民的法律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觉履行教育义务,自觉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了解教育不仅与个人的未来和利益有关,而且与国家的命运和利益相关,培养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让学生理解珍惜教育的机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履行的义务;本课的重点是珍惜教育的机会,困难是有意识地履行教育的义务。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案例并制作课件。
学生:找到不珍惜学习机会的现象。
综合设计理念
1,故事成:真正的故事一个稻草两个命运
2,闪光歌我想上学
3,生活ab剧:苏明娟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问题设计:现在苏明娟好时机 如果苏明娟终于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现在她将如何生活)
4,活动设计:没有孩子用书做比较,寻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
(运动的目的:感受没有书的孩子的愿望和希望,并指导学生珍惜国家的权利给我们教育。
5,我想我行:
(1)请列出校园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晚班,不及时完成操作,破坏课堂纪律,缺勤等)
(2)这些行为会给同伴带来什么伤害,你准备如何说服他们
(3)显示:comic hard...(见附录)。这个漫画给了我们什么灵感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围绕活动场景,使学生在法律上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6,反内省:你履行教育的义务,怎么办
(设计意图:允许学生认识到教育机会的困难,从而更加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7,给自己一个学习座位 座右铭。
(设计意图:丰富教学内容,最终促进知识的内化)。1)羊的故事
在天空的黑暗西北,有一个学者和宝宝的对话:
你怎么用羊 挣钱
你是做什么?
已婚的女儿
你和你的妻子做什么?
健康宝贝
婴儿做什么?
羊
一段短暂的对话,说羊的生活,从绵羊到羊在周期中只有一个简单的钱,已婚的女儿,宝贝三个链接。我们不研究为什么这个周期在轮回的人数之前被转世,在轮回了多少轮回之后,只是从生存的意义,这给了我们什么灵感?
刚才听到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伤,一种累了的生存。是我们的生活如此简单,我们不能和解这样一个简单的周期,但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为自己。这个周期是为生命和未来充满渴望和视觉的年轻男孩的血,是一个悲伤的生存。
2)如何从庞大的人口转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
中国 目前的形势是人力资源的大量,但是人力资源低下,区域差异明显,尤其是西部地区,文盲率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长十年。在中国人口中,超过80%的初中或初中文化程度。到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数量是总人口的13.9%,日本的37.5%。低水平的劳动文化,工业和工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突出矛盾,行业的发展不均衡。高等教育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截至2000年底,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小学教育占43.1%,其中文盲率为11.8%。在业内,专业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比例低。城乡劳动力差距。目前,城市人口教育水平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初中,小学阶段。因此,劳动文化质量的不平衡相当严重。因此,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开始教育。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中国在未来20年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发展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取决于教育的成败。换句话说,人口的沉重负担应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教育力量变成教育力量。
3)父亲不让女孩和法庭的父亲一起读女孩
江西省玉都县宜康乡一名13岁农村女童因父亲剥夺受教育权而上诉,要求恢复受教育权,继续学业。
这个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成绩顺利进入初中。但她的父亲谢明俊要求她的女儿在家里辍学。谢友兰渴望成长大学,他父亲的偏见对她很伤心。为了学习,她问奶奶,表弟等亲戚干预,顽固的父亲是不允许的。但村干部找谢明军说服他阅读谢友兰,谢明军说:孩子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不能控制。最后,在村干部帮助下,谢友兰的父亲起诉了法院。于杜县法院接受,一审判决谢 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谢明俊教育批评,要求他在法庭上向女儿道歉。
4)移民工人的子女阅读道路
北京丰台区南苑乡淮村是一名农民工在定居点,从河南农村12岁的孙晓燕和两岁前的父亲孙向阳两年前来到北京。父母在工厂工作,十天半个月回家一次,我的祖母和兄弟姐妹挤在一个小房间不到10平方米。
早上6:00,兄弟姐妹会打一张床,洗完后,小燕会继续看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赶到小燕家。小燕女孩叫小娟,小燕学生。小燕他第一天晚上就把家庭作业写给小胡安,请她到学校给老师修改。
看好朋友可以携带书包到学校,小燕的心很不舒服。新学期第一天,小云学校学校学校淮安实验小学是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扣押的,小学与实验学校搬到大兴县外十多英里。因为远路,学生每天都乘坐公共汽车上学。小燕兄弟因为增加不能增加每学期 200元票价在家出校。小小姐姐姐正在读四年级,弟子襄阳今年读二年级。放学后,兄弟姐妹每天住在家里,根据文字的要求写家庭作业。虽然他们不明白文本的内容,但他们仍然非常重视。
5)入学通知晚一年湖北女孩赢得他的母校
秦春梅,住在泉州市曾都区仍然是士兵村的镇。2000年,她参加了高考,因为没有收到入学通知书,两个月后,秦春梅南下工作。
2001年6月18日,秦父从2001年6月9日起,他的女儿入学武汉正规学校。6月23日,秦春梅的父母终于在秦春梅班的老师那里找到了普通大学入学通知书,通知要求秦春梅2000年9月15日报告。
此时从报告时间已经9个月了,曾都区第四中学秦春梅发出了一封介绍信,要求武汉某正规学校继续上学,但学校未能批准。
因为学校没有按时送达通知书,使自己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秦春梅非常生气。2001年8月,秦违反自己的 受教育权,母亲到法院,要求法院下令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听到法院说,父亲要求他的班主任将通知后收到的通知发送给他们的亲属告诉,并留下相关地址并联系电话,班老师给出承诺。班老师收到秦春梅录取通知书,电话打了一个电话没有回答,他们不再联系。而秦春梅填写的收件人地址是学校地址,有四个没有提出异议,表示同意接受录取通知书。
2002年9月1日,曾德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成都区第四中学补偿秦春梅精神损害赔偿20万元。
第三篇:《维护受教育权》教案2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2
www.5y
kj.co
m《维护受教育权》教案
第二课时
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难点是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填空: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______________的机会,以及获得__________的权利。
2、单项选择:在我国受教育()
A只是公民享有的权利 B只是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c只是义务而不是权利
D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不定项选择:在当今时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
A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B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c才能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
D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二、导入新课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力资源总量大,但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地域差异明显,尤其是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到XX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劳动力文化层次低,产业和行业间的人力资源矛盾突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截止到XX年底,农林牧副鱼的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要占到43.1%,其中文盲11.8%。各行业中,职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重低。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我国要在今后20年赶上发达国家,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就必须大兴科教之风,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培养人才的基础过程抓起。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鉴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国的国力所限,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义务教育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板书)
1、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板书)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义务教育的含义(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归纳。)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这里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履行的责任;教育专指学校教育。(2)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初等(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共九年,又称九年义务教育。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义务教育的含义,下面我们来接着了解义务教育的特征。
2、义务教育的特征(板书)
请同学们看两则材料,思考这两则材料反映出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材料一:1996年底,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三家联合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缴杂费,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缴借读费,除此之外,未经三家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学生结合材料回答,教师进一步分析并板书。)通过有关中小学收费政策的了解,使我们认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这说明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还难以做到免收一切费用,对杂费应按国家规定标准收取,不得乱收费。
(1)九年义务教育是免费性的教育。(板书)
这里的“费”是指学费,免除的这笔费用由国家财政统一支出。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个人和家庭仍然需要承担必要的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目前还不太富裕。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在义务教育的费用问题上有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材料: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XX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通知》和省有关要求,我省决定,从今年秋学期起全面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据我市教育部门初步测算,我市财政将新增资金投入超过6000万元。目前相关方案正在制定中(《泰州晚报.XX年4月4日》)
材料二:截止1997年底,全国已经有1882个县(市、区)和县级行政区单位“普九”人口覆盖率为6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87.1%。其中江苏丹阳市小学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实践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7—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提高到95%。(学生结合材料回答,教师进一步分析并板书。)说明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在我国境内,凡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期限的义务教育;全国各个地区都要实施义务教育。(2)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教育。(板书)
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从旧中国的20%提高到90%,实践校数达到7.6万所,在校长数达到近4000万人,分别比旧中国增长了17倍和46倍。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要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就读,剥夺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大家看一则材料:
1996年,辽宁丹东市第31中学的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多达50人,于是学校所在地哈木堂镇政府向各村发出通知,要求辍学学生返校上课。负责教育的同志挨门挨户的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家长让孩子复学,但仍然有9名学生没有去学校报到。在秋季开学前,镇政府在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告到镇安区人民法院,法院经过依法审理,向这9名学生的家长下达了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对每位辍学学生家长罚款300元至500元,并强令他们在规定其间内送子女复学。由于法律的有力干预,这9名学生在新学期回到了学校。
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尚未普及小学教育,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没有受完规定年限的教育,致使文盲、半文盲仍在产生;不少中小学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一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在一些城镇和乡村初中学生中途辍学严重等等。这些状况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各种保障措施在全国有步骤地实施义务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的保障(板书)
(1)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得以全面贯彻实施,我国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最重要的法律保证,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关于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情况。
问: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候通过的,什么时间施行的? 答:分别是1986年的4月12日和7月1日。问:义务教育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答: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问:义务教育法施行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它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一代的关怀,而且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具体体现。
问:义务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它都定了哪些重要问题? 答:18条。它规定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学制,义务教育的管理和经费,对妨碍义务教育行为的处罚等重要问题。问:义务教育法对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怎么规定的?
答:它的第5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能推迟到7周岁入学。”它的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还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就业。”(2)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国家拨出大量资金,兴办学校,提供教学设施;筹措经费,帮助贫困学生;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尽可能创造更好的条件来让少年儿童读书学习。
问:
1、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史以来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教育工程是什么吗?对它的进展情况了解吗?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育是1995年到XX年期间实施的一项旨在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宏大工程,这一工程由中央、地方投入巨资,先期在经济发展中等的湖北、湖南等12个省的383个贫困县实施,目前又在x疆、内蒙古经9个省469个贫困县实施,它一方面使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推动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一实例反映出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职责主要有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兴办学校,保证必要条件;筹措经费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等。
2、同学们知道,目前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是什么?
它是希望工程。自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以来,进展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以下材料:
据了解,目前全国希望工程的筹资规模已超过11亿元,救助失学儿童160多万名,建设希望小学4000余所;还为近万所农村小学配置了“希望书库”。另外,为了表彰和鼓励在贫困乡村学校一直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该工程还设立了“希望工程园丁奖”,并对1000多名希望小学的校长进行了业务培训。为了下个世纪的中国不再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正进入冲刺阶段——经过两年的努力,希望工程要累计救助失学儿童250万到30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6000所,到本世纪初基本完成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使命。
3、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及应如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正在上八年级的学生小芳家庭出先了变故,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赌博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探究:
1、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活动步骤:
(1)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讨论小芳爸爸的一言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组讨论小芳应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指导学生抓住义务教育的两个特征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然后同学之间再做补充。(3)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特征;有关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等内容。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_________获得的()A.教育
B.实践
c.遗传
D.生产
2.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包括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学生上学的愿望,家长给予支持 B.国家提供物质保证,学校能够办学 c.公民自己刻苦学习,学校保证录取
D.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孙某强迫读初中二年级的女儿退学,孙某的这一行为主要侵犯了()
A.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B.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c.公民的政治权利
D.公民的名誉权
4.下列选项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A.受教育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人身自由
D.申诉控告权
5.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就业机会,事业的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以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
A.一项基本权利
B.一项基本义务 c.一项个人私事
D.一项兴趣爱好
6.李某夫妇认为女孩子上学读书没有用途,迟迟不让9岁的女儿上学,这种行为违反了()①《宪法》
②《民法》
③《义务教育法》
④《未成年人保护法》
⑤《刑法》
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二、简答题:什么是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三、漫画欣赏: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对漫画中的人物言行进行评析。
能否让未成年人打工
www.5y
kj.co
m
第四篇:《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教学设计反思
案例一:《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公民享有受教育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授课教师:邹岩(北京第一五九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学科
思想品德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下)
相关领域
法律知识教育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本课教学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百度贴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的主题分别呈现出来,学生通过网络回帖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视频材料“一根稻草,两种命运”,相声“关公战秦琼”架起了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基于新课标的课程标准中关于法律部分的要求的内容,即“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终身受益的权利》部分又有这样的表述,即“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学生情况:对于受教育权的问题学生更多的可能是怀疑、不解、和困惑,他们不明白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到底有什么意义。国家为什么要赋予公民受教育权,更不明白为什么受教育更是公民的义务,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觉得似乎接受教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尤其是当今后没有任何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接受教育的意义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学习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任务,甚至是一个负担,学习很苦并且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教学方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 技术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在情境中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巨大作用,在真正体会到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能够切实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学生不但是珍惜这个权利,而且是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个权利,体会到教育的快乐,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是权利又是义务
教学难点: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第一部分)
一、导入 A,B人物
试着分析他们的生活状况? 一母所生
是什么导致命运的巨大不同? 视频
真正导致命运不同的什么? 总结:教育
猜一猜
回答问题
引出教育的话题,体会教育的作用。
新课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二、教育的作用
网友发帖:我很纳闷,教育到底有什么用? 网友跟贴1:关公战秦琼 网友跟贴2:图片 网友跟帖3:呷哺呷哺
学生回贴:接受教育,使我们---------------。看网友跟贴:
因为没有教育,我们就不会写字,不知道风雪雷电的成因;“关公战秦琼”、“家父门”的笑话就会遍地都是„„„.总结教育的作用: 普及知识、摆脱无知
服务生存、独立生活的必要准备 开阔眼界、改变人生厚度
探索科技、发明创造、服务生活 传承历史,传播文明
板书:1.教育成就个人-------需要学习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权 特点:统一性 强制性 免费性
三、教育不仅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的复苏共同点 总结:教育振兴国家
只有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才能提高,从而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受教育是个人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是一种义务。学生再给“学习”前加一个词
2.教育振兴国家---------必须学习(板书)
四、体会学习的乐趣 网友发帖:“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其实它并没有那么无聊。苏东坡《远眺》 学生试写 体会快乐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可见,乐学是为了乐活。再给学习前加一个动词-------快乐学习
看视频,分析问题
回帖
总结
分析图表
试写古诗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不仅是对于上述材料的人物,它给我们每一个人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从具体的生活中去体会教育对于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独立生存的重大意义。
从德国和日本的强大中体会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对国家所尽的义务。
学生能够从对诗歌的赏析中体会学习其实蕴含无限的快乐。
结课
总结:希望大家能借此良机,多多读书,虽不要你们悬梁刺股,但也希望你们奋发图强,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享受充实的好学奋进的人生。
小结
【说课】
课标依据及教材内容:
《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法律部分的要求有这样的内容,即“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同时对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部分又有这样的表述,即“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材内容:
本框内容分为两目: 1.知识助我成长 2.珍惜学习机会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是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的扩展和延伸,与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一道构成了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为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作了铺垫。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受教育权的问题学生更多的可能是怀疑、不解、和困惑,他们不明白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到底有什么意义。国家为什么要赋予公民受教育权,更不明白为什么受教育更是公民的义务,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觉得似乎接受教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尤其是当今后没有任何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接受教育的意义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学习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任务,甚至是一个负担,学习很苦并且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三)理论依据
1.教育理论:依据社会公德的立足的根本应该是“诚信”二字,树立诚实做人、对事负责、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2.建构基础: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3.教学原则: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情况、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制定目标
(一)在情境中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巨大作用。
(二)在真正体会到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能够切实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三)学生不但珍惜这个权利,而且是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个权利,体会到教育的快乐,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是权利又是义务
教学难点: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四、教学方式:
1.教法: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情景体验的平台、给学生搭建讨论交流的空间,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2.学法:用百度贴吧的形式展开教学,在合作探究中交流中提升。
五、组织教学 下面我按照教学流程来具体地讲述一下这节课的安排。导入新课:A,B人物
她,名牌大学毕业,在城市的著名外资企业工作。
她,生活在偏远的贫困山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试着分析他们的生活状况? 一母所生,是什么导致命运的巨大不同? 视频(一根稻草,两种命运)真正导致命运不同的什么? 总结:教育
设计意图:引出教育的话题,体会教育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二、教育的作用
网友发帖:我很纳闷,教育到底有什么用? 网友跟贴1:关公战秦琼 网友跟贴2:图片 网友跟帖3:呷哺呷哺
学生回贴:接受教育,使我们---------------。看网友跟贴:
因为没有了教育,我们就不会写字,不知道风雪雷电的成因;“关公战秦琼”、“家父门”的笑话就会遍地都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不仅是对于上述材料的人物,它给我们每一个人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从具体的生活中去体会教育对于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独立生存的重大意义。总结教育的作用: 普及知识、摆脱无知
服务生存、独立生活的必要准备 开阔眼界、改变人生厚度
探索科技、发明创造、服务生活 传承历史,传播文明
板书:1.教育成就个人-------需要学习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权 特点:统一性 强制性 免费性
三、教育不仅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的复苏共同点 总结:教育振兴国家
只有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才能提高,从而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受教育是个人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是一种义务。学生再给“学习”前加一个词。
2.教育振兴国家---------必须学习(板书)设计意图:从德国和日本的强大中体会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对国家所尽的义务。
四、体会学习的乐趣 网友发帖:“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其实它并没有那么无聊。苏东坡《远眺》 学生试写 体会快乐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可见,乐学是为了乐活。再给学习前加一个动词-------快乐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从对诗歌的赏析中体会学习其实蕴含无限的快乐。
总结:希望大家能借此良机,多多读书,虽不要你们悬梁刺股,但也希望你们奋发图强,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享受充实的好学奋进的人生。
六、教学设计特色
第一,本节课共涉及6个资源,如何让这六个资源的呈现不显得支离破碎,而给学生以完整的感觉呢?我想到了一例贯之的资源运用形式。但是,我的这种一例贯之不是内容上的一例,而是选择了形式上的一例,即用学生熟悉的百度贴吧这种发出话题,回复话题的形式,将六个资源以话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回帖中好似亲历于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贴吧中的一个个话题引导着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使得整节课的资源呈现出完整性的感觉。
第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讲解有深度。我在对教材的教学内容仔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比较创新地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组合和调整,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作为一条暗线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进行。
第三,由于本课教学材料选择比较新颖,贴近学生,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也比较特别,讲解清晰又深度,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三位目标。
【课后反思】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做了充分准备,讲什么是我这节课率先思考的问题。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中关于法律部分的要求有这样的内容,即“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同时对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部分又有这样的表述,即“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不仅如此,备课中我也在想,学生在受教育权这一问题上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当学生看到受教育不仅是权利还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时,会不会又产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思想顾虑呢?于是,教学设计中,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我将权利义务一致性作为教学中的一条暗线,帮助学生在感受享有受教育权于己的可贵,和履行受教育义务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中深刻理解受教育这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基于以上思考,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了学生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理解接受教育不仅是公民不断获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公民肩负国家和民族腾飞的责任,进而形成珍爱受教育权的法律意识和思想情感。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稻草两种命运”、“相声关公战秦琼”等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理解之间的桥梁。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举有三处:
第一,本节课共涉及6个资源,如何让这六个资源的呈现不显得支离破碎,而给学生以完整的感觉呢?我想到了一例贯之的资源运用形式。但是,我的这种一例贯之不是内容上的一例,而是选择了形式上的一例,即用学生熟悉的百度贴吧这种发出话题,回复话题的形式,将六个资源以话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回帖中好似亲历于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贴吧中的一个个话题引导着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使得整节课的资源呈现出完整性的感觉。
第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讲解有深度。我在对教材的教学内容仔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比较创新地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更近一步的组合和调整,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作为一条暗线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进行。
第三,由于本课教学材料选择比较新颖,贴近学生,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也比较特别,讲解清晰又深度,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三位目标。反思本课,有以下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1.在讲完教育振兴国家的时候,应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接下来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肩负振兴国家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对国家所尽得义务。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有些不自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重复。
2.在课堂中还是缺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诱导,学生对于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本节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这都是我今后需要很好实践的方面。
第五篇:受教育权教案
《受教育权》教学设计
平桥区王岗乡中心小学——李正艳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能力方面:
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和意识,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强化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过程】
一、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课前调查:说一说:我为什么要学习?
1、导入:古稀老人上大学
2001年教育部作出规定,进一步放宽参加高考的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结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学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据《南京晨报》报道,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的汪侠老人9月9日开始上学了,汪侠高考成绩为213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与该校临床医学5年制的新生一起上课。
各抒己见:汪侠老人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重回课堂?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无论公民的性别、民族、种族、社会身份等是否相同,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受教育权?(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3、七嘴八舌: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音乐„„)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
4、我来判案:“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
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
小组讨论与交流:
(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二、接受教育有保障
1、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义务教育?年限是多少?答: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年限:九年(2)、我国的义务教育有哪些特征?答:九年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免费性 免除我们的学费(这是国家对我们青少年的关怀),但仍需交必要的书杂费(为什么不能免收一切学习费用?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材料研读:《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6万人。浙江省全省小学在校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49%、99.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初中招生60.72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
②普及性: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要普及义务教育,无一例外。
还有其他特征,如强制性:是法定制度,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社会必须遵守。(3)、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怎样保障的?答:法律保障、资金(物质)保障、师资保障
2、献计献策:
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问: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 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上。
(2)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讨论小芳爸爸的一言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组讨论小芳应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然后同学之间再作补充。(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及应如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1、小小游戏:
(老师手上握有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请同学抽取一支,如能抽到长的,本学期公民常识总评成绩就100分,抽到短的,就0分)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如何?(不公平)
2、引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那一年,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
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勤苦学习,进入了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了农民。劳作一天之后,坐在门口横生的老树旁,内向的肖琴偶尔会目光空茫„„
燕云哭着说:“等将来毕业后,我一定要让姐姐的小孩上一个很好很好的学校,不让这种悲剧重演„„”而肖琴想得比较多的是怎样多赚一点钱,帮妹妹读完大学。她说:如果有可能,最想成为一名老师,可以帮助一些没有条件的孩子读书。(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3、人生AB剧:苏明娟的今昔对比。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拍下苏明娟求学的照片,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照。苏明娟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学的目光,打动过无数热心希望工程事业的人的心。
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 十多年年间,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她接受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被评为希望工程的“全国希望之星”、“爱心助学金”项目的形象大使。2002年7月,苏明娟参加了高考,被安徽大学录取。今年已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
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4、比一比: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厌学现象。
(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
5、课后思考: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今后该怎么做?(1)、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2)、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