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政治下册 7.1 维护受教育权(第3课时)教案 粤教
7.1 维护受教育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应履行的义务;故本课时的重点是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是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案例并制成课件。
学生:查找发生在身边的不珍惜学习机会的现象。综合设计思路
1、故事导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2、flash歌曲《我要上学》
3、人生AB剧:苏明娟的今昔对比。(问题设计: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4、活动设计: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5、我思我行:
(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
(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3)出示:漫画《难„„》(见附录)。这一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6、反躬自省: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认识受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的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7、送给自己一句学习座右铭。
(设计意图: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1.放羊娃的故事
在西北昏黄的天幕下,有这样一段学者和放羊娃的对话: “你放羊做什么?” “挣钱”
“挣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娃”
“生娃做什么?”
“放羊”
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2.如何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力资源总量大,但质量偏低 人力资源地域差异明显,尤其是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到2001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劳动力文化层次低,产业和行业间的人力资源矛盾突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截止到2000年底,农林牧副鱼的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要占到43.1%,其中文盲11.8%。各行业中,职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重低。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在教育上入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标志。中国要在今后20年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开发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开发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换言之,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建成教育强国。
3.父亲不让女读书
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
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4.民工子女的读书之路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奶奶带着姐弟俩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托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
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 2
读的非常认真。
5.录取通知书迟到一年
湖北一女生告赢母校
秦春梅,家住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战士村。2000年,她参加了高考,因始终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两个月后,秦春梅南下打工。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7.1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 粤教版
7.1 维护受教育权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能力目标: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和意识,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增强学生在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强化青少年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自己受教育机会,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①针对的问题:八年级学生正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享受者和履行者。但因较大的学习分化,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
②学生的需要:学会认识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从而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认真完成学业。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①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但却并未引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正因为如此,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辨是非。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②正反结合:选取案例要注意正反面协调,以防给学生错觉,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问题,要正确认识。③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概念已经为大众知晓,欠缺的是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所以课堂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从而加强行为实践训练,这样的行为活动也有利于强化维权意识。◎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重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九年义务教育
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进行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等方面内容的调查,为课堂教学服务;也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材料资源;还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实践探究,通过教师系统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受教育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见第四部分资源共享)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第三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有关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从理论上弄清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可以增强受教育的义务感,增强接受义务教育的自觉性。故本框的重点是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这也是本框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
学生:收集“知识改变生活”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
1、导入:73岁的汪侠老人上大学之事。
各抒己见:爷爷考生和爷爷学生为什么要重回课堂?这个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国家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正成为学习型社会。)小结: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七嘴八舌:
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英语、历史、绘画、防火知识„„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还可补充我国文化程度与失业人数的比较图来说明。(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教育对人的作用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接受教育的好处。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3、我来演: 出示案例:“父亲不让女读书 少女与父对公堂”,思考:(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谢友兰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2)小组讨论与交流。
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
4、等式填写:
人口-教育=? 人口 + 教育=?
(活动目的:让学生较直接地感受到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必须依靠教育。得出: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一项应尽的义务。)
5、学知导行:就当地情况,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
第二课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难点是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综合设计思路
1、漫画研讨:
(问题设计:①小军的父亲能要求儿子不上学吗?为什么?②小亮能拒绝上学吗?为什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启思园:①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②材料:从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问题设计:从以上两段材料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为何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所有学习费用不是全部由国家负担的?)
3、材料研读:《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6万人。浙江省全省小学在校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49%、99.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初中招生60.72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在我国,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都要普及义务教育,人无例外、地无例外、校无例外。)
4、献计献策:
正在上八年级的学生小芳家庭出先了变故,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赌博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问题设计: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上。
(2)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讨论小芳爸爸的一言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组讨论小芳应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3)全班交流,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然后同学之间再做补充。
(指导学生抓住义务教育的两个特征展开讨论。)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及应如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可补充材料:民工子弟在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的读书生活;“录取通知书迟到一年,湖北一女生告赢母校”(见附录)。
5、学知导行:访问在外打工的青少年、家长或其他长辈,有没有经历过想上学而无机会的痛苦。
第三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受教育不仅关系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益,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使学生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应履行的义务;故本课时的重点是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是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发生在身边的不珍惜学习机会的现象。综合设计思路
1、故事导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3、人生AB剧:苏明娟的今昔对比。(问题设计: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4、活动设计: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5、我思我行:
(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3)出示:漫画《难„„》(见附录)。这一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6、反躬自省: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认识受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的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7、送给自己一句学习座右铭。
(设计意图: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8案例分析
1.父亲不让女读书 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
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
用心
爱心
专心
2.民工子女的读书之路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奶奶带着姐弟俩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托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
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三篇: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政治下册 6.1 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第1课时)教案 粤教
6.1 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6.1 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地位、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内容,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了解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组成和意义,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2.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及应受的制裁,懂得保护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公民有哪些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认识到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生命健康是重要的人身权利,从而自觉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2.当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遇到社会上发生损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或伤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行为,能够在不危及自己生命的情况下用正确途径求教,维护其他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教学重点】
①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法律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 ②中学生要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教学难点】
①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②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海导航: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表现在两方面: ⑴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阅读P29小剧场—“当被强行搜身的时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设想事件可能发展的几种结局。2.商场经理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3.假如你是小张,你准备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答案:1.(1)商场说检查是正常行为,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顾客有义务配合。(2)小张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不去追究商场的责任。
(3)小张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消费者委员会和其他法律途径的保护。2.商场经理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3.假如我是小张,我会:
(1)要求商店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2)向工商局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或打“12315”电话投诉;(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作为经营者,决不能以商店经常被盗为借口,随意怀疑消费者,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和所带的物品,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分析案例:(或采用“小品”法)
设计目的:懂得执法者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公民要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了解搜查的合法程序。
情景一: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犯罪嫌疑人。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出示搜查证,并说:“我们奉命搜查你的住宅,这是搜查证。”住宅主人允许他们进入屋内搜查。情景二: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出示搜查证,但住宅主人拒绝搜查,并不准公安人员进入。公安人员只好将住宅主人强行推开,暂时看管起来,执行搜查任务。
情景三: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对住宅主人说:“我们要搜查你的屋子。”住宅主人说:“请你们出示搜查证。”“什么搜查证,你不知道我们是公安局的吗?”“没有搜查证,不管什么人都不能对住宅进行搜查!”几个公安人员要强行搜查,住宅主人只好打110电话报警。
讨论:哪个情景中的公安人员的做法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为什么?
哪个情景中的住宅主人的做法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点评,结合学海导航的知识点。)
(延伸:教师搜查学生宿舍的做法虽然是出于某种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不合法的。)P32案例研讨:“耕牛失窃以后……”
讨论问题:村干部查找偷牛嫌疑人的这种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为什么?(结合P31学海导航相关知识点)⑵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2.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问:有哪些行为会侵害人的生命健康权?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杀人、殴打他人;制造、销售不合格产品造成消费者伤亡;食品不卫生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污染环境使他人死亡或残疾;恫吓他人使之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各种意外事故等。问:拐卖儿童、少年合法吗?为什么?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如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思考:为什么要禁止使用童工?)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 探究园:“案例研讨”P28
认真阅读并分析P28-29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n(1)杂耍队的这种行为违法吗?为什么? 3
n(2)观众对这种行为能管吗?怎样管才合适?
第四篇: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政治下册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2课时)教案 粤教版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讨论分析: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首先,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
其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第三,履行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思考:要是我们只需享受权利,不需履行义务,世界会怎样?
(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公民如果都不想履行服兵役的义务,那么大家的人身安全权利谁来保障?如果父母都不肯履行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们能享受教育的权利吗? 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每个公民既享有合法权利,又负有法定义务。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划线)
分析P15马克思的名言。
小结: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还表现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公民只有充分享受权利,才会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国家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假如公民都不依法纳税,国家失去了财政收入无法运转,也就无从保护公民的权利。
小结: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讨论: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
思考P13“探究园”问题2: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这说明了什么?(有些权利本身也是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小结: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所以,公民享受权利,同时要履行义务。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对于某些权利,公民可以放弃;对于法定义务,公民则必须履行。这既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 【浙江日报】2013年02月18日
一叠叠百元大钞“从天而降”,你会心动吗?海盐三名普通居民做出了选择:拾金不昧,将9万元交还失主,并谢绝了酬谢。
“就像坐了一回过山车。”50岁的王建明如此形容。王建明是一名木匠,去年在建筑工地上辛苦一年,今天拿到了9万元工钱。吃过中饭,王建明将钱码整齐后,放入一个纸袋,往摩托车车头上一挂,就出门去县城银行存钱。王建明家住于城镇吕塚村,去县城不过几十分钟车程。不料,当摩托车骑行到武原街道大曲集镇上时,纸袋底部裂开,钱开始掉落。而此时,天正下着雨,王建明戴着头盔,身穿雨披,浑然不知。
第一个发现王建明掉钱的是吴爱英。她女婿在集镇上开了一家农家乐饭店,店里微波炉坏了,她正拿着微波炉去维修。“掉钱啦,掉钱啦!”吴爱英大喊。“可是我嗓子都喊疼了,他却没有停车。”吴爱英说,当时有点懵了,不知道该不该将钱捡起来。
“钱被雨水淋湿了可不好。”吴爱英便放下微波炉,开始弯身捡钱。“当时一心想把钱捡起来,还给人家。”吴爱英说。附近居民朱小英见状后,也赶过来帮吴爱英一起捡钱。
此时,20岁的云南小伙胡世明正巧路过。他正急赶着去手机店买充电器,眼看一叠钱从摩托车上掉落。“我捡了一万元左右。”胡世明捡完钱后,站在附近一家小店门口避雨。“我准备在原地等失主回来。”胡世明说,失主一定很着急。
“这肯定是辛苦钱,不容易啊。”胡世明说,他在当地一家服装厂打工,去年收入3万多元,“来海盐3年多了,这里的人对我很友好。”胡世明说,将这些钱占为己有的念头根本没动过。
捡到的钱怎么处理?吴爱英拨打了110报警,武原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将9万元钱带回派出所。此时,王建明刚赶到银行,突然发现纸袋已破,钱已不翼而飞。当他拿起电话报警时,被告知立即去派出所认领。
“谢谢这些好心人,不然我这一年白忙了。”王建明领回失款后,对3位好心人逐一登门酬谢,却被一一婉拒。
这件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美德?(拾金不昧)这是不是法定义务呢?(是)
注:一般捡到钱不交还失主,是一种不当得利行为,是一种民事纠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捡钱的人有特定的工作职责,比如单位的保安,清洁工,仓库保管员等等,数 2
额一定以上要承担涉嫌侵占罪的刑事责任。法定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道德义务: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1、联系:有些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2、区别: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是应该履行的。
●练习:中学生小珊从小爱好写作,她用两年时间写的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中篇小说正式出版。小珊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支付单。在稿酬支付单“金额”一栏写着5250元,在“备注”一栏写着应缴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后实得稿酬4662元。奶奶看了支付单后有些不解:“你是个学生,好不容易得点儿稿酬,为什么还要纳税?”小珊也糊涂了:“我要不要纳税呢?”
小珊是否需要纳税?为什么?(提示:用权利和义务一致性观点来分析)小珊需要纳税。因为: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7.3《维护消费权》教学设计 粤教版
7.3《维护消费权》教学设计(粤教版八年级下册)
【分析教材】
本课是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指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八年级学生正是消费大军中的一员。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应享有的权益受法律保护,却对国家究竟在哪些方面对消费者的权利做出规定和给予的保护不了解,所以也就不懂得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2、学生的需要: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认识消费者权利的具体内容,懂得当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应怎样运用法律武器通过何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懂得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侵害应大胆地维权,并能运用各种方法,包括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识到消费者首先应该知法、懂法,提高自己的素质,才可能增强消费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六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应该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定的渠道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展示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并勇于同经济领域内的违法活动做斗争。【教学重点】
1、重点: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2、难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教学方法】
本框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预习中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侵害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教学过程】
7.3 维护消费权(板书)
(导入新课)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从小到现在有没有哪个同学不曾到过商店买过东西的吗?在这一过程中你的身份是什么?然后问:消费者(顾客)=上帝?
播放QQ的特别购物经历(flash)(简介:QQ因超市虚假广告“买一送一”的诱导,购买了彩电。购买之后才知道“买一送一”的真正意思是买一台彩电就将这台购买的彩电送回家。)
问: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不愉快的购物经历?
让学生举例说明(曾经买过假冒伪劣商品吗?你知不知道你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有没有想过要索赔?你索赔是否顺利?)。进而得出结论:消费者≠上帝。(最后用一句话引入新课教学)当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是否应该认命?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教学)
设问:
1、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什么?(板书)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哪些权利?(板书)①安全保障权。②知悉真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维护尊严权。
(这两个问题要在前面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回答。)学生回答完后再让学生通过活动形式把内容融入到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中去,通过事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学生的分析作最后总结。
(过渡):在现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我们的上述权利是否都得到尊重?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课本P65的案例研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小吴买书记》中小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吴的遭遇对我们有何启示?(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虽然小吴投诉了,但因为他没有购书凭证,所以维权起来会比较困难,这告诫我们,作为消费者必须具备权利意识。(课本P66-67)
为了避免掉进消费陷阱,我们应有正确的消费意识:(1)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2)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消费警示)
①不要轻信经营者的商业促销广告;
②不要被经营者的虚假打折、降价或者有奖销售的宣传所诱惑;
③不要轻信经营者的口头承诺,双方约定的东西一定要有文字凭证;
④不要轻信经营者的“终身包修”、“终身免费服务”等宣传;
⑤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的三无商品;
⑥不要购买无明码标价的商品和接受无明码标价的服务;
⑦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商品和街头无营业执照的地摊商品; „„
虽然我们提高了警惕,但所谓“客高一尺,商高一丈”,有时消费陷阱是防不胜防的,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为权益受到侵犯的消费者出主意。(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我国《消费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的权利有: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维护。
【巩固新课】
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D)A、自主选择权 B、公平交易权 C、依法求偿权 D、安全保障权
2、下列情形中属于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是(C)①贩卖假酒 ②挪用公款 ③克扣工人工资 ④强行推销商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3、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下列情况(C)
①产地、性能、价格 ②用途、等级、生产日期 ③商品的成本、降价幅度、降价范围 ④有效日期、主要成分、售后服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如今部分酒类的外包装上,也像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出现“过度饮酒,有害健康”、“酒后请勿驾车”等提示。这些温情话语(B)A、体现对消费者生命的关怀
B、扩大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C、会影响中国酒类的销售量
D、是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
【板书设计】
一、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1、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消费者主要享有的权利:
①安全保障权。②知悉真情权。
用心
爱心
专心 4 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维护尊严权。
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途径
1、消费者应该具备权利意识
2、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②请示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用心
爱心
专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