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基于SWOT分析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充分利用鄱阳湖湿地生态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意义重大。对区域内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促进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一、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概况
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发展现状良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区域。据2009年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该区域旅游接待总人数5750万人次,旅游收入41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省比重的61.18%和61.83%,它将成为江西及周边省份发展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2010年2月,江西省政府制订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标志着江西省正式吹响了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号角,必将带动该区域的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综合发展的战略决策。
1、优势(S)
(1)区位优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区域条件。从交通来看,环鄱阳湖区域地处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 点,已基本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旅游交通网,为游客的出入和旅游景区间的交通提供了便利。这些区位优势为区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生态优势
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鄱阳湖水质持续稳定,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湖中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3)资源优势
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类别全、亮点多、特色明显,具有集群优势。区域内既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如湿地资源、生物资源、地质资源等,也有深厚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如赣文化、红色文化等。(4)政策优势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相关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指出:“要着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这将在政策上为该区域生态旅游提供支持。
2、劣势(W)
(1)经济实力差,资金投入少
2009年江西省GDP总量为7589.22亿元,在全国排名居第19位,在中部地区排名最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硬件水平差,规划和管理无序,且开发力度不够,部分资源尚未开发。(2)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尽管该区域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均各自为政,造成该区旅游业零散分割,加上交通连接相对较差,无法形成产业联盟,很难打造旅游知名品牌。(3)管理服务落后
在管理体制方面,各旅游区经营管理较混乱,且实力较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在投资环境方面,旅游业融资环境不够好,民间融资非常少,利用外资刚刚起步,且项目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酒店业。在人员队伍方面,江西旅游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且旅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较低,人才流失较 严重,人才软环境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4)旅游产品单一,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在设计湿地旅游产品过程中,鄱阳湖生态区没有充分发挥湿地生态资源的优势,着力打造湿地生态品牌,没有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生湿地态旅游主体产品,且部分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搞重复建设,缺乏多样性,不利于旅游产品的开发。
3、机会(O)
(1)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湿地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部分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也将为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提供很好的机遇。(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中提到:“到2015 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中生态旅游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点发展对象。在《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努力把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发展高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这必将为该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生态旅游也将得到全面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
4、威胁(T)
(1)湿地生态环境恶化
鄱阳湖目前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最大淡水湖,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如湖区水情恶化,洪涝灾害上升,血吸虫病流行,治理难度加大,湖床淤泥抬高,农田涝积严重,水产资源破坏,生物品种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必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湿地生态资源受损严重
随着各地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人口规模迅速扩大,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纷纷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三废”直接排放到原本环境优良的区域,鄱阳湖每年要承受各种污水约14亿立方米,这将对原有的“一湖清水”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
5、鄱阳湖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策略
(1)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湿地生态旅游
要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会,发挥其政策优势,充分挖掘区域独特的湿地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区内丰富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区和水利风景区等山水生态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重点打造若干条精品湿地生态旅游线路。(2)整合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形成一种社会的合力,尤其是在资源整合方面要上下一盘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而不是盲目复制,遍地开花,造成恶性竞争。就鄱阳湖区而言,它隶属南昌、九江、上饶3个市12个县,各地政府分湖而治现象严重,这就要求政府将湖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协调各部分的利益,从管理体制上打破条条框框,整合有效资源,实现资源、利益共享。(3)加速建设,为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有限的财政支出中,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尤其是硬件设施的投入,要打通各景区的交通节点,形成一张畅通的旅游交通网,完善水电、通讯、景区生态停车场、旅游安全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与大中专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4)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市化日趋加快的今天,要禁止一切破坏环境的开发模式,走发展绿色产业、低碳经济之路。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既要适度有序开发,又要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确保湿地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5)推出特色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在鄱阳湖区域可以开展以候鸟生态与文化为主题的产品建设包括,候鸟观赏、喂养、嬉戏基地,开展候鸟生态考察、候鸟习性研习、湿地知识科普等特色旅游活动;以水文化为主题的产品开展包括龙舟赛、游泳比赛、垂钓、冲浪、模拟古代水战、水上观光等水上旅游活动;以“渔家乐”为主题的产品,突出湖区渔村的纯朴民俗风情、山林“野趣”和田园风光,强调参与性,提倡“生态旅游,回归自然”。
第二篇: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The analysis of Panjin’s red beach wetl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学 院(系):
旅游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入 学 年 度: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3 年 5 月日
渤海大学
Bohai University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摘要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最有价值的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源、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其次它还是濒危鸟类、候鸟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运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而且还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海滩湿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空间,具备开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诸多的因素使得本区的生态旅游没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红海滩湿地旅游现存的问题的研究和原因分析,初步探讨红海滩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寻求解决红海滩生态旅游问题的方法,使红海滩的生态旅游既可以保护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又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湿地的功能,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红海滩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盘锦市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盘锦 ;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
I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The analysis of Panjin’s red beach wetl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bstract Wetland is a special, independent,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earth's surface, is the most valuable and productive ecosystems, which resist flooding and regulating runoff, flood and drought control, water purification, climate regulation, control soil erosion, silt promotion and reclamation,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system can not be replaced action, known as the“ kidney of the earth”, it is still endangered birds, migratory birds and a variety of wild animal breeding habitat.Use of wetland ecotourism,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but also can produce good 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The Panjin Red Beach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pace, develop ecological tourism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prerequisites, many factors make the ecological tourism can not be fully developed.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anjin Red Beach Wetland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 analysis, preliminary discuss Panjin Red Beach wetland ecological tourism advantages, to seek to resolve the Panjin Red Beach ecological tourism problems, make Panjin Red Beach ecological tourism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human ecological system,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al economy,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wetlands, i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premise,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njin Red Beach,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anjin city.Key words:Panjin;Red beach;Wetlands;Ecological tourism
II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引言„„„„„„„„„„„„„„„„„„„„„„„„„„„„„„„1 1红海滩湿地及旅游开发概况 „„„„„„„„„„„„„„„„„„„„„„2 1.1 红海滩湿地简介 „„„„„„„„„„„„„„„„„„„„„„„„2 1.2 红海滩湿地旅游开发现状 „„„„„„„„„„„„„„„„„„„„2 2 红海滩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4 2.1 独特的生态景观„„„„„„„„„„„„„„„„„„„„„„„„4 2.2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区位优势 „„„„„„„„„„„„„„„„„„4 2.3开发的资金条件与技术支持„„„„„„„„„„„„„„„„„„„5 3红海滩湿地旅游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3.1红海滩湿地旅游现存的问题 „„„„„„„„„„„„„„„„„„„6 3.1.1 红海滩湿地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6 3.1.2 红海滩湿地游客方面的问题„„„„„„„„„„„„„„„„„6 3.1.3 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教育水平方面的问题„„„„„„„„„„„6 3.1.4发展国际性旅游湿地名城仍缺乏充足的资金保证„„„„„„„„7 3.1.5红海滩的周边居民方面的问题„„„„„„„„„„„„„„„„7 3.1.6如何实现好红海滩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 3.2红海滩湿地旅游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7 3.2.1旅游产品设计不合理 „„„„ „„„„„„„„„„„ „„„„7 3.2.2旅游观念落后„„„„ „„„„„„„„„„„„„„„„„„„8 4红海滩开发生态旅游的措施 „„„„„„„„„„„„„„„„„„„„„9 4.1以保护为前提,对红海滩湿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9 4.2突出红海滩的湿地科普教育,宣传环保知识 „„„„„„„„„„„9 4.3强化旅游景区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9 4.3.1注重员工培训,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9 4.3.2塑造出负责任的的旅游者 „„„„„„„„„„„„„„„„„10 4.4广开集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10 4.5挖掘人文内涵,发展红海滩的地域文化 „„„„„„„„„„„„„10 4.6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 „„„„„„„„„„„„„„„11 4.7实行社区居民参与制,促进红海滩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11
III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IV
引言
湿地生态旅游是基于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生的多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可以使游人了解湿地与自然、湿地与社会、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湿地是地球最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之一。本文研究了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和进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继而分析了盘锦湿地旅游资源现状及其在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湿地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以期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红海滩湿地及旅游开发概况
1.1 红海滩湿地简介
红海滩位于渤海湾东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湿地内,隶属辽宁省盘锦市,是一处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海滩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背景,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以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景,再加上碧波浩渺的苇海,数以万计的水鸟和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简称双台河口湿地)位于辽宁省辽东湾北部,距盘锦市区 35km。有 118km 长的海岸线。辽宁双台河口湿地是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是中国温暖带最年轻、最广阔、保护最完整的湿地,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1]。在渤海之滨的这块2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苇丛中,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等236种鸟类。主要保护类型是野生动物,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黑嘴鸥等珍稀水禽。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属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盐沼、滩涂、永久性浅海水域、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时令河和人工湿地等。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随着 1985 年盘锦建市而成立的,时为市级水禽自然保护区,1987 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 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 年加入“东亚及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航道保护区网络”,2002 年被纳入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2005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2 红海滩湿地旅游开发现状
红海滩湿地旅游区现以“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为主线,以自然天成的天下奇观红海滩为背景,突出温泉和湿地两大旅游资源特色,重点围绕生态花园城区和湿地休闲度假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湿地观光、运动休闲、商业地产、酒店会展、温泉度假、养生保健等六大旅游项目[2]。
依托世界上罕见的红海滩奇观和亚洲面积最大、生态系统保存得最完整的苇海湿地两大垄断性资源优势,组合濒临渤海、辽河入海口、古镇渡口、湿地温泉、水库水网密集等五大综合性资源,发挥处于中国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沿海经济带和辽宁三大战略板块交汇点的战略区位优势,面向本省及京津唐地区消费市场,挖掘人居住房、旅游休闲、第二居所、养生养老、会议商务多种潜在需求,抓住东北振兴战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战略两大战略机遇,凭借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的政策平台,采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分别侧重不同层次消费市场,建立生态养生、湿地休闲、主题娱乐、未来人居、商务会议六大品牌,组合成以致优湿地生态环境为依托,致高人居生活品质为主导的未来之城。
根据双台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保护法、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五点一线”战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政策等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有关规划和政策,初步形成以下结论:项目开发建设完全符合布局规划的所有规定,并符合重点项目的扶持政策。为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总体目标,红海滩湿地旅游区在日本日建公司编制的概念性规划基础上,又先后委托北京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和沈阳建筑大学等两家权威规划设计单位,就10平方公里起步区进行了认真剖析,并最终形成了总体规划方案,为度假区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红海滩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研究、洞悉大自然,有利于自然保护的高层次旅游,它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优势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高质量的旅游活动,使游人真正体验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激发人们热爱自然和环境的意识,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的行为[3]。红海滩自然保护区是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较为分明,年平均气温达到13.00C,年降雨量约为518.9mm,具有草甸、滩徐、沼泽、水域、林地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生境,十分适宜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红海滩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有利的条件:
2.1 独特的生态景观
红海滩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
海的涤荡与滩的积沉,是盘锦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
从红海滩景区的接待中心到主景区还有一段路程,途中会经过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水禽园、月牙湾湿地公园,最终到达目的地——天下奇观红海滩。
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即一种适宜在盐碱土质——也是惟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它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它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邑泽。
盘锦自然资源优于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中以湿地植被、珍稀动物、水域特产等为主;人文资源以生态农业、抗日史迹、碑林、油田等为主,拥有大量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以盘山县和大洼县的资源赋存优势明显。主要有七大核心资源:一是以丹顶鹤为代表的湿地珍稀鸟类资源;二是以百万亩芦苇为特征的湿地植被资源;三是以文蛤、河蟹为代表的湿地水产资源;四是以翅碱蓬为代表的盐生滩涂景观植物资源;五是以盘锦有机水稻为代表的辽河平原农业旅游资源;六是以张氏祖居、祖墓及甲午末战古战场为标志的辽河口历史文化资源;七是以油井塔林为特征的辽河油田工业旅游资源。
2.2 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区位优势
旅游区位优势明显,东联鞍山市,南接营口市,西临渤海,北隔辽河与锦州市相望。从盘锦发车到沈阳每半小时一班,到鞍山的客车每1小时一班,距沈阳桃仙机场1.5小时车程,距大连周水子机场2.5小时车程,距营口、锦州在建的支线机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场各30分钟车程。交通网络发达:305国道、102省道、京沈高速、沈大高速、丹锡高速贯穿全市、全区,连接全国各地。
区域间交通发达,以沟海铁路、京沈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305国道等为主干,省县区间道路及海上和河道航运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及国家铁路动脉京哈线及哈大线,只需较少投资建立联结线路,就能建立与周边大城市的快速联系。规划建设的滨海大通道贯穿盘锦沿海地带,形成连接辽宁沿海城市的快速通道。此外,沈阳、大连航空港在两个小时车程之内即可到达。
2.3 开发的资金条件与技术支持
盘锦市辽宁省重要的石化基地,以石油天然气为龙头,中国第三大油田总部坐落于此,全市人口160万,2011年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人均消费能力在辽宁省排名第二。2012盘锦人均GDP位于辽宁省第二位,国家统计局辽宁56个城区人均收入排名盘锦兴隆台区以31675蝉联城区冠军。
经济实力雄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城市盘锦市建设国际生态名城,是基于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国际一流水平的人造生态自然经济发展模式。环渤海地区、京津塘地区、东北地区将成为盘锦市场的三大基础性市场。在湿地旅游开发方面,在野生鸟类生态示范区、湿地芦苇生态示范区、滩涂植被贝类生态示范区以及双台子河口风光带都建立了固定监测点。
盘锦市国务院确立的6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之一,国家在资金、政策上都给与了更强有力的支持。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保障。盘锦市政府将生态旅游业作为资源转型的重要接续替代产业写入《盘锦市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并将引进大型旅游项目作为 “十一五” 期间盘锦旅游一项重点工作。盘锦市政府协调旅游、土地、水利、环保、城建、自然保护区等相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及红海滩、鼎翔等相关旅游企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形成联合协调办公机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积极创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希望打造出具有典型示范性的旅游项目[4]。旅游相关企业积极合作。盘锦市各旅游企业对于项目开发,表示积极的态度,提出多种合作意向。盘锦市民表示出对旅游休闲活动的需求和对旅游项目开发热烈欢迎。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红海滩湿地旅游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红海滩湿地旅游现存的问题
红海滩湿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上升空间,而且盘锦市也正在以这块独具特色的湿地系统为依托,全方位的整合保护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积极的打造北方的滨海城市。红海滩的湿地旅游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随着前来红海滩湿地旅游的人数和旅游地景点的数量的增多,红海滩的生态旅游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3.1.1 红海滩湿地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红海滩的湿地旅游虽然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盛誉,但是由于保护区对自身的优势的发掘不够,一直使得红海滩湿地旅游处于较低的开发层次上,主要表现为区内旅游景点项目单
一、雷同景点较多。旅游景点特色不是很明显,形式较为简单,主题性不强,而且档次低,内容单调、缺乏新颖性,没有形成较高的知名度。所以要加强红海滩旅游发展宣传力度。
旅游产品是旅游开发中很重要的一环。优质的产品本身就是很好的营销。因此,生态旅游景区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景区的客源。为此,要努力拓展深化景区产品的开发,突出红海滩景区的特色。3.1.2 红海滩湿地游客方面的问题
现在红海滩湿地旅游区的客源主要是当地游客,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景区的旅游资源缺乏鉴赏能力,大部分的游客都只是短暂游览,转了一圈就返回,根本就无法感受红海滩湿地的魅力风光。
客源市场细分结构极不均衡,游客当中大多数是青少年学生,而对于其他年龄段的游客则相对匮乏。游客中多为短途一日游的游客,缺乏长时间的度假游览,更不能很好的体验红海滩的天然秀丽风光。3.1.3 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教育水平方面的问题
红海滩旅游区的管理涉及到政府旅游部门和各园区主管部门等,存在着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在景点规划、开发和利用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协调。景区经营企业没有设置规范的管理机构,到现在专业的景区管理团队还没有组建起来;景区经营机构内部的管理机制落后,岗位可有可无,一人身兼多个职位,而且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培训,对于生态旅游的专业知 6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识知之甚少,因此红海滩湿地要顺利的发展生态旅游,就必须从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到服务人员加大力度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5]。
红海滩景区内的工作人员以及周边群众对生态旅游观念认识低下,不知道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更不懂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更有甚者认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是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没有让社区的居民从中得到实惠。3.1.4 发展国际性旅游湿地名城仍缺乏充足的资金保证
现在红海滩湿地旅游要开发的项目很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拨款。这远远不能满足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强度与规模。而且在项目经营上多为单一形式经营,缺少统筹规划。
必须创新投资体制,采取多种投资融资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多方向、多方式突破发展瓶颈问题。
3.1.5 红海滩的周边居民方面的问题
由于旅游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景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旅游业几乎局限于表面的认识。关于红海滩开展生态旅游,周边的村子的居民认为红海滩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导致自己的耕种土地减少,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还有人则认为发展旅游业不可靠,质疑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他们都对开发生态旅游的观念意识淡薄,不懂得对旅游区进行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而且更缺少对景区的宣传。
3.1.6 如何实现好红海滩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红海滩湿地是处于水路过渡地段的特殊生态系统,做为特殊类型的土壤,它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在规划和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意将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与当地农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走旅游与湿地农业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红海滩湿地旅游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红海滩湿地旅游的问题原因很多,主要是旅游产品设计不合理,旅游观念落后。3.2.1旅游产品设计不合理
红海滩生态旅游景区产品现在几乎还停留在陈列观光型的旅游层次上,受季节影响的淡旺季明显,基本是一次性消费,回头客比率不高。这样的产品发展会缩短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资源保护的压力日增,旅游景区面临成长问题的困扰。生态旅游的主题不是很明确,而且也没有形成特色的旅游产品,知名度不是很高,所以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应当根据红海滩湿地的实际情况,树立红海滩湿地品牌,7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打造红海滩湿地旅游精品,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红海滩,走进红海滩湿地,让红海滩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处。
3.2.2旅游观念落后
生态旅游的开发最重要的不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是旅游观念的转变。落后的旅游意识限制了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红海滩旅游区的管理涉及到政府旅游部门和各园区主管部门等,存在着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在景点规划、开发和利用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协调。景区经营企业没有设置规范的管理机构,到现在专业的景区管理团队还没有组建起来;景区经营机构内部的管理机制落后,岗位可有可无,一人身兼多个职位,而且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培训,对于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红海滩湿地要顺利的发展生态旅游,就必须从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到服务人员加大力度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红海滩开发生态旅游的措施
红海滩湿地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明确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为了使湿地得到更好的利用与保护,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必须是在保证自然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不受破坏的影响下进行开发。
4.1 以保护为前提,对红海滩湿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资源的自然性和原生态,在进行红海滩生态旅游开发的时候,要合理的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其中。目前红海滩湿地受人为的影响较小,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保存较为完好,一旦外部环境对其干扰过大,生态系统极容易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因此红海滩湿地的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邀请专家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地规划和开发,按照红海滩湿地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安排和布局各种生态旅游项目,科学地划定开发建设的景点区域和旅游活动用地,预留近期内不开发建设的保护性区域,体现出生态旅游的保护性、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4.2 突出红海滩的湿地科普教育,宣传环保知识
红海滩景区积极创办我国湿地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科学普及、科学考察以及宣传教育等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讲解湿地的功能和价值,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引导游人积极的参与到保护世界湿地、爱护珍稀鸟类、美化地球环境等生态保护活动中来;其次加强对员工及当地居民的思想教育,鼓励他们对景区周边环境的保护,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促进对红海滩的绿色开发与保护。
4.3 强化旅游景区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随着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大力开展,势必要给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管理增加难度,因此,保护区要根据自身的优劣,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对红海滩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利用与开发。
4.3.1 注重员工培训,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生态旅游开发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要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景区的开发、管理和经营中来,保护区内员工的综合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所以在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员工培训机构至关重要,加强与省内外的优秀企业和院校合作,定期对景区内的管理人员进行培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训,让更多的员工接受先进的旅游景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从而确保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组建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成立一个高规格的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对红海滩旅游区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协调督导旅游区域内各乡镇村、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研究处理相关的、具有共性的重大问题,理顺旅游业的发展体制,解决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和推诿扯皮等弊端,形成一种合力抓旅游的机制。景区内部规范管理体制,招聘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立适合中小型旅游企业的扁平模式,机构精简,人才精干。4.3.2 塑造出负责任的旅游者
生态旅游是通过旅游来宣扬生态保护理念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项负责任的旅游活动,所以旅游区内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的管理理念及策略,塑造出具有环保意识、责任心强的旅游者。景区管理者可以通过设立宣传栏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教育,或专门组织导游进行生态保护的讲解,以此使得游客了解生态旅游的各种注意事项和旅游服务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门票、地图及旅游纪念品等对游客灌输生态旅游保护的理念,还可以因地制宜的设置解说性的警示牌,努力给游客营造出一种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氛围,来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每个游客都能自觉的维护生态环境,积极的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活动中。
4.4 广开集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红海滩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引入大量的资金,现阶段的旅游设施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短缺必定制约着红海滩生态旅游的发展,因此要发展红海滩的生态旅游,就必须拓宽集资渠道。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初期,红海滩保护区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可以通过专项拨款、减免税收等形式予以支持;其次,红海滩保护区的管理者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面向社会招标,以求吸纳多方的投资。
4.5 挖掘人文内涵,发展红海滩的地域文化
如何让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推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成为我们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借鉴成功的旅游文化经验,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点亮旅游产业,树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形象[6]。
红海滩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盘锦市的 “三绝”,盘锦大米、河蟹,以及文蛤更是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苇编工艺画,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构成了红海滩独特的地域文化,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挖掘和发展盘锦当地的人文景观,加快红海滩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使游客在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下,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使得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红海滩景区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4.6 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
盘锦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于2010年9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是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区域规划面积239平方公里。同时是盘锦对外开放、全面转型的重点区域,是环渤海经济圈上的重要节点区域,是三大沿海经济板块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盘锦唯一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园区,是盘锦“转身向海”的重要标志[7]。
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展需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而生态旅游产品则是红海滩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和核心。可以利用红海滩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认识和了解红海滩湿地生态,观赏红海滩湿地的旅游资源,保护红海滩湿地的生态系统为主线,开展多项富有红海滩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如水上游乐、观鸟比赛、水产品尝、自助采摘、休闲垂钓、科普教育等;在红海滩保护区内还可以建设文化博物馆、湿地自然博物馆以及盘锦历史文化名园等旅游景点,向游客讲述湿地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湿地保护的知识;还可以带领游客参观候店民俗文化村、古汉城、汉墓以及湿地村落等景点,以便让游客更加深入的了解红海滩,加强环保意识。
红海滩湿地的宣传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标语展牌、摄影绘画、作诗写书、发行邮票等形式,以沈阳、大连和北京等大城市为主,然后在逐步向周边地区及全国范围辐射;主动联合相关机构,共建全市旅游宣传联合体,形成全市旅游产业链宣传体系;加强和当地周边旅行社的业务合作,建立网上广告宣传系统,进行电子商务加强网上业务联系;和市里的大饭店,交通场所,咨询服务处进行业务合作联合宣传促销,加大景区宣传力度,以便可以吸引省外各地的游客,开拓旅游市场。
4.7 实行社区居民参与制,促进红海滩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红海滩自然保护区处于华北平原的人口密集区,而生态旅游的发展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互结合。为了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让红海滩周边的居民参与到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旅游中来,比如充分利用保护区的地理优势,让周边民众在保护区以外的地方,开办一些农家乐餐馆和饭店,使得周边社区居民从中获益,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保护区居民通过宣传教育,亲身实践来影响游客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公众都能自觉地参与到红海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来,才可以使发展生态旅游对红海滩的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以实现红海滩湿地的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持续发展。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结论
湿地生态旅游伴随着生态旅游的热潮正在兴起,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以使游人对湿地的独特生态功能、环境意义和资源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游人了解湿地与自然、湿地与社会、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湿地是地球最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之一,从而增强保护湿地、保护自然的意识,它还可以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愿望,从而增强对保护湿地、保护自然的意识。本文以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和生态安全理论为指导,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保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期望能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对促进盘锦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浅论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盘锦市档案局.魅力盘锦[J], 兰台世界,2009,6(1):27 [2]魏小安 张辉等.[EB/OL].(2007,12,19)[2009,02,16].http:/pjzw.panjintour.com/news/News_View.asp?NewsID=8140
[3]吴鸣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07,7(10):121 [4]纪国明.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9(17):152 [5]童春富,陆健健等.湿地功能及生态经济价值评估研究[J].生态经济,2002,2(11):58 [6]夏治国.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盘锦:大洼县油田工作办公室,2011 [7]萧奇焕宇.拯救盘锦-红海滩[EB/OL](2010,5,20)[2010,10,22].http:wenku.baidu.com/view/eace46dc195f312b3169a5d8.html
第三篇:鄱阳湖生态旅游规划1
鄱阳湖生态旅游规划
班级
土木A1013
姓名
柏林
指导老师
沈中印
鄱阳湖生态旅游规划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4125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0.5米时),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白鹤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3,000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白枕鹤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大约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珍贵、濒危鸟类还有白鹳、黑鹳、白鹤、大鸨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黑冠鹃隼、鸢、黑翅鸢、乌雕、凤头鹰、苍鹰、雀鹰、白尾鹞、草原鹞、白头鹞、游隼、红脚隼、燕隼、灰背隼、灰鹤、白枕鹤、花田鸡、小杓鹬、小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春季有美丽的湿地,夏季有一望无际的湖水,秋冬季有珍贵的冬候鸟。冬季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盛世的候鸟季节。
在集齐了这么多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发展生态旅游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发展生态旅游就一定要有生态旅游资源供人们观赏,而所谓的生态旅游即是指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并对游客起到教育反思作用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内涵的人文事物。他们是能为旅游业所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实现环境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旅游活动对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鄱阳湖,这个有着丰富动植物资源的湖泊,成为了生态旅游规划必不可少的规划内容。
一
现有条件: A.生态条件:
鄱阳湖区域名山大湖星罗棋布,山山钟灵毓秀,湖湖碧波荡漾,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鄱阳湖一湖清水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湖中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B.旅游资源条件
鄱阳湖区域是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种类多、规模大、品位高。这里集聚了2个世界遗产、2个世界遗产提名地、2个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5个国家遗产、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中国旅游强县和2个江西旅游强县。尤其是“一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三山”——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两城”——英雄城南昌、世界瓷都景德镇,“一村”——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各具特色、品质超群。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C.旅游设施现状
鄱阳湖周围尤其是九江的交通设施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出行或者旅游的条件正在不断提高,相关服务设施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九江、南昌都有飞机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取得了较好成效。良好的旅游设施是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D.旅游产业现状
鄱阳湖区域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这里拥有一批比较成熟的景区,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等在海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产品日臻成熟,形成了绝特山水、珍禽王国、陶瓷艺术、道教祖庭、乡村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景区开发经营、旅游住宿餐饮、旅游商品产销、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文娱等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
规划内容: 1 定位:
(一)功能定位
1.全国绿色发展教育示范基地
把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发展成就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实行绿色旅游开发,生产绿色旅游产品,进行绿色旅游经营,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吸引广大海内外游客前来感受先行先试、绿色发展的独特魅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教育示范基地。
2.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区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秀丽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硕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优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进一步开拓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领域、新模式,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依托区内丰富的原生态资源、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质遗迹,开发建设科考科普教育基地,广泛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前来实地参与科普教育活动,使示范区真正成为全国青少年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立志环保的重要课堂。
4.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依托鄱阳湖优越的自然山水禀赋,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积极探索和科学实践生态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标准、区域合作、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问题,倡导生态旅游行为,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抢占中国生态旅游制高点,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典范。
5.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区
通过系统整合旅游资源,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吸纳优势旅游企业进驻,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旅游产品系列化、旅游形象品牌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运行科技化,把示范区建成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区,使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增长极,江西旅游产业大省主体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形象定位
万类向往的地球珍藏
东方巅峰山水,万类向往家园功能分区:
——鄱阳湖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区。以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为中心,包括沿湖的新建、永修、共青城、星子、湖口、都昌、鄱阳、余干等生态游览区。突出湿地生态特色,重点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区景点,着力打造湖光览胜、科考科普、候鸟观赏、渔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建成全国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世界著名的湿地生态旅游区。
覆盖范围:鄱阳湖湖体及主要湿地
主要节点:新建县南矶山、永修县吴城、共青城、星子县鄱阳湖生态旅游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湖口县石钟山--鞋山、都昌县老爷庙、鄱阳县鄱阳湖湿地公园、余干县康山 项目产品以及保障体系:
在项目产品方面,会在设施建设、精品打造、商品开发、旅游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A设施建设
按照“合理有序、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原则,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区内旅游公路、景区生态游步道、环鄱阳湖游轮航道及生态码头体系建设;完善水电、通讯、景区生态停车场、旅游安全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交通干线标识标牌系统以及沿线紧急救援、汽车维修、休憩站点等设施;按生态化原则提升区内住宿、餐饮、娱乐等接待设施;搭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平台;搭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网站,提供鄱阳湖旅游信息咨询、自助游和自驾游网络服务。
B.精品打造
依托区内丰富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等山水生态景观,进一步挖掘自然禀赋,着力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精品;依托区内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秀美奇绝、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着力打造地质景观精品;利用厚重而富有特色文化遗存,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利用区内丰富的度假休闲资源,打造休闲体验精品。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打造大型综合文艺节目、有震撼力的实景演出等文娱精品;在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黄金旅游路线基础上,打造鄱阳湖湿地科考之旅、人杰地灵之旅、山江湖城之旅、瓷都乡风之旅、峰林丹山之旅等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
C.商品开发
加快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建设。按照“一景一品”的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具有江西特色的陶瓷美术工艺品系列、民间工艺品系列、传统手工业品系列和绿色有机食品系列、土特名产系列等五大特色生态旅游商品系列。发展和壮大一批具有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规划化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完善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在主要旅游节点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或完善旅游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品销售网点。
D.旅游营销
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优势,大力开拓市场,引导市场消费,大胆探索并成功制造世人瞩目的“鄱湖现象”。突破鄱阳湖的地域限制,将鄱阳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形象策划出具有冲击力的响亮形象品牌,推向海内外旅游市场;通过主流媒体广告宣传,旅游网络宣传,策划经典旅游节庆活动等方式来吸引人们对鄱阳湖的关注;扩大营销范围,在做好国内旅游市场的同时,应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使鄱阳湖成为海内外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E旅游管理
由于生态旅游的特殊性,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推进。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相关管理部门要树立旅游的科学发展观,推行绿色GDP的政绩考核指标。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抓环评,严把准入关,防止规划和项目设计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抓监测,严格监督检查,对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开发活动要及时制止、纠正,并依法进行处罚。
F旅游服务
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标准为抓手,以监管为手段,实施生态化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以标准化为抓手,制定并严格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行业标准。以监管为手段,健全旅游质量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
量监管机构,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G教育培训
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者、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环保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环保意识,推行文明、科学、健康的旅游行为。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生态保护素质,正确影响和带动旅游者,同时为生态旅游组织者或导游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利用生态旅游示范区平台,配合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居民生活与生态保护目标相一致。
H旅游消费
把加强旅游者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工作,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倡导者和实践者。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珍视环境、关爱环境的浓厚氛围。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避免游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旅游者“绿色游览、生态消费”,在做好生态旅游消费者的同时,成为生态旅游的宣传者和维护者。
第四篇:哈尔滨湿地自然资源与生态旅游相关探讨
哈尔滨湿地自然资源与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在旅游业愈发兴起的当代,各种纷繁多样的旅游种类,层出不穷。围绕着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旅游方式、旅游类别等等,也被各学者与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或使之成为课题研究。这些,都逐渐成为社会的发展与旅游业进步的元素。但在不断的发展中,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在人类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类理性不断提升、对于人类及世界发展有着更加多元化的认识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逐渐成型并出现,对于传统的发展理论产生了质疑,对其观点产生了巨大转变。这些,对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亦是因此,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旅游业中的生态旅游在我国便逐渐成为研究的课题并显出重要的地位。既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对于生态的保护,自然与人类社会平衡共处则是重中之重。在中国黑龙江省,就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湿地旅游资源,“大湿地”也正是黑龙江省旅游的特色之一。黑龙江省的湿地总面积有43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这样的资源,便是生态旅游中宝贵的,需要保护的,也需要有效利用的。
黑龙江省省会,“冰城夏都”哈尔滨,便是一个有着得天独厚生态旅游资源,有面积达12.5万公顷湿地的城市。包括太阳岛湿地、金河湾湿地、滨江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白鱼泡湿地等13处自然湿地景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如此之丰富的湿地资源无疑是其旅游,尤其生态旅游上的一大优势。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杨杰介绍说,“哈尔滨湿地是全国最大的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哈尔滨开发湿地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借助了这样的优势和因此产生的湿地文化,哈尔滨于2011年开展了“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更好地宣传、带动了哈尔滨的湿地旅游资源,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在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上,哈尔滨也在近年来重视并实践:在著名的“太阳岛”,生态建设将贯穿在整个太阳岛的扩建中。恢复其“碧水、蓝天、白沙、湿地草原”的自然风貌,建成“生态示范岛”;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在2008年1月开工建设,恢复了衰退和萎缩的生态系统和湿地原有功能,并随着原生湿地生态的恢复,吸引了野鸡、野鸭、江鸥、喜鹊等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归来;白鱼泡湿地在上世纪80年代时消失,小白鱼泡也减小了面积,为此公园管理部门筹措900万元“收复湿地”,如今,小白鱼泡湿地面积已增加到了1600余亩。
从以上的实践上来看,哈尔滨在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拯救方面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实践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资源。
而令人担忧的是,哈尔滨的湿地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湿地自然资源也是容易被人所忽略和破坏的,即使是保护,湿地依旧难以彻底恢复它以前所拥有的功能。生态旅游的倡导在本质上是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既然是生态旅游资源,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度高的城市中就有着各种不可预知的处境,城市的发展会不会顾及到与该城市生态平衡相关的自然资源?人会不会为了开发生态旅游,或旅游资源,以“开发”的幌子来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看到的是哈尔滨近年来对于其湿地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重视,并为宣传这样丰富的湿地文化与生态旅游特色而举办了“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但这样的宣传与“以水生金”开发,应该有一个度量,不宜过火,若是超出了“生态”的范畴,逐渐把重心转向“生金”,恐怕这张原本亮丽的城市名片就会大打折扣了。并且,在有关城市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上,法律与规章制度还不算健全,这很容易使不法商家依靠这样的漏洞来谋取利益。而且,不仅仅只是对湿地资源的保护,而是对城市周边的环境与生态一同保护,不宜只图眼前的小利,而是放眼未来,构建一个真正可循环的生态链,使生态旅游发展与保护并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生态旅游在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因为生态旅游的意义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旅游,也可以让参与其中的旅游者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它的奥秘,更加热爱自然,更广范围的影响人们的生态意识与责任。
不过,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生态旅游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向积极方向发展的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哈尔滨会依靠湿地生态旅游这一新的城市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认识这里,并参与进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行列,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国有农场开发生态旅游综合分析
国有农场开发生态旅游综合分析
——以弥勒东风农场为例
内
容
摘要
我国农场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将农场自然资源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以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国有农场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国有农场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背景。在对国有农场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和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国有农场生态旅游的开发思路和产品设计构想。
本文是一篇案例型的毕业论文。论文以弥勒东风农场为背景,以案例的形式描述了该农场依 托地理环境和产业资源优势,偿试发展葡萄生态旅游观光园,把葡萄园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为一体。拓展了新思路。赢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农场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及农场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
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正文,通过云南弥勒东风农场的成功经验揭示出通过化农场产业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将单一性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既保留原有的农业生产性质,又增加旅游业的性质功能,是国有农场开拓发展的新思路。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对以弥勒东风农场为主的国有农场开发生态旅游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有农场
生态旅游
旅游产品
目 录
一、案例正文....................................................................3(一)背景简介................................................................3(二)首界葡萄采摘..............................................................3
(三)国有农场开拓发展的新思路.................................................3(四)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3
二、案例分析..................................................................4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4
(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须具备的条件..............................................4
(三)国有农场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4
(四)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的优劣分析..............................................4
(五)国有农场旅游开发的思路....................................................5
参考文献.......................................................................7
国有农场开发生态旅游综合分析
——以弥勒东风农场为例
一、案例正文
(一)云南省国有弥勒东风农场建于1958年,隶属云南省农垦总局,位于滇东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的弥勒县南乡坝上,该地区有40多年种植葡萄的历史。1997年,弥勒东风农场与“云南红”酒业集团合作,成为“云南红”的葡萄种植基地。东风农场主要葡萄园地处红河干热河谷地带,为目前认定的中国九大葡萄种植区之一。其地势处于海拔1600米,低纬度(北纬24度)高原干热谷地区,属高原性气候,阳光照射充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红壤和棕壤,极适合葡萄的生长,是唯一不在传统的葡萄适种带(即南北纬度30度—50度)内的优良葡萄种植区。几年来,弥勒东风农场在原有三千亩的种植面积基础上已逐步扩展到二万亩,还引种了法国品种“赤霞珠”、“梅鹿辄”,开发出本地品种“法国野”、“水晶”等,丰富的葡萄资源和不断创新开发的新产品,为“云南红”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东风农场葡萄酿制的“云南红”葡萄酒获得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被誉为“东风葡萄托起中国名牌”。2003年弥勒东风农场成为全国农垦100个无公害产品示范基地农场之一,2005年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葡萄)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葡萄)认证书。葡萄已成为弥勒东风农场的主导产业,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经济优势、企业文化,塑造起了“东风品牌”。随着葡萄种植产业化的不断扩大,弥勒东风农场依托地理环境和产业资源优势,加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偿试发展葡萄生态旅游观光园,把葡萄园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为一体。
(二)2006年6月,弥勒东风农场举办了首界葡萄采摘节,期间举办了“美丽东风”摄影比赛,DV比赛、专题文艺晚会、民族歌舞、葡萄亲手采摘、风味小吃一条街、科枝商业一条街、葡萄瓜果一条街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由于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广告工作,比如在省城昆明举行新闻发布会等,葡萄采摘节获得了巨大成功,极大的提高了弥勒东风农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了东风葡萄的品牌形象。如今的弥勒东风农场万亩葡萄郁郁葱葱,在新建的东风农场小城镇的点缀下,交相辉映,一片盎然生机,显得更加和谐、美丽。花园式的云南红酒庄,神奇美丽的高原葡萄谷、风味独特的农家乐、香甜可口的水晶葡萄以及让人流连忘返的甜桔园,更是吸引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弥勒东风农场成功的以第一产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云南弥勒东风农场的成功经验揭示出通过优化农场产业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将单一性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既保留原有的农业生产性质,又增加旅游业的性质功能,是国有农场开拓发展的新思路。
(四)农场旅游业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旅游对象,利用农场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及农场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
篇首注释:云南弥勒东风农场的成功经验揭示出通过优化农场产业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
二、案例分析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的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农场生态游业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旅游对象,利用农场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及农场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
(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须具备的条件
1、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
2、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要以生态旅游为向导。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
4、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三)国有农场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由于国有农场长期的产业结构单一,历史包袱沉重,农场的发展举步维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农场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之近年来企业不断减员增效,农场劳动力过剩现象严重,国有农场资源进行深层次综合开发已势在必行。
2、众所周知,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农业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开发农场旅游可以有力地宣传各大农场农业生态特征,树立农场下属企业的形象及其产品市场开拓,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获得农业、旅游业的双重收益。因此,国有农场应省时度势,重新定位,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增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业的信心,逐步树立起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的新观念,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农场经济发展与职工就业的双重收益。
(四)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的优劣分析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国有农场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各地农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种多样,《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例的资源类型应有尽有,各类国家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颁布广泛。一些大中型国有农场拥有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机械作业、高科技农产品栽培等,农业旅游观光项目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1、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国有农场居民一般集中住在场部附近的职工住宅新村,居住密集高度集中,规划农场旅游观光项目时,若对农场的居民点,高坡地与宜耕宜林荒地加以利用,更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由于国有农场基础建设较好,在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卫星城镇上,农场招待所,度假小别墅、康体活动中心等场所都作相关性开发,可大大降低农场旅游开发的成本。
2、员工文化素质较高:由于我国农场大部份都属国有性质,农场注重在职教育培训和吸收引进人才,据2006年国家农垦系统统计,农场职工文化水平多数受过中等教育,各类科技人员占农业职工人数的7%,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近40%,员工文化素质较农村总体水平要高,管理层次也较高,为国有农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弥勒东风农场现职工4174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为403人,中级技术职称人数达到1059人,是农场经营管理的骨干力量,也是农场扩展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
3、科技实力较强:国有农场拥有辽阔的土地面积和较为完整的水利体系,综合机械化程度高,现代化通信网络、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以商品生产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服务网络,发挥着高科技农业示范作用。弥勒东风农场是当地唯一无公害农场品示范基地,具有无公害农产品(葡萄)及其产地认证书。这些代表国内现代农业的先进水平除可带动周边农业科技水平共同提高之外,还可以为游客形象的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
4、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代表出来产业构的状况不同。国有农场具有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产业、产品结构水平低,种植比重大,第三产业仅为停留在传统的商业流通和满足系统内消费方面,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5、空间联系不充分:国有农场一般是在荒远的地区随着开荒种地而逐渐形成的,距离城市的空间距离较远,与外界联系不充分。又因行政管理的分属不同,很难与周围大中小城市加强合作,由此导致国有农场与外界联系的自我封闭性,影响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使农场旅游与周围相邻旅游景区景点联合营销存在一定的障碍。
6、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国有农场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场的管理观念和原有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上因循守旧、求稳怕变的思想经较严重,经营上重生产轻营销、重产量轻质量,缺乏市场、贸易、现代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政企不分的官本位的干部任用机制,使农场决策者乐于追究求近期目标而忽视长远发展,对农场旅游开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开发旅游促进农场发展的思想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国有农场旅游开发的思路
1、政府主导:当地政府应重视对国有农场旅游开发的规划指导,不仅重视硬件的投资建设,也重视软件的配套。政府同时要设立监督执行机构,对农场旅游观光项目提出各项要求,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督农场在运营、顾客服务、农场内外部环境、设备、安全与卫生多方面的行为,达到以发展旅游带动农场经济的目的。
2、规划先行: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的编制将为旅游的开发把握方向,是科学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国有农场旅游规划中,首先需要明确农场旅游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既要考虑国有农场本身的资源特点又要考虑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及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合理定位,创新求异。国有农场旅游发展应定位于市民亲近自然、生态休闲的大众化旅游度假基地。产品开发要品味高、价位低、面向大众。农场旅游发展应充分利用农场现有种类特征资源,立体化开发配合旅游产品,形成“一场一品”或“ 一场两品”的经营特色,以该品为核心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产品,避免产品雷同。弥勒东风农场主要推出的两个主打旅游产品概括起来就是“尝生态鲜葡萄,品名牌葡萄酒”。
3、加强培训与管理:尽管国有农场职工的文化素质总体要好于一般的乡村农民,但发展
旅游业毕竟不同于以往以种植为主的农场产业,旅游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农场职工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农场旅游的整体感受。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国有农场的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也有利于农场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促进农场旅游健康和谐发展。
4、国有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大量国内外农场旅游发展的事实证明,单一的农场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将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结合,对国有农场旅游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品深度设计开发至关重要。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由于其经济、资金、客源的各种限制,更应坚持深度开发,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能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更具高附加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休闲消费需求。休闲度假农场提供旅游活动内容不仅应包括农场田园景色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农场生活的度假休闲游,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个区域,会产生独特的效果。弥勒东风农场在举办首届“葡萄采摘节”后,总结成功经验,将之后举办的“葡萄采摘节”与当地“云南红河民族文化旅游节”相结合,两节并进,通过当地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装展示、河灯飘流、龙舟竞渡等一系列活动,大大丰富了“葡萄采摘节”的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为游客展示了别具一格、多姿多彩的区域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扩大了弥勒东风农场的知名度。
我国农垦系统拥有农场近2000家,遍布祖国各地的农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国有农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不仅能突破我国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还将有效地促进国有农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场竞争力,打造出农业生产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
参考文献:
1、《我国国营农场的现状及发展建设》
2、《法国农会及其推行的旅游观光农场情况介绍》
3、《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
4、《观光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