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时间:2019-05-12 02:5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第一篇: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引言

文化旅游是游客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通过参与相关的旅游活动,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的过程。把文化融入到旅游地中,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也为本地的旅游增添了“内在”的竞争力。湘西历史悠久, 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条件。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丰富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长期以来,湘西各族人民都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色的文化,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湘西整个的文化体系和人民的生活习俗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2.发展迅速

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近5年来,湘西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保持20%以上。到2010年,湘西州接待游客达1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5.3%,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州经济总量的20.25%,旅游带动就业近20万人。从此可见,湘西文化旅游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强劲。3.政策扶持

(二)劣势分析

1.形象模糊,发展不平衡

从湘西地区整个文化旅游产业来看,缺乏统一的旅游文化整体形象,宣传口号及标识系统,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模糊。从景区开发和游客人数来看来看,凤凰古城,芙蓉镇等几个景区明显优先于其他景区,其他景区相对滞后;从行业上看,各地均重视景区建设,而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业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旅游中介服务业管理不够,软环境明显不足。产业化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抑制了旅游业的发展。2.产品整体开发不足,产业链条短

湘西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性欠缺,且产业链条短,缺少配套产业以及设施。旅游景区周边饮食住宿条件较差,旅游娱乐活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品种单一,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吸引力,完整系统的旅游产业链还需完善。3.文化旅游策划人才匮乏

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过于分散,需要具备独特创新理念和丰富市场运作经验的策划人员对其进行整合、包装和推广。湘西地区这样的人才还很缺乏, 使得文化旅游产业增值与扩张的条件不足,难以以市场为导向。

(三)机遇分析 1.政策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湖南省委省政府也正在推进新一轮湘西开发战略,湖南省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近日召开的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提出,要把大湘西文化产业打造成全省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2011年湘西州旅游局出台《湘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形式,上述政策的出台为其深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2.市场

我国具有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日益成熟。从2000年一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9.5%,国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16.3%,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3.1%和24.8%。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外旅游总收入达1482亿元,人均838元。广阔的国内外客源市场, 将形成较为难得的市场机遇。

(四)挑战分析(threats)1 边缘化

周边地区快速发展使湘西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文化资源是公共资源,不可能进行垄断经营。其它地区不仅可能使用大湘西的文化资源,而且利用自身的资源还会超越,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的开发者谁都可以拿来使用,并不是湘西的独特优势。2 资金分散

文化产业的巨大能量对于各个地区机会均等,在资源相似的情况下,谁能受益取决于资金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针对湘西内部而言,在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方面,市内各县市资源相似,行政主体间争夺相同或相似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的现象存在,致使文化资源和资金支持布局失调,经济基础,创意人才等产业要素,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极其分散,造成内耗和效益低下。

第二篇:湘西少数民族文化

湘西,一个神话般的境域

湘西,这个神话一般的境域!能够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真是此生之幸!当成长的年岁催促我去闯荡自己的人生之时,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踏出了离开的步伐。我看见,那属于湘西的神秘、古朴与天然,用它慈母一般的眼神祝福我的一路前行。如今因为诸多原因,已是不常回那片土地了,但是,记忆里装下的全是它的美,它的好。

按传统的说法,湘西有大湘西与小湘西之分。大湘西是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而小湘西则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包括吉首市与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7个县,其中,吉首市是其州府。

在我的印象里,湘西人自己说“湘西”二字,多指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概是因为“湘西”这个词曾经长期与“土匪”挂了钩,还因为这里的现代化起步较晚,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而大湘西中则不乏富裕之地,所以,大湘西人的心理中,总是不愿与之有特别的关联。我这里要谈到的,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相关地域文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人民怀着对生命的热爱进行日常的劳作与生产。这里,民风淳朴,且拥有着宜人的气候条件,所以,自然物产较为丰富。这里的文化物质中始终保留着那份古朴与神秘,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极具奇特之处。

湘西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与美好共存的地方!

谈到湘西的奇诡与神秘,人们首先想到的词语可能是这些:苗族、土家族、土匪、蛮荒之地、湘西赶尸、巫术、蛊毒„„有些人甚至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的确,凡是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东西总免不了被蒙上神秘的面纱。然而,真正的湘西并不如此恐怖,湘西人虽然具有强烈的信巫好鬼思想,但这是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产生的,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深受巴楚巫傩文化的影响罢了。所谓的“吃得辣,霸得蛮”并不是真相,它多是被《湘西匪事》、《湘西剿匪记》这类影视作品进行了夸大化。

巫傩文化,其实是巫文化与傩文化的统称,巫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经产生,它是当时人们在万物有灵观念和图腾崇拜支配下逐渐形成的。当它传承到农耕时代后,便演变为傩文化,成为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而这些傩神多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在这种文化形式以及它留给后世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庄严、蛮野与奇诡,这为湘西的形象增添了朦胧美,使得它更迷人。而人们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也生活得恬静、详和。如今,这种深厚的信仰观念仍然存在于一些现代化尚未触及的山野村间,更是显露出它的原生态、粗犷豪放与神秘奇特,非常具有审美、娱乐、科考的价值。

关于民族的问题,湘西主要是由苗族、土家族组成的,在古代这种山区民族是刚强而有血性的,这里的人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凝聚力,时时都是一致对外的状态,而它们为了生存又可以做到一种很残忍的地步,所以,蛮横、残暴、无知、荒芜这些词语就给湘西打上了烙印。土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正因如此,从湘西走出来的人们,身上都免不了带上一种大大咧咧的匪气,但如今,这种气息已经过滤掉了它的缺点,存留下的多是刚强、坚韧的气度。

其次,关于“赶尸”一说,除了有文字记录以外,并没有人真正看见过那种场景,可以说,它或许就并不曾存在过。人们口口相传的“赶尸”,是由一位法师在尸体前开路,带领尸体回乡的仪式。这位法师必须身穿道袍,也只能赶那些因外界因素非自然死亡的尸体,这些尸体的灵魂属于冤魂,必须使他们归乡。这种听来令人难以置信的仪式,其实也是湘西人叶落归根的思想的体现。正因为人们对这片土地给予了厚爱,才会担忧死后不能有安心的归宿,才会在精神层面的基础上创造这种慰藉模式。

最后,关于巫术,在传说中,它是有诅咒、招魂、驱鬼、辟邪、放蛊等用途的。在古代,人们是没有多少医学常识的,有人利用这种方式害人或给人治病,出现了想要的结果后,便认为正是巫术起了作用,并逐渐地把这种方式神化。于是,它的神奇与恐怖之处被代代相传,以至于提起这个字眼就会产生心悸的情绪。特别是蛊毒,它是把蜈蚣、蛇等毒虫制作成更毒的毒物,然后用它们去害人。小时候,外婆不允许我出门乱逛,说村里另外一些老太婆会放药,那时不明白这个“药”究竟是指的什么,现在想想,那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蛊了。只是,从小到大,也并未看见谁被下了“药”。

实际上,巫蛊之术真正盛行的地方是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至于苗人制蛊一直以来也只是传说而已。所以在我看来,正因为湘西是山区,与外界联系不便,林里田间又多毒虫,才使得“巫术”这一概念被人们的恐惧间接地宣扬开去。这使得湘西更具有“神秘”的气息。

不管人们说湘西有多么多么神秘与诡异,但是那山、那水、那人的美好却无法忽视。湘西的卜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等都有着它的出彩之处。

湘西的算命文化免不了带有迷信的色彩,但它的迷信更像是一种民族内部心照不宣的规则。在前面谈论湘西的神秘与奇诡的时候,就提到了湘西人有好巫信鬼的思想,正因如此,湘西人也对命理思想有着深深的信任。

湘西的村落,通常是一个家族发源而成的,有的村落甚至直接以“王家村”、“吴家寨”这样的名字相称,所以,这里的人们都特别注重辈分,从村头走到村尾巴,许多小孩子可能是一路“大阿公”、“二阿公”、“三阿公”的叫个不停。在取名上,人们总有一个字是代表辈分的,同时忌讳与受难受苦的名人重名。人们多半会请来算命先生,测算出五行,再取字以补,比如,一个人测出与水相克,那么即使辈分字是“清”,也得去掉三点水,像“瑶”这样的字也不能用,因为它与“瑶池”这样的固定事物相关。在婚俗上,也讲究卜算,男女双方的八字、结婚日子、领结婚证的日子都要经受一番考验,假若从八字测算时就证明两方不适合,那么这段姻缘几乎不再有可能有结果。

再谈到湘西的建筑文化,湘西自古以来就是湘川的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屹立在这灵山秀水间的湘西吊脚楼,正是湘西建筑文化中的精髓。它以它那独特的形式替这个民族挡去了时光中的风风雨雨,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湘西吊脚楼,是一种干阑式的建筑,它有“单檐悬挑,屋面反翘”的“飞檐”,它的体积较大,分上屋与下屋两部分。其中,下屋是架空的构造,上屋则是铺着木板的居室。上屋供人们居住,包揽了人们的生活起居;下屋因其空间颇大,故多用以畜养家禽家畜,在人们开始另建专门畜养家禽家畜的窝棚之后,这下屋就成为了单纯的杂物间。这种建造方式与地形地势及其地理位置有关,众所周知,湘西属于南方的绝对山区地带,这样的区域多雨水,地面常常泥泞不堪落脚,空气与地表的温度都很大,所以下屋对于防潮与通风是极为有利的,它极大地减少了湿气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此外,在饮食文化方面,湘西人可谓是无辣不欢,这与辣椒去湿气和寒气的功能有关。辣的味道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每家每户的炊烟里都裹挟着浓浓的辣味。湘西的美食数不胜数,特别著名的要数腊肉、血粑鸭、糯米腌酸鱼、米豆腐、姜糖等食物。

特别要介绍的是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古丈县是一个茶叶大县,古丈的山间随处可见片片茶园,到采茶季节,人们纷纷进山采茶,场景之壮观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古丈县出名的茶叶就是毛尖茶,谷雨之前的古丈绿茶即为古丈毛尖茶,它是古今名茶,在唐代与清代都被列入贡品。湘西歌唱家宋祖英也曾为古丈毛尖茶代言,唱过一首《古丈茶歌》,将茶文化融入歌声中,展现了它的韵致,也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热情。古丈毛尖茶,的确是集万千荣誉于一身,1929年古丈毛尖茶获法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奖;1982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第一名,入选中国十大名茶之列;1988年获北京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古丈毛尖茶有着保健与医疗的作用,常与茶打交道的古丈人,深得其益,并努力把茶文化打造得更精彩,而古丈县也一直致力于将县城建设为一个茶韵山城。

第四个要介绍的是湘西的服饰文化,土家族服饰趋于生活化,实用性更强一些。土家族的头帕只能借不能送,因为这是土家人的吉祥之物,是美的象征。布鞋却是可送不可借的,因为,如果由姑娘送出,那它就是爱情的象征。

相对而言,苗族服饰花样更多,常常是穿金戴银的,但也是可以抵严寒防酷暑的。苗族的服饰中有着苗族传统工艺的沉淀。其一,苗族刺绣技法多样,有平绣、挑花、堆绣、贴布、锁绣、破线绣、钉线绣这七种,因而纹饰风格丰富。其二,苗服的头帕绚丽多彩,各尽其美,包头帕是苗人的传统,去赶场、走亲和参加会的时候必须戴上。有一点上,苗族与土家族有相同的地方,苗人也会把头帕当成礼物送给情人,经表情意。其三,苗族服饰中的银饰,多由苗族银匠精心设计,通常是手工制成,精美而种类繁多。在苗人眼中,银饰辟邪,同时也是幸福和财富的象征。苗家男子的银饰较苗家少女少了许多,而苗家少女最为重要的配饰就是“长命锁”,它有祈求平安吉祥的意思。

湘西主要由少数民族组成,因而人们热爱歌舞,也能歌善舞,形成了别样的娱乐文化。这样的氛围也使得人们的性格粗犷豪迈,自然爽朗。在苗族的各类节日中,最重要的是苗年,在苗语中,它也称作“能酿”。不同的区域过苗年的日期并不统一,但大致是从农历九月至正月期间,一般为三天、五天或是十五天。苗年必须杀猪,还得准备好糯米酒,并由家中男子打“年粑”(也即“糍粑”)。苗族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是赶秋节,在立秋时,人们穿上盛装,结伴成群进行打秋千、吹笙、打苗鼓、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之后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扮成“秋老人”,预祝大家丰收和幸福。这是苗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与幸福安康的追求体现。

在土家族的各类节日中,每年农历二月初七的摆手舞非常有特色,它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分为大摆手与小摆手两种,它反映的是土家人的生产生活,被列入中国每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摆手舞中,略有穿插的茅古斯是土家族流传至今的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它也有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的时候,它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十分具有戏剧的表演性,是一种祭祀性舞蹈。苗族与土家族也有一些共同的节日,这些起到了加强民族交流的作用,如四月八,六月六等,它们使得民族发展更和谐。

最后,从湘西的美景与文化遗留来谈旅游文化。凤凰县有沈从文故居与墓地,熊希龄故居,北门城楼,南华山,奇梁洞,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等可以参观。泸溪县有能滩吊桥,浦市古镇等可以参观。永顺县有老司城,红区塔卧,猛洞河漂流,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王村芙蓉镇,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可以参观。吉首市有德夯风景区,流沙瀑布,矮寨公路奇观,乾州古城,三门开,天心庵,黄永玉博物馆等可供参观。古丈县有高望界,坐龙峡,红石林,默戎苗寨,栖凤湖等可供参观。自然风光与历史建筑数不胜数的湘西,是一个洗涤人性的好地方!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湘西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当下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充分发挥民族个性的特色。对于如何发展,以“老司城”的土司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例。这就首先要做好它的市场定位,然后可以对它进行功能性质的区分,比如分为宫殿区,街道区,娱乐区以及周边文化区等。同时,要注意对土司文化古迹的修复工作,尽量做到仔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更重要的点则是在宣传上,不妨考虑生产与土司文化相关的小产品,吸引大众的眼球。另一方面,关于导游,应当听取当地老一辈人口中的传说,并能为己所用,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其他县市的旅游文化发展也因如此,要有创新意识,才能不被淹没在历史的轨迹中。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在当下层出异彩的文化竞争中始终有一席之地。加油,神话一般的湘西!

第三篇:百色市会展旅游开发SWOT分析

会展风险作业

百色市会展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

百色是位于广西西部,面积为县,面积为3.62万km2,人口为368万人(2003年),百色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百色市是壮、苗、瑶、回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号称“壮文明之根”的田阳敢壮山布洛陀遗址,百色市民俗风情资源丰富。

2.旅游资源局部集中,且搭配较为合理

百色市旅游资源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分布态势,这对于整合局部旅游资源,增强百色市整体竞争力是有利的。

3.相对的区位优势

百色市位于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的交界,其北部与贵州毗邻,西部与云南省毗邻,东临广西的南宁市、崇左市、河池市,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360.5km,在“大西南+东盟”的区域范围内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重要地位。随着南昆铁路的开通,百色已经位于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上。同时伴随着县县通二级公路、盘百二级公路、沿边三级公路的开通,以及靖西龙邦口岸升为一级口岸。(那坡平孟一级口岸正在申报之中),百色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形成。尤其是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建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建成之后,广西(百色)将占据华东和大西南部分省区,华中、大西南部分省区与东盟之间的“十字路口”,战略重要性更加

明显。尽管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并且积极对接东盟,但由于其运费昂贵,而且本身缺乏产业支撑,云南的先发优势正在缩小,更突显出广西(百色)地位的重要。

4.百色物产丰富

丰富的物产对于开展会展旅游十分具有优势。

百色东部区(包括田阳、田东、平果3县): 田阳香芒;田东特产八香:香米、香猪、香鸭、香茶油、香芒、香蕉、香料、香酒;平果铝、腐竹

百北部区(包括凌云、乐业2县): 凌云白毫茶;乐业花菇

百色南部区(包括靖西、德保、那坡3县): 靖西有大果山楂、绣球、壮锦、刺绣;德保蛤蚧酒

色百色西部区(包括隆林、西林、田林3县): 隆林黑粽子、西林麻鸭;田林八度笋

二、劣势

1.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匮乏,会展投资缺乏力度

百色要走会展旅游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路子,打造会展旅游大市,从而成为广西继桂林、南宁的会展旅游第三极,需要大量的资金。在百色除了铝业发展之外,别无其他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了。百色的旅游业并不能像桂林那么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收入也十分有限。在百色外商投资也不多,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十分可观。会展旅游每年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中80%将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和社会资金筹集,资金缺口大。

2.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管理人才缺乏,旅游服务水平较差

对于旅游后发展地区来说,旅游人才的缺乏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百色学院是百色唯一所综合性大学,所为社会输送的管理方面的人才是非常有限的,会展科目也是在2010年才开始开设。会展旅游的发展同相关人才的缺乏形成很大的矛盾。会展的举办因为缺乏优秀人才管理和服务,使参加会展的商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失去信心,会展举办举步维艰。

3.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1)陆路

广西(百色)处于东盟和华中、大西南部分省市,华东和大西南部分省市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和地理枢纽地位不相符的是百色市交通条件仍然落后;百色市“连通南北”,但南北无铁路贯通,南北交通依赖于“县县通”二级路。而与贵州的交通,就整个广西而言,广西到贵州的通道仍有很大的缺陷,不仅两省份之间无高等级公路相连,就连已有的铁路也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运力需求;同时广西承担着对接东盟的重任,但是从与越南的交通来看,我国对接东盟的公路等级十分低下。

(2)航空

从空中交通来看,百色几乎一片空白(虽有百色军民两用机场,但无固定的航班)。百色要打造国际级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没有航空运输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3)水路

百色可以水运的只有右江,但是对右江的维护和建设是不够的,使得右江既不能用于旅游光观之用也不能用于运输过多货物,制约百色货物集散。

百色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内无宽敞的集散道路,举办会展一定会造成城市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百色市也没有建设专门的会展中心,住宿、餐饮业不能满足会展需求。

4.会展旅游开发时间晚,技术不成熟

相比南宁、桂林和柳州来说百色的会展旅游属于后进地区。与那些有很多经验的会展举办单位存在很大差距。实力远远比不上那些技术高超的成熟城市。

5.与会展有关的政策不完善

有关会展旅游行业(会展中心、会展公司、会展组织者)和会展管理机构没有相对应建立和发展起来,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与会展有关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三、机会

1.沟通百色、云南和贵州的公路的建设

现在百色正在建设沟通云南和贵州的公路,这条公路将极大缩短三省之间的距离,物资运输将方便很多。

2.经济环境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稳定

3.举办地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进

一步的加强。中国加入WTO,使中国以更为开放的姿态面对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百色市以原生态的面貌出现在国际会展旅游舞台将使百色市更容易寻求合作伙伴,招商引资。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建成,那时将形成人口18亿,GDP2万亿,美元的大市场广西以其在中国—东盟的“桥头堡”地位,将会使广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地。百色靠近南宁将深受这股潮流的辐射,2010年在百色的田阳靠近农业科技园处建设有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博览园。

5.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百色又处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扶贫工作新阶段和新时期的进一步开展,百色市将会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国家强调在西部大开发中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西部省区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将使旅游扶贫开发的特殊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百色将尽得其利。会展旅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6.2003年百色市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将对于会展旅游的开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威胁

1.外部威胁

国际参展商是大尺度的客户,来到中国,只会去一些参展价值高,交通便利的目的地,百色在广西就会受到“桂林会展”及“南宁会展”的覆盖产生形象屏蔽。而周围西部省份又会受到云南、四川、重庆的覆盖。

2.内部威胁

(1)缺乏必要的会展中心和会展配套的基础设施,百色的交通是制约

百色会展旅游开发的最大因素。

(2)缺乏会展知识的传播,至上到下会展旅游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项目都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已。

第四篇: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SWOT分析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SWOT分析

【摘要】 本文是按照SWOT分析的四个部分,分别对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其中,优势和劣势分析,是指对旅游地本身内在能力的分析,机遇和威胁分析是对旅游产品外部环境的分析。通过对产品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寻找到对产品发展有利并值得发扬的因素及不利并应该回避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哈尔滨 冰雪旅游 产品开发

1.优势分析

1.1资源优势

哈尔滨适度的地形地貌、环境温度、优良的雪质,加之其它自然、社会及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烘托,为冰雪旅游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哈尔滨市物产丰富,地大物博,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欧陆风情、金源文化、黑土文化、民族风情等均是宝贵的、具有垄断性的资源,为其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赋存丰富的“资源库”。与黑龙江省的其他城市相比,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开发历史最为悠久,有70余个不同档次的滑雪场作为依托,加之近年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巨大的社会知名度,使哈尔滨市发展冰雪旅游有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1.2市场优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消费观念的日益转变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成了哈尔滨拥有巨大的国内外冰雪旅游客源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哈尔滨的冰雪旅游者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可见,巨大的现实客源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为冰雪旅游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3区位与交通优势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相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干米,有20多个边境口岸。省会哈尔滨是连接中俄铁路的重要枢纽,通往绥芬河、黑河、满洲里等沿边城市十分便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哈尔滨市的航空、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快捷,铁路与航空港便于华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客源的引入。301国道向西通往大庆―齐齐哈尔―满洲里,向东通往牡丹江、绥芬河、俄罗斯海参,便于俄罗斯客源的引进。

1.4知名度优势

哈尔滨是世界著名冰雪旅游胜地。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创办于1963年,展示出的冰灯艺术品形式多样、气魄宏伟、景观迷人。1985年,哈尔滨成功地举办了我国第一个“冰雪节”,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反响。1997年,哈尔滨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冰城”的称号享誉世界。2009年,大冬会的成功举办,使哈尔滨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劣势分析

2.1产品的本土文化平淡

近年来,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的主体定位来看,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发展走的是与国外联手、打造国外知名建筑和景区缩影的路线。纵观历届的冰雪景观都是外来文化成分过重,产品的本地文化及特色过淡,缺乏艺术创新及文化底蕴,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来迎合旅游者的审美标准。

2.2本地市民参与热情低

纵观近几年冰雪旅游的发展,尽管冰灯、雪雕越做越精美,国内外游客数量每年也呈递增的趋势,但还存在着本地市民的广泛参与度低的现象。在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消费中,一些滑雪场持续上升的门票有时仍让人难以承受,冰雪旅游景区门票的高门槛也让许多游人望而止步。

2.3促销宣传资金相对匮乏

哈尔滨冰雪旅游开发促销宣传资金匮乏主要表现在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正处于推陈出新的大发展阶段,冰雪名城的建设、冰雪旅游产品的推销均需要较大部分的宣传经费,哈尔滨市每年仅有400万元用于全部的旅游宣传,其中用于冰雪旅游产品宣传方面的资金就更十分有限,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宣传资金投入不仅和同类城市无法比拟,同时也远没达到旅游学所要求的比值(促销宣传资金应占旅游总支出的20%)。

3.机遇分析

3.1发挥“大冬会”效应,积极承办冰雪赛事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简称“大冬会”)2009年在哈尔滨成功举办。大冬会的到来对哈尔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动了住宿接待设施、通讯服务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方面的优化,为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曙光。

为了满足2009年大冬会比赛场馆的需求,哈尔滨市政府在亚布力和帽儿山分别扩大了滑雪场的数量,同时也提升了滑雪场的档次,使亚布力和帽儿山滑雪场的雪上比赛条件达到了国际水准。因此,要想继续并充分发挥哈尔滨冰雪资源的优势,就必须积极承办更多的国际冰雪赛事。承办国际冰雪赛事不仅能够提高知名度,而且能够创造财富。

3.2市场需求变化,冰雪旅游迅速升温

冰雪旅游产品的类型多种多样,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无法比拟的,哈尔滨冰雪旅游已站在了国内冰雪旅游市场的最高点,品牌效应已逐步形成。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地冰雪旅游的逐步发展,客源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国内冰雪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呈现多样化、行为个性化。人们的出游动机求新、求异、求奇和求健康,强烈的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又使冰雪变成了“稀罕资源”,可见,冰雪旅游正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机遇。

3.3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冰雪旅游势在必行

近年来,黑龙江省正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化结构调整,提升冰雪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高度综合性决定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其发展的明智之举,不仅可以促进冰雪产业自身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将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4.威胁分析

4.1省内近距离竞争

近距离竞争是指哈尔滨与省内各城市之间的竞争。以滑雪旅游为例,哈尔滨的滑雪场数目占据了黑龙江省滑雪场总数的一半,其余的46.34%中,牡丹江、伊春分别占10.98%和9.76%,可见这两市是黑龙江省除哈尔滨外滑雪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因此,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近距离竞争不可避免,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恶性竞争与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

4.2国内中、远距离竞争

目前,冰雪旅游已走出东北。在新疆、青海、重庆、内蒙、云南、宁夏、四川、甘肃、陕西、西藏、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河南,甚至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台湾等东南沿海地区都纷纷建起了室内滑冰场,开展了红红火火的冰上运动,摆脱了冰上运动开展的地域限制。近年来,国内各地的冰雪节庆活动层出不穷,例如,长春冰雪节、沈阳冰雪节、内蒙古阿尔山冰雪节、新疆阿勒泰冰雪节、四川玉龙雪山冰雪节等。据统计,至2010年末,在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举办冰雪旅游活动,共有90余个各种各样的冰雪节,与哈尔滨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态势。可见,哈尔滨冰雪霸主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4.3国际的竞争

国际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的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与管理水平高,吸引了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东北亚一带的众多客源;欧洲、北美地区拥有开展滑雪旅游独特的山形地势,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在冰雪旅游全球多元竞争的格局下,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业也面临着国际上的冲击,面临着客源被逐渐分流的严重态势。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

第五篇:农大岛旅游开发SWOT分析

农大岛旅游开发优劣势分析

1开发优势

1.1拥有一批独特的高品位旅游资源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拥有75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上依山伴水的幽美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风光。校内绿化环境好,花草树木随处可见,进入校园仿佛就像来到了风光秀丽的公园。观音湖绿柳成荫,波光粼粼;湿地公园鸟语花香,凉风习习;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绿意葱葱,中国大地的版图形象浓缩;校园主干道上的树木高大浓密又伴有历史的足迹;特色的建筑高楼与大树交相辉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校园风韵都为该校发展高校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资源。相对于福州市其他大学来说,福建农林大学的资源吸引力大,被誉为福建最美的大学之一。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面积宽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校内各类便利店和超市琳琅满目,餐营业发达,校内还有可接待几百人的华庭大酒店,校外还有众多的旅社和酒店,能为游客提供全面而便利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这些为该校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1.2以福州市的旅游业为依托,客源市场大

福州市是福建的省会城市,是福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这儿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近几年福州依靠悠久的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闽都文化旅游品牌、独具特色的温泉旅游品牌、风光秀丽的鼓山,青云山,岐山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游览,促进了福州旅游业的发展,这也将为农大发展高校旅游带来了契机增加了农大的游客容量,因此农大的高校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1.3政策的支持有利于推进福建农林大学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

2009年我国政府鉴于福建特殊的地位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这一纲领性的政府文件的出台强调了要加强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关于把福建省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定位,势必会指引我省政府加快旅游业的投资,这对于福建农林大学发展高校旅游带来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也将会支持该校发展文化旅游,为其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其基础设施,加大其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这无疑将有利于该校发展高校旅游。

2开发劣势

2.1旅游线路较短,游览逗留时间少

福建农林大学单纯的以校园资源作为旅游线路,旅游资源不够丰富,旅游集群少,造成旅游产品单一,游客游玩时间少,这将会大大降低游客的游览兴趣。相对于福州大学城来说,那儿高校众多,各具特色,具有更强的可比性,能一次性满足游客对各类不同高校校园风光的欣赏和增强对各类高校不同特色风韵的了解,加上游客拥有较长的观赏时间长,一些游客会选择到福州大学城旅游而放弃到福建农林大学旅游,这样,福建农林大学就流失了一些游客。

2.2岛屿知名度低

福建农林大学的这个岛屿目前知道的人尚少,那么对于一个知名度低的地方,游客前往的兴趣就比较低,市场开发还须经历一段时间

下载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阜阳市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发展构想(大全)

    阜阳市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发展构想 江华峰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阜阳市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发展机......

    盘县大山镇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建议

    盘县大山镇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建议 戴功显 摘要:位于贵州省盘县南部的大山镇近年来响应盘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

    罗平旅游SWOT分析

    罗平旅游 SWOT分析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8 学号:20080852028 姓名:赵吕 指导老师:薛熙明 罗平旅游SWOT分析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

    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是发展旅游的命脉。帕哈太克里乡居于“一市两县”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南疆铁路、314高速公路及其匝道穿乡而过,315......

    大湘西旅游范文大全

    一、绪论 1,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

    江苏省淮安市旅游业开发的SWOT分析-旅游五篇

    淮安旅游业的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淮安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使得其旅游业呈现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起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本文从淮安旅游发展的......

    盐城乡村旅游swot分析

    盐城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盐城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运用SWOT有事、弱势、机遇、威胁分析方法对盐城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进行总体......

    丽江旅游市场SWOT分析

    丽江旅游市场SWOT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丽江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等历史机遇,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