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

时间:2019-05-12 00:3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现代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现代史》。

第一篇:近现代史

纲要2016年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每小题5分或6分,共30分)

1.《天朝田亩制度》 2.北伐战争 3.遵义会议 4.西安事变 5.中共“八大” 1.洋务运动 2.新文化运动 3.八七会议 4.西安事变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洋务运动 2,北伐战争 3,一二九运动 4,《中国土地法大纲》 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天朝田亩制度》 2.新文化运动 3 一二九运动 4,西安事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鸦片战争

2、洋务运动

3、北伐战争

4、延安整风

5、重庆谈判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资政新篇》

2、洋务运动

3、三民主义

4、“三三制”民主政权

5、中国土地法大纲

6、“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天朝田亩制度》

2、戊戌维新运动

3、三民主义

4、北伐战争

5、遵义会议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新文化运动

3、长征精神

4、延安整风运动

5、七届二中全会 6一国两制

1、天朝田亩制度

2、戊戌维新运动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五四运动

5、八七会议

6、一国两制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 5,何谓长征精神?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2简述延安整风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a)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b)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怎样?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6,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7,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怎样? 8何谓长征精神?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2、为何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3、简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为何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何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主观方面的教训。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简要说明你的体会。

3、简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基本内容?

1、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简要说明你的体会。

3、简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1、天朝田亩制度

2、洋务运动

3、三民主义

4、西安事变

5、《中国土地法大纲》

6、十一届三中全会

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中共八大确立了怎样的工作路线?

三,论述题(共40分;附空白纸两张)1,试评价洋务运动,并分析其失败原因。(10分)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0分)3,评述邓小平南方讲话。(20分)8.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0分)9.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5分)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15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早期犯过哪三次“左”倾错误?并分析其原因。(10分)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5分)3,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15分)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犯过哪三次“左”倾错误?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5分)3,评述邓小平南方讲话。(15分)

1、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论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为何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只开花而没有结果”的革命?

2、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次“左”错误的表现、危害及出现根源。

2、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1、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任务、效果和结局,并且简要说明两党合作中的根本障碍。

2、论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请论述相关的历史依据?

2、请论述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请论述相关的历史依据?

2、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且简明概括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

第二篇: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中小论文

老师:范国权

专业:11级土木1班

自评:优 学号:1150571 姓名:宋堃

我说李鸿章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社会前进的脚步逐渐变得缓慢。清朝中后期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但无知的清政府却仍以地大物博,视自己为天朝大国,对西洋器物不屑一眼。殊不知,自己官员腐败,国力衰弱,民不聊生。于是,到了1840年,英帝国的第一声枪炮便轻而易举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拉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帝国列强相继趁火打劫,为攫取利益,蛮横地入侵中国。为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尊严和独立,曾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如三元里抗英英雄以及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诸如袁世凯之类的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而来巩固自己地位的买办势力的所谓卖国贼。而对于李鸿章,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向来是否定大于肯定,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袁世凯之流的卖国贼。那么,李鸿章是否真是卖国贼呢?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又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

一、晚清重臣,曾经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慈禧太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引自百度)。既然清政府都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那么为何这一晚晴重臣还会晚节不保,招致“卖国贼”之骂名呢?

事件的起因在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李鸿章赴日本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引起。

1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2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千万两白银;○

3中国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4中国政府给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 州为商埠;○这一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不仅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还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民愤深度积聚的时刻,他们极其需要一个“罪魁祸首”,来发泄他们心中对这一屈辱事件的愤恨和不满。不巧,在人们还未深入透彻的了解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和背景的情况下,李鸿章顺理成章的成了这一冤大头,被冠以“卖国”之罪名,谁叫他是停战条约的签订代表呢。举国上下认定了,就是由于他的消极避战求和,这一软弱性,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上和认识上,他为什么“消极”避战求和;在条约的签订的过程中,在清政府全权委托他签订事宜的前提下,他又费了多少周章,吃了多少苦头,来争取一分一寸的领土主权、来减少一分一厘的赔款。

首先,在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上,他站在了一个更为理性的高度上。在甲午海战前,朝野皆谓日本国小不足畏,故全国主战,唯独李鸿章深知其强盛,而中国海军费用多半被慈禧太后挪用修颐和园,海军装备落后,设备多不完全。“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结果甲午一战,据称世界第六的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事实证明,李鸿章的避战主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其次,李鸿章在马关签订条约的过程中,在日军的前线正在紧逼的情况下,他们给李鸿章的选择只有“允或不允”,催促李鸿章尽快签字。就在准备进行第三次的商议时,李鸿章被一名日本极左翼分子开枪击中,险些丧命。于是,李鸿章以此相威胁,而日本政府迫于压力和希望尽快了结此事、防止西方列强参与坐收渔翁之利,无奈答应削减白银一亿两左右,这相当于清朝一年多的财政收入!李鸿章更深刻地衡量过主战的利益轻重,所做的一切决定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更大的利益,难道仅因为避战和签订条约就要背负千世骂名?这是很冤屈的,就算他不去签,还是有人要去的,这是已经注定了的。应该的态度是,当国家危亡之际,李鸿章凭借独立于众人的见解和非凡的勇气,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利益,他是一个勇者。

李鸿章被认为是卖国贼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代表清国与俄国签订的《中俄密约》,致使俄国在中国东北修建了一条横贯的大铁路,便利了俄国日后侵入中国。李鸿章没能意识到铁路的延伸正是扩张领土的主要手段。他以为大清国受到日本威胁的时候,铁路能够便于军事援助这一点,这也是大清国官员的主流认识。但李鸿章已经意识到一旦“路权”模糊不清,俄国人就会有理由在铁路沿线派驻武。于是他坚决反对俄国以官方的名义投资铁路,而坚持用私人投资的方式。李鸿章以为这样就可以将铁路的修建变成商业行为。但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俄国侵入并占领中国的东北,这条铁路最终给俄国人提供了军事运输的便利。

要知道,他的目的,是为了联俄抗日,是为了守住中国的国土。在当时那样封闭自守的大清国里,不能去苛求他具有太超前的前瞻性。如果,俄国遵守条约,那么结果很容易想到。只能说是,这是一次好心办了坏事。而且,李鸿章具有很强的现代化意识。他清楚的认识到,西方列强在器物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国。李鸿章总结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于是,他积极倡导洋务运动,发展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为后来的中国军事重工业垫下了基础;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学堂,培养了许多科学技术人才;兴建近代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保护了中华民族资本的兴起和发展。

而我们对于“卖国贼”的定义是:为了一己之私或一党之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或做出出卖国家利益行为的没有民族观念的人。那么,李鸿章呢?他签订条约是为了一己或一党之私吗?他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了吗?他没有民族观念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国家最根本的利益,并且毫无对外邦有投诚之心,甚至是痛恨。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发誓终生不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老人啊,又是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地挪过去。他又何可谓是“卖国”?

王树增先生曾说:“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我是很赞同王老的观点的,从他的种种事迹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实际上有着一颗无比热忱的爱国之心和济世胸怀。只可谓他是生不逢时,一次又一次地做了清廷的替罪羔羊,而不可谓其为“卖国贼”!我们对待这一老人的态度不应是鄙薄,而应该是敬仰!

第三篇: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特里尔

《毛泽东传》 斯诺

《西行漫记》

钱钟书

《围城》 余华

《活着》张玉法

《中华民国史稿》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杨显惠

《夹边沟记事》 叶永烈 《毛泽东与蒋介石》 邓贤《大国之魂 >章诒和

《往事并不如烟》

古华

《芙蓉镇》季羡林 《牛棚杂记》巴金

《随想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    公元前6世纪世界重大科技发明54项,中国占31项,占57.9%;

公元前6世纪到1世纪,世界重大科技发明87项,中国占44项,占50%; 公元元年到公元400年,世界重大科技发明45项,中国占13项,中国占28%; 公元401年到公元1000年,世界重大科技发明45项,中国占32项,占71%;

 公元1000年到公元16世纪,世界重大科技发明45项,中国占58%;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 内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缓慢  外因: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1.经济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 2.政治原因: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 3.文化原因: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 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 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 3.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3、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4、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 社会制度的腐败:清王朝从皇帝到贵族,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不懂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经济技术的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素质低,战斗力弱。

林则徐:(1785~1850)

他组织翻译了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成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有效抵抗了英军的侵略。鸦片战争后,被革职充军伊犁。后被重新起用,1850年卒于潮州普宁县。赠太子太傅,谥文忠。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之比较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1)《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是具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1)、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自私性、散漫性、保守性、狭隘性、

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致使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从而导致太平天国的失败 (1)、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3)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  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 辛亥革命不但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而且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势力。它还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所以列宁说辛亥革命是“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 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表现在:

 不敢提出反帝的纲领和政策。南京政权幻想继续承认帝国主义国家同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与支持,但孙中山领导的南京政权并没有得反封建不彻底。表现在起义后的南北议和与对清帝退位允诺的八款优待条件。

 同盟会没有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武昌起义时的同盟会没有起到发动和领导的作用,武昌起义胜利后更处于分歧和涣散中,根本起不到坚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 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 孙中山没有军队可以依靠,不能对反革命武装进行有效的抵抗。而袁世凯却依仗手中的武力顺利实现逼孙中山交出政权的目的。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他们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伟大的辛亥革命中。、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基本观点

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与革命纲领的不彻底性。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自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以前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五四以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为反对封建制度,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的数千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随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游行声援。从6月3日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形成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在人民的压力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

“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又是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毛泽东

1、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革命;

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即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 •

4、有了新的革命前途,即社会主义; •

5、有了新的革命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1)“一大”的策略——不合作 •(2)“二大”的决议——党外联合

•(3)杭州西湖特别会议的决定——党内合作 •(4)“三大”的方针——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 时代背景,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

2、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 大”的召开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和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2)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缺乏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4)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

3、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 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从而形成了新三民主义。

• 革命中出现了错误。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将军县—湖北红安县

2.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不建立强大的红军和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农村革命根据地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根据地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依托,否则武装斗争就是流寇主义,土地革命就无法展开。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反革命武装到牙齿,所以中国革命一开始就要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必须首先发动农民,把农村建成革命的战略基地。

第三,根据中国革命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的特点,必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和山区建立革命的根据地,等到革命力量大发展的时候,再和敌人决战。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土地革命严重受挫的根本原因。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错误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暖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

《论持久战》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毛泽东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为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则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3.重庆谈判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皖,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党统治区各阶层人民,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故称第二条战线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 • 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成立

• • • • 1945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立 194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成立 1925年中国致公党成立

• 1946年九三学社成立

• 1947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成立

1.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实质

2.“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机缘,客观上一时造成了他在全国的第三党地位,使他中间许多领导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三条道路。”

----周恩来 3. 政治上: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 经济上:改良的资本主义  实质: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七届二中全会

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及时提出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 提出“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体

• • • 思考: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中国特殊的国情和阶级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后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中国革命胜利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 • 统一战线 • 武装斗争 • 党的建设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 过渡性

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   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私人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通俗解释:主体和两翼

一、农业合作化道路

 第一,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 第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 第三,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从低到高的互助合作形式实行过渡  三步走

 第一步是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  第二步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步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 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和平赎买

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分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企业的公私合营。分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缺点和偏差

    

1、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方面急于求成。

表现: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

2、在经营方式上集中过多。

表现:合作社规模过大,干部管理水平一时跟不上去;财务管理上出现混乱现象;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产业结构过于简单。

3、在所有制变革方面急于求纯。

 表现:对工商业的改造中,急于让资本主义绝种。

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1956年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  经济关系5个:农、轻、重工业的关系,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政治关系4个:革命与反革命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是非关系。

 文化关系1个:中外文化关系

2、“八大”成果

• • 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坚持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 • • • • 国家经营是主体 个体经营作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 自由生产作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 自由市场作补充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 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1月,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可回收人造卫星试验成功。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1953年在中印谈判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5年万隆会议予以确认。

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对“大跃进”的纠正

八字调整方针: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提出旨在纠正大跃进错误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是文革的开始

•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人民获得思想上的大解放,中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去开创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第四篇:近现代史 三毛

伤逝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三毛

当这首歌开始流传的时候,一个名字也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三毛。不仅是歌词,三毛的作品和人格魅力更是吸引读者。“人生苦短,不喜平淡。”三毛,这个名字总和流浪联系在一起,这流浪,与其说是一种艰苦的行动,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自由的追求,一种自我生活方式的选择。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我了断,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活得精彩纷呈。她的真性真情,是动人而美丽的。

三毛,原名陈懋平,“懋”是她的辈分,“平”是取自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陈父期望世界再也没有战争。后来她不会写“懋”字,就自作主张改为陈平,三毛是她的笔名。三毛作品的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充满了一愣一惊继之一喜一叹的传奇性,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就连她自身也充满了奇特而动人的神秘性。三毛的文章是极具特色的,字句简洁干练,语感特别好。这都是源自于她厚实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

高度的感悟。在她的字里行间,总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轻灵通畅,有一种平静快乐的气氛。三毛有红楼梦里水造的女人的多愁善感,又有金庸笔下的女侠的飘逸洒脱。我们感动于这个女人,短暂却神秘莫测。“我愿在这步入夕阳残生的阶段里,将自己化为一座桥,跨越在浅浅的溪流上,但愿亲爱的你,接住我的真诚和拥抱。”迷失在三毛的作品边缘,品味她的忧郁、寂寞以及奔放、不羁。在她的世界里,长的叫做苦难,短的叫做人生,她的人生使人变的安静,让人学会怀念,怀念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子,漂泊、放逐、对于生,对于死。”

不得不提及她一生的挚爱,三毛对荷西有感人至深的爱。但她却极巧妙地将这种爱注入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在她笔下,与荷西的家居生活平凡而又精彩,细琐而不粗鄙,真实而又浪漫。他们白手成家,他们的日常生活总是那样新鲜热闹,绘声绘色,充满温暖色调。和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可羡可爱,可望可及。正是对生活有这份热爱,使她的文字也充满了现实的浪漫。“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这是她自身生活的鲜活写照,更是她对美对幸福的追求中,所悟出的生命的法则。

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她的笔尖总是蘸满感情,并带有特有的温柔亲切、委婉细腻。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她把对丈夫的追忆和眷恋写得那样情深意切,哀伤感人。谁能忘记那涌自心底带泪的哽咽:“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在《背影》中,她又在父母步行去看荷西墓地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中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一个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她后来的《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滚滚红尘》等作品,比起撒哈拉式的“轰动”,就显得平淡多了。毕竟生活的历练,使她变得淡泊和内敛。有人说是撒哈拉成就了三毛,也有人说是与荷西的爱情成就了三毛。其实,归根结底,是真性真情成就了三毛。这样一个有着天涯情怀的女子,在人生的旅程中,在她挚爱的写作事业里,用她短暂而美丽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真情的回归。

至于三毛的结局,有人认为是一个悲剧,一个至今还让无数人心痛不已的悲剧。在悲剧里,人往往过于渺小,可是三毛则不然,她在自己的悲剧中,找到了灵魂的落脚处。一路走来,她早已满襟风雨,可她一定还会走下去,因为脚下的世界没有尽头。我想她的灵魂一定一直存在于喜欢她的人内心深处,就这样

无奈的伤感和不可理喻的坚韧以及敏感着。她只是随风而去!记得她说过:如果时间不可以倒流,那么就让一切都随风而去吧!在西班牙的马利岛上的荷西是否还在等着她的归来,在烟雨朦朦的台湾岛上有没有她父母的翘首期盼?然而,她就这么逝去了,没有丝毫的留恋,把一切的一切都留给了回忆......

第五篇:近现代史作业

我-----严复,出生在福建侯官的一个儒医家庭。中医本身就构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我的父亲对我望子成龙,期望甚高,受家风的影响,我自然传承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七岁的我走进了私塾,1866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主要学习驾驶专业。1877年到1879年,有幸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英国的普茨茅斯大学,然后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英国完成预定选修课程后,又被派往法国作修学之旅,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留学期间,我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并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且将之介绍给当时的国人。我非常注重英语的学习,这为我回国后研读“西学”,编译《天演论》等西方学术著作,打下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1879年我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第二年被调任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89年后才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我在该学堂任事二十载,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生,我为避难,不得已离津赴沪,脱离这个学堂。在任事期间,我不被予以重用,再三碰壁科举考试,但也因此。我的思想和学术却有幸潜滋暗长。

我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有所建树,很大程度上与我对西学的译介分不开。有生之年,我有幸将八部西方名著传播至了中国,如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等。其中我尽我所读,翻译的第一本书《天演论》迈出了我挑战封建儒教的第一步。我或许是一个启蒙思想家,我译书是为沟通中西文化,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启迪人们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

时至今日,我依然为我初所选择启迪中华的道路而骄傲,当我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看着国人的思想一点点的进步,我中华有望,深信不疑。

1905年,严复再次游历欧美诸国,这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开始认识到了资本主义虚伪性,对西方社会的愈加了解,于是我开始在价值观念上对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作了一定的肯定和认同,这与它早年肯定西学,虽然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对比,但这并不与我提倡西学的主张相冲突。

在我的晚年,由于在政治上与袁世凯保持着暧昧的关系,被袁世凯复辟帝制用,为时人诟病,思想也失去了感召力。现在看来,仿佛这是老天向我开了个玩笑让我止步于“天演论”和以英国哲学思想为主的翻译工作,造成了我人生的一大阴影。我有能力了解西方浩瀚的哲学思想的中国人,事实上,当时如果我能向右进一步就能进入孕育军国主义的斯宾塞思想,向前进一步就能进入孕育现代法治化主义的康德思想,向左一步就能迸入孕育了社会主义的黒格尔马克思思想。

下载近现代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现代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近现代史纲要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摘要: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现代史考试

    《金陵十三钗》影评 诗人北岛曾说:“中国不缺苦难,缺的是关于苦难的艺术”,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苦难的艺术,电影不触目惊心,却刻苦铭心,人性的讴歌和赞颂让......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

    材料: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国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和利益上的差异,无......

    近现代史-五套

    五套 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两步走 战略: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 近代史:1-5ABDCA 6-10CBADC 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

    近现代史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专题一 导言——读史明智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近代1840—1949,现代1949—至今) 专题二 千年局变与民族抗争——西方列强的入侵......

    近现代史总结大全

    19世纪30年代 (鸦片战争背景) 1839年6月 1840-1842年 1840.6 1842.8 1843年 1844年 1844年冬19世纪40-50年代 1851年 1856年 19世纪50年代 1856-1860年 1856年秋 1857......

    近现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姓名:张倩倩 学号:1232010809 院系:日文学院 班级:2012级8班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谈帝国、资本主义侵华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千年美梦惊......

    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由于时间紧迫,不当之处和错误,请指正。一、如何认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1.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2.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