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8:5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

第一篇: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4月14日

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

为进一步加速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科〔2017〕315号)和《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长办发〔2017〕23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政策。

一、适用范围

本政策适用于在长沙注册并纳税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服务的工业企业和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以下称企业)。本政策重点支持但不局限于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图像视频识别、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融合创新和解决方案,聚焦拥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

二、支持政策

(一)着力引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关键、紧缺技术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可通过股权投资与资金资助结合,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对我市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项目支持。对入选市级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的,根据人才类别分别给予 50万元、30万元、15万元奖励补贴。对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科研人才自主择业在长创新创业的,综合其职称与科研能力,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5万元奖励补贴,对创业团队项目给予100万元启动资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二)着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招大引强。引进行业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效应,且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资本性支出不低于1亿元的企业或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总部,在按约定完成投资进度前提下,最高给予实际完成投资额 10% 的奖励,单户本项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奖励资金分3年拨付;每年以企业对地方贡献为标准给予全额奖励,最长不超过3年。以上资金由市、区县(市)财政按地方受益比例进行承担。(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

(三)着力引导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产业集聚。在长沙高新区、雨花经开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打造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园区,由园区制定相关政策,从2018年起,对入驻基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给予5年租金减免,每年根据企业孵化情况市财政给予基地 500—1000万元资金补助,暂定 5年。市产业投资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子基金,规模 50亿元,用于引导和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

(四)着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提供相关应用服务,每年公开择优评定10—20个应用示范试点项目,给予技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不超过应用示范项目人工智能软件及设备实际总投入30% 的奖励,最高200万元。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优先纳入长沙市两型产品目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

(五)着力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鼓励建设运营人工智能的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等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研发、设计、生产、云资源租赁、技术交流等服务,优先支持此类平台申报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支持。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按其上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研发投入的20% 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 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

三、附则

1.每年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市科技局认定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可优先推荐享受《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关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等政策。

2.符合本政策奖励支持条件,同时符合我市其他奖励支持政策的企业,按照同一事项不重复享受政策的原则,由企业自愿选择申报。

四、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模版]

中共马鞍山市委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马秘[2010]4 号)

发布时间:2010-5-26 15:26:31 浏览次数:341 次

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马秘[2010]4 号)

当涂县、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5 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 号)和《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马发〔2010〕2 号),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分解目标任务

提出我市实施《示范区规划》主要指标及到2015 年预测数,分解下达到当涂县、各区、各开发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3 月底前完成。)

二、编制完善相关规划和专项方案

1、结合《示范区规划》,编制我市“6653”现代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推进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六大新兴产业、五大优势传统产业和三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配合,6 月底前完成。)

2、根据《示范区规划》提出的加快推进城镇化要求,围绕我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编制“1255”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制定建设方案迅速启动实施。制定并落实扩权强镇的措施。制定继续深化与南京、芜湖加强城市发展的合作措施。(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住建委、秀山新区指挥部、滨江新区指挥部、市推进办、当涂县、雨山区、市发改委,6 月底前完成。)

3、根据《示范区规划》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方案、推进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6 月底前完成。)

4、根据《示范区规划》提出的产业承接发展、产业创新升级、基础设施支撑、土地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对我市相关规划进行梳理,编制或修编重点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开放型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10 月底前完成。)

三、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和开发园区扩区升级

1、围绕《示范区规划》提出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决策部署,统筹规划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当涂经济开发区建设,合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抓紧做好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向雨山区银塘镇扩区、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开发建设、当涂经济开发区向南延伸具体方案的编制申报工作,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基础设施。研究制定2009—2015 年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开发区、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当涂县、雨山区、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4 月底前完成。)

2、继续加大争取力度,尽快将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完善花山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支持濮塘休闲度假区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雨山区和博望镇申报省级开发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12 月底前完成。)

3、根据省里编制的皖江城市带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全市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开发园区发展评价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县区、各开发区,12 月底前完成。)

四、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

1、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制定全年重大招商活动安排方案,精心谋划上海世博会、第五届中博会、第六届徽商大会及省政府拟与国台办合作赴台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的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市招商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2 月底前完成。)

2、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措施,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商务局,2 月底前完成。)

3、摸排梳理在手的招商引资项目,制定具体工作推进措施和任务分解方案,着力抓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市招商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3 月底前完成工作推进措施和任务分解方案的制定并上报市政府。)

五、加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1、围绕《示范区规划》在装备制造业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工程机械基地、冶金设备产业集群、环保设备产业集群、机床及大型铸锻件产业集群、造船及船用设备产业集群、轨道交通关键部件产业集群,以及规划中普遍支持的产业,抓紧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县区、各开发区,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2、围绕《示范区规划》在原材料产业中明确提出的加快推进马钢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及深加工基地、马钢集团海外办矿工程、马鞍山慈湖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以及金属制品等我市优势产业,抓紧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慈湖经济开发区、当涂县,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3、围绕《示范区规划》在轻纺产业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乳制品基地、畜禽肉类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等,以及造纸印刷和规划中普遍支持的产业,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开发区、当涂县,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4、围绕《示范区规划》在高技术产业中明确提出的以马鞍山为重点区域承接发展电子信息、建设马鞍山磁性材料产业集群、马鞍山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以及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各县区和开发区,3 月底前申报一批项目。)

5、围绕《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的依托马鞍山等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安排,加快发展物流、金融、旅游、软件、动漫、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抓紧谋划申报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规划局、市文化委、市旅游局、市金融办、各县区和开发区,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6、围绕《示范区规划》在现代农业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优质安全畜产品示范基地、标准化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大力开发特色水产品,发展旅游休闲渔业,扩大重点地区高效经济林基地规模等,抓紧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县区,3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7、围绕《示范区规划》在产业创新升级中明确提出的支持企业承担“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和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支持设立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各开发区,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8、围绕《示范区规划》在基础设施支撑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宁芜铁路扩能、芜申运河、马鞍山太平府航道整治、马鞍山太平府港区综合码头建设,实施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青山河和姑溪河等重要中小河流治理,以及规划中提出的完善外通内畅公路网络、建设内河运输体系、适时建设燃煤火电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光伏及风电等新能源示范工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等,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经信委,4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9、围绕《示范区规划》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明确提出的实施马鞍山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以及规划中提出的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园区试点、实施重大节能环保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大申报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市的争取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六、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1、财税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增强我市可支配财力;建立健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重点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给予以奖代补;用足用好国家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税收扶持等具体政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2、金融服务政策。建立协调机制,搭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为转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对牵动性强的重大转移项目,开辟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对积极为产业转移项目承贷、并达到一定额度的金融机构,政府给予奖励。积极指导和帮助转移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实力的转移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具体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马鞍山银监分局。)

3、用地保障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示范区建设增加的用地计划指标;创新工业用地计划分配方式,实行差别供地机制,确保成长前景好、投入强度大的转移企业用地;完善土地使用“双向约束”机制,确保企业用地合法合规,促进按时开竣工、按期投产增效;推进土地整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等具体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4、外贸扶持政策。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地区的海关合作;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所购置的进口设备,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享受所得税减免、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及增值税等政策;对出口企业境外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出国参展、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对加工贸易企业给予政策性优惠贷款等具体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马鞍山海关。)

5、劳动用工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提供招工服务;建立政府扶持与培训机构为转移企业提供劳动力资源数量、质量直接挂钩机制,为转移企业提供数量充足、技能熟练的劳动用工;对引进企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开展的劳动力培训,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补助;对转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政策激励力度。(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上述各责任单位要结合《示范区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和省对口部门的衔接,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具体办法,于3 月底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

七、工作要求

1、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工作方案,对实施《示范区规划》进行整体谋划,从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改革,抓住最具带动力、影响力和系统作用的工作和项目,集中力量,实现突破。当前要根据任务分工,把工作推进措施做细、做实,把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发改委要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对实施《示范区规划》情况组织综合或专项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勇于探索创新。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示范区规划》内容,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对国家和省已明确的扶持政策要抓好贯彻落实,切实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政策;对需要进一步跟踪衔接的,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要结合我市实际,拿出一些突破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建设示范区的新办法、新途径。

3、营造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要抓紧制定贯彻实施《示范区规划》的宣传方案,利用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大力度宣传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突出优

势;利用市级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加大对《示范区规划》的宣传报道力度。各县(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示范区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示范区规划》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国家和省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

1、马鞍山市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5 , 年主要目标表

2、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相关规划及专项方案分工表

3、《示范区规划》有关马鞍山表述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分工表

中共马鞍山市委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0 年2 月9 日

第三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0年08月25日 17时22分130

主题分类: 商贸服务

“服务业”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鲁政发[2010]8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鲁发[2010]10号),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特制定如下政策。

一、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可以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方式,从事服务业经营。

二、放宽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服务业企业出资一律由企业投资人自行认缴。

三、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可以首付20%,其余2年内缴足。

四、2011年至2015年,省级财政继续设立并逐步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为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配套、落实省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和扶持服务业重点项目,以及用于服务业工作奖励等。各市、县(市、区)政府要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五、积极鼓励地方发展服务业。2010—2012年,对市县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幅超过15%以上的部分,省级给予全额返还,省级返还资金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各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优先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要重点用于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服务业;对重点服务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对重点服务业园区中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用地和资金扶持;支持重点服务业企业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服务业大项目,鼓励企业实施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尽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七、支持服务业企业深化改革。服务业国有企业产权整体转让以及企业整体改制的,土地、房产按政策处置后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不视同交易行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改制的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有关企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八、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在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等相关事务时,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

九、鼓励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对其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或者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自纳税人享受免税之日起,免征营业税3年。

十一、支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自2010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的,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企业一定的奖励。

十二、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对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或实现税金3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服务业办公室制定;

省统计局要研究提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标准和统计办法。

十三、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业。自2010年1月1日起,对县及县以下依法登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四、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自2010年1月1日起,对新设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五、支持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分离。分离后成立的服务业企业,要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拓展服务领域,企业因主辅业务分离造成税、费负担增加的,由当地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

十六、对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鲁新设立的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新成立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由省级、地方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到县、乡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制定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评办法,对创新金融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作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由当地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金融企业高管人员,根据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给予适当奖励;对融资性担保机构代偿部分,按照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其扩大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各地要制定鼓励和扶持辖区内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十七、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服务业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在信贷、证券、保险、外汇、担保、信用增级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满足不同类型服务业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新型金融组织积极面向中小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探索符合服务业企业实际的担保抵押方式。“十二五”期间,通过银行和政府基金联合贷款,每年筹措10亿元,加大对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全省银行业支持服务业的信贷增速要高于信贷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在继续支持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服务业四大载体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十八、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省级每年从基建基金中筹措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通过贴息、补助或奖励等方式,对贷款银行给予风险补偿。各地也要积极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挥银行信贷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各地要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投入,增加担保基金规模,建立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有效奖励和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县(市、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全面开展。

十九、服务业发展用地要纳入各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列入国家和全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服务业园区、重点服务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各级政府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省对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实行点供。各市、县(市、区)在制定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编制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相关市、县(市、区)优先安排。

二十、对引入的总部企业及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用地,可优先办理规划和建设用地手续。

二十一、城市、旅游度假区及各类开发区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设施用地,不得擅自改作它用。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荒地、荒山、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等土地开发的旅游等服务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十二、治理和规范涉服务业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

二十三、切实落实好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峰谷用电管理办法,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

二十四、有计划地在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城乡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

二十五、加快引进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营销管理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级专业人才,吸引在国外著名服务业机构从业的留学人才和外籍人才来鲁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对“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取得的一次性补助,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外籍个人在境内取得的住房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按国家税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十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服务业事业单位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探索有利于服务业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公开招聘方式方法。鼓励服务业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如无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特设岗位;高层次人才聘用期限可适当延长或无固定期限。

二十七、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截止2010年12月31日前经审批后,按实际招用人数,3年内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同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十八、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服务业企业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享受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创办家庭服务业企业的,免收期限延长至5年。

二十九、对为登记失业人员开展家政服务等便民利民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的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

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考核各地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服务业考核奖励办法,加大对各市、县(市、区)政府、涉及服务业的部门和服务业载体单位的考核力度,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要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服务业各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加强管理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共同促进服务业发展。

第四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努力壮大产业规模,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支撑领域新材料,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功能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产业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积极培育超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新型环保节能材料、新型工程塑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兴领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三)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四)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实施工作方案、编制专项资金扶持计划、落实项目优惠政策等工作。

三、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五)自2011年起,连续5年,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方面。

市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拓展海外市场专项资金、会展资金和知识产权、标准战略发展等专项资金向新材料产业倾斜,共同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新材料企业或项目符合其他专项资金支持规定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享受支持。

四、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六)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加强新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七)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对新材料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和863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在深圳建设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配套资助。

(八)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九)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并经市政府研究确定的重大自主创新的新材料项目,专项资金可加大支持力度。

(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资助新材料产业专利池建设、专利申报、基础性专利研究与分析、专利预警报告发布等,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申报新材料领域的国内外发明专利。

(十一)实施产业标准化战略。市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标准化活动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等。

五、发展壮大新材料企业

(十二)经认定的新材料企业,根据其贡献程度,专项资金予以一定的研发资助。

(十三)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品牌培育项目资助计划,对自主品牌企业的品牌宣传、推广,专项资金予以资助。

(十四)对新材料企业申请美国UL、欧盟EN13432、日本生物质材料等国际认证,专项资金予以资助。

(十五)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

支持跨国企业、央企、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新材料领域的综合型、职能型和成长型总部,市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予以资助。

支持新材料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市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予以资助。

鼓励新材料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研发和生产绿色低碳新材料。

(十六)新材料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经认定的新材料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予以500平方米以内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资助期最长可为3年。

六、积极培育和引进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

(十七)投资额超过2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项目,优先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且为产业链缺失环节的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十八)新材料产业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土地利用计划。

七、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十九)着力建设超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支持建设新材料产业研发核心区,鼓励社会各界兴建新材料产业特色工业园。

(二十)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在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专业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产业化平台,建设研发、检验检测、专利、标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八、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十一)鼓励新材料产业人才申报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二十二)经认定的连续从事研发工作1年以上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人才,根据其贡献程度,予以一定的资助。

(二十三)支持新材料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或创新基地,对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站或流动站,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二十四)鼓励新材料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深圳创业,参加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创业大赛。专项资金每年安排600万元支持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竞赛优胜新材料产业项目或者创办新材料企业,并优先提供创新型产业用房。

九、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二十五)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材料产业。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新材料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材料企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新材料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十六)支持新材料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开展新材料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十、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二十七)扶持培育应用市场。深圳新材料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应当列入政府优先采购清单。同等条件下,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优先采购国家和本市企业生产、经认定的自主创新新材料产品。

(二十八)充分发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平台、窗口作用,加大对深圳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深圳新材料产业国际知名度,促进新材料企业、项目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深圳聚集。

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用于资助深圳企业参加国际新材料展览会、世界材料峰会等专业展会和论坛,支持在深圳举办高水平、国际性的新材料产业论坛。

支持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强化深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合作。

(二十九)鼓励新材料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

(三十)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

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深府〔2009〕18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9〕45号),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府〔2008〕200号)的有关规定,制订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及发展重点

(一)大力扶持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推动产业重点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二)重点发展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生物产业领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三)市政府设立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我市生物产业发展工作及重大事项的审议。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交通运输委、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农业局、住房建设局、市场监管局、药品监管局、金融办等部门以及各区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坪山新区管委会。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四)自2009年起,连续7年,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生物产业发展。

(五)建立深圳生物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我市生物产业发展协调工作、生物企业认定、享受优惠政策条件审定及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由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等3个部门组成,根据议题可邀请其他部门参加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四、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六)组织实施深圳市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资金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予以支持。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生物产业领域国家、省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七)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八)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对自主创新生物产品研发,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资助。

(九)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生物产业专利池建设、基础性专利研究与分析、专利预警报告发布。

(十)加强产业标准工作。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推动生物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建立研发与标准化相同步机制、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五、发展壮大生物企业

(十一)经认定的生物企业,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研发资助。

(十二)实施重点突破专项。在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研发、产品技术升级、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项目、培养和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对外宣传、组织和参加专业会展等方面,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力求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一年一突破”。

(十三)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企业。支持生物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鼓励生物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引进、跨国经营等活动。推动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十四)支持生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生物企业申请美国FDA认证、欧盟cGMP和CE认证、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认证,开展生物产品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或申请国外注册,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资助。

(十五)生物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经认定的生物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首3年予以500平方米以下部分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

六、积极培育和引进生物产业重大项目

(十六)经联席会议审定,投资额超过2亿元的生物产业项目,优先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且为产业链缺失环节的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十七)土地利用计划优先满足生物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十八)经联席会议审定的生物产业重点项目,应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开展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科工贸信、规划 5 国土、人居环境、住房建设、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予以项目“绿色通道”待遇。

七、加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

(十九)在坪山新区规划建设集总部、研发、生产、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鼓励生物企业、人才、资金等向核心区集聚,促进核心区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二十)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生物医药GMP中试中心、生物医疗设备试验制作中心等产业化平台;建设集研发、中试、检测验证、专利、标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二十一)支持市高新区深圳湾园区以研发为重点、南山区以生物医疗为重点、盐田区以基因组为重点、龙岗区以海洋生物为重点、光明新区以产业化为重点建设产业集聚区。

八、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十二)鼓励生物产业人才申报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二十三)在本市经认定的生物企业连续从事研发工作1年以上的创新人才,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资助。

(二十四)支持生物企业、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或创新基地,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对正常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站或流动站予以一次性50万元资助、创新基地予以一次性20万元资助,对在站期间经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发放每人每年5万元、总额不超过10万元的生活补助。

(二十五)鼓励生物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深圳创业,参加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创业大赛。市科技研发资金每年安排600万元支持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竞赛优胜生物产业项目或者创办生物创业企业,并可优先入驻创新型产业用房。

(二十六)逐步建立生物产业创新人才支撑体系。政府、企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科研机构、民间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人才,建立生物产业专业人才库和专家库。

九、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二十七)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生物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 业投资基金投资生物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企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十八)支持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开展生物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在境内上市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并取得《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在境外上市企业与券商签订有关上市协议、且其有关上市申请已被境外证券交易所受理的,市民营及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资助。

(二十九)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深圳高新区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挂牌进行股份报价转让,市产业发展资金予以最高180万元资助。

十、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三十)深圳生物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应当列入政府优先采购清单。市属区属医疗机构、政府投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国家和本市企业生产、经认定的自主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自主创新生物产品。

(三十一)充分发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平台、窗口作用,加大对深圳生物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深圳生物产业国际知名度,促进生物产业项目、资金、人才向深圳聚集。

依托中国工程院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生物产业论坛,邀请生物领域国际一流专家到深圳讲学、开展学术研讨,搭建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

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用于资助在深圳举办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生物产业展会,深圳生物企业参加全国药品交易会、德国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MEDICA)等境内外生物产业专业展会。积极争取举办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三十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资助等方式,鼓励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

(三十三)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

下载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