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9: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

第一篇: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

浅析中国农业政策

农业是一门弱质产业。农业的生产经营周期一般很长,农业的收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要素,所以农业经营既面临着难以预测的自然风险,又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农业科技进步缓慢、农业生产中要素的投入的数量受到限制等原因,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一般要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有必要关注农业,积极的探索新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国农业政策发展历程:

农业政策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基础上产生,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我们党长期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我国的农业政策从改革开放之后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构建基本经营制度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978—1984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经济组织,重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以前旧的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民完全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实行工分分配的制度安排使得劳动者只注重劳动数量而不注重劳动的质量。这使得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一环,农民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自发地开始进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承包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于是中央在198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在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在农业领域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为了解决旧体制废除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又从政策上引导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3年底,全国农村基本实行了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中央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动摇和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基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再造了农村经济的微观经营主体,克服了原来制度的低效率,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

在这一阶段,农业政策主要是围绕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来展开的,政策调整的目标是为了变革现有的农村经济体制,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央出台了以土地政策和农户的经营政策为核心的多项具体政策,这些政策对当时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二)引入市场机制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985—1991年。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我国农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农业政策的重点也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国家加大力度调整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引入了市场机制。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农产品的供给长期不足,为了保障城镇居民的食品供应,我国实行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农产品的供给压力大大降低,这为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创造了条件。于是我国加快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于是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2]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国家开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产业活动和发展乡镇企业。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和发展,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了农业和农村的经济中,并且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产品流通实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市场日趋完善,这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992-2000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是围绕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利用市场机制全面取代计划调节手段。

这一时期农业政策的总目标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1992年以后,农村改革进入了稳定基本政策,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此阶段的农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手段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在土地承包期15年到期后,继续延长保持30年不变。二是对粮食和棉花等主要的农产品的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尝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三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建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专项储备制度、风险基金制度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综合开发。五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中央的农业政策的取向是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时期政策以农村税费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展开农村综合改革。

在此期间,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为主题,根据“三农”现状逐步调整政策总体要求,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具体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在农业政策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予”的范围在扩大,力度在加强。“多予”的实质在于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使得国民收入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向“三农”倾斜。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于2000 年在安徽省进行试点,2003 年在全国推开。用于支持乡村公共事业的“三提五统”等制度外筹资方式被纳入到制度内的税收范围、取消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从制度上堵住了乱收费、乱集资和乱罚款等漏洞。2004 年开始试点取消农业税,当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到 2006 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三是国家对“三农”财政投入的政策规定更加具体,投入规模逐年增加。四是逐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更加关注民生。[3]

二、中国农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主要采取的是对贸易没有或只有轻微扭曲作用的“绿箱”政策和微量许可政策,并且许多“黄箱”政策也不具扭曲作用。总体而言,中国实施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对农业进行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政府对农业财政支持不足

中国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一般通过流通渠道进行间接补贴,不能较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造成农业资金严重流失现象,制约了农业可持续性的发展,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比较低,对农户进行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还不大。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为0.7%,远低于全国科研投资强度1.7%的水平,而其中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为0.65%,低于政府科研投资强度0.8%的水平。[4]同时一些区县财政困难使配套的资金难以到位,财政支农的资金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财政支持的资金实行分块的管理,部门之间不能实现有效的配合,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作用。财政审批还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一些项目偏离了农户的真正的需求。

(二)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

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体系都比较完善,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农业保险体系,无论是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是近几年也不断出现的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和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农业保险的功能性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农业的有效生产和发展。而且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仅仅是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缺少对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用的补贴和一些政策性的减免税措施。

(三)农业支持政策立法滞后

发达国家的农业支持政策一般采取立法形式,而中国农业政策缺乏法律基础。支持农业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一般都由政府颁发相关政令,并未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各个部门在制定农业政策时也缺乏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

三、中国农业政策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基础依然薄弱、农民群体弱势,城乡关系不协调的因素依然存在。近期中国农业政策的总体走向是:继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5]中国农业政策将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演进: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补贴政策

我们要尽快的建立起一套适合我们国情的农业补贴的法律体系,对农业补贴的对象、范围、方式、项目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各项的农业补贴有法可依,保证我国的补贴政策顺利的进行。要适时扩大补贴的范围,提高补贴的水平。我国当前农业补贴侧重于主要粮食种类的生产,价格支持政策也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补贴的种类和范围比较的狭窄,对农户来说收益有限。改进农业补贴的实施方式,尽量的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我们要以不会被削减的“绿箱”补贴政策为以后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不仅仅是因为“绿箱”政策可以免于被削减,从而成为可以长期使用,还因为它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黄箱”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要充分的利用好这8.5%的“黄箱”比例。在最低收购价政策上,进一步探索最低收购价的形成机制,缩小最低收购价定得过低或过高的政策偏差,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除了加大投入力度外,按照全面统筹、次第有序、重点突破的方式逐步完善农业投入和补贴政策体系。

(二)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益的根本途径。依靠科学技术,强化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同时配套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合法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6]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扫除各类障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步伐。

(三)保护农业产业安全

1、加强对农业产业安全管理

农业产业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外资进入我国涉农领域的监管。因此,要对对外资进入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情况,以及在种子、化肥等农资经营领域,进行全面调查,结合各行业的具体特点分析评估外资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加工领域和农资领域的外资准入制度,明确外资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控制国内涉农企业的审查范围和程序。

2、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力度

鼓励我国涉农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联合,培育和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农业综合企业集团。鼓励涉农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从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支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发挥其在协调农产品种植、流通、加工等方面的作用。

3、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

建立独立的国际农业信息收集、研究和发布体系,为企业从事农产品贸易提供指导。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农业贸易谈判,进一步开展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增强对国际规则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积极培养熟悉各类交易市场的游戏规则及具体操作的贸易人才,提高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复杂形势的能力。尽快制定建立农产品进口战略机制,依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回旋余地较大的优势,提高农产品进口的经济效率。

(四)兼顾城乡公平,更多关注乡村民生

在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兼顾城乡公平,以人为本,更多关注乡村民生。主要内容包括: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为离土离乡的农民提供舒适的容身之所。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提高城乡分工协作水平,强化城乡经济互动,调整城乡产业收益分配格局。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收入获取能力持续提高,协调城镇建设与农地占用冲突,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合理安置失地农民,防止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剥削农民。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农村创造高级生产要素。统筹城乡教育,改革重点中学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保证教育公平发展。深入探索农村医疗、养老、低保及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工伤、生育、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治理农村环境,严惩城市向农村转移污染的行为。

(五)深化改革,统筹管理 基本走向是消除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高效运转的农业管理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各种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在各方面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强化城乡经济互动。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乡村债务新型管理办法。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着力解决农民对抗性冲突问题。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组织。整合行政资源,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陈亚平.农业政策与法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4-10 [2]李建平.构建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1).61-66 [3]程国强.中国农业政策的支持水平与结构特征[J].发展研究.2011(9).77-80 [4]白凌子.农业支持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3).37-41 [5]孔祥智.何安华.城乡统筹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2001-201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教学与研究.2011(3).5-13 [6]张珂垒.日本构建发展现代农业政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科技与经济.2008(6).39-41

第二篇:中国农业政策回顾

中国农业政策回顾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此后,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下面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4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第三篇: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2007-02-10 16:49:08

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政策演变而言,××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这一年,不仅粮食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增速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对农业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业政策框架的轮廓初步形成。对这一轮的农业政策调整进行深入分析,对下一步的农业政策走向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业政策调整的基本背景

××年农业形势好是相对前几年粮食减产和农民增收缓慢来讲的;××年农业政策针对性强是针对前几年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来讲的。对××年的

农业政策调整要有深入的理解,必须先对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所处的宏观环境有所了解。

(一)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这几年,虽然农产品供给充裕,但农民增收非常困难。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连年下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年的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长速度为%,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一半左右。虽然国家“九五”和“十五”规划目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均为%,但这年中没有年达到规划目标。从收入增长的绝对数来看,××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比年的元增加了元,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元增加到元,增加了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年为:,××年扩大为.:。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扩大是农业政策调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粮食产量下降,供求关系趋紧××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亿亩,是历史上最少的年份;总产量亿公斤,减至世纪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产量公斤,降到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年,我国粮食连续年丰收,从—××年,粮食连续年减产,后年平均产量与前年相比,粮食产量下降亿公斤以上。同时,粮食消费量逐年增加,粮食产需平衡的缺口逐年扩大。弥补粮食产需缺口主要靠挖库存。在粮食总量关系趋紧的同时,品种结构矛盾逐步暴露,特别是大米短缺的问题较为严重。粮食供求关系由供大于求向供求趋紧转变,主要标志是××年月份和××年月份粮食价格出现两次较大幅度上涨。××年月中旬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引发国内粮食价格上升,主要是大豆、小麦及面粉价格明显上涨,涨幅达%左右。××年月下旬到月份,南方部分地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全国大米价格上升,带动粮食价格上涨。××年月中旬,与上年同期相比,种主要粮

食品种平均价格上涨%左右,其中大米价格上涨%~%,小麦上涨%以上,玉米上涨%以上。粮食价格由长期持续低迷到连续出现上涨是粮食供求关系出现新变化的重要信号。

(三)生产要素流失,资源约束增强近几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要素大量流失,给农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硬伤”。生产要素流失突出表现在耕地和资金两个方面。从—××年,由于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多种原因,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亿亩,平均每年减少多万亩。耕地减少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造成实质性的、不可逆的损害,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偏离“三农”的倾向十分严重,农村资金大量通过金融机构流入城市。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农民权益受损,社会矛盾突出低价征用农民土地导致农民利益大量

流失,而且征地补偿款拖欠严重。以土地换取发展资金,随意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招商引资,严重侵害农民利益,引发诸多经济和社会矛盾。拖欠农民工工资极为普遍,仅建筑领域××年底以前的拖欠工资就高达几百亿元。农民工的要求并不高,回家过年能够足额领到微薄的工资就心满意足。农民因征地问题的上访增多,农民工以极端方式讨要工资的事例增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五)投资规模膨胀,通胀压力较大××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为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纺织投资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导致运力紧张,能源和部分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其中钢材价格上涨.%。在整个经济已经绷得很紧的情况下,农业特别是粮食供给和价格又发生大的问

题,与煤电油运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交织在一起,出现“两碰头”,加剧了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甚至影响稳定的大局。出于对这种局面的担心,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力度。

二、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推进,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已进入中期阶段认识的统一,政府已经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对农业政策逐步进行了调整。××年中央发出号文件和其他多个文件,农业政策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集中出台了一批新的带方向性的政策措施。

(一)“多予”政策()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全国共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亿元对部分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在前两年对部分地区的大豆和小麦实行良种补贴的基础上,把良种补贴试点范围扩大到部分地区的水稻和玉米,中央财政安排粮食主产区的良种补贴资金亿元。对部分地区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给

予适当补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安排这方面的专项补贴资金.亿元。()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中央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达到亿元,农村“六小工程”的投入超过亿元,农村扶贫开发投入达到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达到亿元。正式启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第一次明确了将土地出让金的部分纯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规定市、县将不低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增加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坚持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启动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两基”攻坚计划,重点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远程教育示范工程,对农村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支持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特

别是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

(二)“少取”政策()少收农民的税。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个百分点、年内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后来鉴于粮食生产形势的严峻,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决定加大减免农业税力度。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在河北等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个百分点,其他地区降低个百分点。一些沿海省份及其他地区有条件的县也自费进行了免征农业税的改革试点。全国减征免征农业税亿元,取消农业特产税亿元,农民由此减轻负担共计亿元。中央财政新增转移支付.亿元,加上以前基数,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资金达到多亿元。()少征农民的地。严格保护耕地,全面清理整顿开发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暂停半年审批农

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在全国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对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安置情况进行清理检查,特别是突破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省级政府应当批准增加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达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

(三)“放活”政策()放活粮食流通。在前几年放开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了主产区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实行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期货市场进一步发育,玉米和黄大豆号期货品种正式上市。()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农村信用

社改革试点范围,减轻历史包袱,完善产权结构,健全内控机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着力增强农村信用社活力。鼓励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放活农民就业。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障碍,继续清理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各项乱收费。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研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一些城市已出台了具体的办法。为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对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的“阳光工程”。

从××年的实践来看,我国农业政策调整表现出个基本特点:()对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坚定。面对××年月和××年月两轮粮价上涨,人们担心粮食流通市

场化的进程会中断。但政府毅然出台酝酿已久的市场取向的新一轮粮食改革政策,在粮食流通市场化道路上迈出了最后一步。()对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明显提高。理性对待粮食回升,既没有过早平抑、扭曲市场信号,也没有向管制体制复归。这与年第四季度国内粮食市场出现波动以后当时政府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形成明显反差。()对经济手段的运用更加娴熟。利用市场粮价的回升刺激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充分运用补贴等经济手段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特别是对水稻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对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府先后公布了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提前发出价格信号,引导农民发展水稻生产。

三、农业政策调整的走向

××年虽然在农业政策调整上迈出了一大步,并且实际效果很好,但这并不表明农业政策调整已经完全到位。下一步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总的走向是

稳定、完善、强化。下一步农业政策调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政府要与市场合理分工,市场解决起来更有效率的就由市场去解决,政府解决起来更有效率的就应当由政府来解决。比如××年对化肥价格的管制效率就很差,是典型的政府越位。由于化肥的上游产品煤、电、油、运、气价格全面上涨,以及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控制国内化肥价格造成企业开工不足、化肥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结果加剧了国内化肥供求失衡的矛盾。()既不能只讲成本,又不能不讲成本。任何政策工具都是有成本的,对政策工具的选择必须进行成本效率分析,并且要完善政策成本的分担机制。有人认为××年出台的补贴政策成本太高。实际上,据对一些县的典型调查,粮食直补的行政成本约为补贴总额的%~%。与国外农业补贴项目相比,我国的粮食直补项目是非常有效率的。问题在于,粮食直补项目中没有列支行政成本,而是完全由

地方政府自行承担,这样地方政府就会感到成本很高。()既不能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不理睬规则。政策要符合我国国情,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年出台的政策中,既有与粮食生产挂钩、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贸易的干预政策,又有不与即期生产挂钩、对生产和贸易没有直接影响的补贴政策,还有旨在促进结构调整的支持政策。对这些政策要进行准确定性,要注意.%的黄箱支持上限。()既不能不保持连续性,又不能过分路径依赖。农业政策一经采行,无疑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也要注意克服路径依赖,跳出现有思路,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目前各方面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呼声很高。我国农业政策正处于十字路口,是步日本、韩国之后尘走向高补贴、高保护的不归之路,还是选择比较优势战略、建立高效率的农业产业体系,亟待作出理智抉择。

按照以上考虑,笔者的政策主张是:“多予”方面应当更多地重视公共产

品的供给,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少取”方面应当加快取消农业税的步伐,并更加重视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流失,彻底放弃靠剥夺农民利益积累城市建设资金的做法;“放活”方面应当进一步消除束缚农村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赋予农民全面发展的权利。建议近期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以下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以来中央只对大型水利工程投资,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劳动积累和地方政府的少量补贴。鉴于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基层对劳动力资源的行政动员能力降低,以及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地方正是财政最困难的地方,中央财政应该逐步承担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责。()加强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但相当多的农业技术如果由市场进行推广则效率很低,必须由政府推广。对具有公

共产品属性的农业技术活动,国家财政在经费上应予以保证。()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靠市场无法有效进行,国家必须承担这一职责。应重点加强畜禽主产区、优势生产区域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疫情诊断、监控、测报的设备和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以动物疫病免疫预防、应急反应和重点疫病控制为主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拥有是不对称的,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政府应当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这些才是政府应该干的事情。

第四篇:农业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总共是八句话,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含义。

1、【报告原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三农‛发展的新前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阿克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508元增加到2011年的68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坚持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确保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体现了党和国家、自治区、地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证明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报告原文】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解读】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今后几年,国家将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增强后劲。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乡各项改革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城乡交流合作日益加强。今后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资金投入、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文明。

3、【报告原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解读】今后,国家将把更多城市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4、【报告原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解读】现代农业定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简明的意思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

农牧业现代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相对阿克苏地区而言就是要着力打造优质果、棉、粮、畜‚四大基地‛,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5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构建‚以农兴牧、以牧养林、以林护农‛新格局。

着力抓好以红枣、核桃为主导的450万亩林果管理,加快特色果品‚东进西出‛营销步伐,把阿克苏‚红枣、核桃、苹果‛打造成为全国驰名品牌,真正使林果业成为生态建设的‚防护林‛、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程度,力争2015年超亿元龙头企业达到30家,80%以上农户参与并受益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十二五‛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目标。

5、【报告原文】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解读】对阿克苏地区而言,就是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随着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增加,2015年达到20%左右,2020年稳定在25%以上的水平,压缩和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固

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每年的平均递增不低于3%;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保证 50 %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优先保证失地农民的培训、就业、居住、社会保障,投入比例不低于新增建设用地收入的90%。

6、【报告原文】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解读】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全面落实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发放。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自愿选择、自主兴办、自我受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协会。全面落实中央集体林权制度和改革政策,从实际出发,先行做好试点工作,维护林果承包者享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7、【报告原文】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解读】报告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其核心是将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以土地市场价值为依据,实行公平补偿,做到先保后征,规范土地征用管理,不断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管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险预警预测

制度,实行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在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土地被征占农民的就业、住房、生活保障和养老问题。

8、【报告原文】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解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我们要突出抓好对农村饮水、电力、道路、交通、通信、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逐步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确保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012年12月23日关于2013年农村工作会精神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以及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体思路等‚三农‛重大问题作出新的部署。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3日就会议精神进行了解读。

要让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韩长赋说,这次会议再次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因为,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今后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1791亿斤,已连续9年实现增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但是,供求缺口仍然在逐年扩大,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进口品种逐年增多。

同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而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

韩长赋对此表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对重要农产品品种进行战略平衡,着力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迫切要求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保护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他说。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做到‚两个加快‛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韩长赋说,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做到‚两个加快‛: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使农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设施装备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更多依靠一、二、三产业发展联动、‚四化‛良性互动,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确保农民‚收入倍增‛要再拓宽渠道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韩长赋说,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重点是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为此,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增加农业经营收益。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减免流通费用,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同时,扩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农民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明年力争粮食再丰收农民收入增速不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

韩长赋说,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

他强调,明年中央支农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要继续加大政策落实和创设力度,争取实现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常态化,大幅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粮油大县补贴额度,积极探索突破农业信息化、新型农民培训、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额补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助、农村金融保险等政策。

第五篇:农业政策

国务院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

2012-12-27 | 作者: | 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 【大 中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审议通过《征信业管理条例(草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规模化生猪、蔬菜等生产的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用水执行工商业用水价格的较低标准或非居民用水价格。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与工业同价。尽快实现工商业电费同价。

(二)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政府投资建设或控股的市场按保本微利原则从低核定收费标准。全面实施收费公示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要开设专门区域,供郊区农户免费进场销售自产鲜活农产品。

(三)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和恶意占压供应商货款。制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的法规。

(四)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深入推进收费公路专项清理,降低偏高的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抓紧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完善通行费形成机制。制定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办法。逐步取消西部地区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五)加强对公用事业延伸服务的收费监管,规范清理初装费、维修费、材料费、检验费、代理费等费用,公示收费标准。尽快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

(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监管。

(七)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3年起三年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八)保障必要的流通行业用地,优先保障农产品市场和便民生活服务网点用地。鼓励各地开辟免费使用的早市、晚市、周末市场。

(九)规范交通运输领域执法行为。为物流配送车辆提供通行便利。

(十)建立健全流通费用调查统计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农业政策新信息 2012-12-24 16:05:00 来源:金融时报

[提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

陈兰君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节约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陈兰君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2日闭幕,会议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按照惯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内容将成为次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因此此次会议备受社会关注。那么,明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会传递出什么信号?下阶段农业推进和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马九杰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尤其是建设新型农业合作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社会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广文教授对本报记者说:“„三农‟作为国民经济最基础领域影响巨大,不仅涉及到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利益,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连续九年聚焦“三农”

记者统计发现,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三农”发展这一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重要工作,对于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意义至关重大。

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地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其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农民收入被认为是此次“三农”聚焦的新内容。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成亮点

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在解决劳动力短缺、资源优势下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将成为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聚焦重点。

其实,国家对于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从决策层近期表态中窥见一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放在第一位。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新型农村合作社为例,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2.6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4.6万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3.1万家专业合作社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质量认证,1523家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等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节约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马九杰如是说。

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成要点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中,由于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往往能为征地一方带来较大的增值收益,而被征地一方所获得的补偿相对较少。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也成为农民关注的热点。

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农村稳定,而且威胁粮食安全,必须推进改革,健全法制,严格约束占用耕地。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

对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征收日益频繁,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完善是要点。”何广文表示。

农业部确定,明年将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制度。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成重点

此次会议的另一个亮点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会议提出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

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粮食每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

马九杰表示,提高农民收入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改善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农业增收能力;二是发展符合产业政策和当地比较优势的第二、三产业,扩大当地劳动力吸纳能力,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机会;三是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进培训等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获取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城市与农村实现结合,最终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生活的统筹发展。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面。

胡锦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来源: 中国兴农网 发布时间2007-07-17 03:07:04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号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已经2007年6月29日农业部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1月23日《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的通知》(农经发[2006]1号)同时废止。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本示范章程中的楷体文字部分为解释性规定,其他字体部分为示范性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照本示范章程制订和修正本社章程。

专业合作社章程

[年月日召开设立大会,由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社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由[注:全部发起人姓名或名称]等人发起,于年月日召开设立大会。

本社名称: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元。本社法定代表人:[注:理事长姓名]。本社住所:,邮政编码:。

第三条 本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四条 本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主要业务范围如下:[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

(一)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

(二)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

(三)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上述内容应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要业务内容相符。] 第五条 本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六条 本社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成员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注:或者出资额,也可以二者相结合]依比例量化为每个成员所有的份额。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作为可分配盈余分配的依据之一。

本社为每个成员设立个人账户,主要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该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本社成员以其个人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本社承担责任。

第七条 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本社投资兴办与本社业务内容相关的经济实体;接受与本社业务有关的单位委托,办理代购代销等中介服务;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或者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组织实施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按决定的数额和方式参加社会公益捐赠。[注:上述业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选择进行。] 第八条 本社及全体成员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第二章 成员

第九条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从事[注:业务范围内的主业农副产品名称]生产经营,能够利用并接受本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履行本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申请成为本社成员。本社吸收从事与本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为团体成员[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吸收团体成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本社。本社成员中,农民成员至少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还可以规定入社成员的其他条件,如: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或经营服务能力等。具体可表述为:养殖规模达到以上或者种植规模达到以上,……等。] 第十条 凡符合前条规定,向本社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提交书面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审核并讨论通过者,即成为本社成员。

第十一条 本社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按照本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本社盈余;

(四)查阅本社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五)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自由提出退社声明,依照本章程规定退出本社;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权利。[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十二条 本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

出资额占本社成员出资总额百分之以上或者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占本社总交易量(额)百分之以上的成员,在本社等事项[注:如,重大财产处置、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事项]决策方面,最多享有票的附加表决权[注: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依法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

第十三条 本社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二)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三)积极参加本社各项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履行与本社签订的业务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谋求共同发展;

(四)维护本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社成员共有财产;

(五)不从事损害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六)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所拥有的债权,抵销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销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的债务;

(七)承担本社的亏损;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义务。[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十四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其成员资格:

(一)主动要求退社的;

(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死亡的;

(四)团体成员所属企业或组织破产、解散的;

(五)被本社除名的。

第十五条 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方可办理退社手续;其中,团体成员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资格终止的成员须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成员资格终止的,在该会计决算后个月内[注:不应超过三个月],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

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注:也可以依照退社时与本社的约定确定]。

第十六条 成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退社手续。

第十七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一)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二)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

(三)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前款第二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作出相应赔偿。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八条 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三)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四)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五)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

(六)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八)审议批准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交的业务报告;

(九)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十)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

(十一)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报酬和任期;

(十二)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十三)决定其他重大事项[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第十九条 本社成员超过一百五十人时,每名成员选举产生一名成员代表,组成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履行成员大会的、等[注:部分或者全部]职权。成员代表任期年,可以连选连任。

[注:成员总数达到一百五十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成员代表大会。如不设立,此条可删除] 第二十条 本社每年召开次成员大会[注:至少于会计末召开一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由[注:理事长或者理事会]负责召集,并提前十五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社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

(二)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议;[注:如不设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此项可删除]

(三)理事会提议;

(四)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不能履行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职责召集临时成员大会的,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在日内召集并主持临时成员大会。[注:如不设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此款可删除] 第二十二条 成员大会须有本社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因故不能参加成员大会,可以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一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名成员表决。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须经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须经成员表决权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其受成员书面委托的意见及表决权数,在成员代表大会上行使表决权。第二十三条 本社设理事长一名,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任期年,可连选连任。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成员大会,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签署本社成员出资证明;

(三)签署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聘书;

(四)组织实施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检查决议实施情况;

(五)代表本社签订合同等。

(六)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第二十四条 本社设理事会,对成员大会负责,由名成员组成,设副理事长人。理事会成员任期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二)制订本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三)制定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四)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

(五)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六)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七)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注:如不设立理事会此项可删除];

(八)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九)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理事会会议邀请执行监事或者监事长、经理和名成员代表列席,列席者无表决权。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理事会。如不设立理事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中的相关内容可删除。] 第二十六条 本社设执行监事一名,代表全体成员监督检查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七条 本社设监事会,由名监事组成,设监事长一人,监事长和监事会成员任期年,可连选连任。监事长列席理事会会议。监事会[注:或者执行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二)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三)监督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成员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四)向成员大会提出监察报告;

(五)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八)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卸任理事须待卸任年后[注:填写本章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理事长任期]方能当选监事。

第二十八条 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召集,会议决议以书面形式通知理事会。理事会在接到通知后日内就有关质询作出答复。第二十九条 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监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监事出席方能召开。重大事项的决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监事同意方能生效。监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执行监事和监事会。如不设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相关内容可删除。] 第三十条 本社经理由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聘任或者解聘,对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经营管理制度;

(四)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五)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之外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六)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本社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

第三十一条 本社现任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三十二条 本社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四)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五)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所得的收入,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须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本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第三十四条 本社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实行每月日[注:或者每季度第月日]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本社财会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和出纳互不兼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社的财会人员。

第三十五条 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各该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社提供服务的非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第三十六条 会计终了时,由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按照本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经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审核后,于成员大会召开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并接受成员的质询。第三十七条 本社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项:

(一)成员出资;

(二)每个会计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

(三)未分配收益;

(四)国家扶持补助资金;

(五)他人捐赠款;

(六)其他资金。

第三十八条 本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库房、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农机具、农产品等实物、技术、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但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成员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由全体成员评估作价。

第三十九条 本社成员认缴的出资额,须在个月内缴清。

第四十条 以非货币方式作价出资的成员与以货币方式出资的成员享受同等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经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审核,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成员出资可以转让给本社其他成员。

第四十一条 为实现本社及全体成员的发展目标需要调整成员出资时,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每个成员须按照成员大会决议的方式和金额调整成员出资。第四十二条 本社向成员颁发成员证书,并载明成员的出资额。成员证书同时加盖本社财务印章和理事长印鉴。

第四十三条 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积金。] 第四十四条 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百分之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其中,用于成员技术培训与合作社知识教育的比例不少于公益金数额的百分之。

[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取公益金。] 第四十五条 本社接受的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均按本章程规定的方法确定的金额入账,作为本社的资金(产),按照规定用途和捐赠者意愿用于本社的发展。在解散、破产清算时,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处置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接受他人的捐赠,与捐赠者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法处置。

第四十六条 当年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可分配盈余,经成员大会决议,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注:依法不低于百分之六十,具体比例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第四十七条 本社如有亏损,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用公积金弥补,不足部分也可以用以后盈余弥补。

本社的债务用本社公积金或者盈余清偿,不足部分依照成员个人账户中记载的财产份额,按比例分担,但不超过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

第四十八条 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负责本社的日常财务审核监督。根据成员大会[注:或者理事会]的决定[注:或者监事会的要求],本社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财务进行审计、专项审计和换届、离任审计。

第五章 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四十九条 本社与他社合并,须经成员大会决议,自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后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组织承继。

第五十条 经成员大会决议分立时,本社的财产作相应分割,并自分立决议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五十一条 本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成员大会决议,报登记机关核准后解散:

(一)本社成员人数少于五人;

(二)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本社分立或者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后需要解散;

(四)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社无法继续经营;

(五)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六)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注:如不作具体规定此项可删除] 第五十二条 本社因前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解散的,在解散情形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名成员组成清算组接管本社,开始解散清算。逾期未能组成清算组时,成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第五十三条 清算组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本社的财产和债权、债务,制定清偿方案,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本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并在清算结束后,于日内向成员公布清算情况,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四条 清算组自成立起十日内通知成员和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第五十五条 本社财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一)与农民成员已发生交易所欠款项;

(二)所欠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

(三)所欠税款;

(四)所欠其它债务;

(五)归还成员出资、公积金;

(六)按清算方案分配剩余财产。

清算方案须经成员大会通过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本社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社需要向成员公告的事项,采取方式发布,需要向社会公告的事项,采取方式发布。

第五十七条 本章程由设立大会表决通过,全体设立人签字后生效。第五十八条 修改本章程,须经半数以上成员或者理事会提出,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负责修订,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第五十九条 本章程由本社理事会[注:或者理事长]负责解释。

下载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政策考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原因分析 答:“长期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指理想状态与现实巨大差距引发的政策执行问题,是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导致“有令不行,有禁......

    台湾农业政策

    台湾农业政策农业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与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60年代末期后,农业“功成身退”,逐步进入停滞期,成......

    农业政策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

    欧盟农业政策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是在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为关税同盟)。......

    农业政策(推荐5篇)

    2003年开始,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 2007年开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 2012年,肉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场进......

    光伏农业政策

    2015年农业补贴政策大全,光伏涉农必备! 2015年,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有非常多的政策,为便于各位朋友把握光伏电站建设农业政策导向,现收集整理2015农业补贴政策大全。 1......

    专题报告-十二五农业政策

    专题报告— 十二五农业政策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中考专题复习:农业政策(最终定稿)

    中 考 专 题 复习:农 业 政 策 一、中国近现代的土地政策 (1)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