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历史试题4
高考历史试题
24.《资治通鉴》第191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史称“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① 孔子倡导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
④ 唐朝法律的选官制度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25.《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
B.改革官制
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
D.强化皇权
26.《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田”
B.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C.“除井田,民得卖买”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27.《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8.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推崇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29.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智者学派的主张
③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30.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1.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32.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33.“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34.五百二十年前,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40.(25分)
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西方古代: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中国近现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西方近现代: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
追求”。
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西方当代: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12分)(3)根据材料概括,西方社会从古到今的幸福观,并阐释你的幸福观。(7分)
41.(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享年 秦前
211年—前207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15年 西汉
前206年—公元8年
由王莽禅代
215年 新莽
9年—23年
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15年 东汉
25年—220年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196年 三国
220年—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魏由西晋禅代(265)吴亡于西晋(280)
61年 西晋
265年—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52年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317年—589年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273年 隋
589年—618年
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30年 唐
618年—907年
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代取代
290年 五代
907年—960年
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54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168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153年
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请结合唐宋有关史实评价)。(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4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4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結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9分)
4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7分)(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26.B. 27C 28D 29 C 29C 30 B【解析】本题易错选D项,错选原因是考生混淆了东西思想的本质区别,17世纪中国思想家只反对君主专制,而没有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属于封建末带民主色彩的思想;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A、C、D都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31 D 32A.
3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和正确判断的能力,难度中等。注意材料中的“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说明此评价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新航路的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知②④正确;材料重点强调东西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因此①③的表述不符合材料的意思,答案为D。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40.(25分)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或重视道德修养。(2分)特 点: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2分)。原 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答对一点即可)(2分)(2)中国: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2分)经济: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西方: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
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3)发展趋势:古代: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或答忽视物质享受);(2分)近代:追求物质享受(或答享乐主义流行);(2分)
现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2分)。
个人幸福观略。41.(12分)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王朝更替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佛教、道教思想流行。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
不清楚。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4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1)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跃居世界首位;现代战争的胜负极大的依赖于参战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美国在二战中生产出大量战争物资,极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实力(任意三点6分)
(2)交战双方的工业水平、综合国力;先进的武器装备;人心的向背(或人民的支持);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指挥;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军队的管理水平(任意三点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8.(1)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第二篇:199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
199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各项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采用天然火
③用粮食酿酒
④用麻纺线织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我国古代以煤为燃料进行冶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4.下列朝代中,都城在洛阳的是
A.西周 B.西汉
C.西晋
D.西夏
5.南宋初年,先后20多次上书,要求还都开封的主战派将领是
A.韩世忠
B.宗泽
C.岳飞
D.李纲
6.棉布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始于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守军抵抗失败,炮台陷落,其直接原因是
A.葛云飞中炮牺牲
B.琦善拒发援兵
C.奕山缺乏作战决心
D.牛鉴临战逃走 8.下列各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那拉氏勾结奕发动政变
②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制炮局
③洪仁总理太平天国政事
④洪秀全病逝于天京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9.中国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经济命脉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袁世凯统治时期
C.段祺瑞统治时期
D.国民党统治时期 10.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是一个
A.学术团体
B.政治团体
C.秘密团体
D.革命团体
11.下列人物中,在1927年革命最危急关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
A.恽代英
叶挺
B.贺龙
叶挺
C.贺龙
徐特立
D.恽代英
徐特立 12.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的优势是在
A.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时
B.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时
C.开始全国性的反攻时
D.辽沈战役取得胜利时 13.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14.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十将军由
A.公民大会选举
B.全体居民选举
C.首席将军任命
D.执政官指定
15.下列人物中,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的是
A.屋大维
B.克洛维
C.奥托一世
D.拿破仑三世
16.下列哪一改革标志着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
A.梭伦改革
B.大化改新
C.周世宗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
17.1866年日本爆发的市民暴动始于
A.兵库
B.大阪
C.江户
D.京都
18.下列四国中,由玻利瓦尔领导取得独立的是
A.委内瑞拉
B.智利
C.巴西
D.阿根廷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四月提纲”内容的是
A.摆脱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B.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C.全部政权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D.政权转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
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维希政权控制的地区与下列哪些国家接壤?
A.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B.比利时 卢森堡 瑞士
C.卢森堡 意大利 西班牙
D.意大利 西班牙 瑞士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21.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墨子的观点?
A.民贵君轻
B.人们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主张节约反对浪费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成吉思汗政绩的有
A.统一蒙古各部
B.攻占大理
C.使西夏臣服
D.率军灭金 23.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天工开物》的内容?
A.介绍农业生产经验
B.介绍欧洲的水利方法
C.记述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技术
D.描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
24.1853年,清政府为围困天京建立了
A.湘军
B.淮军
C.江南大营
D.江北大营
25.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照会的内容?
A.美国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特权
B.在其他各国的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D.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列强都享有投资权利 26.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和冯如四人的共同点有
A.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B.在江南制造总局以译书出名
C.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D.为中国近代交通事业作出了贡献
27.1924年为支持孙中山北上,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广泛的人民运动,要求
A.召集国民会议
B.成立广州革命政府
C.废除不平等条约
D.推翻直系军阀统治 28.下列各项中,与林伯渠有关的有
A.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B.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提出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参加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并在《会谈纪要》上签字
D.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29.1949年初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谈判八项条件,其中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
B.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
C.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D.依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改组国民政府
30.下列哪些关于隶农制的说法是正确的?
A.隶农源于奴隶和破产农民
B.隶农在奴隶主的大农庄上劳动
C.在罗马帝国,隶农的地位不断提高
D.隶农是西欧封建农奴的来源之一
31.下列哪些事件发生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
A.中国明朝郑和奉命出使西洋
B.经过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王国形成
C.奥斯曼土耳其占领阿德里亚堡
D.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李朝
32.19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或战争取得的领土有
A.佛罗里达
B.路易斯安那
C.夏威夷
D.阿拉斯加
33.1932年法、比出兵鲁尔,其影响和后果有
A.德国工商业停顿
B.马克狂跌物价飞涨
C.德国革命浪潮高涨
D.法国的占领费用巨大 3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衰退,就其主要原因,法国不同于英国的有
A.丧失了大批青壮劳动力
B.在俄、奥、土等国的投资丧失殆尽
C.本国的战争债务巨大
D.工农业发达地区遭受到严重破坏
35.1956年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后,出兵侵略埃及的有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以色列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______世纪中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欧洲到______世纪中期才有活字版。
37.明清时期,我国的南海诸岛被称为“______”和“______”。38.指出“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的是______,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 的组织者之一。
39.清政府1908年颁布《______》,1911年裁撤军机处,组成了一个“______”,“预备立宪”骗局 至此真相大白。
40.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邓小平等先后在______、恩隆和______领导武装起义,形成了左右江革 命根据地。
41.______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______三大口号。
42.恺撒的《______》和 的《______》分别记载了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
43.1532年西班牙冒险家______率兵侵犯秘鲁。44.19世纪晚期,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者是______,高效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者是______。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______境内南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和塞尔维亚王国合并组成了塞尔维亚—克 罗地亚—王国。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题4分,第47题6分,共1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46.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
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摘自《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摘自《胶滨语录》
材料三: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摘自《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四:十四年正月攻河南,有营卒勾贼,城遂陷,福王常洵遇害。
摘自《出劫纪略》
回答:①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②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三反映了两种解决方法,这两种解决方法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③材料四中的“贼”指什么?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47.以下材料是法国《1791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
选出的审判官。材料三: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积极公民”。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
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摘自《法国大革命的立法文献》
回答:①材料2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②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
③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8题8分,第49题11分,第50题11分,共3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 理清楚,否则扣分。
48.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
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49.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结果
如何?说明导致上述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50.结合印度历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原因,归纳各次斗争的特点,并指出这 一斗争的结局。1992年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D 4.C 5.B 6.C 7.B 8.A 9.D 10.B
11.C 12.D 13.B 14.A 15.C 16.B 17.A 18.A 19.C 20.D
二、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21.BCD
22.AC
23.ACD
24.CD
25.ABD
26.AD
27.AC
28.ABD
29.ABC
30.AD
31.ACD
32.ABCD
33.ABCD
34.BD
35.ABD
三、填空题(共10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
36.11 15 37.万里长沙 千里石塘
38.陈天华 华兴会
39.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40.百色 龙州
41.1945 团结
42.高卢战记 塔西佗 日耳曼尼亚志
43.法兰西斯科·皮萨罗
44.卡尔·本茨 鲁道夫·狄塞尔
45.奥匈帝国 斯洛文尼亚
说明:中国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写错一字即不给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2题,第46题4分,第47题6分,共10分)
46.①明末,土地兼并严重。(1分)
②一种是借鉴先代田制加以改良,维护封建土地制度;(1分)一种是夺取地主土地,采用暴 力手段打破旧秩序。(1分)
③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仇视农民起义。(1分)
47.①《论法的精神》(或《法意》)。(1分)
②材料1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而材料三中的条文又以居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 制公民的选举权。(2分)
③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 的角度来看,是有进步意义的。(2分)但是,用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体现了用财产上的不平
等代替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1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8题8分,第49题11分,第50题11分,共30分)
48.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1分)导致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1分)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1分)杨
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
本原因是错误的。(2分)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
不对的。(1分)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影响。(2分)
评分标准: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分时应 注意:
1.能把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在矛盾的,加1分。
2.凡能明确地从全面和片面、现象和本质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并 言之成理的,加1分。
3.本题总得分不能超过8分。
49.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1分)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复辟帝制;(1分)反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1分)孙中山的努力屡遭挫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1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1分)实
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分)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
义改造;(1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分)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主义制度。(1分)
孙中山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 道路。(1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中国
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1分)评分标准:虽以要点记分,但有不切题意之处或条理不清扣1分。
50.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占有,英国殖民者和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民族矛盾上升到主
导地位。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民族起义。(2分)这是一场社会各阶层参加的反英民族大起义,部分封建王公居于领导地位。(1分)
19世纪中叶以后,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和控制,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高涨。(2分)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提出自治 的主张,其左翼在这次群众性的、争取自治的反英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印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登 上政治舞台。(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改战时对印度的怀柔政策为高压政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
(1分)具有妥协性的国大党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衰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分)1947年英国被迫公
布印巴分治方案,1950年印度宣布为共和国。(1分)
评分标准:虽以要点记分,但有不切题意之处或条理不清扣1分。
第三篇: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
2007年高考试题历史试卷(上海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④D.①②④
19.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B.林肯
C.拿破仑D.屈原
20.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21.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22.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收复台湾B.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D.颁布《钦定西藏章程》
23.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24.《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5.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
①沙俄②苏俄③苏联④独联体⑤俄罗斯
A.①②B.②⑤
C.②③D.③④
26.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2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28.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
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
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
29.“《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30.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31.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
32.右图为欧盟驻华使团设计的一张题为“祝欧盟生日快乐”的贺卡。这一设计的寓意是
A.今年正逢欧盟成立50周年大庆
B.招财进宝是民间祈福的一种习俗
C.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的期盼
D.欧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国农历金猪年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
3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上)(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2分)
34.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疆”到底在哪里?
问题:(12分)
(1)美国是如何扩展其“边疆”的?(9分)
(2)这种扩展的影响是什么?(3分)
35.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问题:(8分)
(1)英、德、日、中四国人均GDP呈现何种趋势?(2分)
(2)自1700年至1913年英、德、日三国人均GDP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3分)
(3)与1913年相比,1950年德国和日本的人均GDP为何增加不多?(1分)
(4)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均GDP持续落后于英、德、日三国,原因是什么?(2分)
36.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9分)
37.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题:(10分)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6分)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3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8.“1860年代的诞生”
从中外历史的进程来看,19世纪60年代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资本主义”、“工人阶级”、“工程师”、“民族”、“自强”等词汇的出现和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其中一位政治家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试以“1860年代的诞生”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
1.在撰写小论文之前,先简略叙述19世纪60年代所发生的重要史实。(6分)
2.以“1860年代的诞生”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等展开论述。(24分)
注意:
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叙述要清晰连贯
5.文字要通顺流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A组
1C2D3A4C5B6D7D8C9D10B11B12A13B14C15A
B组
1D2B3C4B5A6C7D8A9C10B11D12A13C14B15D
共同部分
18B19D20D21C22B23C24D25C26A27A28A29B30B31D32C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
以下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因此,对学生答题的评分,只要意思与本答案要点相符即可,不要求文字表述与本答案相同。
16A.(1)一条鞭法。
(2)减轻农民负担,削弱人身依附关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
(3)材料一的“丁”指成年男子,材料二的“丁”是赋税单位。
16B.(1)负责司法。
(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不会,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触犯皇帝罪不可恕。或者,会,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人治”的特征,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
17A.(1)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高科技。
(2)原因、背景,如: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需要等;过程,如: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
(3)正面影响,如: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等。负面影响,如: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等。
17B.(1)对内独裁、对外侵略。
(2)战后民主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如:成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等。
(3)德国成为民主国家,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33.(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34.(1)经济扩展,如:成为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等。科技扩展,如: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在高科技领域占据全球的优势地位等。政治扩展,如:成为超级大国,称霸世界与独霸世界等。
(2)对美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
注:标答仅供参考,答案不必全部符合标答。如考生答到有形的自然边疆、空间的拓展、文化的扩展等内容也给分。考生也可以围绕边疆的扩展,从个体的视角梳理、综合、分析后,进行回答。
35.(1)英、德、日的人均GDP快速上升,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缓慢。
(2)英国工业革命,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3)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战败。
(4)中国的人均GDP持续落后有诸多原因,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缓慢等。
36.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仅给出结论,未利用任何材料进行论证。
第三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
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
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37.(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
注:标答仅供参考,答案不必全部符合标答。考生也可从个体的视角梳理、综合、分析后,进行回答。
(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本题旨在了解考生对历史过程的分析、评判能力,驾驭、运用史实和史料的能力以及历史叙述与论述的能力。本题可以选取一个视角:也可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38.本题每卷应至少由三人评阅,各人独立打分,以所得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有小数出现则4舍5入);如果任何两人给出的分值之差等于或大于阈值,应由中心组重新评阅。第一部分:
(1)史实:史实完整。
(2)叙述:清晰连贯。
第二部分:
(1)主题:能够依据材料和要求提炼鲜明主题。
(2)观点:观点突出。
(3)史实:所引史实典型而充分。
(4)论述:论据与论证充分。
(5)文字:文字通顺流畅。
第四篇: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
浅谈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
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后中我国将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队伍,同时组织开展公务员公开遴选试点,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这是我国改变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最明显的信号。
自从实施《公务员法》以来,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强调公务员必须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这使得绝大多数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和工人、农民很难通过现行考试制度成为公务员。尽管一些地区放宽了考试条件,允许农民、工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资格考试,但由于“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在考试录用条件中所占比重较大,公务员的大门实际上向工人、农民关闭。公务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未必具有工作能力;而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又未必具有较高学历,从而没有机会成为公务员。如何在公务员考试录取环节有效克服这一矛盾呢? 其实,西方国家在公务员制度建设中早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那些必须面向大众的公务员,他们采用一套公开选拔的政务官考核录用标准体系;而对于那些负责国家机关内部事务的专业技术服务类的公务员,他们则采用另一套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并且根据公务员服务的年限,逐级晋升。在公务员队伍中区分事务官与政务官,既可有效保证公务员改革不偏离民主发展的方向,同时又可使许多从事专业技术服务类职务的公务员具有向上攀登的空间。那些有志于担任公务员的工人、农民完全可以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担任政务官。如果他们想要进入公务员团队担任事务官,则必须经过复杂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不是劳动模范评审制度,也不是选拔技术精英制度。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是一种国家层面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确保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础性法律制度。所以,公务员考试录取不能面向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分配指标,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高等院校的专业技能考试制度。
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的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公平选拔原则。如果过分强调录取工人、农民的比例,就会在无形中破坏公务员公平选拔原则,在照顾工人、农民比例的同时,把优胜劣汰的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变成一项纯粹政治意义上的权力分享制度。所谓公平选拔原则:一方面要求从制度上改变过去那种面向大城市、大专院校毕业生的考试录用标准;另一方面要求在法律规范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为了照顾某个特殊的群体而人为地放宽标准。其次,民主选拔原则。之所以强调公务员必须接受选民的检验,根本原因在于,公务员是为选民提供服务的特殊群体;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应由选民考评。如果公务员选拔变成了考试选拔,那么,公务员改革就会回到古代社会那种“八股取士”的老路上去,就会出现方向性问题。通过考试选拔公务员,不是考试定终身,而是要在资格考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面向选民的选拔机制。考试选拔制度只是一种准入制度,它不是公务员唯一的选拔制度。通过考试取得公务员资格之后,要想从事务官变为政务官,还必须接受选民的检验;第三,公开选拔原则。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在公务员选拔任用方面,形式上公开,实质上不公开。公务员考试流于形式,公务员的录用“任人唯亲”。个别一些地方的公务员选拔考试中,所有上榜考生均为当地领导干部的子女。这说明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边际效用正在递减,负面效应正在显现。要想改变这种暗箱操作盛行的状况,必须尽快建立公务员分类管理体制,把考试录用制度的负面效果降低到最低程度。今后所有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都必须进行资格选拔考试,而要想担任政务官,必须辞去现有的公务员职务,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接受选民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秘密考试与公开录用有机结合起来,防止一些人避开公务员公开选拔制度,依靠间接方式获得更高一级的职务。
第五篇:2012年台湾地区高考历史试题
2012年台湾地区高考历史试题单项选择题
编辑:九江市一中周明学 时间:2012、7、5 说明:涂红者为答案
1.台湾人原本习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在日本统治台湾之后,台人对于时间观念的认识较为精确,这与下列哪一项变化最有关系?
(A)工厂与学校普及(B)引进度量衡制度(C)机械力取代畜力(D)钟表行普遍出现
2.某一时期,欧洲各地开始出现一种团体,成员需学习古代希腊哲学、基督教神学与人文学知识。后来,法学与医学逐渐成为重要学习科目。这些成员学成后多担任教师或进入政府与教会服务,该团体是:
(A)行会
(B)大学(C)修道院(D)皇家学会
3.历史教科书描述某场战争:此为欧洲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主要战场在日耳曼地区,因而使该地的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战后所签订的合约,不但影响到国际关系的发展,也确立国家独立主权的原则,这场战争是:
(A)三十年战争(B)七年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4.一位学者指出∶这个佛教宗派的主张,与传统儒学重人文的理念趋同,大幅削弱佛教的宗教性质。这个宗派的兴起与流行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发展。这个佛教宗派是指∶
(A)禅宗(B)天台宗(C)白莲教(D)密宗
5.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6.五代时期,位于南方的楚国,曾大量种植一种盛行于唐代的商品作物,成为该国主要的经济来源。楚国国君曾向梁太祖请求,每年上贡 25 万斤,换取该项作物的贩卖权,意即允许楚国将该项作物运至黄河南北,交换北方的衣料和战马,楚国因此获利甚丰。该项商品作物是∶
(A)茶叶(B)棉花(C)罂粟(D)烟草
7.一位史家评论:“查士丁尼可算是最后一个真正的罗马国王: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拜占庭皇帝。”从罗马国王与拜占庭皇帝的差异判断,下列哪一项可以呼应查士丁尼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拜占庭皇帝”?
(A)说出“皇诏就是法律”的名言(B)领导编成庞大的查士丁尼法典(C)积极恢复罗马帝国的旧时疆域(D)重建君士坦丁堡并使用拉丁文
8.表1是“连续五年移入台湾在户口单位登记的人口数”,这最可能是下列哪个年代的统计?(A)17世纪60年代(B)17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9.《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历史上的哪一现象或变迁?
(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
10.有人认为:工厂工人的薪资只要能维持其生计即可,如果工资够过高,工人生活改善,就会多生小孩,人口随之增加;如此一来,劳动力便增加,工资随之下降,甚至低于先前水准。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A)反映出中古时期行会对工资的看法(B)代表法国大革命前夕保守派的观点(C)反映出十九世纪英国资本家的态度(D)代表二十世纪初俄国共产党的主张
11.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 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这种把自然与人心结合加以论述的学问应是∶
(A)汉代经学(B)唐代佛学(C)宋代理学(D)清代考据学
12.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13.日本在一份文告中宣示:“为帝国之存于东亚之安宁,我们必须对该两国宣战。”而一本历史著作提到:“日本为了快速跨出南进步伐,控制南太平洋,声称不惜与两国一战。这两份资料中所指的两国是:
(A)中、美(B)中、苏
(C)美、英(D)美、苏
14.台湾某报刊谱写宣传歌曲,说明其宗旨,歌词如下:“黑潮澎湃,恶气满天,强暴横行,莫感言;赖有志,奋起当先,开笔战,解倒悬。光荣哉,言论先鞭。”这最可能是那个报刊?
(A)20世纪30年代的总督府公报(B)20世纪20年代的台湾日日新报(C)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新民报(D)20世纪50年代的中央日报
15.一位学者主张:“国家、民族、语言与文化应该互为一体,国家是民族的本体,每个民族都受到召唤,建立国家。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何时?
(A)十五世纪初英法百年战争时(B)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时(C)法王路易十四废除南特诏书(D)十九世纪意、得两国运动时
16.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夥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后来因失业回到家乡,仍作烧炭工人。杨秀清此时的「失业」,与某一城市的开港有关。这一城市应是∶
(A)广州(B)上海(C)天津(D)南京
17.课堂上同学们进行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专题报告时,讨论起照片和绘画两种资料的价值。以下哪位同学的观点最合理?
甲:照片是科技产品,不会造假,是过去的真实翻版 乙:绘画是画家所作,只要不虚构,就是过去的重现 丙:照片和绘画并非当时人留下的作品,都不可行 丁:照片和绘画都不等于过去,只是通往过去的路径(A)甲(B)乙(C)丙(D)丁
18.一位外国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车要先取得通行许可证明,才能买车票;到了目的地,看到满城尽是脚踏车;在路边摊买烧饼时,摊贩向他要粮票。这位观光客见到的景象最可能在∶
(A)1919年的上海(B)1936年的南京(C)1955年的香港(D)1970年的北京
19.王元规是太原人,父亲过世后,母亲带他回娘家。当地一位富豪,欲将女儿嫁给他。母亲考虑自己的贫困处境,有意结此亲事,当时才十二岁的王元规却哭著说∶「古人 讲究门当户对,我们不能因为暂时住在这里,就不顾身分。」母亲觉得有道理,就婉拒了这门亲事。这则故事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观念?
(A)这应是发生在西汉初年,反映当时的门第观念(B)当时的世家子弟年纪虽幼,却可自己决定婚事(C)地方富豪有意与高门子弟联姻,提高社会地位(D)当时女性地位高涨,子女的婚姻全由母亲决定
20.某国科学家提出一份医学报告,指出:该国人的尿液无尿氮高达20%,而其他人种只含15%,这证明其人种的排泄物比其他人种洁净,足见其种族更为进化与优越。这种看法最可能流行于何时?
(A)十七世纪初期(B)十八世纪初期(C)十九世纪初期(D)二十世纪初期
21.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22.图1为某一西班牙著名画家的作品。从这幅绘画的风格可推测出此艺术风潮产生的时期为何?(A)文艺复兴时期(B)浪漫主义时期(C)法国大革命时期(D)战间期
23.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分为满洲、蒙古及汉军八旗。但八旗制度亦可视个别需要而作调整,并无严格划分界限;有汉军改满洲八旗者,有蒙古改汉军八旗者,亦有蒙古改满洲八旗者,甚至有同一家族分隶满洲及汉军八旗者。故入关后,一般人皆以「旗人」来通称满洲人。我们应如何解读以上叙述?
(A)满洲人为显示血统之纯正,故「旗人」指的是通晓满洲语的正统八旗军人及其家属(B)满洲人及蒙古人地缘与血缘相近,故「旗人」指的是满洲及蒙古八旗军人及其家属(C)满洲人为笼络汉人,允许汉人加入八旗,故「旗人」是指满洲及汉军八旗及其家属(D)满洲人为了塑造族群融和,混编八旗,故「旗人」是指满、蒙及汉军八旗及其家属
24.牡丹社事件后,沈葆桢来台善后,其善后某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有:屯兵卫、刊林木、焚草莱、通水道、定壤则、招垦户、给牛种、立村塾、设隘碉、致工商、设官吏、建城邦、设邮驿、置廨署等。此项政策应为
(A)开山(B)抚番(C)海防(D)吏治
25.有人说中国这一历史事件,是一些知识分子聚在一起,讲明圣学,阐发义理,激扬廉 耻,使天下皆能尚气节。国家灭亡后,这些知识分子,皆知捐躯效命,但求一死以求仁,可以说是「亡国有光」。但乾隆皇帝却批评他们「始以正而终以乱」,是导致国家灭亡的祸首,怎么能说是亡国的光荣呢?并感慨说∶「真所谓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这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A)东汉的党锢之祸(B)唐代的牛李党争(C)宋代的新旧党争(D)明代的东林党争
26.一位学者指出∶有一个朝代,《史记》以〈殷本纪〉作为记载此一朝代历史的篇章,唯「商」字实已出现于较《史记》更早的古本《竹书纪年》中。在甲骨刻辞中,「大邑商」也出现了不只一次,但却从未出现过「殷」这个字。根据上述分析,这位学者主张此一朝代的人应自称为∶
(A)殷人(B)商人(C)殷人或商人(D)中国人
27.同学以某个中东国家作为报告主题,他所收集的资料重点:甲、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此处;乙、曾是数个古文明的发源地,首都在中世纪时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丙、1930年代独立,因石油矿藏丰富而享有一段和平时期;丁、1980年代独裁政权崛起,初始美国积极拉拢支持,藉此抗衡其他伊斯兰国家。其后该政权与美国交恶,美国出兵攻打,自此控制该国内政。这个国家是:
(A)叙利亚(B)埃及(C)伊拉克(D)土耳其
28.哲学家迪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他于1630年代旅居某个城市时,称赞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翼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这个城市是?
(A)巴黎(B)日内瓦(C)阿姆斯特丹(D)佛罗伦萨
29.为了参观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老师要求同学们先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同学们应参考下列哪些图书?
甲、《春秋左氏传》;乙、《春秋繁露》;丙、《战国策》;丁、《史记》;戊、《汉书》(A)甲乙丙(B)乙丙丁(C)丙丁戊(D)乙丁戊
30.史家评论某地的历史发展,指出:这个地方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某地”是指:
(A)西班牙(B)义大利(C)日耳曼(D)法兰西
31.政府往往透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 5 至 8 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11 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14 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 5 至 8 年何以会有盈余?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何?
(A)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C)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D)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32.从1960到1980年代期间,台湾的经济发展深受世界瞩目,甚至有“台湾经验”的美称,其特色包括:出口导向的工业、经济高速成长、国民所得迅速上升、对国际贸易高度依赖等。有学者认为:从经济发展高速成长过程中所得分配并没有恶化,其原因在于资本密集的重工业聘雇力较弱;相反的,劳力密集、输出加工导向的产业聘雇力较强。由此可知,还有一个特色必须注意,此特色应为:
(A)跨国公司及外资(B)众多的中小企业(C)全面的自由经济(D)金融开放国际化
33.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34.某人认为:神的惩罚非常恐怖,为了免除世人的重罪,神先用瘟疫、饥荒、战争折磨世人。我们境内子民越来越堕落,犯下无数罪行,才会受到疫病摧残。我们应如何理解此一说法?
(A)这是佛家轮回之说,以解释世间苦难的来源(B)这是十四世纪时,对黑死病发生原因的解释(C这是十七世纪的细菌学说,解释疫病的来源(D)这是二十世纪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者的警告 35.以下为有关人与神关系的三段资料。
资料一: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
资料二: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
资料三: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这三段资料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作者,他们依次是:(A)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B)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C)路德教徒、中世纪基督徒、人文主义者(D)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
36.东汉末年,一位生于豫州的月氏僧人支谦来到吴地,翻译多部经书。孙权称帝之后,请支谦辅佐太子,西元 241 年太子死,支谦隐遁。另一位生于交址郡的康居僧人康僧会于西元 247 年,初抵建业,孙权为他建立建初寺,「江南大法遂兴」。两位僧人均以译经著称,译文典雅,常掇拾中华名词与理论掺入经文。根据上文可知,江南佛教开始于何时?支谦与康僧会译经何以有上述特色?
(A)建初寺设立之前;他们都是出身西域的僧人(B)建初寺设立之前;他们都生于中土深受华化(C)建初寺设立之时;他们都是出身西域的僧人(D)建初寺设立之时;他们都生于中土深受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