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静中学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历史专题
张静中学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
(新课标卷)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新课标卷)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材料提供新情境,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考查。概括背景时从战争形势、美国、日本多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原因,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考虑;评价时注
意答题方式是简要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新课标卷)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时第一问以材料为依托,关键是把握答题方式是概括指出;第二问除依据材料外,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多角度思考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9分)答: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托克维尔: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 答: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新课标卷)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新唐书》
材料二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是注意答题方式的字眼“指出”,答题内容是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新课标卷)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解析:此题体现19世纪中——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故选C。
(新课标卷)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漫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故答案是D。
(四川卷)21.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 【解析】: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四川卷)20.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答案】:B 【解析】:题中“灯光”是指欧洲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
(上海历史卷)22.“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解析:A。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内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在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体现了大国政治。
(上海历史卷)19.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解析:D。此题考察一战前的重要事件,记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上海历史卷)16.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解析:D。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17课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在经济上鼓励工商,嘉奖贸易。材料并不是新材料,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多次使用过这一材料。(浙江卷)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
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
【解析】考查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与运行,第一问联邦宪法的思想基础,第二问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的具体运作方式,第三问评价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结合材料二,不仅从正面评价,还要从反面谈其问题。【答案】(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2)立法权: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浙江卷)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答案:B 首先判断此图为第二次中东战争示意图,然后分析战争的影响.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中东战争,消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英法在中东的影响一落千丈,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浙江卷)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C ①推翻清朝统治后的言论 ②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 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孙中山任铁道部部长的言论 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言论。
(重庆卷)23.“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日子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兄弟般地平起平坐,共叙兄弟情谊。”这种诉求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A.种族歧视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
C.贫富差距加大
D.社会暴力泛滥
解析:C “我有一个梦想”是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反对种族歧视。
(重庆卷)21.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伯恩施坦
B.季米特洛夫
C.考茨基
D.罗沙•卢森堡 解析:D 第二国际左派的杰出女领导人罗沙•卢森堡。
(安徽卷)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解析:D 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
(安徽卷)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解析:C 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福建卷)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解析】逐条归纳,难度不大。
【答案】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解析】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多层次评价。
【答案】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福建卷)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2)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答案】梁启超认为提高回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珥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答案】不对立。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福建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2)(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
【答案】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评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答案】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山东卷)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答案:(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此题比较简单。第(1)问从美国1950~1980年军费开支变化图可以看出,在A阶段时间是在1950~1953年之间,这属于朝鲜战争时期。B阶段是出于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由于美国陷入经济滞涨时期,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军费开支
下降;第(2)结合教材知识和图示提供的时间不难知道,A阶段中美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里,中美处于对抗状态;B阶段中美关系走向缓和,逐步走向正常化。(山东卷)34.(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可知“君”由“民”选举产生;“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以看出“民”同样可以废“君”;这实际上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第(2)问“主权在民”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中体现为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山东卷)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可以看出北宋的科举考试重诗赋记诵;“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可以看出官吏的作用重科名资历;第(2)问“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中注重实用为主,改革措施根据教材知识作答,较为简单。
(全国卷1)2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可看出是中途岛海战,故选D(江苏卷)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O分)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3分)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4分)
D答案要点:(10分)(1)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地位: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2)价值: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于昆曲。原因: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3)类别: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吸取借鉴的宝贵资源;还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江苏卷)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5分)(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2分)(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3分)C答案要点:(10分)(1)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2)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3)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江苏卷)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B答案要点:(10分)(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江苏卷)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
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25.A答案要点:(10分)(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二篇:张静中学之高考历史试题分类——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和科学发展
张静中学之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和科学发展
(浙江卷)22.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答案:D 解析:题目的限定是研究人类社会史前史的著作,只有D符合。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天津卷)11.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相对论和量子论。分析:知道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贡献即可。
(福建卷)20.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答案】B。【解析】此题融历史、地理、物理学知识与研究性学习于一体。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要求较高,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此题用排除法也比较容易选出B。【启示】加强对历史图片信息的解读和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训练(江苏卷)20.“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
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解析:“这一理论”指的是量子论,而这一理论主要是由研究热辐射理论引起的。故正确答案为A。(广东卷)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题眼:“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考点:现代主义艺术
解析: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 变形 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答案:B。
(上海历史卷)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解析:此题考察第1分册。西方文化的界定就可以排除《大藏经》和《古兰经》,因此选择C。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旧约全书》是基督教经典《圣经》一部分,影响深远。(重庆卷)37.(32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2分)(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4分)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2分)【解析】本题以科技为切入点,大跨度,小切口,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一问,结合材料分析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唐宋科技成就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的记忆;第二问,对材料的 归纳,抓住解题的关键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第三问,从材料归纳国防尖端技术的作用,文革前的尖端技术突破,要仔细审题。第四问,对材料的归纳要依据材料,第五问是开放性题目,这样的题目要结合前面的问题进行建议,没有固定答案,但一定要围绕发展科技提建议。【答案】(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5)略
(安徽卷)35.(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10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以科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察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题目怎么问,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答案。第一问,有两个小问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古代成就的原因,从材料分析可以获得其特点,从所学内容分析可以获得其发展原因。第二问,也有两问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什么要加大科技投入,强调近代科技的成果,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结合所学分析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第三问,同样也是两小问,如何理解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这个从科技的负作用来谈。
第三篇:张静中学2014年高考英语复习题释范文
张静中学2014年高考英语复习题释
because/because of的区别
1、because/because of
二者均表示“因为”,区别是:because是从属连词引导原因状语从句;而because of是一个合成介词,其后接名词、代词、动名词或what从句组成介词短语。如: I went back not because of the rain,but because I was tired.我回去不是因为下雨,而是因为我累了。
Her face turned red because of what he said.他的话使她脸红了。
2、become experienced at对……有经验
experienced adj.有经验的,老练的be experienced in He’s very experienced in money matters.experience n.经验,体验(in(of)/doing)
My father has ten year’s experience in teaching.3、beeline
beeline n.两地之间的直线;捷径(指蜜蜂采蜜后径直飞向蜂房,这条路叫beeline)
(1)make a beeline for sb./sp.走近路;走直路;向……直行
As soon as the meeting was over, he made a beeline for the pub.会议一结束,他就直接上了酒吧。If you want to catch up with them, you’d better make a beeline for them.如果你想赶上他们,你最好抄近路去。
(2)in a beeline 成直线地,笔直地
The pupils went to the museum in a beeline.孩子们直接走向博物馆。
第四篇:张静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专题及答案 (12)
张静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专题及答案(12)
专题十二 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2013年6月10日,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4.近年来,我国不断在海外举办或互办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感知中国”等颇具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③世界各种文化在交流中趋于统一
④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相对于印刷媒体的单向被动传播,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充分。互联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话题的N种观点、N种链接、N种选择。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
A.网络技术加速了新旧传媒的更替
B.文化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进步
C.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变革
D.大众传媒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6.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页 1第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回答7~8题。
7.“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8.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举行太空授课,这激发了众多中小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引发了他们的航天梦。最近,许多学生来到北京园博会航天体验馆内,亲自体验火箭组装、发射过程,体验航天员的生活,在体验中探索宇宙的奥妙。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影响个人的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9.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运往欧洲。300多年来欧洲各国从仿造中国瓷器到结合欧洲文化,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这体现了()
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0.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否则必将成为外来文化的虏役与附庸,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那就要求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成分。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载体,蕴育过中国优秀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B.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C.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
12.“中国式”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集中写照和直白调侃。“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让人情何以堪!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①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西化传统文化
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荣辱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2013年3月23日,绵阳市安县雎水镇举行了传统民俗活动——踩桥会,人们通过“踩桥”“丢
药钱”“拜干爹”等形式为自己和家人祈福。2013年“踩桥会”上,主办方引入现代科技,加上了灯光、舞美等视觉效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这一古老节庆活动焕发新的光彩。这表明()
A.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就能焕发生机
C.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赋予其时代的元素
14.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西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C.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文化发展是先进民族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的过程
15.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到“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17.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二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专题十二 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
1.【解析】选B。语言属于民族文化,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①③符合题意。②强调的是文化传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解析】选C。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的“基础”和③中的“趋同”表述错误,应排除。
3.【解析】选A。中华民族文化在非洲工艺品博览会上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选A项。B项不符合事实,C项颠倒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4.【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趋于统一”的说法错误,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应排除。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题干强调了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的作用,C项正确。A中的“更替”、B中的“依赖于”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6.【解析】选B。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影响,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7.【解析】选B。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①③说法正确并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8.【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太空授课激发了众多中小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引发了他们的航天梦”,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特点,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有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9.【解析】选D。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并推动了欧洲瓷器工业的发展,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选②④。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不符合题意。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②表述错误。
11.【解析】选C。题干强调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说法太绝对;B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项“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表述错误。
12.【解析】选D。要克服题干中的“中国式”,应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应选①④。②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不符合题意;③中的“全面西化”表述错误。
13.【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只有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B说法太绝对,D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C说法错误。
14.【解析】选C。中国《周易》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了文化交流与借鉴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应选C项。A中的“组成部分”、B中的“源泉”、D中的“取代”,说法错误,应排除。
15.【解析】选D。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体现了文化创新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应选D项。A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项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项错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6.【解析】第(1)问,要紧扣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的答题指向,把握材料中涉及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要求、实现永续发展及科学应对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挑战等信息,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角度,调动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企业经营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要注意设问限定的知识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所以结合材料,调动党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知识进行分析。第(3)问,首先要弄清建立在“君”与“民”关系基础上的“载舟覆舟说”与新时期的“人民观”这两种观点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调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意义等知识分析说明。第(4)问,根据要求梳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结合材料中的“载舟覆舟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新时期“人民观”的内涵等,调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等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①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节能减排,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2)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③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体现了党坚持民主执政。
(3)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新时期的“人民观”体现了这一点。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新时期“人民观”强调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从建立在“君”与“民”关系基础上的“载舟覆舟说”发展到反映公仆与人民关系的新时期的“人民观”说明了这一点。
(4)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从战国时期的“载舟覆舟说”发展到今天的“人民观”体现了这一点。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体现了这一点。③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符合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17.【解析】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为话题,考查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第(1)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创新”,问题指向“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
赏”,可依据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说明让“贵和”思想发扬光大的措施。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可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等方面,分析中国推崇“贵和”思想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国的“贵和”思想要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外交实践中践行这一思想,推动这一思想的传播和发展。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其他民族对中国“贵和”思想的理解存在隔膜,所以中国推广和宣传这一思想时,应更多地采用其他民族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促进“贵和”思想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融合,取长补短。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针对“贵和”思想传统色彩更浓厚,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的问题,应对传统“贵和”思想加以批判继承,并注入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元素。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贵和”思想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推崇“贵和”思想,并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贵和”思想,倡导加强国家合作,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五篇:张静中学作文系列之高考议论文的开头
张静中学作文系列之高考议论文的开头
一、写作指要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简洁是明朗的保证。
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
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顺
紧扣话题,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
给你一个名词:选择
问你一个问题:怎么选择?
提你一个建议:选择更好的,选择无愧于心的。
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接受,是拒绝,全在你自己的选择,心灵的选择。
——《我心如雪》
例二: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士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又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选择善良。
——《择善而从》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
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
人们常用“得寸进尺“比喻欲望没有止境,贪婪之心没有满足,明显是贬义。然而我却不这样理解。诚然,不知满 足地追求单纯的物质享受是不对的,其结果多半不妙。”但“得寸进尺”
并不单指物质上的贪婪,它的主要含义应该是一种可贵的向上精神,一种不满足现状,不满足已往而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往往是人类取得进步的原动力。
——《应该得寸进尺》
例二:
“这山望着那山高”往往含贬义,指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目标,总是好高骛远,到最后只能望“山”兴叹,一事无成。
在此,我不想斥责人们有这种过分的奢求,也不想告诫人们有这种想法会导致的后果和教训,倒觉得应该给予新的理解。生活中,我们更应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这种开头方法一般用于有新意的观点的文章,它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
引名言打头。
例一:“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例二: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
——《诚信归去来》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
用比喻开头。
例一:
心是门,为你打开一道前往求知世界的入口;心是路,为你指引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心更是风筝,带你翱翔无垠的天际。如果心是门,那么,钥匙在你手中,明天的世界由你选择;如果心是路,那么道路在你脚下,通往何方任你掌握;如果心是风筝,那么线握住你手中,飞翔的天空由你随心所欲。那么,做好你心灵的守望者,不要让世俗与卑劣将你污染,给心灵一个真实的选择吧!
——《心灵的守望者》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诚信是什么?在我看来,诚信是一种无畏的敢于说真话的勇气,诚信是一份高尚的敢于负责任的纯真,诚信是伟大的人格那耀眼的闪光点,诚信是人生财富那最瑰丽的明珠。我们应该好好握住诚信背囊,不能抛弃它。
——《把握诚信》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
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例二:
秋天,是一种选择。面对秋天,如果你选择了在满地黄花憔悴损中黯然神伤,让那落叶像舞倦的蝴蝶栖息在你的肩膀,让那风中的乱红刺痛你的脸庞,最后,让自己的泪水沉重地淌在手心上,那么你选择了悲观,你选择了失望,选择了凄怆。
面对秋天,我选择了乐观,我选择了向上,我选择了歌唱。淡淡的风,淡淡的香,在秋天的地平线上,太阳依旧那么光,那么亮;叶早就落尽了,光秃秃的树枝上突然招来了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咦?这树枝不正像是一条条五线谱吗?跳动的小鸟,不正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吗?原来,选择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秋天就犹如一首动听的歌谣,从中吟唱的,是一个快乐的我。
——《在生命的航程中,我选择„„》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
天行健,宇宙的选择。
博大有容,海洋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心灵的选择呢?
大写的人,必有伟大的精神。心灵的选择,择一颗博大的心,可受天下之善;择一颗赤诚的心,可结天下之友;择一颗专一的心,可治天下之学;择一颗宁静的心,可悟天下之理;择一颗恒久的心,可善天下之事。
——《心灵绝唱》
例二: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叙(或描写或抒情)
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
例一: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一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怪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是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您大老远来看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将长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住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说:“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天,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是的,他们两人都选择了明月,同时也得到了明月。老禅师选择的明月,叫宽容,„„
——《他们都选择了明月》
例二:我曾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学生: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学生答:因为害怕是“毒米”;老师又问:“为什么他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因为喝的是”假酒“,当然会愁上加愁。
——《杂文选刊》《假货、信仰及其底线突破》的开头。
例三:陌上的山花已有无数的开了。冷月下,却只见一犁春水,蓦然回首,总是充盈着泪水的双眼遥望寂灭的星空,总是随风飘动的思绪感叹树叶的凋零。是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唯独自己心灵的选择„„
人生匆匆数十载,要使自己的一生光辉灿烂,心灵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一次的青春,一次的骚动,美丽也只需一次!
——《美丽一次》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二、作文训练
以“追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抒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