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Ⅰ卷)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
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
第二篇:199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
199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各项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采用天然火
③用粮食酿酒
④用麻纺线织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我国古代以煤为燃料进行冶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4.下列朝代中,都城在洛阳的是
A.西周 B.西汉
C.西晋
D.西夏
5.南宋初年,先后20多次上书,要求还都开封的主战派将领是
A.韩世忠
B.宗泽
C.岳飞
D.李纲
6.棉布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始于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守军抵抗失败,炮台陷落,其直接原因是
A.葛云飞中炮牺牲
B.琦善拒发援兵
C.奕山缺乏作战决心
D.牛鉴临战逃走 8.下列各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那拉氏勾结奕发动政变
②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制炮局
③洪仁总理太平天国政事
④洪秀全病逝于天京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9.中国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经济命脉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袁世凯统治时期
C.段祺瑞统治时期
D.国民党统治时期 10.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是一个
A.学术团体
B.政治团体
C.秘密团体
D.革命团体
11.下列人物中,在1927年革命最危急关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
A.恽代英
叶挺
B.贺龙
叶挺
C.贺龙
徐特立
D.恽代英
徐特立 12.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的优势是在
A.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时
B.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时
C.开始全国性的反攻时
D.辽沈战役取得胜利时 13.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14.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十将军由
A.公民大会选举
B.全体居民选举
C.首席将军任命
D.执政官指定
15.下列人物中,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的是
A.屋大维
B.克洛维
C.奥托一世
D.拿破仑三世
16.下列哪一改革标志着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
A.梭伦改革
B.大化改新
C.周世宗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
17.1866年日本爆发的市民暴动始于
A.兵库
B.大阪
C.江户
D.京都
18.下列四国中,由玻利瓦尔领导取得独立的是
A.委内瑞拉
B.智利
C.巴西
D.阿根廷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四月提纲”内容的是
A.摆脱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B.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C.全部政权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D.政权转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
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维希政权控制的地区与下列哪些国家接壤?
A.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B.比利时 卢森堡 瑞士
C.卢森堡 意大利 西班牙
D.意大利 西班牙 瑞士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21.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墨子的观点?
A.民贵君轻
B.人们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主张节约反对浪费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成吉思汗政绩的有
A.统一蒙古各部
B.攻占大理
C.使西夏臣服
D.率军灭金 23.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天工开物》的内容?
A.介绍农业生产经验
B.介绍欧洲的水利方法
C.记述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技术
D.描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
24.1853年,清政府为围困天京建立了
A.湘军
B.淮军
C.江南大营
D.江北大营
25.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照会的内容?
A.美国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特权
B.在其他各国的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D.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列强都享有投资权利 26.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和冯如四人的共同点有
A.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B.在江南制造总局以译书出名
C.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D.为中国近代交通事业作出了贡献
27.1924年为支持孙中山北上,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广泛的人民运动,要求
A.召集国民会议
B.成立广州革命政府
C.废除不平等条约
D.推翻直系军阀统治 28.下列各项中,与林伯渠有关的有
A.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B.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提出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参加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并在《会谈纪要》上签字
D.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29.1949年初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谈判八项条件,其中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
B.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
C.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D.依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改组国民政府
30.下列哪些关于隶农制的说法是正确的?
A.隶农源于奴隶和破产农民
B.隶农在奴隶主的大农庄上劳动
C.在罗马帝国,隶农的地位不断提高
D.隶农是西欧封建农奴的来源之一
31.下列哪些事件发生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
A.中国明朝郑和奉命出使西洋
B.经过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王国形成
C.奥斯曼土耳其占领阿德里亚堡
D.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李朝
32.19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或战争取得的领土有
A.佛罗里达
B.路易斯安那
C.夏威夷
D.阿拉斯加
33.1932年法、比出兵鲁尔,其影响和后果有
A.德国工商业停顿
B.马克狂跌物价飞涨
C.德国革命浪潮高涨
D.法国的占领费用巨大 3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衰退,就其主要原因,法国不同于英国的有
A.丧失了大批青壮劳动力
B.在俄、奥、土等国的投资丧失殆尽
C.本国的战争债务巨大
D.工农业发达地区遭受到严重破坏
35.1956年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后,出兵侵略埃及的有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以色列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______世纪中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欧洲到______世纪中期才有活字版。
37.明清时期,我国的南海诸岛被称为“______”和“______”。38.指出“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的是______,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 的组织者之一。
39.清政府1908年颁布《______》,1911年裁撤军机处,组成了一个“______”,“预备立宪”骗局 至此真相大白。
40.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邓小平等先后在______、恩隆和______领导武装起义,形成了左右江革 命根据地。
41.______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______三大口号。
42.恺撒的《______》和 的《______》分别记载了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
43.1532年西班牙冒险家______率兵侵犯秘鲁。44.19世纪晚期,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者是______,高效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者是______。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______境内南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和塞尔维亚王国合并组成了塞尔维亚—克 罗地亚—王国。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题4分,第47题6分,共1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46.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
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摘自《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摘自《胶滨语录》
材料三: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摘自《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四:十四年正月攻河南,有营卒勾贼,城遂陷,福王常洵遇害。
摘自《出劫纪略》
回答:①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②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三反映了两种解决方法,这两种解决方法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③材料四中的“贼”指什么?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47.以下材料是法国《1791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
选出的审判官。材料三: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积极公民”。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
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摘自《法国大革命的立法文献》
回答:①材料2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②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
③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8题8分,第49题11分,第50题11分,共3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 理清楚,否则扣分。
48.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
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49.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结果
如何?说明导致上述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50.结合印度历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原因,归纳各次斗争的特点,并指出这 一斗争的结局。1992年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D 4.C 5.B 6.C 7.B 8.A 9.D 10.B
11.C 12.D 13.B 14.A 15.C 16.B 17.A 18.A 19.C 20.D
二、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21.BCD
22.AC
23.ACD
24.CD
25.ABD
26.AD
27.AC
28.ABD
29.ABC
30.AD
31.ACD
32.ABCD
33.ABCD
34.BD
35.ABD
三、填空题(共10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
36.11 15 37.万里长沙 千里石塘
38.陈天华 华兴会
39.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40.百色 龙州
41.1945 团结
42.高卢战记 塔西佗 日耳曼尼亚志
43.法兰西斯科·皮萨罗
44.卡尔·本茨 鲁道夫·狄塞尔
45.奥匈帝国 斯洛文尼亚
说明:中国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写错一字即不给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2题,第46题4分,第47题6分,共10分)
46.①明末,土地兼并严重。(1分)
②一种是借鉴先代田制加以改良,维护封建土地制度;(1分)一种是夺取地主土地,采用暴 力手段打破旧秩序。(1分)
③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仇视农民起义。(1分)
47.①《论法的精神》(或《法意》)。(1分)
②材料1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而材料三中的条文又以居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 制公民的选举权。(2分)
③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 的角度来看,是有进步意义的。(2分)但是,用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体现了用财产上的不平
等代替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1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8题8分,第49题11分,第50题11分,共30分)
48.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1分)导致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1分)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1分)杨
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
本原因是错误的。(2分)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
不对的。(1分)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影响。(2分)
评分标准: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分时应 注意:
1.能把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在矛盾的,加1分。
2.凡能明确地从全面和片面、现象和本质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并 言之成理的,加1分。
3.本题总得分不能超过8分。
49.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1分)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复辟帝制;(1分)反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1分)孙中山的努力屡遭挫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1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1分)实
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分)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
义改造;(1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分)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主义制度。(1分)
孙中山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 道路。(1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中国
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1分)评分标准:虽以要点记分,但有不切题意之处或条理不清扣1分。
50.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占有,英国殖民者和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民族矛盾上升到主
导地位。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民族起义。(2分)这是一场社会各阶层参加的反英民族大起义,部分封建王公居于领导地位。(1分)
19世纪中叶以后,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和控制,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高涨。(2分)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提出自治 的主张,其左翼在这次群众性的、争取自治的反英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印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登 上政治舞台。(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改战时对印度的怀柔政策为高压政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
(1分)具有妥协性的国大党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衰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分)1947年英国被迫公
布印巴分治方案,1950年印度宣布为共和国。(1分)
评分标准:虽以要点记分,但有不切题意之处或条理不清扣1分。
第三篇:2018年 高考天津卷 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3.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7.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右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学#科网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14.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2【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
4.【答案】D 【解析】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而1830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B项排除;“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B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排除;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已经开始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论断并不是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预见,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可得出可以通过消灭生产力与夺取新的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是《共产党宣言》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的阐述,并没有针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且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依据题干中“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信息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自身所创造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可得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通过的,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和关税战,导致国际贸易萎缩,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影响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②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材料中并未体现,①排除,贸易战也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④不符合史实,故A、B、D项排除。
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次大会应该是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据此分析可知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①②③地点均不合题意,故A、B、C项排除。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
(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紧扣材料一中的“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材料“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的信息,联系时代背景,从高产农作物的引进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既脆弱又顽强”,分别从脆弱与顽强两个方面分析,“脆弱”可以从小农经济下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以及自然灾害等角度分析,“顽强”可以从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解答时需要理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意思,即经济重心的转移,据此举例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信息及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中“国家全力倡导、监督”“农为国本”信息可知国家的重视,“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反映了过渡的依赖而难以改革;第二小问,可以结合自然经济的特点、“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名师点晴】本题以农业为核心内容,与三农相关,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涉及三农问题,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需要关注一些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等。
13.【答案】
(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3)不准确。
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的相关内容。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可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由“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等信息可得出严复回归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化,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1918年”,联系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第(3)问,需要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的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
(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战与世界战争格局的演变。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紧扣材料一中“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等信息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雅典民主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等角度分析归纳。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回顾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德国统一,势力增强,大力发展军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据此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可以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如英国扩军备战,调整与法国、俄国的关系,组成三国协约,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心态可根据“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分析即可;原因可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的最终结果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是冷战,据此回答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可以从国际合作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篇: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全国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工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8.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11.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
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12.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
①聘请外国军事教官
②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
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
④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13.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4.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17.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人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
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18.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9.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并领导过南昌起义的是
A.朱德、贺龙、刘伯承
B.朱德、贺龙、陈毅
C.朱德、刘伯承、叶剑英
D.朱德、林彪、彭德怀
20.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 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1.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22.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2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治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
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
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25.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
A.蓄奴州数目增加
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
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26.19世纪上半期,在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中不包括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伊朗
D.印度 27.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28.下列关于一战后几个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向德国提供贷款和进行投资
B.德国向美国支付赔款
C.英国向德国提供贷款
D.英国向美国偿还战时贷款
29.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某种联系,它们都
A.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设计了一个明显的理由 B.赞成在作品中表现自我
C.是精神生活出现危机的反映
D.提倡用意识的延续取代行动的延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据《新唐书》
材料二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措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四
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据《陆宣公翰苑集》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10分)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3分)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9分)33.阅读下列材料:
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后,热月党领导的国民公会于1795年制定了宪法。宪法草案报告人
在解释宪法的指导思想时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优秀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个别例外,优秀人物应该从下面这类人中去寻找: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由于他们拥有财产而过着优裕的生活,因而很有教养;这种教养使他们明智而有判断力,可以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一个由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秩序的国家,而由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将陷入自然状态(按:即无政府状态)。”
——(法)阿·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简编》
回答:
对这段话写一篇短评。(12分)
(说明)文中应包括当时的背景、这段话所含的政治主张、对它的评价。
评价时对它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均可同等得分。限180字,超过200字要扣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5分,第35题13分,第36题13分,共计41分。
34.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15分)35.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10分)有何重要意义?(3分)
36.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13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答案:(共75分)1.B 2.A 3.A 4.A 5.D 6.C 7.C 8.A 9.D 10.B 11.C 12.D 13.B 14.C 15.C 16.D
17.B 18.A 19.A 20.D 21.C 22.A 23.D 24.A 25.B 26.C 27.B 28.B 29.D 30.B
二、材料解析题:(共34分)31.答案要点:(10分)
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1分)奖励
农桑,发展生产;(2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2分)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2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3分)32.答案要点:(12分)
属殖民地性质。(3分)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2分)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3分)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2分)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2分)33.答案要点:(12分)
背景:革命高潮已过去,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正常秩序。(3分)主张:由资产阶级独占统治、实行法治、稳定局势、立法明智。(4分)评价:①基本肯定:符合历史客观发展需要;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革命的任务;稳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5分)②基本否定:否定了雅各宾派的民主精神;资产阶级独占统治体现了它的局限性;排斥人民群众,破坏了平等原则。(5分)
评分说明:如果既肯定又否定而且言之有据,也可给分。评价部分总分不得超过5分。
三、问答题:(共41分)34.答案要点:(15分)
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清时期玉米、甘薯逐渐
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4分)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
廉,深受欢迎。国内务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7分)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4分)35.答案要点:(13分)
方针政策: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2分)
(2)经济方面,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3分)(3)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分)
(4)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2分)
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3分)36.答案要点:(13分)
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
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6分)
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
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第五篇: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制造陶器 C、种植栗、水稻 D、饲养猪、水牛
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 A、邯郸 B、大梁 C、临淄 D、宛
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
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
A、广通渠 B、通惠河 C、会通河 D、胶莱河
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 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 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 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
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俄国 ⑤日本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安事变 ②一·二八抗战 ③华北事变 ④一二·九运动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 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②南昌起义 ③广州起义 ④八七会议 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⑥遵义会议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
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 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 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 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 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
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 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 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 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
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3、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 24、18世纪初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A、已无力阻拦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命
25、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26、德国首相俾斯麦推行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取缔严重威胁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民主工党 B、巩固和加强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C、消除欧洲工人运动中心已转移到德国所产生的影响 D、镇压国内反抗,集中力量对外扩张 27、19世纪亚洲各国反抗西方侵略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 C、坚持反帝斗争 D、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9、《和平法令》在向一切交战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同时,还特别向曾经对社会主义运动贡献最多的三大参战国的觉悟工人发出呼吁。这三国是
A、英美法 B、法德俄 C、美俄英 D、英法德
30、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最后是通过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骗取选票,获得议会多数 C、国家元首的授权 D、胁迫当局解散其他政党
31、与右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
A、1936年3月-1937年2月 B、1937年3月-1938年9月 C、1938年10月-1939年2月 D、1939年3月-1939年9月
32、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国投降
3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时期,①非洲取得独立的国家最多,②阿尔及利亚、埃及安哥拉都是在这一时期独立的。其中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34、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5、要了解“王莽改制”的史实,可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36、唐代著名的手工业产品有
A、益州绫锦 B、宣州的纸 C、邢州白瓷 D、扬州铜镜
37、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相关的有 A、交子 B、岁币 C、瓦肆 D、机房
38、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39、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40、下列各项,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关的有 A、《八一宣言》 B、皖南事变 C、“三三制”原则 D、“精兵简政”政策
41、中共“七大”的重大意义在于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2、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进度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3、恩格斯在总结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特点时指出,为取得完全成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使更激进的派别执政,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当这个目的达到时,激进派及其激进措施就会“从舞台上消失了”。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看
A、大资产阶级执政时一系列反封建法令的实行就是完全成熟了的革命果实
B、众多革命俱乐部的出现,表明革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目的 C、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推行的革命政策,表现了激进派采取的激进措 施
D、热月政变和政变后的变化说明,激进派及其措施“从舞台上消失了”
44、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920年下半年起进入高潮,其原因有
A、素丹成为英国的傀儡
B、土耳其的属国和欧洲大部分领土被列强瓜分 C、希腊军队向土耳其内地推进 D、国民军获得国外的大力支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国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 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的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 北戴河会议通过)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结合材料回答:
①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8分)
②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4分)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 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
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
①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6分)②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6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8题17分,第49题16分,共33分。
48、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12分)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5分)
49、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6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B D A B A C B D A 11.D D C A D C A A B B 21.C A A B A B D C D C 31.C A D B
二、多项选择题
35.BD ABCD ACD BCD AC 40.ABC ACD AC ACD BCD
三、材料解析题
45、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应 充分肯定。
46、答案要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2分)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2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2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2分)
47、答案要点:
①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2分)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2分)
②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2分)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4分)
四、问答题
48、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采,《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6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2分)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3分)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1分)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4分)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分)
49、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劳动人民。(1分)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来往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4分)西属拉美殖民地由西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由宗主国出生的封建贵族充任高级官吏。(1分)他们控制矿山和种植园,奴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没有统一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3分)
北美独立战争是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而取得胜利的。(4分)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没有 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是各地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