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他为农民朋友送去致富金钥匙
他为农民朋友送去致富金钥匙
编者的话:为了给农村致富带头人提供展示业绩的舞台,为读者朋友提供借鉴创业经验的学习园地。从本期起,我们推出《百通星人》栏目,陆续介绍学刊、用刊成功典型的经验和做法,供读者朋友们借鉴和参考。编者、读者和作者互动是办好本栏目的基础,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吴耀亭,山东省曹县草业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一位爱梦想的青年。为了脱贫致富,他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为了挣钱,他尝试了许多行当。早些年,吴耀亭曾搞过蘑菇种植,是当地出了名的“蘑菇王”。为了掌握信息,及时了解和学习最先进的农业新技术,他订阅了大量的科技报刊,特别是《农村百事通》,不但是他学习科技的课堂,了解市场的窗口,同时也是他进行科技推广、施展自己才华和帮助更多农民朋友致富的平台。通过订阅《农村百事通》他还结交了很多在事业上能互相帮助的朋友。可以说,他的事业能发展到今天,《农村百事通》功不可没。
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上,吴耀亭盯上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种草养畜。经过深入分析,他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调整种植结构,引草入田,种草养畜,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无疑是一个明智选择。
认准了这条道,吴耀亭就义无反顾地一头钻进农田里,搞起了高价引进的松香草、墨西哥玉米、欧洲菊苣、美国籽粒苋、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的试种工作。在这方面,《农村百事通》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经过两年的辛勤攻关,他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各种牧草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规律,还在2004年创造了墨西哥玉米8493每667平方米(1亩)生物产量突破3万公斤的最高记录。在研究中他发现,在相同的生长期内,牧草单位面积经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都比粮食作物高,如黑麦草是小麦(含秸秆)蛋白质含量的2.32倍,紫花苜蓿是大豆(含秸秆)蛋白质含量的2.12倍。同时从持续发展的意义上说,种植牧草不但不影响粮食生产,而且还能促进粮食生产,因为种植牧草可以显著提高地力和后茬作物的产量,如种植四年的红、白三叶草,667平方米根系达4000公斤,土壤有机质和含氮比分别是种草前的210.3%和259.8%。
成功的喜悦更坚定了他发展牧草业的决心,1997年他成立了山东省曹县草业科技研究中心,一批科技人员云集在他的周围,他每年用于科技开发的资金达20多万元。现在,该中心已拥有60多公顷示范草场和大型养殖基地,常年为全国多个科研服务单位提供各类牧草良种。为了使更多的农民朋友脱贫致富,他多次在报刊上介绍自己的致富经验和种草养畜新技术,农民朋友来信来电咨询更是有问必答,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通过他的种草养畜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作为一位勤于钻研、善于管理的企业领导,吴耀亭深知质量和信誉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多年来他倡导的“质量第一、一诺千金”已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每个员工的心里。为使广大农民朋友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他现在又向社会郑重承诺,不售一粒不合格种子,并推出VCD光盘,当天收款当天快递发货等优质服务项目,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他的草业科研中心先后多次被市、县工商局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吴耀亭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菏泽市畜牧业青年带头人标兵、十大科技大王、曹县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
几年来的实践使吴耀亭深深体会到,是《农村百事通》帮他增强了科技意识,提高了种草养畜、科学种田的技术,在他自己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了致富的金钥匙。(共青团曹县委员会 谢贺 邮编:274400 电话:0530-3229565)
第二篇:农民致富(本站推荐)
工 作 总 结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去年9月,我来到宝泉岭农场分公司工作,近六个月以来,在分公司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快的适应了工作。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 地认识到自己得不足之处:但通过自己得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自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得行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优良品德。
二:学习方面
坚持吧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及相关工作业务知识,并结合自己得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电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和电脑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工作能力。
三:工作方面
服从安排,认真负责,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局里工作中,全面、准备滴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机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向同事请教,尽快适应和熟悉新的工作。去年九月,来到农机推广中心工作。九月正式大田收获的月份。每天早上准时下地查看粮食和蔬菜的收获情况,并将收获回来的蔬菜同意装袋,放置到通风的地点存放。粮食收获回来到存储基地,统一晾晒和集中粮堆。在粮食和蔬菜都收获完成后,及时的调动机车进行秋整地,为来年的种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1月份,公司在粮食大丰收之时,农产品
第三篇:精准扶贫开启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精准扶贫开启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辖12个乡镇、33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6.33万亩,总人口23.8?f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实地调研,建档立卡,精准扶持,迅速脱贫
截至2013年底,全县精准扶贫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涉及12个乡镇151个村18 769户,有39 988人被列为精准扶持对象,贫困发生率为20%。经过 2014-2016年三年的努力,全县共有26 138人口实现了脱贫目标,55个村退出贫困村之列。通过动态调整,2016底全县的贫困村为96个,贫困人口为13 74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0%降至6.8%。2017年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是减少贫困人口10 000人以上,81个以上村退出贫困村之列,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树立标杆,百村示范,样板带动,典型引领
昔阳县大寨镇的肉鸡养殖产业项目主要采用“集团承包+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入驻+贫困户分红”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与脱贫致富双盈的成功之路,每年从中分红的贫困户多达2 000户。昔阳县云创空间是具有创业力的创业孵化空间,为该县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家庄双孢菇种植示范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余人就业,实现年产香菇100万千克,年纯收入580万元,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模式。北界都村光伏扶贫项目辐射带动20个村,390户贫困户。仿真花制品加工项目带动90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人均增收300余元。与此同时,县委还要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打造四个示范村,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打造一个示范村,每个市直帮扶单位至少打造一个示范村,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创特点,最终确保全县2/3以上的村达到示范样板。
分类扶贫,途径多样,精准出招,稳定脱贫
昔阳县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找准致贫因素后,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探索出了扶贫新途径。
特色产业家庭经营创收型。该县紧紧围绕各村的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寓各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总体规划之中,持续推动“菜、果、猪、菇、药”五大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有效带动全县12 900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特色产业入股受益型。该县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村、贫困户的入股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建成投产后,入股贫困村、贫困户从中受益。近年来,全县建成的35个村级光伏电站,就有2 297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每年每户获利3 000元。
劳动就业创收型。该县广开就业渠道,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贫困人口的劳动收入。从天津引进仿真花和从山东引进服装制衣等“短平快”项目,优先从贫困户中招收员工,帮助4 600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移民扶贫、易地脱贫型。该县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偏僻小村、穷村,整体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通过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途径,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计划对756户2 145人进行移民扶贫。目前,扶贫安置楼主体工程即将竣工,2018年部分贫困户可入住。
林业生态扶贫。该县通过退耕还林、生态造林和生态管护,使7 200多名贫困人员受益。
电商、物流增收型。该县抓农村电商扶贫,通过强化电商服务体系和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带动840余贫困户就业增收。
特困人口兜底养老型。该县坚持“特困人口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的原则,降标扩面,确保了全县五保户、低保高龄老人兜底养老全覆盖。
抓机遇,定措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政策保障措施。昔阳县制定出台了《昔阳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奖励实施细则》《昔阳县畜牧产业扶贫项目补充说明》等措施。从县政府到乡政府,层层落实责任制,着力打造示范村、带动潜力村、提升薄弱村,形成了村村搞创建、户户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资金保障措施。昔阳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了扶贫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2017年县财政拿出1 631.75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带资入股办理贷款贫困户达1 425户。明确细化了诸如种植业、养殖业、光伏业、旅游业等奖励措施和补助标准。
技术保障措施。昔阳县积极开展人才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就地培训、技术合作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
用地保障措施。昔阳县在农田建设上,出台了新造耕地补贴政策。2016年以来,全县新造耕地1.2万亩,涉及21个贫困村,仅此一项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余元。在用地调控上,该县坚持向脱贫产业、脱贫项目倾斜,对232个脱贫产业优先供给了所需土地;在有林地、宜林地的利用和管护上最大限度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使他们从中受益。
社会公益性保障措施。昔阳县全力推进社会公益事业,成效十分明显。全面进行了危房排查,清除了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隐患;投资2 440万元为58个贫困村新建安全饮水工程60处、集中供水点35处;15个贫困村的卫生诊室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县财政每年出资2万元,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率先实行了普通高中生学费全免,补贴寄宿初中生乘车费、生活费等,受益贫困生多达3万人次。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北路1号 晋中市政务大厅 邮编:030600)
第四篇:农民致富典型材料
农民致富典型材料
走进汇川区高坪镇的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红的花,绿的草,参差的树和修剪成形的乔木在近百亩的土地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20余名技术人员和职工在苗圃里穿梭忙碌。近几年来,林园业主张成以其独特的经商理念与才干,在高坪镇镇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大力扶持下,在农民技术学校的帮助下,依靠科学技术这一强大武器,以市场为导向,成功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村科技示范户。
张成出生在高坪镇镇新黔村,初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打工,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满腔热血的他回到家乡,他利用打工挣的钱建立了一个苗圃基地,凭着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准备大展宏图,造就一番事业。没想到几个月下来,苗圃基地满目沧桑,一片狼藉。这时候,村委会和农民技术学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总结经验,并得出结论:园林的搭配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建议他到农民技术学校参加培训。有了党委、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张成创办苗圃基地的信心更加坚定。从此以后,张成按时参加农民技术学校组织的培训,认真听课,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对不明白的知识点虚心请教或请培训教师上网查询,逐渐得积累种植技术。
终于,张成的苗圃基地有起色了。林木搭配合理,花卉分布均匀,再加上科学的管理,苗圃的花卉、林木成活率达98%以上,他把苗圃管理得红红火火。他还根据市场的需求种植经济作物,不断地扩大销路,腰包也渐渐地鼓了起来。到2008年,张成个人资产接近百万元,全家在遵义买房落户,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园林老板。
张成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而是不断的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然后制定了中长期建设规划,充分做到了科学规划决策,避免盲目上马。随后,他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协调下,与周边30余户农户签订了田土租用、共同开发的协议,完善了苗圃基地的开发形式与体制。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新黔村苗圃基地的美好明天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五篇: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篇一: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赵安荣
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06年9月,担任丰河村文书。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
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 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赵安荣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她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同时,她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赵安荣不知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有的贫困乡亲盖房子缺钱,她“赞助”2000元;村里哪个有病无钱医治,她就主动送去医药费„„,赵安荣夫妇义务赡养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颐养天年。她资助的4名贫困学生,其中2人已大学毕业;村里的贫困人,也渐渐脱离了生活的窘境。咱是党员,就该切实为乡亲们做点事。赵安荣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
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劝说下,丰河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每当提起赵安荣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她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篇二: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宁,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03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03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4年秋,到2005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2005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 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5年至2006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篇三: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男,198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 县**乡***村人,一名看似普通且文质彬彬的农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花椒产业,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起示范带头作用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李**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
地上进行了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他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玉米。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他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李**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玉米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得到了丰收。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能手。与他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20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20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李**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李**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双垄全膜沟播地膜玉米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
同时,他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王大妈是个下肢残疾人,丈夫去世后,全家5个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老李全家3个人,妻子是个聋哑人,生活不会计划,仅靠老李一人种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便义不容辞地把这2户贫困户包了下来进行帮富。他帮助这2户贫困户搞好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使他们做到粮食自给有余。
李**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劝说下,***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每当提起李**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