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9: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高坪区白街办郊区 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

调研报告

单位: 高坪区白塔街道办事处 组长: * * 成员: * * * * * * *

时间:2012年3月15日——7月15日

关键词:农民 失地 就业 保障 安定

背景: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富,如何妥善地补偿安臵失地农民,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1992年以来,征地数量急剧攀升,失地农民也急剧增加。

现状和困难:

一、我辖区农业和社会保障情况

农业方面:耕地面积822亩,农业户数646户,农业人口2007人。主要品种有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2001年小麦种植面积214亩,产量60吨;水稻种植面积420亩,产量195吨;玉米种植面积100亩,产量25吨;蔬菜种植面积525亩,产量525吨。主要品种有小白菜、大葱、西红柿等。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

社会保障方面: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00户,人数3750人,支出68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53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求助48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8人次,共支出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8户,人数71人,支出4615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3.1%。国家抚

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0,抚恤事业费支出1.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区服务设施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7个。

二、我辖区失地农民群体及就业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辖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状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观念较强,头脑比较灵活,有一些技能手艺的,这些人离开了土地,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再就业,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力所能及的小本生意,他们的生活质量相比较以前还有所增加,但这部分人只占少数。而辖区大部分的一种是由于思想保守,信息不灵,未能及时转产的失地农民。一些年轻的失地农民偶尔打打零工贴补家用,而另一些年纪大的,特别是女劳动力只能“赋闲”在家,再加上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观念脱离实际、年龄偏大等原因,无法找到工作,致使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土地征用款过日子,成为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逐步进入了贫困行列。

从2001年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江东新区经济发展,为建设航空港工业园区,我辖区马官垭村、江村坝村、八角庙村、小龙门村、斋公山村的全部或部分土地相继被统征,房屋建设被拆迁或冻结。因征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民群体,虽然得到了征地补偿,但解决长

久生计是一个大问题,就业成为第一需要。

在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上,街道政府和村上主要采取四种形式:一是与征地企业协商安臵;二是协调市内企事业单位安臵,如环卫岗位安臵就业等;三是经劳务公司安臵;四是推进自谋职业,如动员部分有条件的失地农民从事服务业,如市内营运三轮车、卖水果、卖肉卖菜、卖服装、卖早餐或夜市小吃、擦皮鞋等。除这四种政府推行的就业形式外,失地农民为了生计,部分自行外出打工,或离土不离乡,就地打工谋生。仍有少部分失地农民没有顺利实现创业或就业,仅以耕作剩余土地为业。

在失地农民群体中,有稳定工作岗位和从事服务行业者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富裕。经劳务公司安臵临时就业和自行出外务工或在市内务工者,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部分还有所下降。一旦找不到工做,一家人的生活就成问题,常常为找工作担忧。没有安臵就业者,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失地农民年龄较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差,缺乏技术和经营经验,从事商业活动屡屡失败,有的又疾病缠身,没有其它出路,其基本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多数靠民政救济维持生活。总体来看,失地农民就业不稳定和未转业人数占绝大多数,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其就业问题。

另由于修建工业园区施工放炮和5.12地震等自然因素 的影响,很多农房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亟待解决。

二、引导失地农民就业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弱,面对就业竞争,由于年龄、知识、技能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求职比较困难。就高坪区内而言,可提供的就业空间小,人多岗少,竞争激烈,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低、非农技能差,用人单位不愿聘用。失地农民就业最困难的主要有三类群体。一是女40岁、男50岁以上的大龄失地农民,即使能找到一份工作,大多也不稳定。二是失地前完全依赖种地为生的纯农民,转业能力差,失地就意味着失业,大多数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三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失地农民,与城乡结合部的失地农民相比,其就业机会少,择业余地小,观念比较保守对他们择业就业影响很大。面对就业处于劣势的失地农民,政府引导上还存在一些的比较突出问题。

1、缺乏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激励政策。就目前的政策而言,种田的农民可以享受粮食直补等各种扶持政策,下岗职工可得到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各种优惠政策,对农村、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也是普遍面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而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就业等问题的激励政策还是空白。由于缺乏政策上的扶持,失地农民自谋职业举步维艰,有的刚起步又面临失业。

2、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效果不佳。近几年对失地农民 的再就业培训的投入不断加大,统计的受训人数也比较多,可收效甚微,适应不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实际要求,反而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3、基层组织的财力弱,服务不到位。失地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基层组织解决。但由于基层组织财力薄弱、权力有限,干部素质参差不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一些失地农民问题变成无人管无人问的难题。在组织就业上也没有好的思路,显得无能为力。

建议:

失地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失去土地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矛盾,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出路这个难点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坚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重要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通过促进就业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1999 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其适用的范围就仅仅限于城市居民,而将广大农民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失地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特殊边缘群体。他们

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2007年5月30日起实施的《四川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保证了农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或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等这部分人群的基本生存条件。目前这项保障也已实现了基本全覆盖,同时标准每年不断提高。到今年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50元,比上一年提高9元。其中南充市最低标准为65元/月。目前这一低保扶助对象中有不少失地困难农民。

2、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由于劳动能力下降或机会丧失,老年人不再具有收入来源或收入明显减少,而表现为消费远大于产出。失地农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以约定俗成的规则,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总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面临很大的失业风险,这又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民的养老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当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因此,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将对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3、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日益升高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失地农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医疗保障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面,也应得到加强。2008年我国将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2010年,随着南充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意味着将有更多 的农民看病可按规定报销部分费用。随着《市农村合作医疗 保险管理办法》的实施,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市、县(市)、镇级财政、村集体经济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制度已逐渐成形。

4、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失地农民不仅有生存权的问题,而且也有一个发展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包括失地农民)由于缺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低下,农民失去土地后,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十分有限,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既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技能,又可以减少保障基金的支出,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力度,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分类指导,加快促进就业步伐,这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条根本出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拓宽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渠道,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努力提供较多的适应失地农民就业的机会。将失地农民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有计划地对50岁以下的失地青壮年农民群众实施非农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就业。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力度,促进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遵章守纪、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促进用人单位吸

收就业。

5、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失地农民是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当自身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往往没有能力支付因启动并进而运用行政救济途径所需的各种成本,但公民接近法律的能力不应受到其他条件尤其是经济状况的影响。这就要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必须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社会弱者接近法律、实现其行政救济权的重要保障,它通过提供法律帮助的形式以确保失地农民在其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具有平等的接近法律寻求保护的能力。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1、保障失地农民的日常基本生活,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适应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建立失地农民的低保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等,以此保障失地农民的日常基本生活,安定民心,并为他们进一步发展树立坚实的信心。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失地后的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变,他们即使不奢求更好的生活,但是要保证能够维持基本生计和不低于原来的生活水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在新的环境里,工作条件和劳动的方式已改变,收入模式也将是随之改变,新生活难以给他们以稳定的预期。基本社会保障对失地农民来说就是生存之本。

2、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对失地

农民利益的保护,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按照社会冲突论的观点,社会成员因为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失衡等原因,一旦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秩序混乱、社会冲突和犯罪事件将会相继产生。随着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其利益保护不力,基本保障无门,进而造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虽然同样是为了发展,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城市化步伐太快,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长远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对于城市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化率提高不仅是人口数量,而是要求市民的全面发展。失地农民在缺乏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同时,这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突出体现。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对失地农民完善社会保障,有利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当前转型社会的顺利进行,并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体现。

4、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而如何合理有效的减少时非常关键的。从被征地农民的地理位臵来看,20 世纪90年代之后,征地农民大都是位于城市远郊或乡镇,他们受城市的辐射和影响较低,这与一般农民的特征非常相似。在大量失地农民非农化之后,他们将面临更加艰巨的转变过程,即由农民到居民再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失地农民的这种文化角色冲突将影响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他们的 社会保障需求将更加迫切,特别是最基本的保障,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探索和开辟一条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出路,这对于解决三农相关问题解决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解决失地农民长久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二篇: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高坪区白塔街道办事处大村干,为了解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的就业及生活情况,特编写了此问卷,希望您认真填写,所设题目没有正误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此调查我们会严格保密,请您放心作答。有打扰之处望谅解!谢谢您的支持!基本信息:

被调查姓名村第组性别年龄岁 调查信息:

1、您家里有口;就业人口有

2、请选择家庭成员基本信息:

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目前从事的职业、阻碍就业的主要因素

1)A:未上学;B:小学与初中;C:高中或中专;D:本科或专科;E:研究生

2)A:非常健康;B:健康;C:次健康(已影响就业);D:有疾病困扰

3)A:工人;B:科技人员;C:医务人员;D:机关干部;E:教师;F:商业人员;

G:服务人员;H:农民;I:文化工作者;J:待业;K:其他

4)A:文化水平不高;B:专业技能不强;C:身体素质稍差;D:年龄不符合要求;

E:其他

18岁以下人;1)2)3)4)(是否是在校学生◇是◇否)18—24岁人; 1)2)3)4)(是否是在校学生◇是◇否)25—34岁人;1)2)3)4)

35—44岁人; 1)2)3)4)

45—54岁人; 1)2)3)4)

55—64岁人; 1)2)3)4)(是否退休◇是◇否)65岁以上人; 1)2)3)4)(是否退休◇是◇否)

3、请选择您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前打√;失地后请打×:

◇农业;◇第二三产业;◇房租;◇集体补助;◇外出务工;◇入股分红;◇自主创业;◇其他:

4、有无创业意向:◇有;◇无;(有则做以下题目,无则做第6题)

创业资金来源:◇拆迁补助;◇小额贷款;◇亲友募集;◇自家存款;◇其他创业项目:

1创业中存在的困难:

5、是否愿意参加政府举办的就业培训:

◇非常愿意;◇可有可无;◇不愿意

6、您对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7、您家目前生活方面存在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就业困难;◇创业困难;◇儿女上学困难;◇医疗保障;◇住房困难;◇其他

8、您想通过哪种途经实现就业:

◇招工安置;◇外出打工;◇做小生意;◇企业应聘;◇农业;◇自主创业;

◇其他

9、您对国家土地征用办法和南充市政府安置政策了解多少?

◇非常了解;◇了解;◇知道一点儿;◇不清楚

再次谢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调查人:* ***** ** *

第三篇:关于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富,如何妥善地补偿安置失地农民,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1992年以来,征地数量急剧攀升,失地农民也急剧增加。中国地质大学李克勤教授计算,从1997年至2003年,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从1.2万平方公里剧增至3.6万平方公里。据调查,一般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地。这就意味全国“失地农民”群体,将从目前的约3500万人,可能猛增到2010年的6000万人左右。由于征地一般多用于非生产性项目,比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科技开发区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等等,而且企业用工制度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加之失地农民自身缺乏知识和相关技术。因此,企业很难招收“土地工”,农民的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征地补偿费用也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使失地农民损失很大。据国土资源部保守统计,从1987年到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00多万亩,近七成是政府用行政方式征用土地,如果按每亩地最终使用价值为10万元,农民分得其中的10%计算,那么,近20年来全国农民最少丧失了33万亿元的土地增值收益。

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就必须寻找稳定的替代者,探寻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必然选择。在“以土地换保障”思路的指引下,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

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其适用的范围就仅仅限于城市居民,而将广大农民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失地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苏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保证了农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或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等这部分人群的基本生存条件。目前这项保障也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标准每年不断提高。2003年农村低保由月人均100元提高到120元,今年又提高到130元。目前全市共有1.5万户、近3.4万农民享受到这一低保扶助。

2、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

由于劳动能力下降或机会丧失,老年人不再具有收入来源或收入明显减少,而表现为消费远大于产出。失地农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以约定俗成的规则,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总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面临很大的失业风险,这又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民的养老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当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因此,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将对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3、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

日益升高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失地农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医疗保障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面,也应得到加强。

2004年,苏州全市财政预算共安排1.58亿元资金用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助,安排855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特困人群医疗的补助,财政补助加上村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部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基金今年有望突破100元。

目前苏州市共有农业人口320多万人,随着《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市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管理办法》的相继实施,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市、县(市)、镇级财政、村集体经济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制度已逐渐成形。

4、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失地农民不仅有生存权的问题,而且也有一个发展权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包括失地农民)由于缺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低下,农民失去土地后,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十分有限,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既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技能,又可以减少保障基金的支出,增加就业岗位。

5、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失地农民是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当自身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往往没有能力支付因启动并进而运用行政救济途径所需的各种成本,但公民接近法律的能力不应受到其他条件尤其是经济状况的影响。这就要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必须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社会弱者接近法律、实现其行政救济权的重要保障,它通过提供法律帮助的形式以确保失地农民在其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具有平等的接近法律寻求保护的能力。

三、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1、保障失地农民的日常基本生活,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适应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建立失地农民的低保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等,以此保障失地农民的日常基本生活,安定民心,并为他们进一步发展树立坚实的信心。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失地后的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变,他们即使不奢求更好的生活,但是要保证能够维持基本生计和不低于原来的生活水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在新的环境里,工作条件和劳动的方式已改变,收入模式也将是随之改变,新生活难以给他们以稳定的预期。基本社会保障对失地农民来说就是生存之本。

2、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按照社会冲突论的观点,社会成员因为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失衡等原因,一旦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秩序混乱、社会冲突

和犯罪事件将会相继产生。随着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其利益保护不力,基本保障无门,进而造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虽然同样是为了发展,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城市化步伐太快,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长远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对于城市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化率提高不仅是人口数量,而是要求市民的全面发展。失地农民在缺乏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同时,这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突出体现。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对失地农民完善社会保障,有利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当前转型社会的顺利进行,并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体现。

4、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而如何合理有效的减少时非常关键的。从被征地农民的地理位置来看,20世纪90年代之后,征地农民大都是位于城市远郊或乡镇,他们受城市的辐射和影响较低,这与一般农民的特征非常相似。在大量失地农民非农化之后,他们将面临更加艰巨的转变过程,即由农民到居民再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失地农民的这种文化角色冲突将影响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他们的社会保障需求将更加迫切,特别是最基本的保障,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探索和开辟一条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出路,这对于解决三农相关问题解决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第四篇: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抚州市市本级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如何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存、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详细了解抚州市本级失地农民的现状,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工作要求安排,我局派员对抚州市本级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市本级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抚州市本级征收土地面积为8793.26亩,被征地人数9658人,已认定失地农民身份人数为7744人,参保6971人。据调查,失地农民主要生产生活来源为外出务工、领取养老保险两种方式,领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人数为1435人,占参保人数的20.59%。

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情况

1、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兄弟市的做法,我市出台了《抚州市市本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和《操作办法》,为市本级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的稳妥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2、被征用土地涉及的农业人员安置办法:以货币形式(安置补偿费)安置补偿和办理失地农民社保。人均耕地面积在0.3亩以下的村小组村民,可按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 1 策参加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就办理社保个人应缴纳的社保金,由政府补助15年个人应缴纳的60%,个人缴纳40%。

三、各个单位在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中的职责

按照标准明确、村民自决、政府审核、阳光运作的原则,坚持以户为单位认定,以村小组为单位申报,规范执行“三审核二公示”的程序,即:先由被征地农民个人申请,经村小组全体户主会议初审,初审后把名册报村民委员会讨论二度审核,二审后在小组公示,无异议后将名册报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公安、土管、财政、农业部门共同三度审核,三审无异议后,将名单在村组再公示,公示后名单送交国土部门,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国土、财政、人社和农业等部门联合会审,经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由国土部门颁发失地农民证,并报政府备案。

四、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情况

我市严格按照省政府[2015]81号文件要求,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8%以及单独预留每亩6000元用于养老保险费补贴,仍不足的通过争取上级奖励资金、当地财政补贴或其他渠道解决。

五、当地在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市本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到位。成立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和会审制度,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被征地农民身份最终确认、参保等工作。

二是保障起点高。按照与省级统筹接轨的原则进行制度设计,而未采取地方统筹的办法,大大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三是补贴政策激励性强。核定了财政补贴年限,建立动态补助机制,有助于提高中青年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四是选择适应性强。提供了养老补助和基本养老保险两种保障模式供选择,较好地适应了参保人员的差异性需求。

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个性问题众多,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难

认定被征地农民身份,明确保障对象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开展的基础。由于涉及征地项目的时间跨度很长,历史遗留问题很多,相关基础材料不全,文件难以覆盖众多个性化问题较多,导致被征地农民的认定工作面临诸多矛盾,首先是保障人数和口径难认定。国土、农业和统计等部门对土地面积的认定界定标准和数量不一致,使得人均土地难以确定,另外,各村组在征地和安置办法上差异较大,很多村组在征地后实行剩余土地的再调整,因而究竟是以户为单位还是以村组为单位来认定保障人数难以确定。再次是被 征地农民身份难认定。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涉及征地项目跨度时间长,被征地农民在征地前后的户籍身份变动频繁复杂,大量由于婚嫁、参军、上学等发生的户籍迁移变动,有些出现了以村为单位整体农转非的情况;另外,很多地方的征地项目是分步推进,在多次征地后才达到“人均0.3亩以下”的标准,所以,在认定失地农民参保对象方面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2、工作机制运行不畅,部门协调尚需磨合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涉及财政、国土、人保、农业、城建规划、房管(拆迁)和公安等部门和县、乡(镇)、村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务必要有一套科学分工、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的运行顺畅程度是影响当前此项工作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当前此项工作推进情况来看,部分县(区)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之间衔接不顺、配合不力等问题,特别是被征地农民身份确认的职责分工存在意见分歧,致使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客观上形成了对参保工作的制约,造成有些县(区)参保工作进展迟缓,难以实质性启动。

3、配套补贴资金需求大,财政筹资有压力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启动涵盖1999年以来的被征地的农民,人员基数庞大,特别对于市本级、临川、南丰等参保人数较多地区,如按照市本级由财政补助60%的应缴养老 保险费,连续补助15年的模式,不仅启动时一次性补贴资金需求庞大,而且后续资金需求量也很大,仅靠从国有土地有偿收入中提取8%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很难满足参保人员的补助需求,各级财政均面临较大的压力,成为影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的瓶颈之一。

4、参保年龄结构偏老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农村的社会保障基础比较薄弱,被征地农民群体的社会保险意识还较淡薄,特别是距离退休年龄较长的人员,自我保障的意识不强,从目前已启动的地方来看,距离退休年龄15年之内的占已参保人员的绝大多数,特别是已达退休年龄的人数众多。与此同时,很多年轻的被征地农民还在等待观望,导致被征地农民群体的参保年龄结构偏老,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增强。

七、下一步工作建议

1、强化领导,增强意识,提高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自觉性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是一项考量社会管理智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部门的密切配合、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真正做到上下齐心、部门齐力,此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准确性

作为一项涉及部门众多、具体情况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个职责明确、衔接顺畅的工作机制是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推进必要条件,应尽快形成一套国土部门认定身份、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财政筹集和拨付补贴资金”的顺畅的运行流程,在各个环节认真把关,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科学设计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适应性

由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复杂性,并且尚未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照执行,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应充分汲取兄弟市县的已有经验、审慎调研、科学设计制度,合理界定保障对象,科学确定保障形式,努力实现保障水平、群众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的有机统一。

4、拓宽渠道,科学预算,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保障性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落实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一定要坚持以被征地农民自筹为主体,政府财政补助为辅,村集体经济为补充的基本原则,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合理利用资金,确保资金的足额到位。

5、规范程序,加强监督,确保被征地农民参保的公平性

第五篇: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土地征收和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一)1999年1月1日以来,我县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土资源局统一征收了771.6亩耕地。

(二)按照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2亩统计,自1999年1月1日以来,我县目前共有失地农民617人。

1、自1999年1月1日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至2003年省政府[2003]115号

文件下发之日以前,我县共有失地农民272人。其中18周岁以下75人;18—男

59、女54周岁的105人;男60、女55周岁以上的92人。

2、自2003年省政府[2003]115号文件下发之日至2005年5月31日,我县共有失地农民345人。其中18周岁以下111人;18—男

59、女54周岁的156人;男60、女55周岁以上的78人。

(三)我县失地农民失地后就业的或有其他固定收入的335人,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86人。

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情况

(一)根据省政府[2003]115号文,我县对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初步拟订了有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保障对象。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统一征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失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且失地后人均农业用地较少的在册人员,均列入保障对象。具体保障人员,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后确定,并予以公示。

2、保障形式。一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建立个人专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帐利率按不低于1年期银行同期利率确定。政府出资部分全部记入县级社会统筹帐户用于调剂。缴费标准主要根据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标准、全省平均预期寿命和我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含增长幅度等因素)等综合确定,一次性缴足。保障对象享受的待遇按缴费水平确定,以确保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原则,保障标准不低于最低社会保障线。保障对象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的余额可依法继承。二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人员分次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区分年龄分档缴纳),建立个人专户和统筹帐户。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帐利率同上),政府出资部分全部记入县级统筹帐户用于调剂。缴费对象未达到领取年龄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本息可依法继承。缴费对象属农民身份的,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农转非”的,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纳入城市低保;就业的,按规定参加企业扩面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对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实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原个人帐户保持不变,到达领取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

3、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一是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采取“政府出一块,村集体补一块,个人缴一块”的办法,共同出资筹集。其中政府出资部分原则上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30%,从县政府土地收入中列支;村集体和个人承担部分,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列支或抵交,集体补助应占大头,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二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障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统一办理,及时转入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专户,单独建帐,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县农村养老保险处,参照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专户档案和相应的缴费证、领取证,确保失地农民进入领取年龄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但由于政策不够完善、财政比较困难及各方面认识不足等原因,我县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实施。

(二)截止今年5月31日,我县失地农民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68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有366人。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31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最高的17元,最低的0.4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方面认识不足。一是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对社会保障不不甚了解。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生活还过得去,但由于打散工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二是村集体没有认识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生怕出资有去无回。三是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失地农民就业非常困难。一是就业岗位有限,失地农民就业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的冲击,就业岗位越来越激烈。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就业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如装卸工、建筑业等。

(三)医疗、教育没有保障。医疗、教育支出大,部分农民不堪重

下载关于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坪区白街办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我......

    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情况(一)根据省政府[xxxx]xxx号文,我县对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初步拟订了有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保障对象。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失地农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如何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存、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详......

    失地农民调研报告1

    XX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我镇两湾作为陵水开发建设的前沿,以打造“两湾两泉后花园,旅游度假风情镇”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开发、新农村......

    开发区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开发区组织土地管理办公室、安置办公室及相关分管领导等人员,对开发区......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根据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按照第一阶段关于开展领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到**就失地农民创业、就业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一、失地农民群体及就业现状 从1990年......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根据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按照第一阶段关于开展领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到**就失地农民创业、就业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一、失地农民群体及就业现状从1990年......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一、失地农民基本情况为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研组在黎家坪村、石子岭村和江边湾村各抽取20户共60户失地农民代表从失地情况、人员结构、就业情况、家庭收支及社会保障等......