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word版)
黑龙江省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word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要求的。
1.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4.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5.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6.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7.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8.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9.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0.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1.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12.如果以“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5、16、17、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 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 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 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 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 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 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 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
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选考题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轴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国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 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摩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摩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卑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 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卑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卑斯麦政府相机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卑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卑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
历史答案:
1、C
2、A3、C
4、B
5、A6、C
7、B
8、D
9、D
10、B
11、A12、C 6
第二篇:2014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新课标全国1文综历史部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 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 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覆有关于宪法范圊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曲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井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尸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2014新课标全国1文综历史部分答案
24~35BCDADBCBCBDA
40.(25分)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15分)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10分)
41.(12分)
修改建议(4分)
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修改理由(8分)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7~8分)
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4~6分)
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1~3分)
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0分)
45.(15分)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分)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7分)
46.(15分)
(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9分)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6分)
47.(15分)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和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定。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0分)
48.(15分)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
第三篇:1991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991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半坡氏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过着定居的生活
B.能用麻纺线织布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内部有了贵贱贫富之分
2.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D.打败了不向周王纳贡的楚国
3.下列改革中,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唐代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技术有
①凿井 ②养蚕③造纸 ④印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下列哪个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唐末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6.澶渊之盟后,北宋在与辽接壤的地区设置榷场,其主要地点除霸州外,还有
A.幽州
B.澶州
C.云州
D.雄州
7.如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农桑辑要》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9.“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银无万数”的诗句出自
A.《警世钟》
B.《台湾行》
C.《哀旅顺》
D.《哭威海》
10.1922年秋,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其中心议题是
A.讨论国民党新党纲
B.通过《中国国民党宣言》
C.研究国民党改组计划 D.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1.在下列古代唯物主义观点中,产生于亚洲的是
①宇宙万物是由地、火、水、风四大物质元素构成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按规律燃烧和
熄灭③宇宙间的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④星坠日食是自然界的变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见左图(图略),斯巴达克等人在维苏威火山起义后,行军路线应是:
①木提那②美塔邦多③布林底西④勒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3.历史上白衣大食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
A.埃及
B.伊拉克 C.西班牙
D.突尼斯
14.在1848年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
A.匈牙利起义
B.波兰起义 C.捷克起义
D.罗马尼亚起义
15.19世纪,在非洲抗击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时间最长的是
A.西南非洲
B.苏丹 C.阿尔及利亚
D.埃塞俄比亚
16.在181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下列哪一地区未获得独立?
A.秘鲁
B.古巴
C.委内瑞拉
D.墨西哥
17.下列哪些是德国魏玛宪法的内容?
①政府向国民议会负责②政府向联邦议院负责③联邦议院代表各邦 ④国民议会代表各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下列各项都是20世纪30年代朝鲜抗日斗争中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①建立游击根据地②成立“祖国光复会”③正式建立人民革命军④普天堡大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9.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德黑兰会议决定的?
①战后建立联合国②同盟国战后合作③苏联对日宣战的时间④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20.下列哪个文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区占领德国问题无关?
A.克里米亚议定书
B.波茨坦协定
C.北大西洋公约
D.1954年巴黎协定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21.下列各项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秦始皇把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B.北宋时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铸币
C.南宋中期在四川出现“交子”
D.元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2.《九章算术》讲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A.丈量土地面积
B.测量距离远近
C.计算凿渠、筑城的土方
D.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
23.在西晋灭亡至隋朝建立期间,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24.清康熙年间(1661—1722),中外发生的大事有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C.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D.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25.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除创办企业外,还
A.创办新式学校
B.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C.创建近代海军
D.在各省设立商务局
2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下列哪些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的?
A.闽西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D.赣南革命根据地
27.1927—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间的战争主要有
A.蒋桂战争
B.蒋冯战争
C.蒋冯阎桂“中原大战”
D.蒋冯阎桂对张作霖的“北伐”
28.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中,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外,还有
A.各人民团体的代表
B.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
C.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代表
D.特别邀请的代表
29.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是奴隶制帝国的建立者?
A.伯利克里 B.奥斯曼
C.图特摩斯三世
D.居鲁士
30.下列关于十字军东侵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主要目的是解放受异教徒迫害的基督教徒
B.发起者是罗马教皇,起主导作用的是西欧的一些君主和封建主
C.第一次东侵期间,十字军曾占领耶路撒冷
D.客观上密切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联系
31.下列哪些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D.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32.下列哪些扩张活动发生在彼得一世时期?
A.吞并外高加索
B.取得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C.夺取芬兰湾的一些地方
D.进行克里木战争
3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条件?
A.有巩固的工农联盟
B.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
C.国民经济已明显恢复
D.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经被粉碎
34.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国采取了下列哪些反法西斯的行动?
A.参加签署华盛顿共同宣言 B.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
C.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援助
D.通过“租借法案”
35.促使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因素有
A.国内经济增长缓慢
B.侵越战争遭受严重挫折
C.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D.发生古巴导弹事件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西汉编户的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除田租、算赋和口赋外,还有 和。
37.三国时魏国的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时 进一步使楷书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
38.元朝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管辖琉球(今台湾)的地方机构是。
39.维新运动时期,在宣传维新变法方面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刊物是《 》和《 》。
40.邹容在《 》一书中,号召全国同胞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 ”。
41.年“五卅”运动爆发,上海人民成立了以总工会为核心的,统一领导反帝运动。
42.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暂时出现了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除蒋介石操纵的南京政府外,还有 控制的武汉政府和 控制的北京政府。
43.1293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行会夺取了城市政权,由各行会派代表组成。这些行会是由不同行业的 分别组成的。
44.古代日本幕府的首脑称为,把持国家大权,实行 专政。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欧洲战场有三条战线。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的国家有俄国、和。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题4分,第47题6分,共10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6.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
①“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②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2: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摘自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3: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回答:
①在材料1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②根据材料2(含按语)和3,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③参照材料2,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④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⑤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⑥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8题7分,第49题9分,第50题14分,共3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4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
49.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概括了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思想。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说明英国的对法政策怎样体现了这一思想。
50.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20分,每题1分)
1.D 2.C 3.B 4.B 5.A 6.D 7.D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B 17.A 18.B 19.B 20.C
二、选择题(共15题30分,每题2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1.AB 22.ABCD 23.BC 24.ABD 25.ABC 26.AD 27.ABC
28.ABCD 29.CD 30.BCD
31.ABCD 32.BC 33.BD 34.BCD 35.ABC
三、填空题(共10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36.徭役 兵役 37.钟繇 王羲 38.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39.时务报 国闻报 40.革命军 中华共和国 41.1925 工商学联合会 42.汪精卫 张作霖 43.市议会 手工业者 44.将军 封建军事 45.德国 奥匈帝国
说明:中国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写错一字即不给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2题10分。第46题4分,第47题6分)
46.①不是。(1分)“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1分)②马士认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1分)实质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1分)
47.①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镇压抗日爱国力量。(1分)②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1分)③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准备抗日”。(1分)④制造“七君子事件”;到西安督战,进攻红军。(1分)⑤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分)⑥实事求是。(1分)
五、问答题(共3题30分。第48题7分,第49题9分,第50题14分)
48.在雅克萨击败沙俄侵略军,同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1分)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1分)粉碎漠西蒙古准噶尔贵族对漠北蒙古的进犯;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各部。(1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1分)确立册封**和**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同**和**共同管理西藏。(1分)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海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1分)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1分)
49.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威胁了英国的霸权地位。(1分)为了同法国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英国多次加入“反法同盟”,打败法国。(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的最大威胁,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1分)英国利用法、俄与德国的矛盾,与法、俄组成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1分)在巴黎和会上,法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以确立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1分)英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反对过分削弱德国。(1分)20年代,英国在处理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保证等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德国而不利于法国的行动。(1分)以上史实说明,英国与法国有时结盟,有时敌对,有时关系微妙,一切都是以英帝国的利益为转移的。(1分)紧扣题意,条理清楚。(1分)
50.19世纪初,清朝封建统治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级。(1分)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1分)19世纪中、晚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法、美、俄、日、德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1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1分)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分)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混乱,列强分别在中国寻找代理人,扩大各自的在华势力。(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独占中国。(1分)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力量削弱,美国经济实力增长,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1分)《九国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1分)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继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次妄图独占中国。(1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实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实力膨胀,国民党反动派投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成为在华的主要侵略势力。(1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清除了列强的侵略势力。(1分)
紧扣题意,条理清楚。(1分)
说明:考生如答对第49题、第50题的全部知识要点,但有答非所问之处或条理不清,不能得扣题条理分;遗漏3个以下知识要点,但能按题目要求条理清楚地回答问题,可得扣题条理分。
第四篇:2014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江苏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摇摇摇摇,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
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4.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7.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ˊ„„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上一部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8.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
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 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 “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 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 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 年发表“南方谈话”
12.“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13.“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 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 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
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8.“ 它站起来反对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 “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母亲》D.《老人与海》
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题,满分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 题~ 第23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 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 四小题,请选 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14 分)摇摇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 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 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 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则天 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 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 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 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 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
22.(13 分)1885 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
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 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 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 现在哪里?(3 分)(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
23.(13 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 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 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 随着”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 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
24.揖选做题铱本题包括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 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 取的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 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 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1923 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摇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摇„„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 请 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 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青铜器物引人注目。有论者认为,云南楚雄高峰乡彝族延续和发展了三星堆文化;他们的傩祭仪式为解读三星堆青铜器物的意义提供了某种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件青铜立人像象征当时蜀人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的形象。———沈仲常《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主人像初记》
材料二
人们常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民族学的材料相结合,相对比进行研究来探索古代文化的奥秘。„从现存少数民族各种祭祀活动中看,其主持者多为巫师,也有的是长老。他们在主持祭仪时大都要穿法衣,戴法帽,手持法器,在氏族部落时期则为巫师兼酋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主持人即(是)。„„青铜立人像)的性质确定了,其余小铜人、金面具、青铜面具便不难从高峰彝乡火把节傩仪中找到他们应有的位置,他们都是随同傩神出现的神兵神将。
———唐楚臣《广汉三星堆文化探秘》
材料三
不同学科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理论争鸣,而这些又丰富了整个的考古学讨论。
——[英]约翰逊《考古学理论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铜立人和一般小铜人的身份,并说明青铜树的象征 意义。(6分)(2)材料一、二分别属于何种学科的资料?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学科材料 的综合运用对于破解三星堆历史之谜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摇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
材料二
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100 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张桂泉《平遥古城》
材料三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5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2分)(3)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3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60 分。1.B 2.A 3.C 4.B 5.B 6.C 7.D 8.A 9.C 10.D
11.C 12.A 13.D 14.D 15.B 16.D 17.D 18.A 19.A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题,满分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 题~ 第23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 题为选做题,共4 小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两小题。
21.答案要点:(14 分)(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22.答案要点:(13 分)(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
23.答案要点:(13 分)(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
(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4)关系: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24.A.答案要点:(10 分)(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 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
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B.答案要点:(10 分)(1)主张:淤民族独立;和平共处。于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 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盂考试、监察(纠察)二权。榆三权分 立原则。虞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C.答案要点:(10 分)(1)青铜立人:巫师;蜀王(或国王、酋长、群族之长)。小铜人:神兵神将(或地位低微的人,如俘虏、罪犯、仆役)。青铜树:具有复合特征的神树:扶桑是生长于日出地方的神树;若木是生长于日
落之处的神树;建木是通天神树。(或图腾树;擎天树即天梯;敬天神、求 吉祥的神树)
(2)资料:材料一:考古材料;材料二:民族学(或民俗学、人类学)材料。影响:丰富了历史信息;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D.答案要点:(10 分)(1)作用:自然景观要素:古城存在的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要素:古城存在的社会基础。
建筑特色:四合院;砖砌窑洞式的院宅(或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垂花门楼、雕饰窗 棂等装饰(或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等装饰)。
(2)历史地位:日升昌票号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或是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两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度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3)评议:从单一要素看,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是特色明显的;但诸多要素的完整保存,非同寻常;因而上述看法是偏颇的。
第五篇: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②③④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
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
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46.(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C A D A B B D A D C B
40.(25分)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41.(12分)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45.(15分)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46.(15分)
(1)宗旨:洋务派注重对外宣传,维新派强调政治属性。
任务:洋务派强调披露洋人之事务,维新派倡导为维新变法服务。
目的:洋务派意在维护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展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国图存和启蒙思想的宣传,有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作了舆论准备。
47.(15分)
(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48.(15分)
(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