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国资委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本站推荐]
陕西省国资委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陕国资办发【2009】41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国资委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陕西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办法》,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国资委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省国资委在实施管理和领导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或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法履行职责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第五条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六条
省国资委公文的主要形式为省国资委文件、省国资委函、省国资委办公室文件、省国资委办公室函;省国资委党委文件、省国资委党委函、省国资委党委办公室文件、省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函等。
行文;向省委或办公厅报送的文件,一般以省国资委党委名义行文,其中请示报告的份数为15份,请示需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第十四条
行文中涉及到省级其他部门或委内有关处室职能时,应主动协商会签;有关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问题,不得行文。
第十五条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以“函”商洽工作。对不相隶属机关发送的公文,不得有指示性的内容。
第十六条
同级或同一管理层次的机关之间必要时可联合行文。联合行文按主办、协办单位次序依次签发,一般不使用复印件会签。
第十七条
除办公室外,省国资委内设处室不得对外正式行文,可以“函”的形式与相关单位进行工作联系。
第十八条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第十九条
委内重点业务工作实行会审制度,凡未经会审的重点业务工作一般不能对外行文。
第三章
收文办理
第二十条
收文办理是指对收到公文的办理过程,包括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承办、催办等程序。
第二十一条
收文处理
(一)受理公文的范围是: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其各部门,群众性社会团体、各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及其所属的
由并提出办理意见,经原批办的委领导审定同意后,及时退机要室转送相关处室办理。
第二十二条
公文传递
(一)公文的传批、传阅顺序原则上按照委领导的排序,传批件由后向前送批,传阅件由前向后送阅。如委领导出差(访),注明后依次传递。
(二)公文传批、传阅过程中,委领导批示有关处室阅处的,一般需待公文传批完毕后再转相关处室;时限紧急的,由机要室复印送承办处室先行办理,原件继续传批。
(三)各处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公文传递工作,每日及时和机要室搞好文件交接。文件交接时,要严格履行签字等手续。
第二十三条
公文督办
(一)办公室负责公文督办工作。省领导同志批示件和上级机关交办的公文,省关部门会签或征求我委意见的公文及其他需要回复、汇报、反馈结果的公文,省国资委各类会议议定事项需办理的公文,由机要室负责督办;省信访局等部门转交的有关信访办理件,由信访室负责督办。
(二)公文办理完毕后,主办处室要及时将办结情况告机要室,并办理销号手续。
(三)未能按时办结的公文,主办处室应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向机要室说明情况;对上级机关交办的未能按时办结的事项,由主办处室书面向上级机关作出说明,同时抄送办公室。
(四)机要室要对各处室办理的重要文件重点督办,急件及时
8、公文中使用非规范化简称时,应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在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9、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10、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11、涉密公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标注相应的密级。
12、拟制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严禁用铅笔或圆珠笔。
(二)转发上级机关和其他部门文件:
1、对上级机关和其他平级机关的正式文件,可根据需要予以转发。转发文件,应当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要求。
2、转发涉密文件应标注相应密级。
3、下列文件不得转发:各种绝密文件、资料;中央、省领导同志未公开的内部讲话;规定限制阅读范围的文件;政策、法律、法规、重要措施的未定稿;其他不得转发的文件。
(三)拟制公文中,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事项,主办处室应主动与其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处室应报请委领导予以协调,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行文。
第二十六条 公文审核
(一)为保证公文质量,省国资委实行二级核稿制度。拟以省国资委、省国资委办公室,省国资委党委、省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名
工作具体方针、政策的重要工作部署,人事任免事项等,经分管委领导审核后,由省国资委主任签发;其他公文,由省国资委主任签发或授权其他委领导签发。以省国资委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办公室主任或授权副主任签发,重要公文报委领导签发。
3、以省国资委党委名义公布的决定、规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作部署,人事任免事项等由党委书记或党委书记委托其他领导签发。其他公文,经党委书记授权,可由其他副书记、党委委员签发。以省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党委办公室主任或授权副主任签发,重要公文报副书记或党委员签发。
4、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如涉及其他委领导分管的事项,会议主持人应批请相关委领导核发或报请省国资委主任签发。
5、审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签批日期,其他审批人圈阅视为同意;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己阅知。
第二十八条 公文印制
(一)公文正式送印前,由机要室进行复核。复核的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经复核,如需对文稿进行实质性修改,应按程序复审。
(二)省国资委公文由机要室编号后送印。
(三)省国资委公文的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主办处室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凡以省国资委(党委)名义发文,上行文编号陕国资(党)字,平行文或下行文编号陕国资(党)x发(“x”为拟稿部门的缩编号)。凡以省国资委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名义发文,上行文
公室立卷,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应归档的公文。
第三十一条
联合办理的公文,省国资委主办的,由办公室整理立卷;其他部门主办的,原件由主办部门归档,省国资委保存复制件。
第三十二条
归档范围内的公文,按照《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确定保管期限。
第三十三条
上级机关的公文,除绝密级和注明不准复印或翻印的以外,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可以复印或翻印。复印或翻印时,应当注明复印或翻印的单位、日期、份数和发送范围。
第三十四条
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应当加盖“省国资委复印件”证明章,并视同正式文件妥善保管。
第三十五条
汇编上级机关的秘密公文,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者授权。公文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并进行管理。
第三十六条
省国资委制定的可公开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及时上网公布。
第三十七条
省国资委公文在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过程中,属于国家秘密件的按《陕西省国资委保密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办理,虽不涉及国家秘密但属于工作秘密(如省级领导重要批示件等)的文件,任何处室和个人在公文正式印发前不得私自复印、传抄和泄露。
第三十八条
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后,可以销毁。销毁秘密公文,应当到指定场所由两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其中,销毁绝密公文(含密码电报)应当进行登记,销毁公文的清单,由办公室妥善保存备查。
112-
第二篇:陕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对标考核暂行办法
陕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对标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引导企业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改进自身短板,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做优做强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监管企业,是指陕西省人民政府授权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为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为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对标”,是指企业以国内、国际同行业一流水平作为“标杆”,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科技创新、经营机制等方面,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和先进水平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差距和原因,制定赶超战略,实现持续改进和创新超越。
第四条 企业对标考核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企业科技创新考核组成“三位一体”的企业综合考核体系。
第五条 企业全面对标考核遵循的原则:
一是争创一流原则。企业应以行业一流为标杆,对比剖析自身短板,找准薄弱环节,明确发展目标,提出改进方向,逐步缩小差距,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创造一流企业。
二是“一企一策”原则。集团公司应按照主业确定一户标杆企业,子企业根据业务板块采取分业施策,选定不同标杆开展对标活动,鼓励企业在对标体制机制上创新。
三是动态比较原则。企业要通过与行业一流企业全方位的动态比较,不断跟踪行业最优指标,及时提出新的赶超目标,推动企业在对标考核中持续改进,创新发展、做优做强。
四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企业要根据经营管理各环节实际开展全面对标,突出经济效益和科技创新,同时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对标,带动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
第六条 省国资委依据本办法组织实施企业对标考核工作,并对企业内部对标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对标考核以一个会计为考核期滚动进行。
第二章 企业对标内容
第八条 企业在以下八个方面针对短板,与标杆企业实现“点”与“点”对标。
(一)在企业规模上对标。通过制定上规模、上水平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提出在国内做优做强的路线图,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世界500强。
(二)在经济效益上对标。通过在成本费用控制、降本增效、资产利用效率、经营风险等方面对标,不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
(三)在科技创新上对标。通过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专利、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管理等方面对标,力求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在经营机制上对标。通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发展战略、全员业绩考核、制度流程、风险防范、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对标,寻找差距,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在治理结构上对标。通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做优做强中,借鉴标杆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失职问责的运行机制。
(六)在节能环保上对标。通过在节能减排、资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采取先进节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绿色生态企业上对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在安全生产上对标。通过在安全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管理标准、考核制度、事故问责等方面对标,确保安全生产。
(八)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对标。通过在模范带头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依法诚信经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标,积极支持社会就业、民生工程,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救灾、扶贫、公益事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九条 标杆企业为国外或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治理结构两项指标,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国内先进企业作为标杆进行对标。
第三章 考核
第十条 对标考核指标的确定。企业根据短板,按照上述对标内容,提出与标杆企业有一定差距的指标作为对标建议指标,考核指标由省国资委根据企业短板确定。第十一条 对标考核的方法。企业与标杆对标,采用对比法计分。第十二条 企业对标考核的程序。
(一)每年12月中旬,省国资委与企业沟通并确定下一企业对标考核指标。
(二)每年3月底之前,企业对上对标考核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将总结分析报告报送省国资委,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的监事会。
(三)省国资委依据经审计并经审核的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和经审查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评价材料,对企业对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形成企业对标考核与奖励意见。
第十三条 对标考核结果。根据企业对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企业对标考核结果分为超标、达标、赶标三个级别。
第四章 奖励
第十四条 对标考核薪酬奖励是企业负责人薪酬的一部分,根据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予以奖励。
第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对标薪酬奖励标准与对标考核结果相挂钩。考核结果为超标或达标的,按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的一定比例给予薪酬奖励。
第十六条 被考核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的分配系数均为1,企业其他负责人的分配系数根据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和贡献,在0.5-0.8之间由企业确定。
第十七条 对标考核薪酬奖励与绩效年薪一并兑现,当前兑现60%,延期兑现40%。
第十八条 企业对标考核结果为超标的,根据对标结果,给予企业职工工资总额适当上浮的奖励,并纳入企业单列工资总额计划。
第十九条 企业虚报、瞒报本企业或标杆企业财务状况,导致对标考核结果失实的,追回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负责人奖励年薪,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省属企业对子企业的对标考核,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9日起实施。
第三篇:湖北省国资委中介机构选聘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国资委中介机构选聘管理暂行办法(鄂国资纪检[2013]286号)
发布时间:2014-07-04 来源:委纪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湖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中介机构选聘行为,保证中介机构出具审计、评估报告和所提供法律服务的合法性和客观性,保证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选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和提供法律服务等行为,是指省国资委根据国资监管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工作程序,组织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和提供法律服务等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国资委机关各处室、监事会、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省国资委用户”)选聘中介机构的行为。
第四条省国资委建立统一的中介机构备选库。省国资委用户选聘中介机构必须从备选库中产生。中介机构选聘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择优的原则进行选聘。
第五条中介机构备选库由省国资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分类建立和管理。财务监督处负责审计中介机构备选库;产权处负责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备选库;法规处负责法律服务中介机构备选库。其职责是:
(一)负责备选库的建立、调整;
(二)主持省国资委用户使用中介机构选聘组织工作;
(三)负责对备选库内中介机构的评价管理。
第六条省国资委纪委监察室全程参与中介机构选聘的监督工作。
第二章备选库建立与管理
第七条审计中介机构备选库以省财政厅建立的备选库作为省国资委的备选库;评估中介机构备选库由产权处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建立;法律事务备选库由法规处通过媒体公开遴选建立。每个备选库中的中介机构在20个以上。
第八条中介机构入选备选库应当具备以下基本
条件:
(一)依法设立并具有相关执业资质;
(二)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近3年没有不良执业记录;
(三)有较强实力,持有国家注册证书人员规模符合建库要求;
(四)根据中介服务事项的具体要求确定的其他专项条件。
第九条建立备选库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备选库所在部门结合中介业务实际制定备选库建立方案,明确相应的准入资格、条件、规模和要求;
(二)报分管领导审定;
(三)评估中介机构委托省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法律事务中介机构通过媒体公开遴选。
第十条省国资委建立的中介机构备选库每两年调整一次,其规模根据业务量可适当增减。备选库的调整按第七条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省国资委每年对进入备选库的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实行动态管理。
备选库中的中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遴选抽签资格:
(一)已不符合入选抽签条件的;
(二)有弄虚作假、恶意串通、营私舞弊等违背诚信行为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
(四)出具虚假或重大失实中介意见的;
(五)违反合同约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有其他违规行为的。
第三章中介机构选聘的方式与程序
第十二条省国资委用户选聘中介机构,应当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中介服务费用50万元(含50元)以上的中介项目,应当委托省政府采购中心采取招标方式选聘(备选库内中介机构参加投标);
(二)中介服务费用50万元以下的中介项目,应当在省国资委建立的备选库中采取比价或抽签的方式直接选聘。
(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选聘中介机构应当采取招投标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特殊项目不宜采取上述方式选聘中介机构的,报委主要领导批准后可采取其他方式选聘。
第十三条选聘中介机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需要中介服务的省国资委用户向备选库所在职能部门提出选聘申请,申请包括服务项目、选聘数量、对中介机构的资质条件要求、服务费用、选聘方式等;
(二)备选库所在职能部门根据省国资委用户申请和业务要求制定选聘方案,确定选聘方式;
(三)备选库所在职能部门按照方案组织选聘工作。
(四)省国资委纪委监察室监督、确认。
第十四条采用招标方式选聘中介机构的,由备选库所在职能部门委托省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选聘。
第十五条采用从备选库中直接选择中介机构的,根据选聘方案,按照一定比例从备选库中确定符合要求的候选中介机构,然后采取比价或抽签的方式确定中介机构。
第十六条采取比价方式选聘2户及以上中介机构的,由备选库所在职能部门按1:2比例确定符合要求的候选中介机构,在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下开标,报价低的为中选中介机构。低于2户的,按1:3比例确定候选中介机构。
第十七条采用抽签方式选聘2户及以上中介机构的,由备选库所在职能部门按1:2比例确定符合要求的候选中介机构,在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下抽签,抽中的为中选中介机构。低于2户的,按1:3比例抽选。
第十八条中介机构确定后,省国资委用户应当与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九条中介机构的服务费用,按照委托协议或合同约定支付,或由省国资委负责支付。
第四章监督和责任
第二十条省国资委相关人员在中介机构选聘工作中,应遵守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接受监督,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获取任何不正当利益。与中介机构有利害关系的,应主动申请回避。
第二十一条省国资委相关人员在中介机构选聘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确定中介机构,或在选聘中徇私舞弊、造成资产损失,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岗位、降职、撤职处理或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为省国资委用户提供真实可靠和独立专业的中介服务。必要时省国资委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组织专家审核或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要求中介机构进行补充完善或作出说明。
第二十三条 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提供中介服务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发现存在利益冲突情况应当及时向省国资委纪委监察室报告,隐瞒不报的视为违规行为。
第二十四条中介机构在提供中介服务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的,经查实,省国资委可以视情节对中介机构采取下列措施:给予警告、取消备选库资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向中介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情节严重的,移送中介行业主管部门给予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违法违规中介机构记入“黑名单”,不得再从事省国资委系统的中介服务业务。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省国资委机关法律中介服务采用常年法律顾问制度形式,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省国资委有关职能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省出资企业选聘中介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国资委纪委监察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蚌埠市审计局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蚌埠市审计局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作者: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 2011-05-17
为进一步促进局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审计署审计公文规定的通知》,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常用公文种类
(一)通知
1、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的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审计工作中依法做出的审计(调查)通知、授权审计通知和依照《行政复议法》做出的受理复议通知、不受理复议通知、复议申请补正通知。
(二)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三)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四)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五)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六)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七)审计报告
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
(八)审计决定书
适用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
(九)审计建议书
适用于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作出纠正、处理、处罚行为,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作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决定。
(十)移送处理书
适用于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材料。
(十一)审计处罚决定书
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十二)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
适用于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协助执行审计决定。
(十三)强制执行申请书
适用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决定和审计处罚决定。
(十四)审计听证告知书
适用于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有权要求举行审计听证会。
(十五)审计听证会通知书
适用于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举行审计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
(十六)不予审计听证裁定书
适用于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不予审计听证的理由。
(十七)不受理审计复议裁定书
适用于告知复议申请人不受理其复议申请。(十八)审计复议延期通知书
适用于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延期作出审计复议决定。(十九)审计复议决定书
适用于专项审计调查组到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告知调查事项和有关要求等。
(二十)审计业务检查通知书
适用于告知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审计机关对其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
(二十一)检查报告征求意见书
适用于征求被检查的社会审计组织对检查报告的意见。(二十二)审计业务检查建议书 适用于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对社会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违反国家规定的执业行为进行处理、处罚。
(二十三)审计业务检查移送处理函
适用于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在对社会审计组织实施业务检查时发现的涉嫌犯罪的案件材料。
(二十四)审计项目质量检查通知书
适用于通知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或下级审计机关接受审计项目质量检查。
(二十五)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结论书
适用于通知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或下级审计机关被检查项目的检查结果。
(二十六)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适用于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复议决定书、审计听证告知书、审计听证会通知书、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审计业务检查通知书、检查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业务检查建议书、审计业务检查移送处理函等审计文书。
二、公文格式
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门组成。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
(二)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平急”。
(三)发文机关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四)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五)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六)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七)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八)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九)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十)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十一)公文如有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标注。
(十二)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
(十三)抄送机关批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十四)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十五)公文中各组成部分的标识规则,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十六)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左侧装订。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三、行文规则
(一)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二)可在本局职权范围内,与市政府各部门之间互相行文、联合行文,也可以各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机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级人民政府直接行文。
(三)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四)凡与其他政府部门有关的问题未经协商一致时,一律不得下行文。上报的公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当如实反映。
(五)请示的公文,应一文一事。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六)“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四、公文办理
公文办理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办理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誉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一)收文办理
1、局办公室文件收发人员在收到公文(包括电报)后应及时登记,注明发文单位、收文时间和文件字号。
2、局办公室分管人员对收到的公文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局领导批示,或者交有关科室办理。
3、局领导对公文批阅应当明确签署意见,需由有关科室办理的文件由局办公室转交,一般不要直接交给承办科室。
4、承办科室应当抓紧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对紧急公文应于三日内办结;一般性公文应于十日内办结;有时限要求的公文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对不属于本科室职权范围内或者不适宜由本科室办理的,应当迅速退回局办公室并说明理由。
5、送局领导批示或者交有关科室办理的公文,局办公室要负责催办、查办,对下发的重要公文,应当及时了解和反馈执行情况。
(二)发文办理
1、发文程序。
(1)由主办科室负责草拟公文,经科室负责同志审核后送办公室核稿,业务公文先经局综合科复核;(2)经办公室核稿、标注发文字号后,送局领导签发;(3)局领导审核签发后,由主办科室按领导意见进行修改,交办公室打印;(4)打出样稿后,交主办科室校对;校对完毕后,打印出正稿;(5)根据发送范围进行分发。
2、草拟公文应注意以下事项:
(1)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练,文稿整洁,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简短。
(2)引用公文应当先引用标题,后引发文字号。(3)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4)文内使用简称,一般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3、一般公文由局分管领导人签发。上行文和重要公文,必须由局长或主持工作的副局长签发。
4、公文送局领导签发前,须经局办公室和综合科进行审核,办公室负责对文种使用、公文格式以及行政公文内容和文字表述进行审核,综合科负责对业务公文内容、文字表述进行审核。非特殊情况,局领导一般不接收和签发未经局有关科室审核的文件。
5、公文审核的内容:
(1)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2)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
(3)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印发范围、主题词是否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的用法及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
(三)文印工作
1、文印范围:
向上级、同级和下级机关印发的正式公文;全市审计工作会议材料;向市人大作的审计报告;向市委、市政府作的专题报告;审计信息;送阅材料;审计调查与研究;局领导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参加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的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材料;全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对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等方面的材料。
2、所有的文件、材料需经局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付印。
3、印制文件要遵守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做到格式正确,字体适当,校对无误,用纸规范,装订整齐,文面清晰,美观大方。
4、公文的主办科室负责文件的校对、装订工作,办公室负责公文的分发、传递工作。
(四)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1、公文办理完毕后,经办人员应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文两份和有关材料交局办公室。电报随同文件一起保存。
2、局办公室对发至各科室的文件一般应每季度清退一次,对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应每月清退一次。
3、个人丢失省、部级以上文件和机密性文件的,将按照保密制度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丢失一般文件的,给予通报批评。
4、终了,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归档、立卷。公文归档,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要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全局的主要工作情况,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5、案卷应按有关规定确定保管期限,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市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6、没有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和局主要领导人批准,可以定期销毁。销毁公文,应当进行登记,有专人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五)公文处理责任制
1、为确保公文质量,实行公文处理责任制。
2、公文处理过程中如出现严重公文质量问题,追究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的责任。
3、公文处理的各环节和部门必须加强配合协作,互相支持,确保流转有序、顺畅。
五、附则
(一)本办法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公文处理的办法,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陕西省《国家公文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陕西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做好我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济的重要工具。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发扬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努力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安全。公文由各单位文书部门统一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和归档。
第四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工作应当贯彻党政分开的原则。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确保国家机密安全。
第六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从事公文处理的工作人员,要继承和发扬忠诚积极,克已奉公,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办事认真,埋头苦干,遵守纪律,严守机密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公文处理工作人员,应选配身体健康、历史清楚、政治可靠、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优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担任,经过专业培训,方可上岗工作,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 公文主要种类
第七条 国家行政机关的主要公文种类有:
(一)命令(令)、指令
发布重要行政法规和规章,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任免、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用“命令(令)”。
发布指示性的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要求,用“指令”。
(二)决定、决议
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用“决定”。
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用“决议”。
(三)指示
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用“指示”。
(四)布告、公告、通告
公布应当普遍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用“布告”。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用“公告”。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用“通知”。
(五)通知
发布行政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用“通知”。
(六)通报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用“通报”。
(七)报告、请示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
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批准的事项,用”请示“。
(八)批复
答复请示事项,用“批复”。
(九)函
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函”。
(十)会议纪要
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用“会议纪要”。会议决定事项如涉及人事任、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划拨以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等,必须以其它公文种类专项行文。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八条 公文格式通常由公文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秘密等级、紧急程度、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注、印章、发文时间、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等部分组成。
(一)公文名称(或发文机关名称),置于首页顶端;发文安号之上,一般用红色套印。几个机关的联合发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二)发文字号,包括发文机关代号、年号、须序号,置于文件名称之下的正中,几个机关的联合发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发文机关应确定固定的代号,并报上一级机关备案。
(三)公文标题,置于文头横线之下、主送机关之上,居中排列,两端短于正文。一行排不下时可分列两行以至数行,分行时注意不能把一个词拆为两部分。标题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全称(“函”可以下标),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在标题中,除发布的法规性文件应加书名号外,其它公文一般不加书名号。会议通过的文件,应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的括号中注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
(四)向上级政府报送的请示,应注明本级政府或本部门签发人。签发人,一般置于发文字号的右侧。
(五)紧急公文按紧急程序分为“特急”、“急”两种,标注在公文首页右上角。
(六)秘密公文的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注在公文首页右上角;绝密、机密文件应有份数编号,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如果既是秘密文件,又是紧急文件,应先注明紧急程序,再注秘密等级,紧急程序和秘密等级上下排列。
(七)主送机关。置于标题之下、正文之上,起头顶格。机关名称应为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排列顺序力求相对统一。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八)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印章和年月日。机关印章应盖在落款日期处,除会议纪要和翻印的文件外,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类公文,无论是打印还是铅印,都必须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印章与正文应保持一定间隔,如正文结束后落款需另起一页,应在落款页注明“此页无正文”。落款的年月日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发文机关用全称。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并按文头上排列的机关顺序加盖印章。
(十)如有附注(如“此件发至县级单位”、“此件可登报”等),应注在落款之下、主题词之上,并加括号。
(十一)抄送机关,置于公文末页下端。上下标以横线。送上级机关的用“抄报”或“报送”,送同级机关和下级机关的用“抄送”。抄送(报)机关 名称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排列顺序力求相对统一。
(十二)主题词。置于抄送栏左上侧,词目之间应空有一定距离。
(十三)印发机关,设在公文末页下方最终一行,注明公文的印发同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时间以送印日期为准。在印发机关及印发时间下方横线的右下侧,注明印发份数。
(十四)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公文纸一般用十六开型(长260毫米、宽185毫米),左侧装订。需公开张贴的“布告”、“公告”、“通告”等用纸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九条 各级国家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自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具有业务对应关系的上下级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行文。政府各部门也可根据本级政府的授权和本部门的工作职权,对下一级政府直接行文,属于授权审批的文件,应抄报本级政府备案。
(二)同级人民政府、一级人民政府同上一级政府的各部门、政府各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三)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报直接上级机关,也可抄送同级有关部门。政府各部门向下一级人民政府的行文,应抄报本级人民政府。向上级机关的请示,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也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
(四)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应根据内容写明主报和抄报机关,由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应同时抄送另一上级机关。
(五)根据党政分开的原则,行政机关一般不得直接向上级党的组织行文,也不得在行文中同时将上级党的组织和上级行政机关并列为主送机关。如公文内容涉及党的工作,应与党的组织联合行文;一般应尽量减少党政机关联合行文。
(六)凡属政府各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文件,可自行下达或与同级有关部门联合下达,不要再报请上级机关批转;需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业务文件,应直接向上经主管部门行文,不要再向本级政府请示或要求以本级政府名议上报。
(七)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得越级请示,因紧急,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说明情况并抄报越过的机关。
请示问题的行文程序为: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地级)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可直接向省政府行文;
省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所管辖的二级局和事业、企业单位,应向所属上级部门(机构)行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向怕属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行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委、办、局及乡政府,应向所属县(市)、区政府行文。
第十条 凡涉及几个部门之间的问题,部门之间应协商一致后再行文。如有分歧意见,应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直接协商解决,在未取得一致意见以前,一律不得向下行文。确属部门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主办部门说明情况,提出意见并附相关部门的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十一条 向上级机关报送的请示公文,必须一事一报,不得一文数事,也不得将“请示”和“报告”混用或在情况报告和简报中夹带请示问题。
第十二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请示问题的公文时,一律经上级机关的办公厅(室)按办文程序处理,不得直接呈送上级机关领导人审批。
第十三条 凡经批准在报刊上发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必须遵照招待。如不另行文,应在发表时注明。
第十四条 凡是能通过当面协商、电话联系、会议决定和领导面示等方式解决或答复的问题,可不另行文。
第十五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应按规定份数向本级和上级人民政府报送文件。向上级政
府报送的各类简报、期刊等,要经过严格筛选。除必须向上级政府报告的重要情况和工作经验外,一般的简报、期刊不要不分轻得,逐期报送。
第五章 公文办理
第十六条 公文办理一般包括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拟稿、审核、签发、缮印、传递、归档、销毁等程序。
第十七条 公文由文书部门统一收发。通过会议等途经发给的公文(除会议要求收回的文件外),收文者回单位后应及时交文书部门登记处理。
第十八条 凡需办理的公文、文书部门应根据公文内容和性质,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送领导人批示或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内容涉及几个部门的公文,应确定主办部门。紧急公文、文书部门应提出办理时限。
第十九条 凡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的问题,主办机关应主动会同有关部门或地区协商办理,不关方面应积极协作配合。办理结果由主办机关负责汇总、有关方面会签后上报。上报的公文,对有关方面不一致的意见,要如实反映。
第二十条 对上级机关交办的公文和下级机关的请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应及时办理和答复。对短期内难以办结的事项,应说明原因,不得积压搁置。复文时,应注明发文机关的文号或上级机关交办的收文、转办号。
第二十一条 对办理过程中的公文,文书部门要负责检查催办。对逾期或日久未办的公文,要查明情况,限时办结,防止漏办和压误。对上级政府领导同志批标的重要问题,要列入查办,限时专项办理,保证按时上报办理结果。
第二十二条 下级机关上报的公文,如有下列情况,上级机关的文书部门不作处理并退回原文;
(一)请示内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未说明其特殊性的;
(二)不符合党政分开原则的;
(三)无特殊情况的越级请示;
(四)应由报文机关自行解决或可以通过其它途经解决的;未经有关部门协商一致或虽经协商但没有如实反映有关部门意见、不符合会签程序的;
(五)一文数事、多头主报、不盖公章和其它明显违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及本细则有关规定的。
第二十三条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一)秘密(包括机密、绝密)公文要有严格的登记、签收、保管制度。绝密文件和密码电报一律由机要人员(或指定专人)负责签收和管理;秘密文件应由机要通信部门或专人递送,不能通过普通邮政寄送。
(二)禁止用普遍传真机和明码电报传输秘密公文和答复密电中提出的问题。
(三)禁止明码电报和密码电报混用。严禁在公文中出现“密码电报”字样和收、发电文号,严格禁止复印必码电报,也不许将密码电报全文原样转发。
(四)上级机关的发文,除绝密或注明不准翻印的以外,经下一级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批准,可以翻印、转发。翻印时,应注明翻印的机关、份数和时间。
第二十四条 草拟公文应注意:
(一)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应加以说明。
(二)情况要确实,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文字要精炼,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篇幅要力求简短。
(三)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时间应写具体年月日。
(四)公文中的数字、除发文字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百分比、专用术语和其它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在同一公文中,数字的使用应前后一致。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计量法》的统一规定。
(五)引用公文应注明制发机关、发文时间、标题和文号。
(六)用词要准确、规范。在使用简称时,应先用全称,并加以说明。不写不规范的字。
(七)要根据公文内容和行文规则,准确使用公文种类,标明紧急程序和秘密等级。第二十五条 公文送领导人签发之前,应由文书部门或主办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审核把关,审核的重点是:
(一)有无必要行文。
(二)是否符合公文的审批程序和行文规则。
(三)公文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与本机关过去已发的公文在内容上有无矛盾;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四)标题、文字、紧急程序、秘密等级、公文种类、格式等是否确切、规范,是否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经审核无误的公文草稿,应按公文的签发权限送领导人签发。
(一)向经上机关的重要请示、报告,以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重要公文,应由正职或委托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签发。
(二)内容依据会议决定或办理例行手续的公文,由主要领导人授权,可由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签发。
第二十七条 草拟、修改、审批公文应用钢笔、毛笔。文件主批人审批公文时应答署自己的意见、姓名和年月日,不能用划圈代替。装订线左侧不要批写文字。
第六章 公文立卷、归档、销毁
第二十八条 公文办完后,应根据文书立卷、归档的有关规定,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文收处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经常收集整理,及时立卷,为归档做好准备。
第二十九条 公文立卷应以本机关形成的公文为重点,根据公文形成的特征、相互联系和保存价值分类整理,保证立卷材料齐全、完整,正确反映本机关的主要工作情况,便于保管、查找和利用。
第三十条 每年五月底前应将上需要立卷归档的公文及时整理、装订。案卷立好后,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移交时应有严格的交接手续。个人不得保存应存档的公文。
第三十一条 对于没有存档价值和存查必要的公文,经过鉴别和主秘档案工作的负责人批准,可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要进行登记,派人监督,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省过去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凡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本细则不一致的,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本细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