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造就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人才,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都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以及中央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重点是培养基层党政领导骨干和更高层次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
第三条 选调生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二)依法办事,择优选调(三)立足基层,跟踪培养(四)分级负责,动态管理(五)遵循规律,适时使用
第四条 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选调。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由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
第二章 选 拔
第五条 选调对象主要为省内普通高等院校和省外重点高等院
校应届优秀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
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到基层就业或服务活动的毕业生,服务期满表现优秀、具备选调生基本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按有关规定纳入选调范围。具体推荐程序和选调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 选调对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应为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务实,组织纪律观念强;(三)学习成绩优良,担任过班以上主要学生干部,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志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有发展潜力;(五)身体健康;
(六)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上列基本条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第七条 选调的数量和结构,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结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科学合理确定。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选拔紧缺专业人才。
第八条 选调生选拔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委组织都汇总县(市、区)有关情况,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
调生人选需求;
(二)根据全省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需求情况,研究确定选调计划,向有关高等院校发送选调通知,同时向社会公告;
(三)选调生报名采取个人申请、高校推荐的方式进行。高校党委要对院系党组织推荐的报名者进行资格初审,集体研究决定选调生推荐人选。推荐人选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省委组织部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核;
(四)组织符合条件的推荐人选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并按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
(五)组成考察组,对考察对象进行面试和考察。面试主要测试运用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考察采取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等方式进行,重点考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组织活动能力、从事基层工作志向和遵纪守法等情况,同时了解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和获得奖励表彰等情况;
(六)根据《江苏省录用选调生量化考评办法(试行)》,对笔试、面试、考察情况进行量化考评,研究提出拟录用入选名单:
(七)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组织拟录用人选进行体检。体检合格的作为正式录用人选,井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八)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选调生录用审批手续;
(九)根据工作需要将选调生录用人选派遣到各地。选调生工作锻炼单位由市、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落实,具体分配方案报经省委
组织部同意后实施;
(十)选调生纳入省高校毕业生分配计划,由省高校毕业生分配部门根据省委组织部确定的分配去向,办理派遣手续。有关高校要及时将选调生档案转递到相应市委组织部,由市委组织部再转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九条 新录用的选调生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和任职定级。
第三章 培养锻炼
第十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及选调生所在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选调生的培养锻炼工作力度。重视加强思想教育,帮助选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在基层干事创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第十一条 新录用的选调生,应安排到领导班子凝聚力较强的乡镇、街道工作,可协助乡镇、街道领导联系其一方面具体工作,也可兼任村(社区)党组织领导职务,博士研究生一般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助理等职务。
第十二条 按照干部营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县(市、区)委组织部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对选调生逐人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责任人,做好传帮带。
第十三条 选调生培训工作应纳入干部培训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坚持岗前培训、集中轮训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根据选调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理论和新知识培训,不断提高
选调生素质和能力。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参加各级党校或行政院校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
省委组织部每年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有计划地选送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选调生,到省委党校、高等院校培训。
第十四条 注重安排选调生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品质,提高工作本领。根据工作需要选送到上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帮助选调生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有计划地对选调生进行多岗位交流锻炼,既安排从事党务工作,也安排从事经济和杜会管理等工作。担任科级职务的选调生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跨县(市、区)交流。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 建立工作安排回避制度。选调生的直系亲属是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法院、检察院、组织、纪检、人事部门正副职领导干部的,在工作安捧上实行地区回避;选调生一般不安排在本人家庭所在的乡镇(街道)工作锻炼;其他需要回避的,按照《江苏省国家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选调生信息管理系统,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实现选调生管理规范化、信息化。选调生工作发生变动,原负责管理的组织部门应及时报告并
做好有关衔接工作。各市在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时,要及时对信息资料进行更新维护,定期分析选调生队伍培养锻炼情况,并将信息资料与选调生年度工作报告于当年12月底前报省委组织部。省级机关各有关部门干部(人事)处,也要同步将选调生的基本信息及培养、锻炼、使用情况报省委组织部。
第十七条 建立定期考察制度。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察。市委组织部要对工作满两年的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定期考察重点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对选调生的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建议。县(市、区)委组织都要对全县的考察情况进行汇总,经县(市,区)委同意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组织部要对全市的考察情况进行汇总,报经市委同意后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省级机关也要将有关情况形成专题报告,经单位党组(党委)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
第十八条 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制度。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定期与选调生谈心谈话,及时对选调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进行提醒,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第十九条 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及时调整出选调生名单: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二)拒不服从组织调动和自动离职、辞职的;(三)不安心基层工作、群众反映较差的;
(四)自行调动工作、自费出国(境)留学的;(五)公务员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六)经组织考核,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七)因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八)其它不宜继续作为选调生情形的。
调整出选调生名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书面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在市级机关工作的,由所在部门党组(党委)提出书面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都备案。在省级机关工作的,由所在部门党组(党委)提出书面意见,报省委组织都批准。
第二十条 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德才兼备、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第二十一条 选调生应在基层至少工作两年,其间不得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因工作需要进行调动的,须经组织部门同意,按分工和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在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在省辖市内调动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五章 使 用
第二十二条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条件,积极选拔使用选调生。
第二十三条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后,适合做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的,经考核表现优秀的,及时提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工作,适合从事其他领导工作的,也要及时选用。
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或调整时,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年轻干部,优先使用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选调生。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党政机关部门补充工作人员,优先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用。由用人单位提出需求意见,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推荐选调。省级机关部门、单位空缺职位需补充选调生的,由市委组织部在基层工作锻炼两年以上、表现优秀的选调生中推荐,省委组织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采用竞争择优、双向选择等办法,确定用人单位的考察人选。
第二十五条 鼓励选调生积极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企事业单位招聘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时,经上级党委组织部批准,选调生报名参加竞聘可适当放宽任职资格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二十六条 为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储备,省市两级要重点掌握一批优秀选调生名单,做好跟踪考察,加强培养管理。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党委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干部队伍特别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十八条 各级组织部门作为选调生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与编制、人事、教育等部门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及时交流情
况,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级负责的选调生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省委组织部负责制定选调生工作规划及选调生的选调、派遣、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宣传典型,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重点掌握的优秀选调生实施跟踪培养。
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督促检查培养锻炼措施和选拔使用的落实。定期召开选调生工作座谈会或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管理情况,并做好上下沟通协调工作。
县(市、区)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选调生负责逐人制定培养锻炼措施,抓好日常管理,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的锻炼成长情况,提出调整使用意见。
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直接管理,积极做好传帮带。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惠,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报送选调生工作信息,提供选调生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档案材料。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选调 生工作,造就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人才,根据 《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都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 部工作规定》,以及中央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重点是培养基层党政领导骨干和更高层次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
第三条 选调生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二)依法办事,择优选调
(三)立足基层,跟踪培养
(四)分级负责,动态管理
(五)遵循规律,适时使用
第四条 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选调。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由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
第二章 选 拔
第五条 选调对象主要为省内普通高等院校和省外重点高等院校应届优秀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
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到基层就业或服务活动的毕业生,服务期满表现优秀、具备选调生基本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按有关规定纳入选调范围。具体推荐程序和选调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 选调对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应为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务实,组织纪律观念强;
(三)学习成绩优良,担任过班以上主要学生干部,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志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有发展潜力;
(五)身体健康;
(六)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 24 周岁,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 27 周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 30 周岁;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上列基本条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第七条 选调的数量和结构,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结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科学合理确定。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选拔紧缺专业人才。
第八条 选调生选拔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委组织都汇总县(市、区)有关情况,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人选需求;
(二)根据全省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需求情况,研究确定选调计划,向 有关高等院校发送选调通知,同时向社会公告;
(三)选调生报名采取个人申请、高校推荐的方式进行。高校党委要对院系 党组织推荐的报名者进行资格初审,集体研究决定选调生推荐人选。推荐人选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省委组织部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核;
(四)组织符合条件的推荐人选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并按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
(五)组成考察组,对考察对象进行面试和考察。面试主要测试运用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考察采取个别谈话、查阅档 案等方式进行,重点考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组织活动能力、从事基层工作志向和遵纪守法等情况,同时了解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 和获得奖励表彰等情况;
(六)根据《江苏省录用选调生量化考评办法(试行)》,对笔试、面试、考 察情况进行量化考评,研究提出拟录用入选名单:
(七)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组织拟录用人选进行 体检。体检合格的作为正式录用人选,井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八)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选调生录用审批手续;
(九)根据工作需要将选调生录用人选派遣到各地。选调生工作锻炼单位由市、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落实,具体分配方案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
(十)选调生纳入省高校毕业生分配计划,由省高校毕业生分配部门根据省委组织部确定的分配去向,办理派遣手续。有关高校要及时将选调生档案转递 到相应市委组织部,由市委组织部再转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九条 新录用的选调生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和任职定级。
第三章 培养锻炼
第十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及选调生所在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 施,加大选调生的培养锻炼工作力度。重视加强思想教育,帮助选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在基层干事创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第十一条 新录用的选调生,应安排到领导班子凝聚力较强的乡镇、街道工作,可协助乡镇、街道领导联系其一方面具体工作,也可兼任村(社区)党组 织领导职务,博士研究生一般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助理等职务。
第十二条 按照干部营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县(市、区)委组织部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对选调生逐人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责任人,做好传帮带。
第十三条 选调生培训工作应纳入干部培训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坚持岗前培训、集中轮训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根据选调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理论和新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选调生素质和能力。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参加各级党校或行政院校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
省委组织部每年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有计划地选送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选调生,到省委党校、高等院校培训。
第十四条 注重安排选调生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品质,提高工作本领。根据工作需要选送到上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帮助选调生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有计划地对选调生进行多岗位交流锻炼,既安排从事党务工作,也安排从事经济和杜会管理等工作。担任科级职务的选调生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跨县(市、区)交流。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 建立工作安排回避制度。选调生的直系亲属是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法院、检察院、组织、纪检、人事部门正副职领导干部的,在工作安捧上实行地区回避;选调生一般不安排在本人家庭所在的乡镇(街道)工作锻炼;其他需要回避的,按照《江苏省国家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选调生信息管理系统,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实现选调生管理规范化、信息化。选调生工作发生变动,原负责管理的组织部门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有关衔接工作。各市在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时,要及时对信息资料进行更新维护,定期分析选调生队 伍培养锻炼情况,并将信息资料与选调生工作报告于当年 12 月底前报省委组织部。省级机关各有关部门干部(人事)处,也要同步将选调生的基本信息 及培养、锻炼、使用情况报省委组织部。
第十七条 建立定期考察制度。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结合考核,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察。市委组织部要对工作满两年的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定期考察重点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对选调生的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建议。县(市、区)委组织都要对全县的考察情况进行汇总,经县(市,区)委同意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组织部要对全市的考察情况进行汇总,报经市委同意后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省级机关也要将有关情况形成专 题报告,经单位党组(党委)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
第十八条 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制度。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定期与选调生谈心谈话,及时对选调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进行提 醒,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第十九条 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及时调整出选调生名单: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拒不服从组织调动和自动离职、辞职的;
(三)不安心基层工作、群众反映较差的;
(四)自行调动工作、自费出国(境)留学的;
(五)公务员考核不称职的;
(六)经组织考核,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
(七)因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
(八)其它不宜继续作为选调生情形的。
调整出选调生名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书面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在市级机关工作的,由所在部门党组(党委)提出书面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都备案。在省级机关工 作的,由所在部门党组(党委)提出书面意见,报省委组织都批准。
第二十条 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德才兼备、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第二十一条 选调生应在基层至少工作两年,其间不得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因工作需要进行调动的,须经组织部门同意,按分工和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在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 织部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在省辖市内调动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报省 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五章 使 用
第二十二条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解放思 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条件,积极选拔使用选调生。
第二十三条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后,适合做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的,经考核表现优秀的,及时提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工作,适合从事其他领导工作的,也要及时选用。
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或调整时,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年轻干部,优先使用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选调生。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党政机关部门补充工作人员,优先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用。由用人单位提出需求意见,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推荐选调。省级机关部门、单位空缺职位需补充选调生的,由市委组织部在基层工 作锻炼两年以上、表现优秀的选调生中推荐,省委组织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采用竞争择优、双向选择等办法,确定用人单位的考察人选。第二十五条 鼓励选调生积极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企事业单位招聘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时,经上级党委组织部批准,选调生报名参加竞聘可适当 放宽任职资格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二十六条 为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储备,省市两级要重点掌握一批优秀选调生名单,做好跟踪考察,加强培养管理。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党委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干部队伍特别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十八条 各级组织部门作为选调生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与编制、人事、教育等部门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级负责的选调生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省委组织部负责制定选调生工作规划及选调生的选调、派遣、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宣传典型,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重点掌握的优秀选调生实施跟踪培养。
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督促检查培养锻炼措施和选拔使用的落实。定期召开选调生工作座谈会或 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管理情况,并做好上下沟通协调 工作。
县(市、区)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选调生负责逐人制定培养锻炼措施,抓好日常管理,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的锻炼成长情况,提出调 整使用意见。
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直接管理,积极做好传帮带。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惠,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报送选调生工作信息,提供选调生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档案材料。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 川 省 人 事 厅 文件
川组通[2004]61号
————————★————————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人事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局,省级各部门干部(人事)处,有关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
现将《四川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人事厅
2004 年12 月29 日
四川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选调生工作,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调生是指省委组织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并主要分配到基层工作,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的应届优秀毕业生。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是培养基层党政领导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做好选调生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三)按需选拔,合理安臵原则;
(四)注重培养,动态管理原则;
(五)全面发展,大胆使用原则。
第二章 选调条件
第四条 选调生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是非观念明确,作风正派,艰苦朴素,有奉献精神;
(三)学习成绩优良,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有发展潜力,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五)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取得学士学位以上(含学士)的应届毕业生;
(六)大学本科毕业生25 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28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
(七)身体健康。
第三章 选调程序
第五条 选拔选调生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报送需求计划。省委组织部根据全省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选调生需求计划,确定每年的选调生数量及结构。
选调生人数列入当年干部编制计划。女学生一般不低于20%,少数民族学生应占一定比例。
(三)发布简章。向有关高校公布选调生选拔简章。
(四)宣传动员。有关高校动员符合条件的人选参加选调。
(五)报名推荐。学生自愿报名,院(系)审核,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审定同意,按省委组织部分配的拟参加笔试人数的一定比例向省委组织部推荐参加选调的初步人选。参加选调的人选应填写《四川省选调生登记表》。推荐参加选调的人选由有关高校公示。
(六)确定考察面试人选。省委组织部对学校推荐参加选调的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察面试人选。
(七)考察面试。省委组织部组织考察面试组对确定为考察面试的人选进行考察面试。根据考察面试情况量化评分。
公布考察面试成绩。
(八)笔试。根据考察面试成绩,分学校按拟参加笔试人员数依次确定参加笔试人员。
公布笔试成绩。
(九)确定拟录用人选。根据考察面试成绩,笔试成绩加权综合,依次确
定拟录用人选。
公布综合成绩。
公示拟录用人选。
(十)体检。对确定的拟录用人选,省委组织部委托高校组织到统一指定的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按照规定进行体检。拟录用职位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进行。
(十一)签订就业协议。省委组织部与体检合格的拟录用人选签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
考上当年研究生的,可尊重本人选择。
第四章 分配派遣
第六条 选调生一般应分配到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乡镇,街道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原则上不派遣到籍贯和出生地所在的县(市,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可直接派遣到县(市,区),市(州)及省级党政机关。
分配方案由省委组织部下达到市(州)委组织部及省级部门干部(人事)处。
市(州)委组织部及省级部门干部(人事)处将再次分配结果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七条 选调生报到后,在实行公务员制度单位的, 由市(州)及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录用审批手续。
第八条 高校接到选调生的分配去向通知后,按照分配去向,及时将档案转递到有关的市(州)委组织部或有关单位干部(人事)处。其中分配到地方基层单位的,由市(州)委组织部转递到县以上档案管理部门。
第五章 培养锻炼
第九条 以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重点,全面提高选调生的政治业务素质。
第十条 选调生培训计划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对新确定的选调生,上岗之前,进行岗前培训;工作一年后,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省委组织部有计划的举办县处级选调生培训班;各市(州)委组织部也要适时举办选调生培训班。
第十一条 适时选派部分优秀选调生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到国(境)外学习深造,到上级机关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直接分配到省,市,县级党政机关的选调生,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
当下派到基层工作1至2年。
要注意对选调生进行多岗培养锻炼。科级以下选调生在同一岗位工作2 至3 年,一般应进行轮岗交流或跨单位交流;科级选调生还可根据需要进行跨县(市,区)交流。
要分配给选调生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练。
第十二条 各级组织部门和选调生所在单位要重视做好选调生思想政治工作,关心选调生的政治进步。
第六章 选拔使用
第十三条 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大胆选拔使用。表现特别优秀的,可按规定破格提拔。
选调生职务任免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并报上级组织部门。
第十四条 选调生在县(市,区)以下基层单位工作两年后,一般应调整交流到能更好发挥其作用的部门或岗位。适合做乡镇,街道或机关领导工作的,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适合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应及时调整到县以上党政机关。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人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挑选。
第十五条 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德才素质好,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应列入相应后备干部名单进行培养。
第七章 跟踪管理
第十六条 选调生按同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第十七条 选调生考核,奖惩,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等按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结合考核,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察。考察结果作为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逐步建立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
市(州)委组织部,省级有关部门干部(人事)处每年年底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情况统计表。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的不再纳入选调生管理:
(一)本人不愿意从事党政工作的;
(二)干部考核不称职的;
(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问题的;
(四)组织观念淡薄,不服从分配的;
(五)参加工作10 年内没有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或15年内没有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的;
(六)因其它原因不宜作选调生的。
调整出选调生的名单,由市(州)委组织部或省级部门干部(人事)处报省委组织部审定。
第二十一条 选调生的调动须经组织部门同意,按分工和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转任)手续。
在本市(州)内调整工作单位的,须经市(州)委组织部同意;市(州)之间调动,由市(州)委组织部协商,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市(州)调省级机关的,须经省委组织部同意。
第二十二条 市(州)委组织部要把对选调生的培养, 使用情况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办公室 2004 年12 月29日印
第四篇: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渝组发[2005]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切实打牢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和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选调生工作遵循按需选调、竞争择优、结构合理、加强培养、动态管理、注重使用的原则,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高等院校党组织推荐、市委组织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第二章 选调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选调的对象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的品学兼优的大学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要选调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的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第五条 选调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
(二)发展潜力大;
(三)学习成绩优良;
(四)身体心理健康。
第三章 选调程序和方法
第六条
根据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由市委组织部确定每年选调数量,商市编办确定使用编制计划并下达到各区县(自治县、市)。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对选调生的专业需求。
第七条
选调工作按照面向社会发布公告,进行资格审查,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政审、体检及公示等程序进行。体检合格者,由市委组织部会同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与选调生签订协议书。
第八条
选调生分配纳入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计划。被选调的学生毕业后,凭毕业证、学位证等相关手续到市委组织部领取报到通知,再到所分配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报到。选调生原则上分配到乡镇街道机关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生可分配到区县(自治县、市)机关工作。
第九条 选调生签订选调协议后,各高等院校应及时按规定转递选调生档案材料。未经市委组织部同意,高校不得改派。
第四章 培 养
第十条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选调生的培养教育,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
选调生的培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和选调生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着力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要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
选调生所在党组织要指定专人对其进行培养教育。
第十一条
要通过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学习等形式,对选调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培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国情国力等知识的培训。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到市委党校进行一次脱产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选调生进行短期培训。
第十二条
要创造条件,使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尽快了解基层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有意识地把选调生放到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从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要适时对选调生进行轮岗交流锻炼,使他们熟悉多方面的工作。
市委组织部每年选派经过一定时间基层锻炼的选调生,到市级部门、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第五章 管 理
第十三条
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选调生的具体管理。
各级党组织既要对选调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第十四条 建立选调生培养管理档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选调生培养管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选调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
选调生因组织需要调动工作,如管理关系发生变化,原管理单位应及时将档案移交新的管理部门。选调生调入市级部门的,其培养管理档案转市委组织部。
第十五条
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分配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的,在基层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在此期间,选调生原则上不得调动。选调生调出所分配区县(自治县、市)的,应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第十六条 对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
(三)考核不称职的;
(四)本人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的;
(五)因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
(六)有其它不宜继续作为选调生情形的。
调整出选调生队伍,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报市委组织部审定。
第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每年要对本选调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次年一月底前,连同选调生职务变动情况报市委组织部。
选调生每年应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报告工作和思想情况。
第六章 使 用
第十八条
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选调生,应及时列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各级组织部门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可以统一调配使用本辖区内选调生,以优化选调生资源配置。
第十九条 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对经过实践锻炼,综合素质好的选调生,各级党组织要择优选拔任用。
根据岗位需要和本人条件,适合做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的,应及时提拔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市级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选用。
第二十条 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七章 纪 律
第二十一条
对有下列违反本规定情形的,由市委组织部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选调条件和程序进行选调的;
(二)泄露试题、违反考场纪律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
(四)违反本规定其它情形的。
第二十二条 考试录用工作人员与报考者有亲属关系的,应实行公务回避。
第二十三条 对隐瞒真实情况或者采取欺骗手段获得选调生录用资格的人员,一经查实,即取消选调资格。
第二十四条 选调生工作要接受社会监督,有关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检举、申诉和控告,并按规定的管理权限调查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切实打牢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选调生工作应遵循按需选调、竞争择优、结构合理、加强培养、动态管理、注重使用的原则,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高等院校党组织推荐、组织部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第二章 选调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选调的对象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的品学兼优的大学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要选调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的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第五条 选调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较好;
(二)发展潜力较大;
(三)学习成绩优良;
(四)身体心理健康。
第三章 选调程序和方法
第六条 根据我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编办确定每年选调生的数量,并下达到区县(自治县、市)。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对选调生的专业需求。
第七条 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编办、市人事局,面向社会发布公告。各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学生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考试、政审和体检。体检合格者,由市委组织部会同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与选调生签订协议书。
第八条 选调生分配纳入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计划。被选调的学生毕业后,凭毕业证、学位证等相关手续到市委组织部领取报到通知,再到所分配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报到。
选调生原则上分配到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街道机关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生可分配到区县(自治县、市)机关工作。
第九条 选调生签订选调协议后,各高等院校应及时按规定转递选调生档案材料。未经市委组织部同意,高校不得改派。
第四章 选调生的培养
第十条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选调生的培养教育,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
第十一条 选调生的培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和选调生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着力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要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选调生所在党组织要指定专人对其进行培养教育。
第十二条 要通过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学习等形式,对选调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培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国情国力等知识的培训。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到市委党校进行一次脱产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选调生进行短期培训。
第十三条 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尽快了解基层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有意识地把选调生放到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从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要适时对选调生进行轮岗交流锻炼,使他们熟悉多方面的工作。
市委组织部每年选派经过一定时间基层锻炼的选调生,到市级部门、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第五章 选调生的管理
第十四条 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选调生的具体管理。
各级党组织既要对选调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第十五条 建立选调生培养管理档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选调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选调生调入市级部门的,其培养管理档案转市委组织部。
第十六条 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分配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的,在基层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在此期间,选调生原则上不得调动。选调生调出所分配区县(自治县、市)的,应报市委组织部审批。
第十七条 对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
(三)考核不称职的;
(四)本人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的;
(五)因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
(六)有其它不宜继续作为选调生情形的。
调整出选调生队伍,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意见,报市委组织部同意。第十八条 选调生因组织需要调动工作,如管理关系发生变化,原负责管理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及时将档案移交新的管理部门。
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每年要对本选调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次年一月底前,连同选调生职务变动情况报市委组织部。
选调生每年应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报告工作和思想情况。
第六章 选调生的使用
第十九条 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选调生,应及时列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各级组织部门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可以统一调配使用本辖区内选调生,以优化选调生资源配置。
第二十条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2到3年后,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根据岗位需要,择优选拔任用。适合做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的,及时提拔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适合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有计划地补充到县以上党政机关。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挑选。对其中适合做机关领导工作的,应提拔到机关领导岗位。
第二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