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现代史作业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物联网工程
姓名:张超 学号:130911052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在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来到了安阳烈士陵园,感受过去那为了革命而献出生命的先烈的精神。四月的天气,晴朗而清爽。万物复苏孕育着新的生机,在充满养分的土壤里蠢蠢而欲动。而这充满养分的大地,是萌生万物的摇篮,也是那些为了别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们的归属。他们长眠地下,他们安息,我说他们是清醒的。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满载沉重的心情去安阳烈士陵园,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革命烈士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答案。今天我是来重新来扫墓的。烈士陵园扫墓,那时觉得高高的纪念碑有着说不出的巍峨和肃穆。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9.49米,形状像5和6,代表着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碑体背后所刻简介 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奉命解放安阳,4月16日一二四师,一二五师,一二六师和一五五师自河北磁县、成安县出发,奔袭包围安阳。经过肃清外围、攻城、围歼三个阶段二十天激烈战斗全歼顽敌。5月6日古城安阳从此获得座上刻有安阳人民庆祝解放场景新生,在解决安阳的战斗中有一千余名烈士壮烈捐躯。
望着陵园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 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有的走的时候 还不如我一般大,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 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一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 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革命烈士这面鲜艳 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这就是士气。
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我党军事装备和资源供给远不如那些洋枪洋炮,可就是靠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走下来,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士气,这是我们民族真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珍 贵的遗产。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这种文化特色又需 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理论做为支撑。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更赋予了士气新的涵义,用充满张力的斗志让世界认识中国。士气,能创造奇迹,能以小博大,能加快发展的步伐。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 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靖国神社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 逼真的场面,从珍贵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 革命故事,无一不使我们再一次感受了烈士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使我们对国家的先进性内涵有了更加 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个 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 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烈士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者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 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烈士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 在参观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为了一个契机,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多少代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担。犹如当年红军过河攻占高地,冲锋的战士踩着水中战友肩膀过河,不时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这种奔跑却没有停止,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往前冲才有胜的希望,战友的牺牲才是值得的。而现在我们有如那些冲锋的战士,我们也必须不停的往前跑,往前冲,不住脚步的去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辈,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实现一个全民族共同的梦想。
在 21 世纪的今天,战争早已在年青人中失去了踪影,他们或 许对烈士的名字和事迹更加陌生,但是我们依然生活在烈士留下 的绿荫下,享受着无比幸福的时光。时光可以冲淡记忆,但是革 命精神永世相传,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开创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 业,培育了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质、革命精神和高尚风范;改革开 放以来,烈士们在党和国家利益、集体和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英烈们的英勇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们要踏着先烈足迹,寻觅革命精神,把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对英魂的不尽哀思,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勇敢维护; 继承先烈的遗志,追求真理、不懈奋进、走一条辉煌的人生只路。墙外桃花墙内血,一样鲜艳一样红”,请英烈们放心,我们这些后来人,一定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昌盛,让人民的生活更 加幸福。让绚丽的桃花,不再染上殷红的鲜血,要用鲜艳的桃花,装点人们美丽的家园,映衬人们幸福的生活。春天来了,烈士陵园的春天来得更早,长眠的英烈们,一定会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倾听到共和国昂首前进的铿锵步伐,感受到祖国人民意气风发的不屈精神,也能看到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新气象。这春天的芬芳,迷人的新貌,定能使英烈们含笑九泉,也定能使英烈们助佑伟大祖国和人民!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第二篇:近现代史作业
我-----严复,出生在福建侯官的一个儒医家庭。中医本身就构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我的父亲对我望子成龙,期望甚高,受家风的影响,我自然传承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七岁的我走进了私塾,1866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主要学习驾驶专业。1877年到1879年,有幸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英国的普茨茅斯大学,然后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英国完成预定选修课程后,又被派往法国作修学之旅,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留学期间,我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并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且将之介绍给当时的国人。我非常注重英语的学习,这为我回国后研读“西学”,编译《天演论》等西方学术著作,打下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1879年我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第二年被调任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89年后才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我在该学堂任事二十载,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生,我为避难,不得已离津赴沪,脱离这个学堂。在任事期间,我不被予以重用,再三碰壁科举考试,但也因此。我的思想和学术却有幸潜滋暗长。
我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有所建树,很大程度上与我对西学的译介分不开。有生之年,我有幸将八部西方名著传播至了中国,如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等。其中我尽我所读,翻译的第一本书《天演论》迈出了我挑战封建儒教的第一步。我或许是一个启蒙思想家,我译书是为沟通中西文化,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启迪人们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
时至今日,我依然为我初所选择启迪中华的道路而骄傲,当我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看着国人的思想一点点的进步,我中华有望,深信不疑。
1905年,严复再次游历欧美诸国,这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开始认识到了资本主义虚伪性,对西方社会的愈加了解,于是我开始在价值观念上对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作了一定的肯定和认同,这与它早年肯定西学,虽然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对比,但这并不与我提倡西学的主张相冲突。
在我的晚年,由于在政治上与袁世凯保持着暧昧的关系,被袁世凯复辟帝制用,为时人诟病,思想也失去了感召力。现在看来,仿佛这是老天向我开了个玩笑让我止步于“天演论”和以英国哲学思想为主的翻译工作,造成了我人生的一大阴影。我有能力了解西方浩瀚的哲学思想的中国人,事实上,当时如果我能向右进一步就能进入孕育军国主义的斯宾塞思想,向前进一步就能进入孕育现代法治化主义的康德思想,向左一步就能迸入孕育了社会主义的黒格尔马克思思想。
第三篇:近现代史作业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内容:
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土改后趁热打铁,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完成所有制改造,最后创造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经验。
2、从互助社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也就是说摆脱私有制的过程是循序渐进
3、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4、贯彻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消灭抚弄的阶级路线,从而团结广大人民共同走合作化道路。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过渡时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到1953年,这一阶段以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过渡性质的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到1953年底,参加互助合作社组织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39.6%。其中,初级社占总农户的0.2%。第二阶段,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这一阶段是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的阶段。到1955年夏,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14.2%。第三阶段,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这是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时期。1956年1月基本实现了初级社合作化,从此,合作化运动转入大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阶段。高级社是生产资料为入社农民共同占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87.8%,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二是综合中国的情况,创造了互助合作运动的三个互助衔接,由低到高的过渡形式:先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劳动互助组,再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最后到实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三是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阶级结合起来。
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符合中国国情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的全面进步。
2、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发展道路——坚持集体所有制,不断调整经营方式。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缺乏一个充分的酝酿探索和发展实践阶段。对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官方的评价是这样的: 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因势利导开展了互助合作化运动。通过这次改造,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农村私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事实却是,社会主义改造中,上面的口号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在此所谓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和高目标,持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目标。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倒行逆施。这些运动本身,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其实,稍微查一下资料就可以知道,那三年根本没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活活饿死几千万人(保守数字是两千万)的原因可想而知。可以说,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种很大的错误。中华几千年的私有制生产方式被彻地打乱。而人民生活不下去了,于是,在对的时刻,出现了一批对的人。即后来的凤阳小山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说白了,就是恢复那种私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样人民生活才有着落。故而,人类社会从来不是那样可以按照某些人的意愿进行构造的,那样只能是造成社会的混乱。对于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只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在几年之内把整个社会颠倒过来。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用了近二十年,中国基础这么薄弱,想一步登天,只能是摔得更惨。何况,这种社会主义的改造,事实证明,最终都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
第四篇:苦难辉煌观后感--近现代史作业
《苦难辉煌》这部纪录片生动的纪录了从辛亥革命后的近代中国所涌现出的一批仁人志士为了探索中国新的出路作出了巨大牺牲,尤其是共产党员们是怎样从国民党的包围和封锁中突围出来,通过长征扭转败势,建立起陕北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新中国。对这段历史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从小在课本上及一些影视资料上早就有所了解了,但是也许是年纪与人生阅历不够,那时的我根本无法深刻理解那时人们的苦难以及面对苦难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不知在这表象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印象中只是记住了老师的教诲,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时至今日,我马上到而立之年,自己也有幸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看到《苦难辉煌》这部纪录片后,共产党员的那种感人肺腑的事迹才真正的引起我内心的共鸣。
很难想象,在那个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共产党人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过草地翻雪山,还要面对国民党疯狂的围追堵截。在长征的路上多少革命同志倒下了,但是他们倒下后其他人依然会继续前行,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这只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国民党是不能将他们消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一首《长征》是共产党员内心的写照,书写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与豪迈万丈的气概。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长征是共产党人用鲜血书写的一部可歌可泣壮丽的诗篇。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国民党老是认为共产党行踪“飘忽不定”,无论是四渡赤水时出神兵还是飞夺泸定桥时让敌人意想不到,这背后蕴含的是多大的艰辛,国民党是无法想象的。为了完成上级的指示,红军一边背着枪,一边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日夜兼程行走了一二百里,创造了徒步行军史上的奇迹,连李德,这位红军早期的军事顾问回忆说,一边走着竟能睡着。这该是多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支撑身体到这种地步!
那时,共产党面对的苦难,还远不止这些。如果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和物质条件的恶劣是外部的苦难的话,那么共产党内部的分歧和背叛则是共产党内部的苦难。王明李德的错误路线险些将红军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张国焘的出走使得红军内部力量削弱,造成巨大损失。顾顺章、龚楚、孔何宠……仅仅是中共的重要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你就能列举一连串反目成仇的人员名单。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危难的时期,他们的叛变显得格外致命,也显得格外让人心寒。好在,每到红军到生死攸关的时候总能化险为夷,靠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国民党军阀之间的矛盾拯救了红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原因也帮助过共产党,但是我们要知道,敌人犯错不可能成为共产党取胜的根本原因,任何事物总是内因决定外因的,共产党能够克服千难万险,用鲜血拼出一条路,铸就了新中国是因为一种信仰。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会产生伟大的行动。”信仰是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精神选择,是一股贯通脊梁的气脉。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李立三同志参加了共产党,在面对父亲的质疑时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无论是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走向新中国的人,还是为新中国的简历牺牲了的千千万万的革命同志,他们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就是推翻压迫人民的大山,建立新中国,让人民从此站起来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一信仰,他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冲在敌人的枪口下。
反观那段历史,再看看现在,在和平岁月里,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很多人却并不满足,整日抱怨自己的生活很艰苦,工作不如意、学习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挣钱不容易、当不上官……很多人时常感到寂寞、空虚、无聊,有的人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报复社会。和革命先烈们相比,我们现在的所谓的“苦难”何足挂齿,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先烈们用鲜血给我们铸就的新中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他们渴望而不可及的,我们为什么不珍惜?
历史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中积淀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今天我们这一代崭新的共产党人更加应该追寻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坚持心中的信仰把前辈们留下的未能完成的事业做完。但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人不可能在前行的道路上不犯错误,共产党人正在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正像邓小平说的“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会迷失方向,党内的有部分同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没能坚守共产党的信仰,自甘堕落,生活变得腐化,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质疑党的借口,“三个代表”说明共产党是先进的党,他有能力带领人民走向富强。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自然灾害不断,人民饱受灾难之苦,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灾难过后出现瘟疫,社会秩序依然有序,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共产党。每次面对灾难,党和国家领导人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慰问受灾群众,指挥灾难现场的营救工作,这让国外媒体无不赞扬,受灾群众在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后也能坦然面对不幸。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地震,数以万计的同胞在灾难中丧生,更多人则失去家园。面对如此惨烈的灾难,温家宝总理在灾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完全不顾余震频发带来的危险,和广大人民共同面对灾难。这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在面对满目疮痍的大地不禁潸然泪下,但他依然鼓励人们“多灾兴邦”,家没了我们可以重建,亲人没了,千千万万的同胞是你们的亲人。千万共产党员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信仰,尽管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的信仰始终没变。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有感
一.自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了解
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陌生,毕竟从中学开始我们就一直有接触,但是对于当时都是有老师讲,并且不是主要课程,所以只是听听罢了,但是通过这回的自我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纲要让我第一次深刻的懂得了学习习近平现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学习习近平现代史。纲要不仅让我更加细致的了解到中国在近现代所发生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历史所表达的历史意义,以及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对今天的我们将有怎样的启示。常言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要想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日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以史为鉴,从历史的成功与失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被各种邪恶的反动势力打压羞辱。然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打到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反抗还击。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进行着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以来,有多少外国侵略者想灭亡中国、吞并中国,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终于粉碎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白日梦”,实现了民族独立。然后在中国在顽强抵抗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了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洪秀全的农民运动试图再次建立封建主义制度,但失败了。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试图按图索骥,用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来改变中国。从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最后中国仍然是无法自强。除了外国帝国主义,中国人民还受着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但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经过了土地革命的彻底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下来伟大的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着。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感受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开始寻找自己发展的道路,腐败的清政府一直闭关锁关,在战争中输了以后就一直赔款割地。获取一时的安逸。在半封建本殖民地的大压力下,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虽然走过很多弯路,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最终也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以后的基础。在中国近现代史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
1840-1919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历史阶段
1919-1949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30年又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月日本投降)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顺利推进到
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至1927 年7月,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分裂以及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劳苦大众开始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新道路。但是,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自1931年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之久的抗日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力争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内战、独裁,挑起了新的内战。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迅速转入战略反攻。共产党在解放区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爱国民主运动持续高涨,国民党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人民解放军经过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这就为争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二个任务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前提。
第三个历史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这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十八年,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这58年可分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7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20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21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直至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医治战争创伤,仅仅用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在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1956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局良好,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1957年下半年后,探索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探索遇到严重的挫折。1966年5月开始的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成为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经过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总结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纲要的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基本国情,认识在近现代中国引起伟大变革的背景和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把这段历史当做一个反思的历程。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见未来。在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正确把握方向,勇往直前,肩负起历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